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事有难易乎

合集下载

初中文言文:《为学一首示子侄》原文译文赏析

初中文言文:《为学一首示子侄》原文译文赏析

初中文言文:《为学一首示子侄》原文译文赏析《为学一首示子侄》清代:彭端淑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译文】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

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学,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

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赶不上别人。

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与平庸了。

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能力也超过别人,却不努力去发挥,即与普通人无异。

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

如此看来聪明愚笨,难道是一成不变的吗?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

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

你凭借着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

为学作者文言文翻译

为学作者文言文翻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跬步而致之,无以至千里。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圣人之学也,博而寡要,劳而少功,以其用心躁也。

为学者,患弗由其道,非吾所谓学也。

《为学》译文:天下的事情有难易之分吗?如果去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就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去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就变得困难了。

人们的学习有难易之分吗?如果去学习,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就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习,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就变得困难了。

我曾经整天思考,却不如片刻所学的东西。

我曾经一步一步地接近目标,但却无法达到千里之遥。

不积累每一步的步伐,就无法达到千里之遥;不积累细小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河大海。

因此,不积累每一步的步伐就无法达到千里之遥,不积累细小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河大海。

骏马一跃,也无法跑出十步;劣马跑上十天,成功在于不放弃。

雕刻一件东西,如果半途而废,那么腐朽的木头也不会断裂;如果持之以恒,那么金石也可以雕刻。

蚯蚓虽然没有锋利的爪牙和强壮的筋骨,却能上吃尘土,下饮黄泉,这是因为它们用心专一。

螃蟹有六条腿和两只螯,如果没有蛇和鳝的洞穴就无法寄托,这是因为它们心浮气躁。

因此,圣人的学问,广泛而少有要领,劳苦而少有成果,正是因为他们心浮气躁。

那些学习者,担忧的是不遵循正确的道路,这并不是我所说的真正的学习。

《为学》这句话告诉我们,事情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是否去做,是否去学。

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即使是艰难的事情也能变得容易,即使是简单的事情也能变得困难。

学习也是如此,只有用心专一,才能在学问的道路上取得成就。

为学一首示子侄译文及注释

为学一首示子侄译文及注释

为学一首示子侄译文及注释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译文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

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学,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

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赶不上别人。

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与平庸了。

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能力也超过别人,却不努力去发挥,即与普通人无异。

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

如此看来聪明愚笨,难道是一成不变的吗?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

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

你凭借着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

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

2021高三作文“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

2021高三作文“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

2021高三作文“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原题呈现〗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写作。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清)彭端淑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

——《左传·庄公十一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孟子·滕文公上》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1.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

审读材料确定立意时写好作文至关重要的一步。

所给材料共有三段,都是引述的名言警句,属于引语性质的材料,理解每一句的含义进而确定立意。

清代彭端淑的意思是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困难了。

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学习,那么困难的也容易了;不学习,那么容易的也困难了。

可见要告诉我们的事行动、实践的重要性。

《左传·庄公十一年》有言“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意思是说大禹、商汤责罪自己,他们勃然兴起;夏桀、殷纣责罪别人,他们很快灭亡。

《孟子·滕文公上》里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意思是舜是谁?我又是谁?人若有所作为,那么这有为的人就像是舜一样的人了。

2.综上,我们可以立意为多发现自身问题,然后努力去做为(行动、实干、践行……),才能有所成。

一个人,当想要放弃的时候,坐下来静静的想想。

只要肯付出,肯行动,没有什么完成不了的事。

要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要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华精神。

要勤奋起来,行动就是力量,一万个空洞的说教,还不如一个实际的行动!【立意】1.不要指望别人,重在自身力,想好了便要执行;2.实干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办法;3.指责别人不如自身努力去做;4.心动不如行动,行动就是力量。

《为学》全篇通译 译文

《为学》全篇通译 译文

《为学》译文天下事有难易乎?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其实是没有的),做.它.代事情...为.之.只要去做(做它),那么也了则难者亦.易矣那么(困)难的也(变得)容易了;做不为如果不去做,那么也了则易者亦.难矣那么容易的也会变(得)困难了。

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不译。

做学问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它代学问学之.只要去学(学它),那么也了则难者亦.易矣那么(困)难的也(变得)容易了;不学如果不学,那么也了则易者亦.难矣那么容易的也变得困难了。

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不译。

我天资主谓间^不译愚笨吾资之昏.我的天资愚笨,及赶得上不逮.人也赶不上别人(聪明);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不译。

才能主谓间^不译平庸吾材.之庸.我的才能平凡,及赶得上不逮人也也赶不上别人(有才学)。

每天..旦旦而学之.但是我每天不停地学习,长久懈怠久而不怠.焉长久坚持,毫不懈怠,等到..迄.乎成等到学成了,也自己愚笨平庸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我也就不知道我(自己)是真的昏昧还是真的平凡了。

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不译。

我天资主谓间^不译聪明吾资之聪我的天资聪明,超过倍人也超过别人几倍;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不译。

我才思主谓间^不译敏捷吾材之敏我的才思敏捷,超过倍人也超过别人几倍;摒弃屏.弃而不用但摒弃不用,那愚笨平庸不同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那就与昏昧和平庸没有什么区别了。

指孔子结构助词,的学问圣人之道孔子的学问之:代词,代学问终于被,靠反应迟钝不聪明卒于鲁.也传之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

既然这样那么的功用然则昏庸聪敏之.用以此而论,昏庸聪敏的功用难道..常规吗岂.有常.哉难道是有常规吗?四川....结构助词,的.边境蜀.之鄙.有二僧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一贫其中一个贫穷,其一富一个富裕。

告诉对…说对贫者语.于富者曰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动词,往、到吾欲.之南海“我想到南海去。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导写及范文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导写及范文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导写及范文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这句话出自清代彭端淑的《为学一首示子侄》,说的虽是“为学”之道,却能带来多方面的启示与思考。

无论是个人、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在前行路上,遇到“难”或“易”的问题,“为”或“不为”,都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读了以上材料,你是否有同感或质疑?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分析】一、情景设置材料首先明示这句话说的是“为学”之道,接着又明示“多方面的启示与思考”,意在引导考生不要拘泥于学习,体现出试题命制的开放性。

但紧接着命题人设具体语境,“无论是个人、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在前行路上,遇到“难”或“易”的问题,“为”或“不为”,都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这又对试题进行了一定的限制,把考生的思维聚焦在这三个层面(个人、政党、国家),两个问题(难或易,为或不为)上。

试图引导学生从这三个方面或其中某个(某两个)的角度切入分析“难”与“易”,“为”与“不为”之间的辩证关系。

难者,为,可以化难为易;易者,不为,易会变难,结果大相径庭。

这道题命题者虽然有意识进行情景设置,有意识调动考生个人生命体验与思考,情景设置不够具体、真实。

如果能再此多琢磨,则能提升命题的情景化设置的质量。

比如:“毕业前夕,请你给高一新生写一封信或者一篇演讲词;或者写一篇议论文或讲一个故事发表在“9月1日开学专栏”,结合个人经历与体验,表达你对上述问题的看法与思考。

”二、具体任务本试题任务明确,“读了以上材料,你是否有同感或质疑?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赞同或者质疑,两者选一。

而且要结合考生个人体验与思考。

这个设置极具有限定性,又具有开放性。

文言文阅读训练:彭端淑《为学》(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彭端淑《为学》(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彭端淑《为学》(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本一: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

其昱而受之久而不息遇迄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圣人之道,乎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日:“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为牛,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题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腐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节选自彭端淑《为学》)文本二:晋平公问于师旷,日:“吾年七十,欲学,期已暮矣。

"师旷日:“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日:“盲臣注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日:“善哉!”(节选自刘向《说苑•建本》)【注】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四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旦A旦B而C学D之E久F而G不H怠I焉J迄K乎1成M而N亦0不P知Q 其R昏S与T庸U也V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卒于鲁也传之”与“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两句中的“卒”字含义相同。

B.明年,文中是第二年的意思,现在一般表示今年的下一年,二者的意思不同。

C.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与“顾野有麦场”(《狼》)两句中的“顾”字含义相同。

蜀鄙之僧的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蜀鄙之僧的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蜀鄙之僧的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文言文】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翻译】天下的事不分困难容易,认真去做再难的事也能迎刃而解,不去做,那么再容易的事都会变的困难。

人去做学问没有难易之分,去学就行。

四川边远的地方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很贫穷,其中一个很富裕。

贫穷的和尚对富裕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普陀山)去,你看怎么样?”富裕的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贫穷的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

”富裕的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普陀山),尚且没有成功。

你凭借着什么去!”到了第二年,贫穷的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裕的和尚。

富裕的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裕的和尚不能到达,穷和尚到达了。

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贫穷的和尚吗?因此,天资聪明和敏捷,虽然可靠却也不可靠看,倘若仗恃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那就是自毁前程的人。

愚笨和平庸,可能会限制人,却也限不住人,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那就是能成就自己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译文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

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
吗?只要肯学,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

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赶不上别人。

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也可翻译为:每天不停地学习,)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与平庸了。

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能力也超过别人,却不努力去发挥,即与普通人无异。

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

如此看来聪明愚笨,难道是一成不变的吗?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

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

你凭借着什么去!”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

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

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
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

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
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