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教学设计
最新国学经典《千字文》诵读教案

最新国学经典《千字文》诵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千字文》的第一章节,即“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这部分内容涵盖了自然界的基本现象和宇宙的宏大,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宇宙自然的伟大和节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千字文》第一章节的词语、句式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3. 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千字文》中的生僻字词、句式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千字文》第一章节的意义、韵律和节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千字文》诵读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四季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界的节律,进而引出《千字文》的学习。
2. 诵读:教师带领学生齐读《千字文》第一章节,注意节奏和韵律,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味。
3. 讲解:分析第一章节的字词、句式,讲解其意义,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实践: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句进行诵读比赛,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更有韵味。
5. 例题讲解:以“天地玄黄”为例,分析句式结构,讲解其意义,引导学生应用到实际写作中。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千字文》中的词语造句,并进行展示。
六、板书设计1. 《千字文》诵读教学2. 内容:第一章节: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重点字词: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难点:句式结构、词语意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千字文》第一章节的词语,写一篇关于自然现象的短文。
2. 答案示例: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星辰列张。
四季更替,万物生长。
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诵读、讲解、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千字文》第一章节的内容。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全套完整版.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全套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国学经典教材《千字文》,详细内容为第一章“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通过对该章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千字文》第一章,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宇宙观和自然观;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千字文》第一章所蕴含的宇宙观和自然观;正确朗读并翻译古文句子。
2.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千字文》注释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起源和自然界的奥秘,进而引出《千字文》第一章的学习。
2. 新课内容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千字文》第一章,要求学生注意发音和停顿。
(2)学生自主阅读,结合注释本理解文意。
(3)教师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古文。
(4)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3.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千字文》第一章2. 板书内容: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重点词汇:天地、宇宙、日月、辰宿重点句子: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千字文》第一章。
(2)根据注释,翻译《千字文》第一章。
(3)思考:《千字文》第一章所表达的宇宙观和自然观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启示?2. 答案:(1)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幼儿园大班千字文教案5篇

幼儿园大班千字文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园大班千字文教材》进行设计,涉及第15章节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1. 认识千字文:了解千字文的基本概念,学习千字文中的部分生字。
2. 阅读千字文:朗读千字文,理解千字文的内容,感受古文的韵律美。
3. 千字文故事:学习与千字文相关的故事,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
4. 千字文绘画: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5. 千字文游戏:设计有趣的千字文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千字文的基本概念,认识部分生字,能流利地朗读千字文。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让幼儿感受古文的韵律美,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千字文中生字的认读,千字文内容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千字文的基本概念,千字文的朗读与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千字文教材、多媒体设备、挂图、卡片等。
2. 学具:铅笔、橡皮、作业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千字文的故事,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千字文的基本概念、生字和内容。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幼儿进行千字文朗读比赛,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4. 例题讲解:讲解千字文中的典型例题,帮助幼儿理解千字文内容。
5. 随堂练习:设计千字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千字文相关的作业。
六、板书设计1. 幼儿园大班千字文教案2. 内容:(1)千字文基本概念(2)千字文生字(3)千字文朗读与理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千字文,家长签字。
(2)抄写千字文中的生字。
(3)用千字文中的词语造句。
2. 答案:(1)熟读千字文,家长签字。
(2)抄写千字文中的生字。
(3)例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幼儿掌握程度如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千字文教案全集

千字文教案全集【篇一:千字文教案全集】千字文学期备课一、简介根据史书记载,《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在位时期(502 -549 年)编成的,其编者是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
《梁史》中说:“上以王羲之书千字,使兴嗣韵为文。
奏之,称善,加赐金帛。
”唐代的《尚书故实》对此事做了进一步的叙述,该书说:梁武帝肖衍为了教诸王书法,让殷铁石从王羲之的作品中拓出了一千个不同的字,每个字一张纸。
然后把这些无次序的拓片交给周兴嗣,让他编成有内容的韵文。
周兴嗣用了一夜时间将其编完,累得须发皆白。
这件事在唐宋两代多有记载,如《刘公嘉话录》、《太平广记》等书都曾加以记录,其内容与《尚书故实》基本相同。
《千字文》每4 字一句,共250 句,一千个字。
其中有一重复的字,即“洁”字,此字在文中出现两次:“女慕贞洁”、“纨扇圆洁”,一些古人曾试图加以修改,如宋人吴枋、明人郎瑛等。
《千字文》通篇用韵,朗朗上口,其用韵数字是7 个。
《千字文》第一部分从天地开辟讲起。
有了天地,就有了日月、星辰、云雨、霜雾和四时寒暑的变化;也就有了孕生于大地的金玉、铁器(剑)、珍宝、果品、菜蔬,以及江河湖海,飞鸟游鱼;天地之间也就出现了人和时代的变迁。
在此,《千字文》讲述了人类的早期历史和商汤、周武王时盛世的表现,即文中所说的“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
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鸣凤在竹,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赖及万方”《千字文》的第二部份重在讲述人的修养标准和原则,也就是修身工夫。
指出人要孝亲,珍惜父母传给的身体,“恭惟鞠养,岂敢毁伤”,做人要“知过必改”,讲信用,保持纯真本色,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誉,“信使可覆,器欲难量。
墨悲丝染,诗赞羔羊”及以下四句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接着文中对忠、孝和人的言谈举止、交友、保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千字文》的第三部份讲述与统治有关的各方面问题。
此章首言京城形胜,极力描绘都邑的壮丽,“宫殿盘郁,楼观飞惊”。
京城之中汇集了丰富的典籍和大批的英才,“既集坟典,亦聚群英”,这是第三部份的第二层意思,重在叙述上层社会的豪华生活和他们的文治武功。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千字文》的第一至第三章。
具体内容包括:1. 第一章: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2. 第二章: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3. 第三章: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千字文》前三章的汉字及词义,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 通过学习《千字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记忆《千字文》前三章的词义和句子结构。
重点:掌握前三章的汉字,并能熟练阅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学具:教材、《千字文》原文及注释、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寓意,引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第一章至第三章的词义、句子结构和内涵。
3. 例题讲解:以第一章为例,分析“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的寓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翻译第二章和第三章的内容。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千字文》前三章中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分享心得。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千字文》教学2. 内容:(1)第一章:天地玄黄,宇宙洪荒……(2)第二章:云腾致雨,露结为霜……(3)第三章:海咸河淡,鳞潜羽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记《千字文》前三章,并能流畅阅读。
(2)翻译前三章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解释其中寓意。
2. 答案:(1)见教材。
(2)见教材及注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了解他们对《千字文》的兴趣和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阅读《千字文》全文,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校本教案——千字文教案

校本教案——千字文教案第一章:千字文简介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千字文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让学生掌握千字文的基本结构和韵律。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1.2 教学内容千字文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千字文的特点和价值。
千字文的基本结构和韵律。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千字文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示范法:示例分析千字文的基本结构和韵律。
练习法:学生自主创作千字文。
1.4 教学步骤介绍千字文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分析千字文的特点和价值。
讲解千字文的基本结构和韵律。
学生练习创作千字文。
第二章:千字文的基本结构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千字文的基本结构。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2 教学内容千字文的基本结构。
千字文的韵律特点。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千字文的基本结构和韵律特点。
示范法:示例分析千字文的作品。
练习法:学生自主创作千字文。
2.4 教学步骤讲解千字文的基本结构。
分析千字文的韵律特点。
学生练习创作千字文。
第三章:千字文的主题与表达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千字文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2 教学内容千字文的主题。
千字文的表达方式。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千字文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示范法:示例分析千字文的作品。
练习法:学生自主创作千字文。
3.4 教学步骤讲解千字文的主题。
分析千字文的表达方式。
学生练习创作千字文。
第四章:千字文的创作技巧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千字文的创作技巧。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4.2 教学内容千字文的创作技巧。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千字文的创作技巧。
示范法:示例分析千字文的作品。
练习法:学生自主创作千字文。
4.4 教学步骤讲解千字文的创作技巧。
学生练习创作千字文。
第五章:千字文作品的欣赏与评价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千字文作品。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5.2 教学内容千字文作品的欣赏。
千字文作品的评价。
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千字文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方法。
2024年幼儿园大班千字文教案5篇

2024年幼儿园大班千字文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园大班教学需求,选取《千字文》作为教材,具体章节为第一篇至第五篇。
内容涵盖《千字文》的生字、词组、句子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旨在通过学习,让幼儿对我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熟悉《千字文》第一篇至第五篇的生字、词组和句子,并能正确朗读。
2. 了解《千字文》中所蕴含的文化知识,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千字文》生字、词组和句子的理解与记忆。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千字文》教材、生字卡片、图片、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笔、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古代读书人的故事,引出《千字文》,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带领幼儿学习《千字文》第一篇至第五篇,讲解生字、词组和句子,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表达。
3. 实践情景: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情景中,增强记忆。
4.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引导幼儿分析和解答。
5. 随堂练习: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千字文》教学2. 内容:生字、词组、句子及文化背景3. 形式:图文并茂,简洁明了七、作业设计(1)熟读《千字文》第一篇至第五篇,并圈出生字、词组。
(2)选择一个最喜欢的生字,用画笔描绘出它的样子。
(3)与家长一起,用所学句子进行角色扮演,录制视频。
2. 答案:见随堂练习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发现《千字文》元素,如建筑、书画等,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同时,可组织家长座谈会,分享幼儿学习《千字文》的成果,增进家校合作。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实践情景的引入与运用。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全文可读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全文可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国学经典《千字文》,主要涉及第一至第四章节。
教材内容涵盖了对千字文的介绍、文言文的阅读理解、生僻字的认读与书写、以及文中寓意和哲理的阐释。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读并背诵《千字文》第一至第四章节。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3.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僻字的认读与书写,以及文中寓意和哲理的理解。
2. 教学重点:熟读并背诵章节内容,理解并运用成语和典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千字文》的朗读音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逐句阅读章节内容,解释生僻字词,阐述成语和典故的来源和含义。
3. 生字认读与书写:重点讲解章节中的生僻字,引导学生认读和书写。
4. 寓意与哲理讲解:分析文中的寓意和哲理,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5. 课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检查学生对章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千字文》第一至第四章节。
2. 重点生僻字的写法。
3. 重点成语和典故的解释。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默写《千字文》第一至第四章节的生僻字。
2. 作业答案:《千字文》第一至第四章节的生僻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国学经典作品,如《论语》、《大学》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千字文》作为国学经典之一,其内容丰富、寓意深远,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要求较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明确教学难点与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1. 教学难点:生僻字的认读与书写。
千字文中的生僻字较多,学生对其认读与书写存在一定的困难。
针对这一难点,教师需要重点讲解生僻字的读音、写法和用法,帮助学生正确认读与书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字文》节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信使可覆,器欲难量。
二、教学目标
1. 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诵读,能够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2. 初步训练学生的韵律感,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 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热爱祖 国文
字并从中受到熏陶。
4. 掌握学习国学《千字文》的方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 好文我来诵
孩子们,欢迎来到国学殿堂,每堂国学课都能让我们感受到中国汉字、 经
典诵读的魅力,现在,又到了你们的自我展示时间了。
准备好了吗?
(二) 乱字成文、介绍作者和《千字文》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奇妙无穷。
你们刚才展示了那么多的经典,它们都
和平小学
周婷
1. 2. 3.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诵读,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通过熟读成诵,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通过学以致用,把学到的汉字进行运用并进行拓展延伸。
是由中国汉字一字一字排列组合,构成了语言简洁、内容丰富、意义深刻的诗文。
看看黑板上,这简简单单的8个汉字,黄、地、宙。
这8个毫无关联的汉字在古代文人的笔下重新排列组合,就变成了“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佳句。
这句话也是我们本学期学的《千字文》的第一句。
《千字文》是我国最优秀的一篇国学启蒙教材。
全文共250句,每四字一句,共一千字。
字不重复,句句押韵,有条不紊地介绍了有关自然、社会、历史、地理、伦理、教育、人物掌故以及做人处事等方面的知识和道理,是一部袖珍百科
知识全书。
有谁知道这本书是谁写的?周兴嗣是如何写这本书的,在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谁来为我们讲一讲?
(相传,梁武帝时候,他很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多读些书。
可是当时没有一本合适的启蒙读物,开始,他令一位名叫殷铁石的文学侍从,从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手迹中拓下一千个各不相干的字,每纸一字,然后一字一字地教学,但杂乱难记。
梁武帝寻思,若是将这一千字编成一篇文章,岂不妙哉。
于是,他召来自己最信赖的文学侍从周兴嗣,命他将这一千字编成一篇通俗易懂的启蒙读物。
周兴嗣接受任务回到家后,苦思冥想了一整夜,思如泉涌, 边吟边书,终于将这一千字联串成一篇内涵丰富的四言韵书。
梁武帝读后,拍案叫绝。
这就是流传至今已1400多年的《千字文》。
周兴嗣因出色地编写了《千字文》深得梁武帝的赞赏,提拔为佐撰国史。
不过,据说周兴嗣因一夜成书,用脑过度,次日,已鬓发皆白。
)(三)复习所学
《千字文》这本书,这学期以来,我们已经学了不少,还记得所学的内容吗?看着黑板上,咱们来开火车,小火车在哪里?一起来背一背,记不住的就看看黑板。
(四)引出新知
1、出示所学(知读音)
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后面四句。
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要多注意红色字的读音。
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反复诵读,看谁读得既通顺又流利。
谁来读一读?(请五个孩子),分男女生读。
齐读。
2、讲方法
古代诗文和我们的现代文有所不同,古代诗文语言简洁、内容丰富、意义深刻。
在学的时候应该注重方法。
诵国学经典,伴一路书香。
从三个方面
第一,字正腔圆知读音,第二,借助资料知其意,第三,手舞 知其意
刚才我们已经解决了第一步,把诗文读通顺了。
那么接下来第二
步,借 助资料知其意。
想一想,我们能借助哪些资料?(书本、字典、问老师问同 学)。
请孩子们打开课本12、13页,小组合作,借助书上的注释,讨论这些 诗文的意思。
4、 故事链接 《负荆请罪》《井底之蛙》
短短的四句话,只有32个字,但是它却蕴含了很多道理,自读书上的 这两个故事,边读边想,你们从中学到了什么?
5、 读韵律
第三步,手舞足蹈读韵律。
音上发现了什么?(它们都押 角度来看,还有这三种韵律美。
读 韵律不仅可以读出来, 脚等等,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韵
律手舞足蹈表演一下吧!
(五)拓展乱字成文
孩子们,如此美的韵律,如此丰富的内容,如此深刻的道理,如此简洁 的言语。
这是周兴嗣用1000个规定的汉字编写出来的。
那我们也来向大文 人学习,看看黑板上送来的苹果,小组讨论,把它们重新排列组合,编成一 句有意义的话。
中国汉字就是这样奇妙,也希望孩子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 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六、板书设计
《千字文》节选
知读音
知其意
读韵律
教学反思:
来学习经
典。
足蹈读韵rH 看看,这四个句子,你们从最后一个字的读 ang 韵),这就是古诗文中的韵律美。
从音乐 1、XX 00 2、X x x x 3、XX oo 齐 还能手舞足蹈表演出来,击掌、拍桌子、跺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虽然学生在课本上接触过一些古诗,但是受条件所限,很多学生会背诵的古诗仅仅是几首。
通过这一年多的《中华经典诵读》课的开展,以及每周一节的《国学》课的开展。
学生在国学课堂中,能够掌握到《千字文》的学习方法,第一,字正腔圆知读音,第二,借助资料知其意,第三,手舞足蹈读韵律。
让每个学生乐于学习,让每个学生乐于背诵。
现在,学生会背诵的古诗大大增多,琅琅书声朗朗乾坤,日有所诵,水滴石穿,而且很多同学也能够把学到的古诗运用到作文当中去,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同时,也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增强了他们热爱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情感。
但是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我们活动的开展还不是很多,同
学们的积极性还没有完全调动起来,今后应该多开展一些此方面的活动,争取使每一个同学都乐于去背诵。
让诗心永驻,让童心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