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习题解答

合集下载

第5章 相平衡习题解答

第5章 相平衡习题解答
解:(1)由表中的数据,绘制水(A) -醋酸(B)系统的温度-组成图如下:
⑵ 图中,组成为 xB=0.800 的液相的泡点: t 110.2 C ; ⑶ 图中,组成为 yB =0.800 的气相的露点: t 112.8 C ; ⑷ 求 105℃时气-液平衡两相的组成: xB 0.417 , yB 0.544 ;
xB
1
xA
0.541
p pA pB 54.22 0.459 136.12 0.541 98.53kPa
yA
pA pA pB
54.22 0.541
0.2526
54.22 0.459 136.12 0.541
yB
pB pA pB
136.12 0.459
0.7474
54.22 0.459 136.12 0.541
答: ⑴ p=98.54kPa,yB=0.7476;⑵ p=80.40kPa,xB=0.3197; ⑶ yB=0.6825,xB=0.4613,nB(l)=1.709mol,nB(g)=3.022mol 5-7 在 101.325kPa 下,水(A) -醋酸(B)系统的气-液平衡数据如下:
t/℃
100
100 92 0.45
2.415
mB (2.415 100 / 92) 18 23.91kg
第五章 相平衡习题解答
5-1 指出下列平衡系统中的物种数 S、组分数 C、相数 P 和自由度数 f。 ⑴ C2H5OH 与水的溶液; ⑵ I2(s)与 I2(g)成平衡; ⑶ NH4HS(s)与任意量的 H2S(g)及 NH3(g)达到平衡; ⑷ NH4HS(s)放入抽空的容器中分解达平衡; ⑸ CaCO3(s)与其分解产物 CaO(s)和 CO2(g)成平衡; ⑹ CHCl3 溶于水中、水溶于 CHCl3 中的部分互溶系统及其蒸气达到相平衡。 解:(1)物种数 S=2,组分数 C=2、相数 P=1,自由度数 f=C-P+2=3;

第5章思考题和习题解答

第5章思考题和习题解答

第五章 电气设备的选择5-1 电气设备选择的一般原则是什么?答:电气设备的选择应遵循以下3项原则:(1) 按工作环境及正常工作条件选择电气设备a 根据电气装置所处的位置,使用环境和工作条件,选择电气设备型号;b 按工作电压选择电气设备的额定电压;c 按最大负荷电流选择电气设备和额定电流。

(2) 按短路条件校验电气设备的动稳定和热稳定 (3) 开关电器断流能力校验5-2 高压断路器如何选择? 答:(1)根据使用环境和安装条件来选择设备的型号。

(2)在正常条件下,按电气设备的额定电压应不低于其所在线路的额定电压选择额定电压,电气设备的额定电流应不小于实际通过它的最大负荷电流选择额定电流。

(3)动稳定校验(3)max shi i ≥ 式中,(3)sh i 为冲击电流有效值,max i 为电气设备的额定峰值电流。

(4)热稳定校验2(3)2th th ima I t I t ∞≥式中,th I 为电气设备在th t 内允许通过的短时耐热电流有效值;th t 为电气设备的短时耐热时间。

(5)开关电器流能力校验对具有分断能力的高压开关设备需校验其分断能力。

设备的额定短路分断电流不小于安装地点最大三相短路电流,即(3).max cs K I I ≥5-3跌落式熔断器如何校验其断流能力?答:跌落式熔断器需校验分断能力上下限值,应使被保护线路的三相短路的冲击电流小于其上限值,而两相短路电流大于其下限值。

5-4电压互感器为什么不校验动稳定,而电流互感器却要校验?答:电压互感器的一、二次侧均有熔断器保护,所以不需要校验短路动稳定和热稳定。

而电流互感器没有。

5-5 电流互感器按哪些条件选择?变比又如何选择?二次绕组的负荷怎样计算? 答:(1)电流互感器按型号、额定电压、变比、准确度选择。

( 2)电流互感器一次侧额定电流有20,30,40,50,75,100,150,200,400,600,800,1000,1200,1500,2000(A )等多种规格,二次侧额定电流均为5A ,一般情况下,计量用的电流互感器变比的选择应使其一次额定电流不小于线路中的计算电流。

第5章 相平衡习题解答

第5章 相平衡习题解答
T 5216 357.1, t T 273.15 83.94C 14.61
5-5 根据下面给出的 I2 的数据,绘制相图。(已知: s l )
三相点
临界点
熔点
t/℃
113
512
114
p/kPa
12.159
11754
101.325
解:碘的相图如下:
答:t=84℃
沸点 184 101.325
解:(1)由表中的数据,绘制水(A) -醋酸(B)系统的温度-组成图如下:
⑵ 图中,组成为 xB=0.800 的液相的泡点: t 110.2 C ; ⑶ 图中,组成为 yB =0.800 的气相的露点: t 112.8 C ; ⑷ 求 105℃时气-液平衡两相的组成: xB 0.417 , yB 0.544 ;
答:⑴ S=2,C=2,P=1,f=2; ⑵ S=1,C=1,P=2,f=1; ⑶ S=3,C=3,P=2,f=2; ⑷ S=3,C=1,P=2,f=1; ⑸ S=3,C=2,P=2,f=2; ⑹ S=2,C=2,P=3,f=1
5-2 试求下列平衡系统的组分数 C 和自由度数 f 各是多少? ⑴ 过量的 MgCO3(s)在密闭抽空容器中,温度一定时,分解为 MgO(s)和 CO2(g); ⑵ H2O(g)分解为 H2(g) 和 O2(g); ⑶ 将 SO3(g)加热到部分分解; ⑷ 将 SO3(g)和 O2(g)的混合气体加热到部分 SO3(g)分解。 解:(1)物种数 S=3,组分数 C=2、相数 P=3,自由度数 f*=C-P+1=0;
所以,压力降到 98.53kPa 时,开始产生气相,此气相的组成 yB=0.7474;
(2)当气相组成: yB 0.541时,
yB

第5章振动和波动习题解答

第5章振动和波动习题解答

第5章 振动和波动5-1 一个弹簧振子 m=:0.5kg , k=50N ;'m ,振幅 A = 0.04m ,求 (1) 振动的角频率、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2) 振子对平衡位置的位移为 x = 0.02m 时的瞬时速度、加速度和回复力; (3) 以速度具有正的最大值的时刻为计时起点,写出振动方程。

频率、周期和初相。

A=0.04(m) 二 0.7(rad/s) 二-0.3(rad)⑷10.11(Hz) T 8.98(s)2 n、5-3证明:如图所示的振动系统的振动频率为1 R +k 2式中k 1,k 2分别为两个弹簧的劲度系数,m 为物体的质量V max 二 A =10 0.04 = 0.4(m/s) a max 二 2A =102 0.04 =4(m/s 2) ⑵设 x =Acos(,t :;;■『),贝Ud x vA sin(,t 「)dtd 2xa一 dt 2--2Acos(「t 亠 ^ ) - - 2x当 x=0.02m 时,COS (;:, t :忙)=1/ 2, sin( t 「)= _、一3/2,所以 v ==0.2、.3 ==0.346(m/s) 2a = -2(m/s )F 二 ma = -1(N)n(3)作旋转矢量图,可知:2x =0. 0 4 c o st(1 0)25-2弹簧振子的运动方程为 x =0.04cos(0.7t -0.3)(SI),写出此简谐振动的振幅、角频率、严...U ・」|1岛解:以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水平向右为 x 轴正方向。

设物体处在平衡位置时,弹簧 1的伸长量为Xg ,弹簧2的伸长量为x 20,则应有_ k ] X ]0 ■木2乂20 = 0当物体运动到平衡位置的位移为 X 处时,弹簧1的伸长量就为x 10 X ,弹簧2的伸长量就为X 20 -X ,所以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F - -k i (X io X )k 2(X 20 -x)- -(匕 k 2)x2d x (k i k 2)dt 2 m上式表明此振动系统的振动为简谐振动,且振动的圆频率为5-4如图所示,U 形管直径为d ,管内水银质量为 m ,密度为p 现使水银面作无阻尼 自由振动,求振动周期。

习题答案:第5章拉深

习题答案:第5章拉深

第5章拉深一、填空1.拉深系数m是筒形直径和坯料直径的比值,m越小,则变形程度越大。

(5-1)2.拉深过程中,变形区是坯料的凸缘部分,其它部分是传力区。

(5-1)3.拉深中,产生起皱现象是因为该区域内受较大压应力的作用,导致材料失稳而引起的。

(5-1)4.影响拉深坯料起皱的主要因素有:材料相对厚度,拉深系数和拉深模工作部分的几何形状和尺寸。

(5-1)5.防止圆筒形件拉深起皱的方法通常是采用压料装置,并采用适当的压边力。

(5-1) 6.利用拉深模将一定形状的平面坯料或空心件制成开口件的冲压工序叫做拉深。

(5-1)7.拉深件的壁厚是不均匀的,下部壁厚略有变薄,上部分却有所增厚。

(5-1)8.板料的相对厚度t/D越小,则抗失稳能力越小,越容易起皱。

(5-1)9.一般情况下,拉深件的尺寸精度应在 IT13级以下,不宜高出 IT11 级。

(5-2)10.实践证明,拉深件的平均厚度与坯料厚度相差不大,由于塑性变形前后体积不变,因此,可以按坯料面积等于拉深件表面积原则确定坯料尺寸。

(5-3)11.拉深件的毛坯尺寸确定依据是等面积法。

(5-3)12.确定拉深件坯料形状和尺寸的原则是久里金法则。

(5-3)13.影响极限拉深系数的因素有:材料的组织与力学性能、板料的相对厚度、拉深工作条件等。

(5-4)14.有凸缘拉深件多次拉深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即第一次拉深成有凸缘的工序件时,其凸缘的外径应等于成品零件的尺寸,在以后的拉深工序中仅仅使已拉深成形的工序件的直筒部分参与变形,逐步减少其直径并增加其高度,而第一次拉深时已成形的凸缘外径必须保持不变。

即在以后的拉深工序中不再收缩。

(5-4)15.为了提高工艺稳定性,提高零件质量,必须采用稍大于极限值的拉深系数。

(5-4)16.窄凸缘圆筒形状零件的拉深,为了使凸缘容易成形,在拉深窄凸缘圆筒零件的最后两道工序可采用锥形凹模和锥形压料圈进行拉深。

(5-4)17.压料力的作用为:防止拉深过程中坯料起皱(5-5)18.目前采用的压料装置有弹性压料和刚性压料装置。

无机化学习题解答第五章

无机化学习题解答第五章

第五章氧化-还原反应无机化学习题解答(5)思考题1.什么是氧化数如何计算分子或离子中元素的氧化数氧化数是某一原子真实或模拟的带电数。

若某一原子并非真实得到若失去电子而带电荷,可以认为得到与之键合的电负性小于它的原子的电子或给予与之键合的电负性大于它的原子电子,然后计算出来的带电情况叫氧化数。

已知其他原子的氧化数,求某一原子的氧化数时可用代数和的方法,中性分子总带电数为零;离子总带电数为离子的电荷。

2.指出下列分子、化学式或离子中划线元素的氧化数:As2O3 KO2 NH4+ Cr2O72- Na2S2O3 Na2O2 CrO5 Na2PtCl6 N2H2 Na2S52.As2O3 +3,KO2 +1,NH4+ -3,Cr2O72-+3,Na2S2O3 +2,Na2O2 -1,CrO5 +10,Na2PtCl6 +4,N2H2 -1,Na2S5 -2/5,3.举例说明下列概念的区别和联系:⑴氧化和氧化产物⑵还原和还原产物⑶电极反应和原电池反应⑷电极电势和电动势3.⑴氧化是失去电子氧化数升高,所得氧化态较高产物即为氧化产物。

⑵还原是得到电子氧化数降低,所得氧化态较较产物即为还原产物。

⑶在某个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电极反应,分为正极的还原反应和负极的氧化反应,总反应为原电池反应。

⑷固体电极材料与所接触的溶液间的电势差即为该原电池的电极电势。

两电极构成原电池时两电极间的电势差为该原电池的电动势。

4.指出下列反应中何者为氧化剂,它的还原产物是什么何者为还原剂,它的氧化产物是什么⑴2FeCl3+Cu→FeCl2+CuCl2⑵Cu+CuCl2+4HCl→2H2[CuCl3]⑶Cu2O+H2SO4→Cu+CuSO4+H2O4.⑴氧化剂:FeCl3,还原产物:FeCl2,还原剂:Cu,氧化产物:CuCl2。

⑵氧化剂:CuCl2,还原产物:2H2[CuCl3],还原剂:Cu,氧化产物:2H2[CuCl3]。

⑶氧化剂:Cu2O,还原产物:Cu,还原剂:Cu2O,氧化产物:CuSO4。

第5章 刚体的定轴转动 习题解答

第5章 刚体的定轴转动 习题解答

对飞轮,由转动定律,有 式中负号表示摩擦力的力矩方向与角速度 方向相反。
联立解得

以 F 100 N 等代入上式,得
Fr R 2 (l1 l2 ) F J mRl1
5-1
第 5 章 刚体的定轴转动

2 0.40 (0.50 0.75) 40 100 rad s 2 60 0.25 0.50 3 t
由以上诸式求得角加速度

(2)
Rm1 rm2 g I m1 R 2 m2 r 2 0.2 2 0.1 2

1 1 10 0.202 4 0.102 2 0.202 2 0.102 2 2
9.8 6.13 rad s 2
T2 m2 r m2 g 2 0.10 6.13 2 9.8 20.8N T1 m1 g m1 R 2 9.8 2 0.2. 6.13 17.1N v 2a1h 2 Rh 2 6.13 0.2 2 2.21 m s 1
M M f J 1

t1
。移去力矩 M 后,根据转动定律,有
M f J 2
2
联立解得此转轮的转动惯量
0 t2
J
M 20 17.36 kg m 2 1 1 1 100 2 1 60 10 100 t1 t2
v0
6(2 3 3m M l J l 1M (1 2 ) (1 ) 2 ml 2 3m 12 m
(2) 由①式求得相碰时小球受到的冲量为:
I Fdt mv mv mv0
负号说明所受冲量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大学物理基础教程答案第05章习题分析与解答

大学物理基础教程答案第05章习题分析与解答

5-1 若理想气体的体积为V ,压强为p ,温度为T ,一个分子的质量为m ,k 为玻尔兹曼常数,R 为摩尔气体常数,则该理想气体的分子数为( )。

(A )PV m (B )PV kT (C )PV RT (D ) PVmT解:由N p nkT kT V ==得,pVN kT=,故选B 5-2 两个体积相同的容器,分别储有氢气和氧气(视为刚性气体),以1E 和2E 分别表示氢气和氧气的内能,若它们的压强相同,则( )。

(A )12E E = (B )12E E > (C )12E E < (D ) 无法确定 解:pV RT ν=,式中ν为摩尔数,由于两种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相同,则T ν相同。

又刚性双原子气体的内能52RT ν,所以氢气和氧气的内能相等,故选A 5-3 两瓶不同种类的气体,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相同,但气体分子数密度不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和压强都相同 (B )温度相同,压强不同 (C )温度和压强都不同(D )温度相同,内能也一定相等解:所有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均为32kT ,平均平动动能相同则温度相同,又由p nkT =可知,温度相同,分子数密度不同,则压强不同,故选B5-4 两个容器中分别装有氦气和水蒸气,它们的温度相同,则下列各量中相同的量是( )。

(A )分子平均动能 (B )分子平均速率 (C )分子平均平动动能 (D )最概然速率解:分子的平均速率和最概然速率均与温度的平方根成正比,与气体摩尔质量的平方根成反比,两种气体温度相同,摩尔质量不同的气体,所以B 和D 不正确。

分子的平均动能2i kT ε=,两种气体温度相同,自由度不同,平均动能则不同,故A 也不正确。

而所有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均为k 32kT ε=,只要温度相同,平均平动动能就相同,如选C 5-5 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 ,从气体动理论的观点看,气体对器壁所作用的压强是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不断碰撞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思考题及习题5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如果采用晶振的频率为3MHz,定时器/计数器T x(x=0,1)工作在方式0、1、2下,其方式0的最大定时时间为,方式1的最大定时时间为,方式2的最大定时时间为。

答:32.768ms,262.144ms,1024µs
2.定时器/计数器用作计数器模式时,外部输入的计数脉冲的最高频率为系统时钟频率的。

答:1/24
3.定时器/计数器用作定时器模式时,其计数脉冲由提供,定时时间与有关。

答:系统时钟信号12分频后,定时器初值
4.定时器/计数器T1测量某正单脉冲的宽度,采用方式可得到最大量程?若时钟频率为6MHz,求允许测量的最大脉冲宽度为。

答:方式1定时,131.072ms。

5. 定时器T2 有3种工作方式:、和,可通过对寄存器中的相关位进行软件设置来选择。

答:捕捉,重新装载(增计数或减计数),波特率发生器,T2CON
6. AT89S52单片机的晶振为6MHz,若利用定时器T1的方式1定时2ms,则(TH1)= ,(TL1)= 。

答:FCH,18H。

二、单选
1.定时器T0工作在方式3时,定时器T1有种工作方式。

A.1种
B.2种 C.3种D.4种
答:C
2. 定时器T0、T1工作于方式1时,其计数器为位。

A.8位
B.16位
C.14位
D.13位
答:B
3. 定时器T0、T1的GATE x=1时,其计数器是否计数的条件。

A. 仅取决于TR x状态
B. 仅取决于GATE位状态
C. 是由TR x和INT x两个条件来共同控制
D. 仅取决于INT x的状态
答:C
4. 定时器T2工作在自动重装载方式时,其计数器为位。

A.8位
B. 13位
C.14位
D. 16位
答:D
5. 要想测量INT0引脚上的正单脉冲的宽度,特殊功能寄存器TMOD的内容应为。

A.87H
B. 09H
C.80H
D. 00H
答:B
三、判断对错
1.下列关于T0、T1的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特殊功能寄存器SCON,与定时器/计数器的控制无关。


B.特殊功能寄存器TCON,与定时器/计数器的控制无关。


C.特殊功能寄存器IE,与定时器/计数器的控制无关。


D.特殊功能寄存器TMOD,与定时器/计数器的控制无关。


2.定时器T0、T1对外部脉冲进行计数时,要求输入的计数脉冲的高电平或低电平的持
续时间不小于1个机器周期。

特殊功能寄存器SCON与定时器/计数器的控制无关。


3.定时器T0、T1对外部引脚上的脉冲进行计数时,要求输入的计数脉冲的高电平和低电平的持续时间均不小于2个机器周期。


四、简答
1.定时器/计数器T1、T0的工作方式2有什么特点?适用于哪些应用场合?
答:方式2为初值自动装入的8位定时器/计数器,克服了在循环定时或循环计数应用时就存在用指令反复装入计数初值影响定时精度的问题。

2.TH x与TL x(x=0,1)是普通寄存器还是计数器?其内容可以随时用指令更改吗?更改后的新值是立即刷新还是等当前计数器计满后才能刷新?
答:THx与TLx(x = 0,1)是计数器,其内容可以随时用指令更改,但是更改后的新值要等当前计数器计满后才能刷新。

3.如果系统的晶振的频率为24MHz,定时器/计数器工作在方式0、1、2下,其最大定时时间各为多少?
答:晶振的频率为24MHz, 机器周期为0.5µs。

方式0最大定时时间=0.5µs×213=0.5µs×8192=4096µs
方式1最大定时时间=0.5µs×216=0.5µs×65536=327686µs
方式2最大定时时间=0.5µs×28=0.5µs×256=128µs
4.定时器/计数器T x(x=0,1)的方式2有什么特点?适用于哪些应用场合?
答: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2具有自动恢复初值的特点,适用于精确定时,例如波特率的产生。

5.一个定时器的定时时间有限,如何用两个定时器的串行定时来实现较长时间的定时?答:方法1,在第一个定时器的中断程序里关闭本定时器的中断程序,设置和打开另一个定时器;在另一个定时器的中断程序中关闭本定时中断,设置和打开另一个定时器。

这种方式的定时时间为两个定时器定时时间的和。

方法2,一个作为定时器,在定时中断后产生一个外部计数脉冲(比如由P1.0接INT0产生),另一个定时器工作在计数方式。

这样两个定时器的定时时间为一个定时器的定时时间乘以另一个定时器的计数值。

6.当定时器T0用于方式3时,应该如何控制定时器T1的启动和关闭?
答:由TMOD寄存器的D6位“C/T*”来控制定时器T1的启动和关闭。

7.TH x与TL x(x=0,1)是普通寄存器还是计数器?其内容可以随时用指令更改吗?更改后的新值是立即刷新还是等当前计数器计满后才能刷新?
答:THx与TLx (x=0,1)是由特殊功能寄存器构成的计数器,其内容可以随时用指令更改,更改后的新值是立即刷新。

但在读THx、TLx的值时,应该先读THx值,后读TLx,再读THx。

若两次读得THx相同,则可确定读得的内容正确。

若前后两次读得的THx有变化,再重复上述过程。

五、编程
1.采用定时器/计数器T0对外部脉冲进行计数,每计数100个脉冲后,T0转为定时工作方式。

定时1ms后,又转为计数工作方式,如此循环不止。

假定AT89S51单片机的晶体振荡器的频率为6MHz,请使用方式1实现,要求编写程序。

答:定时器/计数器T0在计数和定时工作完成后,均采用中断方式工作。

除了第一次计数工作方式设置在主程序完成外,后面的定时或计数工作方式分别在中断程序完成,用一标志位识别下一轮定时器/计数器T0的工作方式。

参考程序如下:
ORG 0000H
LJMP MAIN
ORG 000BH
LJMP IT0P
MAIN: MOV TMOD,#06H ;定时器/计数器T0为计数方式2
MOV TL0,#156 ;计数100个脉冲的初值赋值
MOV TH0,#156
SETB GATE ;打开计数门
SETB TR0 ;启动T0,开始计数
SETB ET0 ;允许T0中断
SETB EA ;CPU开中断
CLR F0 ;设置下一轮为定时方式的标志位
WAIT: AJMP WAIT
IT0P: CLR EA ;CPU关中断
JB F0,COUNT ;F0=1,转计数方式设置
MOV TMOD,#00H ;定时器/计数器T0为定时方式0
MOV TH0,#0FEH ;定时1ms初值赋值
MOV TL0,#0CH
SETB EA
RETI
COUNT: MOV TMOD,#06H
MOV TL0,#156
SETB EA
RETI
2.编写程序,要求使用T0,采用方式2定时,在P1.0输出周期为400µs,占空比为10:1的矩形脉冲。

答:据题意,从P1.0输出的矩形脉冲的高低电平的时间为10:1,则高低电平的时间分别为363.63μs和36.37μs。

如果系统采用6MHz晶振的话,Tcy=2μs,因此高低电平输出取整,则约为364μs和36μs。

参考程序如下:
ORG 0000H
LJMP MAIN
ORG 000BH
LJMP IT0P
MAIN: MOV TMOD,#02H ;定时器/计数器T0为定时方式2
MOV TL0,#4AH ;定时364μs初值赋值
SETB TR0 ;启动T0,开始计数
SETB ET0 ;允许T0中断
SETB EA ;CPU开中断
SETB P1.0
WAIT:AJMP WAIT
IT0P:CLR EA
CLR P1.0 ;关中断
MOV R0,#9
DLY:DJNZ R0,DLY ;延时36μs
MOV TL0,#4AH ;定时364μs初值赋值
SETB P1.0
SETB EA
RETI
3.编写程序要求:当P1.0引脚的电平正跳变时,对P1.1的输入脉冲进行计数;当P1.2引脚的电平负跳变时,停止计数,并将计数值写入R0、R1(高位存R1,低位存R0)。

答:将P1.1的输入脉冲接入INT0,即使用T0计数器完成对P1.1口的脉冲计数。

参考程序如下:
ORG 0000H
LJMP MAIN
ORG 000BH
LJMP IT0P
MAIN: JNB P1.0,MAIN
MOV TMOD,#05H ;定时器/计数器T0为计数方式1
SETB TR0 ;启动T0,开始计数
SETB ET0 ;允许T0中断
SETB EA ;CPU开中断
WAIT: JB P1.2,WAIT
CLR EA
CLR TR0
MOV R1,TH0
MOV R0,TL0
AJMP $
IT0P: INC R2
RET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