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四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学案教案
初一语文第二单元复习学案

语文第二单元复习学案把握要旨,关注人生一、整体把握文章的基本方法:(一、思想内容:1、紧扣题目。
题目往往是文章的眼睛。
有许多文章, 看题目就知道它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2. 串联各段大意。
文章的中心思想往往贯穿于各段之中。
抓住各段的主要意思,这是归纳中心思想的基础。
3. 抓中心句。
课文的中心句常常直接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 但其出现的形式多种多样。
有的是文章的总起句——“首句标其目”; 有的是总收句——“卒章显其志”。
抓住这些中心句,联系上下文,深刻理解其含义,便可揭示出中心思想(二、行文思路①按时间顺序。
②按地点(空间变换③按事情的发展顺序。
④按问题或事物的不同性质。
⑤按人物活动的线索。
⑥按文章的总分关系的结构。
(三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无论是哪一种文体,一般都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以增强表达效果。
但是不同文体表达的侧重点不同,如记叙类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也要综合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来增强表达效果、深化思想内涵。
二、 1、理想2、短文两篇 (行道树、第一次真好3、人生寓言4、我的信念5、《论语》十则三、文章梳理:1、《理想》作者:流沙河;选自《流沙河诗集》这是一首哲理诗, 也是一首赞美诗, 主要借助比喻手法,阐述理想, 赞美理想。
这首诗从多角度赞美了理想,希望人们树立远大理想,为理想而努力奋斗。
青少年时期应该努力学习, 将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2、《行(x íng 道树》作者:张晓风本文采用人格化的写作特色, 赋予行道树人的思想和感情, 通过它心甘情愿而又忧愁无奈地表白,展示了一位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3、《第一次真好》作者:周素珊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是详略得当,详写第一次看键柚子树与养十姊妹的事情,略写其他方面的事。
第一次的经验有的愉快有的不愉快, 因为有的叫人难受, 有的做起来很困难, 有的甚至受惊吓,如此等等。
初二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学案

初二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学案现代文一、整理积累知识1.给划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妇孺皆知()元xūn() páng huáng()锋芒bì( )露马革guǒ( )尸 jū gōng()尽cuì()赫然()锲而不舍()wù wù()穷年 jiǒng()乎不同 lì ( )尽心血警报dié()起kāng kǎi lín lí()群蚁排yá()无暇()顾及鄙薄( bǐbó)拈轻怕重()热chén()以身xùn()职派 qiǎn()重荷()深suì() chóu chú()pán ()石捋着()荒谬()白 xī()脚huái()义愤填yīng()迸()发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并选用四个写一段语意连贯的话。
当之无愧可歌可泣家喻户晓深邃踌躇惹人注目钦佩忘乎所以锲而不舍兀兀穷年迥乎不同拈轻怕重精益求精见异思迁义愤填膺3.文学常识填空。
(1)《邓稼先》作者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1999年被追授为功勋奖章。
(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作者是我国著名的诗人,闻一多是我国著名的、、。
(3)《纪念白求恩》作者是,白求恩是(国)著名的医生。
(4)贝多芬是国作曲家,代表作有《》、《》。
(5)《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作者是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的国作家,代表作有《》、《》等。
4.回顾本单元课文内容,进一步领悟文章的主旨。
①《邓稼先》讲述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邓稼先的故事,表现了。
②《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记叙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和的主要事略,凸现了先生、的崇高品质和精神。
③《纪念白求恩》简单记叙了,高度评价了白求恩同志精神,号召大家都要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④《音乐巨人贝多芬》把贝多芬这样一个伟人还原为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着重表现他。
初四第二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初四第二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复习目标:重点:引导学生构建本单元知识体系,掌握并运用重点知识。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灵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导入:合作交流:2008年中国取得了哪些成就?(成功举办奥运会、神舟七号发射成功、四川抗震救灾工作取得胜利等。
)(设计理念:加强学生对国家大事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自主探究: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是什么?总结: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科学发展、富强进步之路。
具体地说就是强国富民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科教兴国之路。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复习的主要内容。
一、知识梳理(一)走强国富民之路强调:灯塔指引——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自主学习:1、初级阶段的含义、时间、基本特征2、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含义、核心及实质。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的重要性。
合作探究: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与教材的那些内容能有机的结合起来?总结:分析对外开放的必要性时,联系第九课走向世界的中国中的相关内容。
1、联系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明确经济全球化要求中国要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
2、联系开放的中国要求中学生(公民)怎样做?。
联系初二教材中的合作、竞争的重要性,让学生理解没有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就没有与其他国家的合作、竞争,也不可能有中国今天的发展、壮大。
(设计理念:初四的复习课应该打破章节,注重知识的串联。
把知识整体化,使学生对教材知识有整体的把握。
复习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时联系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以及合作与竞争正是为了把知识整体的展示给学生。
)(二)走科教兴国之路回顾: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生产力水平低、教育、科技比较落后。
)合作探究:科技、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此内容与教材的哪些知识可以结合起来?注:分析教育的重要性时,联系初一(上)第四课中教育对公民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让学生从社会的进步、公民发展两个角度理解教育的重要性。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第二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一、单元复习目标一、单元复习目标本单元阅读部分以“风景无限”为话题,所选的四篇游记,分别写了四处的自然风光,赞颂了山川、湖泊、草原的神奇、美丽和壮阔,给我们以美的熏陶,还引导我们去领略异域的风光,拓宽视野。
更重要的是使我们认识到自然是人类之友,人类装点自然,并从自然界中得到感悟,发现自我,从而提升人格精神和审美能力。
得到感悟,发现自我,从而提升人格精神和审美能力。
读游记散文,要弄清游(行)踪,即游览顺序,这是本单元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还要能抓住景色特征,领悟文章的意境;品味文章中蕴涵的情景之美,体会作者渗透在景物描写中的思想感情,这是重点内容。
点内容。
二、单元内容梳理二、单元内容梳理《灵洁九寨沟》是一篇形神兼备、意蕴深厚的写景抒情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灵洁”二字,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以及丰富的联想,向读者展现了九寨沟湖水的“美绝,灵绝,妙绝”,表达了作者追求自然、崇尚自然的人生理想。
文章中也透露出作者对生态环境遭到人为破坏的忧虑。
为破坏的忧虑。
《乌篷摇梦到春江》是一篇形神兼备而富有情思的优美散文,文章以其诗公般的语言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使我们在阅读和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始终受到一种美的熏陶,而且向我们展示了富春江无与伦比的风物美。
了富春江无与伦比的风物美。
《托起草原》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用饱蘸感情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诗意盎然的草原风光长卷,作者不仅讴歌大草原的美丽与壮阔,也赞美了草原人民的勇敢、剽悍,这些民族逐渐融合在中华民族中,为中华民族输入了不同的文化血液,从而使中华民族文明具有广阔的包容性。
民族文明具有广阔的包容性。
《我们的风景》这篇散文作者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将自己心中感受到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当我们阅读时一种由文字渲染而出的优美诗境油然而生。
一个画家的艺术品格通过文字即能传达得惟妙惟肖,真正达到了“诗为心声、画为心境”的审美境界,其文字魅力跃然纸上。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介绍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巩固第二单元所学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题和作者观点。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课文回顾:《背影》、《散步》、《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2.语法知识点:被动句、宾语从句、定语从句3.写作训练:描写人物形象、景物描写、情感表达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回顾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题;掌握语法知识点;提高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被动句、宾语从句、定语从句的运用;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的技巧。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二单元的四篇课文,今天我们来复习巩固一下所学内容。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这四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2.课文回顾(2)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3.语法知识点讲解(1)被动句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被动句的构成和用法。
生:被动句由“被”字引导,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
(2)宾语从句师: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宾语从句的用法。
生:宾语从句是嵌入主句中的从句,表示主句谓语动词的宾语。
(3)定语从句师:请同学们解释定语从句的用法。
生:定语从句是用来修饰名词的从句,通常紧跟在名词后面。
4.课堂练习(1)用被动句、宾语从句、定语从句各造一个句子。
(2)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
第二课时1.导入师:上一节课我们回顾了课文内容和语法知识点,今天我们来进行写作训练。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尝试描写人物形象和景物。
2.写作训练(1)人物描写师:请同学们选择一篇课文,描写其中一个人物形象。
要求:抓住人物特点,用词准确,表达生动。
(2)景物描写师:请同学们选择一篇课文,描写其中的一个景物。
要求:描绘细腻,用词丰富,表达情感。
3.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篇课文,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2)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4.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巩固了课文内容,掌握了语法知识点,提高了写作能力。
初四语文复习教学计划

初四语⽂复习教学计划 在考试来临之前做好每⼀个复习计划是⾮常重要的。
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初四语⽂复习教学计划以供⼤家学习。
初四语⽂复习教学计划(⼀) ⼀、教学思路: 本学期,我们要本着“⾯向全体学⽣毕业;扩⼤优⽣⾯,提⾼优秀率、平均分”的思想,分层次的进⾏备课、教学。
对学习困难⽣,我们重点进⾏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再者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树⽴⾃⽴、⾃主及竞争意识。
对优秀⽣在巩固基础知识、形成系统知识的同时,要提⾼学⽣的语⽂素养;并进⾏强化性训练,提⾼阅读分析能⼒,提⾼考试技巧,争取明年中考语⽂优秀率有较⼤提⾼。
三、教学措施: 为了完成教学⽬标,我们计划从以下⽅⾯⼊⼿: 1、确定以学⽣为中⼼的教学思想。
团结协作,把精⼒放到教学上,把精⼒放到学⽣的管理上。
2、集体教研,集体备课。
平时,注意研究考试类型、考试动向,指导⽇常的教学。
积极进⾏集体教研、集体备课。
对于教学内容,我们要共同商量,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写出确定了教学内容的共同的简单教案,然后备课组成员根据⾃⼰的特点,再进⾏细化。
3、采取分类、分层次教学,对⼀般学⽣,重基础知识的巩固、作⽂写作;对成绩优秀者,采取强化性训练,训练阅读能⼒、分析能⼒、考试能⼒。
以抓学⽣的基础和能⼒为重点。
对于字词等基础知识不能放松,要落实到实处。
为了提⾼学⽣的语⾔表达和思维能⼒,在⽇常教学中要继续通过各种活动、措施,在促进学⽣对语⽂学习由兴趣到志趣的转变上,提⾼学⽣的语⽂能⼒和语⽂成绩。
4、教学内容上,对于讲读课⽂精讲点拨,引导学⽣掌握学习课⽂的⽅法和技巧。
要根据学⽣的掌握情况确定授课内容,要本着学⽣先⼊为主的原则,让学⽣先读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反馈正确信息后,⽼师在有的放⽮的讲解课⽂。
课外阅读,引导学⽣实现知识的迁移,做到举⼀反三,学习致⽤。
5、重视作⽂教学,积极探索作⽂教学改⾰。
作⽂教学⼀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训练计划,有⽬的,系统的提⾼学⽣作⽂,作⽂备课要全⾯,过程要写明确。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优质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复习课,学生能够:1.回顾和总结第二单元所学内容;2.复习课文中的重点知识和重要句子;3.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4.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复习课文中的重点知识点;2.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3.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4.对学生进行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
2. 教学难点1.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2.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运用能力;3.解决学生在课文理解和运用中的困惑。
三、教学过程1. 复习课文内容1.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复习课文重点内容;2.让学生朗读课文,检查发音和语调;3.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概括课文内容。
2. 梳理课文重点知识点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2.学生跟读并标注重点内容;3.师生互动,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3. 语言运用练习1.师生互动,让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复述;2.教师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回答与讨论;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4. 总结与反馈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对学生表现进行肯定;2.学生反馈本节课的收获与困惑;3.师生共同讨论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文内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第二单元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关键,需要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
同时,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对学生的学习也至关重要,通过课堂反思和总结,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
五、扩展阅读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语文知识,建议学生课后进行相关练习和阅读,可以选择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书籍或文章,拓展视野,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走月亮》教学案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走月亮》教学案2.走月亮一、课前解析关注文体:《走月亮》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
关注语言特色: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阿妈牵着“我”的手在云南洱海畔的月光下散步的场景。
全文语言温暖、画面温馨、情景交融、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关注结构:本文以“走”为线索,写出途中看到的景物及联想,带给读者诗情画意般的感受。
以“啊,我和阿妈走月亮”串联全文,一咏三叹让画面有了流动感。
关注文本特色:关注作者调动多种感官:眼看,耳听,鼻闻、心想,把一幅幅画面呈现给读者。
课文用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穿插,富有画面感。
除此之外,课文饱含深情,文字让人入情入境,是一篇学习“边读边想像,感受自然之美”的极好例文。
二、教学目标1.认识“鹅、卵”等8个生字,会写“淘、牵”等15个生字,会写“柔和、鹅卵石”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3.能边读边想像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刻的。
积累优美生动的句子。
4.能仿照课文第6自然段,写自己经历过的某个月下情景。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能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刻的。
积累优美生动的句子。
难点:能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鹅、卵”等8个生字,会写“淘、牵”等15个生字,会写“柔和、鹅卵石”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积累优美生动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吟诵古诗,引入新课1.(出示课件3)出示与“月亮”有关的古诗《古朗月行》,全班齐读,想象古诗描写的月夜画面。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叫做“走月亮”,教师板书课题——走月亮,学生齐读课题。
教师提问:看到今天的课题《走月亮》。
你们有什么疑问吗?预设:我们经常会看月亮,赏月亮,什么是“走月亮”呢?(出示课件4)教师:“走月亮”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习俗,人们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学案磁村中学孙海燕复习目标:1、通过自我复习,检查等方式巩固本单元的字词常识。
2、梳理单元内容,通过分析《谈生命》明确散文阅读方法3、直击中考:通过课外阅读训练,让学生感受散文的魅力,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单元知识梳理:自主复习一:字词:(注音、书写、释义)巉岩芳馨云翳周道如砥沉湎乐此不疲寒伧风姿绰约自主复习二:文学常识(评价、代表作)冰心王鼎钧勃兰兑斯贾平凹自主复习三:重点课文复习:《谈生命》1.一棵小树经历了哪几种生命状态暗示了怎样的人生历程2.在这些生命的状态中,小树表现了怎样的心理和情绪3.从选文中你领悟到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命的规律又是怎样的4.为什么说“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怎样理解“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5.生命还像什么结合你的经历和感悟谈谈看法中考题型:1、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2、揣摩词语或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3、谈谈你对某句话的理解和看法。
4、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语言修辞。
5、字词的音、形、义。
6、这篇散文很感人,你认为使自己感动的内容是什么你受到什么启发和教育7、仿写、填写词句。
8、请你就本文提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第一步:整体感知:1、通读全文:标题、正文、附注文字。
2、大体了解:作者、背景、内容、结构、中心。
3、注意体会:重点语句第二步:局部揣摩1、这个词句的字面意思是什么。
2、找到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3、联系上下文分析、体会。
4、联系中心分析、体会。
注意:绝对不能孤立的看待每一个问题。
第三步:组织好语言1、恰倒好处的利用文中的语言。
2、利用好诗词、名言、警句。
3、选取优美、富含哲理的词句。
4、语言连贯、得体,意思统一。
5、回答全面,重点突出。
当堂检测:1、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3分)骄奢.()芳馨.()云翳.()佝偻()荫庇.()踝.骨()瘠薄()沉湎.()孱弱()攫取()臆测()馈赠()2、下列各项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悬岩峭壁心魂惊骇飘翔喧闹一泻千里B、难以置信莓黑潮湿星临万户周道如抵C、遮天敝日浩汉无垠鸟鸟烟云山蹦地裂D、粉身碎骨停制不前精力充配乐此不比3、指出下列句子中所采用的修辞手法。
(4分)A、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B、在夏天的太阳下挺着颈子急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吸一口浓阴,仰脸看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看指缝间漏下来的碎汞。
()C、啊,听苍郁的巨木在暴风中咔咔折断,见地心的“热血”喷射上天,气势之宏伟壮观,连太阳都要肃然起敬。
( )D 、当死神临近时,他们会像阿基米得在临死前那样提出请求:“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
”( ) 4、仿照例句,再造一个句子。
(4分) 例句: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仿句: 阳光,是一种语言雷抒雁①早晨,阳光以一种最明亮、最透彻的语言和树叶攀谈,绿色的叶子立即兴奋地颤抖,通体透亮,像是一页页黄金锻打的箔片,炫耀在枝头。
而当阳光微笑着与草地上的鲜花对语,花朵便立即昂起头来,那些蜷缩在一起的忧郁的花瓣,也迅即展开,像一个个恭听教诲的耳朵。
②晴朗的日子,走在街上,你不会留意阳光。
普照的阳光,有时像是在对大众讲演的平庸演说家,让人昏昏欲睡,到处是躁热的嘈杂。
③阳光动听的声音,响在长夜之后的日出,严冬之后的春天,以及黑夜到来之前的黄昏。
这些时刻,阳光会以动情的语言向你诉说重逢的喜悦、友情的温暖和哪怕是因十分短暂的离别而产生的愁绪。
④倘若是雨后的斜阳,彩虹将尽情地展示阳光语言的才华与美丽。
赤、橙、黄、绿、青、蓝、紫,从远处的山根,腾空而起,瞬间飞起一道虹桥,使你的整个身心从地面立刻飞上天空。
现实的郁闷,会被一种浪漫的想象所消解。
阳光的语言,此刻充满智慧,让你理解天雨花,石点头;让你平凡生活的狭窄,变成一片无边无垠的开阔;让你枯寂日子的单调,变得丰富多彩。
⑤可这一切,只是一种语言,你不可以将那金黄的叶子当成黄金;江河之上,那些在粼波里晃动的金箔也非真实;你更不要去攀援那七彩的虹桥,那是阳光的话语展示给你的不可琢磨的意境。
瞬间,一切都会不复存在。
可是,这一切又都不是空虚的,它们在你的心中留下切切实实的图画,在你的血管里推涌起波澜壮阔的浪潮,在你耳边轰响着长留不息的呼喊,使你不能不相信阳光的力量和它真实的存在。
⑥和阳光对话,感受光明、温暖、向上、力量。
即使不用铜号和鼙鼓,即使是喁喁私语,那声音也没有卑琐和阴暗,没有湿淋淋的怯懦和哀伤。
⑦你得像一个辛勤的淘金者,从闪动在白杨翻转的叶子上的光点里,把握阳光的语言节奏;你得像一个朴实的农夫,把手指插进松软的泥土里,感知阳光温暖的语言力度。
如果你是阳光的朋友,你就会有一个红润健康的面孔和一扇明亮清朗的心境。
⑧阳光,是一种语言,一种可以听懂的语言。
1.请从第①段的句子中找出3个运用拟人手法的词语,说明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⑴词语:、、⑵作用:2.从①—④段看,作者赞美了阳光“语言”的哪些特点3.第⑤段中,作者说:“一切都会不复存在”,又说“一切又都不是空虚的”,为什么4.文末,作者说“一种可以听懂的语言”,从第⑦段看,怎样才能“听懂”呢5.作者说:阳光是一种语言,它和树叶攀谈,和鲜花对语,动情地向人们倾诉,给世界带来温暖和力量。
还有人说:阳光是跳动的旋律,将七色幻化为七个美丽的音符,在大地上谱写着动人的乐章。
你想把阳光比喻成什么呢请写几句话表达你对阳光的感受。
小树的灵魂前年春节,我从承德叔叔家带回一株小柏树。
小柏树长在一块石头上,石头坐在托盘里,托盘里水幽幽存焉,透着殷实之气。
可是,它能在北京落户吗我心里没有底。
直到有一天,小柏树的枝条上冒出鲜绿的新芽时,我才放下心来。
小柏树的存活,使我感到养些木本植物该是不难吧。
我便来到花市上,选购了三株盆景——小榆树、小榕树和小枫树,并与小柏树一起摆在窗台上。
一时间,窗台上郁郁葱葱,欣欣向荣,好看极了。
其中,尤以榕树最美。
它的枝叶舒展文静,像是依栏沉思的女人,小榆树则以稠密而热烈的叶子,显示了繁荣景象。
小枫树更是风骨不俗,气度超然。
因为它的每片叶子都在翘首以待那个火红的秋天。
倒是小柏树显得不起眼了。
一块土里土气的石头,一株再普通不过的柏树枝干。
仿佛穷山沟里走来的孩子,有些相形见绌。
好在它“要求于人的甚少”,只要托盘里有点水就行了,什么心也不用操。
另外三株就不同,施肥浇水,喜阴喜阳,很有讲究。
就是浇水也不能大意,弄不好还会烂根。
为此,我还真请教了不少的花匠。
谁知,越是竭尽呵护之能事,越是容易出问题。
还不到秋天,小枫树的叶子忽然打卷了,有的还变黑,一副病恹恹的样子。
我赶紧四处求医,忙着打药治疗,盼着它“春风又绿”。
然而,可叹它一日不似一日,眼见着一片片叶子都卷了起来。
小枫树到底一命呜呼了。
我也好生伤感。
原本我还期待着坐在屋里独赏红叶呢!秋天过去了,天气渐渐冷起来。
小榆树和小榕树的叶子越来越少了。
一场雪后,它们的叶子几乎全干了。
便想:大概是冬眠吧。
而我依然按时浇水,尽职尽责,以待来年春暖花开时,让它们再吐绿。
然而,它们再也没有醒来!如今,小榆树,小榕树,小枫树的“遗骨”陈列在阳台上,好像三块墓碑,让人神伤。
这时,我却不得不惊异于小柏树的生命力了。
只见它所有的叶端纷纷吐出了新绿,鲜活鲜活的,耀眼极了,竟有一种光芒四射的神采,令人激赏,令人感奋。
我禁不住把小柏树搬到写字台上,仔细端详起来。
我发现它竟然是从石头缝里长出来的。
那石头的下半截分明有一道裂缝,裂缝里布满了小柏树的根须。
根须之密,仿佛老寿星的胡子,又仿佛网一样的脉络。
它们裸露着,有如丰富的神经系着一颗美丽的灵魂。
我的心被这个灵魂深深触动着……是的,树是有灵魂的。
人类从“树神崇拜”时就这样认为着。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也说过“植物是有灵魂的”。
不过,灵魂与灵魂却有所不同,正如人世间有着形形色色的灵魂。
然而,一个美丽的灵魂却是需要历练的。
小柏树一定是历练过的,否则它不会有这样叫人暗暗尊敬的树品。
其实,它的树品本来就有着悠远的脉系。
《山海经》记载:“白于之山,其上多柏。
”《国语》曰:“松柏之地,其土不肥。
”至于“柏经冬不凋,蒙霜不变,可谓得其真也”的说法就更多了。
还有一个说法,是古代画论:“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
”我想:人品如此,树品亦然。
只可惜我与小柏树相伴一年有余,竟如此赏悟不敏,实在是徒知人之有神,而不知树之有神。
失敬了,小柏树!1、联系语境解释文中画横线的词。
(1)相形见绌:______________ (2)历练:______________2、找出本文中与小榕树“枝叶舒展文静”所用修辞方法相同的两句。
3、作者为什么对小榆树等三盆植株呵护备至,而对小柏树的培育不够尽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4、作者为什么认定“小柏树”一定是历练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5、文章结尾作者说“实在是徒知人之有神,而不知树之有神”,联系全文谈谈“树之神”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答案:1.(1)与其他三个盆景相比,显出不足、寒酸。
(2)指小柏树是经验和锻炼过的,故而与众不同。
2.(1)小枫树到底一命呜呼了。
(2)它的每片叶子都在翘首以待那个火红的秋天。
3.因为小榕树最美,它的枝叶舒展文静,像是依栏沉思的女人;小榆树则以稠密而热烈的叶子,显示了繁荣景象;小枫树更是风骨不俗,气度超然。
倒是小柏树显得不起眼,一块土里土气的石头,一株再普通不过的枝干,仿佛穷山沟里的孩子,相形见绌。
4.因为:(1)它有顽强的生命力;(2)它有一种光芒四射的神采,令人激赏,令人感奋;(3)有叫人暗暗尊敬的树品。
5.指它的生命力,它的光芒四射的神采,它的令人尊敬的品格。
(二)l.(1)词语:攀谈颤抖炫耀兴奋(2)作用:赋予阳光照射绿叶的想象以生命的活力,使之更加生动活泼,更具有形象性。
2.①明亮、透彻(清纯亲切、令人振奋);②动情(动听、温馨);③充满智慧(丰富、有才华、有启发性)。
3.阳光产生的美丽情景是短暂(虚纠、不真实)的,但对人的影响是有力的、“切切实实”的。
4.做阳光的朋友,对阳光语言用心把握,真切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