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炉炼钢工艺过程..
转炉冶炼工艺流程

转炉冶炼工艺流程
1. 按照配料要求,将废钢等原料装入炉内,然后倒入铁水,并加入适量的造渣材料,如生石灰等。
2. 将氧气喷枪从炉顶插入炉内,吹入纯度大于99%的高压氧气流,使其与高温的铁水发生氧化反应,以除去杂质。
3. 在冶炼过程中,根据炉况变化,加入剩余造渣材料,如石灰、白云石、铁皮球、矿石、萤石等,以调节炉况,控制熔池温度和成分。
4. 在脱碳速度降低、熔池温度上升、炉口烟气变得稀疏透明时,确定冶炼终点,通过经验法或副枪系统判断碳、硫、磷、温度等是否满足要求。
5. 当冶炼终点满足要求时,停止吹炼,提升喷枪,准备出钢。
出钢时使炉体倾斜,钢水从出钢口注入钢水包里,同时加入脱氧剂进行脱氧和调节成分。
6. 钢水合格后,可以浇成钢的铸件或钢锭,钢锭可以再轧制成各种钢材。
在转炉冶炼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棕色烟气,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尘粒和高浓度的一氧化碳气体等,需要进行净化回收,以防止污染环境。
此外,炼钢时生成的炉渣也可以综合利用,如用来做钢渣水泥,含磷量较高的炉渣可加工成磷肥等。
炼钢转炉工艺流程

炼钢转炉工艺流程炼钢转炉是一种用于炼钢的重要设备,其工艺流程通常包括装料、预热、脱硫、合金化和精炼等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炼钢转炉的工艺流程。
首先是装料环节。
在炼钢转炉工作之前,需要将原料装入转炉中。
原料一般包括生铁、废钢、废铁和焦炭等。
这些原料经过称量和筛分后,按照一定比例装入炼钢转炉中。
接着是预热环节。
在进行炼钢转炉工作之前,需要对转炉进行预热。
预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转炉壁的温度,减少冷面耗热,提高工作温度。
预热的过程通常通过煤气或燃料油进行,同时还需要注意加热速度和煤气的流量控制。
然后是脱硫环节。
脱硫是炼钢的重要步骤之一,主要通过向转炉中加入脱硫剂来实现。
脱硫剂一般选择钙质材料,如生石灰、白云石等。
脱硫的过程中,脱硫剂与转炉中的硫化物反应生成硫酸钙。
同时,脱硫还会产生大量的气体,需要进行排气处理。
接着是合金化环节。
合金化是为了调整炼钢过程中的成分含量和性能而进行的。
合金化过程中,向转炉中加入合金材料,如铬铁、镍铁等。
合金材料会在高温下迅速熔化,并和钢水充分混合,从而改善钢水的成分、性能和冶炼渣的物化性能。
最后是精炼环节。
精炼是炼钢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主要通过加入氧气来去除钢水中的杂质。
精炼装置通常由座火炉和氧气喷射装置组成。
当座火炉开始运行时,向转炉中加入氧气。
氧气与钢水中的碳、硅等杂质反应生成气体,从而达到去除杂质的目的。
以上就是炼钢转炉的工艺流程简介。
当然,实际的工艺流程还需要根据具体的钢种、需求和设备状况进行调整。
随着科技的发展,炼钢转炉的工艺流程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以提高钢水的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转炉炼钢工艺流程

转炉炼钢工艺流程转炉炼钢是一种常用的钢铁冶炼工艺,通过高温炼炉将生铁和废钢进行冶炼,以生产高品质的钢材。
下面将详细介绍转炉炼钢的工艺流程。
1. 原料准备转炉炼钢的原料主要包括生铁和废钢。
生铁是从高炉中得到的铁水,含有较高的碳含量,而废钢则是来自废旧钢材的回收利用。
在进行炼钢之前,需要对原料进行严格的筛选和分类,确保原料的质量符合生产要求。
2. 转炉炉前准备在进行转炉炼钢之前,需要对转炉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是清理转炉内部的残渣和杂质,确保转炉内部的清洁。
然后对转炉进行加热,使其达到适宜的工作温度。
同时,还需要准备氧气、燃料和炉渣等辅助材料,以保障炼钢过程中的顺利进行。
3. 转炉炼钢过程转炉炼钢的主要过程包括炉前处理、吹炼、脱硫、脱磷、合金加入和出钢等环节。
首先是炉前处理,将预先准备好的生铁和废钢装入转炉中。
然后启动吹炼工艺,通过吹入高压氧气和燃料,使炉内的温度迅速升高,生铁和废钢开始熔化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炉内的温度可以达到数千摄氏度,将原料中的杂质和不纯物质燃尽,确保钢水的纯净度。
接下来是脱硫和脱磷的过程,通过向炉内加入适量的脱硫剂和脱磷剂,将钢水中的硫和磷等有害元素去除,提高钢材的质量和纯度。
在炼钢的过程中,根据需要还可以向炉内加入一定比例的合金元素,如铬、锰、钼等,以调整钢材的化学成分和性能。
最后是出钢过程,当炼钢结束后,通过倾炉口将炼好的钢水倒入钢包中,再经过连铸、轧制等工艺,最终得到成品钢材。
4. 转炉炼钢的优点转炉炼钢相比其他炼钢工艺具有以下优点:一是能够利用废钢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二是生产成本较低,能够生产出高品质的钢材;三是炼钢过程中能够控制钢材的化学成分和性能,满足不同用途的需要。
总之,转炉炼钢是一种成熟、高效的钢铁冶炼工艺,通过严格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能够生产出优质的钢材产品,满足市场和用户的需求。
转炉炼钢工艺流程汇总

转炉炼钢工艺流程这种炼钢法使用的氧化剂是氧气。
把空气鼓入熔融的生铁里,使杂质硅、锰等氧化。
在氧化的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量(含1%的硅可使生铁的温度升高200摄氏度),可使炉内达到足够高的温度。
因此转炉炼钢不需要另外使用燃料。
转炉炼钢是在转炉里进行。
转炉的外形就像个梨,内壁有耐火砖,炉侧有许多小孔(风口),压缩空气从这些小孔里吹炉内,又叫做侧吹转炉。
开始时,转炉处于水平,向内注入1300摄氏度的液态生铁,并加入一定量的生石灰,然后鼓入空气并转动转炉使它直立起来。
这时液态生铁表面剧烈的反应,使铁、硅、锰氧化 (FeO,SiO2 , MnO,) 生成炉渣,利用熔化的钢铁和炉渣的对流作用,使反应遍及整个炉内。
几分钟后,当钢液中只剩下少量的硅与锰时,碳开始氧化,生成一氧化碳(放热)使钢液剧烈沸腾。
炉口由于溢出的一氧化炭的燃烧而出现巨大的火焰。
最后,磷也发生氧化并进一步生成磷酸亚铁。
磷酸亚铁再跟生石灰反应生成稳定的磷酸钙和硫化钙,一起成为炉渣。
当磷与硫逐渐减少,火焰退落,炉口出现四氧化三铁的褐色蒸汽时,表明钢已炼成。
这时应立即停止鼓风,并把转炉转到水平位置,把钢水倾至钢水包里,再加脱氧剂进行脱氧。
整个过程只需15分钟左右。
如果空气是从炉低吹入,那就是低吹转炉。
随着制氧技术的发展,现在已普遍使用氧气顶吹转炉(也有侧吹转炉)。
这种转炉吹如的是高压工业纯氧,反应更为剧烈,能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钢的质量。
转炉一炉钢的基本冶炼过程。
顶吹转炉冶炼一炉钢的操作过程主要由以下六步组成:(1)上炉出钢、倒渣,检查炉衬和倾动设备等并进行必要的修补和修理;(2)倾炉,加废钢、兑铁水,摇正炉体(至垂直位置);(3)降枪开吹,同时加入第一批渣料(起初炉内噪声较大,从炉口冒出赤色烟雾,随后喷出暗红的火焰;3~5min后硅锰氧接近结束,碳氧反应逐渐激烈,炉口的火焰变大,亮度随之提高;同时渣料熔化,噪声减弱);(4)3~5min后加入第二批渣料继续吹炼(随吹炼进行钢中碳逐渐降低,约12min后火焰微弱,停吹);(5)倒炉,测温、取样,并确定补吹时间或出钢;(6)出钢,同时(将计算好的合金加入钢包中)进行脱氧合金化。
第三章转炉炼钢工艺1

铁水和废钢配比是根据热平衡计算确定。
通常,铁水配比为70~90%,其值取决于铁水温度和成 分、炉容量、冶炼钢种、原材料质量和操作水平等。
炉容比:
指转炉内自由空间的容积(V)与金属装入量(t)之比 (V/t , m3/t)。
它通常波动在0.83~1.0,它与铁水成分、冷却剂类型、 氧枪喷头结构和供氧强度等因素有关。
区)和光亮较弱的狭窄外围(二次反应区)所构成 。
反应区的温度在2000~2700℃之间(高温、高氧浓度) 。
穿透深度和冲击面积是 凹坑特征的主要标志。
枪位:喷嘴在静止 液面上的高度。
转炉炼钢供氧制度
熔池的搅拌程度与氧射流的冲击强度密切相关:
氧射流冲击力大(硬吹),则射流的穿透深度大 ,冲击面积小,对熔池的搅拌强烈;
厂名 太钢 二炼
吨位/t 50
炉容 0.97 比 /m3.t-1
首钢三 炼
80
攀钢 120
0.84 0.90
本钢二 炼
120
鞍钢三 首钢二
炼
炼
150 210
宝钢一 炼
300
0.91
0.86 0.97
1.05
第三节 转炉炼钢供氧制度
一.氧射流及其对熔池的相互作用
1.氧射流 顶部氧射流是转炉炼钢最重要的供氧渠道。 顶氧射流是通过水冷氧枪将高压、高纯的氧气从出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反应(3-9)的发展程度取决于C、Si、Mn的浓度。
转炉炼钢供氧制度
②
在一次反应区以外的二次反应区,主要是间
接氧化; [Fe]+ 1/2{O2 } =(FeO)
转炉炼钢的工艺流程

转炉炼钢的工艺流程转炉炼钢是一种常见的钢铁冶炼工艺,其基本流程包括原料处理、炉料加入、氧化还原反应、渣液处理和钢水出炉等五个阶段。
首先,需要对原料进行预处理。
原料通常是来自于铁矿石的粉末,其中包含铁矿石和废钢等。
原料需要经过破碎、筛分、混合等工艺,以保证原料的均匀性和适合特定炼钢工艺的物料性质。
其次,将经过处理的原料加入炉腔中。
炉腔内通常是高炉炼铁过程中所得到的铁水,它含有大量的铁和一定比例的杂质。
在加入原料时,需要控制原料的加入速度和方式,以保证炉腔内较好的燃烧条件和物料的混合均匀性。
然后,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炉腔内的原料在高温条件下与吹入的氧气进行反应,主要反应包括碳氧还原反应和矿石的氧化反应。
这些反应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和废气,同时也会生成液态金属铁和渣液。
接下来是渣液处理。
渣液是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的一种物料,由氧化反应生成的渣液中含有大量的氧化物,需要进行炉后渣液处理。
渣液经过除渣、脱磷、脱硫等工艺处理后,可以作为其他冶炼工艺的原料或者用于其他冶金工艺。
最后是钢水出炉。
炉内的反应达到一定程度后,根据炼钢的要求,可以调节底吹氧气的量和吹炉时间,以减少钢中氧含量、降低杂质含量和改善钢水中的成分均匀性。
一段时间后,钢水可以从转炉中出炉,经过连铸工艺可以制成各种形状的钢材。
总体而言,转炉炼钢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处理、炉料加入、氧化还原反应、渣液处理和钢水出炉等五个阶段。
这一工艺在现代钢铁冶炼中得到广泛应用,能够实现大规模的、高效的钢铁生产。
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该工艺也在不断地改进和优化,为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转炉炼钢工艺流程

转炉炼钢工艺流程转炉炼钢工艺是一种重要的钢铁生产工艺,常用于中小型钢铁企业。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转炉炼钢工艺的基本流程。
转炉炼钢是一种冶炼方法,它的主要原理是利用高温将生铁中的杂质氧化并脱除,使得铁中含碳量减少,从而生产出合格的钢铁产品。
该工艺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将生铁预处理。
生铁经过预处理之后,可以去除一部分含硫、磷等杂质。
预处理包括短暂的高温还原、碳酸钙煅烧等过程。
然后,将预处理后的生铁装入转炉内。
转炉是一个直立式圆形容器,内壁有耐火材料保护。
生铁装入转炉后,开始吹氧气。
吹氧气的目的是将生铁中的碳氧化为二氧化碳,使得含碳量降低。
接着,通过添加石灰石和硅石等脱硫剂。
这些脱硫剂被放入炉内,与融化的生铁反应,吸附并氧化掉生铁中的硫。
硫气随着炉排出,从而达到去除硫杂质的目的。
然后,再进行除磷。
除磷是利用石灰石、蛋白石等物质进行,它们可以与熔融的生铁反应,将磷杂质转化为更容易被吸附和排出的化合物。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降低钢中的磷含量。
接下来,加入适量的合金元素。
根据需要生产的不同钢种,可以加入一些合金元素,如锰、铬、镍等。
这些合金元素的加入可以提升钢的性能和品质。
最后,进行温度调整和取样分析。
钢液需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冷却,然后将一定的钢液放入真空状态下进行取样分析,以确定钢液中主要成分的含量。
根据取样分析结果,可以对转炉炼钢过程进行调整,以获得所需的合格产品。
总而言之,转炉炼钢工艺流程包括生铁预处理、吹氧、脱硫、除磷、加入合金元素、温度调整和取样分析等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将生铁中的杂质去除,并得到合格的钢铁产品。
这种工艺流程简单可行,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型钢铁企业。
转炉炼钢的五大工艺制度

转炉炼钢的五大工艺制度引言:转炉炼钢是一种常见的冶炼工艺,通过炼钢炉中高温条件下的氧气吹吹炼,将铁水和废钢等原料加工成高质量的钢材。
为了提高炼钢效率和质量,转炉炼钢采用了多种工艺制度。
本文将介绍转炉炼钢的五大工艺制度,包括氧枪喷吹工艺、钢包倾吊工艺、渣氧平衡工艺、碱性炉温保护工艺和连续浇铸工艺。
一、氧枪喷吹工艺氧枪喷吹工艺是转炉炼钢的核心工艺之一。
该工艺通过氧气喷吹,使铁水中的杂质和不良元素在高温条件下被氧化和吹出,从而提高钢材的纯度和质量。
在氧枪喷吹工艺中,需要控制氧气的流量和喷吹位置,以确保各种元素的氧化速率和炉温的控制。
二、钢包倾吊工艺钢包倾吊工艺是转炉炼钢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钢包倾吊过程中,将经过炼钢炉炼制的钢水倾倒到钢包中,然后再将钢包倾倒到连铸坑中进行连铸。
倾吊时需要注意钢水的温度控制和倾吊速度,以确保钢水的质量和均匀性。
三、渣氧平衡工艺渣氧平衡工艺是转炉炼钢中用于控制渣铁比和氧气利用率的重要工艺。
通过合理控制渣铁比,可以提高转炉炼钢的冶炼效率和钢材质量。
同时,通过优化氧气利用率,可以减少能耗和炼钢成本。
渣氧平衡工艺需要根据具体炼钢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四、碱性炉温保护工艺转炉炼钢中的高温条件对炉衬的腐蚀和寿命造成了严重挑战。
为了保护炉衬,常采用碱性炉温保护工艺。
该工艺通过添加适量的碱性物质,形成一层保护性的渣膜,减少炉衬的腐蚀和磨损。
碱性炉温保护工艺的成功应用,延长了转炉炼钢炉衬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生产成本。
五、连续浇铸工艺连续浇铸工艺是转炉炼钢生产线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实现高效率生产和优质钢材的关键。
在连续浇铸中,将炼制好的钢水连续地注入到均质的结晶器中,并通过提拉辊、冷却器等设备进行快速冷却和连续成形。
这种工艺既提高了钢材的质量,又提高了生产效率,逐渐成为转炉炼钢的主流工艺。
结论:转炉炼钢的五大工艺制度,即氧枪喷吹工艺、钢包倾吊工艺、渣氧平衡工艺、碱性炉温保护工艺和连续浇铸工艺,共同构成了转炉炼钢生产线的关键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生的氧化壳层,铁量约占70%-75%。氧化铁皮还 有助于化渣和冷却作用,使用时应加热烘烤,保持 干燥。
铁矿石中铁的氧化物存在形式是Fe2O3、Fe3O4和FeO
其氧含量分别是30.06%,27.64%和22.28%。
三、转炉冶炼五大制度
1. 装料制度
2. 供氧制度
3. 造渣制度 4. 温度制度
LD转炉
• 1970年后,由于发明了用
碳氢化合物保护的双层套 管式底吹氧枪 而出现了底 吹法,各种类型的底吹法 转炉(如OBM,Q-BOP,LSW等) 在实际生产中显示出许多 优于顶吹转炉之处,使一 直居于首位的顶吹法受到 挑战和冲击。
OBM装置
•继奥地利人Dr.Edaurd等 于1973年研究转炉顶底复 吹炼钢之后,世界各国普 遍开展了转炉复吹的研究 工作,出现了各种类型的 复吹转炉,到20世纪80年 代初开始正式用于生产。
(1)成分;
(2)带渣量; (3)温度。
1)硅(Si)
硅是重要的发热元素,铁水中含Si量高,炉内的化学热增加,铁水中Si量增
加0.10%,废钢的加入量可提高1.3%-1.5%。
铁水含Si量高,渣量增加,有利于脱磷、脱硫。
硅含量过高会使渣料和消耗增加,易引起喷溅,金属收得率降低,同时渣中 过量的SiO2,也会加剧对炉衬的侵蚀,影响石灰渣化速度,延长吹炼时间。 通常铁水中的硅含量为0.30%-0.60%为宜。
近几年中国年产钢量
2009
2007 2002 钢产量达到4.89亿t 粗钢产量达到 5.678亿t
2005 年产钢量为1.82亿t 2003 钢产量达到3.5亿t
预计2010年 将突破6亿t
钢产量首次突破2 亿t,达到2.234亿t
国内知名钢铁企业在中国500强中的排名
序号 500强企业排名 企业名称 地区 营业收入(万元) 1 12 上海宝钢集团公司 上海 12041545 2 34 首钢总公司 北京 4791338 3 49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 辽宁 3147476 4 55 本溪钢铁(集团)公司 辽宁 2948530 5 59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北京 2731316 6 63 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 四川 2634533 7 80 广州钢铁企业集团公司 广东 2102981 8 83 太原钢铁(集团)公司 山西 2073985 9 86 江苏沙钢集团公司 江苏 2040198 10 87 邯郸钢铁集团公司 河北 2018900
(4)合成造渣剂
合成造渣剂是用石灰加入适量的氧化铁皮、 萤石、氧化锰或其他氧化物等熔剂,在低温下预 制成型。 合成渣剂熔点低、碱度高、成分均匀、粒 度小,且在高温下易碎裂,成渣速度快,因而改 善了冶金效果,减轻了转炉造渣负荷。
2、 增碳剂
在冶炼过程中,由于配料或装料不当以及脱 碳过量等原因,有时造成钢中碳含量没有达到预
期的要求,这时要向钢液中增碳。常用的增碳剂
有增碳生铁、电极粉、石油焦粉、木炭粉和焦炭 粉。 转炉冶炼中,高碳钢种时,使用含杂质很 少的石油焦作为增碳剂。
3 、氧化剂
氧气是转炉炼钢的主要氧化剂,其纯度达到或超过
99.5%,氧气压力要稳定,并脱除水分。
氧化铁亦称铁磷,是钢坯加热,轧制和连铸过程中
5.终点控制
1、 终点 熔池中金属的成分和温度达到所炼钢种要求时, 称为终点。 2 、终点的条件 吹炼到达终点的具体条件是: ①钢中碳达到所炼钢种要求的控制范围; ②钢中S、P低于规定下限要求一定范围; ③出钢温度保证能顺利进行精炼和浇铸; ④达到钢种要求控制的氧含量。 3、终点控制 终点控制是转炉吹炼末期的重要操作。终点控制主要 是指终点温度和成分的控制。
3)磷(P)。磷是高发热元素,对一般钢种
来说是有害元素,因此要求铁水磷含量越低越好,
一般要求铁水[P]≤0.20%。 4)硫(S)。除了含硫易切削以外,绝大多 数钢种要求去除硫这一有害元素。氧气转炉单渣 操作的脱硫效率只有30%-40%。我国炼钢技术规程 要求入炉铁水的硫含量不超过0.05%。
是指通过控制入炉渣料的种类和数量,使炉渣具
有某些性质,以满足熔池内有关炼钢反应需要的
工艺操作。由于转炉冶炼时间短,必须快速成渣, 才能满足冶炼进程和强化冶炼的要求,同时造渣 对避免喷溅、减少金属损失和提高炉衬寿命都有 直接影响。
4.温度制度
• 在吹炼一炉钢的过程中,需要正确控制温 度。温度制度主要是指炼钢过程温度控制 和终点温度控制。
2)废钢中不得混有铁合金
严禁混入铜、锌、铅、锡等有色金属和橡胶,不得 混有封闭器皿、爆炸物和易燃易爆品以及有毒物品。废钢 的硫、磷含量均不大于0.050%。
3)废钢应清洁干燥
不得混有泥沙,水泥,耐火材料,油物等。
4)不同性质的废钢分类存放 非合金钢、低合金钢废钢可混放在一起,不得混有 合金废钢和生铁。合金废钢要单独存放,以免造成冶 炼困难,产生熔炼废品或造成贵重合金元素的浪费。
2.供氧制度强度、氧压和枪位控制。供氧是保 证杂质去除速度、熔池升温速度、造渣制度、 控制喷溅去除钢中气体与夹杂物的关键操作,
关系到终点的控制和炉衬的寿命,对一炉钢冶
炼的技术经济指标产生重要影响。
3.造渣制度
造渣是转炉炼钢的一项重要操作。所谓造渣,
对铁水带渣量的要求:
高炉渣中含硫、SiO2、和Al2O3量较高,过多的高炉
渣进入转炉内会导致转炉钢渣量大,石灰消耗增加,造成 喷溅,降低炉衬寿命,因此,进入转炉的铁水要求带渣量 不得超过0.5%。
对铁水温度的要求:
铁水温度是铁水含物理量多少的标志,铁水物理热
得占转炉热收入的50%。应努力保证入炉铁水的温度,保 证炉内热源充足和成渣迅速。我国炼钢规定入炉铁水温度 应大于1250℃,并且要相对稳定。
1951年碱性空气侧吹转炉炼钢法首先 在我国唐山钢厂试验成功,并于1952年投 入工业生产。1954年开始厂小型氧气顶吹 转炉炼钢的试验研究工作,1962年将首钢 试验厂空气侧吹转炉改建成3t氧气顶吹转 炉,开始了工业性试验。在试验取得成功 的基础上,我国第1个氧气顶吹转炉炼钢 车间(2x30t)在首钢建成,于1964 年12 月26日投入生产。
3、铁合金
常用的铁合金种类: ◆ 简单合金:Fe-Mn,Fe-Si,Fe-Cr,Fe-V 等
◆复合脱氧剂:Ca-Si合金,Al-Mn-Si合金, Mn-Si合金等 ◆纯金属:Mn、Ti、Ni、Al。
【2】非金属料
1、 造渣剂
(1)石灰
碱性炼钢方法的造渣料,主要成分为CaO,由石 灰石煅烧而成,是脱P、脱S不可缺少的材料,用量比 较大。 其质量好坏对吹炼工艺、产品质量和炉衬寿命 等产生主要影响。因此,石灰CaO含量高,SiO2和S 含量低,生过烧率低,活性高,块度适中,此外,石 灰还应保持清洁、干燥和新鲜。
“二去”(去气 和去夹杂) “二调整”(成 分和温度)
•采用的主要技 术手段为:供氧, 造渣,升温,加 脱氧剂和合金化 操作。
顶吹转炉冶炼一炉钢的操作过程
上炉出钢、倒渣,检查炉衬和倾动设备等 并进行必要的修补和修理; 倾炉,加废钢、兑铁水,摇正炉体(至垂 直位置); 降枪开吹,同时加入第一批渣料(起初炉 内噪声较大,从炉口冒出赤色烟雾,随后 喷出暗红的火焰;3~5min后硅锰氧接近 结束,碳氧反应逐渐激烈,炉口的火焰变 大,亮度随之提高;同时渣料熔化,噪声 减弱) 3~5min后加入第二批渣料继续吹炼(随 吹炼进行钢中碳逐渐降低,约12min后火 焰微弱,停吹); 倒炉,测温、取样,并确定补吹时间或出 钢; 出钢,同时(将计算好的合金加入钢包中) 进行脱氧合金化。
酸性转炉 按炉衬耐火材料性质 碱性转炉 空气转炉
转炉
按供入氧化性气体种类
顶吹转炉
氧气转炉
按供气部位
底吹转炉 侧吹转炉 顶底复合转炉 顶底侧复合转炉
• 1856年德国人贝斯麦就发明了底吹酸性转炉炼钢法,这种方法是 近代炼钢法的开端. • 1879年出现了托马斯底吹碱性转炉炼钢法,它使用带有碱性炉 衬的转炉来处理高磷生铁。 • 法国人马丁利用蓄热原理,在1864年创立了平炉炼钢法,1880 年,出现了碱性平炉。 • 1952年在奥地利出现纯氧顶吹转炉。 • 20世纪50年代初奥地利的Voest Alpine公司才将氧气炼钢用于工业 生产,从而诞生了氧气顶吹转炉, 亦称LD 转炉。
2、废钢
转炉和电炉炼 钢均使用废钢, 氧气顶吹转炉用
废钢量一般是总
装入量的10%-30%。
转炉炼钢对废钢的要求:
1)废钢的外形尺寸和块度
应保证能从炉口顺利加入转炉。废钢的长度应小于
转炉口直径的1/2,废钢单重一般不应超过300kg。国标要 求废钢的长度不大于 1000mm ,最大单件重量不大于 800kg 。
5. 终点控制及合金化制度
1.装料制度
(1)、装料次序
◆ 对使用废钢的转炉,一般先装废钢后装铁水。先加洁净的轻废钢,
再加入中型和重型废钢,以保护炉衬不被大块废钢撞伤,而且过 重的废钢最好在兑铁水后装入。
◆ 为了防止炉衬过分急冷,装完废钢后,应立即兑入铁水。
(2)装入量 装入量指炼一炉钢时铁水和废钢的装入数量,它是决 定转炉产量、炉龄及其他技术经济指标的主要因素之 一。装入量中铁水和废钢配比是根据热平衡计算确定。 通常,铁水配比为70%-90%.
(2)萤石
萤石的主要成分是 CaF2,焙烧约930℃。
萤石助熔的特点是作用快,时间短。但大量使 用萤石会增加喷溅,加剧炉衬侵蚀,污染环境。
(3)白云石
白云石的主要成分CaCO3.MgCO3。经焙烧可成为轻 烧白云石,其主要成分为CaO.MgO。 转炉采用生白云石或轻烧白云石代替部分石灰造 渣。可减轻炉渣对炉衬的侵蚀,提高炉衬寿命具有明 显效果
四、转炉炼钢原理、工艺流程及设备
1、原理:
转炉炼钢法同其 他炼钢法主要区别在 于不借助外加能源, 仅靠吹入熔池的空气 或氧气与生铁水中各 种元素的放热氧化反 应完成脱碳和脱除杂 质的任务,并将钢液 加热到出钢(1600℃ 或更高)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