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
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
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1. 晚清时期
晚清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其主要特点是满清王朝的衰落和独裁土豪劣绅的强权统治。
在这个时期,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经济和文化都处于低潮状态,人民生活极为贫困。
2.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以推翻满清王朝为目标,成功建立了中国第一共和国。
革命的领导者是辛亥革命军的领袖孙中山,其三民主义思想对中国新文化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3. 袁世凯时期
袁世凯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阶段。
袁世凯在与各方势力的斗争中,成功掌握了实权,并逐渐成为中国政治的中心。
其政策强调权力与民主的合理结合,但他也因为个人权力垄断和专制主义倾向受到批评。
4. 四五运动
四五运动是新文化运动后又一轮思想解放和文化繁荣的高潮。
它的基本特征是“反帝反封建、群众性、浪漫性、罢工斗争”。
四五运动的主要领导人物是臧克家、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他们的理论思想对以后的中国共产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得到
了迅速发展。
北伐战争结束了北洋政府的统治,为中国的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打开了大门。
6. 国共内战
国共内战的爆发标志着中国现代史的又一次分水岭。
经过长达
4年的殊死搏斗,共产党终于取得了胜利。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
中国近代史纲要读书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读书笔记一、打开近代史的大门读就像走进了一座装满宝藏和秘密的大房子。
每一页都像是一个小房间,藏着不同的故事。
我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那感觉就像是一个探险家发现了新的大陆。
我想,哇塞,这里面得有多少我不知道的事儿啊!就像我以前只知道林则徐虎门销烟很厉害,可当我在书里深入了解的时候,才发现背后还有那么多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国内矛盾。
这就好比我们看冰山,只看到露在水面上的一角,可水下的部分才是真正的庞大和复杂呢。
二、那些在风雨中的人物书里的人物一个个就像舞台上的演员,在中国近代这个大舞台上演绎着悲欢离合。
比如说洪秀全,他一开始想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太平天国,这多让人热血沸腾啊!那时候的他就像一颗闪耀的星星,给黑暗中的老百姓带来了希望。
可后来呢,情况变得复杂起来,内部矛盾、外部压力,太平天国就像一艘在暴风雨中的船,最后还是沉没了。
这不禁让我想问,为什么美好的理想在现实面前会变得如此脆弱呢?难道是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对抗那些黑暗的势力吗?三、列强的压迫与挣扎近代的中国啊,就像一块大蛋糕,被列强们虎视眈眈地盯着。
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的大门,这就像一个小偷用一把坏钥匙,硬是撬开了我们家的门。
然后其他列强也跟着来抢东西。
中国人民能怎么办呢?只能挣扎、反抗。
我仿佛能看到那些普通百姓愤怒的眼神,听到他们内心的呼喊:“我们不能就这样被欺负!”就像一只小羊面对一群狼,虽然力量悬殊,但小羊也会用它的角去顶,去反抗。
这就是中国人民骨子里的不屈。
四、洋务运动的努力与无奈洋务运动像是一群有远见的人在黑暗中摸索着点亮蜡烛。
他们想通过学习西方的技术来让中国强大起来。
像李鸿章、张之洞这些人,他们费心费力地建工厂、造轮船。
可是呢,这就好比在一个破房子上修修补补,房子的根基已经烂了,光修表面是不够的。
那些传统的封建制度就像紧箍咒一样,束缚着这些改革者的手脚。
我就在想啊,要是当时能把那些束缚都打破,中国是不是就能更快地走向富强了呢?五、戊戌变法的悲壮戊戌变法那真是一场悲壮的变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完整版笔记(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串讲笔记(完整版)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单选](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矛盾。
[多选](2)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①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②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③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④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多选、简答](3)清朝中叶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①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
②经济上,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
③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
④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
⑤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2.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单选](1)鸦片战争前,欧美主要国家先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通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单选](2)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实行殖民扩张。
二、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的演变[多选、简答、论述]1.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从1840年起,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发动一系列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主要有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主要有《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政治控制主要表现为:控制中国内政,操纵中国外交,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以及勾结清政府、镇压人民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经济掠夺主要表现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对华输出资本,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文化渗透主要表现为: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和侵略,鼓吹侵略有功和“种族优劣论”,为侵略战争制造舆论。
2.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单选](1)从1840年鸦片战争及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开始,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变,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之后《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名教从西汉开始成了中国文化思想的核心,那时它应该还算是新事物,是有很大的进步性的,当然也就会对当时的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名教重“名”,正如孔子所说的“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则事不成。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于是西汉统治阶层就通过“举孝廉”来选取官员,开始时那些“孝廉”应该是名实相副的,但到了东汉后期,造假的人就多了起来,正如“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素寒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还有,名教开始的时候并不是如此“腐朽”,它的“名”是以通人情、明事理为基础的。
《论语》阳货第十七中孔子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八佾第三中他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到了封建统治阶层这里,名教就被歪曲,被武装起来,成了他们统治、压迫、愚化人民,扼杀人民思想的工具,国民性因此而变得像鲁迅先生所批判的那样。
我不知该不该这样说,即使是生产关系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但要是没有西方列强的欺压凌辱,没有一批先觉们睁眼看世界,我们一直到现在能不能像西方国家一样自己从封建制度中走出来?因为那被歪曲了的名教对我们民族的侵蚀太严重了,以至于在当下人们也还没完全逃脱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
(第六页到第七页: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我想说,现在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思想,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不过我所理解的“中学”的含义跟洋务派所要说的不是一回事,我所理解的“中学”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积极的、有用的文化,是摈弃了糟粕的民族传统道德、精神和哲学思想,是我们之所以为中华儿女的根本。
西方很多有用的东西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可是现在西方文化也悄然走进了国门,我们中间很多年轻人开始成为歌迷、球迷,开始爱上日本动漫,开始喜欢上好莱坞电影,开始把唱英文歌、看韩剧当做潮流……西方人爱强调“人权”,用这来给我们施加压力,而我们也用这“人权”来反抗长辈的管束。
近代史纲要读书笔记

近代史纲要读书笔记【篇一:近代史读书笔记】《中国近代史纲要》“炮火下的觉醒”——荣维木[键入作者姓名]学号:读史人类之伟大,乃是掘出精神的力量;民族之文化,乃是把握历史的选择。
大中国的近代史是一段羞辱史,当我们不怕谈起,常言道:读史使人明智。
我们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我选择的书是抗日战争系列丛书中的一本《炮火下的觉醒》,最主要讲的是卢沟桥事变。
这段抗日的历史,带给我们的不仅仅的羞耻,还有反思!品史全文有八章:一、是谁打破了华北的宁静二、乱局的产物——冀察政务委员会三、中国抗日教亡运动的兴起四、暴风雨的前夜五、卢沟桥事变爆发六、日本的阴谋与宋哲元的抉择七、平津血战八、中国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实现全书的高潮是第五章,关于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一个士兵失踪借口,要进入北平(今天的北京市)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
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
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
中国守军第29军吉星文团奋起还击。
掀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
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
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
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
1937年,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随即爆发。
卢沟桥事变解释的是书名中的“炮火下”,觉醒则是第八章的内容。
七七事变是中国全面性抗战的开始,中国在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
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1937年7月,日本法西斯集团经过充分准备后,悍然发动了七七事变,把6年前在中国东北挑起的局部战争升级为全面侵华战争,率先在世界的东方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
七七事变后,中、日两国政府对宣战问题是十分重视的,各自都进行过充分的酝酿和讨论,结果还是考虑到本国的利益而没有正式宣战,也没有正式宣布绝交,双方只是在外交上把各自的驻对方大使召回。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话题: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五四运动中国-------------------中国近现代历史,交错于光明与黑暗的流年之中,绵延,永恒。
一切需要我们去记忆,去思考。
中国,自古以来屹立在亚洲东部的土地上,孕育着千千万万的生命,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
中国古代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有数的几大古代文明之一,与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埃及、印度等文明并称,久为世人所公认。
同时,中国文明自远古以来绵续传流,一直没有中断,更是举世无两。
中国人所创造的文明对全人类作出了重大贡献,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
进入近现代以来,中华文明依旧历尽沧桑,却始终绵延发展,传承不绝,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作为当下的中华儿女,我深深地为自己有如此伟大的祖先而倍感骄傲。
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同样应该进行思考。
我首先以这样1个话题引入。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文明的标志之一------长城。
长城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并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最早的长城。
以后历代君王几乎都加固增修。
它因长达几万里,故又叫作“万里长城”。
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总占全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
可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十分艰难。
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甘肃嘉峪关。
长城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然而,在我们为此骄傲的同时,是否想起孟姜女的故事,是否想起那千千万万为长城流血流汗甚至献出生命的劳苦百姓?为了中国的象征,他们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用自己的躯体筑造了我们宏伟的长城。
自由女神像,妇孺皆知,美国的象征,同样的象征,我们是不是应该比较一下各自所付出的代价?我想这就是我们所应该思考的。
为何我们泱泱大国,可以这样对生命不负责任?自豪的呼声下,我们不禁为失去的百姓而深表愧疚。
那么,我们是否要以同样的反省而深刻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近现代史呢?一.忆自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代到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

1840一、二、三章:侵华以及反侵华、国家早起出路的探索(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北洋军阀1840 1851-1864、1861-1895、1898(103)、1911-1912、1912-19271919四章: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早期马克思主义运动、第一次国民革命及失败(国共合作)、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27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927-1937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国民党统治时期)六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1937全面抗战===1945抗日战争胜利)1945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共产党PK国民党===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过渡时期)1956九章:建设社会主义10年:《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召开、《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整风运动和反“右”派运动、大跃进(人民公社、两1966 次郑州会议、中共八届六中全会、纠“左”)庐山会议、七千人会议九章:“文化大革命”10年:一月革命、二月逆流19761978.12十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清王朝===中华民国===中华帝国===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慈禧)(孙中山)(袁世凯)(汪精卫)(陈独秀、毛泽东)封建专制主义===旧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维新改良道路===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统治===新文化、五四、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建立==国共合作1851-1864 1861-1895 1898 1911-1912 1912-1927 1915 1919 1919-1920 1921.7.23 1924(14年)(30多年) (103天)(1年)(16年)北伐===国民革命及失败===国民党统治===共产党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左”倾错误===红军万里长征===抗日战争===共产党PK国民党===社会主义1926 1927 1927-1937 1927 1928-1931 1928-1935 1934.10-1936.10 1931-1945 1945-1949(10年)(2年)(14年)制度的基本建立====1949-1956(7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
名教从西汉开始成了中国文化思想的核心,那时它应该还算是新事物,是有很大的进步性的,当然也就会对当时的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名教重“名”,正如孔子所说的“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则事不成。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于是西汉统治阶层就通过“举孝廉”来选取官员,开始时那些“孝廉”应该是名实相副的,但到了东汉后期,造假的人就多了起来,正如“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素寒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还有,名教开始的时候并不是如此“腐朽”,它的“名”是以通人情、明事理为基础的。
《论语》阳货第十七中孔子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八佾第三中他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到了封建统治阶层这里,名教就被歪曲,被武装起来,成了他们统治、压迫、愚化人民,扼杀人民思想的工具,国民性因此而变得像鲁迅先生所批判的那样。
我不知该不该这样说,即使是生产关系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但要是没有西方列强的欺压凌辱,没有一批先觉们睁眼看世界,我们一直到现在能不能像西方国家一样自己从封建制度中走出来?因为那被歪曲了的名教对我们民族的侵蚀太严重了,以至于在当下人们也还没完全逃脱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
(第六页到第七页: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我想说,现在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思想,就是“中学为体,西学
为用”。
不过我所理解的“中学”的含义跟洋务派所要说的不是一回事,我所理解的“中学”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积极的、有用的文化,是摈弃了糟粕的民族传统道德、精神和哲学思想,是我们之所以为中华儿女的根本。
西方很多有用的东西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可是现在西方文化也悄然走进了国门,我们中间很多年轻人开始成为歌迷、球迷,开始爱上日本动漫,开始喜欢上好莱坞电影,开始把唱英文歌、看韩剧当做潮流……西方人爱强调“人权”,用这来给我们施加压力,而我们也用这“人权”来反抗长辈的管束。
道德是靠舆论压力约束人的,可现在长辈的舆论成了“封建”、“顽固”与“迂腐”,哪还有所谓的压力,只有了“反抗万岁”。
道德没了约束力,乱七八糟的丑事自然也就愈来愈多了,而且还会慢慢被人接受,慢慢合理化。
西方思想中很多是放任人的欲望,而且还对这些私欲加以保护,看看世界已被他们整成什么样子了。
西方的科技比我们强,可他们的文化不一定比我们的传统文化好,比如说,我们祖先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问题上提出的“天人合一”思想可要比西方的“征服自然”好。
所以我认为我们还是应该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第四十七页:洋务运动中的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的失败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没能与我国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团结起来,这也难怪,因为他们根本就没代表最广大人民——农民的利益。
维新派是要君主立宪制,革命派是要民主共和制,他们都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可中国当时的民族资产阶级并不强大,所以他们想依靠西方列强,但列强只是想得到利益,
哪会真正帮他们。
退一步,即使他们成功了,没有经过资本原始积累的中国要维持资产阶级的统治,必然会一方面对外依赖,一方面对内剥削。
那时,我们同样逃脱不了帝国主义的压迫,而且更多的农民会失去土地成为被剥削的无产阶级工人,国家怎能独立、富强、民主、自由。
后来的历史也向我们证实了,只有代表最广大无产阶级的利益的政权才能救中国。
(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
强者之间或者弱者之间才能谈联合,而强者和弱者之间,即使有共同的目标,也只能是强者吞并或领导弱者,何况国共两党的政治目标不同。
大革命的失败算是给了共产党一个警醒,就是要明白“枪杆子里出政权”。
革命就意味着改变,而改变则需要理由,要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要灭亡旧事物就需要比旧事物强大,有灭亡它的能力。
没有革命武装的共产党怎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无产阶级需要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应该用自己的枪杆去争取自己的窝窝头。
(第一百二十七页,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当下我们谈长征,一方面是要警醒自己,要时刻牢记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这是无数革命先驱们用汗水和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当下祖国的独立、和平与统一,继承先驱们的理想,致力于民族的复兴;另一方面,我们要继承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一部分,在敬佩之余,我们更要担负起继承长征精神的历史使命,把它具体体现在生活、学习与工作中,坚定信念,坚持操守,不畏艰难险阻,处于劣势而不妥协,不拘泥于常理,灵活自如,适时进退。
(第一百三十七页长征精神)
我前几天看了美国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写的《黑天鹅》,里边说“在一个历史事件发生之前存在无数个事实,其中只有相当少的一部分会在后来你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中有帮助。
因为你的记忆有限而且是被过滤的,所以你会倾向于记住那些事后看来与事实相符的信息,除非你不会忘记任何事情,从而不读不生活在不断积累的简单信息的重负下。
”而且他还提出历史是由无数“黑天鹅”事件推动着的(黑天鹅事件就是指有稀有性、冲击性和事后可解释性的事件)。
显然这个作者是一个反现实主义,可他对于历史的看法好像是合理的。
虽然我们对过去很长时间的历史有了很深入的研究,而且总结出了无数条规律,可我们还是无法准确预测未来,甚至无法准确预测明天会发生什么。
因为明天的天气可能会骤变,可能会在某个时段某个地点发生意外的交通堵塞,从而我们的行程不一定会按计划来进行。
另外,我们也无法对历史进行假设,只能对已发生的历史事件进行解释。
既然这样,对历史的研究还有没有意义?
我想是有意义的。
历史是由黑天鹅事件所决定的,这不假,但这并不能说明历史的发展没有规律。
我认为这跟原子中电子“轨道”问题类似,电子会出现在原子周围的哪一点是无法预测的,它是一个有概率的事件,可是总体看来,电子在原子周围各点出现的概率是有规律的。
历史也是如此,我们无法预测未来某时会发生什么,但我们能预测历史前进的总趋势,正如有人所说的“历史是曲折前进的”。
研究历史,我们可以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供当代人及后人借鉴,从而影响各个事件发生的概率,让社会积极地向前迈进,减少悲剧的发
生。
举个例子,有了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和今年日本的核泄漏事件的教训,人类可能会在以后利用核能的过程中更谨慎一些,从而减少此类悲剧的重演,如果不总结历史教训,后果则不堪设想。
因此我认为,对历史的研究意义重大,正如那句“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