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炉炼钢法

合集下载

安全技术之平炉炼钢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技术之平炉炼钢安全技术措施
定期检查和维修高温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转,防止因设备故障导致烫伤和爆炸。
电气故障及机械伤害预防措施
04
平炉炼钢安全技术措施的监督与检查
安全技术措施的监督机制
安全技术措施的检查与整改
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的检查制度,明确检查标准和方法,确保检查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确保整改效果。
定期对煤气管道、阀门、接口等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其密封性和可靠性。
在生产过程中,应随时监测煤气浓度,及时发现并处理泄漏点。
高温烫伤和爆炸预防措施
高温烫伤和爆炸是平炉炼钢过程中的另一类安全事故,应引起足够重视。
在操作过程中,员工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避免因误操作引起的事故。
对高温设备、管道、炉体等采取保温措施,降低表面温度。
安全技术措施建议
03
定期检查和维护电气设备,加强电气安全防护装置和应急处理能力,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的自觉性。
感谢观看
THANKS
事故原因分析
定期检查和维护煤气管道设备,加强煤气泄漏检测和报警装置,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安全技术措施建议
03
安全技术措施建议
加强设备维护和检修,规范操作流程,实施安全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用具、定期检查高温设备等。
高温烫伤和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01
高温烫伤和爆炸事故案例
某钢铁企业平炉炼钢过程中发生高温钢水泄漏,导致操作人员烫伤和设备损坏。
由于缺乏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意识不足或防护措施不当,操作人员吸入煤气中的有毒气体,导致中毒。
中毒原因
煤气泄漏及中毒危险因素分析
高温烫伤
平炉炼钢过程中,高温钢水、炉渣等物质容易造成烫伤事故。

平炉炼钢法

平炉炼钢法

3 沉渣室
沉渣室在上升道下面与蓄热室相连。其作用是排气时沉积废气中的渣尘,以免 堵塞格子砖,影响热交换。废气自上升道进入沉渣室时,由于气流方向改 变,体积扩大,使流速下降,因而使其夹带的大部分粗粒渣尘沉积下来。
4 蓄热室
高温废气通过蓄热室时,将其大部分热量传给格子砖,使其加热;换向后,格子 砖又将热量传给通入的冷空气或煤气,使其升温。这样不断循环地工作。
10.1 平炉炼钢法的特点
1) 平炉供热必须依靠外来热源, 2) 平炉的供氧有炉气供氧、矿石供氧 及氧气供氧等方式。 3) 加热金属所需的热量和氧化杂质元 素所需的氧,都是通过炉渣向金属 中传递的。 4) 熔池为浅碟形。
11.3 平炉废铜矿石法的熔炼工艺
废钢矿石法是应用最广泛的平炉炼钢操 作方法。金属料中生铁约占50~80%,由于 生铁带入大量杂质,为加速供氧,在装料时 装入约占金属料重12~20%的铁矿石作氧化 剂,故称为废钢矿石法。其熔炼过程分为: 补炉、装料(包括加热和兑铁水)、熔化、精 炼、脱氧和出钢。在实际操作中,各期往往 交错进行,不能截然分开。
10 平炉炼钢法 近年来,随着氧气顶吹转炉和大型超高功率电 炉的投产,平炉已逐渐被取代。日本已于1977年 取消了平炉;美国平炉钢产量的比例,已从1980 年的20%下降到1990年的3.6%;世界平炉钢产量 占钢总产量的比例,50年代为82%,l990年仅占 15.5%了。原苏联和东欧国家虽然平炉钢所占比例 仍较高(1990年原苏联为5l.7%;捷克39.1%;匈 牙利42.2%;波兰27.9%),但已不再新建平炉。 我国在大力发展氧气转炉的同时,根据国情,对 平炉提出了“停止新建,适当改造,合理用氧, 节能增产逐步取代”的方针。至1990年底,我国 平炉钢占全国钢产量的比例,已由1964年的62.26 %下降到19.83%。2004年我国大型钢厂均已改平 炉为转炉或电炉。

中国古代平炉炼钢法

中国古代平炉炼钢法

平炉炼钢法是十九世纪六十年底出现的一种炼钢技术,它改变了钢铁工业的面貌,使之从手工业生产转变为大工业生产。

平炉炼钢法又称“西门子——马丁”法,主要使用重工业废钢,以及大量石灰石和选自矿石的主要成分是铁的矿石。

在平炉中熔炼时,先将重工业废钢填入炉内,然后加入生铁块,之后在熔炼过程中加入石灰石,以除去生铁中的杂质。

同时,根据需要还可能在炉内加入其他熔剂,如氧化钙、氧化镁和白云石等。

这种炼钢法的熔炼过程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熔炼过程的前期,主要是脱磷和去气;第二阶段是熔炼过程的后期,主要是去硫和出钢。

平炉炼钢法具有以下优点:
1. 生产效率高:平炉熔炼速度快,适合大规模生产。

2. 钢的质量好:由于熔炼过程中可以去除杂质,所以钢的纯度高,质量好。

3. 成本低:平炉可以使用工业废钢作为原料,降低了生产成本。

然而,平炉炼钢法也存在一些缺点:
1. 耗能高:平炉熔炼需要消耗大量的热能,能源消耗高。

2. 环境污染大:平炉熔炼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废水,对环境造成污染。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平炉炼钢法是一种重要的炼钢技术,它推动了钢铁工业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旅途愉快!。

高等学校教学用书 平炉快速炼钢原理

高等学校教学用书 平炉快速炼钢原理

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平炉快速炼钢原理
平炉快速炼钢原理
一、炼钢的基本原理
1. 炼钢是将铁水在高温下经过冶炼后获得的含碳量比较高的合金化学物质,可以用来制造机械制品以及建筑材料等。

2. 钢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其合金组成以及材料中含有的杂质元素,其合金由碳,锰等元素组成。

3. 炼钢过程中,把铁矿石由熔融状态转变为钢的物质流程,称为冶炼工艺。

二、平炉快速炼钢
1. 平炉快速炼钢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炼钢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低温渗碳的同时增加一定的元素。

2. 平炉快速炼钢的优点在于可以大大减少炼钢时间,比较简便,效率高。

3. 平炉快速炼钢的工艺诀窍在于对炉内环境进行控制:准确地控制炉内温度与碳含量,以及选择合适的碳合金;并且要配合合适的冶金工艺,选择合适的冶金设备。

三、改进措施
1. 加强炉内环境的控制,搭配正确的添加剂,以确保温度恒定,碳渗透性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2. 提高加碳速度,加快炼钢速度,减少不必要的淬火;
3. 增加制冷量,以加快进料速度,加速熔炼;
4. 适当增加炼钢出钢量,提高炼钢效率;
5. 调整炉温,保证平熔炉内金属及出钢系统的低温炼钢性能。

四、危害
1. 熔化温度过高,会对钢坯结构造成影响,从而影响钢的强度。

2. 如果削渣过程不正确,钢的强度也会受到影响。

3. 熔炉外有电焊丸,容易加剧污染,影响周围环境。

4. 常常无法保持合理的氧气环境,容易形成氧化不均。

5. 温差过大,会导致钢坯失败,影响生产效率。

转炉、电炉、平炉炼钢各有什么优缺点

转炉、电炉、平炉炼钢各有什么优缺点

采用的炼钢方法有转炉炼钢、电炉炼钢和平炉炼钢等,而主要发展趋势为纯氧顶吹转炉炼钢。

至1976年,转炉钢已占世界钢总产量的70%。

(1)纯氧顶吹转炉炼钢法这种方法是1952年以后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是目前世界上采用较多也是较先进的一种方法。

纯氧顶吹转炉炼钢有以下优点:(i)生产速度快由于用纯氧吹炼,就会高速降碳,快速提温,大大缩短冶炼时间。

一座300t 转炉吹炼时间不到20min,包括辅助工作时间在内,一共不超过1h。

(ii)品种多、质量好纯氧顶吹转炉既能炼普通钢,也能炼普通低碳钢。

如首都钢厂采用这种方法成功地试炼了一百多种钢材。

由于用纯氧吹炼,钢中氮、氢等有害气体含量较低。

(iii)基建投资和生产费用低纯氧顶吹转炉的基建投资相当于同样生产量的平炉车间的60~70%,生产费用也低于平炉。

目前纯氧顶吹转炉随着氧枪的多孔喷头的研制成功,大大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供氧量,并由于操作技术上的革新(例如,用电子计算技术来调节、控制冶炼过程),不论转炉容量的大小,吹炼时间基本上相差不多,即使300t转炉,净吹氧时时也可缩短到12min左右。

在一定限度内,炉容量越大,经济效果越好,因此顶吹转炉迅速走向大型化。

现在世界上最大的转炉为350t,并且正在研究建造400~450t转炉。

(2)电炉炼钢法电炉炼钢法主要利用电弧热,在电弧作用区,温度高达4000℃。

冶炼过程一般分为熔化期、氧化期和还原期,在炉内不仅能造成氧化气氛,还能造成还原气氛,因此脱磷、脱硫的效率很高。

以废钢为原料的电炉炼钢,比之高炉转炉法基建投资少,同时由于直接还原的发展,为电炉提供金属化球团代替大部分废钢,因此就大大地推动了电炉炼钢。

世界上现有较大型的电炉约1400座,目前电炉正在向大型、超高功率以及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等方面发展,最大电炉容量为400t。

国外150t以上的电炉几乎都用于冶炼普通钢,许多国家电炉钢产量的60~80%均为低碳钢。

我国由于电力和废钢不足,目前主要用于冶炼优质钢和合金钢。

平炉炼钢的安全技术

平炉炼钢的安全技术

平炉炼钢的安全技术一、引言炼钢是钢铁生产的重要环节,炼钢设备具有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等特点,安全问题尤为突出。

本文主要探讨平炉炼钢的安全技术。

二、平炉炼钢的原理平炉炼钢是将生铁、废钢等原料加入炉中,通过高温高压反应使其化学成分发生改变,最终得到所需要的钢铁产品。

平炉炉膛为圆形,炉身高大,装料量较大。

在炉顶设置煤气进口,经由内燃烧炉墙下方孔洞喷入炉内。

在炉底区设置风门,喷入压缩空气。

在控制风煤比,保证炉内氧浓度适宜的条件下,煤气在炉内燃烧,释放出巨大的热量使炉内高温、高压。

三、平炉炼钢的安全措施平炉炼钢具有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的特点,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确保生产安全。

1. 炉前区温度监测炉前区温度监测是平炉炼钢的重要安全措施之一。

在炉前区的控制室设置温度监测仪,对炉前区的温度变化进行实时监测。

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2. 检修保养平炉炼钢设备需要进行定期检修保养,发现存在安全隐患及时处理。

保养过程中还需遵循标准操作规程,保证操作人员安全。

3. 维修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在维修过程中,需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工人须佩戴好安全帽、安全鞋、安全眼镜等安全防护用品,以保证人员的身体安全。

同时,还需注意施工现场气体的浓度,以防中毒事故的发生。

4. 炉区防护在炉区设置防护栏杆,避免不必要的人员进入炉区,以防止人员被高温、高压的气体和物质所伤害。

5. 清洗保养在炉区日常保养过程中,需对炉膛进行定期清洗,避免炉膛残渣积累过多引发爆炸。

同时,在清洗保养过程中也需要戴好安全防护用品,确保人员安全。

四、总结平炉炼钢的安全措施旨在确保钢铁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除了上述措施外,还需要采用科学的生产技术、严格的管理制度等手段,共同确保生产环境的安全与健康。

碱性平炉炼钢法

碱性平炉炼钢法
在碱性耐火材料砌筑的熔炼室内进行熔炼的平炉炼钢法。碱性平炉的炉底和堤坡由镁质或镁铬质耐火材料砌 筑,炉顶由悬挂式镁砖或铝镁砖构成。冶炼过程使用碱性渣操作,能有效地去除钢液中的磷和一定程度的脱硫。 由于碱性平炉对铁水成分和生铁/废钢配比的适应性强,1970年以前碱性平炉炼钢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炼钢法。按 金属炉料组成的不同,有废钢矿石法、矿石法、废钢法和废钢增碳法等4种。
熔化
从兑完铁水至炉料全部熔化完毕的期间为熔化期,它是平炉熔炼各期中最长的一个阶段,约占总冶炼时间的 30%~50%。故缩短熔化期是实现平炉快速炼钢的关键。熔化期的任务是将炉料全部熔化并加热至一定温度,使炉 渣具有合适的碱度和良好的流动性。同时在炉料熔毕时保证金属液内有合适的熔毕碳,为精炼期创造良好的条件。 当铁水兑入炉内后,立即与矿石发生激烈反应,熔池开始沸腾而上涨,生成大量发泡偏酸性渣,这时需及时通过 后墙上的放渣口或炉门进行放渣,可去除熔池金属液中50%~90%的磷和10%~20%的硫,同时可大大改善向熔池的 传热和传氧,也减轻初渣对炉衬的侵蚀。当金属炉料熔化时,装在炉底上的石灰石加热后开始分解,其产物石灰 (CaO)上浮进入渣中,并放出大量的CO2气体使熔池产生沸腾,称为石灰沸腾,这种沸腾有利于熔池的加热和氧化 反应的进行。在熔化中期,随着温度上升,废钢和生铁块大量熔化,熔池里发生剧烈沸腾(俗称“大翻”)现象, 也加速熔池加热和反应进行。这时金属液中的碳与矿石、渣中的FeO发生反应生成大量CO也引起熔池强烈沸腾, 由于CO在熔池上方燃烧放出很大热量,故此时需适当减少向炉内的燃料供应。当熔池停止“大翻”时,即表明炉 料已全部熔化完毕。若熔池温度合适,炉渣碱度接近2而且流动性良好,即可结束熔化期,而进入精炼期。
简史
简史
1856年,德国工程师威廉·西门子使用蓄热室为平炉的构造奠定了基础。1864年,法国工程师马丁利用有 蓄热室的火焰炉,以煤气或重油为燃料,在燃烧火焰直接加热的状态下,将生铁和废钢等原料熔化并精炼成钢液。 同转炉炼钢法相比,可大量使用废钢,而且生铁和废钢配比灵活;对铁水成分的要求不像转炉那样严格,可使用 转炉不能用的普通生铁;能炼的钢种比转炉多,质量较好。平炉炼钢法问世后立刻为各国广泛采用,成为世界上 主要的炼钢方法。在1930年至1960年的30年间,世界每年钢的总产量近80%是平炉钢。50年代初期氧气顶吹转炉 投入生产,从60年代起平炉逐渐失去其主力地位。许多国家的平炉已经或正在陆续被氧气转炉和电炉所代替。

平炉炼钢法

平炉炼钢法

平炉构造
1、熔池 熔池由炉门坎水平面以下的炉坡和炉底所组成,为浅碟形。熔池底部中央至后墙设有出钢口,与后墙外的出 钢槽相连。
2、炉头及上升道 平炉熔炼室两端各连有一个炉头。炉头与熔炼室以火焰喷出口为界,并包括一部分上升道,是平炉构造中最 重要的一部分。 3、沉渣室
沉渣室在上升道下面与蓄热室相连。其作用是排气时沉积废气中的渣尘,以免堵塞格子砖,影响热交换。废 气自上升道进入沉渣室时,由于气流方向改变,体积扩大,使流速下降,因而使其夹带的大部分粗粒渣尘沉积下 来。
(2)直接向熔池吹氧。一般有三种方法:炉门吹氧(从炉门插入吹氧管)、顶吹氧和埋入式深吹氧(氧枪埋入熔 池下的后墙面),最常用的是顶吹氧法。向熔池直接吹氧后,氧气代替了大量矿石,使碳-氧反应的热效应从原来 的吸热变为放热反应:
加冷时: △H=+4.4×105KJ
吹氧脱碳:O2十2C=2CO △H =-2.2×107kJ
因此,吹氧后加速了炉料的熔化和杂质的氧化;脱碳速度成倍增加;熔池升温迅速,升温速度可达22.5℃/min;同时,显著地改善了熔池反应的动力学条件,利于磷、硫的去除,缩短了冶炼时间。特别是顶吹氧 法,采用水冷喷枪,提供了大幅度提高供氧强度的可能性,已成为平炉用氧强化的主要方法。我国从1979年全面 推广平炉顶吹氧工艺,取得了增产节能的明显效果。
双床平炉与一般平炉相比,生产率高;省去了蓄热室,并将沉渣室改为活动渣车,使平炉结构大大简化;炉 龄长,耐火材料消耗低;燃料消耗低、热效率高;基建费用低。但生产组织复杂,氧耗大,铁损高,开、堵出钢 口频繁。
感谢观看
炉料包括散状料(矿石、石灰到、石灰石等)和金属料(轻、重废钢及铁水或生铁块等)。炉料应按一定次序依 次从几个炉门装入炉内,非金属。料导热性差,必须高温快装,铺平散开,分层烧透;金属料导热性好,要高温 快装不必分层加热;若冷装生铁块则加在最上层;若热装铁水,则需待冷料装完并加热到表面开始熔化时,再将 铁水兑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沉渣室
沉渣室在上升道下面与蓄热室相连。其作用是排气时沉积废气中的渣尘,以免 堵塞格子砖,影响热交换。废气自上升道进入沉渣室时,由于气流方向改 变,体积扩大,使流速下降,因而使其夹带的大部分粗粒渣尘沉积下来。
4 蓄热室
高温废气通过蓄热室时,将其大部分热量传给格子砖,使其加热;换向后,格子 砖又将热量传给通入的冷空气或煤气,使其升温。这样不断循环地工作。
平炉观点人大行其道。1957年鞍钢三炼 钢、1958年武钢一炼钢、1959年包钢一炼钢 几个大厂都采取了平炉方案。直到1963年当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的聂荣臻 元帅,力排众议,才在首钢建设起来中国第 一个30吨转炉工厂,这是中国氧气转炉炼钢 的开始。事实胜于雄辩,生产后情况正常, 至今仍在工作。1970年后,攀钢、本钢就建 炼钢采取了转炉方案。正如杨树棠沉痛地指 出的“这样争论的结果,使我国应用大型氧 气转炉炼钢工艺的时间,至少推迟了10年以 上,技术水平也远远落在国外的后面。
5 脱氧和出钢
纯沸腾结束,钢水温度 和成分符合钢种规格要求时, 即可进行脱氧和出钢。脱氧 可在炉内或钢包内进行。
10.2 平炉构造概述
1 熔池
熔池由炉门坎水平面以下的炉坡和炉底所组成,为浅碟形。熔池底部中央至后墙 设有出钢口,与后墙外的出钢槽相连。
2 炉头及上升道
平炉熔炼室两端各连有一个炉头。炉头与熔炼室以火焰喷出口为界,并包括一部 分上升道,是平炉构造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l 补炉期
通常从上炉出完钢至下炉加入第一槽料 的一段时间,称为补炉期。补炉期主要对渣 线以下、出钢口、炉坡等处进行修补。补炉 操作必须做到高温、正压、快速、准确,以 保证炉料烧结好。炉子的其它部分穿插在熔 化末期和精炼、出钢过程中修补。常用的补 炉料有镁砂、镁砂粉、熟白云石、氧化铁皮 等。
2 装料期
我国平炉的发展
50年代中叶,鞍钢悄然掀起一场辩论,“平炉 好?还是转炉好?”主张转炉好者只有少数人,鞍钢 总工程师杨老(杨树棠)是其中之一。以后这个 争论扩展到冶金部,平炉观点人仍然占优势。再 以后捅到中南海,在周总理主持的一次会议上, 转炉观点人作了“反攻”的发言。此前,化冶所 的叶渚沛先生关于建氧气转炉的建议也分送到政 治局委员手里。最后,1955年比利时共产党代表 团来华访问,宣传奥钢联的转炉技术,提议中国 采用,引起毛主席的关注,在全国先进生产者代 表会上,他问参加会议的钢铁界人士“平炉好?还 是转炉好?”得到的回答是“平炉好”!影响所及, 转炉观点人不好说话了。
11.4.2 双床平炉
双床平炉于1964年起先后在加拿大、原捷克斯洛伐克、 南非、原苏联、波兰等园投入生产。我国鞍钢也曾于l966 年将一座平炉改建为双床平炉,熔炼时间平均为 2时26分, 小时产钢量超过100吨。 双床平炉有两个炉床,两床之间在熔池上部有通道连接, 气流可经通道流通,每床各有一出钢口,可从炉前放渣。 图11-4为双床平炉示意图。两个炉床的炉顶各设氧枪、氧 -燃喷枪、喷吹固体微粒的喷枪。当A炉床吹氧精炼时,B 床则利用精炼床排出的高温废气进行装料和加热,并可用 氧-燃喷枪补充供给燃料。A床出钢补炉时,B床兑铁水, 然后废气改由B床流向A床,加热A床炉料,如此交替进 行。 双床平炉与一般平炉相比,生产率高;省去了蓄热室, 并将沉渣室改为活动渣车,使平炉结构大大简化;炉龄长, 耐火材料消耗低;燃料消耗低、热效率高;基建费用低。 但生产组织复杂,氧耗大,铁损高,开、堵出钢口频繁。
11.4 平炉的改造
11.4.1 平炉用氧强化
(1)用氧强化燃料燃烧。如火焰富氧,使用炉顶氧-燃喷枪等。此类 方法提高了火焰温度,强化了炉内热交换,但冶炼过程并没有发生 实质性变化。 (2)直接向熔池吹氧。一般有三种方法:炉门吹氧(从炉门插入吹氧 管)、顶吹氧和埋入式深吹氧(氧枪埋入熔池下的后墙面),目前最常 用的是顶吹氧法。 向熔池直接吹氧后,氧气代替了大量矿石,使碳-氧反应的热效应 从原来的吸热变为放热反应: 加冷时: △H=+4.4×105KJ 吹氧脱碳:{O2}十2[C]=2{CO} △H =-2.2×107kJ 因此,吹氧后加速了炉料的熔化和杂质的氧化;脱碳速度成倍增加; 熔池升温迅速,升温速度可达2-2.5℃/min;同时,显著地改善了 熔池反应的动力学条件,利于磷、硫的去除,缩短了冶炼时间。特 别是顶吹氧法,采用水冷喷枪,提供了大幅度提高供氧强度的可能 性,已成为平炉用氧强化的主要方法。我国从1979年全面推广平炉 顶吹氧工艺,取得了增产节能的明显效果。
5 换向装置
平炉是利用蓄热原理进行工作的,必须定时更换火焰方向,故需有换向设备。
6 烟道
煤气、空气分别引入各自的蓄热室,并将废气送入总烟道,再由烟囱排空。烟囱 靠自然抽力排烟,故平炉烟囱较高。
1-煤气喷出口;2-熔炼室;3-空气喷出口;4-炉顶;5-煤 气蓄热室;6-装料口;7-炉底;8-空气蓄热室;9-出钢 槽;10-沉渣室;11-蓄热室;12-空气调节阀;13-空气 换向阀;14-煤气换向阀;15-铁水槽;16-出渣槽;17主煤气道;18-烟道;19-煤气调节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0.1 平炉炼钢法的特点
1) 平炉供热必须依靠外来热源, 2) 平炉的供氧有炉气供氧、矿石供氧 及氧气供氧等方式。 3) 加热金属所需的热量和氧化杂质元 素所需的氧,都是通过炉渣向金属 中传递的。 4) 熔池为浅碟形。
11.3 平炉废铜矿石法的熔炼工艺
废钢矿石法是应用最广泛的平炉炼钢操 作方法。金属料中生铁约占50~80%,由于 生铁带入大量杂质,为加速供氧,在装料时 装入约占金属料重12~20%的铁矿石作氧化 剂,故称为废钢矿石法。其熔炼过程分为: 补炉、装料(包括加热和兑铁水)、熔化、精 炼、脱氧和出钢。在实际操作中,各期往往 交错进行,不能截然分开。
3 熔化期
从兑完铁水到炉料全部熔化完毕,这段时间称 为熔化期,约占总熔炼时间的30~50%。为缩短 熔化期,应向平炉供给最大热量,并采用吹氧强 化措施。 熔化期的重要操作是及时放出初期渣和提前造 渣,以达到去除磷、硫并获得合适熔毕碳的目的, 同时为精炼操作创造良好条件。当炉料全部熔清 后,取样分析C、P、S等含量,以确定精炼期操 作。当温度和炉渣均达到规定要求时,熔化期结 束进入精炼期。
10 平炉炼钢法 近年来,随着氧气顶吹转炉和大型超高功率电 炉的投产,平炉已逐渐被取代。日本已于1977年 取消了平炉;美国平炉钢产量的比例,已从1980 年的20%下降到1990年的3.6%;世界平炉钢产量 占钢总产量的比例,50年代为82%,l990年仅占 15.5%了。原苏联和东欧国家虽然平炉钢所占比例 仍较高(1990年原苏联为5l.7%;捷克39.1%;匈 牙利42.2%;波兰27.9%),但已不再新建平炉。 我国在大力发展氧气转炉的同时,根据国情,对 平炉提出了“停止新建,适当改造,合理用氧, 节能增产逐步取代”的方针。至1990年底,我国 平炉钢占全国钢产量的比例,已由1964年的62.26 %下降到19.83%。2004年我国大型钢厂均已改平 炉为转炉或电炉。
4 精 炼 期
自熔毕到脱氧(炉内脱氧)或出钢(炉外脱氧),这段时 间称为精炼期。精炼期主要任务是:调整钢液成分,使 C、 P、S含量达到脱氧前要求;充分去除钢中气体和非金属 夹杂物;将钢液加热到出钢要求的温度。精炼期是炼好一 炉钢的关键阶段,通常又将其分为矿石沸腾期和纯沸腾期。 炉料熔毕后,当熔池加热至规定温度即可加矿进行精 炼,同时提高炉渣碱度。利用碳-氧反应产生的沸腾作用, 促进P、S的去除,排除钢中气体并均匀钢液温度和成分。 这阶段称为矿石沸腾。 最后一批矿石或渣料加完至脱氧前,保持熔池均匀沸 腾一段时间,以进一步去除气体和非金属夹杂物,并加热 熔池使其达到规定的出钢温度。这阶段称为纯沸腾。
从装入冷料到兑完铁水,这段时间称为装料期。装料 之前必须进行配料计算,确定矿石和石灰加入量,以保证 得到合适的熔毕碳和熔毕炉渣碱度。熔毕碳是指炉料完全 熔化后金属的含碳量。它通常应比所炼钢种平均含碳量高 出0.25~0.80%,以保证精炼期能顺利进行各项操作。平 炉装料期约占总熔炼时间的20~30%。 炉料包括散状料(矿石、石灰到 、石灰石等)和金属料 (轻、重废钢及铁水或生铁块等)。炉料应按一定次序依次 从几个炉门装入炉内,非金属。料导热性差,必须高温快 装,铺平散开,分层烧透;金属料导热性好,要高温快装 不必分层加热;若冷装生铁块则加在最上层;若热装铁水, 则需待冷料装完并加热到表面开始熔化时,再将铁水兑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