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常用字
生字表中的象形字

生字表中的象形字(米、白、田、也、长、山、出、飞、马、鸟)——米象形,甲骨文字形。
象米粒琐碎纵横之状。
“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米”的字与米、粮有关。
一、字形演变二、字义①本义:谷类或其他植物的子实去了皮的名称:小米,大米,稻米。
米珠薪桂(米像珍珠;柴像桂木,形容物价昂贵,生活困难)。
②国际长度单位(旧称“公尺”“米突”),一米等于三市尺。
③姓。
1)关于米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隋唐时,西域有一个米国(在现在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萨马尔汗的西南),是农牧业国家。
当时常有米国人来中原定居,他们以国名为姓氏,后来就形成米氏。
源自芈姓,宋米芾自称是先秦时楚国后裔,本姓芈,后改为同音字米。
(《姓氏考略》)三、说文解字:说文原文:粟實也。
象禾實之形。
凡米之屬皆从米。
徐铉反切:莫禮切。
——白象形。
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
看字形,“白”字就像是燃烧的蜡烛,中间是烛心,周围是火焰。
古文中,太阳的光就叫“白”,现在这个意义多体现在以“白”字为偏旁的汉字中,如:皓、皎、皙等汉字。
因此,其本意就是“明亮”“清楚”“白色”。
“不白之冤”中的“白”就是“清楚”的意思了。
“白色”也为常用义。
一、字形演变二、字义①本义:白颜色②古时罚酒用的酒杯。
也泛指酒杯③戏曲或歌剧中在只说不唱的语句。
如:独白;对白④地方话。
如:苏白⑤指白话,跟“文言”相对。
⑥姓白起,小竖子耳。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⑦清楚,明白;表明;说明⑧没有成就的,没有效果的:白忙。
白说。
三、说文解字【卷七】【白部】白西方色也。
陰用事,物色白。
从入合二。
二,陰數。
凡白之屬皆从白。
,古文白。
㫄陌切〖注〗,《字彙補》古文白。
(白 zì)此亦自字也。
省自者,詞言之气,从鼻出,與口相助也。
凡白之屬皆从白。
疾二切。
——田象形。
小篆认为象阡陌纵横或沟浍四通的一块块农田。
“田”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田”的字多与田猎耕种有关。
甲骨文常用字的结构对称性探析

甲骨文常用字的结构对称性探析徐宁【摘要】This paper has counted up the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with structural symmetry with exhaustiveness on the basis of A Re-study of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of Shang Dynasty. The result shows that in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there are a large amount of characters with obvious structural symmetry. When creating these characters, our ancestors followed a kind of aesthetic psychology and thinking mode of symmetry which originated from themselves and their surroundings.%文章立足于《殷商甲骨文字系统再研究》中的常用字,穷尽性统计出结构对称性甲骨文。
结果表明,甲骨文存在结构对称性,并且数量多,对称性明显。
先民在造字时追求对称性的审美心理和思维特质,这种对称性来源于先民自身和周围环境。
【期刊名称】《内江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7)011【总页数】3页(P69-71)【关键词】甲骨文;常用字;对称性;特点;原因【作者】徐宁【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重庆北碚4007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21鱼的两鳍,鸟的双翅,植物的花瓣、叶子、果实等等,他们都与生俱来地呈现对称状态,因此对称是大自然的一种规律。
人工的创造,如街道楼房、桥梁轨道等等都呈现出壮观美丽的对称图景。
对称性在语言中也是普遍存在的。
甲骨文的资料

甲骨文的资料甲骨文,是商代(公元前1400)的文字。
这些文字因为刻在兽骨或龟甲上,故名甲骨文。
文字是以契刀刻划的,故又名"契文""契刻"。
文字的内容,除极少数属於记事外,大部分是属于当时王公问卜的记载,故又称"卜辞"或"占卜文字"。
此外,因甲骨文字出土的地方在河南省安阳县(原是殷代故都),所以又称为"殷墟文字"。
严格地讲,只有到了甲骨文,才称得上是书法。
因为甲骨文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用笔,结字,章法。
而此前的图画符号并不全有这三种要素。
甲骨文的最早发现时间应该是在清末光绪二十五年以前。
在河南省安阳县小屯村的洹河南岸田庄。
村人于耕种时,在土层中掘出一些龟甲兽骨碎片,其中大部刻有深奥难辨的文句。
当时,村人当作龙骨转售给药店为药村。
直至光绪二十五年(1899),被考古学家王懿荣发现,肯定了它具有珍贵的研究价值,轰动了学术界。
复经刘鹗、孙诒让、罗振玉、王国维、叶玉森诸家的先后搜集考究,其中罗振玉更是瘁尽全力以为提倡,始奠定了“甲骨学”的地位。
甲骨学的著述,最早见于刘鹗的《铁云藏龟》,清光绪二十九年(1902)出版,续有孙诒让的《契文举例》、罗振玉的《商卜文字考》、《殷墟书契考释》、《待问编》。
商承祚的《殷墟文字类纂》、王国维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王襄的《室殷契类纂》、叶玉森的《殷契钩沉》、《说契》、《研契谭枝》、朱芳圃的《甲骨文字编》、孙海波的《甲骨文编》、董作宾的《甲骨文断代研究例》、《甲骨文字集释》、金恒祥的《续甲骨文编》、严一萍的《殷商编》、《甲骨文断代研究新例》、绕宗颐的《甲骨文续编》、《殷墟文字甲乙编》。
还有欧美传教士及日本学者等,亦先后于1928年中央研究院继续发掘时,在我国搜购甲骨甚丰,并多有专著发表。
近三十年来,对甲骨学最有贡献的,当推董作宾先生。
董氏曾亲自参与发掘甲骨出土工作,他据殷代卜辞,将过去甲骨学的研究阶段,分成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从光绪二十五年(1899),到民国十六年(1927),共为二十八年,後期自民国十七年(1928),到民国三十八年(1949),共二十二年。
甲骨文简介

甲骨文简介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其行事以前往往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
自清末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有文字之甲骨,整整100年了,目前出土数量在15万片之上,大多为盘庚迁殷至纣亡王室遗物。
以出至殷墟,故又称殷墟文字;因所刻多为卜辞,故又称贞卜文字。
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有4500个,已识2000余字,公认千余字。
它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
是现存最早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甲骨文字记载的是后来被称为汉字的中国汉朝隶书文字的渊源。
为与宋书(体)、明书(体)、楷书、...形式上一致,可以称甲体(书)、骨体(书)、金体(书)、帛体(书)、竹体(书)。
为与“汉字”对应,可以称为商(夏、殷)字。
对比汉字与商字(甲骨字)、周字(金字),才好理解字本义。
(与《说文》不同,本网站把字形成渊源分为象形、象声、象事.这*分类要素的进一步分化的象形[可见;静态]、象声[目不可见;耳闻]、象事[可见;动态]、象意[不可见;思考]..是后来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词类的渊源)甲骨文字打开了观察3000年前黄河流域人们生活的窗户。
甲骨文,是商代(公元一四○○)的文字。
这些文字因为刻在兽骨或龟甲上,故名兽骨龟甲骨文。
文字是以契刀刻划的,故又名「契文」「契刻」。
文字的内,除极少数属於纪事外,大部分是属於当时王公问卜的记载,,人们使用毛笔和小铜刀,把文字书写、刻画在龟甲或兽骨上,当时所用材料大部分是乌龟的腹甲以及牛的肩胛骨,后人於是合称为「甲骨文」,也称为「卜辞」或「贞卜文字」。
此外,因甲骨文字出土的地方在河南省安阳县,原来是殷代古都,所以又称为「殷墟文字」。
商代的甲骨文,大约在十五万片以上。
这些甲骨一般都是破碎的,只有极少一部份是完整的。
已经整理出来的甲骨文单字,除去重复的和异体的约有四千五百个左右。
葵去掉草字头

癸(拼音:guǐ)是汉语常用字[1,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癸是天干的第十位,也用作顺序的第十。早在甲骨文中,癸就被假借作天干第十位的名称,并由于殷人的习惯,经常用作先公先妣的庙号。所以假借义成为其常用义,而本义反倒不可考。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名词
天干的第十位,与地支配合以纪年、纪月、纪日。参看“天干地支”。
庚癸
〈文言〉指妇女月经。
天癸;癸水
(Guǐ)姓氏用字。
动词
〈文言〉估量。
estimate
《史记·律书》:“癸之言揆也,言物可揆度,故曰癸。”
the last of the Ten Heavenly Stems
《春秋·桓公十七年》:“癸巳,葬蔡桓侯。”
王羲之《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癸未年
顺序第十的代称。
癸二酸
〈文言〉指北方,北部。
樊宗师《绛守居园池记》:“癸次,水腔瀑三丈余。”岑仲勉集解:“北方属癸,意谓池水北部。”
〈文言〉水的代称。
甲骨文简介——精选推荐

中国甲骨文概论中国商代和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6~前10世纪)以龟甲、兽骨为载体的文献。
是已知汉语文献的最早形态。
刻在甲、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称为契文、甲骨刻辞、卜辞、龟版文、殷墟文字等,现通称甲骨文。
商周帝王由于迷信,凡事都要用龟甲(以龟腹甲为常见)或兽骨(以牛肩胛骨为常见)进行占卜,然后把占卜的有关事情(如占卜时间、占卜者、占问内容、视兆结果、验证情况等) 刻在甲骨上,并作为档案材料由王室史官保存(见甲骨档案)。
除占卜刻辞外,甲骨文献中还有少数记事刻辞。
甲骨文献的内容涉及当时天文、历法、气象、地理、方国、世系、家族、人物、职官、征伐、刑狱、农业、畜牧、田猎、交通、宗教、祭祀、疾病、生育、灾祸等,是研究中国古代特别是商代社会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的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甲骨文献被发现以后,人们先后对其进行复制(墨拓、拍摄、描摹)和整理(拼接、缀合、辨伪、鉴定),并汇集和编纂成册,即将其内容转移存储到其他载体上而加以利用。
殷商甲骨卜辞(牛骨)已发掘的甲骨文献,主要是殷墟甲骨,此外还有周原甲骨等。
殷墟甲骨是商代自盘庚迁殷至帝辛(纣)270余年间的遗物,大多数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或其附近。
(见彩图商代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
自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被发现后,大量有字甲骨遭私人滥掘,并为古董家、学者和一些驻中国的外国传教士所收集。
1928年秋才由当时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组织人员进行科学发掘。
至1937年抗日战争前夕,总共在殷墟发掘了15次,颇有收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又先后进行了十几次发掘。
其中收获最多的1973年在小屯南地的发掘,共得有字甲骨(主要是骨)5000余片。
90多年来,累计出土有字甲骨总数为154604片。
其中中国大陆38个城市的98 个单位收藏有95880片, 47位收藏家藏有1731片,台湾省藏有30204片,香港藏有89 片。
甲骨文汉字对照表大全小学一年级

甲骨文汉字对照表大全小学一年级一、二、三、十、木、禾、上、下、土、个、八、入、大、天、人、火、文、六、七、儿、九、并无、口、日、中、了、子、门、月、不、上开、四、五、目、耳、头、米、见到、黑、田、电、也、长、山、出、飞、马、鸟、云、公、车、牛、羊、小、少、巾、牙、尺、毛、卜、又、心、风、力、手、水、广、升、足、走、方、半、巴、业、本、平、书、自、已、东、西、回、片、皮、生、里、果、几、用、鱼、今、正、雨、两、瓜、衣、去、年、左、右、万、百、丁、魏、冬、说道、友、话、春、朋、低、你、蓝、们、花掉、白、草、爷、和亲、节、的、岁、行、和古、处、声、言、多、忙碌、洗脸、真、认、父、扫、母、爸、写、全、完、关、家、看、笑、着、兴、画、会、妈、合、奶、放、午、收、女、气、太、早、去、亮、和、李、语、秀、千、香、听、远、唱、定、连、向、以、更、后、意、主、总、先、起至、干活、清、赶着、天量、同、专、工、才、级、队、蚂、蚁、前、房、空、网、诗、徐、林、闭合、童、公、就是、我、朵、叶、美、机、她、过、他、时、送来、使、吗、往、吧、得、虫、很、河、识字(一)1、一回去二三里四五六七八九十2、口耳目羊鸟兔日月火木禾竹3、沙播发报纸台灯电视晚上送来果苦笑也4、打球拔拍跳高跑步足响课真身体课文1、远色近听无声春还人来惊2、对说道就是叶圆夏秋雪肚就冬3、排中游流唱两岸树苗绿江南4、哪座房江边暗青门窗香屋必须们5、爷棵到给穿暖冷开伞热6、静夜床光握头盼高故乡7、船弯坐只看见闪星蓝8、阳像是金野更面短晚晨扎入谁9、影前后常跟着黑狗它朋友10、比尾巴长把猴吉鼠施明德最公鸭识字(二)1、徐猫杏桃苹白边多太少群颗堆上2、商场包奶牙巾笔尺作业本东西3、菜园豆角萝卜心又捉住爱好者藏嘴越风4、明鲜尘尖灭力男休手林森从众课文11、想告诉路能走北京城安广升旗12、点数清彩飞落下空问回去请问方13、平搭间这些都住呢啊没很14、自己吧您拎吗浅学可以那景美15、次瓜燕什么样得再可仔细兴现16、打听生旁种许格外媚呀每言语17、啦梅用几成蛙为参加洞睡18、摆布熊慢怎饭班拎正礼物今19、孩让起玩往觉烧知道化20、捅所造八十比涅结年直颤抖束丽(共个字)提示信息:1.“认会”就是反复指认,会认为止;2. 每天认得一课的生字,每字必须口头组一个词,并挑选其中的一个词语说一句完备的话;3. 请各位家长坚持辅导,为孩子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汉字中品字形结构的字

汉字中品字形结构的字品(pǐn):是汉语一级通用汉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从三口,表示众多。
品的本义即众多,引申指事物的类别和等级,即事物在质量上的优劣之分,由此再引申指人的道德修养即人品的不同。
森(sēn):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说文》中说“森,木多貌。
”可见,“森”的本义是树木茂密的样子。
后引申为众多。
又由本义引申为阴森,幽暗的样子。
焱(yàn):本意是指光华,光焰,也指光采闪耀。
该文字在《楚辞》和《文选·张衡·思玄赋》等文献均有记载。
淼(miǎo):汉语一级字,品字结构,由三个“水”字组成。
会意,从三水。
又作“渺”。
本义:水大的样子。
《楚辞·九章·哀郢》等均有相关记载。
垚(yáo):形容词,山高的样子。
《说文解字》:“垚。
土高也。
从三土。
”本义:古同“尧”。
鑫(xīn):汉语二级通用字。
鑫是商店字号、人名用字,取其金多兴旺之意。
众(zhòng):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
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多人在烈日下劳动,本义是许多人,引申为许多。
又引申指一般、普通。
磊(lěi):会意字,从三“石”。
“石”为石头;“三”为多,为众。
三“石”为“磊”,意为很多石头堆垒在一起。
《说文-石部》:“磊,众石也。
”晶(jīng):是一级汉语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晶”和“曐(星)”本是同一个字,古字形像天上的群星,本义是指星。
瞐(mò):意思有:美丽的眼睛;美的样子;目光深邃。
畾(léi):指古代一种藤制的筐子;古同“雷”、“垒”,田间的土地。
也指盛土用具、推石自高处下击等意思。
矗(chù):本义为高耸直立。
叒(ruò):古同“若”。
壵(zhuàng):大,有力,强盛,增加勇气和力量。
犇(bēn):本意指牛惊走。
引申泛指奔跑,此意后作“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