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 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导学案1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4第八课《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八课《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发展的实质,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理解:发展的普
遍性,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
运用: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运用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去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提高判断是非、正误的能力。
培养学生初步运用科学发展观观察、分析和处理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起发展的意识和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增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信心,使学生认同并自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2重点难点
1、重点:发展的普遍性
2、难点:发展的实质
3教学方法
引导讨论、启发思考、自主探究、课堂练习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导入新课。
高中政治必修4教学设计8:8.1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优质教案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1.知识目标识记:发展的实质理解:发展的普遍性运用:说明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2.能力目标:我们应初步具有运用科学发展观观察、分析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发展的普遍性,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抵制各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观念。
『课标要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事物发展的普遍性教学难点:发展的实质『教学方法』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教学过程』导入:201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美国人索尔·珀尔马特和亚当·里斯以及持有美国和澳大利亚双重国籍的布赖恩·施密特。
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审委员会10月4日评价,这3名获奖者“研究几十颗处于爆炸状态的恒星即‘超新星’,发现宇宙正在扩张过程中,扩张速率不断加速。
这说明我们的宇宙在不断发展,我们对宇宙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
这正是我们要讲的《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先看一下本课的教学目标。
展示教学目标。
(以课件的形式展示这一框题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任务。
)处理预习学案。
教师,对于学生收交的预习学案、完成预习学案的情况在课堂上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并展示这一框题的预习检测答案。
小组内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成果,互相解疑答惑,完善问题答案,并标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准备展示。
(教师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给予点拨,这个点拨可以选择教学时机点拨,没有必要全部放在课堂初期解释,个别问题可以放在教师点拨重难点时讲解)课堂探究:过渡:我们生存的自然界自古以来是一成不变的吗,远古时期人类的体质和现在一样吗?请同学们先完成活动一。
活动一:观看视频《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思考: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它说明了什么?你认为人类的体质还会发展吗?教师点拨、总结:这说明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2016_2017学年高中政治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八课 第一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课时数:1【学习目标】一、高考考点:发展的实质二、小高考考点:发展的实质 B【教学重难点】 发展的实质【知识结构】【自主研修】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一)发展的普遍性:1、自然界是发展的。
自然界总是处在由 到 、由 到 的运动过程中。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 的过程。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整个人类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
没有终点, 没有顶峰。
(二)发展的实质:1、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 ,是 的产生和 的灭亡。
2、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 。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总趋势是 。
3、指导意义:我们要坚持用 看问题。
【课堂互动探究】探究一:为什么说发展具有普遍性?1、“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体现了 ( )A、社会变化总是循环往复的B、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D、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2、“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这是每个热爱生活的人心灵深处的独白。
它形象地指出了()A、一切事物都是瞬息万变,不可捉摸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意识无法正确反映客观事物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探究二:发展的实质?发展与运动变化的关系?1、发展的实质就是事物的运动变化。
()2、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3、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状态的简单重复B、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C、事物数量的增减D、事物位置的变更【能力提升】1、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为“不识字的人”。
20世纪70年代,世界上又把文盲界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
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
可见()A、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客观的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变化C、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新陈代谢D、运动是物质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2、(2014江苏小高考)小鼠标无极限,从发明鼠标到现在的50年间,机械鼠标、光电鼠标、多功能鼠标、3D鼠标层出不穷,如今人们还在研制不用手操作只靠意念控制的智能鼠标。
人教版必修四 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案

将时政述评引入课 堂,培养学生的时政 意识,关注社会问题, 提高能力和学科素养
学生了解教学的目标 要求,明确学习方向, 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知
识
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 学生活动:在课前自主 学习的基础上,明确本 节课的知识有哪些,知 识点之间有什么联系。 对本课所要学习的内 容有个整体的初步的 把握。
点
的
教学步骤 新
教师活动
学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时政述评 课 教师活动:组织引导学生叙述 评小组代表用 ppt 展 评析时政热点问题。 从共享 导 经济话题导入新课教学” 入 环节二:目标引领 教师活动: 通过课前自主预学,同学们懂 得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知识不 理解,存在哪些疑惑?同学们还 想了解什么知识? 教师在学生反馈的基础上展示 本框学习目标: 1、理解发展的普遍性,懂得世 界是永恒发展的,学会用发展 的观点看问题。 2、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把握 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关系中理 解发展的实质。 3、 学会在学习生活运用发展的 有关知识,处理好生活中的实 际问题。 环节三:任务驱动 教师活动:展示教学情境(视频 "变")和教学问题,组织学生观 看视频,并提出具体的要求。 1、 视频中列举了哪些事物的变 化?这些变化说明什么哲学道 理? 2、 结合视频材料说明什么是发 展?任何一个具体事物的变化 都是发展的吗? 3、视频中哪些是新事物?哪些 是旧事物?如何判断新旧事物? 示“共享经济 学生活动:学生时政述
课题 3.8.1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课题 课时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1 课时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懂得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理解发展的普遍性和发展的实质。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科学 发展观观察、分析自然和社会现象。 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 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和教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合作学习,从社会生活的实 际问题中总结分析哲学道理。从而学会在实际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运用所学的 知识,处理好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发展的思想方法和创新的意识,自觉抵制形而上 学的静止观,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发展的实质 区分运动、变化和发展 讲授法、探究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任课教师 课型 新授课 班级
高中政治必修4精品学案8:8.1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习目标』识记:发展的实质;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理解:通过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是发展的理解,明确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重点难点』发展的实质。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然界的地壳运动会导致海陆变迁,也会引发地震;为应对全球变暖,各国提出了节能减排目标;我国政府一小部分官员由“我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到“人民为我服务”的转变,由“民本位”到“官本位”的转变;“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些都体现了事物是运动变化的,但我们能说都是发展的吗?探究问题:请讨论交流:运动变化一定是发展吗?(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关系见《课时练》55页)『知识拓展』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所谓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是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所谓旧事物,是指那些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正在日趋灭亡的事物。
概括:判断新旧事物的客观标准就是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
判断新旧事物的三种错误标准:(1)时间标准:以事物出现的时间的先后来判断一个事物的新旧(2)旗号标准: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上判断新旧事物(3)现状标准:以事物的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的完善来判断一事物的新旧。
『当堂检测』1.以下各项能说明发展普遍性原理的是()①青藏高原海陆变迁②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③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④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哪些属于“发展”()哪些属于“运动变化”()A.爬行类动物变成始祖鸟B.始祖鸟变成现代鸟类C.恐龙灭绝D.候鸟迁徙E.环境破坏,鸟类减少F.退耕还林,还草,鸟类回归3.下列属于新事物的是()A.科技电脑算命B. 苏联解体C.生物的退化D.中国市场经济的出现我国有古诗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新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第八课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导学案(附答案)

第八课 第一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使用说明】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第八课第一框的内容,在课本上勾划导学案涉及的重点内容,独立完成探究案。
2.突出落实的重点知识有:唯物辩证法: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发展的实质。
【学习目标】1.识记发展的普遍性,理解发展的实质,明确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
2.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道路和发展的形式,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3.通过本课的学习,要具有辩证法的思想,并树立唯物辨证发展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预 习 案】一、教材助读(具体要求:先通读一遍课本,再研究预习案,在课本上规范的勾划并标注以下知识)(一)发展的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发展的。
1.自然界是发展的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中。
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引起的。
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表明,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每一个人的认识都会经历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的过程。
注:整个世界包括三部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综上可见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
(二)发展的实质1.发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从事物的前进性和方向性出发理解发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2.发展的意义有了发展才有了缤纷秀丽的自然界,才有了生生不息的人类社会,才有了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
注:①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引起事物的变化,推动事物的发展②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
(三)原理总结: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发展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方法论: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高三政治]人教A版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导学案.doc
![[高三政治]人教A版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导学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469129ec1a37f111f0855b57.png)
练一练:请同学们判断下面哪些观点代表发展?
A.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B.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C.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D.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并在组内进行讨论。
学生做并讲解展示。
七、布置作业
完成学案课后练习题,并识记发展的实质。
练 习
【探究二】发展的实质
练习
练习
四、课堂总结
课时作业基础小练1、2、3
PPT多媒体展示:
合作探究内容:
(1)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 发展与运动、变化之间的关系。课时作业十五基础小练4、能力提升6.
(2) 发展与运动、变化之间的关系
PPT选择题展示
PPT展示知识体系
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懂得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了解发展的普遍性,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能力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判断是非正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辩证法的思想,并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发展观。
【重点难点】
发展的实质
【教学方法】
4、有人说:“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练习册P47
多媒体展示:发展的普遍性 自然界是发展的
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阅读讨论回答
(1)自然界是发展的(2)人类 Nhomakorabea会是发展的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阅读目标并细化
学生认真阅读思考并展示判断。
学生看书、讨论,分析联系的含义
学生概括,学生补充归纳。
区分运动、变化和发展
高中政治 哲学生活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一、教学要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发展的实质理解:发展的普遍性运用:说明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2.能力目标:(1)通过列举事例、主动探究,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科学发展观观察、分析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树立发展的意识和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教学重点】1.发展的实质【教学难点】1.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二、前课准备1.利用5分钟左右的阅读书本p60—63,完成【生本对话A】、【生本对话B】。
2.选取【生生对话A】中的某一个对话内容提前作出思考,并尝试写出提纲。
三、教学过程1.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阿拉巴马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马克·乌恩曾宣布,现代鲸类的祖先也曾长有四肢,而且它们在水中行进时依靠的主要是两条后肢。
乌恩指出,鲸类的远古祖先曾经也是生活在陆地上、依靠四肢爬行的动物,之后,它们逐渐开始了半水生的生存方式。
随着生存方式的变化,鲸类祖先的身体形态也逐渐发生了适应水中生活的变化——原先的四肢演化成了鳍,而尾巴的形状也变得与鱼类非常相似。
鲸类的演变表明A.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B.鲸类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前进的上升的过程C.没有自然界的发展就没有人类社会D.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客观的2.在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上,世界顶级天文学家通过投票决定,不再将传统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视为行星,而将其列为“矮行星”。
冥王星被降级后,大阳系最大的行星海王星也正面临着被开除的危险。
这表明①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②旧的理论观点是荒谬的③真理是不断发展的④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④3.“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唐代诗人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A.自然界是客观的 B.人类社会是客观的C.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D.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4.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 B.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C.事物性质的变化 D.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反复循环5.事物变化与发展的区别在于A.变化是看得见的,发展是看不见的B.变化是发展,发展不一定是变化C.变化是倒退向下的变化,发展则是前进上升的变化D.变化既有前进的也有倒退的,而发展是前进上升的变化6.“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导学案1
一、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发展的实质
理解:发展的普遍性
运用:说明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2.能力目标:
(1)通过列举事例、主动探究,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科学发展观观察、分析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树立发展的意识和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教学重点】
1.发展的实质
【教学难点】
1.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二、前课准备
1.利用5分钟左右的阅读书本p60—63,完成【生本对话A】、【生本对话B】。
2.选取【生生对话A】中的某一个对话内容提前作出思考,并尝试写出提纲。
三、教学过程
(一)生本对话
(二)生生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