2020高考语文复习 —小说阅读之情节结构讲义

合集下载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六文学类阅读小说阅读Ⅲ核心突破一分析情节结构讲义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六文学类阅读小说阅读Ⅲ核心突破一分析情节结构讲义

核心突破一分析情节结构——精构情节.讲好故事一、情节的概念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具有内在因果联系的人物活动及其形成的事件的进展过程.由一组或一组以上能显示人物行动、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的具体事件和矛盾冲突构成.是塑造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它以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为依据.经作家的集中、概括并加以组织、结构而成.事件的因果关系亦更加突出。

它是小说中最具体可感的部分.是小说叙事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整体感知小说的起点.更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

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主题服务的。

二、情节的叙述方式1.叙述方式顺叙:按照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展开情节。

顺叙可以使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倒叙:先将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者结局交代出来.再按照顺序叙述故事。

这样容易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暂时中断正在叙述的事件.插入与该事件或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

这样可以对小说的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构成必要的补充.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

补叙:在行文中用一小段话对故事前面已经交代过的人或事件进行补充交代.这样追加的内容一般没有情节.也不需要有过渡.但可以使故事内容更加完整。

平叙:平行地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同时发生的事.这样可以使故事发展的头绪更加清楚.照应更加得体.但要交代清楚事件的始末时间等。

插叙与补叙的区别①从内容上看.插叙是作者为事件发展提供背景材料.如果将这个材料删去.原有的故事情节仍旧保持相对的独立性.线索仍旧清楚明朗.读者不会产生疑问;而补叙是与全文中心事件密切相关的.是情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将这个片段删去.读者会产生疑问或歧义。

②从形式上看.插叙内容的前后有简明扼要的过渡性文字.使之与中心事件衔接自然.一般被安排在篇中.而不在篇末;补叙无须过渡性文字.它一般被置于事件出现结果之后.交代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因此它可以被安排在篇末。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 分析情节结构课件 (一)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 分析情节结构课件 (一)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分析情节结构课件 (一)高考语文考试中小说阅读是一部分,需要同学们具备分析情节结构的技能。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很多老师会制作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分析情节结构课件。

一、什么是小说情节结构?小说情节结构是指小说故事的因果关系。

小说是用一连串的事件来讲述一个人物从开始到结束的故事,虽然故事的情节安排不一样,但所有小说的情节都由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组成。

二、小说情节结构的分析方法小说情节结构的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步骤:1.分析小说的主题,了解故事的背景和人物关系。

2.分析小说的起点,即小说的开始,了解主人公的人物特征和重要事件。

3.分析小说的发展,即主人公在故事中经历的故事情节和经历的困难。

4.分析小说的高潮,即小说中最紧张的部分,了解主人公如何克服困难,达到目标。

5.分析小说的结局,即故事中发生的事件和主人公的命运。

三、小说情节结构分析课件的优点1.通过小说情节结构分析课件,同学们可以快速有效的掌握小说精华部分。

2.小说情节结构分析课件通过多媒体展示的形式,可以使同学们学习效果更佳。

3.小说情节结构分析课件可以通过互动式学习方式,激发同学们学习兴趣。

四、如何有效利用小说情节结构分析课件1.同学们需要认真听讲,在老师讲解时做好笔记,帮助整理思路,加深学习印象。

2.可以在阅读完小说后通过小说情节结构分析课件对故事情节进行回顾和总结,加深对小说情节的理解。

3.同学们可以在自主学习时通过小说情节结构分析课件进行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小说情节结构分析的技能。

综上所述,小说情节结构是小说故事的因果关系,对于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至关重要。

在备考高考语文中,同学们可以利用小说情节结构分析课件进行学习,在通过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等有效方法进行有效学习,从而提高考试分数。

语文高考复习讲义-第7部分 小说阅读 课时55 精准分析情节结构——梳理文脉,扣住技巧

语文高考复习讲义-第7部分 小说阅读 课时55 精准分析情节结构——梳理文脉,扣住技巧

课时55精准分析情节结构——梳理文脉,扣住技巧知识清单(九)情节结构一、小说文体知识(一)文体特征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的本质特征是虚构,通过叙述,虚构世界与人生。

散文的本质特征是写实,贵“我”,言说真诚而自由,以独特的方式表现“我”对生活的独特体验。

小说的主体是讲故事,讲究讲故事的技巧以及结构的安排,而散文则不讲究情节安排,所谓“形散神聚”也只是它结构上的特点之一。

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而散文中的人物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剪裁加工,写意或描绘而成的。

1.小说四要素(一说三要素)关系图2.小说常见主题(二)文体种类微型小说武侠小说等体小说、自传体小说等小说、现代主义小说二、高考小说选文特点1.微型小说(1)短小精悍,以小见大微型小说篇幅短小,最多千余字。

它撷取的多半是具有典型意义和概括力的某个场景、某个细节、某个侧面,或者是生活中的一帧速写、一幅剪影、一个镜头、几段妙趣横生的对话、细小而有代表性的事件,从中折射出重大的主题,蕴含丰富的意蕴,从而反映大千世界、时代风云。

(2)人物典型,情节紧凑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微型小说凸显作品主题的主要载体。

曲折的命运、激烈的冲突、白描的手法等是其塑造人物形象的常用方法。

受篇幅限制,微型小说大多浓墨重彩地描写人物在某一特定时间的某一侧面,很少铺叙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过程。

微型小说的情节一般发展比较快,前后事件较为紧凑,情节安排常突破思维定式,给读者以惊异感。

(3)结构严密,结尾新奇微型小说尽管篇幅短小,但结构严谨。

它通常不是靠情节的复杂取胜,而是靠精心布局,以求主次分明。

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是微型小说最突出的特色之一。

微型小说的结尾讲究语结而意不结,意在言外,给读者留下回味和思考的空间,这点最受命题者青睐。

2.散文化小说散文化小说(也称抒情小说),是介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文体,是中国现当代小说的新样式。

2020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必考题型之情节概括及情节作用详细解析

2020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必考题型之情节概括及情节作用详细解析

2020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必考题型之情节概括及情节作用详细解析2020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必考题型之情节概括及情节作用详细解析小说阅读必考题型之情节概括★★必备知识★★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小说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情节为出发点,从整体上设置理解小说内容的试题。

【题目设定方式】(1)请围绕主人公梳理小说的基本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 请依次加以概括。

(3)请用简洁的文字写出小说中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4)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请概括出情节发展的跌宕之处。

【解题思路展示】思路一:根据结构来梳理事件的发展过程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阅读时先给文章各段标上序号来划分文章层次,进而梳理情节。

思路二:根据场景来梳理一般一个场景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

小说中的场景就是不同时间下人物活动的场所。

思路三:根据线索来梳理线索是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种情感、某个事件,还可以是时间、空间。

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

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

双线一般分明线、暗线两种。

高考考查的小说往往较简单,线索也趋向于单线式结构。

【答题模板展示】模板一:完整叙述的答题模板按照“何时+何地+何人+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缺失,尤其是“何人”“何事”不能少。

“何事”一环中有时要包括“原因、经过、结果”。

模板二: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的答题模板按照“某人做了什么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当文本故事较复杂、关涉人物较多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

注意把握事件涉及的对象,从同一角度概括,做到前后贯通。

★★经典例题★★一、(2018年全国卷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有声电影老舍二姐还没看过有声电影。

可是她已经有了一种理论。

在没看见以前,先来一套说法,不独二姐如此;此之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也。

她以为有声电影便是电机嗒嗒之声特别响亮而已。

不然便是当电人——二姐管银幕上的英雄美人叫电人——互相巨吻的时候,台下鼓掌特别发狂,以成其“有声”。

2020高考语文浙江专版小说阅读小说情节、结构的概括与分析

2020高考语文浙江专版小说阅读小说情节、结构的概括与分析

对点聚焦练2 小说情节、结构的概括与分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0分)流光似水[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圣诞节一到,孩子们又提出了买一条手划艇的要求。

“行,”爸爸说,“等咱们回到卡塔赫就买。

”但九岁的托托和七岁的乔尔比父母想象的执拗得多。

“不,”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现在就要,在这儿就要。

”“可是,”妈妈开口了,“要想在这儿航海,你们只能打开浴室喷头放水了。

”她和丈夫的话都没有错。

他们在西印度卡塔吉娜的家有个带海湾船坞的院子,还有一个可容两艘大游艇的棚舍。

而在马德里,他们全家挤在卡斯特拉纳街47号的五楼公寓里。

可是他俩曾经答应孩子们,如果他们得了全班第一,就送他们一艘有六分仪和罗盘针的划艇,孩子们做到了。

于是爸爸把这些都买来,那是一艘漂亮的铝艇,吃水线有一道金色条纹。

“小艇在车库里。

”午饭时爸爸说,“问题是车库也没多大地方了,而且没法拿上来,走电梯或者楼梯都不行”。

可是第二个礼拜六下午,孩子们请同学帮忙把小艇搬上楼梯,好不容易才搬到女佣房。

爸爸说:“恭喜!现在呢?”男孩子们说:“没怎么样啊,我们只是要把小艇放在房间里,现在已经放进来啦。

”又一个礼拜三...。

爸爸妈妈照例看电影去了。

孩子们成了家里的大王兼主子,他们关上门窗,打破客厅里一个亮着的灯泡。

一股清凉如水的金光流泻出来,他们任由它流到近三尺深;于是关掉电门,拿出划艇,就在屋内的小岛之间随意航行。

这次神奇的冒险是我参加一期家用品诗歌研讨会,说了几句玩笑话的结果。

托托问我为什么一碰开关灯就会亮,我没有勇气多思考。

“光就像水,你一扭开龙头,它就出来了。

”我说。

于是他们每礼拜三晚上继续行船,学习使用六分仪和罗盘针,等他们的父母看完电影回家,总发现他们在干干的陆地睡得像天使。

几个月后,他们渴望走更远,就要求全套的潜水装,包括面具鳍状肢、氧气和压缩空气枪。

父亲说:“你们把一艘不能用的划艇放在女佣房间已经够糟了。

现在你们还要潜水装备,岂不更糟糕。

【2020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知识梳理

【2020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知识梳理

2020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知识梳理【小说备考】(一)情节结构安排模式:(1) 摇摆式。

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使小说读起来引人入胜。

《清兵卫的葫芦》(2) 结构上延迟——(《牲畜林》)“延迟”是层层推进结构中的一种手法,在小说的进程过程中,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进展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

(《西游记》中“九九八十一难”与“三打白骨精”)(3) 欧·亨利式。

结尾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产生戏剧性效果。

(4) 蒙太奇式。

或叫“镜头组合式”。

即运用电影蒙太奇组接法,把几个有内在联系的镜头或场面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有机完整的结构。

(把许多镜头联接起来,实现时空交错和大幅度跳跃的效果,避免了平铺直叙的单调呆板)(5) 独白式。

以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叙述故事,推动情节的发展。

这种形式便于抒发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对事物、人物的思考。

(6) 倒叙式。

先写结果,再写起因、经过的一种结构方法。

这种结构既有倒叙的往事的回叙,又有顺叙的线的延伸。

(7) 留白式。

留白式的结构,注重的是叙述的恰到好处,戛然而止,为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

(8) 抑扬式。

“扬”是主体,先在“抑”上着笔,突然一转归于“扬”。

或者相反。

用这种方法,造成鲜明对比,形成波澜起伏的情节,更突出主旨。

(9) 误会法,巧合法(10) 双线结构。

①明暗线:显隐结合,摇曳多姿——《马兰花》②双主线: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失街亭》③主次线:主次偕行,相辅相成——《最后一片常青藤叶》明暗双线的好处:一明一暗(一显一隐)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交叉推进,平行展开,相互呼应,彼此映照),形成“悬念”,使故事情节生动(紧凑集中),跌宕有致(引人入胜,曲折紧张);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突出小说……的主题。

(11) 设悬念: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

(12) 埋伏笔,做铺垫: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做好铺垫,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4小说阅读之情节技巧主题(讲)(解析版)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4小说阅读之情节技巧主题(讲)(解析版)

考向一故事情节1.讲高考(1)考纲要求能够梳理并概括小说故事情节,分析情节及结构的作用,鉴赏小说情节安排的合理性。

(2)命题规律小说阅读是文学类文本常考的一种体裁,尤其是新课标试卷小说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重要选材,从选材看有古典、现代、有中国、外国,字数1500字左右,题目3到,一道选择,2道简答,小说阅读情节类题目一般有三种形式:概述情节;指出某一情节的作用;探究情节安排的好处与合理性。

题型有主观题也有客观题。

例:【2018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虹关何处落徽墨石红许在冬天,在春天……为了寻找一截久违的徽墨,我孑然一人蹀躞在虹关【注】墨染了一样的旧弄堂里,闯进一栋又一栋装满了故事的深宅老院。

我安慰自己,哪怕是能遇见寸许徽墨,也心满意足。

行走在虹关,我一次又一次向墨的深处挺进,去追寻墨的风月身影。

先生姓叶,一个隐者、居士、制笔者,放弃大城市的舒适,只身走进虹关,设立工作室,执刀执笔,刻刻写写画画。

兴致来了,叶老师挥毫泼墨,正是徽墨磨出的浆液、芳香、光泽,正是新的徽墨传人制作出的徽墨。

磨墨时,细润无声,我却听到了墨与砚台的喁喁细语。

触摸着徽墨的韵律,我看到了,看到了徽磨沿着纸的纹理在翩翩起舞,“入纸不晕、书写流利,浓黑光洁”。

真想只做一个书者。

舀一瓢清清的湖水,每日轻柔磨墨,从容铺纸,蘸墨挥洒,过上一段墨落纸上荡云烟的幽静生活。

家里书桌内一角散落着几块早年留下的普通用墨,七公分长,其侧分别有描金楷书“金不换”“凝香”字样,背面还有莲荷、白鹤等图纹,虽谈不上金贵,但仍散发着幽幽暗香,还有儿时习书的悠悠往事。

回想小时候上学时,练毛笔字要买描红本、砚台,还有长条形的墨块。

磨墨时总是弄得满手漆黑,便到校外小水塘边去洗干净,再继续练字。

与墨的亲密接触也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那几年,以后偶尔再接触毛笔,已经是蘸着液态的墨汁了。

我想,那时研磨的墨一定是虹关的徽墨吧。

这样一想便感到一丝慰藉,回头再看黄灿灿油莱花簇拥的虹关,一身原生态的粉墙黛瓦着装,仿佛特别的亲切,烟雨蒙蒙中弥漫着老家的气息,一股乡愁莫名袭来。

浙江省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六文学类阅读小说阅读Ⅲ核心突破一分析情节结构讲义

浙江省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六文学类阅读小说阅读Ⅲ核心突破一分析情节结构讲义

核心突破一分析情节结构——精构情节,讲好故事一、情节的概念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具有内在因果联系的人物活动及其形成的事件的进展过程,由一组或一组以上能显示人物行动、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的具体事件和矛盾冲突构成,是塑造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它以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为依据,经作家的集中、概括并加以组织、结构而成,事件的因果关系亦更加突出。

它是小说中最具体可感的部分,是小说叙事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整体感知小说的起点,更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

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主题服务的。

二、情节的叙述方式1.叙述方式顺叙:按照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展开情节。

顺叙可以使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倒叙:先将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者结局交代出来,再按照顺序叙述故事。

这样容易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暂时中断正在叙述的事件,插入与该事件或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

这样可以对小说的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构成必要的补充,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

补叙:在行文中用一小段话对故事前面已经交代过的人或事件进行补充交代,这样追加的内容一般没有情节,也不需要有过渡,但可以使故事内容更加完整。

平叙:平行地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同时发生的事,这样可以使故事发展的头绪更加清楚,照应更加得体,但要交代清楚事件的始末时间等。

插叙与补叙的区别①从内容上看,插叙是作者为事件发展提供背景材料,如果将这个材料删去,原有的故事情节仍旧保持相对的独立性,线索仍旧清楚明朗,读者不会产生疑问;而补叙是与全文中心事件密切相关的,是情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将这个片段删去,读者会产生疑问或歧义。

②从形式上看,插叙内容的前后有简明扼要的过渡性文字,使之与中心事件衔接自然,一般被安排在篇中,而不在篇末;补叙无须过渡性文字,它一般被置于事件出现结果之后,交代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因此它可以被安排在篇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小说阅读之情节结构讲义一、情节的概念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具有内在因果联系的人物活动及其形成的事件的进展过程,由一组或一组以上能显示人物行动、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的具体事件和矛盾冲突构成,是塑造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它以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为依据,经作家的集中、概括并加以组织、结构而成,事件的因果关系亦更加突出。

它是小说中最具体可感的部分,是小说叙事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整体感知小说的起点,更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

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主题服务的。

二、情节的叙述方式1.叙述方式顺叙:按照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展开情节。

顺叙可以使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倒叙:先将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者结局交代出来,再按照顺序叙述故事。

这样容易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暂时中断正在叙述的事件,插入与该事件或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

这样可以对小说的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构成必要的补充,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

补叙:在行文中用一小段话对故事前面已经交代过的人或事件进行补充交代,这样追加的内容一般没有情节,也不需要有过渡,但可以使故事内容更加完整。

平叙:平行地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同时发生的事,这样可以使故事发展的头绪更加清楚,照应更加得体,但要交代清楚事件的始末时间等。

插叙与补叙的区别①从内容上看,插叙是作者为事件发展提供背景材料,如果将这个材料删去,原有的故事情节仍旧保持相对的独立性,线索仍旧清楚明朗,读者不会产生疑问;而补叙是与全文中心事件密切相关的,是情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将这个片段删去,读者会产生疑问或歧义。

②从形式上看,插叙内容的前后有简明扼要的过渡性文字,使之与中心事件衔接自然,一般被安排在篇中,而不在篇末;补叙无须过渡性文字,它一般被置于事件出现结果之后,交代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因此它可以被安排在篇末。

③从篇幅上看,插叙的文字一般较多,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补叙的文字一般较少,多则一段,少则一句话,只要完成对人物或事件的某些补充说明的任务就可以了。

④从效果上看,插叙是作者为人物经历和事件发展提供背景材料,能使文章的内容更丰富,结构更紧密,人物性格更鲜明;补叙是将事件的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的某个片段“藏”于文后,有意造成悬念,让读者产生错觉,到一定的时候“亮”出来,这样通过“藏”和“亮”,使文章跌宕多姿,波澜起伏,增强艺术感染力2.叙述视角(1)全知视角“全知视角”大多见于传统小说,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

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无不处于其主宰之下、调度之中。

叙述者凌驾于整个故事之上,洞悉一切,随时对人物的思想及行为做出解释和评价。

这种视角可以使作者随意地对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进行加工处理,但作者的过多干预和介入也使作品和读者之间产生距离,从而降低作品的真实度和可信度。

(2)有限视角“有限视角”是限知限觉的视角,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去叙述事件的过程。

特点是叙述讲究遮蔽作者的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和评价;不足之处是叙述的眼光往往较为主观,带有偏见和感情色彩,只能限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3.叙述人称第一人称: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与“有限视角”一样,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4.叙述线索(见后面)阅读小说《祝福》第一部分,说说它在叙述上有何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倒叙开始。

交代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

(2)使用第一人称“我”叙述。

(3)使用对比手法。

把祥林嫂的惨死与千家万户的“祝福”过年气氛放在一起,构成强烈的对比。

三、情节的安排技巧基本技巧有线索、照应、伏笔、过渡、铺垫、点题等,常用技巧有悬念法、误会法、对比法、突转法、抑扬法等。

(1)线索: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

(2)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

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3)伏笔: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提示或暗示。

伏笔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

(4)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做衬垫。

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

(5)悬念:是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

通俗地说,它是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

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关注,引人入胜。

(6)抑扬: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7)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对比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

(8)衬托: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

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衬托可以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9)突转: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的某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

这种突转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小说的情节一般追求曲折,达到这一效果的关键技巧是线索、悬念和突转。

这里重点说说线索。

(1)线索类型,主要有人线、物线、事线、情线、时空线等。

(参见第三章专题三核心突破一)(2)线索结构,主要有单线和复线两种。

①单线结构这种结构类型的特点是情节单纯,线索明晰。

构成小说情节的线索只有一条,多是围绕一两个主要人物来展开情节。

小说情节由开端、发展、高潮到结局,依次展开,环环相扣,犹如链条一般。

主题在完整的情节描写和人物刻画中表现出来。

②复线结构a.明线: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小说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

b.暗线: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暗线能够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的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的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

另有主线与副线。

复线结构的特点是双线并行,同时展开,能容纳更为纷繁复杂的生活内容,能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3)线索作用:使情节更加集中紧凑;使人物性格更加突出,形象更加丰满;使主题更加丰富,得以深化。

铺垫与伏笔的区别①从目的和作用上看,铺垫是衬托,作者尽管是在次要人物或事件上下功夫,其着眼点却是主要的人物或事件。

伏笔是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提示或暗示,使下文的情节不让读者感到疑惑,以求前后呼应。

它常常与“照应”配合使用,即所谓前有伏笔,后有照应。

②从形态上看,为了达到衬托的目的,铺垫对起陪衬作用的部分往往大肆渲染,唯恐读者看不见,因此,铺垫可以说是“显性”的。

而伏笔,一般说来,贵在一个“伏”字,通常比较隐蔽,因而,伏笔是“隐性”的。

巧妙的伏笔,在没有看到“照应”之前,貌似“闲笔”。

③从位置上看,铺垫一般在文章开头,伏笔常见于文章中间。

④从着墨多少上看,铺垫所使用的笔墨往往较多,可谓浓墨重彩(当然,其程度不及对主要人物或事件的描写);而伏笔通常只是一两笔,点到为止,否则就失去了“伏”的意义。

(1)《林黛玉进贾府》的线索是林黛玉进贾府,属于事线(线索类型)。

《祝福》的线索是“我”的见闻,属于人线。

(2)《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最后写林冲在山神庙与陆虞候等人相遇,最后杀死他们,这一情节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因为作者在此使用了伏笔技巧。

四、情节的运行模式1.传统小说模式(线性结构模式)通常以时空为本位,按照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情节。

一般有以下三种方式:(1)单线结构:基本模式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完整模式前面还会有序幕,后面还会有尾声。

目前高考选文多为这样的结构模式。

(2)双线结构:由两条线索组成,或一明一暗,或一主一次。

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叫明线。

小说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

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叫暗线。

暗线能够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的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

(3)蒙太奇式结构:或叫“镜头组合式”,运用电影蒙太奇组接法,把几个有内在联系的镜头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有机完整的结构。

几个镜头的衔接,能造成一种意境,表达出一种思想和愿望。

这种形式富有立体感,同时可以省去冗长的交代和过渡。

(4)摇摆式: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

大多数小说的情节发展轨迹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不会很顺利地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而往往会在发展或高潮处横生枝节,使情节发生波折,经历一定的波折后,再回到正轨。

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2.外国小说模式外国小说在结构上赋予了更多的变化,主要有以下三种常见的结构模式:(1)“延迟”式结构: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读者的心理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

(2)突转式结构:俗称“欧·亨利式”笔法。

在结尾处情节突然向相反方向转变,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人意料,但由于前面的情节早已埋下伏笔,照应前面的情节,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3)意识流式结构:它打破了时间的维度,让人物的意识在超时间的空间里任意往来。

填空:《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运行模式是单线结构,《祝福》的情节运行模式是摇摆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情节运行模式是摇摆式。

五、段落作用1.开头段小说的开头常用两种方式:悬念式、写景式。

(1)悬念式即在开头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回答疑问。

其作用是制造悬念,引出下文,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并进行思考;或者突出人物形象,暗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式其作用是交代自然环境,暗示社会环境,渲染氛围,烘托人物的心情,奠定情感基调。

2.小说的中间段落关于这部分有三个方面的考虑:把握全文情节的关系,主要是照应或伏笔,作用是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暗示主题;主体事件,表达主题;考虑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