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巧用悬索》练习

合集下载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粤教粤科版⼩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粤教粤科版⼩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录第1课《地球》 (2)第2课《太阳》 (5)第3课《⽉球》 (9)第4课《⽩天与⿊夜》 (13)第5课《春夏与秋冬》 (17)第7课《种⼦和幼苗》 (20)第8课《植物长⼤了》 (26)第9课《养蚕》 (29)第10课《我们在成长》 (33)第11课《植物⽣长靠什么》 (36)第12课《动物为什么要吃东西》 (39)第13课《植物繁殖的奥秘》 (44)第14课《卵⽣和胎⽣》 (48)第1课《地球》1教学⽬标1.知道地球的形状、⼤⼩。

2.基本了解地球表⾯海陆分布和⾯积的⼤⼩。

3.了解⼈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4.了解地球内部的基本结构。

2重点难点重点知道地球的形状、⼤⼩, 知道地球表⾯是由⼩部分陆地和⼤部分⽔域构成的。

难点地球内部的结构。

3教学过程3.1第⼀学时3.1.1新设计⼀、导⼊在⽇常⽣活中,我们会常常看到船只进港出港。

为什么从远处驶来进港的船只总是先看见桅杆,再逐渐看见船⾝,⽽出港向远⽅驶去的船只总是先不见船⾝,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线下?出现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与地球的形状有关吗?⼆、新课(⼀)地球的形状实验模拟实验:将⼩船模形贴着地球仪表⾯来回移动,从另⼀侧观察⼩船模型。

说说⽣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够说明地球是⼀个圆形的球体。

⽉⾷的时候地球的阴影是条曲线。

是谁最早证实了地球的形状?指导阅读p4 《⼈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历程》简介麦哲伦环绕地球的航⾏(⼆)地球有多⼤?地球的直径约为12800千⽶(三)海洋和陆地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表⾯海陆的分布情况,估算海洋和陆地的⾯积,使学⽣对地球表⾯海陆的分布情况有⼀个较清晰的认识。

海洋⾯积约占地球表⾯积的7/10陆地⾯积约占地球表⾯积的3/10拓展平原⾯积约占陆地⾯积的多少?平原⾯积占陆地⾯积的1/43.1.2教学活动3.2第⼆学时3.2.1教学活动⼀、新授:地球内部有什么a)介绍地球内部概况b)指导阅读p8的“地球的内部结构⽰意图”⼆、活动:1.查找、收集⼈类近代探索地球形状的历史和数据。

粤教粤科版(2017秋)五年级下册科学弯弯的拱桥练习题(含答案)

粤教粤科版(2017秋)五年级下册科学弯弯的拱桥练习题(含答案)

粤教粤科版(2017秋)五年级下册科学弯弯的拱桥练习题(含答案)一、填空题1.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的组合,这使得它比都坚固。

2.人体自然形成的结构非常巧妙,如:人的近似于球形,可以很好地保护人脑;拱形的护卫着胸腔中的内脏;可以更好地承载人体的重量。

3.为了提升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在材料不变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等办法来实现。

4.人体自然形成的结构非常巧妙,和等部位都有拱形的保护。

还有脚部的也是拱形,能更好地承载人体的重量。

5.人的近似于球形,可以很好地保护大脑;形的肋骨护卫着胸腔中的内脏。

6.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拱形可以把力向下,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7.大量的拱形可以组合成和,其中比任何形状都牢固。

8.、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都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9.人体的结构非常巧妙。

人的头骨近似于,可以很好地保护大脑;拱形的肋骨护卫着胸腔的;人的足骨构成一个拱形,它可以更好地承载人体的重量。

10.圆顶形可以看成的组合,它有承载压力大的特点,而且不产生的力。

11.圆顶形可以看成的组合。

它有拱形承载压力的特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

12.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二、判断题13.矿泉水瓶的瓶底有很多圆顶形,增加了承重能力。

()14.鸡蛋不容易被捏破是因为它的壳坚硬。

()15.拱形受到压力时,会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

()16.拱形的肋骨不能保卫胸腔中的内脏。

()17.宜宾公铁两用桥采用了拱形设计,是因为这样可以增加桥的跨度。

()三、单选题18.安全帽之所以承受压力好,是因为它利用了()原理。

A.拱形B.圆顶形C.塔形19.许多桥梁建成拱形,主要是为了()。

A.更加美观B.节省材料C.更加牢固20.许多桥梁建成拱形,主要是为了()。

A.更加美观B.更加牢固C.节省材料D.方便车船通行21.下列有关人体自然形成的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人的头骨近似于球形,可以很好地保护人脑B.拱形的肋骨护卫着胸腔中的内脏C.平底足增强人站立时的稳定性22.鸡蛋握在手中不易损坏最主要是因为() 。

粤教粤科版(2017秋)五年级下册科学桥梁里的框架练习题(含答案)

粤教粤科版(2017秋)五年级下册科学桥梁里的框架练习题(含答案)

粤教粤科版(2017秋)五年级下册科学桥梁里的框架练习题(含答案)一、填空题1.多数物体形状是由锥形、、四种基本简单形状构成。

2.建筑物的结构有、、等许多种。

3.钢缆能承受巨大的,用它建造钢索桥,大大增加了桥的跨越能力。

4.跨越长江的江阴大桥主体结构是由、和桥面组成。

5.建造桥必须先设计桥,在“用纸造桥”的实验中应考虑的因素是、、。

6.建筑物的框架结构最基本的形状是和。

7.制作框架结构物体,增加斜杆起作用。

8.钢索桥由钢缆、桥塔和桥面三部分组成,其中(选填:钢缆、桥塔、桥面)是钢索桥的承重部件,桥塔修的很高是为了(选填:增大、减少)钢缆的拉力;从功能上看钢索桥比其他类型的桥跨度。

(选填:大、小)9.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它的优点。

10.铁塔、高压线塔、石油井架、起重臂都属于,都运用了的原理。

11.钢索桥主要由、和组成。

12.在框架结构中,形和形是最基本的框架,框架的稳定性最好。

二、判断题13.铁架桥属于框架结构. ()14.改变横梁的宽度和厚度,抗弯曲能力的影响效果一样。

()15.制定设计小船的方案时,需要考虑小船各部分之间的连接方式。

()16.一个物体上小下大、上轻下重,它就不容易倒。

()17.增加厚度可以增加材料的抗弯曲能力,这是一种好办法。

()三、单选题18.“鸟巢”和埃菲尔铁塔都是()。

A.砖混结构B.钢混框架结构C.钢结构19.武汉长江大桥是钢索桥,这种设计大大增加了它的()。

A.高度B.跨度C.美观20.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你认为下列框架结构中最不容易变形的是().A.B.C.21.在设计桥梁时,桥洞一般会设计为。

()A.三角形B.拱形C.正方形22.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和艾菲尔铁塔都属于()结构。

A.框架B.薄壳C.实心23.2021年3月19 日,江山市老年活动中心作为新冠病毒疫苗的方舱接种点正式启用。

下图是江山老年活动中心的雨棚,以下描述不符合科学原理的是()。

A.支架顶部利用了拉索结构,确保结构坚固B.顶棚利用了拱形原理,既坚固又便于排水C.支撑部分利用了框架结构,但抗风能力弱D.支撑部分使用了空心钢管,既轻巧又坚固24.同学们在课堂上讨论我国的一些大型工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巧用悬索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

《巧用悬索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

《巧用悬索》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认识悬索的结构和特点,了解悬索在工程中的应用;2. 进修悬索的力学原理,掌握悬索的受力分析方法;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认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4. 激发学生对工程学科的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悬索的定义、结构和分类;2. 悬索的受力分析方法;3. 悬索在桥梁、建筑等工程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闻名的悬索桥梁,引导学生了解悬索的观点和应用领域。

2. 理论讲解(20分钟):讲解悬索的定义、结构和分类,介绍悬索的受力分析方法。

3. 实践操作(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设计并搭建一个简单的悬索模型,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悬索的受力特点。

4. 实验分析(20分钟):对悬索模型进行加载实验,观察悬索的变形和受力情况,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5. 总结讨论(15分钟):学生展示他们的悬索模型,并分享他们的设计思路和发现,老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四、作业要求:1. 每组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个悬索模型,并进行加载实验;2. 每组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悬索模型的设计思路、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3. 每组学生展示他们的悬索模型,并向全班介绍他们的设计理念。

五、评判方式:1. 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50%,主要评判学生对悬索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 悬索模型的设计和展示占总成绩的30%,主要评判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认识;3. 参与讨论和互动占总成绩的20%,主要评判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

六、延伸活动:1. 邀请工程师或专家来学校进行悬索相关的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实际应用案例;2. 组织学生参观悬索桥梁或其他工程项目,加深他们对悬索的认识和兴趣。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悬索的结构和特点,掌握悬索的受力分析方法,培养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认识,激发对工程学科的兴趣,为将来的进修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巧用悬索》教案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巧用悬索》教案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巧用悬索》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节《巧用悬索》。

本节课主要讲解了悬索的定义、特点以及巧用方法。

悬索是一种简单机械,应用广泛,如建筑、桥梁、电线杆等等。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带领学生了解悬索的原理和应用,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悬索的作用和重要性。

同时,本节课也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是一节非常实用的科学课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悬索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2. 掌握悬索的原理和运用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悬索的定义、特点和应用,掌握悬索的原理和运用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悬索的原理,掌握悬索的应用方法。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机械的相关知识,如杠杆、轮轴、滑轮等等。

但是对于悬索这种简单机械,学生的了解可能较少。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际操作来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悬索的应用和原理。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1. 引入悬索的概念和应用: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展示悬索的应用场景,如桥梁、电线杆等等。

例如,通过展示珠江大桥、黄浦江大桥等桥梁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悬索的应用广泛性。

2. 提问学生: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悬索吗?它有什么特点?它有什么应用?例如,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悬索应用场景,如电线杆、吊车等等。

第二环节:讲解悬索的定义和特点1. 讲解悬索的定义:悬索是一种细长的物体,一端悬挂在支点上,另一端挂载物体。

例如,可以通过展示悬索的图片和模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悬索的定义。

2. 讲解悬索的特点:悬挂的物体重力作用力通过悬挂的细长物体传递到支点上,支点受到的力与物体的重量相等,支点受力的方向垂直于悬索。

例如,可以通过展示悬挂物体的图片和模型,让学生感受到悬索的特点。

第三环节:实际操作1. 准备悬索、挂钩和不同重量的物体。

小学科学粤教粤科版五年级上册《432 生锈与防锈》习题

小学科学粤教粤科版五年级上册《432 生锈与防锈》习题

4.32《生锈与防锈》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铁和铁锈的颜色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2、铁和铁锈是两种不同的______。

3、铁锅清洗后擦干为了_______。

4、锁一般是金属做的,经常会______。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铁有韧性,铁锈比较脆。

()2、非供暖期间,铁制供暖设施中仍充满水,目的是防止铁生锈。

()3、在干燥、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埋下铸铁管道腐蚀最慢。

()4、铁锈不容易导电且能被磁铁吸起。

()5、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很多,比如涂油、刷漆、浸泡等。

()6、铁生锈之后,铁的质量严重受损。

()三、实验题:比较铁和铁锈实验材:铁、铁诱、磁铁、简易电路实验步骤:1、观察铁和铁锈(颜色、光泽度、手感、是否有空隙),然后做还记录。

2.用磁铁靠近铁与铁锈,看是否被吸起来,做好记录。

3、分别把铁与铁锈放入电路中,看是否导电,做好记录。

4.用手将铁与铁锈打折,感受是否有韧性,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问答题根据铁生锈的条件,我们应该怎样防止铁生锈?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银白色暗红色2、物质3、防止生锈4、生锈二、判断题1、√2、√3、√4、✘5、✘6、√三、实验题得出结论:铁和铁锈是两种不同物质四、问答题涂油、刷漆、擦干、电镀、烤漆等。

2023-2024学年五年级科学下册(粤教粤科版)第4课巧用悬索(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五年级科学下册(粤教粤科版)第4课巧用悬索(教学设计)
(2)学生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环节,学会了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发展了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学生在总结回顾环节,能够自主梳理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对悬索工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2)学生在了解悬索在桥梁、电缆等领域的作用后,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增强了科技创新意识。
(1)知识层次:学生对简单物理现象有一定的了解,如重力、摩擦力等,但对于复杂的力学原理,如力矩平衡,理解尚浅。
(2)能力层次: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问能力较强,但在假设、实验、分析等方面能力参差不齐。
(3)素质层次:学生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但在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方面有待提高。
核心素养目标
1. 科学探究:培养学生观察、提问、假设、实验、分析等科学探究能力,通过探究悬索的力矩平衡原理,提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 科学思维:激发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分析悬索结构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 工程技术:学会制作简易悬索模型,掌握基本工程技术,培养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 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悬索的结构特点、力矩平衡原理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悬索承重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1. 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究悬索的力矩平衡原理。

2023-2024学年度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

2023-2024学年度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
18.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食物或衣物发霉的现象。发霉是由于霉菌的大量繁殖和生长引起的。食物、衣物等发霉之后,容易产生有毒物质。
19.霉菌个体较小,要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进行观察。
20.植物和动物的生存都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空气、阳光等。
21.当条件适宜时,霉菌就会大量地生长、繁殖。
22.病毒是目前人类所了解的个体最微小、结构最简单的一类生物,比细菌小得多。
30.在做“发面团”的对照实验时,其中最重要的材料是干酵母粉。加了干酵母粉的面团会明显的膨胀起来。发面过程中加入的干酵母粉里有一种特殊的微生物——酵母菌。
31.预防传染病的方法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第三单元 火山与地震
1.我们有时会在高山上见到整块断裂的岩石层。这些断裂面上的岩石层往往会有不规则的弯曲现象。
35.月球围绕地球运转,是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
36.古人把银河想象为天上的河流。。
37.400 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第一次用望远镜观察银河。
38.银河是由许多恒星聚集在一起组成的。
39.整个银河系是一个包含了几千亿颗恒星的星系。
40.仙女座星系是我们肉眼可见的最遥远的天体之一。
41.天文望远镜的发明让我们可以更好地观察宇宙。
5.我们可以根据实验结果 ,运用分析、比较、概括等方法得出探究的结论。
6.我国许多跨度大的桥梁,有一类是用缆索把桥面吊起来的桥,叫做悬索桥。
7.斜拉桥也是靠钢索吊起桥面的大跨度桥梁。
8.钱塘江大桥是由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设计的钢铁框架桥。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公路、铁路两用桥是钱塘江大桥。
9.2018年10月正式通车的港珠澳大桥,全长55千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巧用悬索
一、填空题。

1、用缆索把桥面吊起来的桥是()。

2、悬索桥的跨度比较(),一般建在()或()。

3、悬索桥由()、()和()等几部分组成。

4、长长的()可以将桥面吊起来。

5、在古代,人们利用( )、()等材料将桥面吊起来。

二、判断题。

1、在建筑悬索桥时,只能用钢索吊起桥面。

()
2、悬索桥的跨度一般都很大。

()
3、悬索的作用是增大桥面的承重能力。

()
4、桥塔是用来支撑悬索的。

()
5、有悬索的桥比没有悬索的桥更容易变形。

()
三、简答题。

1、说一说桥塔和悬索有什么作用。

1.4巧用悬索答案
一、填空题。

1、悬索桥
2、大山谷中海面上
3、悬索桥塔桥面
4、悬索
5、藤竹
二、判断题。

1、×
2、√
3、√
4、√
5、×
答:桥塔的作用是用来支撑悬索的,悬索的作用是增加桥的承重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