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

合集下载

雨果简介

雨果简介

雨果简介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802年2月26日- 1885年5月22日)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

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是法国有影响的人物。

雨果出生于法国东部紧挨瑞士的杜省贝桑松,他的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一位将军,儿时的雨果随父在西班牙驻军,10岁回巴黎上学,中学毕业入法学院学习,但他的兴趣在于写作,15岁时在法兰西学院的诗歌竞赛会得奖,17岁在“百花诗赛”得第一名,20岁出版诗集《颂诗集》,因歌颂波旁王朝复辟,获路易十八赏赐,以后写了大量异国情调的诗歌。

以后他对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为共和主义者,他还写过许多诗剧和剧本。

写有大量具有鲜明特色并贯彻其主张出小说。

1841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845年任上院议员,1848年二月革命后,任共和国议会代表,1851年拿破仑三世称帝,雨果奋起反对而被迫流亡国外,流亡期间写下一部政治讽刺诗《惩罚集》,每章配有拿破仑三世的一则施政纲领条文,并加以讽刺,还用拿破仑一世的功绩和拿破仑三世的耻辱对比。

1878年革命推翻拿破仑三世后,他回到巴黎。

雨果一生著作等身,几乎涉及文学所有领域,评论家认为,他的创作思想和现代思想最为接近,他死后法国举国志哀,被安葬在聚集法国名人纪念牌的“先贤祠”。

雨果最为法国人津津乐道的浪漫事迹是:他于30岁时邂逅26岁的女演员朱丽叶·德鲁埃,并堕入爱河,以后不管他们在一起或分开,雨果每天都要给她写一封情书,直到她75岁去世,将近50年来从未间断,写了将近两万封信。

剧本《克伦威尔》1827年发表的韵文剧本。

剧本的“序言”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戏剧运动的宣言,是雨果极为重要的文艺论著。

《爱尔那尼》(爱格尼) 1830年,它的首演是法国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彻底胜利的标志。

法国浪漫文豪雨果

法国浪漫文豪雨果

法国浪漫文豪雨果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他的文学巨著《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已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1802年2月26日,雨果诞生在法国东部的贝藏松城。

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将军,总是东征西讨,母亲是个天主教徒,保皇主义者。

父母常因政治观点不同而发生争吵,对雨果的思想有很大影响。

童年的雨果受母亲的影响很大,同情保皇党,对革命充满了敌视情绪。

他的童年大部分时间随母亲在意大利和西班牙度过,由于母亲接受的是自由教育,爱好文学,尤其是伏尔泰的作品,她的这一爱好对雨果的一生深有影响。

1809年,雨果和哥哥欧仁被母亲送到巴黎一家私塾,他们在那里学习拉丁语和希腊语。

课余时间,兄弟俩就在花园里玩耍。

在学习和游戏中,雨果的想象力不断得到丰富、发展。

1811年,在父亲的安排下,雨果兄弟俩在马德里贵族学校学习了一年。

第二年雨果的父母由于感情不合而分居,雨果兄弟俩随母亲回到巴黎,这时他们不再上学了,由私塾的老师到家里给他们上课。

这一时期,雨果兄弟读了许多有益的书籍。

母亲酷爱读书,她对儿子的读书兴趣也十分放心,任他们自己选择读物。

他们完全沉浸在读书之中,连续博览了老胡野约尔图书馆的全部藏书:莫里哀、卢梭、伏尔泰、狄得罗、瓦尔特、司各特的著作等,不管是戏剧、小说、诗歌,还是游记和惊险作品,无所不读。

书读多了,雨果也越来越想自己动笔写点什么,他尝试着写了不少诗歌。

14岁时,他写了一部悲剧《伊尔塔敏纳》。

他还在自己的日记中写下:“我要成为夏多勃里昂,要不就一事无成”的豪言壮语,少年的雨果敢于向当时红极一时的桂冠诗人、法国消极浪漫派的创立者提出挑战,显示出了雨果的勇气和魄力。

他写下这个誓言不久,法兰西学士院出诗题进行征文比赛,他写了一首长篇《读书乐》,列举了历史上大量事例,雄辩地证明:在最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学习如何使人变得高尚起来。

雨果

雨果
雨果塑造反面人物,赋予他们人性的光明 点。体现了他的人道主义仁爱万能的思想。
孚罗诺:反动教会代表。收养孤儿加西莫多, 抚养兄弟。 沙威:宪兵。放弃追捕冉阿让,投水自杀。 郎德纳克:叛军头目。拯救火中三小孩。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别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 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 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 2 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 3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 4注重艺术效果:对比、夸张、人物形象的 超凡性。
c. 阐明仁慈、博爱才能拯救社会的理想,这 只贯穿小说的根本思想。
※雨果的浪漫主义创作特色
1.对照手法的运用 2.善于塑造下层人物形象 3.力图以史诗的气魄和规模再现社会和历史
4.情节的传奇性
5.注重心理描写
6.善于将无生命的或非人的事物描绘得如同
有生命的物体一样神奇
人道主义思想特点
1.同情人民苦难,控诉社会黑暗 2.坚定向上的乐观信念 3.歌颂人民革命 4.主张仁爱感化教育
生平与创作
1、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贝桑松。 2、15岁创作《读书乐》获奖。 3、17岁在“百花诗赛”得第一 名。 4、1822年,雨果与从小一起长 大的阿黛 尔· 傅先结了婚。 5、1851年12月,路易· 波拿巴发 动政变,雨果参加了共和党人组 织的反政变起义。 6、1885年5月22日,病逝巴黎。 6月1日,雨果灵柩置于凯旋门下, 供万民瞻仰,葬于巴黎伟人墓园。
遭鄙视
芳汀
失身怀孕被弃 被告发解雇 为母女生存被逼为娼
珂赛特
从小被寄养 受尽折磨
沙威:尊敬政府、仇视反叛 米里哀主教:基督精神美的象征 “他一路走过一路在散布温暖和光明”
作品的主题:
a. 描写贫苦人民的悲惨生活,说明社会是造 成他们不幸的根源; b. 肯定人民反抗这个不合理的社会及其制度 的正义性;

雨果简介500字

雨果简介500字

雨果简介500字
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作家、戏剧家、政治家,被誉为“法国文学的巨人”、“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雨果出生于法国贝桑松,是一个有着文化良好背景的家庭的孩子。

他的父亲是一位将军,母亲是一位作家。

在家庭的熏陶下,雨果从小就展露出了文学才华。

他的第一部作品是一首诗,他在十四岁时就完成了它。

随后,他开始创作小说和戏剧,并在文学界声名鹊起。

雨果的作品广泛涉及小说、诗歌、剧本等多个领域。

他最著名的小说作品包括《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这些作品描绘了法国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复杂性,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道主义的关注。

他的诗歌作品也充满了激情和浪漫主义的色彩,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和社会批判意味。

除了文学创作,雨果还是一位积极参与政治活动的人物。

他一直关注法国社会的问题,并积极参与反对专制主义和争取民主自由的斗争。

他曾多次被选为议员,为改革法国社会和政治体制做出了重要贡献。

雨果的影响力不仅局限于法国,他的作品也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

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在世界各国出版发行。

他的文学风格和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后来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对欧洲的浪漫主义
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雨果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热情的人,他的作品和思想具有强烈的个性和社会意义。

他的创作才华和社会关怀使他成为了法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也使他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被广泛研究和欣赏,他的思想和精神也继续激励着人们追求自由和正义。

雨果及其作品的文学常识

雨果及其作品的文学常识

雨果及其作品的文学常识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是法国 19 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以下是关于雨果及其作品的一些文学常识:
1. 作品主题:雨果的作品常常关注社会不公、人性的复杂性以及道德和伦理问题。

他关注贫困、压迫和不公正,并通过作品呼吁社会改革。

2. 文学风格:雨果的文学风格充满激情、宏大和浪漫主义色彩。

他擅长运用生动的形象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描绘人物和情节。

3. 代表作品:雨果的代表作包括《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等。

这些作品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复杂的人物塑造和感人至深的情节而闻名。

4. 人道主义思想:雨果是一位人道主义者,他的作品中强调了对人类的同情、宽容和爱。

他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并呼吁人们关注他人的痛苦和不幸。

5. 文学成就:雨果的作品对法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被誉为法国文学的巨匠之一,并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6. 文学奖项:雨果是法国文学最高荣誉之一的法国文学院的成员,并获得了许多文学奖项,包括法国荣誉军团勋章等。

这些是关于雨果及其作品的一些基本文学常识。

他的作品不仅是文学经典,也反映了 19 世纪法国社会的风貌和人性的多样性。

如果你对雨果的作品感兴趣,可以进一步阅读他的作品来深入了解他的文学成就。

雨果的名词解释

雨果的名词解释

雨果的名词解释雨果(Hugo),这个名词源于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

维克多·雨果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以其广博的才智和深刻的思想而闻名于世。

雨果的名词解释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探讨,涉及到雨果文学、雨果奖和雨果风潮等相关内容。

一、雨果文学1. 雨果文学的特点和影响雨果的文学作品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豪情壮志、对社会不平等的关注和对人性复杂性的探索。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独特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文学技巧,对于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雨果作品的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和《巨人传》是雨果最著名的作品。

这些作品涵盖了历史、人性和社会问题等多个层面,不仅展现了雨果的创作才华,也成为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

二、雨果奖1. 雨果奖的历史和意义雨果奖是世界科幻文学的最高奖项之一,由美国科幻媒体协会(WSFS)设立于1953年,以纪念维克多·雨果的名字。

该奖项旨在表彰科幻文学界对于科幻作品的贡献,是科幻文学领域最具声望和影响力的奖项之一。

2. 雨果奖的奖项设置和评选程序雨果奖分为多个类别,包括最佳长篇小说、最佳中篇小说、最佳短篇小说、最佳战争小说、最佳系列小说、最佳专业杂志等。

奖项的评选由科幻文学爱好者组成的会员投票选出,以保证公正和公开的评选结果。

三、雨果风潮1. 雨果风潮的兴起和背景随着雨果奖的设立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雨果风潮逐渐在科幻文学领域兴起。

这股风潮将科幻作品带入了更广泛的读者群体中,推动了科幻文学的发展和传播。

2. 雨果风潮的影响和争议雨果风潮带来了科幻文学的热潮,激发了更多创作者的潜力和创造力。

然而,雨果奖评选过程中的争议也不容忽视,包括政治偏见、票选操纵等问题。

这些争议对于雨果奖及其相关风潮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挑战。

综上所述,雨果这个名词解释涉及了雨果文学、雨果奖和雨果风潮等方面的内容。

维克多·雨果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的创作和影响对于世界文学以及科幻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带动了更多关于他本人和他名字所热潮的讨论和解读。

雨果的十部作品

雨果的十部作品

雨果的十部作品
1. 《巴黎圣母院》:“哎呀,那个卡西莫多可真可怜呀!”就像我们班上那个总是被大家忽略的同学,默默承受着一切。

2. 《悲惨世界》:“冉阿让的经历也太坎坷了吧!”这就好像生活中那些历经磨难却依然坚强的人啊。

3. 《九三年》:“哇,郭文和西穆尔丹之间的冲突好激烈呀!”这不就像我们和朋友有时候也会有不同意见一样嘛。

4. 《笑面人》:“关伯兰的命运怎么这么奇怪呀!”跟我们偶尔遇到的那些不可思议的事情似的。

5. 《海上劳工》:“吉利亚特真的好勇敢去对抗大海呀!”就像我们勇敢面对困难时的样子。

6. 《夜莺与玫瑰》:“那只夜莺为了爱情可真拼命呀!”跟我们为了喜欢的东西努力争取一样呢。

7. 《秋叶集》:“这里面的诗写得真美呀!”就如同我们看到美丽的风景时的那种感受。

8. 《历代传说》:“这里面的故事都好精彩呀!”好像我们听长辈讲那些神奇的故事一样。

9. 《惩罚集》:“这些文字好有力量呀!”就如同我们生气时想要表达的那种强烈情感。

10. 《沉思集》:“这思考好深刻呀!”不就像我们有时候也会静静地思考人生一样嘛。

雨果简介

雨果简介

卡西莫多
卡西莫多(Quasimodo),几何形的脸,四方形的鼻子,向外凸 的嘴,上帝把一切丑陋都给了他。一个被父母遗弃在巴黎圣母院 门前的畸形儿,被称为长相丑陋又聋的钟楼怪人。这是小说中对 卡西莫多外表最直接的描述。卡西莫多是被命运所背弃的,他从 来就不被人关注,收养他的弗洛罗从来不把他当人看,就好比自 己的奴隶一般。就好比当时的法国最底层的人民,他们从来不被 世人关注,有的只是无尽的压迫和负担,在这样的压迫和负担下 他们变得扭曲,变得毫无生气。他爱慕爱丝梅纳达却不敢表达, 他害怕,从来都只能躲在暗处默默关心着她,直到她被送上绞刑 架,他再也无法沉默终于挺身而出救爱丝美拉达。爱丝美拉达是 革命者的代表,法国最底层的人民向往革命甚至羡慕革命,可是 他们终究不敢革命。他们把自己的命运和法国封建贵族的命运捆 绑在一起。当压迫触及了他们的底线时他们忍无可忍,投入到革
克洛德
克洛德是卡西莫多的养父,他表面上是一个道貌岸然, 每天向上帝祷告,禁欲修行的神父,但内心却是一个诡计 多端的阴险小人。他觊觎爱斯梅拉达的美色,于是指使善 良的卡西莫多去绑架爱斯梅拉达,但却被福比斯救下而未 能得逞。为了报复福比斯,他用匕首将福比斯刺伤,还将 罪名嫁祸给了爱斯梅拉达。害的爱斯梅拉达遭到军队的追 捕,最终被吊上了绞刑架。克洛德看到这一切发出得意的 狂笑,卡西莫多终于认清了克罗德的真面目,将他从巴黎 圣母院的楼顶推下。他的恶毒最终将他引向死亡。 作者塑造克洛德这个人物就是为了体现对照原则,整个小 说中,克洛德的心狠,毒辣与爱斯梅拉达和卡西莫多的善 良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使整个小说更具有影响力和感 染力。克洛德是一个双重性格的人物。一方面,他是宗教 恶势力的代表,另一方面,他又是宗教禁欲主义的牺牲品, 长久的禁欲扭曲了他的灵魂。
弗比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0岁出版诗集《颂诗集》,因歌颂波旁王朝,国王路易十 八赐给他年金。当时波旁王朝的桂冠诗人夏多布里昂称他 为“神童”。他这时的诗篇歌颂正统王朝和天主教,表现 了明显的保守主义倾向。20年代前期,雨果在写诗的同时, 还开始了小说的创作。他这时期写的中篇小说《冰岛魔王》 (1823)和《布格一雅尔噶勒》(1826)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 非成熟之作。前者充满恐怖、神秘和荒诞不经的想象,过 于追求离奇;后者对这本诗集以后又不断补充新作.用新 的书名多次出版。暴动的黑人有歪曲描写,美化了白人军 官。雨果十分崇拜消极浪漫主义代表夏多布里昂。表示: “要么成为夏多布里昂,要么一事无成。”
首先是侍卫长弗比思轻薄的爱。弗比 思是爱斯美拉达唯一心爱的男人。他风 流潇洒,英俊健美,在卡西莫多劫持爱 斯美拉达时,他英雄般的救了她,基于 对英雄的爱慕,爱斯美拉达死心塌地的 爱上他。而弗比思呢?实际是个轻薄的 花花公子,他对爱斯美拉达的爱只是逢 场作戏,对女性的玩弄与占有。对他来 说,美丽但贫穷的爱斯美拉达绝不是他 的梦中情人,而对表妹德丽丝小姐,弗 比思爱的是她的名门与嫁妆。因此当爱 斯美拉达落难无辜的被黑暗势力迫害致 死时,他根本不看她一眼,与贵族小姐 完婚了。因此,弗比思的俊美掩盖着心 灵的空虚与丑恶。
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 卡西莫多——圣母院敲钟人。被社会遗弃的畸形 儿,全部感情寄托在圣母院的大钟上。他外貌奇 丑无比,驼背、突胸、独眼、耳聋、跛脚,然而 他的内心是美好、善良的,并且富有正义感。小 说写他被爱斯美拉达的真诚和同情所感动,唤醒 了他灵魂中沉睡的人性,使他成为矢忠尽瘁的人。 他真心爱恋着爱斯美拉达,并奋不顾身地抢救姑 娘,最后自杀死于姑娘的尸体旁边。作者通过这 个形象展现了自己的善良战胜邪恶、真诚战胜虚 伪、内心的美好战胜外貌的丑陋的理想。
流亡时期(1851-1870)
• 1851 年 因 参 加 政 变 起 义而被驱逐出境。流 落到英国的盖纳西岛。 • 流亡期间坚持与窃国 者拿破伦三世的斗争。 • 完成长篇小说《悲惨 世界》等。
晚年生活与创作(1871-1885)
• 1871 年普法战争爆发,法 国战败。雨果回国,呼吁 法国人民起来保卫祖国。 • 1871 年巴黎公社起义失败, 公社社员惨遭迫害,雨果 公开为公社社员辩护并提 供庇护。 • 1873年发表《九三年》。 • 1883 年发表《历代传说》。 • 1885 年去世。遗体被安葬 在先贤祠。
浪漫主义时期(1822-1851)
• 1827 年发表《克伦威尔序言》,被公认为法国积 极浪漫主义运动宣言书。 • 1830 年领导“欧那尼大战”,与古典主义者展开 面对面交锋。 • 1831年发表《巴黎圣母院》。 • 30-40年代发表小说、诗集多种。 • 1841 年被选入法兰西学士院,并被封为法兰西世 袭贵卿。 • 1843 年剧本《卫戍官》演出失败,此后创作中断 近十年。投身政治活动。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是小说所有情节 的交汇点。精神超越和人性 压抑的象征。与巴黎的底层 社会“乞丐王国”形成强烈 的对比。作家以浓笔重彩描 绘了它的历史和美学,具有 史诗气魄。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 教堂,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塞纳河 中的“两岱”岛上。始建于116 3年,1345年才最后完成。整 个建筑全部由石头砌成,17世纪 和19世纪在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又 重新设计修复了两次。
另外,还有一个男人与爱 斯美拉达纠缠。这就是诗人甘果 瓦——一个能编会写,知识丰富的 知识分子。爱斯美拉达出于不让有 才学的诗人无辜丢命的目的表示愿 意与他结婚,而并非爱上他。甘果 瓦虽然知识丰富,却是一个“心灵 本来就是混沌,无决断,且复杂的 人”,如此平庸之辈不可能激发爱 斯美拉达纯洁的爱。就甘果瓦来说, 对爱斯美拉达的救命之恩知而不报, 这就说明这个人无情无义;当爱斯 美拉达受难时还协助敌人陷害救命 恩人,这说明他不但是懦夫,庸人, 还是一个无灵魂无品行的卑鄙恶人, 因此甘果瓦对爱斯美拉达的感情是 一种干瘪的无品行的爱。
围观者
副 主 教 弗 洛 罗
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 爱斯美拉达——吉卜赛少女爱斯美拉达是作者理 想的化身,是一个集内心美和外表美于一身的形 象。她美丽善良、天真纯洁、富有同情心,敢于 舍己救人。面对弗洛罗的淫威,她又表现出坚贞 不屈的反抗精神。作者通过她的死揭露了封建专 制的残酷、黑暗和教会的丑恶、伪善,表达了对 善良的下层人民的同情和赞美,歌颂了下层人民 对黑暗势力的反抗斗争。
《巴黎圣母院》的美学对照系统
• 第一,场面、情节的鲜明对比。比如草菅人命、任意诬陷 的王室和司法界与深得人心、公正廉明的乞丐王国形成强 烈对比。爱斯美拉达先后几次遇险与得救的曲折过程,悲 剧性结局与开头的喜剧性场面大起大落,交相辉映。 • 第二,环境与人物事件的对照。圣母院建筑与巴黎的图景 和谐而壮丽,庄严而伟大,是“整个人类和人民的巨大工 程”,然而,就在这样一个壮丽背景的映衬下上演出的却 是阴森可怖、惨绝人寰的悲剧。和谐美丽的环境与人民苦 难悲惨的生活构成鲜明对比,这样更突出暴露了封建暴政 的黑暗。
《悲惨世界》
《悲惨世界》在中国
• 1.故事片断最早见于1903年6月15日《浙江潮》月刊。 • 译者在正文前作有“题解” :“此嚣俄《随见录》 之一,记一贱女子芳梯事者也。……芳梯者,《哀史》 中之一人,生而为无心薄命之贱女子也,复不幸举 一女,阅尽为母之哀,而辗转苦痛于社会之陷阱者 其人也。”末了引出译者的无限感慨:“嗟夫社会 之陷阱兮,莽莽尘球,亚欧同慨,滔滔逝水,来日 方长。” • 2.1903年,苏曼殊译本《惨世界》在《国民日报》 上发表。1907年,第一个单行本由上海商务印书馆 翻译出版,书名为《孤星泪》。 • 3. 1929年,由李丹译、方于校的《社出齐。
雨果
(1802-1885)
1 19世纪欧洲的良心
• 维克多·雨果(1802—1885) •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也是法国文学史 上重要的诗人、戏剧家和小说家。他的一生几乎 跨越了整个19世纪,经历了拿破仑时代、波旁王 朝复辟时期、第二帝国和第三共和国时代,文学 生涯长达60年之久。他的著作甚多,遍及文学的 各种体裁,包括诗歌、戏剧、小说、文艺理论和 政论等。他的整个作品充满人道主义激情,反映 了19世纪法国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动态。
《巴黎圣母院》的主题
• 小说围绕吉普赛少女爱斯 美拉达与四个男人之间的 情感纠葛,体现了作家的 人道主义思想,对压抑人 性的中世纪教会进行了遣 责和批判,对被压迫者和 被损害者表示了深切的怜 悯与同情。
• 这是通过想像和十九世纪的人 道主义的观点的三棱镜反射出 来的过去。——雨果
卡 西 莫 多
爱 斯 美 拉 达
晚年生活与创作(1871-1885)
• 1885年5月22日,雨果因肺 充血在巴黎逝世,法兰西政 府为他举行国葬,两百万人 参加了隆重的葬礼。他被安 葬在聚集法国名人纪念牌的 “先贤祠”。 • 先贤祠位于巴黎塞纳河左岸, 于1791年建成,是永久纪念 历史名人的圣殿,是埋葬历 代伟人的墓地。安葬着伏尔 泰、卢梭、雨果、左拉和大 仲马等。至2002年,共有70 位对法兰西作出非凡贡献的 人享有这一殊荣。
《巴黎圣母院》的美学对照系统
• 第三,人物的对比。这是最能体现对照原则的精髓所在, 不仅体现在人物之间的美丑对比,也体现在人物自身外形 与心灵的美丑对比之上。比如爱斯美拉达及喀西莫多这两 个人物形象代表真诚善良和美好人性,与弗洛罗、弗比斯 这两个代表自私冷酷和丑恶的人性的人物形象形成善与恶 的强烈对比。卡西莫多这个人物身上最典型地体现出美丑 对照原则,他外形畸形丑陋,但具有高尚纯洁的灵魂。作 者成功地广泛运用对比的手法,塑造了夸张奇特的浪漫主 义典型人物形象。小说以其曲折离奇、紧张生动的情节、 高度夸张的人物形象、神秘而绚烂多彩的社会环境、热烈 奔放的激情、奇特丰富的想象成为浪漫主义小说的著名代 表作。 • 小说表现了雨果“爱”与“仁慈”可以改变世界的人道主 义思想,表现了他对封建政府和教会的强烈憎恨,也反映 了他对受压迫的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巴黎圣母院》智慧美 灵魂丑
加西莫多
外形丑 灵魂美
弗比斯
外形美 灵魂丑
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 后,美与丑共存,光明与黑暗相共。 —— 雨果:《克伦威尔序言》
美丑对照是雨果浪漫主义 文艺思想的核心。而《巴黎圣 母院》是雨果浪漫主义的代表 作。整个作品自始至终都体现 了这种对照原则,运用这种原 则组成惊心动魄的情节,创造 了异乎寻常的人物,给人们展 现出一幅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抗 争的画面。作者通过四个男人 与爱斯美拉达的对照及其人物 本身的自我对照,表现四种不 同的爱和作者对真、善、美的 鉴别准则及爱憎态度。
第二是副主教弗洛罗兽欲的爱。 弗洛罗与爱斯美拉达的矛盾是小说的 主要线索,贯穿始终,他们是对立的 力量。弗洛罗外表道貌岸然,骨子里 却是衣冠禽兽。他对爱斯美拉达的美 色垂涎三尺,表现出疯狂的爱恋,但 这是一种兽念,占有。在勾画弗洛罗 的卑劣灵魂时,作者运用一分为二的 辨证观,一方面写他的灵魂是丑恶的, 品行是卑下的:另一方面也说明弗洛 罗的兽欲意念的强烈与西方宗教的禁 欲主义分不开,弗洛罗既是施恶者, 也是受恶者。
• 相爱而不能相见的人有千百种虚幻而真实 的东西用来欺骗离愁别恨。……他们能找到 无数神秘的通信方法。他们互送飞鸟的啼 唱、花朵的香味、孩子们的笑声、太阳的 光辉、风的叹息、星的闪光、整个宇宙。 这有什么办不到呢?上帝的整个事业上为 爱服务的。爱有足够的力量可以命令大自 然为它传递书信。呵春天,你便是我写给 她的一封信。
• 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 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 • 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有一种绝对正确 的人道主义。 • 人有两只耳朵,一只听到上帝的声音,一 只听到魔鬼的声音。 • 释放无限光明的是人心,制造无边黑暗的 也是人心。光明和黑暗交织着、厮杀着, 这就是我们为之眷恋而又万般无奈的人世 间。
Victor Hug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