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册《再别康桥》同步练习及答案
高一语文再别康桥试题

高一语文再别康桥试题1.填空。
(4分)撑一支,向青草更青处。
我衣袖,不带走。
【答案】长篙漫溯挥一挥一片云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现代诗歌的记忆,虽然是现代诗歌,但是有些经典的东西,我们依然要花气力记忆。
根据文章的内容填空。
2.体会划线词表现的意境。
(4分)①油油的在水底招摇②满载一船星辉【答案】①写出河中水草的飘忽肥美。
②把星的光辉装满船舱,采用拟人手法,写出夜色的美好。
【解析】这两道小题其实类似于古典诗词中的“炼字”类赏析题,答题的思路也差不多,诗歌中的形容词,一般都是为了达到作者所要描写的某个效果,或者写出物体的某个特征。
动词的使用也有其中的规律可循,一般的,动词使用首先考虑也没有暗用修辞方法。
比如,“山衔好月来”,用了拟人。
再就是要考虑这个词有没有词类活用,表达特殊的意思。
比如“枳花明驿墙”,这里的“明”是“使…明亮”的意思,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用一个“明”写出微弱的光线下,枳花的鲜亮洁白的颜色,醒人眼目。
这两道题,一是形容词,一是动词,都可以用上述方法解析。
3.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轻手蹑脚水波荡漾飘浮B.柔声细语波光艳影破锭C.力挽狂澜招摇过市回溯D.悄无生息沉默寡言沉淀【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字的字形的识别和掌握情况。
A项中“飘”应为“漂”,注意,“漂浮”是用在水面或者其他液体的表面,而“飘浮”则一般用在空中;B项中“锭”应为“绽”,D项中“生”应为“声”,“悄无声息”是没有声音的意思,弄清楚意思,就不会出错。
4.下列加划线词与例句中的词意思相同的是()(2分)例句:我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A.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漂亮的太太吃牡蛎。
B.这件事办得很漂亮。
C.这件衣服不大漂亮。
D.这房间布置得很漂亮。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语境义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对于词语的语境义,我们抓住这几个步骤:一、理解词语的本义是关键;二、结合上下文,推敲词语语境义是核心;三、看准句子或者文章要表达的中心和情感是要害。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2【同步练习】《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同步练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
青荇.()长篙.()漫溯.()笙.箫()2.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斑斓安然无恙高瞻远瞩罗网B.猝然长逝湛蓝眼花缭乱挑衅C.脍炙人口恻隐之心略胜一筹竹蒿D.戛然而止颀长风靡一时虚张声势3.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头一节点明“再别”,连用三个“轻轻的”形成轻柔而优美的旋律,把读者带入一种欣喜乃至礼赞的意境中。
B.第二至四节,诗人用“金柳”“艳影”“青荇”“榆荫下的一潭”“彩虹似的梦”等一系列色彩鲜明的意象描绘康河的美景,抒发眷恋之情。
C.第五、六两节,诗人的情绪由舒缓转向激昂,想“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接着跌落回离别的现实,两个“沉默”表达了诗人无尽的惆怅。
D.最末一节,以两个“悄悄”紧承上一节的“悄悄”和“沉默”,而且与首节遥相呼应,但诗人的情绪已由淡淡的忧郁变得更加惆怅与伤感了。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像一支优美的乐曲,缠绵深婉的诗句随着轻柔起伏的旋律流淌出来,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余音袅袅。
B.这首诗像一幅生动的画卷,一系列近乎完美的色彩变幻与意象组合形成流动的气韵,艳丽而又幽雅,飘逸中见静穆。
C.这首诗具有完美的形式结构,每节诗四句,每个诗句基本上由三顿构成,匀称、和谐,于清新活泼中求整饬。
D.这首诗极好地体现了新格律诗派独特的美学追求,但唯美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妨害了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表达。
1.阅读下面的诗歌,选出鉴赏不正确的一项()口供闻一多我不骗你,我不是什么诗人,纵然我爱的是白石的坚贞,青松和大海,鸦背驮着夕阳,黄昏里织满了蝙蝠的翅膀。
你知道我爱英雄,还爱高山,我爱一幅国旗在风中招展,自从鹅黄到古铜色的菊花。
记着我的粮食是一壶苦茶!可是还有一个我,你怕不怕?——苍蝇的思想,垃圾桶里爬。
A.诗人偏爱浓重的色彩,如“白石的坚贞”“蝙蝠的翅膀”“招展的国旗”“古铜色的菊花”,散发出时代生活的气息。
B.“鸦背驮着夕阳”“黄昏里织满了蝙蝠的翅膀”,这两句诗极富想象力,语言生动,使诗的画意极富动感。
再别康桥习题(含答案)

再别康桥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对《死水》的最后一段诗句的音节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B.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C.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D.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漪纶寂寥摇曳狂风暴雨 B.翡翠惆怅步履矢口否认C.罗绮羡艳凄惋心满意足 D.彷徨颓杞篱墙年纪轻轻3.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B.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C.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D.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4.下列对《死水》各节诗大意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节,总写这沟凝滞的死水。
它已经风吹不动,腐烂呆滞,没有一点儿生气,已无可救药。
它已彻底烂掉,丑恶昭彰。
B.第二节,直承第一节的三、四句,主要从色彩、光泽上静态地描写死水的肮脏和污浊。
第三节,从动态上描写了死水的腐烂变质。
C.第四节,以动衬静,写出死水的沉寂。
诗人以“青蛙”的歌声,有力地突出死水的寂寞和沉寂,仿佛空山闻鸟般以动显静。
D.第五节,诗人在前四节冷嘲热讽的基础上,忍不住内心的激愤,揭露了“死水”的真面目。
诗人看透这沟死水毫无希望,唯有创造一个新世界,才能找到“美的所在”。
5.下列各组中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撑.(zhǎng)着彷.(páng)徨凄.(qī)清巷.(xiàng)道B.彳亍..(chìChù)凄婉.(wǎn)颓圮.(pǐ)迷茫.(méng)C.河畔.(pàn)荡漾.(yàng)青荇.(xìng)长篙.(gāo)D.斑斓.(lán)沉淀.(dìng)似.(sì)的泥.(nì)古6.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斑斓安然无恙高瞻远瞩罗网B.猝然长逝湛蓝眼花缭乱挑衅C.脍炙人口恻隐之心略胜一筹竹蒿D.戛然而止颀长风靡一时虚张声势7.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A.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C.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D.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高一语文再别康桥同步测试题

《再别康桥》课外练习一.课前一首诗课外古诗背诵【原文】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赏析】本诗借杏花言志。
前两句写花开,一水相护,得天独厚,花事繁盛。
后两句写花落。
如果说前两句写花之形,则后两句写花之神,宁肯飘零天涯,也不甘受屈辱遭践踏。
该诗是作者一生的写照。
前两句象征作者早年知遇于神宗,仕途春风得意。
后两句则表现了作者自请解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二、检查预习1、生字识记畔(pàn):1.(江、湖、道路等)旁边;附近。
如:湖畔。
本文取此义。
2.田地的边界。
荇(xìng):荇菜,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圆形,浮在水面,根生在水底,花黄色,葫果椭圆形。
笙(shēng):管乐器,常见的有大小数种,用若干根装有簧的竹管和一根吹气管装在一个锅形的座子上制成。
篙(gāo):撑船的竹竿或木杆。
2、词语识记漫溯:随意地在水中溯流。
斑斓:(书)灿烂多彩。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3、预习效果反馈1.作者为什么要写《再别康桥》?2.康桥是一座桥吗?3.诗的首尾有何特点?三、课堂跟讲1、背记知识随堂笔记那河畔的,是夕阳中的;波光里的,在我的心头。
软泥上的,油油的在水底,在康河的里,我甘心做一条!那榆阴下的,不是,是天上的,揉碎在间,着彩虹似的梦。
2、整体把握(一)(二)段落层次1.第1节:写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的。
2.第2~6节:对美丽的康河的以及自己内心的。
3.第7节:开头,展露其别时的情绪。
(三)写作特点表达方式: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细腻描写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如“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中心表达:诗歌用柔腻的笔触,表达了对旧情的眷恋和珍视,也表达了寻梦时的怅惘、落寞的情怀,在飘逸洒脱的姿态下蕴藏着深沉的忧郁和难言的苦闷。
结构完整:整首诗诗行长短错落、舒缓有致,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
开头用“轻轻”,最后用“悄悄”,使得诗歌语言既无重复之感,又严谨完整。
再别康桥训练题(带答案)

再别康桥训练题(带答案)再别康桥(60分钟80分)一、基础题(12分)1.填空。
(4分)撑一支,向青草更青处。
我衣袖,不带走。
2.体会加粗词表示的意境。
(4分)①油油的在水底招摇②满载一船星辉3.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轻手蹑脚水波荡漾飘浮B.柔声细语波光艳影破锭C.力挽狂澜招摇过市回溯D.悄无生息沉默寡言沉淀4.下列加粗词与例句中的词意思相同的是()(2分)例句:我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标致,非本身插嘴不成。
A.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标致的太太吃牡蛎。
B.这件事办得很标致。
C.这件衣服不大标致。
D.这房间安插得很标致。
二、整体感悟(6分)1.诗人在诗中拔取了几个意象渲染和表示对康桥的眷恋?(2分)2.在最后一节,诗人说“暗暗的我走了”,为什么要“暗暗的”?(4分)三、阅读题(14分)阅读第2~6节,回答问题。
1.选可划分两层,第一层是,第二层是。
(2分)2.由诗中内容可看出,诗人寻不着梦而流露出的内心感受。
(2分)3.“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这里的“梦”是指(当时、昔日)的梦。
(2分)4.《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名篇之一,多年被人们所欣赏,试从中举例简析诗歌融情于景的特点。
(8分)四、类阅读题(10分)雪花的快乐徐志摩假若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必然认清我的标的目的——飞?,飞?,飞?,——这地面上有我的标的目的。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凉的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飞?,飞?,——你看,我有我的标的目的!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花园里探望——飞?,飞?,飞?,——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他的衣襟,贴近他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1.给加粗字注音。
(2分)翩( )麓( )2.诗人把本身比作雪花,借此去追求。
(2分)3.中反复出现“ 飞?,飞?,飞?”表示出一种的执著。
【推荐下载】高一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再别康桥》

C.河畔(pàn)荡漾(yàng)
4
[键入文字]
青荇(xìng)长篙(gāo)
D.斑斓(lán)沉淀(dìng)
似(sì)的泥(nì)古
2.下面四项中,诗歌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1.诗人在诗中选取了几个意象来渲染和表现对康桥的眷恋?(2分)
2.在最后一节,诗人说悄悄的我走了,为什么要悄悄的?(4分)
三、课文阅读题(14分)
阅读第2~6节,回答问题。
1.选文可划分两层,第一层是,第二层是。(2分)
2.由诗中内容可看出,诗人寻不着梦而流露出的内心感受。(2分)
2
[键入文字]
3.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里的梦是指(当时、昔日)的梦。(2分)
B.《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
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
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替新
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5.对《再别康桥》运用的表现手法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3.首尾呼应,结构基本相同,字句稍有变化。
Ⅲ.一、金柳新娘艳影荡漾青荇招摇柔波水草一潭清泉虹浮藻沉淀
4.《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名篇之一,多年来被人们所欣赏,试从中举例简析诗歌融
情于景的特点。(8分)
四、类文阅读题(10分)
雪花的快乐徐志摩
《再别康桥》同步练习(含答案)

《再别康桥》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传统礼貌用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阁下访问寒舍,我深感荣幸。
B.非常感谢贵校师生给我的热情款待。
C.请留步,足下就此告别。
D.回到老家,务必代我问候双亲大人。
2.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B.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C.走不尽的/山峦的/起伏,河流/和草原。
D.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3.从修辞的角度审视,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B.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C.夏虫也为我沉默。
D.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4.下列句子的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项是()(1)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________里放歌。
(2)如果青蛙耐不住________,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3)接连在原是________的亚洲的土地上。
(4)在幽深的谷里________最含蓄的悲哀。
A.灿漫寂寞荒芜隐着B.斑斓寂寞荒凉隐着C.斑斓冷清荒凉藏着D.烂漫冷清荒芜藏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教了新诗的美妙韵味和意境,特别陶醉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金柳”,该是垂柳吧,只有夕阳中的垂柳,才堪比“新娘”:(),艳影倒映在康河的波光中,教人生出热烈纯真的爱恋。
徐志摩爱恋康桥,就像爱恋自己梦里的新娘,情意缱绻。
而康桥什么最像新娘呢?只有河畔夕阳下的垂柳。
垂柳,枝条细长,一律下垂,迎风摆荡,顺光看去犹如新娘的长发,逆光看则如新娘头上那块柔美的红盖头,这不就是传统中新娘出嫁的情景吗?如此天才的想象,只属于徐志摩。
未名湖畔的垂柳,其实也,风情万种,不知哪位诗人能像徐志摩写得那样美。
我的家乡有一条澄澈如练的淦河穿城而过,河畔的垂柳,总是让人“相看两不厌”。
虽然广场上有的花草,身形妖娆的名木,但都不及河边的那些垂柳富有韵致。
2017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一122《再别康桥》同步练习

再别康桥(60分钟80分)一、基础题(12分)1、填空。
(4分)撑一支 ,向青草更青处。
我衣袖,不带走 .2、体会加粗词表现的意境。
(4分)①油油的在水底招摇②满载一船星辉3、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就是()(2分)A、轻手蹑脚水波荡漾飘浮B、柔声细语波光艳影破锭C、力挽狂澜招摇过市回溯D、悄无生息沉默寡言沉淀4、下列加粗词与例句中的词意思相同的就是( )(2分)例句:我总觉得她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A、父亲忽然瞧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漂亮的太太吃牡蛎。
B、这件事办得很漂亮。
C、这件衣服不大漂亮。
D、这房间布置得很漂亮。
二、整体感悟(6分)1、诗人在诗中选取了几个意象来渲染与表现对康桥的眷恋?(2分)2、在最后一节,诗人说“悄悄的我走了”,为什么要“悄悄的”?(4分)三、课文阅读题(14分)阅读第2~6节,回答问题。
1、选文可划分两层,第一层就是,第二层就是 .(2分)2、由诗中内容可瞧出,诗人寻不着梦而流露出的内心感受.(2分)3、“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这里的“梦"就是指(当时、昔日)的梦。
(2分)4、《再别康桥》就是徐志摩的名篇之一,多年来被人们所欣赏,试从中举例简析诗歌融情于景的特点。
(8分)四、类文阅读题(10分)雪花的快乐徐志摩假若我就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飏,飞飏,飞飏,——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凉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飏,飞飏,飞飏,——您瞧,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飞飏,飞飏,飞飏,——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1、给加粗字注音。
(2分)翩( )麓( )2、诗人把自己比作雪花,借此去追求 .(2分)3、文中反复出现“飞飏,飞飏,飞飏"表现出一种的执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上册《再别康桥》同步练习及答案
分享的《再别康桥》课后练习答案,希望能够对于同学们温故知新有所帮助。
一、基础题(12分)
1.填空。
(4分)
撑一支,向青草更青处。
我衣袖,不带走。
2.体会加粗词表现的意境。
(4分)
①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②满载一船星辉
3.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轻手蹑脚水波荡漾飘浮
B.柔声细语波光艳影破锭
C.力挽狂澜招摇过市回溯
D.悄无生息沉默寡言沉淀
4.下列加粗词与例句中的词意思相同的是( )(2分)
例句:我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A.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漂亮的太太吃牡蛎。
B.这件事办得很漂亮。
C.这件衣服不大漂亮。
D.这房间布置得很漂亮。
二、整体感悟(6分)
1.诗人在诗中选取了几个意象来渲染和表现对康桥的眷恋?(2分)
2.在最后一节,诗人说悄悄的我走了,为什么要悄悄的?(4分)
三、课文阅读题(14分)
阅读第2~6节,回答问题。
1.选文可划分两层,第一层是,第二层是。
(2分)
2.由诗中内容可看出,诗人寻不着梦而流露出的内心感受。
(2分)
3.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这里的梦是指(当时、昔日)的梦。
(2分)
4.《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名篇之一,多年来被人们所欣赏,试从中举例简析诗歌融情于景的特点。
(8分)
四、类文阅读题(10分)
雪花的快乐徐志摩
假若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飏,飞飏,飞飏,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凉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飏,飞飏,飞飏,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飏,飞飏,飞飏,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他的衣襟,贴近他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1.给加粗字注音。
(2分)
翩( ) 麓( )
2.诗人把自己比作雪花,借此去追求。
(2分)
3.文中反复出现飞飏,飞飏,飞飏表现出一种的执著。
(2分)
4. 她是诗人美的理想的代称,那么最后一句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如何理解?(4分)
五、中考题(18分)
雨巷戴望舒
1.给加粗字注音。
(4分)
颓圮( ) 彷徨( )( ) 寂寥( ) 彳亍( )( )
2.对诗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整首诗凄清,婉转,而又含意绵绵。
B.整首诗意境深远,让人肝肠寸断。
C.诗人以雨巷为题,揭示内心的苦闷、惆怅以及对理想的渴望。
D.诗人大量运用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给人回味。
3.比较诗歌的首尾两节,说说它们有何异同点?(5分)
4.请从诗中选取一处,简析戴望舒诗歌的意境美。
(7分)
六、创新片段作文题(20分)
只有观察生活,才能写出真实的生活。
大自然赐予我们阳光、雨露,也有风电乌云,请任选一个自然景观,从一个角度进行描写。
250字左右。
Ⅵ.合作探究题
徐志摩是我国诗坛上一位多情诗人,虽英年早逝,但留下了大量的诗作,其实他最初并不叫徐志摩,请搜集资料探究一下,缘何改名?另有哪些诗作,试写出2~3个诗的题目。
小幽默
夺权
有一个妇女,看到警察在大声吆喝她的丈夫,便不快地对警察说:请你说话留神些,向他大声吆喝的,除了我,没有第二个人。
参考答案
Ⅱ.三、1.因为作者在1920年10月至1922年8月在康桥经历了人生中的一段美好时光。
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归程中写了此诗,故为再别康桥。
2.不是桥,是英国的一个城市,靠近康河,著名的剑桥大学就在此城。
3.首尾呼应,结构基本相同,字句稍有变化。
Ⅲ.一、金柳新娘艳影荡漾青荇招摇柔波水草一潭清泉虹浮藻沉淀
点拨:对诗歌一定要记牢。
二、(二)1.万千离愁2.描绘情感3.呼应惆怅悲伤
Ⅳ.1.略点拨:抓住作者的情感,掌握诗句的舒缓节奏。
2.清丽、亢奋、乐观,对生活充满撞憬。
点拨:此时的感情应和课文中表露的形成对比。
Ⅴ.一、1.长篙漫溯挥一挥一片云彩
2.①写出河中水草的飘忽肥美②把星的光辉装满船舱,采用拟
人手法,写出夜色的美好。
点拨:要真正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景物的特点。
3.C 点拨:A项中飘应为漂,B项中锭应为绽,D项中生应为声。
4.B 点拨:要结合具体语境揣摩词的意思。
二、1.三个即金柳、青荇、潭水
点拨:意象即诗人运思而成寓意深刻的事物,要充分把握诗歌所绘景物。
2.诗人不愿把来寻旧梦这件事嚷出去,尤其是不想让人知道自己复杂的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此外悄悄也有寂寞的含义,这一片感
情领域是属于他自己的。
点拨: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来理解。
三、1.写景抒情2.悲伤、遗憾、苦闷点拨:要抓住诗人在诗歌中贯穿始终的感情。
3.昔日
4.如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既是写景,又是写意,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迷离恍惚,色彩斑斓。
清泉潭底的浮藻间荡漾着染有晚霞的榆树的倒影,美丽得如同幻觉,使诗人遥想当年的欢乐。
这些美丽的、斑驳的颜色和水草,仿佛是当年欢乐和理想的沉淀,像梦一样遥远,可它又在眼前。
诗歌景中有情、音调柔美,被人称道。
点拨:解答此题,要把景物描绘的内容写出来,同时把寄寓的情
道出来。
四、1.piān l 2.自由、美好点拨:要深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
3.坚定、欢快、轻松自由点拨:反复诵读,才能体会出来。
4.诗人愿化作雪花,自由地毫无拘束地飘舞在空中,去追寻永恒的东西。
他借雪花充分享受着选择的自由,热爱的欢乐,一旦追寻到美好的东西,就再也不会放弃。
点拨:抓住溶入一词来理解。
五、1.pǐp ng hu ng li o ch ch
2.B 点拨:本诗并没有让人达到肝肠寸断的程度。
3.首尾运用反复的手法,内容大致相同;不同处是,开首表明希望逢着,后面则是希望飘过。
4.如诗的第二节,诗人拿丁香来比喻姑娘,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忧愁,充满了意境美,在这里,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
丁香姣好,但易凋谢,丁香一样的姑娘,是做着脆弱的梦的姑娘,她的愁怨自然少不了,因此,作者又把她置于雨中去哀怨、彷徨,更突出姑娘的凄清、迷茫、叹息,增强诗歌的惆怅、清丽的意境。
点拨:要认真体会诗歌的内容、诗人的感情,才能领略诗歌的意境。
六、作文思路:自然界是变化的,平时要注意观察周围景色,要选取自己熟悉的自然景观来写,写出它的特点,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例文:
雨点儿越来越急,打在我身上的雨点也越来越多。
地上湿的已不再是一个一个的小圆点,而是一块一块的,继而又汇成一大片一大片这地上便再也找不到一小块干土了。
(点评:写雨由疏而密,由小到大。
)
从哗哗的雨声中不难听出,这雨点儿很大,很重,它们击在路上,溅起朵朵小银花,皇冠似的,然后迅速消失,紧接着又有千万朵雨花开了。
(点评:运用比喻,形象、贴切。
)
雨声渐渐小了,雨花渐渐稀了,雨点渐渐轻了,雨帘渐渐消失了。
雨后的天空格外纯净,空气格外清新,树木格外翠绿,我的心情也格外舒畅。
(点评:运用排比,写出雨由小到无,雨后景色的美好。
)
(桂明)
总评:本文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一次下雨的过程,细致入微、生动传神,运用一些修辞方法,更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观察细微,把下雨写得形象具体,如临其境。
Ⅵ.徐志摩最初并非此名,原名叫章垿,改叫志摩意即志在王摩诘(王维)之意,是他离开北京大学后赴美国时改用的字。
其诗集有《猛虎集》、《翡冷翠的一夜》、《云游》等,散文集有《落叶》、《秋》等。
以上就是语文网小编分享的该篇文章课后练习及答案的全部内容,祝大家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