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病因临床防治论文

产后出血病因临床防治论文
产后出血病因临床防治论文

产后出血的病因及临床防治探讨

[摘要]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病因及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对2006年1月~2010年10月发生产后出血病例39例进行分析。结果通过临床实施有效干预措施, 1例行子宫全切术,1例转上级医院治疗,39例无 1例死亡,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预防和监测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因素,尽早发现产后出血,有出血倾向及早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可有效地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

[关键词] 产后出血;病因;临床防治

[中图分类号] r714.46+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1-066-01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h内出血量≥400ml或至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500ml。产后出血是分娩的严重并发症,如抢救不及时,可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在目前导致产妇死亡的原因中居首位,其中少数严重病例,虽抢救成功,但可出现垂体功能减退即席汉氏综合征。产后出血受多种因素影响,探索产后出血的病因及有效的防治措施,对降低孕产妇分娩并发症,促进产妇分娩安全,避免孕产妇不必要的死亡,具有重要意义。自2006年1月~2010年10月,我院产科共发生产后出血病例39例,通过临床实施有效干预措施,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对其进行整理分析,以探讨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监测、抢救及护理措施,从而有效地控制产后出血。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自2006年1月~2010年10月,我院产科共收治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9教学内容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9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9) 作者: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单位: 来源: 中华妇产科杂志产后出血是目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 绝大多数产后出血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是可避免或创造条件可避免的,其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已于 2009 年制定并发表了《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对指导产后出血的临床诊治工作、降低其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产后出血是目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 绝大多数产后出血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是可避免或创造条件可避免的,其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已于 2009 年制定并发表了《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对指导产后出血的临床诊治工作、降低其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有关防治产后出血的研究取得不少新的进展,因此,有必要对该指南草案进行修订。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组织专家进行了多次讨论,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推出了《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9)》。 本指南在《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主要参考 WHO、国际妇产科联盟( FIGO)、加拿大、美国和英国

关于产后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以及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国内外有关的临床经验,旨在规范和指导全国妇产科医师对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 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其高危因素产后出血的四大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和凝血功能障碍;四大原因可以合并存在,也可以互为因果;每种原因又包括各种病因和高危因素,见表1。 所有孕产妇都有发生产后出血的可能,但有一种或多种高危因素者更易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孕产妇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贫血、脱水或身材矮小的产妇等,即使未达到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也会出现严重的病理生理改变。 产后出血的定义与诊断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 24 h 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500 ml、剖宫产分娩者出血量1 000 ml; 严重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 24 h 内出血量 1 000 ml;难治性产后出血是指经宫缩剂、持续性子宫按摩或按压等保守措施无法止血,需要外科手术、介入治疗甚至切除子宫的严重产后出血。 诊断产后出血的关键在于对出血量有正确的测量和估计,错误低估将会丧失抢救时机。 突发大量的产后出血易得到重视和早期诊断,而缓慢、持续的少量出血和血肿容易被忽视。 出血量的绝对值对不同体质量者临床意义不同,因此,最好能计

浅谈产后出血的护理及预防措施

浅谈产后出血的护理及预防措施 目的总结产后出血的原因,正确及时诊断,处理原则,护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1例产后出血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是危及产妇生命的最主要原因,准确判断产后出血的原因。结论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可大大降低产妇的死亡率,保证产妇的生命安全。 标签:产后出血;护理;预防措施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失血量超过500 mL者。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居产妇死亡首位,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其中80%以上发生在产后2 h[1]。因为产后出血严重危及产妇的生命,所以我们医护人员必须能及时准确判断产后出血的原因和出血量,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给予产妇精心周到的护理,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保证产妇的生命安全。现将我院从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住分娩的产妇发生21例产后出血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在我院分娩的产妇数为840例,其中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21例,占分娩产妇总数2.5%。经阴道分娩者18例,剖宫产者3例。经产妇15例,初产妇6例。有流产史者8例,妊高征者2例,1例子宫次全切除者,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产妇分娩发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以子宫收缩乏力为主,其次为胎盘原因,再次为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者少见。本组中,发生胎膜残留导致的出血占3例,均有人工流产史。软产道损伤1例,为急产所致。本组中无凝血功能障碍,所致的产后出血。其中有3例发生失血性休克,经及时抢救,均转危为安,痊愈出院。 2产后出血的临床表现 其主要表现阴道流血量过多及失血性休克等相应的症状,产妇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口渴、心慌、头晕等一系列症状,也可出现怕冷、寒颤、打哈欠或表情淡漠、呼吸急促等休克症状,体征有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子宫轮廓不清,触不到子宫底,按摩子宫时阴道有大量出血。 3产后出血的处理原则 针对出血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下失血性休克,防治感染[1]。评估产后出血量,评估失血量的方法有3种①称重法,②容积法,③面积法,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目测失血量往往只有实际出血量的1/2[1]。本组病例中,失血量在500~800 mL的有18例,800~1500 mL的有2例,1500 mL以上者有1例。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9)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 作者: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单位:来源:中华妇产科杂志产后出血是目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绝大多数产后出血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是可避免或创造条件可避免的,其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已于2009年制定并发表了《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对指导产后出血的临床诊治工作、降低其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率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有关防治产后出血的研究取得不少新的进展,因此,有必要对该指南草案进行修订。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组织专家进行了多次讨论,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推出了《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4)》。本指南在《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主要参考WHO、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加拿大、美国和英国关于产后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以及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国内外有关的临床经验,旨在规范和指导全国妇产科医师对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 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其高危因素 产后出血的四大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和凝血功能障碍;四大原因可以合并存在,也可以互为因果;每种原因又包括各种病因和高危因素,见表1。所有孕产妇都有发生产后出血的可能,但有一种或多种高危因素者更易发生。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孕产妇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贫血、脱水或身材矮小的产妇等,即使未达到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也会出现严重的病理生理改变。 产后出血的定义与诊断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500 ml、剖宫产分娩者出血量≥1 000 ml; 严重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 1 000 ml;难治性产后出血是指经宫缩剂、持续性子宫按摩或按压等保守措施无法止血,需要外科手术、介入治疗甚至切除子宫的严重产后出血。 诊断产后出血的关键在于对出血量有正确的测量和估计,错误低估将会丧失抢救时机。突发大量的产后出血易得到重视和早期诊断,而缓慢、持续的少量出血和血肿容易被忽视。出血量的绝对值对不同体质量者临床意义不同,因此,最好能计算出产后出血量占总血容量的百分比,妊娠末期总血容量的简易计算方法为非孕期体质量(kg)x7%×(1+40%),或非孕期体质量(kg)x10%。 常用估计出血量的方法有:(1)称重法或容积法;(2)监测生命体征、尿量和精神状态; (3)休克指数法,休克指数=心率/收缩压(mm Hg),见表2;(4)血红蛋白水平测定,血红蛋白每下降10g/L,出血量为400~500 ml。但是在产后出血早期,由于血液浓缩,血红蛋白值常不能准确反映实际出血量。值得注意的是,出血速度也是反映病情轻重的重要指标。重症产后出血情况包括:出血速度>150 ml/min;3h内出血量超过总血容量的50%:24h内出血量超过全身总血容量。 产后出血的预防 (一)加强产前保健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4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4) 作者: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单位:来源:中华妇产科杂志产后出血是目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绝大多数产后出血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是可避免或创造条件可避免的,其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已于2009年制定并发表了《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对指导产后出血的临床诊治工作、降低其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产后出血是目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绝大多数产后出血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是可避免或创造条件可避免的,其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已于2009年制定并发表了《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对指导产后出血的临床诊治工作、降低其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率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有关防治产后出血的研究取得不少新的进展,因此,有必要对该指南草案进行修订。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组织专家进行了多次讨论,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推出了《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4)》。本指南在《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主要参考WHO、国际妇产科联盟( FIGO)、加拿大、美国和英国关于产后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以及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国内外有关的临床经验,旨在规范和指导全国妇产科医师对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 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其高危因素 产后出血的四大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和凝血功能障碍;四大原因可以合并存在,也可以互为因果;每种原因又包括各种病因和高危因素,见表1。所有孕产妇都有发生产后出血的可能,但有一种或多种高危因素者更易发生。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孕产妇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贫血、脱水或身材矮小的产妇等,即使未达到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也会出现严重的病理生理改变。 产后出血的定义与诊断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500 ml、剖宫产分娩者出血量≥1 000 ml; 严重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 1 000 ml;难治性产后出血是指经宫缩剂、持续性子宫按摩或按压等保守措施无法止血,需要外科手术、介入治疗甚至切除子宫的严重产后出血。 诊断产后出血的关键在于对出血量有正确的测量和估计,错误低估将会丧失抢救时机。突发大量的产后出血易得到重视和早期诊断,而缓慢、持续的少量出血和血肿容易被忽视。出血量的绝对值对不同体质量者临床意义不同,因此,最好能计算出产后出血量占总血容量的百分比,妊娠末期总血容量的简易计算方法为非孕期体质量( kg) x7%×( 1+40%),或非孕期体质量(kg)x10%。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关键词】产后出血;原因分析;综合预防 产后出血是产科的急症和重症,是引起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一旦发生,如处理不及时,可影响产妇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至今产后出血仍居我国孕妇死亡的首位。因此,防止产后出血的发生重在预防,为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和预防措施,现将4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2年1月~2004年12月,分娩总数为3660例,其中双胎妊娠23例,三胎妊娠1例,院外分娩9例,发生产后出血44例,包括院外转入1例,我院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19%(43/3626)。发生于产后2h内者34例,占79.07%,2h以后者9例,占20.93%。初产妇35例,经产妇8例,有2次以上流产史者32例。子宫收缩乏力25例,胎盘因素14例,软产道裂伤2例,凝血功能异常1例,心理因素1例。分娩方式:剖宫产21例,阴道分娩(包括产钳助产、臀助产、臀牵引)22例。采用容积法和面积法测量产后出血。容积法:胎儿娩出后立即在产妇臀部垫一聚血盆,接生完毕用量杯测量并记录,产后2h在产房内观察亦用此方法。面积法:7cm×9cm的八层纱布浸透为20ml血,每2h观察并记录1次。两法记录的出血量总和就是24h 出血量。 2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2.1 子宫收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

2.1.1 原因分析双胎妊娠、巨大胎儿、羊水过多等孕妇,因子宫过度膨胀,胎儿娩出后易发生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待产过程中产妇过度紧张、疲劳等易引起不协调性子宫收缩、继发性宫缩乏力,结果使产程延长,造成滞产、难产、产后宫缩乏力而发生产后出血。 2.1.2 预防措施①医护人员在孕妇待产过程中,关心体贴孕妇,助产士根据每个产妇的具体情况,确定护理重点,进行分娩期健康教育,对过度紧张或不合作的产妇,必要时给予度冷丁或安定等药物,介绍并实施无痛分娩技术,让产妇在待产过程中保持良好心理状态;鼓励并协助孕妇在宫缩间歇时少量多餐进食高热量、易消化吸收食物,如牛奶、肉粥、面条等,以保持充足体力。②存在有产后宫缩乏力危险因素者,分娩前建立静脉通道,胎儿头娩出后常规宫底注射催产素20u;产时出血超过200ml者,再加催产素20u静脉滴注。③阴道分娩产妇,脐带处理完毕30min内协助早接触、早吸吮30min,剖宫产产妇予母婴脸早接触,增加母婴感情,让产妇拥有一种为人母的满足感,利于稳定产妇情绪。早接触、早吸吮可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④产妇分娩后常规留产房观察2h,15~30min观察生命体征,宫缩及阴道流血量1次,及早发现出血倾向,产后出血约80%发生于产后2h内,因此,产后2h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时机。 2.2 胎盘因素所致产后出血 2.2.1 原因分析前置胎盘,胎盘嵌顿、滞留、粘连、植入、残留,多次宫腔操作使内膜损伤,子宫内膜炎等,常使蜕膜发育不全

-产后出血护理常规

产后出血护理常规 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80%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晚期产后出血是指分娩24小时以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多见于产后1~2周。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在我国产后出血近年来一直是引起孕产妇死亡的第一位原因,特别是在边远落后地区这一情况更加突出。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由于测量和收集出血量的主观因素较大,实际发病率更高。 病因 产后出血的发病原因依次为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四大原因可以合并存在,也可以互为因果。 1.宫缩乏力 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占70%。正常情况下,胎儿娩出后,不同方向走行的子宫肌纤维收缩对肌束间的血管起到有效的压迫作用。如果出现子宫肌纤维收缩无力即宫缩乏力则失去对血管的有效压迫作用而发生产后出血。常见的因素有:①全身因素:产妇因对分娩过度恐惧而极度紧张,尤其对阴道分娩缺乏足够信心则可以引起宫缩不协调或宫缩乏力。此种情况在临产后可能需要使用镇静剂及麻醉剂等将引增加产后宫缩乏力而引起产后出血;②产科因素:产程过长造成产妇极度疲劳及全身衰竭,或产程过快,均可引起子宫收缩乏力;羊水过多、巨大儿及多胎妊娠使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产后肌纤维缩复能力差,多次分娩而致子宫肌纤维受损,均可引起子宫收缩乏力。子痫前期(重度)、严重贫血、宫腔感染等产科并发症及合并症使子宫肌纤维水肿而引起子宫收缩乏力;③子宫因素:子宫肌纤维发育不良,如子宫畸形或子宫肌瘤等。 2.胎盘因素 占产后出血原因的20%左右。根据胎盘剥离情况,胎盘滞留、胎盘粘连及部分胎盘和/或胎膜残留均可影响宫缩,造成产后出血。胎盘滞留:胎盘在胎儿娩出后30分钟尚未排出者称胎盘滞留。可能与宫缩剂使用不当或粗暴按摩子宫等,刺激产生痉挛性宫缩,在子宫上、下段交界处或宫颈外口形成收缩环,将剥离的胎盘嵌闭于宫腔内引起胎盘滞留;宫缩乏力或因膀胱充盈压迫子宫下段,也可以致胎盘虽已剥离而滞留于宫腔。如胎盘滞留妨碍正常宫缩则引起产后出血,且血块多聚于子宫腔内,进而引起宫腔增大致宫缩乏力,如果不及时处理则形成恶性循环并导致严重后果;胎盘粘连发生的原因主要与操作手法不当有关。如胎儿娩出后过早或过重按摩子宫,干扰了子宫的正常收缩和缩复,致胎盘部分剥离,剥离面血窦开放而出血过多;也可由于既往多次刮宫或宫腔操作使,使子宫内膜损伤而易引起胎盘粘连或植入。 3.软产道裂伤 软产道裂伤包括会阴、阴道及宫颈及子宫下段裂伤。常见因素:外阴组织弹性差,外阴、阴道炎症改变;急产、产力过强,巨大儿;阴道手术助产;软产道检查不仔细,遗漏出血点。缝合、止血不彻底等。 4.凝血功能障碍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4)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4) 作者: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单位: 来源:中华妇产科杂志编者: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10-10 阅读2414 当前评论:0条我要评论字号:T|T 产后出血就是目前我国孕产妇死亡得首位原因。绝大多数产后出血所导致得孕产妇死亡就是可避免或创造条件可避免得,其关键在于早期诊断与正确处理。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已于2009年制定并发表了《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对指导产后出血得临床诊治工作、降低其所导致得孕产妇死亡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产后出血就是目前我国孕产妇死亡得首位原因。绝大多数产后出血所导致得孕产妇死亡就是可避免或创造条件可避免得,其关键在于早期诊断与正确处理。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已于2009年制定并发表了《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对指导产后出血得临床诊治工作、降低其所导致得孕产妇死亡率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有关防治产后出血得研究取得不少新得进展,因此,有必要对该指南草案进行修订。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组织专家进行了多次讨论,在广泛征求意见得基础上,推出了《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4)》。本指南在《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得基础上进行了修订,主要参考WHO、国际妇产科联盟( FIGO)、加拿大、美国与英国关于产后出血得诊断与治疗指南以及最新得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国内外有关得临床经验, 旨在规范与指导全国妇产科医师对产后出血得预防与处理。 产后出血得原因及其高危因素 产后出血得四大原因就是子宫收缩乏力、产道损伤、胎盘因素与凝血功能障碍;四大原因可以合并存在,也可以互为因果;每种原因又包括各种病因与高危因素,见表1。所有孕产妇都有发生产后出血得可能,但有一种或多种高危因素者更易发生。值得注意得就是,有些孕产妇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贫血、脱水或身材矮小得产妇等,即使未达到产后出血得诊断标准,也会出现严重得病理生理改变。 产后出血得定义与诊断 产后出血就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500 ml、剖宫产分娩者出血量≥1 000 ml; 严重产后出血就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 1 000 ml;难治性产后出血就是指经宫缩剂、持续性子宫按摩或按压等保守措施无法止血,需要外科手术、介入治疗甚至切除子宫得严重产后出血。 诊断产后出血得关键在于对出血量有正确得测量与估计,错误低估将会丧失抢救时机。突发大量得产后出血易得到重视与早期诊断,而缓慢、持续得少量出血与血肿容易被忽视。出血量得绝对值对不同体质量者临床意义不同,因此,最好能计算出产后出血量占总血容量得百分比,妊娠末期总血容量得简易计算方法为非孕期体质量( kg) x7%×( 1+40%),或非孕期体质量(kg)x10%。 常用得估计出血量得方法有:(1)称重法或容积法;(2)监测生命体征、尿量与精神状态; (3)休克指数法,休克指数=心率/收缩压(mm Hg),见表2;(4)血红蛋白水平测定,血红蛋白每下降10 g/L, 出血量为400~500 ml。但就是在产后出血早期,由于血液浓缩,血红蛋白值常不能准确反映实际出血量。值得注意得就是,出血速度也就是反映病情轻重得重要指标。

产后出血的急救与护理

产后出血的急救与护理 概念]胎儿娩出后24 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 者称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分 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依据发生的时间可分为两种:早期产后出血和晚期产后出血。产妇在分娩24 小时后到 6 周内所发生的子宫大出血称为晚期产后出血。大部分的晚期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6-10 天,又称为继发性的产后出血。 由于妊娠子宫血运丰富,胎盘剥离创面大,血窦开放,产后出血一但发生,血流量可高达300-800 ml/ 分。往往来势凶猛,如果处理不及时,不正确就会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失血,危急生命。因此,必须识别原因及时抢救。这种抢救最生动和最真实的体现了“时间就是生命” [病因]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和凝血功能障碍。其中以子宫收缩乏力所致者最常见,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 80% 。 1.子宫收缩乏力影响产后子宫肌收缩和缩复功能的因素均可引起产后出血。常见因素有: (1) 全身性因素:产妇精神过度紧张,临产后过多使用镇静剂、麻醉剂;产程过长或难产,产妇体力衰竭;合并急慢性全身性疾病等。 (2)局部因素:子宫过度膨胀,如双胎妊娠、巨大胎儿、羊水过多,使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子宫肌纤维发育不良,如子宫畸形或合并子宫肌瘤等,可影 响子宫肌正常收缩;子宫肌水肿及渗血,如妊高征、严重贫血、子宫胎盘卒中,以及前置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血窦不易关闭等,均可发生宫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

2.胎盘因素根据胎盘剥离情况,胎盘因素所致产后出血类型有:(1)胎 盘剥离不全:多见于宫缩乏力,或胎盘未剥离而过早牵拉脐带或刺激子宫,使胎盘部分自宫壁剥离。由于部分胎盘尚未剥离,影响宫缩,剥离面血窦开放引起出血不止。(2) 胎盘剥离后滞留:由于宫缩乏力、膀胱膨胀等因素影响,胎盘从宫壁全部剥离后未能排出而潴留在宫腔内,影响子宫收缩。(3)胎盘嵌顿:由于使 用宫缩剂不当或粗暴按摩子宫等,引起宫颈内口附近子宫肌呈痉挛性收缩形成狭窄环,使己全部剥离的胎盘嵌顿于宫腔内,影响宫缩引起出血。(4)胎盘粘连: 胎盘全部或部分粘连于宫壁不能自行剥离为胎盘粘连。全部粘连时无出血,部分粘连时因胎盘剥离面血窦开放以及胎盘滞留影响宫缩易引起出血。子宫内膜炎症或多次人工流产导致子宫内膜损伤,是胎盘粘连的常见原因。 (5)胎盘植入:由于子宫蜕膜发育不良等因素影响胎盘绒毛植入子宫肌层者为胎盘植入,临床少见。根据植入面积大小分为完全性与部分性两类,前者因胎盘未剥离不出血,后者往往发生大量出血。 (6)胎盘和(或)胎膜残留:部分胎盘小叶、副胎盘或部分胎膜残留于宫腔内,影响子宫收缩而出血,常因过早牵拉脐带、过早用力揉挤子宫所致。 3.软产道裂伤子宫收缩力过强,产程进展过快,胎儿过大,接产时未保护好会阴或阴道手术助产操作不当等,均可引起会阴、阴道、宫颈裂伤,严重者裂伤可达阴道弯隆、子宫下段,甚至盆壁,形成腹膜后血肿或阔韧带内血肿。过早行会阴后-斜切开术也可引起失血过多 4.凝血功能障碍较少见。包括妊娠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以及妊娠并 发症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两类情况。前者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

浅谈产后出血的预防性护理

浅谈产后出血的预防性护理 发表时间:2010-09-29T14:49:48.10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26期供稿作者:吴锦华 [导读] 注意指导产妇正常饮食和休息,解除产妇的思想顾虑,精神紧张和恐惧心理。避免过早消耗体力,树立分娩信心。吴锦华(上海市新华医院(崇明) 202150)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26-0203-02 【关键词】产后出血预防护理 产后24h内出血超过500ml者为产后出血,是分娩期最严重的并发症,可危及产妇健康甚至生命,是产妇死亡四大原因之一。因此,产后出血的预防性护理是产科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产后出血的预防性护理要抓好以下环节。 1 妊娠期的预防性护理 加强孕期宣传和保健,使孕妇了解妊娠及分娩的生理过程,定期进行产前检查,预防妊娠合并症。有产后出血危险因素的孕妇,积极治疗原发病要提前住院,严密观察。这些危险因素包括妊高征,妊娠合并肝炎、贫血、双胎、巨大儿、羊水过多、高龄初产妇、有剖宫产史等。 2 产时的预防和护理 2.1 心理护理 注意指导产妇正常饮食和休息,解除产妇的思想顾虑,精神紧张和恐惧心理。避免过早消耗体力,树立分娩信心。 2.2 严密观察产程进度 了解产妇和胎儿情况,及时处理对分娩的不利因素,以有效缩短产程。发现有头盆不称、胎位异常、巨大儿时,应及早行剖宫产。 2.3 产程中应督促产妇及时排尿 对膀胱过度充盈有排尿困难者应予以导尿,防止尿潴留、产程延长、滞产、难产、产妇衰竭等,以免影响产后子宫收缩。 2.4 防止第一、第二产程延长 注意产妇的休息,饮食防止疲劳和产程延长,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合理使用催产素,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应正确接产,认真保护会阴,正确掌握会阴切开的指征和时机,切忌粗暴按压宫底逼出胎儿的方法,防止或减少软产道损伤。 2.5 正确处理第三产程 胎儿娩出后立即宫底注射催产素,必要时给予米索前列醇口服,以使子宫收缩更有效,同时应注意在胎盘未娩出前不可过早按摩子宫或牵拉脐带,以防胎盘剥离不全或子宫翻出。胎盘娩出后要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若有残缺应及时清宫、防止产后出血。 2.6 检查软产道 产后要仔细检查软产道是否有裂伤及侧切口是否有延长,应立即缝合止血。 2.7 剖宫产术后处理 剖宫产在胎儿娩出后要常规宫底注射催产素,胎盘娩出后及时清理宫腔,术后常规按压宫底,排出宫腔内积血。以防潴留宫腔造成宫腔积血。 3 产后的监护 产后要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及一般情况,观察外出血的同时还应注意子宫腔的隐性出血,按摩子宫底能防止宫腔内积血,正确估计出血量。产后2h内督促产妇排尿,有利于子宫收缩,减少出血。如产后出血量较多时,要及时查明原因,同时给与开放静脉通路,怀疑胎盘、胎膜残留时需及时行清宫术,如是宫缩乏力引起的要使用宫缩剂,米索前列醇口服,卡孕栓进阴道给药,同时按摩子宫,来促进子宫的收缩,以防大出血。有时虽无明显外出血,但血液积存在宫腔或阴道内却有严重的失血征象,如产妇出现眩晕、口渴、烦躁不安等休克早期征象,要尽快查明原因,及时抢救,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做好健康宣教,积极预防和治疗产科并发症,严密观察产程,认真做好产后监护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

葡萄糖酸钙剖宫产产后出血论文:葡萄糖酸钙在剖宫产预防产后出血中的临床观察

葡萄糖酸钙剖宫产产后出血论文:葡萄糖酸钙在剖宫产预防 产后出血中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葡萄糖酸钙在剖宫产术预防产后出血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共分为a组(观察组)、b组(对照组)两组,a组共80例,b组共80例。对a组因头盆不称、胎位异常、胎儿宝贵等因素而行剖宫产的产妇,在剖宫产术前1小时及术后24h内,各常规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1.0g一次,并在术中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催产素20iu,b组:单纯用催产素20iu宫体注射,术后观察24h两组产后失血量。结果: a组观察组24h产后失血量259.79ml明显低于对照组b组372.40mlml,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我院对剖宫产术前有出血高危因素的孕产妇,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以增强子宫收缩力,防治产后出血,收到显著临床效果。 剖宫产术前补钙防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效果显著,无不良反应,但心脏疾病患者慎用,须引起临床警惕。 【关键词】葡萄糖酸钙剖宫产产后出血 在我国产科出血占孕产妇死亡的第一位,而产后出血是产科出血的主要原因。产后出血是围产期严重并发症,有报道产后出血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性出血约占60.9%[1],是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2]。而且随着剖宫产率增加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降低产后出血量是减少产科并发症,提高产科质量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对80例因头盆不称,

胎位异常,胎儿宝贵等因素行剖宫产的产妇,在剖宫产术前一小时及术后24小时内,常规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1.0克,术后在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催产素20iu,我们发现术后24小时内葡萄糖酸钙与催产素联合应用的a组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量较单用催产素明显减少,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0年12月之间,我科行新式剖宫产手术病人。无产科并发症足月剖宫产妇共160例,随机分a组观察组、b组对照组的两组,a组共80例,b组共80例。两组产妇一般情况见表1: 1.2 方法:a组:手术麻醉前在疗区静脉推入葡萄糖酸钙1.0克,麻醉生效后,行新式剖宫产手术,在胎儿娩出后,胎盘未剥离前,宫体注射催产素20iu,术后24h内再次静脉推入葡萄糖酸钙1.0g。计算产后24h出积法和称重法。施行新式剖宫产手术时,首先吸净羊水,以纱布试血,术后按压子宫底测量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量(ml)=容量瓶血量+纱布+按压子宫底的阴道出血量。产后24h内出血>500ml为产后出血[3]。 1.3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检验进行结果判断。2结果 术后观察24h两组失血量比较:a组观察组24h产后失血量259.79ml较b组372.40ml明显减少(p<0.05),a组发

产后出血处理 护理论文

产后出血处理 目录 产后出血处理 (1) 1产后出血处理方法 (2) 1.1 临床资料 (2) 1.2 诊断标准 (2) 1.3 测量方法 (2) 2 产后大出血的治疗 (3) 2.1 补充血容量 (3) 2.2 及时有效止血 (3) 2.3 剥离胎盘 (3) 2.4 缝合裂伤 (4) 2.5 纠正休克 (4) 3 讨论 (5) 3.1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 (5) 3.2 正确诊断及预防产后出血 (6) 4 产后大出血的防治 (6) 4.1 现状 (6) 4.2 产前准备 (7) 4.3 产后加强措施 (7)

1.1 临床资料 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我院收治的28例产后大出血病例中,年龄在19岁~42岁,平均年龄26岁,初产妇21例,经产妇7例。其中20例在家中自然分娩,普法分娩,由胎盘滞留引起产后大出血、休克,收院治疗;8例因产程延长、失血,由镇医院转入本院。从病例可以看出,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大出血的主要原因。 1.2 诊断标准 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2]:胎儿娩出后24 h内阴道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 ml者为产后出血。收治的28例病例中,出血500 ml以上者8例;1 500 ml~3 000 ml以上20例;都有不同程度的产道裂伤。其中20例在家中普法接生的,无效死亡者2例,均为入院无呼吸心跳。 1.3 测量方法 本医院采取目测法和容积法,可根据经验进行目测。阴道分娩时,胎儿娩出后,立即将接血弯盘放于产妇臀下,至产后2 h取出,用量杯测量弯曲内的血量。剖宫产分娩时,子宫壁切开后先吸尽羊水弃之,然后负压瓶积血,其余出血量方法与阴道分娩相似。

产后出血原因、治疗及预防分析

产后出血原因、治疗及预防分析 发表时间:2014-06-05T10:19:35.4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50期供稿作者:于昌云1 吕春华1 孙爱霞[导读] 至今还没有预测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给予患者早期发现能够对其治疗起到关键的作用,可有效降低产妇死亡率。于昌云1 吕春华1 孙爱霞2 (1高密市妇幼保健院山东高密 261500) (2高密市阚家医院山东高密 261500)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治疗和预防方法。方法:对我院两年来40例产后出血的病例讨论,分析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治疗、预防方法。结果:影响产后出血的因素很多,主要原因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子宫下段撕裂和子宫破裂等,分别采取有效措施,使病人得到快速救治,均获成功。结果:提高临床技术水平,加强产妇分娩后临床观察和监测,并根据情况给与相应的对症措施,尽力保护产妇的生命及子宫,给予各项预防措施,提高产妇健康水平。 【关键词】产后出血诊断治疗预防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50-0168-01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生率10.83%[1]。至今还没有预测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给予患者早期发现能够对其治疗起到关键的作用,可有效降低产妇死亡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两年来发生产后出血的40例病例资料。患者的年龄为22~43岁,中位年龄为25.5岁。初孕17例占4 2.5%,经产妇23例占67.5%。分娩方式:剖宫产分娩25例占62.5%,顺产15例占37.5%。 1.2 诊断方法 1.2.1 诊断标准及出血量: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l称为产后出血,24h后继发的子宫大量出血为晚期产后出血。我们采用容积法、称重法和目测法相结合测定产后出血量[2]。其出血量的情况为500ml~3000ml。 1.2.2 产后出血时间:产后2h内出血36例占90%,2h~24h内出血3例占7.5%,1天~3天出血1例占2.5%。 1.3 统计学应用:所有数据均应用x2、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影响产后出血的因素很多,主要因素有产妇分娩方式、分娩次数、有无流产史、个体体质、胎儿体重、胎儿发育情况、多胎妊娠、妊娠合并症,次要因素有产妇的精神、情绪、状态、心理、工作性质、工作环境、用药情况等。 2.2 根据出血因素和原因,分别采取有效措施,使病人得到有效救治,避免了不良后果的发生。 3 讨论 3.1 减少母婴并发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是对医护工作者的第一要求。医护人员知识要扎实,经验要丰富,手术技能要熟练,严格把握剖宫产手术指征及操作程序,充分预计产后并发症,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从出血时间上来看,出血多发生在产后2h以内,所以加强产后2h的观察,对于防治产后出血意义重大。 3.2 产后出血发生的具体原因有剖宫产、子宫收缩乏力、多胎、产道损伤、胎盘早剥、胎盘残留等诸多原因[3]。 3.3 治疗措施:当产妇出现产后出血情况时,应分秒必争,快速抢救。首先要探明出血原因,细致检查产妇软产道和胎盘情况[4],计算其出血的总量,如其已经确诊,应给予以下措施进行治: 3.3.1 及时向患者输注新鲜血、冷冻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悬液等,补充患者因大量失血造成的血容量不足,同时给予抗血小板凝聚剂,疏通微循环,调节体内电解质平衡,加强抗感染,纠正酸中毒等措施。 3.3.2 当发生产后宫缩乏力时,应尽快应用缩宫素类药物,同时行子宫按摩,如宫缩乏力症状不改善,可采用二线药物如:卡孕栓、米索前列醇、安列克等,如仍不能止血则可行宫腔填塞纱条止血。 3.3.3 当反复行保守治疗止血无效时,根据患者的出血原因,选择手术止血方法如子宫收缩乏力则行B-Lynch缝合术、其他原因造成的则行子宫动脉结扎术等以尽量保全患者的生育功能。但当上述措施均不能有效快速止血,患者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时,应当机立断,立即行子宫次全切除术以保全产妇生命。 3.4 预防措施: 3.4.1 加强孕期检查,及早发现孕期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和程度,针对原因,及早治疗。 3.4.2 清楚了解孕产妇的工作性质、工作和居住环境、工作强度和家庭状况等,做好孕产妇的心理疏导和护理工作。分娩期,产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加之临产后宫缩阵痛的干扰,活动的受限,对休息和饮食的影响,因此心理支持心理护理尤其重要。 3.4.3 孕产妇入院时要尽量做全面检查,认真比对和分析检查化验结果,切不可简单省事,发现异常要及早采取果断措施。 3.4.4 有多次流产史者,要警惕胎盘粘连致残留的可能,对胎盘、胎膜的完整性要详细认真检查。 3.4.5 剖宫产尽管认为比较安全,但并发症时有发生,因此应尽可能降低剖宫产率。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及手术时机,缩短手术时间。 3.4.6 产妇应在分娩之后密切观察其一般情况、生命体征、宫缩及阴道出血等情况,并给予预防措施,对经产妇,要预防延迟性产后出血的可能,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4.7 增强产科抢救能力,保证抢救过程有条不紊的进行,做好产褥期护理。 参考文献 [1]张惜阴.实用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54. [2]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4—225. [3]高云荷.产后出血原因及高危分析[J] .实用妇产科杂志,2003,19(5):258. [4]周春华,华凯.69例严重产后出血的诊断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1,17(3):154.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9

---------------------------------------------------------------最新资料推荐------------------------------------------------------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9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9) 作者: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单位: 来源: 中华妇产科杂志产后出血是目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 绝大多数产后出血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是可避免或创造条件可避免的,其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已于 2009 年制定并发表了《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对指导产后出血的临床诊治工作、降低其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产后出血是目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 绝大多数产后出血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是可避免或创造条件可避免的,其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已于 2009 年制定并发表了《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对指导产后出血的临床诊治工作、降低其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有关防治产后出血的研究取得不少新的进展,因此,有必要对该指南草案进行修订。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组织专家进行了多次讨论,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推出了《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9)》。 本指南在《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 1 / 16

订,主要参考 WHO、国际妇产科联盟( FIGO)、加拿大、美国和英国关于产后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以及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国内外有关的临床经验,旨在规范和指导全国妇产科医师对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 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其高危因素产后出血的四大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和凝血功能障碍;四大原因可以合并存在,也可以互为因果;每种原因又包括各种病因和高危因素,见表1。 所有孕产妇都有发生产后出血的可能,但有一种或多种高危因素者更易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孕产妇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贫血、脱水或身材矮小的产妇等,即使未达到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也会出现严重的病理生理改变。 产后出血的定义与诊断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 24 h 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500 ml、剖宫产分娩者出血量1 000 ml; 严重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 24 h 内出血量 1 000 ml;难治性产后出血是指经宫缩剂、持续性子宫按摩或按压等保守措施无法止血,需要外科手术、介入治疗甚至切除子宫的严重产后出血。 诊断产后出血的关键在于对出血量有正确的测量和估计,错误低估将会丧失抢救时机。 突发大量的产后出血易得到重视和早期诊断,而缓慢、持续的少量出血和血肿容易被忽视。

产后出血护理措施

产后出血护理措施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80%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晚期产后出血是指分娩24小时以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多见于产后1~2周。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在我国产后出血近年来一直是引起孕产妇死亡的第一位原因,特别是在边远落后地区这一情况更加突出。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由于测量和收集出血量的主观因素较大,实际发病率更高。 1.预防 1)加强孕期保健,全面了解孕妇健康情况,对贫血,血液系统疾病或其他全身性疾病要及时纠正,对有妊娠合并症,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孕妇应择期住院待产。已确诊为胎盘早期剥离或死胎者应及早处理,并注意防止发生DIC.2)分娩期加强观察,正确的处理,护理三个产程,预防产后出血。 第一产程加强心理护理,解除产妇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注意休息,睡眠,加强能量补充,保持精神愉快,避免体力过度消耗,严密观察产程,防止产程的延长,有诱发产后出血因素者,应做好输液,输血的准备,积极防治子宫收缩乏力。 第二产程宫口开全后,勿使胎头娩出过快,胎头娩出后不可忽略胎肩的缓慢娩出。以免软产道的损伤。助产手术时,避免操作粗暴,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第三产程 ①对有诱发产后出血因素者,于胎儿娩出后立即静脉注射缩宫素10~20u. ②正确处理第三产程,正确判断胎盘剥离征象,在胎盘娩出前不应揉挤子宫或牵拉脐带,以免扰乱正常宫缩。引导适时娩出胎盘。 ③胎盘娩出后,要仔细检查胎盘及胎膜是否完整,有无遗缺。 ④仔细测量和认真估计出血量,特别对于少量持续出血者,以免延误病情。注意血液的凝固状态以便及早发现凝血障碍。 ⑤阴道手术助产后,应常规检查软产道有无损伤。 产后出血多发生于产后2h内,所以尤其在这段时间内要严密观察子宫收缩力及阴道出血量,出血的时间和出血的形式。膀胱充盈更引起出血量多。还应注意失血的全身症状。充分做好输血和急救的准备。 2.配合急救一旦发生产后大出血应沉着冷静,反应迅速,在针对不同原因采取止血措施同时,立即通知医生,尽快地恢复血容量,维持各组织、脏器的正常功能状态。切勿惊慌失措。立即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并观察止血效果。 1)子宫收缩乏力:立即以一手在耻骨联合上压制子宫下段,另一手按摩子宫底,压出宫腔内的积血和凝血块,给予缩宫素,肌内或静脉注射、宫底注射。 经腹壁按摩子宫底,可刺激子宫,从而使子宫壁血窦闭合。方法:站在患者的左侧,左手在耻骨联合上按压下腹中部,将子宫上推,右手置于子宫底部,拇指在前壁,其余四指在后壁,作均匀有节律的按摩。在按摩过程中应将子宫腔内积血压出,以免影响子宫收缩。在按摩子宫的同时,立即给予肌内注射缩宫素10u.或缩宫素20u加于25%葡萄糖40ml内静脉推注。也可经腹壁直接注入子宫体部肌层(宫底注射)或经阴道注于子宫颈,以加强宫缩。必要时加用麦角新碱肌内注射。注意麦角新碱和缩宫素不宜同时应用,其相互作用抵消。用药后仔细观察,必要时可重复使用缩宫素。 2)胎盘滞留 ①胎盘嵌顿,立即导尿排空膀胱,给予麻醉镇静剂,帮助胎盘娩出,做好阴道手术准备。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4)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4)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 摘要: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4年版。 关键词:产后出血;预防;处理;指南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185(2015)10-0008-04 doi:10.3969/j.issn.1672-7185.2015.10.004 ·标准·方案·指南· 产后出血是目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绝大多数产后出血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是可避免或创造条件可避免的,其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已于2009年制定并发表了《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对指导产后出血的临床诊治工作、降低其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率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有关防治产后出血的研究取得不少新的进展,因此,有必要对该指南草案进行修订。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组织专家进行了多次讨论,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推出了《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4)》。本指南在《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主要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加拿大、美国和英国关于产后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以及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国内外有关的临床经验,旨在规范和指导全国妇产科医师对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1 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其高危因素 产后出血的四大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和凝血功能障碍;四大原因可以合并存在,也可以互为因果;每种原因又包括各种病因和高危因素。所有孕产妇都有发生产后出血的可能,但有一种或多种高危因素者更易发生。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孕产妇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贫血、脱水或身材矮小的产妇等,即使未达到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也会出现严重的病理生理改变。 2 产后出血的定义与诊断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500 mL、剖宫产分娩者出血量≥1 000 mL; 严重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1 000 mL;难治性产后出血是指经宫缩剂、持续性子宫按摩或按压等保守措施无法止血,需要外 理咨询、心理康复及行为矫治等工作;④开展艾滋病、丙型肝炎、梅毒和毒品检测;⑤协助相关部门对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治疗人员进行随访、治疗和转介;⑥协助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开展治疗人员药物滥用的监测工作。 第二十八条 维持治疗机构应当与当地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机构及戒毒康复场所建立衔接机制,加强信息的沟通与交流。 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机构、强制隔离戒毒所和戒毒康复场所应当对正在执行戒毒治疗和康复措施的人员开展维持治疗相关政策和知识的宣传教育,对有意愿参加维持治疗的人员,应当帮助他们与维持治疗机构做好信息沟通。 第二十九条 维持治疗机构发现治疗人员脱失的,应当及时报告当地公安机关;发现正在执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治疗人员脱失的,应当同时通报相关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机构。 第三十条 因户籍所在地或者现居住地发生变化,不能在原维持治疗机构接受治疗的,治疗人员应当及时向原维持治疗机构报告,由原维持治疗机构负责治疗人员的转介工作,以继续在异地接受维持治疗服务。 正在执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措施的,应当会同社区戒毒、社会康复工作机构一并办理相关手续。 第三十一条 治疗人员在参加维持治疗期间出现违反治疗规定、复吸毒品、严重影响维持治疗机构正常工作秩序或者因违法犯罪行为被羁押而不能继续接受治疗等情形的,维持治疗机构应当终止其治疗,及时报告当地公安机关。 被终止治疗者申请再次参加维持治疗的,维持治疗机构应当进行严格审核,重新开展医学评估,并根据审核和评估结果确定是否接受申请人重新进入维持治疗。维持治疗机构应当将审核结果及时报所在地公安机关备案。 (未完待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