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传播颜色

合集下载

光的传播知识点

光的传播知识点

光的传播知识点
1. 光的速度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固定的,约为每秒 299,792 公里。

这个速度是所有其他物质中光速的上限,被称为光速。

2. 光的传播方式
光可以通过直线传播,遵循光的直线传播定律。

当光从一种透明介质(如空气)传播到另一种介质(如玻璃)时,会发生折射,使光线改变方向。

光还可以通过反射传播,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 光的吸收和散射
当光传播到物体上时,它可以被物体吸收或散射。

吸收是指光能量被物体吸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

散射是指光线与物体碰撞后改变方向,可以导致光以不同的角度传播出来。

4. 光的颜色和频率
光的颜色与其频率有关。

光的频率越高,颜色越偏向紫色;频率越低,颜色越偏向红色。

可见光的频率范围称为光谱,包括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

5. 光的波长和能量
光的波长与其频率呈反比关系。

波长越短,频率越高,能量越大。

波长越长,频率越低,能量越小。

这解释了为什么紫外线和γ射线等波长较短的光具有更高的能量,而红外线和无线电波等波长较长的光具有较低的能量。

以上是光的传播知识点的简要介绍。

深入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理解光的性质和行为。

科学实验探索神奇的光

科学实验探索神奇的光

科学实验探索神奇的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触光线。

光线的出现为我们带来了光明和色彩,同时也隐藏着许多奥秘。

科学家们一直在进行各种实验来探索光的性质和特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经典的科学实验,带您一起体验光的神奇世界。

一、光的传播实验要想了解光的传播路径,我们首先需要确认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进一步实验证明,光在介质之间传播时会发生折射。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实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光的传播路径。

实验材料:- 一只空透明玻璃杯- 一瓶水- 一支铅笔实验步骤:1. 将透明玻璃杯倒置在水平桌面上。

2. 在玻璃杯内注满水,使水面平静稳定。

3. 用一根直立的铅笔在水面上方作为光源。

4. 观察玻璃杯内的光线传播路径。

实验现象:当铅笔上方投射的光线遇到玻璃杯底部的水面时,光线会在入射点产生折射现象,然后在水中继续传播,直至到达水面的另一侧,再次折射并传播至空气中。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到光线在介质之间传播时的折射现象,证明了光的传播是沿直线路径进行的。

二、光的颜色实验光的颜色是由光波长决定的。

光线经过折射、反射或其他干涉现象后,可能会发生分光现象。

下面介绍一个简单的实验,让我们一起探索光的颜色。

实验材料:- 一只透明玻璃- 一支小激光笔或手持指示器实验步骤:1. 将透明玻璃放置在平坦的表面上。

2. 打开小激光笔或手持指示器,将光线照射到玻璃上。

3. 观察光线经过玻璃后的颜色变化。

实验现象:当光线穿过玻璃并经过折射时,根据光的波长不同,光线可以分解成不同的颜色。

观察到的颜色可能是红、橙、黄、绿、蓝和紫等。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到光在经过物质时可能发生分光现象,进而产生丰富多彩的颜色。

三、光的反射实验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物体表面时发生的现象。

反射有两种类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下面是一个有趣的实验,让我们一起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实验材料:- 一块平整的镜子- 一只激光笔或手持指示器实验步骤:1. 将镜子放置在平坦的表面上。

科学《光》知识点六年级

科学《光》知识点六年级

科学《光》知识点六年级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能量形式,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和温暖,还是我们看见事物的来源。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光的科学知识点,希望能对六年级的学生有所帮助。

1. 光的传播方式光的传播方式有两种,分别是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

在没有遇到障碍物的情况下,光会沿直线传播。

而当光线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光线改变传播方向。

这就是我们能够看见物体的原理。

2. 光的颜色光可以被物体吸收或反射,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反射光的能力不同。

当光被物体吸收后,物体会变暗;当光被物体反射后,我们就能够看见物体的颜色。

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它们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当这七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时,我们就能够看见白光。

3. 光的折射当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不同的介质对光的折射能力不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物体在水中会出现变形的原因。

当光由空气进入水中时,会发生向法线弯曲的现象,从而使物体看起来变形。

4. 光的反射光在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反射光线的方向遵循入射光线与反射面法线的关系。

根据反射规律,角度相等,光线在反射面上的入射和反射角度相等。

这也是我们可以看见自己的原因,当光线照到镜子上,反射回来后,我们就能够在镜子中看见自己。

5. 光的色散光的色散现象是指白光经过介质折射后,不同颜色的光因折射率不同而分离出来。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彩虹。

彩虹是太阳光经过大气中的水滴折射、反射和折射后形成的奇特光学现象。

6. 光的直线传播与散射光在没有受到任何干扰的情况下会直线传播,但当光遇到颗粒状的物质时,会发生散射现象。

例如,太阳光照在大气中的尘埃、浮尘上时,会散射成各个方向的光线,使天空呈现出蓝色。

7. 光的反射和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光的反射和折射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例如,镜子、眼镜、望远镜等利用光的反射进行成像;水杯里的吸管看起来弯曲是因为光在折射时发生偏折;光能够通过透明的物体,如水晶、玻璃等,使物体看起来干净透明。

光的传播与颜色

光的传播与颜色

光的传播与颜色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恒星、蜡烛、电灯、萤火虫、水母。

光在真空中速度是3.0×108m/s,光在空气中的速度约是3.0×108m/s,光在其它介质中传播速度要比真空中小,其中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要比在玻璃中的速度快。

光年是路程的单位,表示光在一年里所走的路程。

光的传播与颜色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沿直线传播现象: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光沿直线传播应用:小孔成像、排队、射击时的瞄准、皮影戏、激光准直光沿直线传播作图:小孔成像的作图、坐井观天的作图。

光的反射:光射到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现象。

(光始终在同种介质中) 光的反射原理: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垂直入射时反射角与入射角为0°。

反射可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光的传播与颜色光的传播与颜色光的传播与颜色光的传播与颜色光的传播与颜色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平面镜的作用:成像;改变光路。

球面镜分类:凸面镜和凹面镜。

凹面镜会聚光线,应用:太阳灶、手电筒凸面镜发散光线,应用:后视镜光的传播与颜色光的传播与颜色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

(光在不同种介质中)光的折射定律: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速大的介质中的角大于光速小的介质中的角,当光线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时光路也是可逆的。

光的折射现象:池水变浅、铅笔错位、筷子弯折光的传播与颜色光的传播与颜色光的传播与颜色光的传播与颜色色光三原色是红、绿、蓝。

颜料三原色是红、黄、蓝。

太阳光是由各种色光组成的;用三棱镜可使太阳光发生色散。

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所有的光都透过时,物体是无色透明的。

六年级科学光的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光的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光的知识点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早晨的阳光到晚上的灯光,光线无处不在,给我们的世界带来了无尽的美丽和色彩。

在六年级的科学学习中,我们将了解关于光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1. 光的传播方式光可以通过空气、水以及其他透明介质传播。

当光线遇到一个物体时,可能发生三种情况:透过、反射和折射。

当光线通过透明物体时,例如玻璃或水,它会透过物体并保持直线传播。

当光线碰到光滑的表面,并反弹回来,称为反射。

而当光线通过一个介质到达另一个介质时,发生折射现象,光线会改变方向。

2. 光的颜色与光的组成我们看到的光线是由不同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这是因为光可以分解成许多不同波长的光。

我们所熟悉的七种颜色是红橙黄绿青蓝紫,它们分别对应着不同波长的光。

当这些光线通过一个透明物体时,光会被吸收或反射,使我们看到不同的颜色。

3. 反射与镜面反射是指光线碰到一个光滑的表面并反弹回去的现象。

一个理想的镜子是具有高度反射性的光滑表面。

当光线照射到镜子上时,它会反射回来,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倒影。

在镜子中,光线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形成等角反射的规律。

4. 透明、半透明与不透明物体根据光的传播方式,物体可以分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三种。

透明物体允许大部分光线通过并保持其方向,例如玻璃和水。

半透明物体只允许一部分光线通过,例如磨砂玻璃。

而不透明物体则完全吸收光线,不允许其通过。

5. 光的折射与棱镜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折射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而引起的。

当光线经过透明物体中的两个平行表面时,如玻璃棱镜,光线会发生多次折射,导致颜色的分离,形成彩虹色。

6. 光的阴影当光线照射到物体上时,我们可以看到物体的阴影。

阴影的形成是因为光线被物体遮挡而无法到达某些区域。

阴影的长度和形状取决于光源的位置、物体的形状以及光线的方向。

7. 光的使用与应用光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我们利用光源和镜面制造照明和反射系统;利用透镜和放大镜来帮助我们看清楚东西;利用光电效应将光转化为电能,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等。

自-人教版物理第二章光现象课文第一课

自-人教版物理第二章光现象课文第一课

课文·一光的传播颜色太阳、电灯等物体能够发光,这些物体叫做光源.夜晚,我们可以看到闪烁的星光,这些星星多数是恒星.宇宙中的恒星都能够发光.许多动物也可以发光.夏天的夜晚,常有淡淡的绿光在草丛中闪烁,这是萤火虫在发光.有些海洋生物也能发光.在大海深处,灯笼鱼、斧头鱼、水母等发出的光,使幽深的海底世界显得更加神秘.现代社会中,人造光源很多(图2.1-2).你周围有哪些人造光源?光是如何传播的打开电灯,我们就可以看见它的光,这是由于光从灯泡到达了我们的眼睛.那么,光的传播有什么特点?演示光是怎样传播的1.在暗室里,将一束光射到空气中,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径迹.2.在暗室里,将一束光射到水中,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径迹.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们常常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保证隧道方向不出偏差(图2.1-3).光的传播速度打雷时,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是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见雷声.这表明,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在物理学中用字母c 表示.光在真空中1s 能传播299792000 m,也就是说,真空中的光速为c=2.99792×108m/s光在其他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空气中的光速大约为2.997000×108m/s.在我们的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的光速取为c =3×108m/s光在水中的速度比真空中小很多,约为真空中光速的;光在玻璃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小得更多,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23①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同学们都听爷爷奶奶讲过“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吧.王母娘娘拆散了牛郎和织女的幸福家庭,他们化作天上的两颗星,只能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渡过银河相会一次.这个故事表达了我们祖先反抗封建礼教,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但是,神话终归是神话.你知道天上的牛郎星和织女星相距有多远吗?这两颗星都是银河系中的恒星,它们之间的距离如果用千米作单位表示,那可真是个“天文数字”,大得不得了.如果以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光速飞行,从牛郎星飞到织女星也要16年!要想每年相会一次,那是不可能的.宇宙中恒星间的距离都非常大,为了表达起来方便一些,天文学家使用一个非常大的距离单位——光年,它等于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这样说来,牛郎星和织女星的距离就是16光年.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是半人马座的“比邻星”(只能在南半球观测到),距我们4.3光年,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观测到的比邻星的光,是4.3年前发出的,经过了四年多的飞行,才到达我们的眼睛.想一想,那时候你①min是时间单位“分”的符号;km/h是速度单位“千米每时”符号。

光的传播与颜色

光的传播与颜色

光的传播与颜色光是一种能量,它在空间中传播,经历各种物质的相互作用,并且能够产生丰富多彩的颜色。

本文将探讨光的传播原理以及与颜色之间的关系。

光的传播是通过电磁波的形式进行的。

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无线电波。

光波是电磁波的一种,具有较短波长和较高频率。

当光波传播时,它会与物体相互作用,从而发生折射、反射和散射等现象。

折射是光在穿过不同介质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折射角的大小与光的入射角、两种介质的折射率有关。

通过控制光的折射,我们可以实现光信号在光纤中的传输。

反射是光波遇到物体表面时发生方向改变的现象。

根据光线发生反射的规律,我们可以预测光线在镜面上的反射角度。

这也是我们在平面镜中能够看到自己形象的原因。

反射还可以产生光的色彩,例如在彩色光的反射中,白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根据物体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和反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颜色。

散射是光经过颗粒或者不规则表面时发生方向改变的现象。

光被颗粒散射后,不同波长的光的散射角度不同,导致散射后的光呈现出丰富的颜色。

这也是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原因,因为大气中的气体和微观颗粒将太阳光散射为蓝色。

当太阳处于地平线上方时,光线要经过更多大气层,所以看起来是蓝色的。

而在日落时分,太阳处于较低的位置,光线需要穿过更多的大气层,散射的蓝光被削弱,人眼看到的颜色变为橙红色。

除了折射、反射和散射,光还可以被物质吸收。

当光线照射到物体上时,物体的某些成分会吸收光的能量,其余的光则被反射或者穿透。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物体有颜色的原因。

物体的颜色是由于其吸收和反射不同波长光的能力不同而产生的。

颜色是一种主观感知,它是光能量在我们眼睛中的解读结果。

人眼中有许多感光细胞,分别对红、绿、蓝三种波长的光敏感。

当这些细胞受到不同波长光的刺激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光感知,最终形成我们眼中的颜色。

从而实现了如电视、显示器等设备对图像颜色的还原。

五年级科学第一单元光知识整理

五年级科学第一单元光知识整理

五年级科学第一单元光知识整理一、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能够在真空、空气和透明介质中传播。

当光线遇到透明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即光线改变传播方向。

光线还会在介质表面发生反射,根据光的传播特性,我们可以利用镜子来观察反射现象,了解光的传播规律。

二、光的颜色太阳光是由各种波长的光波组成的,当光线通过三棱镜时,会被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谱带,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我们可以发现七种颜色的光谱,它们分别是红、橙、黄、绿、青、蓝和紫。

而对于物体呈现的颜色,是因为物体吸收了某些波长的光,反射出其他波长的光,从而形成我们所看到的颜色。

三、光的反射光线在遇到不透明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这种反射被称为镜面反射。

而在粗糙表面的反射则被称为漫反射。

我们可以利用反射的原理制作凸透镜、凹透镜,以及利用反射原理来望远镜,这些都是光反射的应用。

四、光的成像根据光的传播和反射特性,我们可以知道,当光线通过透镜成像时,会发生折射现象,从而形成实像和虚像。

调节透镜与物体的距离可以使得成像的大小和位置发生变化,这是光学成像的基本原理。

五、光的应用光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太阳能发电、光学器材、光导纤维通讯等。

我们可以通过光的散射现象来观察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以及为什么夕阳呈现红色等自然现象。

总结回顾通过对五年级科学第一单元光知识的整理,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光的传播、颜色、反射、成像以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学习和了解光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光的特性,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和方便。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光的学习,我认为通过实验和观察是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光知识的有效方式。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和观察,深入地了解光的传播与反射规律,从而提高对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光的应用也是我们值得关注和深入研究的方向,在生活中可以通过光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使自己的生活更便捷和舒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的传播颜色●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 m/s.4.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是不同的.二、能力目标1.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2.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3.探究色光的混合与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三、德育目标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继学习打基础.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教学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观察法.●教学用具演示用:激光演示器、盛有水的水槽、手电筒、白炽台灯、棱镜、带狭缝的屏、白屏学生用:两块带有小孔的硬纸板、彩色蜡笔、陀螺、水彩、毛笔、水、白纸.●课时安排1.5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在生活中有很多奇妙的现象:如打雷时,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人的影子为什么早晚长中午短呢?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们用什么办法才能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呢?神话中传说王母娘娘拆散了牛郎和织女的幸福家庭,他们化作天上的两颗星,只能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渡过银河相会一次,他们能否每年相会一次呢?大家想知道上述问题的答案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想.教师紧接着进入新课教学.二、新课教学(一)光源[师]生活、生产中哪些物体可以发光?[生甲]太阳、电灯、蜡烛.[生乙]手电筒、火把、油灯.[生丙]霓虹灯、钠灯、汞灯、氖灯、萤火虫.[师]同学们知道能发光的物体很多,那么上面的物体有何共同特征呢?[学生答]它们都能发光.[师]太阳和蜡烛都是光源,它们有何不同呢?[生甲]太阳是有自然光源,蜡烛是人造光源.师生共同活动后教师板书光源①能发光的物体.②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人造光源.接着教师介绍人造光源的发展和使用,使学生意识到人造光源的前景将更加美好.(二)[探究]光是如何传播的?[师]光在介质中是如何传播的?[生甲]我猜测,光在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师]同学的猜测是否正确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检验一下.[演示1]在暗室里,将一束光射到空气中,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演示2]在暗室里,将一束光射到水中,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师]刚才在演示实验中,大家看到什么现象?[生甲]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生乙]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师生共同活动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板书).说明:①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学生的感性认识较少,一定要演示给学生看看.②演示实验可用激光器演示.也可用长手电筒演示(玻璃上用带有1~2毫米宽缝隙的厚牛皮纸或硬纸片挡住).演示时,为了能看到光路,可以把几支烟同时点燃,在空气中形成烟雾,可在水中滴少许牛乳或红墨水,还可播放动画教学片.为了使学生亲身感受光的直线传播,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随后让学生自己做一个实验.学生实验:讲桌上放置点亮的白炽台灯,每个学生两只手各拿一块带有小孔的硬纸板,让眼睛穿过小孔观察光源.启发学生分析:只有当眼睛、两个小孔和光源恰好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眼睛才能看见从光源发出的光.利用上面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在这里可以向学生交待“光线”这个物理学名词.人们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直线传播,物理学中引入光线的概念.光线(板书)①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光线.②光线是带箭头的直线,箭头表示光传播的方向,如→.指导学生看教材图2.1—3同时启发学生举出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举例.[生甲]激光准直.[生乙]排直队要向前看齐.[生丙]打靶瞄准.[师]光沿直线传播的事例很多,可见学习物理知识是有用的,大家一定要学好这门课程.(三)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简单的光现象①影子的形成[演示3]用白炽灯对着墙,把皮球放在灯和墙之间.现象:墙上出现球的影子.启发学生用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解释影子的形成.师生共同活动得:影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在不透光的物体后面,光照射不到,形成了黑暗的部分就是影.②日食、月食的成因[演示4]用三球仪演示日食、月食的形成.启发学生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日食、月食的成因.师生共同活动得:日食的成因: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并且三球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被不透明的月球挡住,月球的黑影落在地球上,就形成了日食.月食的成因: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中间时,太阳光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地球的影落在月球上,就形成了月食.说明:演示时,若无三球仪可用挂图或投影片,还可播放动画教学片.(四)光速[师]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什么问题?[学生答]这表明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师]大家回忆一下,声音在空气中(15 ℃)的传播速度是多大?[学生答]340 m/s.[师]大家已知道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那么光的传播速度是多大呢?教师随即给出光速.[板书]①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②光在其他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③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可认为是3×108 m/s.1.为了帮助学生想象出这个速度有多大,形成具体的认识,可让同学们看课本图2.1—4.2.简单介绍伽利略测定光速失败的原因.体会科学家的探索精神,使学生加深对光速很大的进一步认识 .3.指导学生看阅读材料“科学世界我们看到古老的光”,然后回答以下问题:①“光年”是什么物理量的单位?②牛郎星和织女星的距离是多少km?③牛郎和织女能每年相会一次吗?④为什么在形容一个数字很大、很大的时候,常说这是个“天文数字”?学生阅读课文后对以上问题作出解答:①光年是长度的单位,它等于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②牛郎星和织女星的距离为s=3×108 m/s×3600 s/天×365天/年×16年=6.3072×1015 m=6.3072×1012 km③牛郎和织女不能每年相会一次.④因为天文数字很大,因此在形容一个数字很大时,常说这是个天文数字.在学生对上述问题作出解答后.教师随即讲解,通过学习阅读材料我们应该:①宏扬科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联系神话故事,用科学的眼光审视神话,是破除迷信的重要方面.②用光速的知识理解自然世界,拓展性地了解一些天文知识,如宇宙之大,恒星发光,银河系以及宇宙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投影片显示例题][例1]左下图是一居室的示意图,AB是窗口,C是一个点光源,用作图法画出在室内的观察者能看到点光源C的空间范围.解析:室内的观察者能见到点光源C的空间,就是C点所发出的光照射到的空间,即光线CA与CB所夹光束照到的空间(斜线区)如右上图所示.[例2]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A.反射阳光的平面镜B.月亮C.放电影时所看到的银幕D.收看电视时看到的电视机屏幕解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平面镜、月亮只是反射太阳光,不是自己发光,放电影时看到的也是银幕的反射光,不是银幕自己发光.所以它们都不是光源.只有电视机的屏幕,是电子枪发射的电子打到荧光屏上,使屏上的荧光物质发光,所以电视机屏幕是光源.所以D正确.(五)颜色1.光的色散[师]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白光是单色光不能分解,那么是否是单色光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下.[演示5]照下图甲那样,让一束光穿过狭缝射在棱镜上,让学生观察在白屏上能看到什么现象(屏离棱镜不要太远).光的色散[演示6]照上图乙那样,把另一个相同的棱镜按相反的方向放在前一个棱镜旁边(两个棱镜要靠得近些),让学生观察在白屏上又能看到什么?实验现象:(1)在演示5中,学生可以看到白光通过棱镜后,不但改变了方向,而且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彩色光带上的颜色从一端到另一端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2)在演示6中,学生可以看到彩色光带将重新会聚成白光.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启发学生把感性认识理性化.师生共同活动得出以下结论:(1)用棱镜可使太阳光发生色散,形成光谱.(2)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想想做做]在做好“色散”的演示实验后,为增加学生对色散的兴趣和体验.可让同学们分组做一下“分解太阳光”的实验.“分解太阳光”的活动内容是利用平面镜和水来使白光色散的一个方案.把由白光分解出的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反射到白色的墙壁上很醒目.学生分组实验按课本图 2.1—7,深盘上盛上一些水,盘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太阳光照射到白色的墙壁上,观察墙壁上反射光的颜色.现象:由白光分解出的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反射到白色的墙壁上.2.色光的三原色[师]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彩色电视机里的各种颜色是怎样产生的呢?紧接着教师打开教室的电视机,把放大镜发给几个同学,让同学们用放大镜看彩色电视画面上的各色光条.[师]同学们看到什么现象?[学生答]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电视机屏幕上显现出画面的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三色光条合成的.[师]没有拿放大镜看彩电画面的同学可以看一下课本图2.1—8、2.1—9.师生共同活动分析得:(1)红、绿、蓝叫做色光的三原色.(2)利用这三种色光可以混合出不同的色彩来.[活动和探究]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内容]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而颜料的三原色为品红、黄、蓝.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规律是否相同呢?[过程]问题提出后,许多同学不知怎么回答才好.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想,然后找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要解决此问题,同学们首先要弄清楚以下问题:(1)如何得到红、蓝两种单色光?如何实现色光的混合?(2)如何得到红、蓝两种颜料?如何实现颜料的混合?带着这两个问题,同学思考了一会儿,设计出如下方案:(1)得到单色光和实现单色光混合的方案:①分别用红色和蓝色的透明胶片挡在两只手电筒的前面,观察它们射出的红光和蓝光在白墙上重叠部分的颜色.②在白色圆形硬纸板的一面上用蜡笔分别涂上红、蓝两种颜色,把它安装在陀螺上,使陀螺快速旋转,造成色光的混合,观察板上的颜色.(2)得到单色颜料和实现颜料的混合方案.拿红、蓝两种水彩作单色颜料,拿毛笔将二者在白纸上混合以实现颜料的混合.同学们设计出实验方案,接着进行实验:(1)色光的混合①在白色圆形硬纸板的一面上用蜡笔分别涂上红蓝两种颜色,把它安装在陀螺上,使陀螺快速旋转,造成色光的混合,观察纸板上的颜色.②改变两种颜色的深浅程度,当陀螺快速旋转的时候,观察纸板上颜色的变化.③照①②的方法可实现绿蓝、红绿两种色光的混合.④填写下表色光的混合(2)颜料的混合①用两支毛笔分别蘸上红色水彩,蓝色水彩在白纸上混合时观察白纸上呈现的颜色.②二者的比例不同时混合观察白纸上呈现的颜色.③用同样的方法实现绿蓝、红绿两种水彩在不同比例时混合的情况.④填写下表颜料的混合[结果]通过探究活动,我们明确了以下两点:①颜料的三原色与色光的原色不同颜料的三原色为品红、黄、青,而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②它们混合的原理不同颜料的混合原理是:两种颜料混合色是它们都能反射的色光,其余的色光都被这两种颜料吸收掉了.色光的混合原理是:两种色光混合后使眼睛感觉到了另一种颜色.三、知识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1.光源.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应用.3.光在真空中的光速是3×108 m/s,大于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4.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5.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黄、青,二者的混合原理不同.四、布置作业1.阅读本节课文.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③.2.课本P383.预习下一节“光的反射”.五、板书设计1.2.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3.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原理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