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博物馆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博物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博物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博物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博物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概述博物馆是一种文化机构,通过展示、收藏和保护文化艺术品,传递人类历史和文化知识。

本项目拟建设一座博物馆,以展示当地历史文化和艺术品为主要内容。

二、市场调研根据对当地市场的调研发现,本地区存在较高的文化教育需求和旅游发展潜力。

现有的博物馆设施有限,并无法满足公众的需求。

三、项目优势1. 本项目定位于展示当地历史文化和艺术品,具备独特的地域特色和优势。

2. 靠近市中心,交通便利,游客流量大,可吸引更多的参观者。

3.已获得政府部门的支持和资金投入。

四、项目可行性分析1. 市场需求:市场调研显示,当地市场对博物馆的需求旺盛,预计能够吸引大量游客。

2. 风险分析:项目建设期间会面临建筑、人力资源和设备采购等方面的风险。

同时,由于博物馆展览需要大量投入,运营过程中可能需要面临资金和市场竞争风险。

3. 竞争分析:目前本市区内存在少量规模小的博物馆,但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本项目以地域特色为卖点,与其他博物馆形成差异化竞争。

4. 可行性结论:综合以上分析,本项目具有可行性,并有望取得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五、项目实施方案1. 建设规模和内容:博物馆建设面积约5000平方米,主要包括历史文化展厅、艺术品展厅、教育培训区等。

展览内容涵盖当地历史文化、艺术品以及相关艺术活动。

2. 资金投入:项目总投资约500万元,其中包括政府拨款和社会资金投入。

3. 资金筹集:除政府拨款外,还可以通过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或者借款等方式筹集资金。

4. 施工周期:预计项目施工周期为1年,然后进行内部装修和展览布置工作,计划在2年内完成工程建设。

5. 运营策略:采取全年开放的方式,结合当地节假日活动,组织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和特色展览。

六、经济效益预测根据市场调研数据和项目建设投资,预计项目投资回收期为5年。

根据预测,项目运营后每年能够吸引游客数量约20万人次,经营收入约200万元,利润约100万元。

博物馆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博物馆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博物馆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博物馆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消费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博物馆作为文化消费的重要场所,具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交流和人文素质增长等重要功能,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文化设施。

在我国当前的博物馆建设中,不同地区的博物馆之间的配套设施和展示水平等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一些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博物馆设施较为简陋,展览品种单一,难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观众。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博物馆建设的可行性,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以推动我国博物馆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调查问卷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我国博物馆建设的历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设计并发放问卷,了解公众对博物馆的认知和需求;对多个地区的博物馆馆长和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其对博物馆建设的看法和建议。

3. 研究结论(1)博物馆展品的多样性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发现,当地博物馆中展品种类过少,同类展品过多,或者展品过时、单调,会导致游客缺乏新鲜感和兴趣,影响其参观体验。

因此,在博物馆建设中,应当注重展品的多样性,合理配置展品种类和数量,做到多样性和新颖性。

(2)博物馆的场馆和环境条件对游客参观体验有很大影响。

博物馆建设过程中,应当注重场馆的布局、灯光和气氛的营造,创造出良好的参观环境,提升游客的参观体验和体验感。

另外,博物馆环境的安全性和卫生情况也需要得到重视,注重环境维护和管理。

(3)博物馆的宣传推广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

本研究发现,对于许多博物馆来说,宣传和推广不足,加上展品的单一性和落后性,导致游客缺乏前来参观的兴趣。

因此,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应注重博物馆的传播和推广,利用多种手段扩大影响力,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

(4)博物馆的运营管理是博物馆建设的关键。

本研究发现,一些博物馆在运营管理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如管理混乱、缺乏规范性、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等情况。

博物馆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博物馆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博物馆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博物馆是保护、收藏和展示珍贵的文化遗产、艺术品和文物的公共机构,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教育价值。

本报告旨在研究和评估博物馆建设的可行性,为决策者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背景分析1. 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传承、展示和研究的职责。

2. 社会需求与潜在受众:随着人们对历史文化的关注逐渐增加,建设博物馆能满足公众学习、娱乐和科研的需求。

3. 潜在市场分析:博物馆作为旅游景点,可以吸引国内外游客,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研究目标与方法1. 研究目标:评估博物馆建设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影响,确定其可行性。

2. 研究方法:a) 数据收集:搜集相关博物馆建设案例、市场调研数据等。

b) 调研分析:对博物馆建设的经济投入、场地选址、展品收藏、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调研和分析。

c) SWOT分析:利用SWOT模型,评估博物馆建设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四、可行性研究结果1. 市场需求:经调研发现,当地居民对博物馆建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预计每年可吸引大量游客和学生参观。

2. 经济效益:博物馆建设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当地旅游收入和就业率,为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3. 社会效益:博物馆作为教育和文化交流的场所,将促进人们的文化素养提升,增强社会凝聚力和认同感。

4. 可行性评估:综合考虑市场需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研究认为博物馆建设具备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五、建设规划建议1. 场地选址:选择便利交通、环境优美的地段,考虑建设规模、可持续性和未来发展空间。

2. 展品收藏与展示:搜集并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和艺术品,设计巧妙的展览布局和展示方式。

3. 运营与管理:制定科学的运营计划,包括票务管理、参观导览、维护保养等,确保博物馆的良好运行。

4. 教育与推广:注重教育功能,开展文化活动、学术研讨会等,吸引更多的学生和专业人士参与。

5. 合理投入与融资:根据经济评估结果,合理安排资金投入,并寻求多元化的融资方式。

博物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博物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博物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博物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博物馆是一种文化机构,通过收藏、保护、展示和研究珍贵的文化和历史遗产,可以弘扬和传承人类的文明和智慧。

本报告旨在对建设一座新的博物馆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评估其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可行性。

二、项目描述本项目计划建设一座现代化的综合性博物馆,收藏和展示包括艺术品、历史文物、自然科学等在内的各类文化和历史遗产,为公众提供教育、文化和娱乐等服务。

三、市场需求分析1. 文化旅游需求: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文化旅游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2. 教育需求:博物馆作为一种教育场所,可以提供公众丰富的知识和教育资源,满足人们的教育需求。

3. 古玩收藏兴趣的激增:近年来,古玩收藏的热情逐渐高涨,博物馆可以为古玩收藏者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四、经济可行性分析1. 投资回报率:通过分析参考的博物馆项目数据,可以预测本项目的投资回报率为15%。

2. 经济效益:博物馆项目将为当地带来观光收入、就业机会和相关产业发展的推动,对当地经济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社会可行性分析1. 文化传承: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守护者和传承者,可以促进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 教育成果:通过提供丰富的知识和教育资源,博物馆可以为公众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提高社会整体的文化素质。

六、环境可行性分析1. 环境保护:博物馆项目将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设备,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 城市规划:博物馆项目将有助于改善城市形象和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综上所述,经过对博物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我们认为该项目具备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可行性。

同时,我们建议进一步进行市场调研,明确与其他博物馆的竞争优势,并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以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和取得成功。

博物馆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博物馆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博物馆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博物馆是一扇开启历史之门的窗口,是人们了解文化、传承智慧的重要场所。

本报告旨在对博物馆建设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以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

二、项目背景(此处应提供博物馆建设的背景信息,包括地理位置、区域文化特点等)三、需求分析博物馆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

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考察等方式,我们深入了解了公众对博物馆的期望和需求,得出以下结论:1. 教育功能:公众希望通过博物馆学习历史、艺术和科学知识,并提供丰富的教育活动和展览项目。

2. 文化传承:公众希望通过博物馆了解本地区的传统文化,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变迁和交流。

3. 休闲娱乐:博物馆应提供舒适的休闲环境,以吸引大众光顾,并提供多样化的娱乐活动,增加互动性和参与度。

四、可行性研究基于对需求的分析,我们进行了综合评估和可行性研究,主要包括市场分析、经济分析和技术分析。

1. 市场分析(此处应提供针对博物馆市场需求状况的调研报告,包括参观人数、竞争对手分析等)2. 经济分析对博物馆建设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包括成本预估、收益预测和回报期分析等。

3. 技术分析(此处应对博物馆建设所需的技术设备、场地等进行评估和分析)五、可行性建议根据市场、经济和技术分析的结果,我们得出以下可行性建议:1. 确定合适的地理位置,优先选择市中心或文化底蕴较深的区域,以便吸引更多的游客。

2. 设计多元化的展览项目和教育活动,包括临时展览、交互式展品和讲座等,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3. 加强博物馆与学校的合作,开展教育项目,并提供优惠的学生票价,吸引更多学生参观。

4. 开发博物馆的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提升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观众。

5. 与当地旅游景点、酒店等进行合作,打造博物馆+旅游的产品,提供一站式的文化旅游体验。

六、风险评估(此处应列举可能面对的风险,并提出应对策略)七、结论通过可行性研究,我们得出结论:建设博物馆是可行且有潜力的。

建设博物馆可行性研究报告

建设博物馆可行性研究报告

建设博物馆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最近,我们团队在研究中发现,建设一座博物馆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项目。

本文将对建设博物馆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背景分析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文化素养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对文化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

博物馆作为文化艺术的载体之一,在吸引公众参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文化遗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博物馆也是教育、研究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场所。

三、市场需求分析1. 旅游需求:旅游业是当今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建设一座具有特色的博物馆将成为当地旅游业的一大亮点,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

2. 文化教育需求:随着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对文化艺术的需求逐渐增加。

博物馆作为文化教育的场所,能够满足人们对知识和教育的需求。

3. 学术交流需求:在建设博物馆的同时,我们还可以组织学术研讨会、展览、讲座等活动,为学者们提供一个交流思想、共同进步的平台。

四、资源条件分析1. 地理位置:博物馆的地理位置至关重要。

我们建议选择交通便利、人流量大的地段,以便更好地吸引游客和学者。

2. 人才队伍:博物馆的工作需要专业的人才支持。

我们应该招募有相关领域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才,保证博物馆的高质量运营。

3. 资金支持:建设一座博物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我们建议通过政府资助、企业赞助以及票务收入等多种途径筹措资金。

五、风险与挑战1. 市场竞争:博物馆建设是一个具有一定风险的项目,需要面对市场上其他博物馆的竞争。

我们需要注重博物馆的特色与独特性,吸引更多观众。

2. 经营管理:一座博物馆的经营管理是一项复杂而严谨的工作,需要专业人才进行管理。

我们应该加强对相关领域人才的培养和吸引。

3. 文物保护:博物馆作为文物展示和保护的重要场所,需要我们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确保珍贵文物的安全与完整。

六、建议与展望1. 建设特色博物馆:我们建议在博物馆的定位上注重特色和创新,打造独具一格的展览和活动,吸引更多观众。

建设博物馆可行性研究报告

建设博物馆可行性研究报告

建设博物馆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博物馆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和教育机构,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建设一座博物馆既能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又能促进文化交流与教育。

本报告旨在探讨建设博物馆的可行性和价值。

二、选址分析建设博物馆的地理位置至关重要。

首先,地理环境要符合博物馆展示资源的特点,如附近的历史遗迹、自然景观等。

其次,交通便利度是考虑选址的重要因素,方便游客、学生等前来参观和研学。

还需要关注当地政府的支持程度和政策扶持,以确保博物馆的长期发展。

三、资源整合建设博物馆需要整合各种文物、艺术品和展品等资源。

这些资源的获取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购买、捐赠、征集等。

同时,要确保资源的质量和完整性,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收藏保护体系。

此外,也需要与其他机构或博物馆进行合作,共享资源,提升展览质量和文化传播效果。

四、展览规划博物馆的展览规划是吸引游客和观众的重要因素。

展览的主题宜多元化,可以涵盖历史、艺术、科技、自然等不同领域,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同时,展览的设计也要注重创新和互动性,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展示方式,提供独特的参观体验。

五、教育价值建设博物馆不仅是为了提供观赏和娱乐,更重要的是其教育价值。

博物馆可以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场所,帮助他们了解历史、文化、科学等知识。

同时,博物馆还可以举办讲座、研讨会等活动,吸引专家学者的参与,促进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

六、社会经济影响建设博物馆有助于提升当地的知名度和旅游产业。

博物馆作为文化旅游的重要景点,可以吸引游客和观光客,带动餐饮、住宿等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

同时,博物馆也可以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提供教育培训和文化交流的平台,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提升。

七、可持续发展在建设博物馆的过程中,要注重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确保财务可行性,制定合理的运营和管理方案,使博物馆能够有效运转。

其次,要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最后,要加强社会与博物馆之间的互动和参与,提升博物馆的公共性,让更多的人受益于文化与艺术的魅力。

博物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博物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博物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博物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博物馆是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文化艺术品和历史遗产的重要场所,是人们了解历史、文化和艺术的窗口。

博物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旨在评估建设和运营博物馆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可行性,并提供决策依据。

二、项目目标1.建设一座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文化传承意义的博物馆。

2.吸引更多的游客和观众,提升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水平。

3.培养公众的文化艺术素养,提升市民的文化自信心。

三、项目内容1.博物馆建设:确定博物馆的建设地点、规模和设计方案,进行土地开发和建筑施工。

2.文物收藏:筹集并收购具有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的文物,并进行保护和修复。

3.展览策划:组织丰富多样的展览,包括常设展览和临时展览,吸引观众参观。

4.学术研究:开展与博物馆相关的学术研究,推动文化艺术领域的发展和交流。

5.文化教育:开展公众教育活动,包括讲座、讲解和互动体验,提高游客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四、项目可行性分析1.经济可行性:博物馆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经济潜力。

它可以吸引游客和观众,增加地区的旅游收入和展销业务,达到经济效益的目标。

2.社会可行性:建设博物馆对于提升地区的文化软实力和形象是有益的。

它可以传承和弘扬地域文化,培养公众对于文化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3.环境可行性:博物馆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需要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采取环保措施,以保护自然环境和文物的可持续发展。

五、项目风险分析1.资金风险:博物馆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建设、文物收购、展览策划和运营等方面。

资金来源不稳定或者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可能导致项目无法顺利进行。

2.运营风险:博物馆项目的运营需要专业的管理团队和丰富的博物馆经验。

如果管理团队能力不足或者运营策划不当,可能导致项目的经济效益不佳,甚至亏损严重。

3.市场风险:博物馆项目需要吸引游客和观众的参观和观赏。

如果市场需求不足,或者竞争激烈,可能导致项目无法达到预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扎兰屯市鄂温克民俗博物馆建设项目报告书为了保护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结合建国60周年之际,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根据内政字[2009]39号文件精神,现将扎兰屯市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建设民俗博物馆,提升展览服务水平项目上报自治区文物局,请将此项目列入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并给予经费支持。

一、基本概况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位于扎兰屯市西南90公里处,在大兴安岭东麓的济沁河畔,东经122°38′,北纬47°32′,其东临蘑菇气镇,南与洼堤镇接壤,西与浩饶山镇相连,北与南木鄂伦春民族乡接壤,扎—柴公路在乡内通过,济沁河由北向西南蜿蜒流过,是一个以鄂温克民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乡,是呼伦贝尔十四个民族乡之一。

全乡总辖面积2596平方公里,其中有林地面积1817平方公里,草场面积7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万亩。

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辖6个行政村,38个村民小组,2个市属国营林场和14个个体农场。

截止2007年11月末,全乡总户数为2397户,总人口8705人,由汉、蒙、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满、回、锡伯、俄罗斯9个民族组成,少数民族人口2916人,占总人口的33.5%,其中主体民族鄂温克民族人口为364人,占全乡总人口的4.2%。

2008年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4800元左右。

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目前没有存放民俗用品的场所,民族民俗遗产已逐渐消失,严重影响民族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

为保留和发扬民族文化遗产,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人,进一步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我乡党委、政府经过广泛调研、认真分析、论证,决定申报实施民俗博物馆建设项目,增强民族信心和民族经济发展责任感,改善全乡各族人民文化生活环境,及时挖掘保护即将灭绝的鄂温克狩猎文化,开发民俗文化风情旅游,提高全乡“三个文明”建设水平,推动民族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主义进步。

二、历史沿革萨马街鄂温克人的祖先曾游猎于黑龙江流域的石勒河,精奇里江一带以狩猎为生。

清顺治至康熙年间,陆续游动到嫩江流域雅鲁河、济沁河、阿伦河流域,曾被称为“索伦部”。

1901年中东铁路修通前后,雅鲁河畔的鄂温克人民逐步游动到济沁河流域。

光绪17年(1891年),鄂温克猎民萨马伊热在今乡所在地附近搭起“撮罗子”定居,后鄂温克人逐渐聚居,后形成村落,将地称为“萨马艾里(村屯)”萨马街由此而得名。

17世纪初(明末清初),居住在贝加尔湖沿岸地区和黑龙江上、中游的鄂温克人共分三支,一支是居住在贝加尔湖北勒拿河支流威吕河沿岸的使鹿鄂温克嗯,共有12个大氏族,被称为使鹿的“喀木尼堪”或“索伦别部”。

(他们于18世纪迁至额尔古纳河畔,是被称为“雅库特人”的先民。

)第二支是居住在贝加尔湖以东赤塔河、石勒喀河一带使马鄂温克人,被称为“纳米雅尔”部或叫“那妹他”,共有十五个氏族,他们是被称为“通古斯”的祖先。

第三支即“索伦部”的鄂温克人,人数最多,居住在石勒河至精奇里江的黑龙江中下游地区,是被称为“索伦”部的祖先。

“鄂温克”的含义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住在南山坡的人们”、“使用驯鹿的人们”、“上游人”等等,这反映了鄂温克人与山林紧密相连的关系,体现了鄂温克人依赖山林,索取天然产物的生产生活历史。

因此将鄂温克一词解释为“居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是较为贴切的,也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1732年(雍正十年)清廷抽调鄂伦春、达斡尔、索伦等族在呼伦贝尔的济拉嘛泰河设城驻防。

1945年的苏联红军沿济沁河围猎场进入布特哈旗,推翻了日伪政权,从此,各民族过上了没有外界压迫的自由生活。

长期以来,生活在群山密林中繁衍生息,以狩猎、捕鱼、采集野菜、野果为主的生产,具有森林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过着漂泊不定的游猎生活,整个民族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状况,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饱经风霜,经历了无数的迁徙动荡,悲欢离合,谱写了独具特色的民族历史和文化发展史,形成了自己的民族风俗和信仰以及独具特点的语言文化。

鄂温克民族是一个英勇善战的民族,早在清朝康熙到乾隆年代,就有海兰察,博尔本察等著名武官,官居二品,都是杰出的民族英雄,抗日战争时期,萨马街鄂温克民族英雄白温都格尔带领鄂温克人在李三店到根多河一带抗击日寇,后因寡不敌众,兵败被俘,在扎兰屯监狱被日军狼狗咬死,英勇就义。

三、政权建设解放以后,鄂温克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根据党的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政策,1948年在萨马街为他们成立了萨马街努图克由鄂温克族人担任努图克达,在党的领导下,他们开始自己管理本民族的事务。

1949年又动员在根多河居住的鄂温克人下山处定居,这样才使鄂温克人第一次过上安稳的定居生活。

1958年撤销努图克,设立萨马街人们公社。

1984年改为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

四、六十年的巨变在党的民族政策照耀下,民族经济得到长足发展,走过辉煌的六十年,打破传统的生产生活模式,向现代集约规范方式转变,1998年起猎民由原来的“一人一匹马,一人一杆枪”的狩猎的生活方式转变弃枪从农从牧。

乡党委、政府一班人,带领猎民学科学技术,适用科技,引进精量点播机,高产优质品种,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使他们腰包鼓起来,米袋子满起来,90%的农猎民家中有小型拖拉、彩电、冰箱、摩托车、洗衣机、电话等家用电器,二00八年的农猎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00元,较比1998年增长61%。

做强做大旅游文章,充分挖掘民族历史文化,展示鄂温克民族的文化底蕴,拉动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兴建鄂温克民俗旅游度假村、索伦部落旅游度假村等旅游休闲场所。

发展特色养殖,充分利用萨马街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养殖马鹿、梅花鹿、野猪、狍子等特种动物,市场前景看好,依托伊利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乳业,奶牛已发展到890头,有一个挤奶站,奶牛改良率达到10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加大了对教育事业投入力度,几年来,共计在教育事业方面投入200万元,改善办学条件,使学生住上宽敞明亮的教学楼,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小学生控辍率在100%,中学生控辍率在1.5%以内。

顺利的通过国家“两基”达标的验收。

医疗卫生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投资50万元建一个中心医院,改善办公条件,医疗水平有新提高,基本上做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农民医疗保险参合率达90%以上,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5%,村村通电、通路、通电话。

乡政府于2008年投资40万元修建民族休闲广场和政府中心广场,投资22万元万元建一个标准文化站,为了提高小城镇品味,打造良好的交通环境,乡党委、政府积极努力多方筹集资金,得到了相关部门领导的支持,投资200万元修3公里的板油路,极大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个体私营企业发展突飞猛进,如雨后春笋,方兴未艾,如木材加工、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维修、养殖业等等,已经达到近50家,成为拉动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

充分利用项目拉动作用,猎民村和团结村村实施的整村推进项目,投资87万元购买优质西门塔尔肉牛187头,猎民村6000亩耕地抗旱井70眼,配喷灌设备70套,全部实现了水浇地,做到了旱能灌、涝能排,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实施了猎民村扶贫开发项目。

少数民族的生育观念得到很大改变,再也不是越穷越生,越穷越生,多子多福的陈旧观念,而是注重素质的培养,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家庭越来越多,迈入高等学府受教育的孩子越来越多,从而带动了民族素质的提高。

加强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问题无小事,在工作生活中尊重民族习惯,民族语言,民族服饰,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形成合力,树立起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观念。

五、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及迫切性1、现代文明的标志博物馆是当今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标志,发达国家平均4万人就有一座博物馆,而中国在文明发达地区也越来越重视博物馆的建设,对于扎兰屯市鄂伦春民族乡没有一座标志其文明程度的博物馆,与其发展及不相称,其他旗市都先后建起了民俗博物馆,我们已落后于他人,很大程度降低了人们对扎兰屯民族乡文明的认知度,因此扎兰屯市鄂伦春民俗博物馆建设势在必行。

2、建设国家重点旅游风景区的需要我市经被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要想让国内外人士更多了解扎兰屯市民族文化,建设鄂伦春民俗博物馆是燃眉之急的大事。

3、培养人才的基地博物馆的主要功能是向社会传播知识,提高人们的素质,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博物馆不紧是征集、保护、陈列和研究文物的场所,而且是为各族人民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文化的教育机构,是建立科学、自由、平等民主基础上的文化共享与文化参与的公共领域,建设博物馆已经是刻不容缓。

4、是民族团结进步的体现,鄂温克民族乡在党的政策感召下,从高山游猎到定局生产,融入社会主义大家庭,即是制度的温暖,又是的团结的象征。

六、项目建设的条件扎兰屯市历史悠久,北方狩猎民族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扎兰屯市是呼伦贝尔市的南大门,是外省市通过呼伦贝尔市的交通要塞。

有史以来,扎兰屯地区,保存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丰富的民族文物,南木鄂伦春民族乡是我市三少民族乡之一,鄂伦春族是我国北方现存的典型的狩猎民族,虽然他们已经放下了猎枪从事了农业及其他行业,但是他们在历史上所创作的典型狩猎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人文科学价值,不仅在中国北方狩猎文化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历史地位,就是在世界狩猎文化史上,同样有着重要的人文科学价值。

为了能够对鄂温克族狩猎文化中的原始艺术加以探索,作为多民族聚居的扎兰屯市,又有鄂温克族在此生活、劳作,无论是先决条件、人为因素,这些都是建设扎兰屯市鄂温克民俗博物馆的优越条件。

七、选址方案扎兰屯市鄂温克民俗博物馆应选择在乡中心地段,便于游人参观和学习,根据调查和考证扎兰屯市鄂温克民俗博物馆建在乡政府广场对过最为合适。

八、项目建设规模扎兰屯市鄂温克民族乡所辖6个行政村,两个国营林场,拥有2596平方公里土地。

作为扎兰屯市民俗博物馆,规模应当向区、盟级标准看齐,考虑到我市经济水平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需要,博物馆建设规模1000平方米。

1、民俗文物厅:集中陈列鄂温克民俗文物,通过文物厅,生态再现鄂温克风俗,面积为800平方米。

2、办公室:包括行政、财务、档案资料、技术研究等办公室。

面积80平方米。

根据以上情况,扎兰屯市鄂温克民俗博物馆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总投资550万元。

新馆落成后,其中民俗展厅面积800平方米,办公室、机房、库房面积200平方米。

九、资金来源扎兰屯市鄂温克民俗博物馆投资概算为550万元,资金来源申请上级拨款550万元。

十、结论综上所述,建设扎兰屯市鄂温克民俗博物馆是促进我市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工程,将起到夯实我市旅游业的基础,提高我市旅游业在全国的水平,加大扎兰屯市“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建设的步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