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炉炼钢法
安全技术之平炉炼钢安全技术措施

电气故障及机械伤害预防措施
04
平炉炼钢安全技术措施的监督与检查
安全技术措施的监督机制
安全技术措施的检查与整改
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的检查制度,明确检查标准和方法,确保检查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确保整改效果。
定期对煤气管道、阀门、接口等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其密封性和可靠性。
在生产过程中,应随时监测煤气浓度,及时发现并处理泄漏点。
高温烫伤和爆炸预防措施
高温烫伤和爆炸是平炉炼钢过程中的另一类安全事故,应引起足够重视。
在操作过程中,员工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避免因误操作引起的事故。
对高温设备、管道、炉体等采取保温措施,降低表面温度。
安全技术措施建议
03
定期检查和维护电气设备,加强电气安全防护装置和应急处理能力,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的自觉性。
感谢观看
THANKS
事故原因分析
定期检查和维护煤气管道设备,加强煤气泄漏检测和报警装置,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安全技术措施建议
03
安全技术措施建议
加强设备维护和检修,规范操作流程,实施安全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用具、定期检查高温设备等。
高温烫伤和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01
高温烫伤和爆炸事故案例
某钢铁企业平炉炼钢过程中发生高温钢水泄漏,导致操作人员烫伤和设备损坏。
由于缺乏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意识不足或防护措施不当,操作人员吸入煤气中的有毒气体,导致中毒。
中毒原因
煤气泄漏及中毒危险因素分析
高温烫伤
平炉炼钢过程中,高温钢水、炉渣等物质容易造成烫伤事故。
中国古代平炉炼钢法

平炉炼钢法是十九世纪六十年底出现的一种炼钢技术,它改变了钢铁工业的面貌,使之从手工业生产转变为大工业生产。
平炉炼钢法又称“西门子——马丁”法,主要使用重工业废钢,以及大量石灰石和选自矿石的主要成分是铁的矿石。
在平炉中熔炼时,先将重工业废钢填入炉内,然后加入生铁块,之后在熔炼过程中加入石灰石,以除去生铁中的杂质。
同时,根据需要还可能在炉内加入其他熔剂,如氧化钙、氧化镁和白云石等。
这种炼钢法的熔炼过程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熔炼过程的前期,主要是脱磷和去气;第二阶段是熔炼过程的后期,主要是去硫和出钢。
平炉炼钢法具有以下优点:
1. 生产效率高:平炉熔炼速度快,适合大规模生产。
2. 钢的质量好:由于熔炼过程中可以去除杂质,所以钢的纯度高,质量好。
3. 成本低:平炉可以使用工业废钢作为原料,降低了生产成本。
然而,平炉炼钢法也存在一些缺点:
1. 耗能高:平炉熔炼需要消耗大量的热能,能源消耗高。
2. 环境污染大:平炉熔炼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废水,对环境造成污染。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平炉炼钢法是一种重要的炼钢技术,它推动了钢铁工业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旅途愉快!。
高等学校教学用书 平炉快速炼钢原理

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平炉快速炼钢原理
平炉快速炼钢原理
一、炼钢的基本原理
1. 炼钢是将铁水在高温下经过冶炼后获得的含碳量比较高的合金化学物质,可以用来制造机械制品以及建筑材料等。
2. 钢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其合金组成以及材料中含有的杂质元素,其合金由碳,锰等元素组成。
3. 炼钢过程中,把铁矿石由熔融状态转变为钢的物质流程,称为冶炼工艺。
二、平炉快速炼钢
1. 平炉快速炼钢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炼钢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低温渗碳的同时增加一定的元素。
2. 平炉快速炼钢的优点在于可以大大减少炼钢时间,比较简便,效率高。
3. 平炉快速炼钢的工艺诀窍在于对炉内环境进行控制:准确地控制炉内温度与碳含量,以及选择合适的碳合金;并且要配合合适的冶金工艺,选择合适的冶金设备。
三、改进措施
1. 加强炉内环境的控制,搭配正确的添加剂,以确保温度恒定,碳渗透性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2. 提高加碳速度,加快炼钢速度,减少不必要的淬火;
3. 增加制冷量,以加快进料速度,加速熔炼;
4. 适当增加炼钢出钢量,提高炼钢效率;
5. 调整炉温,保证平熔炉内金属及出钢系统的低温炼钢性能。
四、危害
1. 熔化温度过高,会对钢坯结构造成影响,从而影响钢的强度。
2. 如果削渣过程不正确,钢的强度也会受到影响。
3. 熔炉外有电焊丸,容易加剧污染,影响周围环境。
4. 常常无法保持合理的氧气环境,容易形成氧化不均。
5. 温差过大,会导致钢坯失败,影响生产效率。
平炉炼钢的安全技术

平炉炼钢的安全技术一、引言炼钢是钢铁生产的重要环节,炼钢设备具有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等特点,安全问题尤为突出。
本文主要探讨平炉炼钢的安全技术。
二、平炉炼钢的原理平炉炼钢是将生铁、废钢等原料加入炉中,通过高温高压反应使其化学成分发生改变,最终得到所需要的钢铁产品。
平炉炉膛为圆形,炉身高大,装料量较大。
在炉顶设置煤气进口,经由内燃烧炉墙下方孔洞喷入炉内。
在炉底区设置风门,喷入压缩空气。
在控制风煤比,保证炉内氧浓度适宜的条件下,煤气在炉内燃烧,释放出巨大的热量使炉内高温、高压。
三、平炉炼钢的安全措施平炉炼钢具有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的特点,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确保生产安全。
1. 炉前区温度监测炉前区温度监测是平炉炼钢的重要安全措施之一。
在炉前区的控制室设置温度监测仪,对炉前区的温度变化进行实时监测。
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2. 检修保养平炉炼钢设备需要进行定期检修保养,发现存在安全隐患及时处理。
保养过程中还需遵循标准操作规程,保证操作人员安全。
3. 维修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在维修过程中,需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工人须佩戴好安全帽、安全鞋、安全眼镜等安全防护用品,以保证人员的身体安全。
同时,还需注意施工现场气体的浓度,以防中毒事故的发生。
4. 炉区防护在炉区设置防护栏杆,避免不必要的人员进入炉区,以防止人员被高温、高压的气体和物质所伤害。
5. 清洗保养在炉区日常保养过程中,需对炉膛进行定期清洗,避免炉膛残渣积累过多引发爆炸。
同时,在清洗保养过程中也需要戴好安全防护用品,确保人员安全。
四、总结平炉炼钢的安全措施旨在确保钢铁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除了上述措施外,还需要采用科学的生产技术、严格的管理制度等手段,共同确保生产环境的安全与健康。
平炉炼钢的安全技术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平炉炼钢的安全技术日期: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第1 页共4 页平炉炼钢的安全技术(1)原料车间的安全措施原料场要保证良好通风,夜间要有良好照明,卸料坑要设挡板,栈桥需安装带栏杆的走台,炉料装箱前要经专人检查,不得混有爆炸物和有色金属(特别是比重大、熔点低于钢的铅等),密封容器装入料箱前要穿孔两个以上,以免气体受热剧烈膨胀,引起爆炸,料箱底部至少要有八个孔道,以便流出积水,使用的脱氧剂(锰、矽铁等)要专门烘干去除水份。
混铁炉是储存、供应铁水的设备,要有可靠的制动器,突然停电时能使自身由倾斜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
(2)冶炼过程的安全措施在平炉炉头下部和后墙外部要设挡热板,减少热辐射,夏季在计器室,炉前平台,炉后出钢口等处需设通风装置,平炉补炉工作要及时,防止发生重大漏钢事故,装料加料完毕堵假炉门坎时,材料中不许带有金属物料,以防兑铁水后,由于温度升高金属件熔化,烧穿假门坎,造成跑铁事故,兑铁水时,铁水温度高达1200℃以上,流槽,平台不能积水和有潮湿物,以防爆炸,为了多放初期渣,经常采用压渣操作法,压渣时,不能使用水或潮粘物,以防爆炸伤人,兑铁水时,停止吹扫炉顶的工作,以防炉内火焰喷出伤人。
平炉炼钢普遍采用吹氧强化冶炼新技术,吹氧设备严禁沽有油质,新安装的氧气管道要用四氯化碳脱油,为防止产生静电火花,各管头阀门均要用铜制,出钢前要检查钢水罐和渣罐,里面不得有水或潮湿物,以免引起爆炸事故;平炉修炉时间紧,劳动强度大,高炉多层作业,劳动条件差,要特别注意安全。
首先要注意修炉设备的安全装置,例如采用低压照明、以及保持各种电器设备的良第 2 页共 4 页好绝缘等,以防触电事故,另外机械传动部分要有防护罩等,多层作业要搭好保护棚或安全网,防止人员坠落事故,炉内放炮作业应有专门的安全措施。
第 3 页共 4 页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整理范文,仅供参考!日期: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第4 页共4 页。
马丁 平炉炼钢 著作

马丁平炉炼钢著作
摘要:
1.马丁的背景和成就
2.平炉炼钢的原理与历史
3.马丁在平炉炼钢领域的贡献
4.马丁的著作对我国钢铁工业的影响
5.马丁平炉炼钢技术的现代发展
正文:
马丁是一位著名的英国工程师和冶金学家,他在平炉炼钢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
平炉炼钢是一种古老的炼钢方法,其主要原理是通过高温加热和化学反应,将铁矿石中的杂质去除,从而得到纯净的钢铁。
马丁在平炉炼钢领域做出了许多贡献。
他不仅改进了平炉的设计,还发现了许多新的炼钢方法。
其中最著名的是他的“马丁炉”,这种炉子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钢铁,而且生产效率非常高。
马丁的著作对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著作不仅介绍了平炉炼钢的原理和方法,还详细介绍了许多新的炼钢技术和设备。
这些著作对我国的钢铁工程师和技术人员非常有帮助,为我国的钢铁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马丁的平炉炼钢技术已经得到了现代发展。
许多新的炼钢技术和设备都是基于马丁的平炉炼钢技术开发的。
例如,现在的炼钢厂都采用了高温高压的炼钢工艺,这种工艺可以大大提高钢铁的质量和产量。
总的来说,马丁的平炉炼钢技术对我国的钢铁工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炼钢工艺的发展历程

炼钢工艺的发展历程炼钢工艺的发展历程是一个漫长而富有挑战性的过程,它经历了从最早的初级炼钢工艺到现代的高效、环保炼钢技术的演变。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个过程中的重要阶段。
1.初期炼钢工艺炼钢技术的最早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炼钢工艺始于19世纪中叶。
当时,人们开始使用转炉和坩埚炉等设备来生产钢。
这些设备的优点是操作简单,但产量较低,而且需要大量的熟练工人。
这个阶段的炼钢工艺主要依赖人工操作,生产效率低下。
2.贝塞麦转炉炼钢法贝塞麦转炉炼钢法的发明是炼钢工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这种方法使用了转炉设备,并引入了氧气吹炼的新技术。
氧气吹炼的原理是通过向熔融的铁水中吹入氧气,以氧化铁水中的杂质,从而降低铁水中的含碳量。
这种方法的出现使得钢的产量大大提高,而且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3.碱性转炉炼钢法碱性转炉炼钢法是另一种重要的炼钢方法。
这种方法使用碱性转炉来熔炼铁水,并向铁水中吹入氧气以降低含碳量。
与贝塞麦转炉炼钢法相比,碱性转炉炼钢法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好的产品质量。
然而,这种方法需要使用大量的石灰等碱性材料来维持炉内的碱性环境,因此成本较高。
4.平炉炼钢法平炉炼钢法是一种同时使用氧气和燃料加热的炼钢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在高温下将铁水中的杂质氧化,从而生产出高质量的钢。
平炉炼钢法的优点是可以生产出多种不同种类的钢,而且生产效率较高。
然而,这种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和氧气,因此成本较高。
5.电炉炼钢法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电炉炼钢法逐渐成为了主流的炼钢方法。
这种方法使用电能来熔化铁水,并向铁水中吹入氧气以降低含碳量。
电炉炼钢法的优点是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提高生产效率,而且产品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此外,由于电能的价格相对较为稳定,因此电炉炼钢法的成本也较为可控。
6.现代炼钢工艺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能源价格的上涨,现代炼钢工艺开始朝着高效、环保的方向发展。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包括:连铸技术、连轧技术、循环利用技术等。
平炉炼钢工安全操作规程

平炉炼钢工安全操作规程一、铲渣操作1.铲渣之前,必须先确认铁水钢水已全部倒完,且无结壳。
2.在铲渣前,请确认自身是否身穿防护服,并戴好防护手套、口罩、护目镜等装备。
3.严禁用氧气吹炼炉内余渣。
在铲渣前必须把液面上的氧气全部吹掉,然后在液面上覆盖一层死渣,再用铁钩、铁叉、铁板等工具铲渣。
4.铲渣必须由两人配合,其中一人站在炉前观察情况,一人在炉后铲渣,确保操作安全。
二、加铁合金操作1.加铁合金前,必须先确认自身所携带的铁合金和铁都符合规定产品标准,且无别的杂质。
2.加铁合金前,铁水必须是稳定的,即气泡已全部冒光,无渣。
3.加铁合金时,应将铁钩插入铁水内,迅速铲入或浇入铁合金,操作人员应站在安全区域内进行操作。
4.加铁合金结束后,必须确认合金已全部铲入,铁水没有出现飞溅现象。
三、喷吹氧气操作1.喷吹氧气前,必须确认送氧管路通畅,氧气压力符合规定标准。
2.喷吹氧气时,必须戴好防护面罩、手套、衣物、护目镜等相关装备,注意不要让氧气直接喷向皮肤。
3.喷吹氧气时,喷口应离死渣面20~30cm,喷头平行于死渣面,但不能接触死渣。
喷头与死渣面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
四、倒入铁水和钢水操作1.操作人员必须确认铁水和钢水符合规定产品标准,并根据需要分别进行加入。
2.倒入铁水和钢水时,必须两人共同操作,其中一人站在炉前观察液面,一人在炉后操纵铁采取器进行操作。
3.操作前,必须检查铁采取器是否牢固、可靠。
手持铁采取器进行倒铁时,应该保持其尖端向下,以避免热液体迅速流出引起的危险。
五、其他注意事项1.操作醉酒、疲劳或患有疾病的人员,禁止参加炉前操作。
2.炼钢车间应遵守消防安全制度,使用明火时应设置消防器材并由专人监督。
3.炉前操作人员应定期接受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并持证上岗。
4.操作结束后,应对场地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六、以上是平炉炼钢工安全操作规程,除此之外,还应严格遵守公司的安全制度,增强自身安全意识,认真履行责任,确保炼钢车间的安全生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沉渣室
沉渣室在上升道下面与蓄热室相连。其作用是排气时沉积废气中的渣尘,以免 堵塞格子砖,影响热交换。废气自上升道进入沉渣室时,由于气流方向改 变,体积扩大,使流速下降,因而使其夹带的大部分粗粒渣尘沉积下来。
4 蓄热室
高温废气通过蓄热室时,将其大部分热量传给格子砖,使其加热;换向后,格子 砖又将热量传给通入的冷空气或煤气,使其升温。这样不断循环地工作。
10.1 平炉炼钢法的特点
1) 平炉供热必须依靠外来热源, 2) 平炉的供氧有炉气供氧、矿石供氧 及氧气供氧等方式。 3) 加热金属所需的热量和氧化杂质元 素所需的氧,都是通过炉渣向金属 中传递的。 4) 熔池为浅碟形。
11.3 平炉废铜矿石法的熔炼工艺
废钢矿石法是应用最广泛的平炉炼钢操 作方法。金属料中生铁约占50~80%,由于 生铁带入大量杂质,为加速供氧,在装料时 装入约占金属料重12~20%的铁矿石作氧化 剂,故称为废钢矿石法。其熔炼过程分为: 补炉、装料(包括加热和兑铁水)、熔化、精 炼、脱氧和出钢。在实际操作中,各期往往 交错进行,不能截然分开。
10 平炉炼钢法 近年来,随着氧气顶吹转炉和大型超高功率电 炉的投产,平炉已逐渐被取代。日本已于1977年 取消了平炉;美国平炉钢产量的比例,已从1980 年的20%下降到1990年的3.6%;世界平炉钢产量 占钢总产量的比例,50年代为82%,l990年仅占 15.5%了。原苏联和东欧国家虽然平炉钢所占比例 仍较高(1990年原苏联为5l.7%;捷克39.1%;匈 牙利42.2%;波兰27.9%),但已不再新建平炉。 我国在大力发展氧气转炉的同时,根据国情,对 平炉提出了“停止新建,适当改造,合理用氧, 节能增产逐步取代”的方针。至1990年底,我国 平炉钢占全国钢产量的比例,已由1964年的62.26 %下降到19.83%。2004年我国大型钢厂均已改平 炉为转炉或电炉。
Hale Waihona Puke 4 精 炼 期自熔毕到脱氧(炉内脱氧)或出钢(炉外脱氧),这段时 间称为精炼期。精炼期主要任务是:调整钢液成分,使C、 P、S含量达到脱氧前要求;充分去除钢中气体和非金属 夹杂物;将钢液加热到出钢要求的温度。精炼期是炼好一 炉钢的关键阶段,通常又将其分为矿石沸腾期和纯沸腾期。 炉料熔毕后,当熔池加热至规定温度即可加矿进行精 炼,同时提高炉渣碱度。利用碳-氧反应产生的沸腾作用, 促进P、S的去除,排除钢中气体并均匀钢液温度和成分。 这阶段称为矿石沸腾。 最后一批矿石或渣料加完至脱氧前,保持熔池均匀沸 腾一段时间,以进一步去除气体和非金属夹杂物,并加热 熔池使其达到规定的出钢温度。这阶段称为纯沸腾。
我国平炉的发展
50年代中叶,鞍钢悄然掀起一场辩论,“平炉 好?还是转炉好?”主张转炉好者只有少数人,鞍钢 总工程师杨老(杨树棠)是其中之一。以后这个 争论扩展到冶金部,平炉观点人仍然占优势。再 以后捅到中南海,在周总理主持的一次会议上, 转炉观点人作了“反攻”的发言。此前,化冶所 的叶渚沛先生关于建氧气转炉的建议也分送到政 治局委员手里。最后,1955年比利时共产党代表 团来华访问,宣传奥钢联的转炉技术,提议中国 采用,引起毛主席的关注,在全国先进生产者代 表会上,他问参加会议的钢铁界人士“平炉好?还 是转炉好?”得到的回答是“平炉好”!影响所及, 转炉观点人不好说话了。
11.4 平炉的改造
11.4.1 平炉用氧强化
(1)用氧强化燃料燃烧。如火焰富氧,使用炉顶氧-燃喷枪等。此类 方法提高了火焰温度,强化了炉内热交换,但冶炼过程并没有发生 实质性变化。 (2)直接向熔池吹氧。一般有三种方法:炉门吹氧(从炉门插入吹氧 管)、顶吹氧和埋入式深吹氧(氧枪埋入熔池下的后墙面),目前最常 用的是顶吹氧法。 向熔池直接吹氧后,氧气代替了大量矿石,使碳-氧反应的热效应 从原来的吸热变为放热反应: 加冷时: △H=+4.4×105KJ 吹氧脱碳:{O2}十2[C]=2{CO} △H =-2.2×107kJ 因此,吹氧后加速了炉料的熔化和杂质的氧化;脱碳速度成倍增加; 熔池升温迅速,升温速度可达2-2.5℃/min;同时,显著地改善了 熔池反应的动力学条件,利于磷、硫的去除,缩短了冶炼时间。特 别是顶吹氧法,采用水冷喷枪,提供了大幅度提高供氧强度的可能 性,已成为平炉用氧强化的主要方法。我国从1979年全面推广平炉 顶吹氧工艺,取得了增产节能的明显效果。
5 换向装置
平炉是利用蓄热原理进行工作的,必须定时更换火焰方向,故需有换向设备。
6 烟道
煤气、空气分别引入各自的蓄热室,并将废气送入总烟道,再由烟囱排空。烟囱 靠自然抽力排烟,故平炉烟囱较高。
1-煤气喷出口;2-熔炼室;3-空气喷出口;4-炉顶;5-煤 气蓄热室;6-装料口;7-炉底;8-空气蓄热室;9-出钢 槽;10-沉渣室;11-蓄热室;12-空气调节阀;13-空气 换向阀;14-煤气换向阀;15-铁水槽;16-出渣槽;17主煤气道;18-烟道;19-煤气调节阀
平炉观点人大行其道。1957年鞍钢三炼 钢、1958年武钢一炼钢、1959年包钢一炼钢 几个大厂都采取了平炉方案。直到1963年当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的聂荣臻 元帅,力排众议,才在首钢建设起来中国第 一个30吨转炉工厂,这是中国氧气转炉炼钢 的开始。事实胜于雄辩,生产后情况正常, 至今仍在工作。1970年后,攀钢、本钢就建 炼钢采取了转炉方案。正如杨树棠沉痛地指 出的“这样争论的结果,使我国应用大型氧 气转炉炼钢工艺的时间,至少推迟了10年以 上,技术水平也远远落在国外的后面。
5 脱氧和出钢
纯沸腾结束,钢水温度 和成分符合钢种规格要求时, 即可进行脱氧和出钢。脱氧 可在炉内或钢包内进行。
10.2 平炉构造概述
1 熔池
熔池由炉门坎水平面以下的炉坡和炉底所组成,为浅碟形。熔池底部中央至后墙 设有出钢口,与后墙外的出钢槽相连。
2 炉头及上升道
平炉熔炼室两端各连有一个炉头。炉头与熔炼室以火焰喷出口为界,并包括一部 分上升道,是平炉构造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从装入冷料到兑完铁水,这段时间称为装料期。装料 之前必须进行配料计算,确定矿石和石灰加入量,以保证 得到合适的熔毕碳和熔毕炉渣碱度。熔毕碳是指炉料完全 熔化后金属的含碳量。它通常应比所炼钢种平均含碳量高 出0.25~0.80%,以保证精炼期能顺利进行各项操作。平 炉装料期约占总熔炼时间的20~30%。 炉料包括散状料(矿石、石灰到 、石灰石等)和金属料 (轻、重废钢及铁水或生铁块等)。炉料应按一定次序依次 从几个炉门装入炉内,非金属。料导热性差,必须高温快 装,铺平散开,分层烧透;金属料导热性好,要高温快装 不必分层加热;若冷装生铁块则加在最上层;若热装铁水, 则需待冷料装完并加热到表面开始熔化时,再将铁水兑入。
11.4.2 双床平炉
双床平炉于1964年起先后在加拿大、原捷克斯洛伐克、 南非、原苏联、波兰等园投入生产。我国鞍钢也曾于l966 年将一座平炉改建为双床平炉,熔炼时间平均为2时26分, 小时产钢量超过100吨。 双床平炉有两个炉床,两床之间在熔池上部有通道连接, 气流可经通道流通,每床各有一出钢口,可从炉前放渣。 图11-4为双床平炉示意图。两个炉床的炉顶各设氧枪、氧 -燃喷枪、喷吹固体微粒的喷枪。当A炉床吹氧精炼时,B 床则利用精炼床排出的高温废气进行装料和加热,并可用 氧-燃喷枪补充供给燃料。A床出钢补炉时,B床兑铁水, 然后废气改由B床流向A床,加热A床炉料,如此交替进 行。 双床平炉与一般平炉相比,生产率高;省去了蓄热室, 并将沉渣室改为活动渣车,使平炉结构大大简化;炉龄长, 耐火材料消耗低;燃料消耗低、热效率高;基建费用低。 但生产组织复杂,氧耗大,铁损高,开、堵出钢口频繁。
3 熔化期
从兑完铁水到炉料全部熔化完毕,这段时间称 为熔化期,约占总熔炼时间的30~50%。为缩短 熔化期,应向平炉供给最大热量,并采用吹氧强 化措施。 熔化期的重要操作是及时放出初期渣和提前造 渣,以达到去除磷、硫并获得合适熔毕碳的目的, 同时为精炼操作创造良好条件。当炉料全部熔清 后,取样分析C、P、S等含量,以确定精炼期操 作。当温度和炉渣均达到规定要求时,熔化期结 束进入精炼期。
l 补炉期
通常从上炉出完钢至下炉加入第一槽料 的一段时间,称为补炉期。补炉期主要对渣 线以下、出钢口、炉坡等处进行修补。补炉 操作必须做到高温、正压、快速、准确,以 保证炉料烧结好。炉子的其它部分穿插在熔 化末期和精炼、出钢过程中修补。常用的补 炉料有镁砂、镁砂粉、熟白云石、氧化铁皮 等。
2 装料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