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礼仪的基本动作共26页文档
传统礼仪的基本动作PPT共26页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量自己知道。——苏联
中国传统礼仪动作详解

中国传统礼仪动作详解华夏祖先用肢体动作传递“双向对等”“有序有位”的语言,这些动作叫礼。
传递下来的礼仪动作,承载华夏传统交手礼着祖先传给后人的话语。
这些礼仪动作,源自远古,源自人类没有语言的时代。
是“哑语”,是人皆能懂的“象形字”,是代代承传的“普通话”。
礼仪动作有十,常规礼仪动作有二。
携带双向对等、有序有位,缺一不可、两相适宜的交往原则和做人原则。
十种礼仪动作是:拱手礼、一拜礼、两拜礼、三拜礼、叩首礼、执手礼、推手礼、交手礼、揖礼、鞠躬礼。
两种常规礼仪动作是,初相见、敬父母行一拜之礼,朋友同学同事行拱手礼。
礼仪动作一览礼名动作适用范围礼义拱手礼胸前拱手,后收,前推日常礼仪恭敬,接受,礼让揖礼曲臂,抱手,躬身常规礼仪恭敬,给予,接受一拜礼臂,拢手,躬身30度初相见,敬长恭敬,接受,给予两拜礼展臂,拢手,躬身45度,两次常规大礼恭敬,接受,报答三拜礼高揖至额,躬身90度,三躬敬天地祖师国恭敬,接受,报答叩首礼踞坐至地,拜,叩首特定大礼恭敬,接受,报答执手礼双手出,长下幼上,长执幼行于长幼之间父慈子孝,师道生尊交手礼双手交叉胸前,推出,平示代孔夫子还礼推让,给予,示之鞠躬礼垂手,躬身,可深可浅通行礼仪谦恭,接受,礼让附手礼双手附胸腹间,上手男左女右行大礼前站姿诚意正心1、拱手礼在胸前拢手,由前向后收,呈拱手形。
向前推,不躬身。
视距离远近,可高,不能低于胸。
日常相见礼,送别礼。
2、揖礼在胸前抱手,轻于抱拳,重于拱手。
略躬身或不躬身。
用于日常行礼,敬长上,同学朋友互敬。
3、一拜礼(拜礼)展臂,至胸前合,拢手。
男左手前,女右手前。
躬身(30度)。
手臂随腰部动,头不动。
用于初相见,敬长上,行家礼。
只行一个。
常规大礼。
4、两拜礼(再拜礼)展臂,至面部前,拢手。
躬身(45度)。
手臂随腰部动,头不动。
用于向长上行大礼。
一般行一个,叫“拜”。
最多行两个,叫“再拜”。
5、三拜礼(再拜额手礼)立定,挺身,庄重。
“双手附心。
中国传统礼仪动作详解

中国传统礼仪动作详解华夏祖先用肢体动作传递“双向对等”“有序有位”的语言,这些动作叫礼。
传递下来的礼仪动作,承载华夏传统交手礼着祖先传给后人的话语。
这些礼仪动作,源自远古,源自人类没有语言的时代。
是“哑语”,是人皆能懂的“象形字”,是代代承传的“普通话”。
礼仪动作有十,常规礼仪动作有二。
携带双向对等、有序有位,缺一不可、两相适宜的交往原则和做人原则。
十种礼仪动作是:拱手礼、一拜礼、两拜礼、三拜礼、叩首礼、执手礼、推手礼、交手礼、揖礼、鞠躬礼。
两种常规礼仪动作是,初相见、敬父母行一拜之礼,朋友同学同事行拱手礼。
礼仪动作一览礼名动作适用范围礼义拱手礼胸前拱手,后收,前推日常礼仪恭敬,接受,礼让揖礼曲臂,抱手,躬身常规礼仪恭敬,给予,接受一拜礼臂,拢手,躬身30度初相见,敬长恭敬,接受,给予两拜礼展臂,拢手,躬身45度,两次常规大礼恭敬,接受,报答三拜礼高揖至额,躬身90度,三躬敬天地祖师国恭敬,接受,报答叩首礼踞坐至地,拜,叩首特定大礼恭敬,接受,报答执手礼双手出,长下幼上,长执幼行于长幼之间父慈子孝,师道生尊交手礼双手交叉胸前,推出,平示代孔夫子还礼推让,给予,示之鞠躬礼垂手,躬身,可深可浅通行礼仪谦恭,接受,礼让附手礼双手附胸腹间,上手男左女右行大礼前站姿诚意正心1、拱手礼在胸前拢手,由前向后收,呈拱手形。
向前推,不躬身。
视距离远近,可高,不能低于胸。
日常相见礼,送别礼。
2、揖礼在胸前抱手,轻于抱拳,重于拱手。
略躬身或不躬身。
用于日常行礼,敬长上,同学朋友互敬。
3、一拜礼(拜礼)展臂,至胸前合,拢手。
男左手前,女右手前。
躬身(30度)。
手臂随腰部动,头不动。
用于初相见,敬长上,行家礼。
只行一个。
常规大礼。
4、两拜礼(再拜礼)展臂,至面部前,拢手。
躬身(45度)。
手臂随腰部动,头不动。
用于向长上行大礼。
一般行一个,叫“拜”。
最多行两个,叫“再拜”。
5、三拜礼(再拜额手礼)立定,挺身,庄重。
“双手附心。
中国传统礼仪动作详解

中国传统礼仪动作详解华夏祖先用肢体动作传递“双向对等”“有序有位”的语言,这些动作叫礼。
传递下来的礼仪动作,承载华夏传统交手礼着祖先传给后人的话语。
这些礼仪动作,源自远古,源自人类没有语言的时代。
是“哑语”,是人皆能懂的“象形字”,是代代承传的“普通话”。
礼仪动作有十,常规礼仪动作有二。
携带双向对等、有序有位,缺一不可、两相适宜的交往原则和做人原则。
十种礼仪动作是:拱手礼、一拜礼、两拜礼、三拜礼、叩首礼、执手礼、推手礼、交手礼、揖礼、鞠躬礼。
两种常规礼仪动作是,初相见、敬父母行一拜之礼,朋友同学同事行拱手礼。
礼仪动作一览礼名动作适用范围礼义拱手礼胸前拱手,后收,前推日常礼仪恭敬,接受,礼让揖礼曲臂,抱手,躬身常规礼仪恭敬,给予,接受一拜礼臂,拢手,躬身30度初相见,敬长恭敬,接受,给予两拜礼展臂,拢手,躬身45度,两次常规大礼恭敬,接受,报答三拜礼高揖至额,躬身90度,三躬敬天地祖师国恭敬,接受,报答1、拱手礼在胸前拢手,由前向后收,呈拱手形。
向前推,不躬身。
视距离远近,可高,不能低于胸。
日常相见礼,送别礼。
2、揖礼在胸前抱手,轻于抱拳,重于拱手。
略躬身或不躬身。
用于日常行礼,敬长上,同学朋友互敬。
3、一拜礼(拜礼)展臂,至胸前合,拢手。
男左手前,女右手前。
躬身(30度)。
手臂随腰部动,头不动。
用于初相见,敬长上,行家礼。
只行一个。
常规大礼。
4、两拜礼(再拜礼)展臂,至面部前,拢手。
躬身(45度)。
手臂随腰部动,头不动。
用于向长上行大礼。
一般行一个,叫“拜”。
最多行两个,叫“再拜”。
5、三拜礼(再拜额手礼)立定,挺身,庄重。
“双手附心。
”双手附在胸腹之间,男生左手在前,女生右手在前。
叠并,两肘与手成直线。
双手表示“与天地合其德”。
天德大刚健,大恒久,大信用,大起始。
地德大承载,大包容,大丰富,大付出。
两德兼备而各有显。
显德可以因时因境而变化。
“高揖。
”双手向前上方推出,推至额头前方,两臂伸直。
“行礼(拜)。
第二章传统礼仪的基本动作

古人席地而座,取跪姿,左手按右手,下至于地,
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
尾,也有首尾都用的,表示对人家恭敬。
(3)空首 屈膝跪地,行揖礼,低头至手,而不是引头 至地,是拜礼中较轻者。《周礼》谓“头不至 于地为空手。” 古代的“拜”专指空手,又叫“拜手”。
5.万福礼
古代妇女对人行礼,口里说着“万福”,意为 祝对方多福,称万福礼。万福礼分大礼和常礼。 大礼:行礼时两手伸平,右手压左手上,放到 左腰处,右腿屈膝,鞠躬低头。
常礼:右拳置于左拳之上 ,放到左腰处,双腿 并拢,屈膝躬身以示敬意。 民间礼:右手勾住左手,右手在上,屈膝躬身 以示敬意。
万 福 礼
第二章 一、揖礼
传统礼仪的基本动作
揖礼、跪拜、鞠躬,其他可由此引申和展开 揖礼就是作揖。揖礼大约起源于周代以前, 西周建立后,揖礼大行于天下。
1.手势 周代手势: 两手四指并拢,拇指自然向上,左手在外, 右手在内,两手相贴平叠,掌心朝内;从胸前 举高齐额,向下推出,两臂伸开;同时弯腰鞠 躬,起身时自然垂手或袖手。礼成。
(6)凶拜
是先稽颡而后再拜,头触地时表情严肃。 《仪礼·士丧礼》:“弔者致命,主人哭拜, 稽顙成踊。”
(7)奇拜
先屈一膝而拜,左腿前屈,右腿后跪,双手 行拜礼,又称“雅拜”。
(8)褒拜 是行拜礼后为回报他人行礼的再拜,也称 “报拜”。
奇 拜
抱拳揖礼:源于古代军礼,右手握,左手四 指并拢自然覆裹右拳上,左手拇指扣右手虎囗, 此礼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以此来约束、节制 勇武的意思。汉代以后盛行。
(1)抱拳合臂向前上下移动三次,表示求见 (2)直身俯额,抱拳向上不动,表示恭迎 (3)鞠躬合臂向前上下移动三次,表示谦让 (4)直身合臂向前上下移动三次,表示拜别
中国传统礼仪动作详解

中国传统礼仪动作详解华夏祖先用肢体动作传递“双向对等”“有序有位”的语言,这些动作叫礼。
传递下来的礼仪动作,承载华夏传统交手礼着祖先传给后人的话语。
这些礼仪动作,源自远古,源自人类没有语言的时代。
是“哑语”,是人皆能懂的“象形字”,是代代承传的“普通话”。
礼仪动作有十,常规礼仪动作有二。
携带双向对等、有序有位,缺一不可、两相适宜的交往原则和做人原则。
十种礼仪动作是:拱手礼、一拜礼、两拜礼、三拜礼、叩首礼、执手礼、推手礼、交手礼、揖礼、鞠躬礼。
两种常规礼仪动作是,初相见、敬父母行一拜之礼,朋友同学同事行拱手礼。
礼仪动作一览礼名动作适用范围礼义拱手礼胸前拱手,后收,前推日常礼仪恭敬,接受,礼让揖礼曲臂,抱手,躬身常规礼仪恭敬,给予,接受一拜礼臂,拢手,躬身30度初相见,敬长恭敬,接受,给予两拜礼展臂,拢手,躬身45度,两次常规大礼恭敬,接受,报答三拜礼高揖至额,躬身90度,三躬敬天地祖师国恭敬,接受,报答1、拱手礼在胸前拢手,由前向后收,呈拱手形。
向前推,不躬身。
视距离远近,可高,不能低于胸。
日常相见礼,送别礼。
2、揖礼在胸前抱手,轻于抱拳,重于拱手。
略躬身或不躬身。
用于日常行礼,敬长上,同学朋友互敬。
3、一拜礼(拜礼)展臂,至胸前合,拢手。
男左手前,女右手前。
躬身(30度)。
手臂随腰部动,头不动。
用于初相见,敬长上,行家礼。
只行一个。
常规大礼。
4、两拜礼(再拜礼)展臂,至面部前,拢手。
躬身(45度)。
手臂随腰部动,头不动。
用于向长上行大礼。
一般行一个,叫“拜”。
最多行两个,叫“再拜”。
5、三拜礼(再拜额手礼)立定,挺身,庄重。
“双手附心。
”双手附在胸腹之间,男生左手在前,女生右手在前。
叠并,两肘与手成直线。
双手表示“与天地合其德”。
天德大刚健,大恒久,大信用,大起始。
地德大承载,大包容,大丰富,大付出。
两德兼备而各有显。
显德可以因时因境而变化。
“高揖。
”双手向前上方推出,推至额头前方,两臂伸直。
“行礼(拜)。
基本礼仪姿态
基本礼仪姿态基本礼仪姿态大全不同的姿态显示人们不同的精神状态。
用优美的姿态表达礼仪,比用语言更让受礼者感到真实、美好和生动,来看下面的基本礼仪姿态:基本礼仪姿态【1】4种常见姿态礼仪:站姿礼仪: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势,是一种静态的美。
站立时,身体应与地面垂直,重心放在两个前脚掌上,挺胸、收腹、收颁、抬头、双肩放松。
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眼睛平视,面带笑容。
站立时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场合不宜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识地做些小动作,那样不但显得拘谨,给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也有失仪态的庄重。
走姿礼仪: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动作,走姿是一种动态的美。
“行如风”就是用风行水上来形容轻快自然的步态。
正确的走姿是:轻而稳,胸要挺,头要抬,肩放松,两眼平视,面带微笑,自然摆臂。
坐姿礼仪:坐,也是一种静态造型。
端庄优美的坐,会给人以文雅、稳重、自然大方的美感。
正确的坐姿应该:腰背挺直,肩放松。
女性应两膝并拢;男性膝部可分开一些,但不要过大,一般不超过肩宽。
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或椅子扶手上。
在正式场合,入座时要轻柔和缓,起座要端庄稳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乱响,造成尴尬气氛。
不论何种坐姿,上身都要保持端正,如古人所言的“坐如钟”。
若坚持这一点,那么不管怎样变换身体的姿态,都会优美、自然。
谈话姿势礼仪:谈话的姿势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修养和文明素质。
所以,交谈时,首先双方要互相正视、互相倾听、不能东张西望、看书看报、面带倦容、哈欠连天。
否则,会给人心不在焉、傲慢无理等不礼貌的印象。
基本礼仪姿态【2】体姿礼仪(一)站姿----站如松(1)男士的基本站姿:“V”字型,或者两腿分开,两脚平行,不能超过肩宽,双手在身后交叉,右手搭在左手上。
(2)女士的基本站姿。
“V”字型,膝和脚后跟尽量靠拢;或者一只脚略前,一只脚略后。
(二)坐姿----坐如钟双手分别放在双膝上。
两手相叠后放在左腿或右腿上。
女士就座时,不可翘二朗腿,更不可将双腿叉开。
古代礼仪手势
古代礼仪手势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古代礼仪1、作揖根据不同场合有不同用法,右手握拳左手包于其上称为“”,常用于过年等喜庆场合,反之则是“凶拜”,一般用于吊丧。
女性的手势和男性是相反的,左手握拳右手包于其上是“吉拜”。
一、作揖时候,手掌在外,因为男左女右,所以是男人的手掌在外在左,女人则在右。
二、男女为阴阳,阴为虚,阳是实。
所以男人右手握拳,女人的俩手都不是握拳状。
三、左掌在包盖右拳,左掌为上,为对方,右拳为自己,右拳形状恰似趴下磕头状。
四、作揖时,抱拳晃动三下,类似磕三个头。
五、右拳代表攻击,被左掌包盖,表示礼貌、善意、尊重,如同凶器不暴露一样。
男吉拜:左手包在上女吉拜:右手包在上晃三下2、荀子: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
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也3、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陈蕃传4、刘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诸葛亮集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6、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8、不学礼,无以立——孔子9、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10、我们应该注意不要用言语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刘少奇11、知耻近乎勇。
——孔丘12、在宴席上最让人开胃的就是主人的礼节。
——莎士比亚13、无礼是无知的。
——巴特勒14、12、。
——孔丘15、13、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
——周恩来14、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15、15、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荀况16、16、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白居易17、17、侈则多欲。
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18、18、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李白19、。
古代礼仪动作
古代礼仪动作在不同的朝代和文化背景下会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礼仪动作:
1. 行礼:行礼是一种表示敬意和尊重的动作。
在古代,行礼通常是向前鞠躬或跪拜,手臂伸直或交叉于胸前。
2. 叩首:叩首是一种跪拜的形式,用于向尊贵的人或神明表达敬意。
叩首时,人们会跪倒在地,额头碰触地面。
3. 揖:揖是一种表示敬意和问候的动作。
揖的动作包括右手握拳置于左手掌心前,然后稍微弯腰。
4. 抱拳:抱拳是一种表示谦虚和敬意的动作。
古代人抱拳时,会将左手握成拳头,右手覆盖在左手上。
5. 立正:立正是一种整齐划一的站姿,用于表达庄重和纪律。
身体挺直,双脚并拢,双手自然垂放在身体两侧。
6. 跪拜:跪拜是一种对尊贵者或神明表示尊敬和敬意的动作。
跪拜时,人们会双膝跪地,身体前倾,额头碰触地面。
这些是一些常见的古代礼仪动作,但请注意,具体的礼仪动作可能因朝代、文化和场合而有所不同。
中国传统礼仪动作介绍
(2)顿首 就是叩头(不是点头),“顿”是稍停的意思。 古人席地而座,取跪姿,左手按右手,下至于地,然后引头至地, 就立即举起,是拜礼中次重者 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 “顿首”两字,后来也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也有首尾都用的, 表示对人家恭敬。
揖礼 揖礼就是作揖。揖礼大约起源于周代以前,西周建立后, 揖礼大行于天下。
1.手势 周代手势: 两手四指并拢,拇指自然向上,左手在外, 右手在内,两手相贴平叠,掌心朝内;从胸前举高齐额, 向下推出,两臂伸开;同时弯腰鞠躬,起身时自然垂手或袖 手。礼成。
抱拳揖礼: 源于古代军礼,右手握,左手四指并拢自然覆裹右拳上,左手 拇指扣右手虎口,此礼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以此来约束、节 制勇武的意思。汉代以后盛行。
3.叉手礼 叉手礼是古代汉族拱手揖礼中的一种姿势,叉手示敬, 唐、宋、辽、金、元时期的一种行礼方式,也叫交手礼。 宋代《事林广记》载“凡叉手之法,以左手紧 把右手四指,左手姆指在右手腕内,左手四指皆直,以右手大指向上。 方为叉手法也。 叉 手礼也演变成双手交叉于胸前,左手握住右 手,右手置于左手拇指与其他四只之间的简单手 法。 一般用于年纪较大,手脚不便的人。
5.万福礼 古代妇女对人行礼,口里说着“万福意为 祝对方多福,称万福礼。万福礼分大礼和常礼。 大礼:行礼时两手伸平,右手压左手上,放到左腰处,右腿屈膝,鞠躬低头。 常礼:右拳置于左拳之上,放到左腰处,双腿并拢, 屈膝躬身以示敬意。 民间礼:右手勾住左手,右手在上,屈膝躬身 以示敬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