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安平桥
安平桥

保护整治
桥梁整治
近几年来,因各种自然与 人为因素,安平桥遭到一 定程度的环境破坏,其水 域,特别是两个桥头和中 亭的水环境已遭到相当大 的污染。桥体经上世纪80 年代维修至今,受自然影 响加上近几年几次大的台 风,桥体石栏及桥板多处 受损,瑞光塔(白塔)常年 封闭,铁栏围内杂草丛生, 有碍观景。
故事传说
再说道人挑着这两筐孽物走到一处叫大 山后的地方,由于跨越溪涧时,步子迈 得过大,一下子将扁担压断了,两条孽 龙从梦中醒来,趁着道长不及下手,变 作两堆土,真身飞上天去了。这两堆土 就成了现的“黑麒麟山”和“赤麒麟 山”,有人说这两座山推去填“龙湖” 和“虺湖”正好丝毫不差。道长看没收 拾好这两条孽龙,就闷闷不乐地回灵源 山继续修炼。
故事传说
从此,孽龙再也不敢来兴风作浪。各地商旅船 只,相邀而来。于是商业日益发达,庄稼则年 年丰收,百姓们安居乐业,这座桥就被称作 “安平桥”,因为桥长五里,又俗称为“五里 桥”。
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
古书记载
据《晋江县志》记载:“晋江、南安之界,旧日以舟渡, 宋绍兴八年,僧祖派始筑石桥未就,二十一年来赵令衿成之, 酾水三百六十二道(即分水道为三百六十二孔),长八百十 有一丈,宽一丈六尺……” 当时主持建桥的赵令衿筑成天下长桥而高兴地写下一首 诗:为问安平道,驱本夜已分;人家无犬吠,门巷有炉熏; 月照新耕地,山收不断乡;梅花迎我笑,书报小东君;据明 代编号的《安海志》称,古时安海人善于漂洋过海发展海上 贸易,宋元时期,商则襟带江湖,足迹遍天下,南海明珠, 越裳翡翠,无所不有,文身之地,雕题之国,无所不到…… 这都说明宋时安海海外通商之繁荣景况,安平桥之兴更是当 时海外交通发达,社会经济繁荣的实物标志。同时也看出泉 州劳动人民的建筑智慧。
安平桥介绍

安平桥介绍【安平桥】因桥长近五里俗称“五里桥”,又因安海镇东建有“东桥”,故相对称“五里西桥”。
它东连晋江安海镇,西接南安水头镇,横跨在两市交界的海湾上,是我国古代首屈一指的长桥,历来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誉。
1961年3月4日,经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代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而安海又是古代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
宋元时期,由于商贸兴盛,经济繁荣,为利于物资运转、行旅往来,泉南沿海掀起一股“造桥热”。
据记载宋代泉州城外晋江县境造桥达40几座。
安平桥也就是这一时期因安海港地位的更加重要而兴建的。
南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安海大财主黄护和僧智渊带头各捐钱一万緍,由僧祖派主持开始兴建。
但在工程快完成一半时,黄护和祖派相继亡故,就停了下来,直到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泉州郡守赵令矜再主持续建,又花了一整年时间,才完成这个浩大工程。
安平桥的构筑,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能力。
它全系花岗岩石砌筑,属石墩石梁桥。
实测原桥长2255米,面宽3—3.8米,原有桥墩361座,疏水道362孔。
根据桥梁横跨海湾中贯穿着五条港道的特点,桥墩分别设计为三种形式:一种是长方形墩,筑于水浅流缓水域,计308座;一种是一头尖、一头方的半船形墩,筑于较深的水域,尖端朝向深海,以缓和海潮的冲力,计有25座;在深港处的桥墩则设计为双头尖的船筏形,用来分解溪流和海潮的冲击。
桥墩概用长方形条石横竖交垒而成,上部顺桥梁方向有三四层出挑,以缩短桥梁跨度,增强桥面承受能力。
桥基根据地层的不同分别采用“卧本沉基”和木桩基础。
桥面每间架设5—8条石板,长度在5—11米之间,重量自四五吨至25吨不等,相传这些巨大的石材采运自隔海的金门岛、大佰岛,建造时,利用潮汐的涨落,控制运石船只的高低位置,把石板架上桥墩。
为了安全,桥面的南北两端都筑有石栏杆防护。
安平桥的疏水道为什么有362孔呢?这当然是根据石桥的跨度及其他因素来设置的,但它也有个传说。
安平桥相关资料

安平桥相关资料安平桥茅以升安平桥在福建泉州晋江县安海镇的西南,跨越海湾,通往南安县的⽔头镇,为南宋绍兴⼆⼗⼆年(公元1152年)建成的⽯梁桥。
它⼜名五⾥桥,并⾮离开什么城市有五⾥路,⽽是它本⾝就有五⾥长,这在世界古桥中,恐怕是唯⼀的。
泉州民间多年来传说“天下⽆桥长此桥”,却也当之⽆愧。
在我国现代桥梁中,除去郑州黄河桥外,也还没有⽐它更长的。
安平桥所以要这样长,是因为要跨过⼀个海湾,从东⾯安海镇的海岸跨到西⾯⽔头镇的海岸,海湾通向台湾海峡,⾥⾯的船只虽不能远涉重洋,但在安海与⽔头之间,却是古代的唯⼀交通⼯具。
泉州⾃南北朝起,就有了海外交通,到了唐代,更成为全国对外贸易的四⼤港之⼀。
安海镇古时名安海渡,原是个⽔陆码头。
由于泉州繁盛,它就跟着兴旺起来。
南宋赵令衿《⽯井镇安平桥记》(据《清源旧志》“安平桥在修仁⾥、⽯井镇、安海渡”)云:濒海之境,海道以⼗数,其最⼤者⽈⽯井,次⽈万安,皆距闽数⼗⾥,⽽远近南北官道所从出也……惟⽯井地居其中,⽽溪尤⼤,⽅⾈⽽济者⽇千万计。
可见安海渡需要安平桥,同万安渡需要洛阳桥,同⼀迫切。
由于都是跨海,这两桥的修建,也同样艰难。
安海到⽔头的海⾯,已经够宽了,同时,还有从西⾯来的注⼊海湾的河⽔。
秋季还有台风。
当⼭洪暴发⽽⼜加海潮袭击时,海湾⾥的波涛汹涌,过渡都很危险,何况造桥。
上述赵⽂云:“飓风潮波,⽆时不⾄,船交⽔中,进退不可,失势下颠,漂垫相保,从古已然,⼤为民患。
”清代陈万策《重修安平桥记》云:“安平地区巨海,⼴衍数⼗⾥,南北往来市舶之区,泉之⼀⼤都会也。
其西襟九溪之流,波涛潆折,以浚于海。
”因此,安平桥建成后,万民争诵。
赵⽂云:“⽼壮会观,眩骇呼午,车者徒者,载者负者,往者来者,祈祈舒舒,⽆所濡壅。
”《清源旧志》云:“安平桥……界晋江南安溪,相望六七⾥,往来先以⾈渡,绍兴⼋年(公元1138年)僧祖派始为⽯桥,镇⼈黄护与僧智渊各施钱万缗为之倡。
派与护亡,越⼗四载未竟。
⼆⼗⼀年(公元 1151年)太守赵公令衿卒成之。
安平桥的基本现状

安平桥的基本现状一、引言安平桥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河畔,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桥。
它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跨越秦淮河,是南京市的著名景点之一。
本文将对安平桥的基本现状进行详细介绍。
二、历史沿革安平桥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当时称为“永宁桥”,后来因为在这里曾经发生过“安平之战”,所以改名为“安平桥”。
在明朝、清朝时期,安平桥曾多次修缮和加固。
20世纪初期,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车辆流量的增加,安平桥也进行了多次改造和修缮。
三、桥梁结构1.总体结构安平桥呈直线形,全长约400米。
它由26个石拱构成,其中最大的两个拱门跨度为15米。
整座桥梁分为南北两段,中间有一段水路。
2.建筑材料安平桥主要采用花岗岩石材和青砖作为建筑材料。
其中花岗岩是南京地区的特产,具有坚硬、耐久的特点,非常适合用于桥梁建设。
四、桥面和栏杆1.桥面安平桥的桥面由青砖铺成,铺设整齐、平滑。
由于年代久远,部分青砖已经磨损或掉落,需要定期维修。
2.栏杆安平桥的栏杆采用花岗岩制成,高约1米。
栏杆上雕刻着各种图案和文字,如“安平之战”等。
这些图案和文字反映了安平桥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五、管理情况安平桥是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在保护方面得到了充分重视。
每年都会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并加强对游客的管理和引导。
同时,南京市政府还在不断加大对安平桥及周边环境的投资力度,以提升其旅游价值和文化内涵。
六、游客体验作为南京市著名景点之一,每年都有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观赏。
他们可以在安平桥上欣赏秦淮河的美景,感受南京的历史文化。
同时,安平桥周边还有许多特色小吃和文化街区,游客可以在这里品尝美食、购买纪念品。
七、结论安平桥作为南京市的著名景点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它的建筑结构、材料和装饰都反映了当时的工艺水平和文化内涵。
同时,安平桥也是南京市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观赏。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一历史遗产,我们需要加强对其管理和维护,并注重其旅游价值和文化内涵的开发与提升。
02安平桥

调查日期
日月年
参考文献
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生态环境恢复的研究与实践(安平桥)泉州五里桥号】第【期2013【作者】朱祥明,方尉元,王端峰【刊名】中国园林【出版日期】7期'.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安平桥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安海镇和泉州市南安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邻近的景点有:泉州开元寺、安溪清水岩等
保护与开发现状:这一地带的建设和管理都相对滞后,使五里桥周边区域存在着违章建设、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社会安全等诸多问题,桥体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破坏。其水域,特别是两个桥头年代维修至今,受自然影响加上近和中亭的水环境已遭到相当大的污染。桥体经上世纪80铁栏围内杂草丛生,常年封闭,瑞光塔(白塔)几年几次大的台风,桥体石栏及桥板多处受损,有碍观景。长久以来,行政边界的割据,经济的高速发展造成石子小路,依傍着五里桥,),周遭建设亭子,现已建成五里桥生态湿地公园头(有湖有岛,增加植被,水体亦得到整治,整体环境得到了很好的改善,系水头居民饭后散步的好地方成为泉州一个新兴的风景。
世后,儿子黄逸继承父志,继续主持“安平桥”的兴建,至1152年终于全桥完工。
'.
.
开放时间:全天,票价:免费规模与体量:(5)墩。3.8米,共361安平桥全长2070米,桥面宽3~环境背景:(6)和泉州市泉州市晋江安海镇南安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位于中国福建省(7)关联事物:“安平桥”就跨越在郑芝龙(郑成功父亲)家乡南安县和晋江县之间的海湾上,桥的另宋代改称为石井镇,一头是安海镇。安海古时称为“安平道”,“安平桥”之名就由此而来。明代又改称为安海镇,后来郑芝龙开府安海后,又改回古名称为安平。后来郑芝龙的儿子,鼎鼎大名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七岁从日本回中国后就住在安平,郑成功的日籍生母田川松子也在安平遇难。郑成功渡海远征台湾逐走荷兰人后,为纪念他的家乡和母亲,就把荷兰人的)的所在地大员,改名为安平,就是现今台湾的台南市安统治中心,热兰遮城(Z)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
安平桥

素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桥,横架在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和南安市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至今已有八百七十多年历史了&&因安海镇古称安平道,故此桥得名安平桥。
安平桥全长2255米,约五华里,故俗称五里桥。
今年的正月都是阴雨天,偶尔出个小太阳,虽然只是中午时分一小段时间,但趁着这样的好天气,我去南安水头一家企业谈业务,回来的时候,正巧路过安平桥。
因此,乐得顺手牵羊,提着相机便往上走去。
安平桥始建于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历经十四年方大功告成。
安平桥的建造,比泉州洛阳桥(公元1053-1059年)晚些时间,然其构造却和泉州洛阳桥一样,都是采用闽南花岗岩石横直交错叠砌而成。
其桥墩的构造也和泉州洛阳桥一样,在激流处采用船型桥墩,以便于排水泄洪,减少流冲力。
安平桥的长度和建造工程,比泉州洛阳桥更长更大,耗时更多上近十年的时间。
其桥长近五华里,宽为3~3.8米,共361个孔墩。
由5~8条大石板铺架而成,硕大的石条长约5~11米,宽0.6~1米,厚0.5~1米,重4~5吨,最大的石条重达25吨。
安平桥的倡建者黄护原是一方富商,靠经营海外贸易发迹。
据说当时捐资三万缗(min)钱倡建此桥,然工程进行到一半时,不幸病逝。
后由其子黄逸继承父志,继续支持安平桥的兴建工作,直至1152年终于全桥完工。
然据《晋江县志》记载:晋江、南安之界,旧日以舟渡,宋绍兴八年,僧祖派始筑石桥未就,二十一年来赵令衿成之,酾水三百六十二道,长八百十有一丈,宽一丈六尺&&因此,若说安平桥的建造主持工作,则是当时的郡守赵令衿。
做为古代连梁式石板平桥,安平桥被称为世界古代桥梁建筑史上第一长桥,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美称!安平桥也是我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是研究我国古代桥梁建筑史,和桥梁工程技术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实物标本,1961年2月4日,安平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平桥的成功建造,打通了由泉州南下漳州、以及广东潮州的商旅通道,方便了民间物资的快速流通,大大促进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繁荣。
安平桥的详细介绍

安平桥的详细介绍安平桥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古老桥梁。
该桥横跨在秀水河上,连接着南京市栖霞区与江宁区。
一、历史沿革安平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建于公元1366年。
初建时,桥梁采用了木质结构,后来发展为以石料为主要材料的石拱桥。
在明代和清代,安平桥经历了数次重修和扩建,以适应交通运输的需要。
二、建筑特点安平桥是一座典型的石拱桥,全长约300米,宽度大约为5米。
桥面由整齐紧密的青石铺设而成,非常坚固。
桥身两侧设有多个石制栏杆,既起到保护作用,也增加了美感。
整座桥梁气势恢宏,充满了古典美。
三、文化意义安平桥是南京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桥梁得名于明代文学家杨慎言的《明夜四无官,南京无皇帝》,寓意着守护南京的平安。
此外,安平桥还被誉为“文人桥”,因为许多文人雅士喜欢在桥上吟诗作画,流传下来了大量的文化作品。
四、景观特色安平桥不仅作为一座交通要道,同时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桥梁两侧有茂密的树林和碧绿的草坪,形成了一幅宜人的自然画卷。
当春天来临时,桥边的樱花开满了枝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而在秋季,桥上的枫叶红遍了整个江宁,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美景。
五、保护与传承为了保护安平桥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南京市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维护和修缮工作。
同时,也加强对桥梁周边环境的保护,禁止随意乱扔垃圾和破坏植被。
此外,南京市政府还组织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以推广安平桥的知名度和文化价值。
六、结语安平桥作为南京市的重要地标之一,不仅是一座上下穿行的交通要道,更是一座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建筑。
我们应该珍惜这一宝贵的遗产,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使其更好地发挥历史文化的作用,为后代留下更为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
安平桥的介绍

安平桥的介绍
安平桥,原名安澜桥,又称长桥,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境内,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是我国现存最长的石桥。
安平桥全长1136米,桥面宽8米,有80多个桥墩。
桥身是用巨大的条石砌成的。
桥墩上铺着方形石条,桥栏上雕刻着栩栩如生的精美图案,上面雕刻着狮子、人物、龙凤等图案。
在这些石条和石条之间有许多铁链。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安平桥是由很多个小拱桥连接而成的。
这样既节省了材料,又缩短了工期。
安平桥最大的特点是它那200多根大铁柱。
这些大铁柱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好像在排整齐地方阵,又像一个个威武的战士在守卫着这座大桥。
安平桥是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
每逢节假日,全国各地的游客都来这里欣赏这座大桥的雄姿。
安平桥建于宋代(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是我国现存最长的一座石梁桥。
安平桥虽然历经1000多年的风雨剥蚀,但现在仍是坚固如初,巍然屹立在海峡两岸。
—— 1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墩用花岗岩条石横直交错叠砌而成,有3种不同形式:长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桥面用 4~8条大石板铺架,石板长5~11米,宽0.6~1米,厚0.5~1米,重4~5吨,最大则重25吨。
(4)成因机制与演化过程:
“安平桥”是宋代当地富商黄护捐资三万缗钱(一缗[mín]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即一贯,串钱一千文)倡建的,于1138年开工,1152年完工,工程历时十五年。当时中国刚经历过女真族金国入侵,北方沦陷,徽、钦二地被掳,宋朝迁都杭州的大变局。如此政局动汤不安之际,民间仍能进行“安平桥”如此浩大之工程,可见宋代东南沿海经济之繁荣、工商之发达和社会之安定,都可归功于海外贸易的蓬勃。
(2)内在性质:
当时主持建桥的赵令衿筑成天下长桥而高兴地写下一首诗:为问安平道,驱本夜已分;人家无犬吠,门巷有炉熏;月照新耕地,山收不断乡;梅花迎我笑,书报小东君;据明代编号的《安海志》称,古时安海人善于漂洋过海发展海上贸易,宋元时期,商则襟带江湖,足迹遍天下,南海明珠,越裳翡翠,无所不有,文身之地,雕题之国,无所不到……这都说明宋时安海海外通商之繁荣景况,安平桥之兴更是当时海外交通发达,社会经济繁荣的实物标志。同时也看出泉州劳动人民的建筑智慧。
桥上筑憩亭5座,东端为水心亭,西端为海潮庵,中部的中亭规模最大,面宽10米,周围保存历代修桥碑记16方。亭前伫立2尊护桥将军,躯高1.59至1.68米,头戴盔,身着甲,手执剑,雕刻形象威武,系宋代石雕艺术品。在三亭中间,还有2座雨亭。桥面两侧有石护栏,栏柱头雕刻狮子、蟾蜍等形象。桥两侧的水中筑有4座对称的方形石塔,还有1座圆塔。桥的入口处筑有1座白塔,高22米,砖砌,五层,平面呈六角形,空心,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艺术创造力。
1138年,黄护捐资三万缗钱倡建“安平桥”,工程进行到一半,黄护就不幸病逝于1144年(南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享年五十八岁,死后赠封为荣誉县长“晋江县尉”。 黄护去世后,儿子黄逸继承父志,继续主持“安平桥”的兴建,至1152年终于全桥完工。
开放时间:全天,票价:免费
(5)规模与体量:
安平桥全长2070米,桥面宽 3~3.8米,共361墩。
现已建成五里桥生态湿地公园头(有湖有岛),依傍着五里桥,周遭建设亭子,石子小路,增加植被,水体亦得到整治,整体环境得到了很好的改善,系水头居民饭后散步的好地方,成为泉州一个新兴的风景。
填表人
调查日期
年 月 日
参考文献
"泉州五里桥(安平桥)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生态环境恢复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朱祥明,方尉元,王端峰【刊名】中国园林【出版日期】2013【期号】第7期
(6)环境背景:
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安海镇和泉州市南安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
(7)关联事物:
“安平桥”就跨越在郑芝龙(郑成功父亲)家乡南安县和晋江县之间的海湾上,桥的另一头是安海镇。安海古时称为“安平道”,“安平桥”之名就由此而来。宋代改称为石井镇,明代又改称为安海镇,后来郑芝龙开府安海后,又改回古名称为安平。后来郑芝龙的儿子,鼎鼎大名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七岁从日本回中国后就住在安平,郑成功的日籍生母田川松子也在安平遇难。郑成功渡海远征台湾逐走荷兰人后,为纪念他的家乡和母亲,就把荷兰人的统治中心,热兰遮城(Zeelandia)的所在地大员,改名为安平,就是现今台湾的台南市安平区。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
安平桥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安海镇和泉州市南安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邻近的景点有:泉州开元寺、安溪清水岩等
保护与开发现状:
这一地带的建设和管理都相对滞后,使五里桥周边区域存在着违章建设、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社会安全等诸多问题,桥体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破坏。其水域,特别是两个桥头和中亭的水环境已遭到相当大的污染。桥体经上世纪80年代维修至今,受自然影响加上近几年几次大的台风,桥体石栏及桥板多处受损,瑞光塔(白塔)常年封闭,铁栏围内杂草丛生,有碍观景。长久以来,行政边界的割据,经济的高速发展造成
(02安平桥)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
基本类型:EBE交通遗迹
代号
FJ-NA-EBE-02
行政位置
中国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安海镇和泉州市南安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
地理位置
东经 118°22′48″,北纬 24°58′12″
性质与特征
(1)外观形态与结构:
安平桥全长2070米,桥面宽 3~3.8米,共361墩。桥墩用花岗岩条石横直交错叠砌而成,有3种不同形式:长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单边船形一端成尖状,另一端为方形,设于较缓的港道地方;双边船形墩,两端成尖状,便于排水,设在水流较急而较宽的主要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