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摇篮》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北师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北师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这篇拓展阅读课文介绍了黄河的发源、上游的发电站、沿途对土地的灌溉、黄河夕照、壶口悬瀑等景观,说明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同时介绍了黄河的水土流失,"地上河"的形成,呼吁人们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母亲河"。

学习重点是了解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呼吁人们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母亲河"。

1、学会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巉岩壁立,万仞摩天,纵横奔驰等词语;2、学习“摘抄”这种读书方法、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体会课文中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4、通过课文体会黄河磅礴的气势和哺育中华民族的奉献精神,体会作者对母亲河的感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1、从文中形象、优美的语言体会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的感受;2、品读、积累好词佳句,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教案一第一课时一、释题导入,出示自学提示1、导入:大家都听过李白的诗《将进酒》的第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本文题目即表现黄河的大气磅礴,气概豪迈雄壮,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体会《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恢弘气势。

(板书课题)2、师生共同确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①认识本课的生字、词语;②初步理解课文。

③课文从哪几方面写黄河的磅礴气势。

二、初读课文,完成自学内容出示自学提示: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扫清文中障碍,把课文读通顺。

2、想一想作者都写了在什么地方所见到的黄河,给作者什么样的感受?3、浏览课文,将课文分成几部分。

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从哪几方面描写黄河的磅礴气势?(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主学习1---3题,小组讨论4题三、汇报交流,提出问题1、小组内分段读文,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2、小组长汇报自学题3、4题。

3、学生质疑,预设①在刘家峡看黄河有哪些雄伟壮观的景象?②巉岩壁立,万仞摩天等词语是什么意思?……四、师生释疑1、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学生解决,教师补充。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教案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教案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教案《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的:1、了解黄河的自然情况,感受黄河的美丽景观。

2、激发学生对黄河的热爱,进而保护自然生态平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以朗读感受黄河的雄伟壮丽,体会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1、用空间与时间顺序来介绍事物的方法。

2、学写解说词。

一、导入听《黄河大合唱》的2、3等片断,借助音乐来感受黄河的强烈的气势,激起心灵的共鸣,导入新课。

二、讲新课1、交流资料。

黄河,中国第二大河,是闻名世界的万里巨川。

中国古代的《山海经》《禹贡》和《水经注》等书,皆称之为“河”。

河水经黄土高原,遂成黄色,故得名“黄河”。

黄河全长5464千米。

从源头的涓涓细流,沿途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和成千上万条溪川,形成每年平均约480亿立方米水量的滚滚洪流,一泻千里。

他源出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由此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

其间,有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有风光绮丽的崇山峻岭,有广阔无垠的肥土沃壤,有雄浑粗犷的黄土高原,有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有历史悠久的三大文明古都,有丰富的物产和地下宝藏。

整个黄河流域,生息着1.1亿各族儿女。

2、初读课文,交流字词。

汩汩gǔ 北麓lù 湍急tuān 穿梭suō 塑造sù 枢纽shū 气势磅礴pángbó 沟壑hè 步履lǚ 积淀diàn 清澈chè 繁衍yǎn3、再读课文,交流探究:(1)你认为本文哪一部分最精彩,为什么?(2)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黄河的?(3)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4)本文运用了大量的修辞,你能找出并说出它的作用吗?(5)交流学习本文的感受。

妙用地图表格——社会课《中华民族的摇篮》课堂实录及点评

妙用地图表格——社会课《中华民族的摇篮》课堂实录及点评
遍。

习惯 的培 养 。 谓 授 之 d渔 , 必 将 产 生 可 这
良好 的 未 束 效 应 。 )
导^新课 :

教 学过 程 :

5千 年 光 辉 灿 烂 的 文 明 . 而人 类 的 历 史 总 是由野蛮 到文明 、 低级到 高级发展 由
妙 用 地中华民族的摇篮 课堂实录及点评 图 表 格 社会课

惧 , 而 添 一 分 自信 。 、 学 生 对抽 摹 反 : 夺 概 念 的 内涵 有 了 顿悟 感 , 松 地 化 抽 象 轻
到 化 解 印 象 。 使 得 难 点 得 这
师: , 对 我们 不 正是 地 处 长 江 中下 游地 区 吗 ? 在 现 让 我们 再 一 次把 目光 投 向地 图 , 展 开你 想 象 的翅 膀 并
维普资讯
教 学 目标 : I .知 道 黄 河 流 域 、 江 流 域是 中 华 长 民族 的摇 篮 。 2 知 道 半 坡 、 姆 渡 先 民创 造 的 两 河
流 域 早 期 文 明 为 以 后 几 千 年 的 中 华 文 明 奠 定 r基 础 。
水 集 水 的 区 域 。 们 海 门处 于 什 幺 流域 ? 我
生 : 于 长 江 流域 处

( 评 : 学 生从 原 有 经验 出发 、 点 让 从 生 活 实 际 出发 理 解概 念 , 少有 两 大好 至
勇 处 : 、 学 生对 抽 象概 念 的概 括 不再 畏 一 夺 张
生 : 阅读 地 图 ) ( 师 : 是 一 幅 什 么地 图? 这 图例 中大 小 红 圆点 分 别 表 示 什 么 ?
生 : 是 一 幅 中 国地 图 。 这
生 : 切 地 说 这 是 一 幅 中 国 原 始 社 确

北师大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教案

北师大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教案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教学目标:
1、了解黄河水系概况。

2、通读课文,理解含义。

3、了解黄河“地上河”成因及综合治理措施,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黄河的综合治理。

教学难点:
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

教学准备:
查找有关黄河泛滥成灾的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有这样一条河流,它被喻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河水哺育了两岸勤劳的儿女,但千百年来她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成为世界上最难治理的一条河流,这就是——黄河,就让我们来共同欣赏黄河磅礴的气势(黄河录像)。

二、看黄河水系图
a发源地和入海口: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
b长度和形状:5500多千米、“几”字形;
c干流流经省区有: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
d流经的主要地形区是: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e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河南孟津;
f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
三、黄河,你的第一印象如何?(水特别浑浊)
这说明什么?
1、说明黄河泥沙多。

2、分析黄河泥沙多的原因。

3、黄河中游大量的泥沙流到哪里去了?
4、思考:产生的危害?
5、应该怎样治理黄河?
6、治黄的措施:
①上中游:保持水土,植树造林;打坝淤地,修筑梯田(是治黄的根本措施,是治本,电脑展示图)。

下游:加固大堤:(应使学生明白这是应急措施,是治标。


②修建水利枢纽工程。

《摇篮》教案(通用16篇)

《摇篮》教案(通用16篇)

《摇篮》教案(通用1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文档、教学教案、企业文案、求职面试、实习范文、法律文书、演讲发言、范文模板、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job reports, work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es, lesson plan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摇篮》教案(通用16篇)《摇篮》教案(通用1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安定区凤翔学区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新词,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思路,明确写作顺序及方法。

3.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对黄河、对祖国的爱。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对黄河、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四、探究历史,感受“起源”
1.自由读课文第7-10自然段。

2.感受到了什么?
3.自由学习,解决以下问题
(1)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之所以叫“中国”的原因吗?
(2)黄河之水有哪些利弊?
(3)我们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五、赞美黄河,感受“伟大”
出示课件
反馈矫正拓展延伸将下面描写黄河的诗句补充完整。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来,。

——李白《将进酒》
2.白日依山尽,。

——王之涣《登鹳雀楼》
3. ,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出示课件。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教案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教案
3、补充板书:黄河。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中华民族的摇篮。
二、探究历史,追“根”朔“源”
1、课文有一个自然段,直接告诉我们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找一找是哪一段。
齐读第4自然段。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又具体介绍了中华民族在黄河流域的起源及历程?【5至9自然段】
2、默读5至9自然段。补充下表
l=2&word=黄河的污染现状
2、为了让母亲河重新焕发光彩,我们每一位华夏儿女应该怎么做呢?结合本文及黄河现状,写一份倡议书。
板书设计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养育华夏民族
孕育华夏文明
六、教学反思: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我以“文本为主,资料为辅”与“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在教学中注重了以下几点:
一、教学思路对文本的重构。以“摇篮”为切入口,直接学习文章“养育中华民族,孕育华夏文明”部分,首先解决重难点。然后,学生带着对母亲河的亲切感认识它的全貌,学习“流域广阔”部分。最后,通过朗读最后一自然段,表达对黄河的赞美之情。文本重构之后,课堂显得流畅自然。
5000年前
公元前21世纪
公元前16世纪
公元前11世纪
公元前770年
夏商周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后来
蓝田人活动
生汇报,感受华夏文明的起源。板书:养育华夏民族孕育华夏文明
ie=gb=gbie=gbk&fm=hao123
4、纵观黄河流域华夏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历程,你有什么感受?【伟大、了不起、自豪等均可】请你读出来。
分组齐读5至9自然段。
三、认识黄河,了解全貌
1、孕育了华夏文明,令人自豪的的黄河是什么样子呢,找一找那几个自然段作了介绍?
2、男生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第一句:……源头之高,流程之远】【体会中心句的作用】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北师版六年级(上册)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北师版六年级(上册)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 回”,李白的诗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黄河 源头之高,流程之远。
引用是指写文章时,有意引用成语、 诗句、格言、典故等,以表达自己的思想 感情,说明自己对问题、道理的见解。 引用的作用:
1、可使所表达的语言简洁凝练,生动活泼,增添感染力。 2、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 3、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发人心智、升华主题。 4、收到言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 穷。
默读课文,思考并做好批注: 1、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黄河的? 2、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3、本文运用了大量的修辞,你能找出并 说出它的作用吗?
黄河的基本走向
默读课文,思考并做好批注: 1、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黄河的? 2、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3、本文运用了大量的修辞,你能找出并 说出它的作用吗?
黄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头景观
注:黄河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
黄 河 上 游 景 观
黄河中游景观
落日
芦花
黄 河 凌 汛
注:浮冰下 泻造成凌汛
欣赏 黄河
黄河壶口瀑布
达日黄河
黄河公伯峡
仰韶遗址
大汶口遗址
黄河 古渡
碛 口
大 禹 渡
黄 帝 陵
西 夏 王 陵
龙门石窟 鹳雀楼
民黄 俗河
的 风 土
有关黄河的著名诗句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九曲黄河万里沙。 ——刘禹锡《浪淘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民族的摇篮》教学设计
《中华民族的摇篮》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从元谋人。

北京人么半坡。

河姆渡原始居民,我国先民取得的巨大进步,知道半坡。

河姆渡原始居民对祖国文化的贡献。

2、使学生知道元谋人和北京人。

半坡和河姆渡遗址的位置。

3、让学生懂得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4、知道半坡。

河姆渡原始居民在生产。

衣、食。

住四方面比北京人有什么进步?
5、了解中华民族所创造的现代文明。

6、激发学生对黄河。

长江和热爱之情,树立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努力奋斗的理想。

教学重难点:为什么说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教具:投影录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北京人在生产。

衣。

食、往四方面分别是怎样的?(幻灯演示)。

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继续了解几种原始居民,是他们为我们的现代文明奠定了基础。

齐读课题,请问:"摇篮"是什么意思?
三、交待目的:那么,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在什么地方?我们
为什么称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和讨论的主要内容。

四、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的发源地。

1、同学们,我们在坐的每一位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你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在什么地方吗?
2、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看一段录象,请留意:你所看到的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看过这段录象后,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分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五、那么,我们为什么称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1、齐读课文,讨论:是谁创造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早期文明,他们又生活在什么时候呢?请用"--"标出。

2、请一位同学上台指出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北京人和元谋人的位置,并告诉大家它们分别在什么河流流域?
3、那么,这些原始居民所创造的早期文明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生产、衣、食、住)
4、究竟这四方面是怎样具体体现早期文明的呢?他们和北京人相比有些什么进步呢?(分组学习)
5、师生共同归纳(幻灯演示)--生产、衣、食、住。

6、小结: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对半坡。

河妈渡原始居民的`生产。

生活有了比较具体的了解,知道这些原始居民所做的一切创造了中华
民族的原始农业。

原始畜牧业、原始手工业等,这便是中华民族的早期文明,也是人类的早期文明。

7、讨论:你能说一说我们为什么称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吗?
8、感情朗读课文中有关内容。

9、抢答赛(了解学生对以上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变迁,我们中华民族又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现代文明,你能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谈一谈吗?
七、我们的家乡在重庆,我们是生活在长江流域的炎黄子孙,中华民族21世纪的现代文明将靠你们来创造,你们有信心吗?
八、总结全文。

九、练习:比较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在生产、衣、食、住四方面比北京人有什么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