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习题1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对于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22C s +H O g CO g +H g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其他条件不变,充入少量He ,则反应速率增大B .若()()2正逆v CO =v H O ,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 .其他条件不变,增加C(s)的质量,反应速率不变D .若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再改变,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2.下列反应中,熵减小的是( ) A .2HI (g)=H 2 (g)+I 2 (g)B .NH 4NO 3爆炸:2NH 4NO 3 (s)=2N 2 (g)+4H 2O (g)+O 2 (g)C .2O 3 (g)=3O 2 (g)D .4NH 3 (g)+5O 2 (g)=4NO (g)+6H 2O (1)3.aA(g)+bB(g)⇌cC(g)+dD(g) ΔH=Q ,同时符合两图中各曲线规律的是( )A .a+b>c+d T 1>T 2 Q>0B .a+b>c+d T 1>T 2 Q<0C .a+b>c+d T 1<T 2 Q<0D .a+b <c+d T 1<T 2 Q<04.某对于平衡体系xA(g)+yB(g)mC(g)+nD(g),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C 的百分含量减少,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x +m<n B .x +y<m +n C .m +n>xD .m +n<y +x5.已知某反应中各物质的浓度数据如下: ()()-1-1mA g +nB g qC g /mol L 3.6 2.4 2.42s /mol L 2.41.64.0⋅⋅()起始浓度末浓度则m:n:q等于()A.3:2:2 B.3:2:3 C.3:2:4 D.3:2:56.化学知识和技术发展离不开伟大化学家,下列人物与其贡献不匹配的是()A.侯德榜——工业制备烧碱B.勒夏特列——化学平衡的移动C.李比希——元素定量分析D.盖斯——反应热的计算7.现有下列两个图象:下列反应中符合上述图象的是()A.N2(g)+3H2(g)2NH3(g) ΔH<0B.2SO3(g)2SO2(g)+O2(g) ΔH>0C.4NH3(g)+5O2(g)4NO(g)+6H2O(g) ΔH<0D.H2S(g)H2(g)+S(s) ΔH>0,10min 8.将1mol X和3mol Y在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混合,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X(s)3Y(g)2Z(g)时测得Y的物质的量为2.4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min内,X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mol/(L·min)B.第10min时,Z的浓度为0.4mol/LC.10min时,X的转化率为20%D.反应时,向容器中通入He,容器内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加快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B.增大浓度时,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主要原因是反应物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次数增多C.△H<0的反应均是自发反应D.反应NH4HCO3(s)═NH3(g)+H2O(g)+CO2(g)△H=+185.57kJ•mol-1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10.下图是可逆反应X 2+3Y 22Z 在反应过程中的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t 1、t 2时,用不同物质表示正、逆反应速率有2v(X 2)=v(Z)B .t 2时,反应已达到了一定限度C .t 2~t 3,反应不再发生D .t 2~t 3,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11.已知298K 时,2SO 2(g)+O 2(g)2SO 3(g);△H=-197kJ ·mol -1。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练习题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练习题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练习题1.反应A(g)+B(g)→C(g)+D(g)的速率方程式是v=k[c(A)]2c(B),若使反应容器的体积增加一倍,则反应速率为原来的(B )。

A、1/6;B、1/8;C、8倍;D、1/4倍。

2.不影响反应速率系数的因素是(D)。

见阿伦尼乌斯公式A、反应活化能;B、反应温度;C、催化剂;D、反应物浓度。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D)。

A、反应速率系数的大小即为反应速率的大小;B、反应级数与反应分子数是同义词;C、反应级数愈大,反应速率愈大;条件是;在相同浓度和反应级数下D、从反应速率系数的量纲可以推测该反应的反应级数。

4.反应:CaCO3(s)→CaO(s)+CO2(g)的△r H m>0,欲增加正反应速率,下列措施中有用的是(B)。

标准摩尔反应热△r H m>0,即吸热反应A、增加CO2的分压;B、升高温度;C、增加CaCO3的量;D、加入NaOH。

5.复杂反应的反应速率取决于()。

A、最快一步的反应速率;B、最慢一步的反应速率;C、几步反应的平均速率;D、任意一步的反应速率。

6.下列各种叙述中,错误的是()。

A、质量作用定律适用于基元反应;B、在一定条件下,每一化学反应都有各自的速率方程式;C、复合反应的速率方程式有时与质量作用定律相符合;D、复合反应的每一步反应的速率方程式都不符合质量作用定律。

7.反应2NO+2H2→N2+2H2O分二步进行:(1)2NO+H2→N2+H2O2慢;(2)H2O2+H2→2H2O快。

下列各反应速率方程式正确的是()。

A、v=k[c(NO)]3/2c(H2);B、v=kc(H2O2)c(H2);C、v=k(H2O2)[c(H2)]2;D、v=k[c(NO)]2c(H2)。

8.下列各种叙述中,正确的是()。

A、质量作用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质量作用定律适用于基元反应B、在一定条件下,任一化学反应都有相应的速率方程式;C、非基元反应的速率方程式一定与质量作用定律不同;D、非基元反应的每一步反应的速率方程式不符合质量作用定律。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同步习题-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1)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同步习题-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1)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同步习题一、单选题1.硫化氢与甲醇合成甲硫醇的催化过程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过程①放出能量B.过程①中,只形成了C—S 键C.硫化氢与甲醇合成甲硫醇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D.该催化剂可降低反应活化能,反应前后没有变化,并没有参加反应2.下列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A.合成氨时将氨液化分离,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B.H2、I2、HI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C.实验室用排饱和NaCl溶液的方法收集Cl2D.由NO2和N2O4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熵增的反应都是自发的,自发反应的现象一定非常明显B.应该投入大量资金研究2CO(g)→2C(s)+O2(g)ΔH>0该过程发生的条件,以解决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引起的环境问题C.常温下,若反应A(s)+B(g)=C(g)+D(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D.已知C(s)+CO2(g)=2CO(g)ΔH>0,该反应吸热,一定不能自发进行4.在一定条件下,反应2A(g)+2B(g)3C(g)+D(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A,同时生成nmolD B.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C.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B,同时消耗1.5nmolC D.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5.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N2 + 3H 22NH3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N2、H2、NH3在容器中共存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试卷第1页,共9页C.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D.v正(N2)=2v逆(NH3)6.“氯化反应”通常指将氯元素引入化合物中的反应。

计算机模拟单个乙炔分子和氯化氢分子在催化剂表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历程中活化能为1.68×10-24eVB.M2为C2H2与HgCl2形成的中间体C.反应物或产物在催化剂表面进行吸附和脱离D.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C≡CH(g)+HCl(g)→H2C=CHCl(g)△H=-2.24×10-24eV·mol-17.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A B.B C.C D.D8.下列叙述及解释正确的是试卷第2页,共9页试卷第3页,共9页A .2242NO (g)(红棕色)N O (g)(无色) 0H ∆<,在达到平衡后,对平衡体系采取缩小容积、增大压强的措施,因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体系颜色变浅 B .22H (g)+I (g)2HI(g) 0H ∆<,在达到平衡后,对平衡体系采取增大容积、减小压强的措施,因为平衡不移动,故体系颜色不变 C .22C(s)+O (g)2CO(g),在达到平衡后,加入碳,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 .223N (g)+3H (g)2NH (g),在达到平衡后,保持压强不变,充入2O ,平衡向左移动9.将2mL 0.1mol·L -1 FeCl 3溶液和2mL 0.01mol·L -1 KSCN 溶液混合,发生如下反应:FeCl 3(aq)+3KSCN(aq)Fe(SCN)3(aq)+3KCl(aq),为了使平衡状态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应选择的条件是:①再加入2mL1mol·L -1FeCl 3 溶液 ① 加入KCl 固体 ① 加入适量的铁粉 ① 再加入2mL0.4mol·L -1KSCN 溶液 A .①①B .①C .①①D .①①①10.2N 分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的一系列转化如图所示。

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练习题

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练习题
⑦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移动,不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选;
故选D。
4.C
【详解】A.对比A、B两点,升高温度Y的体积分数增加,说明反应正向吸热, ,故A错误;
B.对比A、C两点,增大压强Y的体积分数减小,说明反应正向体积增大, ,故B错误;
C.对比A、B两点,升高温度Y的体积分数增加,相同温度下平衡常数相等,有 ,故C正确;
故选D。
3.D
【详解】①浓氨水加入NaOH固体,NaOH固体溶解放热,使NH3•H2O分解生成NH3,化学平衡 逆向进行,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不选;
②合成氨反应为放热反应,低于利于合成氨正向进行, 左右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是因为此时催化剂活性最大,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选;
③啤酒中存在如下平衡:H2O+CO2(g)⇌H2CO3(aq),开启啤酒瓶后,气体压强减小,平衡逆向移动,瓶中马上泛起大量泡沫,则开启啤酒瓶后,瓶中马上泛起大量泡沫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不选;
B.将食物放进冰箱使温度降低,食物变质的速率变慢,B错误;
C.工业合成氨时加入催化剂,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C正确;
D.向食品袋中加入脱氧剂可以减少氧气含量,降低氧气浓度,减少反应速率,D错误;
答案选C。
7.C
【详解】A.*CO→CO的活化能低于*CO→CH2O的活化能,因此相对较多的副产物为CO,故A正确;
⑥晒自来水养小金鱼
⑦硫酸工业中的重要反应 ,工业上常加入 做催化剂
A.②⑤⑥B.①⑤⑦C.②⑦D.②⑤⑦
4.反应 ,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体系中物质Y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 B.
C.B、C两点化学平衡常数: D.A、C两点的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测试题答案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测试题答案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反应Ag+3Bg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υD= mol / L·s B.υC= mol / L·sC.υB= mol / L·s D.υA= mol / L·s2.某化学反应其△H== —122 kJ/mol,S== 231 J/mol·K,则此反应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可自发进行A.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B.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C.仅在高温下自发进行D.仅在低温下自发进行3.可逆反应N2+3H2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υ正N2=υ逆NH3B.3υ正N2=υ正H2C.2υ正H2=3υ逆NH3D.υ正N2=3υ逆H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大压强,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B.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可能增大C.加入反应物,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D.一般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5.在2L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A和6molB,发生以下反应:4Ag+6Bg 4Cg +5Dg;若经5s后,剩下的A是,则B的反应速率是A.mol / L·s B.mol / L·s C.mol / L·s D.mol / L·s6.有一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Xs+3Yg 2Zg,ΔH<0;为了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应选择的条件是①高温②低温③高压④低压⑤加催化剂⑥分离出ZA.①③⑤B.②③⑤C.②③⑥D.②④⑥7.同质量的锌与盐酸反应,欲使反应速率增大,选用的反应条件正确的组合是反应条件:①锌粒②锌片③锌粉④5%盐酸⑤10%盐酸⑥15%盐酸⑦加热⑧用冷水冷却⑨不断振荡⑩迅速混合后静置A.③⑥⑦⑨B.③⑤⑦⑨C.①④⑧⑩D.②⑥⑦⑩8.某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A∶nB∶nC=2∶2∶1;保持温度不变,以2∶2∶1的物质的量之比再充入A、B、C,则A.平衡不移动B.再达平衡时,nA∶nB∶nC仍为2∶2∶1C.再达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增大D.再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9.从植物花中可提取一种简写为HIn的有机物,它在水溶液中因存在下列平衡:HIn溶液,红色H+溶液,无色+In-溶液,黄色而用作酸碱指示剂;往该溶液中加入Na2O2粉末,则溶液颜色为A.红色变深B.黄色变浅C.黄色变深D.褪为无色10.向Cr2SO4 3的水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当pH=时,开始出现CrOH3沉淀,随着pH的升高,沉淀增多,但当pH≥13时,沉淀消失,出现亮绿色的亚铬酸根离子CrO2-;其平衡关系如下:Cr3++3OH-CrOH 3CrO2-+H++H2O紫色灰绿色亮绿色向L的Cr2SO4 3溶液50mL中,加入L的NaOH溶液50mL,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A.溶液为紫色B.溶液中有灰绿色沉淀C.溶液为亮绿色D.无法判断二、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11.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若开始时充入2mol C气体,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比起始时增大了20%;若开始时只充入2molA和1mol B 的混合气体,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A.20% B.40% C.60% D.80%12.接触法制硫酸通常在400~500℃、常压和催化剂的作用下,用SO2与过量的O2反应生成SO3;2SO2g+O2g 2SO3g ;△H < 0;在上述条件下,SO2的转化率约为90%;但是部分发达国家采用高压条件生成SO3,采取加压措施的目的是A.发达国家电能过量,以此消耗大量能源B.高压将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SO2的转化率C.加压可使SO2全部转化为SO3,消除SO2对空气的污染D.高压有利于加快反应速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13.反应A+B→C的反应速率方程式为:v=k·c A·c B,v为反应速率,k为速率常数;当c A=c B=1 mol/L时,反应速率在数值上等于速率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 A增大时,v也增大B.c B增大时,k也增大C.升高温度时,k值不变D.升高温度时,v值增大14.在4L密闭容器中充入6molA气体和5molB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3Ag+Bg2Cg+xDg,达到平衡时,生成了2molC,经测定D的浓度为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x=1B .B 的转化率为20%C .平衡时A 的浓度为LD .达到平衡时,在相同温度下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反应前的85% 15.用来表示可逆反应2Ag+Bg 2Cg ;△H < 0的正确的图象为16.某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盛有适量的A 和B 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A+3B 2C,若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当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VL,其中C 气体的体积占10%,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原混合气体的体积分数为 B .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C .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A 消耗D .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B 消耗掉17.现有反应Xg+Yg 2Zg,△H <0;右图表示从反应开始到t 1 s 时达到平衡,在t 2 s 时由于条件变化使平衡破坏,到t 3 s 时又达平衡;则在图中t 2 s 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A .增大压强B .使用了催化剂C .降低温度D .减小了X 或Y 的浓度18.在一定温度下,将等量的气体分别通入起始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Ⅰ和Ⅱ中,使其发生反应,t 0时容器Ⅰ中达到化学平衡,X 、Y 、Z 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2Y 2Z .若两容器中均达到平衡时,两容器的体积V Ⅰ<V Ⅱ,则容器Ⅱ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大于t 0 .若两容器中均达到平衡时,两容器中Z 的物质的量分数相同,则Y 为固态或液态 D .若达平衡后,对容器Ⅱ升高温度时其体积增大,说明Z 发生的反应为吸热反应三、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19.对于A+2Bg nCg,△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请回答:1A 量的增减,平衡不移动,则A 为________态;2增压,平衡不移动,当n=2时,A 为____态;当n=3时,A 为______态;3若A 为固态,增大压强,C 的组分含量减少,则n_________;4升温,平衡向右移动,则该反应的逆反应为_______热反应;20.将4 mol SO 3气体和4 mol NO 置于2 L 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可逆反应不考虑NO 2和N 2O 4之间的相互转化:2SO 3g 2SO 2g+O 2g 、2NOg+O 2g 2NO 2g;⑴当上述系统达到平衡时,O 2和NO 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n O 2= mol 、n NO 2= mol,则此时SO 3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⑵当上述系统达到平衡时,欲求其混合气体的平衡组成,则至少还需要知道两种气体的平衡浓度,但这两种气体不能同时是SO 3和 ,或NO 和 填它们的分子式;⑶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改为起始时在1 L 容器中充入2 molNO 2和2 molSO 2,则上述两反应达到平衡时,c SO 2平= mol/L;21.甲烷蒸气转化反应为:CH 4g+H 2Og COg+3H 2g,工业上可利用此反应生产合成氨原料气H 2;已知温度、压强和水碳比)()(42CH n O H n 对甲烷蒸气转化反应的影响如下图: 图1水碳比为3 图2水碳比为3 图3800℃⑴该反应平衡常数K 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降低反应的水碳比,平衡常数K__________; ⑶图2中,两条曲线所示温度的关系是:t 1_____t 2选填>、=或<;在图3中画出压强为2 MPa 时,CH 4平衡含量与水碳比之间关系曲线;4工业生产中使用镍作催化剂;但要求原料中含硫量小于5×10-7%,其目的是___________;四、填空题本题包括1小题22.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究氨氧化制硝酸的过程中,查到如下资料:①氨气催化氧化为NO 的温度在600℃左右;②NO 在常压下,温度低于150℃时,几乎100%氧化成NO 2;高于800℃时,则大部分分解为N 2;③NO 2在低温时,容易聚合成N 2O 4,2NO 2N 2O 4,此反应且能很快建立平衡,在℃时,混合气体中N 2O 4占%,在150℃左右,气体完全由NO 2组成;高于500℃时,则分解为NO;④NO 与NO 2可发生下列可逆反应:NO +NO 2N 2O 3,N 2O 3很不稳定,在液体和蒸气中大部分离解为NO 和NO 2,所以在NO 氧化为NO 2过程中,含N 2O 3只有很少一部分;⑤亚硝酸只有在温度低于3℃和浓度很小时才稳定;试问:1在NO 氧化为NO 2的过程中,还可能有哪些气体产生Ⅱ Ⅰt t n /mol 0Z X Y2在工业制硝酸的第一步反应中,氨的催化氧化需要过量的氧气,但产物为什么主要是NO,而不是NO23为什么在处理尾气时,选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而不用水吸收五、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23.一定温度下,将3molA气体和1molB气体通过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 g xCg;请填写下列空白:1若容器体积固定为2L,反应1min时测得剩余,C的浓度为L;①1min内,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x=________;②若反应经2min达到平衡,平衡时C的浓度L填“大于”、“等于”或“小于”;③平衡混合物中,C的体积分数为22%,则A的转化率是_________;④改变起始物质加入的量,欲使反应达到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分数与原平衡相等,起始加入的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nA、nB、nC之间应满足的关系式_________;2若维持容器压强不变①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_________22%,填“大于”、“等于”或“小于”;②改变起始物质加入的量,欲使反应达到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是原平衡的2倍,则应加入_________molA气体和_________molB气体;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B 将四个选项都换成同一物质加以比较,A项中υA= mol / L·s;B项中υA= mol / L·s;C 项中υA= / L·s;D 项中υA= mol / L·s;2.C 由公式G= H—TS可知:G= —122×103 J/mol —231T J/mol·K,要使G<0,仅在高温下自发进行;3.C 如果对于同一物质的υ正=υ逆相等,或各物质的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那么就可以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显然只有答案C符合题意;4.D 在A中增大压强,活化分子数增大,但活化分子百分数没有增大,但是对于固体或液体的反应,化学反应速率不会增大;在B中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在C中加入反应物,使活化分子数增大,但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化学反应速率增大;5.C υB=mol/2L÷5s= mol / L·s;6.C ②降温平衡可以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③升高压强平衡可以向体积缩小方向移动,即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分离出Z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7.A ③锌粉表面积、,⑥15%盐酸浓度高、⑦加热、⑨不断振荡,都能使反应速率增大;8.C 保持温度不变,以2∶2∶1的物质的量之比再充入A、B、C,则平衡要向右移动;但nA∶nB∶nC 它不是按2∶2∶1反应的,再达平衡时,nA∶nB∶nC 不是为2∶2∶1;再达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增大;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9.D 因为2Na2O2 +2H2O=4NaOH+O2↑,生成碱使上述平衡向右移动,但又有氧气生成,最后溶液变为无色;10.C 因为nCr3+/nOH-= 2×L×÷L×=1/10,则氢氧根离子过量,溶液中存在着大量的CrO2-,溶液呈现亮绿色;二、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11.C 在两种情况下,它们是等效平衡,则:2Ag+Bg2Cg △n g起始物质的量mol 0 0 2 1转化物质的量mol平衡物质的量mol新起始物质的量mol 2 1 0新转化物质的量mol新平衡物质的量mol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mol/ 2mo l×100%=60%;12.BD 部分发达国家采用高压条件生成SO3,采取加压措施的目的是:高压将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SO2的转化率;高压有利于加快反应速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13.AD 由反应速率方程式v=k·c A·c B可知,反应速率v与c A·c B成正比例关系,速率常数k是温度的函数;则c A 增大时,v也增大;升高温度时,v值增大;14.B3Ag+Bg 2Cg+xDg起始物质的量浓度mol/L 0 0转化物质的量浓度mol/L =平衡物质的量浓度mol/L则x=2;B的转化率为×100%=20%;平衡时A的浓度为L;因为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总数不变,则达到平衡时,在相同温度下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是不变的;15.AC 运用勒沙特列原理可知: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A项正确;加压平衡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C项正确;16.BC 运用气体差量法可知:A + 3B 2C △V1 32 1+3-2 = 2显然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A 消耗;17.C 在t 2 s 时由图象看反应速率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而由反应式可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降低温度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18.BC 由图象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Z 3X +2Y ;Ⅰ容器是恒温恒容的,而Ⅱ容器是恒温恒压的,正反应是分子数增大的反应,若两容器中均达到平衡时,两容器的体积V Ⅰ<V Ⅱ,Ⅱ容器对Ⅰ容器相当于减压,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容器Ⅱ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大于t 0;若两容器中均达到平衡时,两容器中Z 的物质的量分数相同,必须气体分子总数不变,则Y 为固态或液态;若达平衡后,对容器Ⅱ升高温度时其体积增大,无法说明Z 发生的反应为吸热反应;三、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 19.1 固;2 固或液;气;3 n >2或n ≥3;4 放;20.⑴ mol ⑵SO 2、NO 2 ⑶;21.⑴ K=)()()()(2423O H C CH C H C CO C ••;⑵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则升高 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平衡常数K 增大;平衡常数K 是温度的函数,则降低反应的水碳比,平衡常数K 不变;⑶ 当恒压时,由t 1到t 2,CH 4平衡含量降低,说明t 1 < t 2;因为在恒温下,压强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H 4平衡含量增大,则图象如右:4防止催化剂中毒; 四、填空题本题包括1小题22.1.1N 2O 3、N 2O 4;2高于500℃时,NO 2分解为NO;3若用水吸收,生成的亚硝酸在常温下不稳定; 五、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23.1 3Ag+B g xCg起始物质的量浓度mol/L 0转化物质的量浓度mol/L =平衡物质的量浓度mol/L二、1min 内,B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mol/L ÷1min= mol/L ·min,x=2;三、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浓度不断下降,反应速率不断减少,则答:小于;四、同理列式可解得:3Ag+B g 2Cg起始物质的量mol 3 1 0转化物质的量mol 3a a 2a平衡物质的量mol 3-3a 1-a 2a平衡总物质的量mol 3-3a+1-a+2a=4-2a2a /4-2a ×100%=22%,a=36%,则A 的转化率是36%;五、在同温同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总数不相等,要使平衡等效,则采用极端讨论的方法得:nA+3nC/2=3 nB+ nC/2=1;2若维持容器压强不变:①因为正反应是一个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达到平衡时C 的体积分数大于22%;②在同温同压下,欲使反应达到平衡时C 的物质的量是原平衡的2倍,则应加入6molA 气体和2molB 气体;。

化学练习题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平衡

化学练习题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平衡

化学练习题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平衡化学练习题: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平衡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性是化学中重要的概念,对于理解反应的进行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解答一些化学练习题来深入了解这两个概念的关系。

请注意,本文将按照练习题的内容进行回答,以便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

题目一:下列哪个因素不会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A. 温度B. 反应物浓度C. 压力D. 催化剂的添加解答:选C. 压力化学反应速率受到温度、反应物浓度以及催化剂的影响。

温度的升高会增加反应物分子的动能,促使反应更频繁地发生碰撞,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反应物浓度的增加也会增加反应物间的碰撞频率,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催化剂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速率增加。

而压力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气相反应中,增加压力会增加反应物分子的接触机会,从而增加反应速率。

题目二:在下列反应中,哪一个是不可逆反应?A. CO2 + H2O ⇌ H2CO3B. 2H2O ⇌ 2H2 + O2C. NH3 + HCl ⇌ NH4ClD. 2H2 + O2 ⇌ 2H2O解答:选B. 2H2O ⇌ 2H2 + O2不可逆反应是指反应只能在一个方向进行,不能逆向进行。

在反应B中,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这是一个可逆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而其他三个反应都是酸碱反应或氧化还原反应,这些反应属于可逆反应。

题目三:下面哪个因素会影响平衡常数?A. 温度B. 压力C. 反应物浓度D. 催化剂的添加解答:选A. 温度平衡常数描述了一个化学反应在平衡时生成物和反应物的浓度之比。

温度是影响平衡常数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Le Chatelier定律,当反应在平衡状态下受到影响时,系统会通过反应方向的变化来减小这种影响。

对于可逆反应,温度的升高会引起平衡向右移动,反应物减少,生成物增多;温度的降低会导致平衡向左移动,反应物增加,生成物减少。

因此,温度的变化会改变平衡常数的值。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平衡练习题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平衡练习题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平衡练习题一、选择题(每题 5 分,共 50 分)1、对于反应 2A(g) + B(g) ⇌ 3C(g),下列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 v(A) = 05 mol/(L·s)B v(B) = 03 mol/(L·s)C v(C) = 08 mol/(L·s)D 无法确定2、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 A(g) + 3B(g) ⇌ 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 C 生成的速率与 C 分解的速率相等B 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A,同时生成 3n mol BC A、B、C 的浓度不再变化D A、B、C 的分子数之比为 1 : 3 : 23、下列措施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的是()A 降低温度B 减小反应物浓度C 使用催化剂D 减小压强4、对于反应 2SO₂(g) + O₂(g) ⇌ 2SO₃(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增大氧气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B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C 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D 加入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5、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₂(g) + Y₂(g) ⇌ 2Z(g),已知X₂、Y₂、Z 的起始浓度分别为 01 mol/L、03 mol/L、02 mol/L,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A c(X₂) = 02 mol/LB c(Y₂) = 04 mol/LC c(Z) = 04 mol/LD c(X₂) + c(Y₂) + c(Z) = 055 mol/L6、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A 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越明显B 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都为零C 化学平衡状态是一种动态平衡,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D 增加反应物的量,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7、某温度下,在一固定容积的容器中进行反应:H₂(g) + I₂(g) ⇌2HI(g),下列情况一定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 气体的总压强不再随时间而改变B 气体的密度不再随时间而改变C 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H₂,同时生成 2n mol HID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8、反应 2NO₂(g) ⇌ N₂O₄(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练习题(含详细答案)高中化学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练习题(含详细答案)高中化学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练习题(含详细答案)高中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综合练一、选择题1.对于反应C + CO2 ⇌ 2CO(正反应吸热)和N2 + 3H2 ⇌ 2NH3(正反应放热),当温度升高时,v1增大,v2减小,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

2.根据反应式2NH3 → N2 + 3H2,NH3的浓度从2.6mol/L降低到1.0 mol/L需要4秒,因此v(NH3)= (2.6-1.0)/4 = 0.4 mol/L/s,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

3.当SO2 + O2 ⇌ 2SO3达到平衡状态时,SO2与SO3的浓度相等,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

4.为了使正反应速率降低,A的浓度应增大,因此应采取降温的措施,选项D是正确的。

5.由浓度比可知,反应式为2A2 + B2 → 2AB,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

6.在一定条件下,PCl5(g) ⇌ PCl3(g) + Cl2(g)(正反应吸热)达到平衡后,对体系加热会使PCl5分解率增加,因此选项B是错误的,选项A和C也是错误的,只有选项D是正确的。

7.在一定温度下,2.0体积的N2和6.0体积的H2通入一个带活性催化剂的反应器中,反应生成NH3,由于N2和H2的体积比为1:3,因此反应完全消耗后,NH3的体积为2.0体积,因此选项B是错误的,选项A和C也是错误的,只有选项D是正确的。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综合练一、选择题1.对于反应C + CO2 ⇌ 2CO(正反应吸热)和N2 + 3H2 ⇌ 2NH3(正反应放热),当温度升高时,反应速率v1增大,v2减小,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

2.反应式2NH3 → N2 + 3H2,NH3的浓度从2.6 mol/L降低到1.0 mol/L需要4秒,因此反应速率v(NH3)= (2.6-1.0)/4 = 0.4 mol/L/s,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

3.当SO2 + O2 ⇌ 2SO3达到平衡状态时,SO2与SO3的浓度相等,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2. 平衡常数与温度间关系:
K r H T2 T1 ln K R T1T2
θ 2 θ 1 θ m
13
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题的解题思路
• • • • • 1、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2、写出反应物的起始浓度 3、写出各种物质的平衡浓度 4、写出平衡常数表达式 5、将各种物质的平衡浓度代入平衡常数表 达式中 • 6、解方程。
11
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条件的改变 定温下增加反应物浓 度 化学平衡 向生成物方向移动 平衡常数KӨ 不变
定温下增加总压强(气 相反应)
定压下升高温度 其他条件不变,加催 化剂
向气体分子数减少方向 移动(n = 0的反应, 平衡不移动) 向吸热方向进行
无影响
不变
改变 不变
注意:体积增大相当于浓度减小或压强减小;而体积减小 相当于浓度或压强的增大。
25
(4) 正反应活化能(Ea):反应物分子的平均势 能与活化配合物的势能之差。同理,逆反 应活化能可表示为Ea’。
(5) 正逆反应活化能之差为化学反应的摩尔反
应热: Ea - Ea´ = rHm
Ea > Ea´, rHm > 0, 为吸热反应;
Ea < Ea´, rHm < 0, 为放热反应。
一、反应速率概念
反应速率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转变为
生成物的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
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反应速率的单位: mol· dm-3· s-1
mol· dm-3· min-1,
mol· dm-3· h-1
18
1. 平均速率 指某一时间间隔内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平均值 对于一般的化学反应 aA + bB = gG + hH,有
6
(3) 书写化学平衡关系式时,只包括气态物 质平衡相对分压和溶液中各溶质的平 衡相对浓度;固体、纯液体和稀溶液 中大量存在的水相,其相对量为 1,不 必写在平衡关系式中。 (4) 为了计算简便,平衡关系式中的相对浓 度经常用一般浓度代替,但对于气态 物质必须代入其相对分压。
7
2. 多重平衡规则:
如果 反应3 = 反应1 + 反应2,则K3 = K1•K2
反应3 = 反应1 反应2,则K3 = K1/K2
3. KӨ 与rGӨ 的关系
(1)
化学反应等温式:
rGm = rGmӨ + RTlnQ 平衡时 rGmӨ = RTlnKӨ
8
(2) 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rGm = RTln(Q/ KӨ) Q < KӨ rGm < 0时, 正向反应自发进行 Q = KӨ rGm = 0 时, 反应达平衡态 Q > KӨ rGm > 0 时, 逆向反应自发进行
1. 碰撞理论
要点:
(1) 反应物分子间的相互碰撞是反应进行的先 决条件; (2) 具备足够的能量是有效碰撞的必要条件; (3) 只有当活化分子组中的各个分子采取合适 的取向进行碰撞时,反应才能发生。
22
f e
*

Ea RT
Z Zf Z
**
ZfP
f: 能量因子;
Ea: 活化能;
Z*: 满足能量要求的碰撞次数;
2. 一级反应 • 特征: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 • 反应 A(反应物)→P(生成物) 的速率方程为
kt c lg c 2.303 0 dc 积分 v kc 或 dt kt lg c lg c0 2.303
一级反应k的单位为:时间-1。
29
③ 速率常数 k :在给定温度下,各种反应 物浓度皆为 1 mol· dm-3 时的反应速率, 也称为比速常数。
注意:
I. k 取决于反应的本性; 高,k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II. k是温度的函数,与浓度无关;通常T升
30
III. 用不同物质的浓度改变表示速率时 , k值不同,即不同的速率常数之比等 于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之 比。 IV. k的单位为 [c]1n[t]1 (n为反应级数 ); 根据给出的反应速率常数的单位, 可 以判断反应的级数.
rSmӨ = iSmӨ(生成物) iSmӨ(反应物) rGmӨ = rHmӨ TrSmӨ
10
二、平衡转化率
平衡时已转化了的某反 应物的量(浓度) 平衡转化率% 100% 转化前该反应物的量 (起始浓度)
三、化学平衡的移动
1. Le Chatelier 原理:如果对平衡体系施加外部影 响(如温度、压强或浓度),平衡将向着减小该影 响的方向移动。具体见下表。
24
2. 过渡状态理论
要点:
(1) 当反应物分子接近到一定程度时 , 分子的 键连关系将发生变化, 形成一中间过渡状态, 即活化络合物;
(2) 活化络合物能量高 , 不稳定,它既可以分 解为产物, 也可以变成原来的反应物;
(3) 反应速率决定于活化络合物的浓度 , 活化 络合物分解成产物的几率和分解成产物的 速率.
半衰期
3 t1 2 2 kc 0 2
40
1. 在318.5K时,已知CCl4溶液中N2O5的分解反应:2N2O54NO2 + O2为一级反应。 (1)当N2O5的起始浓度c0(N2O5)=0.50 molL-1,测得其起始反应速率为v0=3.2510-4 molL-1min-1,求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 (2)计算当反应进行1.5h后的c(N2O5)和N2O5 的转化率? (3)计算当反应起始N2O5浓度降为一半时所需的反应时间。
(2) 定量计算: Arrhenius (阿仑尼乌斯)公式:
Ea - RT
指数形式:
k Ae
Ea 对数形式: (1) lnk ln A RT
33
Ea 对数形式: (2) lgk lg A 2.303RT Ea k2 1 1 (3) lg ( ) k1 2.303R T1 T2
31
V. 基元反应
质量作用定律:恒温下, 基元反应(包括复
杂反应的基元步骤)的化学反应速率同反
应物浓度幂的连积成正比 , 幂指数等于反
应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
32
2.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 定性讨论: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能量升 高, 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 效碰撞增加, 故反应速率加快.
即:同一反应以不同组分的浓度变化表示 反应速率时,其反应速率比等于各自计量 系数之比。
20
瞬时速率可由实验测定,一般采用作图法 求出: (1) 画出浓度— 时间(c-t)曲线图;
(2) 在指定时间的曲线位置上做切线;
(3) 求出切线斜率的绝对值(用作图法, 量出线段 长, 求出比值)。
21
二. 反应速率理论
Z**: 真正的有效碰撞次数;
P: 取向因子。
23
(4) 活化能(Ea):能发生有效碰撞的活化分子 平均能量与反应体系内所有分子平均能 量之差。 Ea 越大, 活化分子组所占比例则越少, 有 效碰撞分数越小, 故反应速率越慢. 不同类型的反应, 活化能差别很大. 分子的能量因碰撞而不断变化, 故活化分 子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但只要温度一定, 活化分子组的百分数是固定的.
间内在此体积内反应物分子有效碰撞的频率,
故导致反应速率增大。
28
(2) 定量讨论:
① 反应速率方程:
对于化学反应 aA + bB = gG + hH,有 r = k c(A)m c(B)n ② 反应级数: 上述反应的反应级数为m + n,即速率方程 中幂指数之和。反应级数可以为简单正整 数、零、分数,也有时无意义。
Q——反应商
aA + bB gG+hH
[G] g [H] h ( θ ) ( θ ) c Q c [A] a [B] b ( θ ) ( θ) c c
9
(3) 几种热力学数据之间的关系: rGmӨ = ifGmӨ(生成物) ifGmӨ(反应物)
rHmӨ = ifHmӨ(生成物) ifHmӨ(反应物)
1 c(A) 1 c(B) 1 c(G) 1 c(H) a t b t g t h t
19
2. 瞬时速率 指在某一时刻的化学反应速率
对于上述反应,有
1 dc(A) 1 dc(B) 1 dc(G) 1 dc(H) ( ) ( ) ( ) ( ) a dt b dt g dt h dt
14
1.某温度下H2(g)+I2(g) 2HI(g)的平衡常数是50,在这个温度 下使H2与I2(g)发生反应,反应开始时,碘蒸气的浓度是 1mol/L,当达到平衡时c(HI)=0.9mol/L,求H2的转化率。
• 2. 已知 CaCO3 (s) CaO(s) CO2 ( g ) 反应在973K 时, Kø=3.0010-2,在1173K时, Kø=1.00。问:
38
• 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为:
0.693 t1 k 2

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与反应物浓度无关,只 取决于速率常数k。
39
3. 只有一种反应物的二级反应
dc 1 1 积分 2 速率方程 v kc kt dt c c0 半衰期 1 t1 kc0 2
4. 只有一种反应物的三级反应 dc 1 1 积分 3 速率方程 v kc 2 2 2kt dt c c0
(2) 特征: ① 通过改变反应机理(降低活化能)改
变反应速率。
35
② 对于可逆反应,同等程度改变正逆反应速 率,只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不改变平衡
状态(即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
③ 只改变反应途径,不改变反应方向,热力 学上非自发进行的反应,催化剂不能使之 变成自发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