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王小波
《黄金时代》中的自由精神你如何理解

《黄金时代》中的自由精神你如何理解《黄金时代》是作家王小波创作的中篇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一个特殊时代背景下的人物命运与精神世界。
其中,自由精神贯穿始终,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在小说中,自由精神首先体现在主人公对个人情感和欲望的勇敢追求上。
王二和陈清扬之间的爱情,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风花雪月,而是在那个压抑的时代中,两颗渴望自由的心相互碰撞出的火花。
他们不顾世俗的眼光和道德的束缚,坦诚地面对自己内心的情感,勇敢地去爱。
这种对爱情的追求,是对人性自由的一种捍卫。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个人的情感往往被压抑和扭曲,而他们的行为则像是黑暗中的一道光,照亮了人们心中对自由的渴望。
自由精神还体现在对生活方式的自主选择上。
王二选择远离主流社会,过着一种看似离经叛道的生活。
他不迎合社会的期待,不被所谓的“正常”生活模式所束缚。
他在云南的乡村中,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虽然物质条件艰苦,但精神上却无比自由。
这种对生活方式的自主选择,是对传统观念的挑战,也是对个体自由权利的坚守。
它让我们看到,自由并不仅仅是外在的环境和条件,更是一种内心的态度和选择。
从更深层次来看,《黄金时代》中的自由精神是对思想禁锢的反抗。
在那个充满政治运动和思想控制的时代,人们的思想被束缚,言论受到限制。
然而,王二和陈清扬等人却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对这种禁锢的不满和反抗。
他们的思考和行为,虽然在当时被视为异端,但却体现了人类对自由思考和表达的本能追求。
这种反抗精神,是自由精神的核心所在,它激励着人们不断突破思想的枷锁,追求真理和智慧。
再者,小说中的自由精神也体现在对人性尊严的维护上。
在遭受种种不公正待遇和误解时,主人公们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向权力和压力低头。
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证明,人的尊严是不可侵犯的,即使在最艰难的环境中,也要保持对自己的尊重和对人性美好的信念。
这种对尊严的坚守,是自由精神的重要体现,它让我们明白,自由不仅仅是身体的自由,更是灵魂的自由,是对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的坚定认同。
王小波《黄金时代》中的反讽精神

王小波《黄金时代》中的反讽精神浅析王小波《黄金时代》的反讽精神摘要:在20世纪90年代,王小波成为了当代小说文学的热门人物。
王小波和他的作品被大量地研究,在他去世后更是掀起了一股热潮,出现了“王小波”热的文学现象。
一个严肃作家在死后两年时间里,如此地被人们阅读、关注、讨论,应该说是十分罕见的,其中所蕴涵的文化意义是非常丰富的,而它所透露出来的一个基本信息就是,王小波为许许多多的人们深深地喜爱着。
作为王小波的代表作之一的《黄金年代》,更是因为其荒诞的语言和深刻的历史反思成为文革题材小说中的经典之作。
作为对文革黑暗历史的反思,作者采用了深刻的反讽的方式进行叙述和书写,而反讽精神背后连接着荒诞、幽默、真实和作者的深刻反思,构成了整部小说的主要架构,也吸引了很多人的研究。
关键词:王小波反讽文革荒诞黑色幽默作为一个生前鲜为人知、死后却声名远播的作家,王小波凭借他的那份严肃而深沉的幽默打动了很多的读者。
王小波的作品大多是关于文革那个特殊题材的,他在作品中为读者呈现了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荒诞离奇而且畸形残酷的社会生活,在那种变态的环境中人性的恶与良善和生命的顽强与坚韧。
《黄金时代》是王小波的“时代三部曲”之一,整部小说以“文革时代”为故事背景,叙述了男主角王二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特殊的环境里的生活境遇。
和那些同为对历史的反思而写作的文人式的写作不同,王小波摆脱了杜甫式的那种忧国忧民的使命感和教化普通老百姓的救世情怀,以极端的冷静而又玩世不恭的流氓态度和反讽精神从容地叙述了游离在时代和社会边缘的人们的生活状况。
从流氓式的写作来看,王小波和王朔很像,也有人说王小波像卡夫卡,不管怎么样,王小波对文革的抒写影响和打动了很多的读者,这可以从他去世后掀起的研究他的文学热潮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来。
一、流氓外衣下的严肃与反讽《黄金时代》整部小说以倒叙的方式,追述回忆了那段充满了异端体验的岁月,“异端”二字,足以概括那个吃人的社会。
小说叙事没有明显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和“王二”的性格一样,无拘无束,打破了时间上的跨度;几个故事情节同时交错进行,始终用一种调侃但背后暗含严肃的风格述说普通人生存状况的荒谬故事。
王小波中篇小说《黄金时代》导读

王小波中篇小说《黄金时代》导读王小波中篇小说《黄金时代》导读王小波,1952年生于北京。
中学毕业后在云南、山东等地下乡,先后做过农场职工、农民、工人和民办教师。
曾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和美国匹斯堡大学。
在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任过教,最终辞职,专事写作。
1997年辞世。
被誉为中国的乔伊斯,亦是唯一一位两次获得世界华语文学界的重要奖项——台湾联合报系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的中国大陆作家。
《黄金时代》是作家王小波创作的中篇小说,是作品系列之“时代三部曲”中的一部作品,该系列入选《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王小波《黄金时代》的问世,实现了知青文学的突破。
作品中对性爱的正面书写,对现实的批判和嘲讽,对人生存状态的反思,对人性自由和本真的彰显,迥异于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知青小说。
众所周知,六七十年代,中国处于非性的年代。
在非性的年代里,性才会成为生活的主题。
古人说:“食色性也。
”想爱和想吃都是人性的一部分,如果得不到,就成为人性的障碍。
性爱是在人的本能的基础上产生男女之间、使人获得特别强烈而愉说的肉体和精神享受的交往,在这个意义上两性世界的和谐与性爱文明的缔建,取决于人类在多大程度上珍视和创建一个成熟、健全的性爱生存境况和发展机制。
小说让读者了解非性年代带给人们束缚的同时,也用稀松平常的口吻展现了人们对性的真诚渴望,竭力规劝和引导着大众对性的健康认知,这对节制原欲时期的人来讲是写实快感的还原,对现代人而言,也是—种酣畅淋漓的快感表达。
王小波笔下的性同以往文学中的性有很大的不同,他既不同于劳伦斯把性写成美,也不同于《金瓶梅》把性写成丑,以警世劝善为目的。
他笔下的性就如同生命本身,健康、干净,既蓬勃又恬淡。
《黄金时代》还原了“文革”时期荒诞的社会现象。
谈到“荒诞”,很容易在外国文学作品中寻到踪迹,如卡夫卡、尤奈斯库、贝克特等人的作品。
当时的中国也同样存在着荒诞现象,只是在“集体遗忘”的氛围里,敢于或者愿意将此揭露出来的作家并不多,王小波算是其中一个。
《《黄金时代》中的女性觉醒与文化革命:王小波的后现代主义小说》

《黄金时代》中的女性觉醒与文化革命:王小波的后现代主义小说
概述
《黄金时代》是中国作家王小波创作的一部后现代主义小说,于1990年出版。
本书通过主人公陈清扬的故事,探讨了女性觉醒和文化革命对个体生命的影响。
1. 简介
•文化背景:文化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变革。
•后现代主义观点:王小波运用后现代主义手法展现了个体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生存状态。
2. 女性觉醒
2.1 女性角色设定
•主人公陈清扬:聪明、独立、反叛,愿意追求真实自我。
•支配与被支配关系:陈清扬与男性角色之间存在权力斗争与互动。
2.2 女性身体解放
•性爱观念转变:女性开始认识到自己也有权利享受性爱,并追求情感上的满足。
•幸福与自由:将传统家庭观念与个人追求相结合,尝试在社会舞台上为自己争取地位。
3. 文化革命
3.1 社会背景
•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政治运动导致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剧烈变动。
•政治斗争与剧变:群体意识形态压制了个体表达和思考的自由。
3.2 个体生存状态
•经济艰难:陈清扬等人面临物质困境,强调荣辱观念的扭曲。
•批判与反叛:小说中的角色通过讽刺和挖苦来表达对权威机构及其规范的反抗。
结论
《黄金时代》将女性觉醒与文化革命交织在一起,通过陈清扬等角色展现了后现代社会下个体生活的多重困境。
王小波在小说中提倡个体自由和追求真实自我的重要性,并呼吁对权威规范进行深入思考。
本书通过王小波独特而具有冲击力的写作风格,引发了对于性别、权利以及文化传统的深刻思考。
浅析王小波《黄金时代》的语言特色

感 , 而达 到 具 有 诗 般 的 节 奏 的特 从 殊 效 果 。 《 金 时 代》 黄 以短 句 为 主 , 大 量 使 用标 点 停 顿 , 而 使 得字 句 从 都 具 有 一种 短 小 铿 锵 有 力 、 读来 琅 琅 上 口的特 点 。尽 管 语 言 口语 化 . 却 不 影 响其 诗 的韵 律 的传 达 , 至 甚 在 某 种 程 度上 , 种 通 俗 中 的 隐喻 这 与 反 讽 还 折 射 出 关 于 人 生 的 深 刻 哲 理 。 黄 金时 代 》 《 中写 王二 和 陈清 扬“ 搞破 鞋 ” 而被 批 斗 反 省 , 们 却 他 如 既 往 地 “ 破 鞋 ” 这 多 处冷 淡 搞 , 而 睿 智 的 笔 墨 反 映 出 作 者 对 当 时 社 会 无情 的批 判 和 驳 斥 , 以及 对 个 性 的 保守 和 自我精 神 自由 的追求 。 从 这 里 面 , 们 还 可 以 看 出一 我
一
.
反讽 性 与荒 谬 性
可是 陈清 扬 不 肯 跟 我 走 。她 还 说 , 她 无 疑 是 当 地 斗 过 的破 鞋 里 最 漂 亮 的一 个 。 斗 她 的 时候 , 围好 几 周
个 队 的人 都 去 看 , 让 她 觉 得 无 比 这 自豪 。 ” 里通 过幽 默 而 戏 谑 的语 这 言 , 达 出 对 当 时社 会 批 斗 之 风 的 表 蔑视 和 嘲 讽 , 是 对 自我 精 神 独 立 也
本真 。
种 对 现实 的理 性 思考 。 者 通 过把 作 存 在 的 可笑 性 揭 示 出来 , 有强 烈 没 悲 愤 的 控诉 ,而是 淡 然 地 微 笑 , 不 问对 错 与 真假 , 去 追 求 道 德 的 尺 不 度 。他 只是 用 深沉 而 敏 锐 的理性 淡 然处 之 , 穿于小说 的始末 , 贯 由此 达 到 了诗 性 与 理性 的交相 辉 映 。 纵 观 王小 波 的《 金 时代 》 都 黄 , 是平实 、 浅显 的文 字 。但 他 又 以 其 语言的 “ 反讽 性 与 荒 谬 性 ” “ 味 、趣 性 与 粗 俗性 ” “ 性 与 理 性 ” 等 特 、诗 点 凸 现 出 来 , 覆 传 统 的文 学语 言 颠 创 作 , 为 当代 文 坛 一 个 最 独 特 的 成
王小波黄金时代读书心得

王小波黄金时代读书心得《黄金时代》是中国作家王小波的一部作品,该书以底层知识分子王二的视角展开叙事,通过对爱情、思想等主题的处理,展现了一个颇具讽刺与幽默色彩的社会现实。
在阅读这本书时,我深受其思想的触动,以下是我对《黄金时代》的读书心得。
首先,我们可以从《黄金时代》中感受到王小波独特的叙事方式和语言风格。
作者善于运用夸张、讽刺和幽默的手法,将社会现实与个人命运相结合,使整个故事充满了讽刺与悲喜交加的情感。
例如,在小说中,王二这个主人公经常以自嘲的方式描述自己的不幸经历,让人忍俊不禁。
而这种独特的叙事方式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读起来也更加流畅。
其次,王小波在《黄金时代》中对于爱情的描写令人深思。
小说中的王二与王二的女友巴桑之间的情感纠葛,展示了一个普通人的爱情经历。
作者用幽默的语言和诙谐的情节,刻画了两个人之间的时而亲密时而猜忌的关系。
通过对真实感情的描写,读者能够看到爱情的复杂性和脆弱性,揭示了社会背景对爱情的冲击和磨难。
此外,王小波通过《黄金时代》中的角色形象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揭示。
在小说中,主人公王二一直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观察着周围的人和事。
他的角色形象体现了一种“底层知识分子”的特点,他们既不甘于像普通人那样安于现状,又无法摆脱社会的困境。
王二和他周围的人们面对各种社会问题时,虽有抱怨和不满,但也接受了现实,默默地生活着。
通过这样一个角色,王小波展示了这一阶层人们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同时也反映了困扰着整个社会的问题。
最后,《黄金时代》还对知识分子的生活与思考提出了一些启示。
小说中的王二是个自由思考者,他对于现实社会的种种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在书中,王二展示出对于个人选择、意识形态和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思考,他试图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通过王二的思考与行动,王小波揭示了知识分子在当时社会下的迷茫与困境,同时也展现了他们在探索中寻找真理的勇气。
综上所述,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是一部充满了讽刺、幽默和哲思的小说。
王小波《黄金时代》社会底层的幽默与悲情

王小波《黄金时代》社会底层的幽默与悲情王小波的小说《黄金时代》以其独特的文风和独特的叙事方式,展现了社会底层的幽默与悲情。
通过对主人公陈清扬的描写,王小波生动地刻画了社会底层人物的特点和命运。
本文将从幽默与悲情两个方面,探讨《黄金时代》中社会底层的表现。
一、社会底层的幽默在《黄金时代》中,王小波通过对社会底层生活琐事的描写,展现了其中蕴含的幽默元素。
例如,在小说开头,陈清扬和她的朋友们在城市中漂泊,生活困苦艰辛,但他们却用调侃和玩笑来疏解压力。
他们常常用幽默的语言和逗趣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苦闷和无奈,令读者在悲情之中感受到一丝轻松和快乐。
此外,王小波还通过对社会底层人物的描述,揭示出他们的幽默之处。
例如,陈清扬的男友孔令贤是一位再普通不过的小人物,他幽默、风趣的性格赋予了他在灰暗生活中的一丝亮色。
他常常以不同寻常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给人以意外和欢乐。
这种幽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社会底层人物的困境和痛苦。
二、社会底层的悲情尽管《黄金时代》中存在许多幽默的元素,但王小波却没有掩盖社会底层人物的悲情。
小说中,陈清扬和她的朋友们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残酷和命运的不公。
他们漂泊在城市中,生活在贫穷和无助之中,缺乏社会地位和尊严。
他们与世界的脱节,以及他们内心深处深深的孤独和无奈,无不展现了社会底层人物的悲情。
同时,王小波通过对陈清扬的刻画,呈现了社会底层女性的特殊境遇和悲情。
陈清扬在生活中经历了很多痛苦和不幸,面对家庭暴力、性别歧视和生存困难,她的内心充满了无尽的悲伤和苦痛。
她渴望获得自由和幸福,却始终被社会和命运的桎梏所束缚。
总结起来,《黄金时代》中社会底层的幽默与悲情在小说中交相辉映。
王小波以独特的文风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社会底层人物的命运和精神状态。
他通过幽默的元素和悲情的情感,使读者对社会底层的人物和他们的生活产生共鸣和思考。
通过《黄金时代》的阅读,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社会底层人物的艰辛和内心世界,引发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黄金时代》概述

《黄金时代》概述
书籍《黄金时代》是王小波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属于他的“时代三部曲”中的一部。
这部作品首次出版于1994年,背景设定在20世纪60年代的“文革”时期。
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王二和医生陈清扬之间的故事。
王二是一个在云南插队的知青,而陈清扬则是一个从北医大毕业的医生,因丈夫入狱而被人们误解为“破鞋”。
两人因王二的腰伤而结识,随后因对“破鞋”这个名词的讨论而逐渐建立起深厚的联系。
在小说中,王二和陈清扬一起经历了许多荒诞而又充满反抗的冒险,如“敦伟大友谊”、一起逃亡、一起出斗争差等。
尽管他们最终分开,但这段经历对他们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黄金时代》以王二的第一人称叙述方式进行,使得故事情节随着王二的思绪而变化。
这种叙述方式不仅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也使得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此外,小说中对性爱的正面书写、对现实的批判和嘲讽、对人生存状态的反思以及对人性自由和本真的彰显,都使得这部作品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总的来说,《黄金时代》是一部以“文革”时期为背景,通过主人公王二和陈清扬的故事,深入探讨了人们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风貌的作品。
这部小说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为
我们提供了反思历史和思考人性的重要视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金时代王小波
2018-08-281、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
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
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
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王小波《黄金时代》2、人活在世上就是为了忍受摧残一直到死想明了这一点一切都能泰然处之。
——王小波《黄金时代》3、那一年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
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王小波《黄金时代》4、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
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捶不了我。
人活在世界上,快乐和痛苦本就分不清。
所以我只求它货真价实。
——王小波《黄金时代》5、人活在世界上,快乐和痛苦本就分不清。
所以我只求它货真价实。
——王小波《黄金时代》6、似水流年是一个人所有的一切,只有这个东西,才真正归你所有。
其余的一切,都是片刻的欢娱和不幸,转眼间就已跑到那似水流年里去了。
我所认识的人,都不珍视自己的似水流年。
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还有这么一件东西,所以一个个像丢了魂一样。
——王小波《黄金时代》7、竟敢说自己清白无辜,这本身就是最大的罪孽。
照我的看法,每个人的本性都是好吃懒做,好色贪淫,假如你克勤克俭,守身如玉,这就犯了矫饰之罪,比好吃懒做好色贪淫更可恶。
——王小波《黄金时代》8、就如世上一切东西,你信它是真,它就真下去;你疑它是假,它就是假的。
我的话也半真不假。
但是我随时准备兑现我的话,哪怕天崩地裂也不退却。
就因为这种状态,别人都不相信我。
——王小波《黄金时代》9、当我沿着一条路走下去的时候,心里总想着另一条路上的事。
这种时候,我心里很乱。
——王小波《黄金时代》10、这是与生俱来的积习,根深蒂固。
放声大哭从一个梦境进入另一个梦境,这是每个人都有的奢望。
——王小波《黄金时代》11、于是我想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质,放到合适的地方就大放光彩,我的本质是流氓土匪一类。
——王小波《黄金时代》12、她简直又累赘,又讨厌,十分可恨。
但是后来我很爱她。
这说明可恨和可爱原本就分不清。
——王小波《黄金时代》13、我思故我在,既然我存在,就不能装作不存在。
尤论如何,我要对自己负起责任。
——王小波《黄金时代》14、陈清扬说,那一回她躺在冷雨里,忽然觉得每一个毛孔都进了冷雨。
她感到悲从中来,不可断绝。
忽然间一股巨大的快感劈进来。
冷雾,雨水,都沁进了她的身体,那时节她很想死去。
她不能忍耐,想叫出来,但是看见了我她又不想叫出来。
世界上还没有一个男人能叫她肯当着他的面叫出来。
她和任何人都格格不入。
——王小波《黄金时代》15、陈清扬说,人活在世上、就是为了忍受摧残,一直到死。
想明了这一点,一切都能泰然处之。
要说明她怎会有这种见识,一切都要回溯到那一回我从医院回来,从她那里经过进了山。
我叫她去看我,她一直在犹豫。
等到她下定了决心,穿过中午的热风,来到我的草房前面,那一瞬间,她心里有很多美丽的想像。
等到她进了那间草房,看见我的小和尚直挺挺,像一件丑恶的刑具。
那时她惊叫起来,放弃了一切希望。
——王小波《黄金时代》16、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槌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槌的牛一样。
——王小波《黄金时代》17、放声大哭从一个梦境进入另一个梦境,这是每个人都有的奢望。
——王小波《黄金时代》18、一只蜥蜴从墙缝里爬了进来,走走停停地经过房中间的地面。
忽然它受到惊动,飞快地出去,消失在门口的阳光里。
这时陈清扬的呻吟就像泛滥的洪水,在屋里漫延。
我为此所惊,伏下身不动。
可是她说,快,混蛋。
还拧我的腿。
等我快”了以后,阵阵震颤就像从地心传来。
——王小波《黄金时代》19、爱情放佛结束了,又好像没有到来。
我好像中过了头彩,又好像还没有到开彩的日子,这一切好像是结束了,又仿佛刚刚开始。
——王小波《黄金时代》20、存在本身有无穷的魅力,为此值得把虚名浮利全部放弃——王小波《黄金时代》21、那时她被架在我的肩上,穿着紧裹住双腿的筒裙,头发低垂下去,直到我的腰际。
天上白云匆匆,深山里只有我们两个人。
我刚在她屁股上打了两下,打得非常之重,火烧火燎的感觉正在飘散。
打过之后我就不管别的事,继续往山上攀登。
陈清扬说,那一刻她感到浑身无力,就瘫软下来,挂在我肩上。
那一刻她觉得如春藤绕树,小鸟依人。
她再也不想理会别的事,而且在那一瞬间把一切都遗忘。
在那一瞬间她爱上了我,而且这件事永远不能改变。
——王小波《黄金时代》22、她没法相信她所见到的每件事都是真的。
真的事要有理由。
当时她脱了衣服,坐在我的身边,看着我的小和尚,只见它的颜色就像烧伤的疤痕。
这时我的草房在风里摇晃,好多阳光从房顶上漏下来,星星点点落在她身上。
我伸手去触她的乳头,直到她脸上泛起红晕,乳房坚挺。
忽然她从迷梦里醒来,羞得满脸通红。
于是她紧紧地抱住我。
——王小波《黄金时代》23、那一夜开头有月光,后来月亮落下去,出来一天的星星,就像早上的露水一样多。
那天晚上没有风,山上静得很。
我已经和陈清扬做过爱,不再是童男子了。
但是我一点也不高兴。
因为我干那事时,她一声也不吭,头枕双臂,若有所思地看着我,所以从始至终就是我一个人在表演。
其实我也没持续多久,马上就完了。
事毕我既愤怒又沮丧。
——王小波《黄金时代》24、我坐在小屋里,听着满山树叶哗哗响,终于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我听见浩浩荡荡的空气大潮从我头顶涌过,正是我灵魂里潮兴之时。
正如深山里花开,龙竹笋剥剥地爆去笋壳,直翘翘地向上。
到潮退时我也安息,但潮兴时要乘兴而舞。
正巧这时陈清扬来到草屋门口,她看见我赤条条坐在竹板床上,
阳具就如剥了皮的兔子,红通通亮晶晶足有一尺长,直立在那里,登时惊慌失措,叫了起来。
——王小波《黄金时代》25、当时热风正烈,陈清扬头枕双臂睡得很熟。
我把她的衣襟完全解开了。
这样她袒露出上身,好像是故意的一样。
天又蓝又亮,以至阴影里都是蓝黝黝的光。
忽然间我心里一动,在她红彤彤的身体上俯身下去。
我都忘了自己干了些什么了。
我把这事说了出来,以为陈清扬一定不记得。
可是她说:记得记得!那会儿我醒了。
你在我肚脐上亲了一下吧?好危险,差一点爱上你。
”——王小波《黄金时代》26、我们有伟大友谊,一起逃亡,一起出斗争差,过了二十年又见面,她当然要分开两腿让我趴进来。
所以就算是罪孽,她也不知罪在何处。
更重要的是,她对着罪恶一无所知。
——王小波《黄金时代》27、在章风山她骑在我身上一上一下,极目四野,都是灰蒙蒙的水雾。
忽然间觉得非常寂寞,非常孤独。
虽然我的一部分在她身体里摩擦,她还是非常寂寞,非常孤独。
后来我活过来了,说道:换换,你看我的。
我就翻到上面去。
她说,那一回你比哪回都混蛋。
——王小波《黄金时代》28、那些小山上长满了草,草下是红土。
上午风从山上往平坝里吹,冷得像山上的水,下午风吹回来,带着燥热和尘土。
陈清扬来找我时,乘着白色的风。
风从衣服下面钻进来,流过全身,好像爱抚和嘴唇。
——王小波《黄金时代》29、她到山里找我时,爬过光秃秃的山冈。
风从衣服下面吹进来,吹过她的性敏感带,那时她感到的性欲,就如风一样捉摸不定。
它放散开,就如山野上的风。
她想到了我们的伟大友谊,想起我从山上急匆匆地走下去——王小波《黄金时代》30、冷雾,雨水,都沁进了她的身体。
那时节她很想死去。
她不能忍耐,想叫出来,但是看见了我她又不想叫出来。
世界上还没有一个男人能叫她肯当着他的面叫出来。
她和任何人都格格不入。
——王小波《黄金时代》31、我们俩吵架时,仍然是不着一丝。
我的小和尚依然直挺挺,在月光下披了一身塑料,倒是闪闪发
光。
——王小波《黄金时代》32、人活着总要有个主题,使你魂梦系之。
——王小波《黄金时代》33、革命的意思就是说,有些人莫名其妙地就会成了牺牲品。
——王小波《黄金时代》34、案发时的情形是这样:陈清扬骑在我身上,一起一落,她背后的天上是白茫茫的雾气。
这时好像不那么冷了,四下里传来牛铃声。
这地方的老傣不关牛,天一亮水牛就自己跑出来。
那些牛身上拴着木制的铃铛,走起来发出闷闷的响声。
一个庞然大物骤然出现在我们身边,耳边的刚毛上挂着水珠。
那是一条白水牛,它侧过头来,用一只眼睛看我们。
——王小波《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