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性计算障碍儿童的数认知(2008)
我国近十年来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语言加工研究综述

我国近十年来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语言加工研究综述毛赛群【摘要】汉语阅读障碍研究是近年来我国学习困难领域研究的热点,我国近10年来对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语言加工研究主要涉及语音意识、语素意识、正字法加工、语义加工四个方面。
作者对这四方面的研究内容进行了归纳分析,同时对现有研究的趋势及不足进行了初步探讨。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development dyslexia is a hot spot in research of learning difficulties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In recent decade, the study of language processing of Chinese development dyslexia children mainly involves four aspects:phonetic consciousness, morpheme awareness, orthography processing, semantic processing. In this paper, the content of the above four aspects have carried on the objective analysis. In the end,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trends of existing research and pointed out some existing problems.【期刊名称】《毕节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11【总页数】5页(P68-72)【关键词】汉语阅读障碍;语音意识;语素意识;正字法加工;语义加工【作者】毛赛群【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西安71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60据世界卫生组织(1993)ICD-10的定义标准,发展性阅读障碍(developmental dyslexia,DD)是指个体在一般智力、动机、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等方面与其他个体没有差异,也没有明显的视力、听力和神经系统障碍,但其阅读成绩明显低于相应年龄的应有水平,处于阅读困难的状态中[1]。
数学学习障碍儿童的早期发现与干预

数学学习障碍儿童的早期发现与干预1. 简介数学学习障碍(Math Learning Disabilities,简称MLD)是一种影响个体在数学方面学习和掌握能力的神经发育障碍。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儿童早期阶段发现数学学习障碍并进行有效的干预。
2. 数学学习障碍的特点•数字辨识困难:MLD儿童在识别和理解数字上存在困难,常常混淆数字、顺序和计算规则。
•计算困难:MLD儿童在完成基本的数值计算、长除法等任务时存在困难。
•空间感知问题:MLD儿童在空间理解和几何概念方面可能表现出挑战。
•逻辑推理问题:MLD儿童在逻辑推理、问题解决和抽象思维能力方面可能呈现发展滞后。
3. 早期发现数学学习障碍的重要性•早期发现可以帮助家长和教育专业人士及时采取措施,避免阻碍儿童数学学习和发展的问题加剧。
•早期干预可以帮助儿童建立正确的数学认知和策略,提高他们在数学方面的自信心。
4. 早期发现与评估方法•家庭观察:关注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与数字和计算有关的表现,包括对数字的辨识、计算能力以及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等。
•教育专业人士观察:教师、心理学家等专业人士可以通过观察儿童在教室环境中与数学相关的行为来判断是否存在潜在的数学学习障碍。
•综合评估工具:利用一些标准化的测验和问卷调查等工具来全面了解儿童在数学领域的表现,例如斯坦福-比奈特测试(Stanford-Binet)和动态病案法(IDM)等。
5. 早期干预策略•针对数字辨识困难:•创设有趣且互动性强的数字游戏,提升孩子对数字的认知和辨识能力。
•使用具体物体或图片帮助儿童理解数字意义和大小关系。
•针对计算困难:•采用多种视觉化方式呈现数学概念,如图表、模型等。
•利用游戏和实践活动来加深儿童对数学运算符号和计算步骤的理解。
•针对空间感知问题:•提供多样化、实际的几何学习机会,如制作手工模型等。
•强调几何概念的实用性并与日常生活相联系。
•针对逻辑推理问题:•给予儿童有挑战性但可解决的数学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和逻辑思考的能力。
智力障碍儿童发展评估量表

按照物品颜色配对的能力
1.2.3.1 能配对两个颜色不同的相同物品
1.2.3.2 能配对两个以上颜色不同的相同物品
1.2.3.3 能配对两个以上颜色不同的不同物品
1.2.4
按照物品大小配对的能力
1.2.4.1 能配对两个不同大小的物品
1.2.4.2 能配对两个以上不同大小的相同物品
1.2.4.3 能配对两个以上不同大小的不同物品
智力障碍儿童发展评估量表
一、认知
代号
内容
初评
1.1
自我认知
1.1.1
自我认知能力
1.1.1.1 能认识自己的照片
1.1.1.2 能知道自己的姓名
1.1.1.3 能知道自己的性别
1.1.1.4 能认识自己的身体
1.1.2
认识个人物品能力
1.1.2.1 能认识自己的物品,如书包、座位
1.1.2.2 能找出自己的物品,如作业本
1.4.1.1 1.4.1.2 1.4.1.3 1.4.2 1.4.2.1 1.4.2.2 1.4.2.3 1.5 1.5.1 1.5.1.1 1.5.1.2 1.5.1.3 1.5.1.4 1.5.1.5 1.5.1.6 1.5.1.7 1.5.1.8 1.5.1.9 1.5.2 1.5.2.1 1.5.2.2 1.6 1.6.1 1.6.1.1 1.6.1.2 1.6.2 1.6.2.1 1.6.2.1 1.6.3 1.6.3.1 1.6.3.2
能一种特征、顺序排列几种相同物品,如大小 能按两种特征、顺序排列几种相同物品,如颜色、形 状能独自自根据物品的特征,按顺序规则排列 独立按顺序完成活动的能力 能按顺序完成简单的日常活动,如漱口、六步洗手法 能按预定的指示完成3个步骤以上的活动 能完成自主活动规划的排序 事物认知 物品的命名能力 能知道自己常用的物品的名称,如水杯、书包 能知道自己家客厅、厨房、卫生间、卧室常用的家具 和能电知器道名自称己每天乘坐交通工具的名称 能知道学校里常用的物品名称 能知道常见食物的名称 能知道常见水果、蔬菜的名称 能知道常见动植物的名称 能辨认当地的自然环境,如太阳、月亮、房屋、马路 能知道衣物的名称 认识简单的自然现象的能力 能知道当日天气的情况,如晴天、雨天、雪天等 能知道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 物品的属性与功能 认识常见动植物属性的能力 认识常见动物的基本属性,如猫吃老鼠 能知道常见植物的基本属性,如春天迎春花会开 认识常见物品的属性的能力 能知道常见物体的形状,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 形能知道常见物体的颜色,如:红、橙、黄、绿、蓝、 黑认识常见物品功能的能力 能知道自己经常使用物品的功能,如书包是干什么用 的能知道常用家用电器的用途,如用电视看动画片
认知功能障碍评定的操作与结果(1--1)

注意障碍评定
注意广度评定要求: 1、令被试者按照检查者所给予的数字顺序进行复述。 2、检查者以1位数/秒的速度说出一组数字。 3、通常从2位数开始。 4、每一个水平做两次测试。 5、一个水平的检查通过后进入下一个水平的测试。 6、如果两次测试均失败,则检查结束。 7、数字距检查结果取最后通过的数字水平。 8、注意排除由于听觉或言语障碍对复述的影响。
799 等划完上行中的3后讲:以下正式开始,仅划掉“3‖字(开
始 计时)
注意障碍评定
划销测验操作完毕后要求:
1、分别统计正确划销数字与错误划销数字。 2、记录划销测验的时间。 3、用公式计算患者的注意持久性或稳定性指数。 注意的持久性指数=(总查阅读数字/划销时间){(正确划
销数字-错误划销数字)/应划销数字}
1、0
3、今天是几号?
1、0
4、今天是星期几?
1、0
5、现在是几月份?
1、0
6、你现在在哪一省份(市)? 1、0
7、你住在哪一县(区)?
1、0
8、你住在哪一乡(镇、街道)? 1、0
9、我们现在是几楼?
1、0
10、这里是什么地方?
1、0
11、复述:皮球
1、0
12、复述:国旗
1、0
13、复述:铅笔
1、0
注意障碍评定
结果分析:
1、正常人正数数字距为7±2。 ① 对于年轻的知识分子,其数字距至少为6。 ② 对于老人或文化水平较低者,数字距5应属于正常。 ③ 数字距为4时则提示患者可能处于临界状态或异常。 ④ 数字距等于3时,无疑确定损伤存在。
2、正常人倒数数字距为6±2。 ① 数字距为3时提示患者为临界状态或异常。 ② 数字距为3时则可确诊异常。
学习障碍儿童的认知特点、评估及干预

学习障碍儿童的认知特点、评估及干预作者:张微扶蓓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年第11期〔摘要〕目前学习障碍是教育、心理以及临床领域颇具争议的一个问题,从概念的界定、致病原因、影响因素、评估及诊断到治疗及干预,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本文结合学习障碍领域的研究进展,对国内外现有的主要研究进行总结和梳理,为今后学习障碍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学习障碍;认知特点;评估;干预〔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12)21-0004-04一、学习障碍概念的演变和界定学习障碍(Learning Disability, LD)的定义一直是该领域最具争议的问题。
这一术语最早是由Kirk在1963年的全美特殊儿童家长研讨会上提出的,Kirk认为学习障碍儿童在一项或多项与理解和运用口头或书面语言有关的基本心理过程方面有障碍,这些障碍可能表现在听、思考、谈话、阅读、拼写或算术方面,包括感知障碍、脑损伤、轻微脑功能失调、诵读困难、发展性失语症等,但不包括从根本上讲是由视觉、听觉或运动残疾、智力落后、情感障碍或环境不利导致的学习问题。
这一术语的提出促进了美国学习障碍儿童协会(ACLD)的成立,也为政府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提供了参考,但这一定义较为模糊,不能为相应的教育和干预提供可操作的变量与参数。
1975年美国“94-142教育公法”将学习障碍定义为与理解和运用口头或书面语言有关的一项或多项基本心理过程方面的障碍;这些障碍可能表现在听、思考、说话、阅读、书写、拼写或数学计算方面能力的缺失,包括知觉障碍、脑损伤、轻微脑功能失调、诵读困难、发展性失语症等,但不包括从根本上讲是由视觉、听觉或运动残疾、智力落后、情感障碍或者环境、文化、经济不利导致的学习问题。
此后,被诊断为学习障碍的人数急剧增长,而与此同时被诊断为其他障碍的儿童的数量却有所降低,特别是智力障碍。
这一现象导致了研究者对将学习障碍列为独立类别的怀疑,认为该定义没有提供明确的鉴定标准将学习障碍与其他障碍很好地区分开来。
儿童发展心理学-学习障碍儿童

数学障碍的典型表现: 推理、分类、组合、抽象、概括等能力准备不足,难以理解数字意义和符 号意义,计算位数颠倒或错位。
学习障碍 (柯克)
1.发展性障碍:
① 发展性学习障碍 注意力缺陷 记忆力缺陷 思维能力异常 知觉能力缺陷
② 衍生性缺陷
语言能力异常 数学推理能力缺陷
① 阅读缺陷 ② 算术缺陷
2.学业性障碍: ③ 书写缺陷
④ 拼音缺陷 ⑤ 写作缺陷等
以认知能力与学业为标准的“伞状”分类
学习障碍
非学业性
学业性
视觉-运动问题 语音加工问题
需要额外的督促与辅导,有的甚至需要特殊的教育与帮助。
温馨提示:儿童学习成绩差,学习困难不一定是态度问题,也有可能 是学习障碍
学习障碍的分类言语性的学习障碍和非言语性的学习障碍。
言语性的学习障碍主要包括语言理解障碍、语言表达障碍、阅读障碍、书写
障碍、计算障碍等。
非言语性的学习障碍儿童突出表现为社会认知与社会行为障碍。
解释:特殊需要儿童
第一,学习困难儿童智力正常,但在学校的学习中有一些特殊的缺陷。 第二,学习困难儿童可能在某些特殊能力或学习技巧(如解决问题、听、说、语
言、注意、记忆、写、计算等)上有一定缺陷。 第三,上述能力的缺陷并非由于生理或身体上的原发性缺陷(如盲、聋、哑、身
体残疾或视力问题等)所造成,也不是由于情绪障碍、教育与环境剥夺造成。 第四,这些儿童要达到一般学习水平(及格水平)或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水平
知觉问题
阅读问题记忆问题
拼写问题
阅读障碍的典型表现: 阅读障碍是学习障碍中人数最多的,男生多于女生。 常常记不住字词,听写与拼音困难,或朗读时增字减字,写
作文语言干巴巴,阅读速度特别慢,逐字地阅读。
中小学生学习碍障简介

中小学生学习碍障简介(Learning Disability,简称LD)是中小学生最常见的发展性障碍,大约5%~10%的学生有程度不同的学习障碍。
一、学习障碍的概念和内涵学习障碍一词最早是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由美国特殊教育学家柯克提出。
美国“国家学障联合委员会”给学习障碍下的定义是:学习障碍是指在获得和运用听、说、读、写、推理、数学运算及社会技能等方面表现出明显困难的一组异质障碍。
这些障碍对个体来说是固有的,可能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导致的,并且可能持续终身。
个体在自我调节行为和对社会的认识方面容易发生障碍,但这些并不是学习障碍的主要问题。
学习障碍也可由于其他的障碍(例如视觉障碍、听觉障碍、精神迟滞、重度的情绪障碍)或由于其他的影响(文化的差异、不充分乃至不确切的指导)而产生,但并不是这些条件和影响的直接结果。
我国学术界对学习障碍做了如下的界定:学习障碍是指在听、说、读、写、推理、数学等方面的获得和运用上出现明显困难的一群不同性质的异常者。
这种异常是由于个人因素引起的,一般认为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失调所致;学习障碍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
有些人可能在自律行为、社会知觉、人际交往方面出现问题,而且这些问题与学习障碍同时出现,但是这些问题本身并不能单独构成学习障碍。
学习障碍也可能与其他障碍同时出现,例如文化差异、教学不当等造成的障碍,但这些障碍或外在因素并不是导致学习异常的原因。
美国学者黑模收集了具有权威性的有关学习障碍的11个主要定义,总结出其中的9个内涵:1.低成就与个人能力表现有显著困难(孩子无法发挥通常由标准智力测验所测出的潜力);2.病因为中枢神经功能紊乱;3.表现的困难与心理历程有关(学习障碍者在心理加工能力方面存在问题,即他们的理解和解释刺激的能力不健全,如视觉、听觉、触觉等认知技巧的缺陷导致学习成绩的低下);4.发现的时间可能出现在任何年龄阶段(学习障碍不但见于学龄儿童期,也见于学龄前期和成人期);5.在口语上表现特殊的困难,如听或说;6.在学业上表现特殊的困难,如阅读、书写或数学;7.在知觉上表现特殊的困难,如推理、思考;8.在其他方面表现特殊的困难,如空间关系、沟通技巧或动作协调等;9.允许其他障碍与学习障碍共存。
学习障碍的类型划分

学习障碍的类型划分学习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能力特征常常表现出不同的类型特点。
自80年代以来,东方和西方研究者从各自学科特点出发,采用不同研究方法对学习障碍进行类型划分。
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1)柯克和Chalfanf(1984)提出学习障碍有两种类型:发展性学习障碍和学习性学习障。
发展性学习障碍是指一个学生应该具有的、达到学业目标的基本学习能力产生障碍,这些学业目标是指注意、记忆、知觉、思维和口语等技能;学习性学习障碍是指那些通过学校学习获得的能力出现障碍,这些能力主要包括阅读、算术、书写、拼音和写作。
(2)Mckinney (1984)运用聚类分析法确定了学习障碍的四种类型:第一型(占33%),旨言语技能一般,序列和空间能力缺乏,概念能力较强,独立性较差和注意力不集中;第二型(10%),算术和图形排列及一般能力较好,学习成绩较差,在教师评价的行为量列及一般能力较好,学习成绩较差,在教师评价的行为量表中排名较低,在学校中比较自私,攻击性较强,注意力很不集中;第三型(47%),概念能力高于平均水平,学习成绩中等,注意力不集中,性格较外向;第四型(10%),学习成绩中等,言语能力中等,序列和空间能力缺乏。
(3)我国研究者刘少文(1993)运用聚类分析法对学习障碍儿童的智力特点进行了研究,形成三个类型:第一型为注意障碍和记忆缺陷;第二型为常识缺乏;第三型为智力障碍。
(4)首都儿科研究所孙静等人(1995)将学习障碍分成五大类:第一类为听语能力异常,分为一般缺陷、接收性和表达性听语能力异常;第二类是阅读能力异常,可分为视觉性和听觉性阅读能力障碍;第三类为书写能力异常,是由于视动统合功能异常所致;第四类为运算上的能力异常,指直接涉及数字概念与几何符号的运算上的能力失常;第五类为非语言学习能力异常。
(5)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陈云英等人(1995)归纳为三个主要类型:第一型是对语言的接受和表达方面的学习障碍;第二型是阅读与书写方面的学习障碍;第三型是数学方面的学习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科学进展 2008,16(3):491~496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发展性计算障碍儿童的数认知*刘颂(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875)(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北京 100075)摘要发展性计算障碍作为一种特异性学习障碍,影响儿童的数学成就与数学学习观念,因而引起了多学科研究的关注和重视。
文章分析了发展性计算障碍领域在数认知方面的已有研究,揭示了发展性计算障碍的数认知缺陷及内部差异,从一般认知加工障碍与数字加工模块障碍两个角度阐述了发展性计算障碍的可能成因,最后对当前研究进行了小结与展望,认为数认知缺陷的复杂关系、亚类型特征、成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发展性计算障碍,数认知,类型,成因。
分类号 B842;B844近年来,美国、以色列、德国、瑞士、英国等国的研究发现,3%~6%学龄儿童虽拥有正常的智力、教育机会和社会背景,但数概念理解、计算事实提取及计算程序执行等方面存在严重困难[1],即发展性计算障碍(developmental dyscalculia)。
发展性计算障碍将多方面、长远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不仅导致儿童的数学学习遭遇更多困难与挫折,而且更深层次影响儿童的数学思维品质、数学学习态度与情感,因而引起了多学科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
已有研究从多角度、多层面探讨了发展性计算障碍的认知特征、影响因素、教育干预等议题,取得了不少极有价值的成果,其中,以发展性计算障碍儿童的数认知研究最为丰富和深入。
本文关注发展性计算障碍儿童的数认知表现与特征、亚类型、数认知缺陷成因,回顾和分析近期的主要研究进展,探讨该领域需要进一步解决的一些重要问题。
1 发展性计算障碍儿童的数认知特征发展性计算障碍领域的研究范式之一是参照普通儿童数认知发展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如Geary 等人依据Siegler提出的加法策略选择机制来分析计算障碍儿童的策略发展特点。
在研究内容上,因发展性计算障碍的突出表现是计算事实提取及计算程序执行困难,所以计算正确率、认知策略被作为考察的核心;随着认知心理学与神经心理学对数字加工研究的深入,研究范围逐渐扩大到数字表征、数收稿日期:2006-09-13∗国家攀登项目(95-专-09)、973子项目(2003CB716803)。
通讯作者:刘颂,E-mail:songlnliu@ 数等其他方面。
1.1 数字理解与生成数字理解与生成(指数字的言语表征、阿拉伯数字表征、类比表征的加工与相互转换)被认为是高级数认知能力发展的基础[2]。
在早期的研究中,数字读写正确率被作为考察指标。
结果发现,发展性计算障碍儿童的数字转换能力与普通儿童没有差异[3,4],并未出现与获得性计算障碍成人患者相类似的数字读写困难。
个案研究表明,尽管发展性计算障碍儿童的多位数读写出现了个别错误,但简单的数字表征和转换能力保持完好[5]。
Geary等人的研究显示,部分1年级的计算障碍儿童出现了10以上数字的读写困难,但他们的数字读写困难随年龄增长而改善明显,说明暂时性的数字读写困难不是源自认知缺陷[3]。
基于此,大多数研究认为计算障碍儿童具备正常的数字言语表征与阿拉伯数字表征的加工与转换能力,并且基本掌握十进位概念。
近来,少数研究发现计算障碍儿童的数字命名速度较慢,Landeral等控制了颜色、物体等一般命名速度的作用后,发现计算障碍儿童1位数及2位数的命名速度仍显著低于普通儿童[4]。
研究表明,发展性计算障碍儿童与普通儿童在数量类比表征方面的差异不是正确率而是加工速度。
Geary的一项短期追踪研究考察了1、2年级计算障碍儿童与普通儿童在数字语义判断任务(包括口头呈现、视觉呈现两种方式)中的差异,发现两类儿童的差异不显著,正确率都在72%~100%之间,相邻较近的两数语义判断是常见的错误类型 [3]。
侧-492- 心理科学进展 2008年重反应时的研究却发现,计算障碍儿童数字语义判断的反应时显著多于控制组儿童,研究者推测计算障碍儿童存在某种程度的数量理解困难[4,6]。
个案研究进一步表明,计算障碍者的反应时模式异常,违背了数字大小判断的距离效应,即近距离的数字判断反应时低于远距离的数字判断反应时;Butterworth认为,计算障碍者对数字的数量意义理解有限,因此他们主要采用机械背诵数序的方法来判断数字大小[7]。
综上所述,发展性计算障碍儿童数字加工速度存在缺陷,即提取数字语音及理解数量意义的速度较慢,他们对此需要投入更多智力努力、花费更多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完成数数、计算等其他数认知任务的总体表现,如所需时间、正确率、策略执行等。
1.2 数数数数能力标志着儿童数词系统的获得和使用,是儿童构建和发展其数学知识体系的前提和基础。
已有研究分别考察了程序性知识与概念性知识两方面,发现计算障碍儿童的数数能力在这些方面显著落后于同龄人,表现为数数执行速度慢、对数数原则的无关特征理解差。
综合有关口头数数(唱数、倒数)与点数行为的多项研究,结果发现,发展性计算障碍儿童与普通儿童的程序性数数知识正确率均在90%以上,都出现了天花板效应[4,8]。
但是,侧重反应时的研究发现,计算障碍儿童的数数执行速度存在一定缺陷。
如Landerl等考察了多种口头数数任务后认为,计算障碍儿童完成数数任务所需时间显著多于普通儿童[4]。
Koontz等对计算障碍儿童与普通儿童完成点数任务的时间进行了对比,发现两组儿童快速目测(subitizing)3以下物体的时间存在差异[9]。
Landerl 也证实,无论是3以下物体的快速目测还是4~10个物体的点数,计算障碍儿童的反应时随点数物的数量增加而增长的幅度高于普通儿童[4]。
研究表明,计算障碍儿童的点数行为也遵守数数的基本原则:一一对应、固定顺序与基数原则。
鉴于儿童的外在行为难以全面反映儿童对数数概念的内隐理解,Geary等人参照Gelman的研究工具设计了木偶数数任务,即儿童先观察木偶数数,然后判断木偶的数数行为是否正确[10]。
研究发现,计算障碍儿童更倾向于拒绝非常规但正确的数数方法(如从右数到左,从中间往两头数,或者两种颜色的物体间隔排列,先数完一种颜色继续数另一种颜色),尤其反对没有接连点数相邻物的数数方法;研究者认为,计算障碍儿童对“顺序无关”原则理解较差,他们错误地认为“相邻”等无关特征会影响数数的精确性。
Geary综合考察了加法策略选择、数数概念性知识及工作记忆的关系,指出计算障碍儿童未能灵活掌握数数概念,而是“固执”地采用机械数数方式,因此导致他们选择与执行数数策略的能力明显低于普通儿童[10]。
1.3 计算计算能力是众多发展性计算障碍研究关注的焦点,因此,计算障碍儿童的计算正确率、反应时、错误类型、计算认知策略等得到了较为全面的考察与分析。
当前研究基本证实,发展性计算障碍儿童的明显缺陷为简单计算事实提取困难与计算程序执行困难。
其一,发展性计算障碍儿童难以学习和提取简单计算事实,具有错误率高、提取速度异常等特点。
计算障碍儿童简单事实提取的反应时模式异常,表现为提取速度快的答案错误率高,相反,普通儿童提取正确答案的速度比提取错误答案快[3,11,12]。
这种缺陷可能有两种原因。
第一种原因,由于工作记忆信息衰竭速度较快,同时计算策略执行效率较低,计算障碍儿童未能在两个数字与答案之间建立正确、稳定的联结强度,因此阻碍了计算事实进入长时记忆系统[13];第二种原因,计算障碍儿童难以抑制无关信息,如两个加数的相邻数也进入了工作记忆,因而干扰了两数之和的顺利提取[14]。
其二,发展性计算障碍儿童难以执行计算程序,表现为问题解决策略不成熟、运算过程缺乏条理与自我纠错能力。
在解决简单算术题时,程序性错误突出表现为策略的选择水平欠成熟且执行效能较低。
一方面,尽管计算障碍儿童拥有与普通儿童相同的策略库,但策略的组成结构却差异显著,表现为较多使用低水平策略,如主要选择数手指策略,其中又以全部数(counting all)策略占据优势,相反,同龄普通儿童较多选择小值策略(minimum strategy)、分解、提取等更趋成熟的策略类型[10]。
Ostad对1、3、5年级计算障碍儿童进行了2年的追踪考察,发现计算障碍儿童在整个小学阶段较少使用提取策略,并且提取策略的使用频率没有随年龄增长而提高[15],这反映了计算障碍儿童策略发展中的低级策略“固着”效应[16]。
另一方面,计算障碍第16卷第3期发展性计算障碍儿童的数认知 -493-儿童策略执行错误率更高[10],说明其策略执行效能与普通儿童存在较大差距。
一项研究综合考察了加法策略的水平、反应时、正确率等多个指标,发现计算障碍儿童加法策略的整体发展水平比同龄人落后两年[10]。
在多位数列式计算上,发展性计算障碍儿童的程序性错误表现为进(借)位错误、竖式中数字位置错误[17]。
其原因可能来自两方面,一是相关概念(如位值)掌握欠佳[18];二是元认知能力低下,如缺乏计算步骤的组织排序与自我核查能力[19]。
与计算事实提取困难相比,发展性计算障碍儿童的程序性错误随年级升高或经验增加而明显减少[20];因此,研究者认为计算事实提取困难可能是发展性计算障碍儿童最为基本的认知缺陷,反映了其与一般儿童的发展差异(developmental difference),而程序性错误反映了暂时的发展落后(developmental delay)[3]。
也有研究者认为,计算事实提取困难之所以较难改善,是因为当数概念知识较为贫乏时,儿童难以建立与理解数字之间的联系,计算事实会成为相对孤立的记忆单元,所以需要记忆的计算事实数量会远远多于计算规则[6]。
2 发展性计算障碍亚类型的数认知表现发展性计算障碍儿童作为异质性较高的群体,确定类型划分依据、分析潜在的亚类型及其认知特点,进而提供有针对性的干预与训练,均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目前,对计算障碍的类型分析主要有两种思路:一是从有无其他认知障碍入手,二是分析数认知的内在结构,如计算错误类型、数字编码功能模块的缺陷模式。
2.1 有无其他认知障碍的亚类型分析因为计算障碍常与阅读障碍或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并存,有无伴随的其他认知障碍成为了分类依据之一,其中,是否伴随有阅读障碍作为计算障碍的分类依据最为常见。
该分类方法常常根据标准阅读成绩与数学成绩将儿童划分成三类:单纯计算障碍(数学成绩低下)、计算/阅读障碍(数学与阅读成绩都低下)、单纯阅读障碍(阅读成绩低下)。
相关流行率调查发现,计算/阅读障碍儿童约占计算障碍儿童总体的17%[1]。
研究者比较了这三类儿童与普通儿童的数认知能力,结果显示,与普通儿童相比,单纯阅读障碍儿童的绝大部分数认知测试成绩没有差异,并显著高于计算障碍儿童;在计算障碍群体内部,计算/阅读双重障碍儿童的数认知表现与单纯计算障碍儿童没有质的差异,只是某些数认知缺陷程度更为严重,如计算事实提取的错误率更高、计算策略的运用水平更低[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