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13-16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国际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等领域的经济活动。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全球经济体系的运作和影响因素,并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二、课程目标1. 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经济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2. 掌握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包括比较优势理论、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3. 熟悉国际金融市场和货币体系,了解国际收支和汇率的形成机制;4. 分析国际经济政策对国内和国际经济的影响;5. 培养科学的国际经济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国际经济学的定义与范畴;- 主要国际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与演进; -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 国际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及其解释;- 因素禀赋理论和要素流动理论;- 基于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政策与保护主义;- 自由贸易与多边贸易体制。

3. 国际货币体系与国际金融市场-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汇率与汇率制度;- 国际金融市场的结构和功能;- 资本流动与跨国投资。

4. 国际收支和汇率- 国际收支的计算与分析;- 汇率决定理论;- 汇率制度与汇率政策;- 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影响。

5. 国际经济政策- 国际经济政策的目标与工具;- 贸易政策与关税措施;- 金融政策与汇率管理;- 跨国公司与外国直接投资。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1. 讲授:通过讲解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2.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促进他们对国际经济问题的思考和分析;3. 案例分析:选取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4. 文献阅读:推荐相关学术论文和书籍,鼓励学生深入阅读和批判性思考。

五、评估方式1. 平时表现(40%):包括课堂参与、课堂小测验等;2. 作业(20%):包括课后练习、案例分析等;3. 期中考试(20%):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整体理解和应用能力;4. 期末论文(20%):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国际经济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第八版第十六章英文

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第八版第十六章英文
more simply
D = D(EP*/P, Y – T, I, G)
Aggregate demand is a function of real exchange rate (EP*/P) disposable income (Y— T) investment demand (I) government spending
• Y = D = D(EP*/P, Y – T, I, G)
需求>产出 厂商为了满足 多余需求会加 大生产。 产出增加, 从2向1移动
Output > demand 企业减少产出, 所以向1移动
4.Output Market Equilibrium :utput, the Exchange Rate, and Output Market
Introduce
• Determinants of Aggregate Demand in an Open Economy
• Output Market Equilibrium In the Shout Run: the DD Schedule
• Asset Market Equilibrium In the Shout Run: the AA Schedule
• EP*/P↗,EX ↗,IM ↘ ,CA↗,D↗
• A real depreciation of the home currency raises aggregate demand for home output,a real appreciation lowers
➢ 2.2 Real Income and Aggregate Demand
➢ q=EP*/P
q (real exchange rate ) is domestic currency real exchange rate against foreign currency E (the nominal exchange rate) is the price of foreign currency in terms of domestic, P* is the foreign price level P is the home price level

《国际经济学》教案

《国际经济学》教案

《国际经济学》教案一、引言国际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全球范围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的学科。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国际经济政策,并培养他们的分析和应用能力,以应对全球化时代面临的经济挑战。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1. 使学生了解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贸易、汇率、国际投资等;2. 培养学生分析国际经济现象和问题的能力;3. 启发学生关注国际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4. 帮助学生认识到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并提高其应对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内容将包括以下主题:1.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理论- 国际贸易的机会成本与相对价格- 贸易限制与保护主义政策- 自由贸易与区域贸易协定2. 汇率与国际金融市场- 汇率的决定与浮动- 汇率制度与外汇市场- 汇率政策与汇率风险管理-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3. 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 直接外国投资与外国直接投资- 国际投资的动因和影响因素- 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与运营- 跨国公司对国家和全球经济的影响4. 全球化与发展经济体系- 全球化的定义、动力和影响- 发展经济体系的问题与挑战- 国际合作与全球经济治理-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一带一路倡议四、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授课与讲解:通过课堂授课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理论框架和基本概念。

2. 学生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讨论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视频和多媒体资源:借助多媒体资源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的国际经济现象。

4. 实践案例分析: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并进行经济政策分析。

五、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对国际经济学的理解和能力发展,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 课堂小测验:通过课堂小测验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个人或小组项目:要求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项目,包括实证研究、政策分析等,评估其分析和应用能力。

国际经济学-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国际经济学-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洪银兴《经济研究》1997.6)
下周课程
12
6
第三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第2节:单一要素经济
第3节:单一要素世界贸易
第4节:对比较优势的误解
第5节:考虑运输成本与非贸易品的贸易
第三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第6节:李嘉图模型的实证检验
第四章:资源与贸易:H-O模型
蒙代尔,蒙代尔经济学文集(第一卷),中国金融出版,2003
赵春明,国际贸易学,石油工业出版,2003
杂志:《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
《世界经济研究》,《国际贸易问题》,《国际贸易》,《世界经济文汇》等。
主要网址:.
课程教学进程表




教学内容
课后作业
阅读
预习
11
6
第一章:绪论
第1节:国际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第2节:国际经济学:贸易与金融
第一章:绪论
补充:国际贸易发展史
补充:李嘉图之前的贸易思想
第二章:世界贸易概览
第1节:谁和谁贸易了?
第2节:正在演变的世界贸易模式
第三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第1节: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
浙江工商大学课程授课提纲
2014/ 2015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
开课班级
保险1301、投资1301
课程类型
必修
学分
2
周学时
2
总学时
32
教学周
11—16周
教室
C118、C117

国际经济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中央财经大学

国际经济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中央财经大学

国际经济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中央财经大学第一章测试1.以下哪些是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参考答案:技术跨国转移;FDI;国际移民;购买国外债券;手机的出口;国际旅游2.下列哪些因素推动了国际分工()参考答案:工业革命;贸易壁垒的降低;技术革命;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3.国际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包括()参考答案: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4.以下属于国际贸易部分研究内容的是()参考答案: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理论;多边贸易体系5.数字技术革命将会带来国际分工的重构()参考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以下哪些是亚当·斯密的观点()参考答案:自由贸易会带来社会福利的提升;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才是财富的形式;国家之间在生产力方面存在绝对差异2.哪位经济学家最先对亚当·斯密的理论进行了数学建模()参考答案:大卫·李嘉图3.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参考答案:亚当·斯密支持政府出口补贴4.以下关于李嘉图模型的基本假设,不正确的说法是()参考答案:每个国家都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5.关于李嘉图模型的福利预测中,错误的说法有哪些()参考答案:自由贸易会使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获益;各国工资水平会因自由贸易而变得相等第三章测试1.以下关于要素禀赋理论(长期)描述不正确的选项是()参考答案:该模型假设各国自然禀赋一致2.根据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在一国不存在完全专业化和要素密集度逆转的条件下,如果一种商品的相对价格提高,则生产这种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将()参考答案:上升3.如果一国资本要素积累增加,根据罗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的相对价格保持不变的前提下,该国资本密集型商品和劳动密集型商品的生产量将分别()参考答案:增加,减少4.下述关于特定要素模型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参考答案:出口部门的特定要素价格一定相对提高5.以下哪些不是是要素价格均等化成立的必要条件()参考答案:所有国家的人口相同;所有国家的资本存量相同第四章测试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参考答案:外部规模经济是指行业规模扩大会降低生产成本;新贸易理论的一条重要假设是规模经济;克鲁格曼是新贸易理论提出的重要代表人2.以下不属于“新”新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的是()参考答案:企业之间完全竞争3.关于贸易发展的新趋势,不正确的说法是()参考答案:农产品依然是世界贸易的主要商品4.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垄断竞争情形下国际贸易的好处()参考答案:各国的厂商数量都会增加5.关于外部规模条件下国际贸易的论述正确的选项是()参考答案:贸易后率先扩大生产规模的国家将会具有价格优势;贸易后一般会带来国家福利的改善;贸易的格局是不确定的第五章测试1.大国实施进口关税,当进口需求曲线弹性越(),出口供给弹性越()的时候,该国关税转嫁给外国的程度会越大。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三章1、时机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指公司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时机,或利用必定资源获取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

2、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假如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时机成本低于在其余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时机成本,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3、李嘉图模型(Ricardian model):是指以各国之间相对劳动生产率的不一样来解说国际贸易现象的贸易理论模型。

4、单位产品劳动投入(unit labor requirement):是指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投入的劳动小时数。

5、生产可能性界限(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是指在技术不变和资源充足利用的状况下,社会或单个厂商把所有资源充足地和有效率地用于生产商品所能获取的最大产量的各样组合的曲线。

6、绝对优势 (absolute advantage):当一个国家能够以少于其余国家的劳动投入生产出相同单位的商品时,就说该国在生产这类商品上拥有绝对优势。

7、局部平衡剖析(partial equilibrium analysis):是指假设其余条件不变时,独自剖析某一经济当事人或某一市场的价钱和供求变化的经济剖析方法和理论。

8、一般平衡剖析(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是指在一种价钱系统下,整个经济中所有有关市场上的供应和需求同时达到平衡的状态。

9、相对需求曲线(relative demand curve):是表示某种产品的相对价钱与市场相对需求量之间的互相关系的曲线。

10 、相对供应曲线(relative supply curve):是表示某种产品的相对价钱与市场相对供应量之间的互相关系的曲线。

11 、贸易所得 (gains from trade):是指一个国家从国际贸易活动中获取的利益。

12 、相对薪资 (relative wage):是指一国工人每小时的薪资与外国工人每小时薪资的比值。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归纳(精选五篇)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归纳(精选五篇)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归纳(精选五篇)第一篇:国际经济学知识点归纳重商主义:重商主义认为,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金银财富增加。

一国要使金银货币的绝对量增加,从而使国家富裕起来,必须发展国际贸易,并且在贸易中保持出口大于进口。

因为,只有当一国的出口大于进口时,其他国家要向该国支付,该国的金银财富才会增加,其经济才会因为资本的流入而获得发展。

重商主义的两大缺陷:金银货币财富观和贸易保护主义。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相互需求理论(约翰.穆勒)绝对优势理论: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其中一国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效率,另一国在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的效率,则两国在不同商品的生产上分别拥有绝对优势。

相对优势理论: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条件下,其中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另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处于绝对劣势。

则优势国可以专门分工生产其优势较大的那种商品,劣势国可以专门分工生产其劣势较小的那种商品。

相互需求理论:两国两种商品的国内交换比率(反映了两国的比较成本优势)决定了两国两种产品国际交换比率的上下限,实际的国际交换比率必定介于两国国内交换比率所确定的界限之内。

要素禀赋理论:一个国家应当分工生产并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丰裕要素所生产的商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稀缺要素所生产的商品。

通过国际分工和开展贸易,将会使各国的福利都得到增益。

机会成本:指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额外生产1单位某一种商品所必须放弃的生产另一种商品的最大数量。

机会成本递增的原因:(1)生产要素不是同质的,即同一种生产要素并不是完全相同或质量相同的。

(2)商品的生产过程中投入生产要素的比例并非是固定不变的。

该国每多生产1单位的该种商品,就必须越来越多地放弃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以获得足够的资源。

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都是凹向原点的曲线,说明两国在生产这两种商品时都具有机会成本递增的特点。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1、贸易基础:开展国际贸易的基础条件.2、贸易模式:分别进出口哪些商品.3、贸易所得:从贸易中获得的利益.4、绝对优势:当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使用一种生产要素劳动时,如果刚好一个国家在一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低,另一国家在另一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高,则两国分别在其劳动生产率高的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5、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6、机会成本:它是指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选择一单位某一物品而必须放弃的另一种物品的数量。

7、要素禀赋:一个国家或经济体所拥有的可利用经济资源的总量。

8、要素密集度:单位产品的相对要素投入比率9、要素充裕度: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的相对丰裕性,或者说是一个国家的相对资源供给量10、进口配额: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允许进口一种商品的直接数量限制。

11、自动出口限制:当一国出口威胁到进口国整个国内经济时,进口国以全面贸易限制相威胁,引导另一国―自愿‖地减少某种商品的出口。

12、国际收支: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国际间的经济交易以及国际间经济体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

13、国际收支平衡:一国国际收支净额即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的差额为零。

14、国际收支平衡表:记录一国居民与其他国家居民在一段特定时间内发生的所有交易15、抛补套利:在即期市场上买入准备投资的外币,同时卖出外汇远期以避免汇率风险。

16、无抛补套利:利用两国市场的利率差异,把短期资金从利率较低的市场调至利率较高的市场进行投资,以谋取利息差额收入。

(区别:是否采取措施覆盖掉本币贬值的汇率风险)17、内部均衡:实现低失业率下的国内经济稳步增长(充分就业率/每年失业率不高于4%/5%,每年通货膨胀率不高于2%/3%)18、外部均衡:国际收支均衡(或一种有意的短期不均衡)(H-O模型基本定理):要素相对富裕度和要素相对价格的差异导致了生产成本的差异,而生产成本的差异又是导致了不同国家贸易前相对价格不同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4.4 Monetary policy in fixed rate
Ms
I
K Y Ca
BP
For fixed rate
Y
Ms’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4.5 Fiscal policy in fixed rate
K流动性强
G T
马歇尔-勒纳条件 The Marshall-Lerner condition is that: ηM + ηX > 1 Empirical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this condition does hold.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J Curve(p339)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djustment to equilibrium under the gold standard occurs via the price-specie-flow mechanism. The concept of the price-specie-flow mechanism was initially introduced in 1752 by David Hume.
I Y
K Ca Y
BP
For d rate
Ms’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4.6 policy mix in fixed rate
1962年,时在IMF任职的蒙代尔发表了题为《恰当运用财政货币政策 以实现内外稳定》的研究报告,在这份报告中,他正式提出了以货币 政策促进外部均衡,以财政政策促进内部均衡的政策主张。这一主张 ,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实现内外均衡中的作用进行了重新分配, 因而被称为“政策指派”理论。 根据“政策指派”理论,用财政政策稳定国内经济,而用货币政策 稳定国际收支,将有利于经济的内外均衡。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4.3 fixed rate
Tinbergen’s law and Meade’s conflict
米德冲突 米德冲突说明,一国如果要同时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则必须 同时使用支出调整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单独强调任何其中的一种政 策,将会导致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的冲突。 丁伯根原则 1952年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提出。他指出,要实现N种独立的政策目 标,至少需要相互独立的N种有效的政策工具。这一结论对经济政策 理论具有深远意义。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3.3 Stability of Foreign Exchange Markets
P S
P
S
P
Peq
Peq
Peq S
D Q
D Q
D Q
The market stability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 Marshall-Lerner condition
13.8 absorption approach
Y=C+I+(X-M) Y=A+B B=Y-A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Chapter 14: Adjustment Policies
14.2 national objective and policies 1.national objective: internal balance external balance a reasonable rate of growth a equitabl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protection of environment
Decrease
Decrease Increase Increase/Decrease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3.5 income determination in a closed economy Y=C+S Y=C+I S-I=0 C=C1+cY kI=⊿Y/ ⊿I=1/(1-c)=1/s
13.2 Adjustment under a flexible-rate system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Elasticity
the price elasticity of the demand for imports (ηM). ηM = %ΔQM ÷ %ΔPM the price elasticity of foreign demand for exports (ηX). ηX = %ΔQX ÷ %ΔPX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3.6 income determination in a open economy
S+M=I+X ⊿S+⊿M= ⊿I+ ⊿X ⊿S=s⊿Y ⊿M=m⊿Y k’I= ⊿Y/⊿I=1/(s+m) k’X= ⊿Y/⊿X=1/(s+m)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Items Net flow of specie Trade surplus Inward Trade deficit Outward
Money supply
Price and wages Competitivenes s Export & import
Increase
Increase Decrease Decrease/Increase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国际经贸学院 Instructer:Zhang Shaohui 张 绍辉 E-Mail:zshsie@
Chapter 13: Automatic Adjustments with Flexible and Fixed Exchange Rates
The advantages of flexible exchange rates The advantages of fixed exchange rates Optimum currency areas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Chapter 16: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Exchange rate options International reserve types Current system problems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国际收支的 初始状态
国内经济的初始状态 高失业率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高通货膨胀率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顺差 逆差
14.7 Policies in flexible rate
Ms
I
K Y Ca Y
K流动性强
BP
Currency depreciates
Ca
Currency appreciates
G T
I Y
K
Ca
BP
Y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Chapter 15: Flexible versus Fixed Exchange Rates, European Monetary System, and Macroeconomic Policy Coordination
⊿(X-M) J Curve
t
•解释: •1.从进口商的角度来讲,本币贬值将导致进口的成本提高。所以进 口商会囤货,短期内会增加进口; •2.短期内出口商的产能的上升是有时滞的。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3.4 adjustment with a fixedrate system: the gold standard
1.elasticities approach (price adjustment mechanism) 2.absorption approach (income adjustment mechanism) 3. Synthesis of Automatic Adjustments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Suppose: there is a cost for the gold transportation-$0.04
e$/£ S£
e$/£
4.87 D`£ D£
4.90 4.87 4.84
S£
D£


4.90 the gold export point 4.84 the gold import point 4.87 the mint par(法定平价)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national policies
所谓支出调整政策(Expenditure — Changing Policy),等同于在封 闭经济条件下,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组合。其实质是对总需求的水平进行管理。 所谓支出转换政策(Expenditure — Switching Policy)指改变支出构 成而使本国收入相对于支出增加的政策,如汇率调整、关税、出口补 贴、进口配额限制等都属于支出转换政策范畴。狭义的支出转换政策 则专指汇率政策。支出转换政策的实质是在总需求的内部进行结构性 的调整,使得总需求的构成在国内吸收与净出口之间保持恰当的比例 。 所谓直接控制:政府的行政手段,如关税、进口配额等。等同于除掉汇 率后的广义的支出转换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