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礼仪动作详解

合集下载

中国的十大传统礼仪

中国的十大传统礼仪

中国的十大传统礼仪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其独特的传统礼仪一直以来都被视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传统礼仪所体现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也为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交互动提供了指导。

以下是中国的十大传统礼仪。

1. 鞠躬鞠躬是中国人常见的一种表示尊敬和谦虚的举止。

通常,低于你的级别或地位的人将鞠躬以示恭敬。

鞠躬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取决于对方的地位和关系。

2. 双手合十双手合十是一种常见的祈祷和表示敬意的手势。

在佛教和道教中尤为常见。

当面对重要人物或圣地时,双手合十可以表达谦逊和崇敬之情。

3. 握手握手在中国也是常见的礼仪之一。

通常,在正式场合和商务会议中进行握手以示问候和尊重。

握手时,要保持微笑和目光接触,并注意不要用力过猛。

4. 敬茶敬茶是中国传统的待客之道。

当你作为客人拜访某人时,主人会为你倒茶,而你则需要接过茶杯并稍微行个礼以示谢意。

这一举动显示出你对主人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5. 红包在中国,红包是一种用于表示祝福和感谢的礼物。

红包通常用于在节日、婚礼、生日等特殊场合赠送。

在交给对方时,通常需要用两手递上,并注意不要在公共场合打开红包。

6. 尊称中国有一套特殊的尊称方式,特别是在年长者和上级之间的互动中。

使用适当的尊称可以表达出对对方的尊重和礼貌。

7. 送别在中国文化中,送别是一种重要的礼节。

当有人离开时,家人、朋友或同事会一同为其送行,并表示祝福和好运。

通常会有特定的礼物,如挂件、纪念品等作为送别的礼物。

8. 赠送礼物在中国,送礼是一种常见的社交行为。

在特殊场合如结婚、生日、节日等时,人们会送给对方礼物,以表示关心和祝福。

选择适当的礼物是很重要的,常见的礼物有鱼、瓷器和酒等。

9. 礼仪编号中国有一套特殊的礼仪编号系统,用于区分场合和人际关系的亲疏。

比如在正式场合,高级人士会被赋予更高的礼遇,如座位的安排、用餐的顺序等。

10. 恭恭敬敬恭恭敬敬是中国人最常用的用语之一,形容一个人有礼貌、尊敬并且恭敬。

古代礼仪手势

古代礼仪手势

古代礼仪1、作揖根据不同场合有不同用法,右手握拳左手包于其上称为“ 吉拜”,常用于过年等喜庆场合,反之则是“凶拜”,一般用于吊丧。

女性的手势和男性是相反的,左手握拳右手包于其上是“吉拜”。

一、作揖时候,手掌在外,因为男左女右,所以是男人的手掌在外在左,女人则在右。

二、男女为阴阳,阴为虚,阳是实。

所以男人右手握拳,女人的俩手都不是握拳状。

三、左掌在包盖右拳,左掌为上,为对方,右拳为自己,右拳形状恰似趴下磕头状。

四、作揖时,抱拳晃动三下,类似磕三个头。

五、右拳代表攻击,被左掌包盖,表示礼貌、善意、尊重,如同凶器不暴露一样。

男吉拜:左手包在上女吉拜:右手包在上晃三下2、荀子: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

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也3、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陈蕃传4、刘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一一诸葛亮集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一易经6、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一大学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一一论语卫灵公8、不学礼,无以立一一孔子9、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10、我们应该注意不要用言语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一一刘少奇11、知耻近乎勇。

一一孔丘12、在宴席上最让人开胃的就是主人的礼节。

一一莎士比亚13、无礼是无知的私生子。

一一巴特勒12、君子忧道不忧贫。

一一孔丘13、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

一一周恩来14、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张衡15、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荀况16、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白居易17、侈则多欲。

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一一司马光18、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李白19善气迎人,亲如弟兄孑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管仲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礼纪》不敬他人,是自不敬也。

一《旧唐书》善气迎人’亲如兄弟丫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传统礼仪动作详解

传统礼仪动作详解

中国传统礼仪动作详解之宇文皓月创作华夏祖先用肢体动作传递“双向对等”“有序有位”的语言,这些动作叫礼。

传递下来的礼仪动作,承载华夏传统交手礼着祖先传给后人的话语。

这些礼仪动作,源自远古,源自人类没有语言的时代。

是“哑语”,是人皆能懂的“象形字”,是代代承传的“普通话”。

礼仪动作有十,惯例礼仪动作有二。

携带双向对等、有序有位,缺一不成、两相适宜的交往原则和做人原则。

十种礼仪动作是:拱手礼、一拜礼、两拜礼、三拜礼、叩首礼、执手礼、推手礼、交手礼、揖礼、鞠躬礼。

两种惯例礼仪动作是,初相见、敬父母行一拜之礼,朋友同学同事行拱手礼。

礼仪动作一览礼名动作适用范围礼义拱手礼胸前拱手,后收,前推日常礼仪恭敬,接受,礼让揖礼曲臂,抱手,躬身惯例礼仪恭敬,给予,接受一拜礼臂,拢手,躬身30度初相见,敬长恭敬,接受,给予两拜礼展臂,拢手,躬身45度,两次惯例大礼恭敬,接受,酬报三拜礼高揖至额,躬身90度,三躬敬天地祖师国恭敬,接受,酬报叩首礼踞坐至地,拜,叩首特定大礼恭敬,接受,酬报执手礼双手出,长下幼上,长执幼行于长幼之间父慈子孝,师道生尊交手礼双手交叉胸前,推出,平示代孔夫子还礼推让,给予,示之鞠躬礼垂手,躬身,可深可浅通行礼仪谦恭,接受,礼让附手礼双手附胸腹间,上手男左女右行大礼前站姿诚意正心1、拱手礼在胸前拢手,由前向后收,呈拱手形。

向前推,不躬身。

视距离远近,可高,不克不及低于胸。

日常相见礼,送别礼。

2、揖礼在胸前抱手,轻于抱拳,重于拱手。

略躬身或不躬身。

用于日常行礼,敬长上,同学朋友互敬。

3、一拜礼(拜礼)展臂,至胸前合,拢手。

男左手前,女右手前。

躬身(30度)。

手臂随腰部动,头不动。

用于初相见,敬长上,行家礼。

只行一个。

惯例大礼。

4、两拜礼(再拜礼)展臂,至面部前,拢手。

躬身(45度)。

手臂随腰部动,头不动。

用于向长上行大礼。

一般行一个,叫“拜”。

最多行两个,叫“再拜”。

5、三拜礼(再拜额手礼)立定,挺身,庄重。

古代行礼姿势

古代行礼姿势

古代行礼姿势古代行礼姿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价值观的体现。

在古代,行礼姿势是人们在社交场合中表现自己身份和地位的重要方式,也是展示自己修养和教养的重要手段。

在古代,行礼姿势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叩首、拜跪、揖、作揖等。

叩首是指双手合十,头向地面深深一拜,表示对长者或尊贵的人物的尊敬;拜跪是指双膝跪地,双手合十,头向地面深深一拜,表示对尊贵的人物的敬重;揖是指右手抚胸,左手自然下垂,身体微微一弯,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和礼貌;作揖是指右手抚胸,左手自然下垂,身体微微一弯,同时右脚向前迈一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和敬意。

除了以上几种行礼姿势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行礼姿势,如双手合十、跪拜、跪行、跪坐等。

这些行礼姿势都有其特定的场合和意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运用。

古代行礼姿势不仅要求动作规范、得体,更要求内心真诚、恭敬。

在行礼时,要注意身体的姿势、手势的动作、眼神的表情等,同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出现不恰当的言语和行为,以免影响自己的形象和声誉。

古代行礼姿势的传承和发扬,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对人们修养和教养的培养和提高。

在现代社会中,虽然行礼姿势的运用已经不如古代那样频繁,但是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如婚礼、葬礼、重要会议等,行礼姿势仍然是表达敬意和礼貌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古代行礼姿势的学习和了解,将其传承和发扬下去。

总之,古代行礼姿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价值观的体现。

在学习和运用古代行礼姿势时,我们应该注重内心的真诚和恭敬,同时注意言行举止的得体和规范,以展示自己的修养和教养,为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行大礼的标准动作

行大礼的标准动作

行大礼的标准动作在不同场合和不同文化中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行大礼标准动作:
拱手礼:在胸前拢手,由前向后收,呈拱手形。

可以视距离远近,可高,不能低于胸。

常用于日常相见礼、送别礼。

揖礼:在胸前抱手,轻于抱拳,重于拱手。

略躬身或不躬身。

常用于日常行礼,敬长上,同学朋友互敬。

一拜礼(拜礼):展臂,至胸前合拢手。

男左手前,女右手前。

躬身30度。

手臂随腰部动,头不动。

常用于初相见、敬长上、行家礼。

两拜礼(再拜礼):展臂,至面部前合拢手。

躬身45度。

手臂随腰部动,头不动。

常用于向长上行大礼。

三拜礼:立定,挺直身子,庄重。

双手向前上方推出,推至额头前方,两臂伸直。

头、颈、手臂皆不动,腰部下躬,深躬(90度)。

“兴。

”双手贴向额头,再推出。

叩首礼:古人因为席地坐在小腿和脚后跟上,叫“踞”、“正坐”,行这个大礼很方便。

先踞坐下去,挺直身,臀部不要离开小腿,也就是不要跪起来。

先行拜礼,行两个。

拜礼的动作是,双手在额前揖起,下落,手拜至前面地面,身子随手臂前倾。

行第三个礼时,两手下行分开,手心向上。

躬身,手背贴在侧前方地面上,额头叩至地面。

执手礼:双手平伸并出,晚辈手心向下,长辈手心向上,长辈握住晚辈的手。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动作和要求可能会因场合、文化和个人习惯而有所不同。

传统礼仪动作详解

传统礼仪动作详解

传统礼仪动作详解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中国传统礼仪动作详解华夏祖先用肢体动作传递“双向对等”“有序有位”的语言,这些动作叫礼。

传递下来的礼仪动作,承载华夏传统交手礼着祖先传给后人的话语。

这些礼仪动作,源自远古,源自人类没有语言的时代。

是“哑语”,是人皆能懂的“象形字”,是代代承传的“普通话”。

礼仪动作有十,常规礼仪动作有二。

携带双向对等、有序有位,缺一不可、两相适宜的交往原则和做人原则。

十种礼仪动作是:拱手礼、一拜礼、两拜礼、三拜礼、叩首礼、执手礼、推手礼、交手礼、揖礼、鞠躬礼。

两种常规礼仪动作是,初相见、敬父母行一拜之礼,朋友同学同事行拱手礼。

礼仪动作一览礼名动作适用范围礼义拱手礼胸前拱手,后收,前推日常礼仪恭敬,接受,礼让揖礼曲臂,抱手,躬身常规礼仪恭敬,给予,接受一拜礼臂,拢手,躬身30度初相见,敬长恭敬,接受,给予两拜礼展臂,拢手,躬身45度,两次常规大礼恭敬,接受,报答三拜礼高揖至额,躬身90度,三躬敬天地祖师国恭敬,接受,报答叩首礼踞坐至地,拜,叩首特定大礼恭敬,接受,报答执手礼双手出,长下幼上,长执幼行于长幼之间父慈子孝,师道生尊交手礼双手交叉胸前,推出,平示代孔夫子还礼推让,给予,示之鞠躬礼垂手,躬身,可深可浅通行礼仪谦恭,接受,礼让附手礼双手附胸腹间,上手男左女右行大礼前站姿诚意正心1、拱手礼在胸前拢手,由前向后收,呈拱手形。

向前推,不躬身。

视距离远近,可高,不能低于胸。

日常相见礼,送别礼。

2、揖礼在胸前抱手,轻于抱拳,重于拱手。

略躬身或不躬身。

用于日常行礼,敬长上,同学朋友互敬。

3、一拜礼(拜礼)展臂,至胸前合,拢手。

男左手前,女右手前。

躬身(30度)。

手臂随腰部动,头不动。

用于初相见,敬长上,行家礼。

只行一个。

常规大礼。

4、两拜礼(再拜礼)展臂,至面部前,拢手。

躬身(45度)。

手臂随腰部动,头不动。

用于向长上行大礼。

中国传统礼仪规矩大全

中国传统礼仪规矩大全

中国传统礼仪规矩大全中国传统礼仪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以下是一些中国传统礼仪的规矩大全。

1.见面礼仪:拱手礼:双手合抱,一般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表示客套。

作揖礼: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表示尊敬。

跪拜礼: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表示极高的尊敬。

2.行走礼仪:趋礼: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表示尊敬。

行不中道,立不中门: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

3.坐卧礼仪:坐姿端正,不可随意伸腿或翘腿。

卧床时,不可面向门口或背对他人。

4.宴饮礼仪:尊老爱幼,先让长辈入座,晚辈后坐。

饮食时,不可发出声音,不可随意拨弄食物。

尊重主人的款待,不可随意离席。

5.婚丧礼仪:婚礼上,新郎新娘要向双方父母行礼,感谢养育之恩。

丧礼上,家属要披麻戴孝,表示哀悼之情。

6.祭祀礼仪:祭祀时要诚心诚意,祭品要整洁端正。

祭拜时要焚香、叩首,表达对神灵的敬意。

7.礼貌用语:使用敬语,如“您”、“贵姓”等,表示尊重。

在交谈中,避免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应用职务或姓氏加“先生”、“女士”等。

8.送礼与受礼:送礼要讲究时机,不可随意送礼,以免对方感到尴尬或有受贿之嫌。

受礼时要谦逊,当面不要立即打开礼物,以示尊重。

9.服饰礼仪:穿着要得体,不可过于暴露或不当。

在正式场合,男性应穿西装,女性应穿裙装或套装。

10.日常交往:尊重他人,避免触及他人的隐私或敏感话题。

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不高声喧哗。

这些礼仪规矩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重、谦逊和和谐,是人与人交往中的行为准则。

在现代社会,虽然一些传统礼仪可能不再那么严格,但它们仍然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去了解和传承。

传统作揖礼讲解

传统作揖礼讲解

传统作揖礼讲解
作揖是中华民族自有的独特见面行礼方式,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作揖礼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贯穿着中国民族自谦而敬人的精神。

以下是作揖礼的讲解:
一、作揖的手势:
正规场合的作揖礼:双掌相合,也就是左右手重叠在一起,男人左手在前,女人右手在前,所有的手指都不能翘起来,两个手臂犹如抱鼓,圆弧平直,柔软自然,身体襟立,保持直立自然,平肩正背,体不摇肘,身倾不僵,双腿挺立,双脚中间留两寸,约一个拳头的距离。

神色端正,眼神庄重。

二、不同场合的作揖姿势:
1. 共立:适用于平辈之间行礼,手朝前推,腰部带动身体和头部自然而然的弯下去,身体微倾(大概往前弯15度)。

2. 肃立:晚辈对尊者,长辈对上司行礼,采用肃立,敬者身体前弯45度。

3. 卑立:卑立也称垂佩,身体往前深弯90度,适用于正规隆重场合,如祭孔仪式。

4. 迎立:是大人对孩子的一种见面礼,双臂往胸前内拉,颔首致意,用于表达对孩子的喜爱。

此外,作揖比较正式,礼仪更隆重。

而拱手、抱拳等更加口语化和随意化。

作揖的正确手势是:作揖的基本手势是右手握拳,左手成掌,对右拳或包或盖,这样的作揖手势是“吉拜”,反之则为凶拜,可用于吊丧。

但我们现在看很多的贺岁广告经常混淆了,出现了“凶拜”都不自知。

此外,还男女有别:男子右手握拳左手包于其上是“吉拜”,表示尊重,用于见面、告别等场合;相反的手势则是“凶拜”,一般用于吊丧。

女性的手势和男性是相反的,左手握拳右手包于其上是“吉拜”。

作揖因为不需要触碰手部,它相比于外国人的握手有更卫生的特点。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专业礼仪书籍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礼仪动作详解
华夏祖先用肢体动作传递“双向对等”“有序有位”的语言,这些动作叫礼。

传递下来的礼仪动作,承载
华夏传统交手礼
着祖先传给后人的话语。

这些礼仪动作,源自远古,源自人类没有语言的时代。

是“哑语”,是人皆能懂的“象形字”,是代代承传的“普通话”。

礼仪动作有十,常规礼仪动作有二。

携带双向对等、有序有位,缺一不可、两相适宜的交往原则和做人原则。

十种礼仪动作是:拱手礼、一拜礼、两拜礼、三拜礼、叩首礼、执手礼、推手礼、交手礼、揖礼、鞠躬礼。

两种常规礼仪动作是,初相见、敬父母行一拜之礼,朋友同学同事行拱手礼。

礼仪动作一览
礼名动作适用范围礼义
拱手

胸前拱手,后收,前推日常礼仪恭敬,接受,礼让揖礼曲臂,抱手,躬身常规礼仪恭敬,给予,接受
一拜

臂,拢手,躬身30度初相见,敬长恭敬,接受,给予
两拜礼展臂,拢手,躬身45度,两

常规大礼恭敬,接受,报答
三拜礼高揖至额,躬身90度,三躬敬天地祖师

恭敬,接受,报答
1、拱手礼
在胸前拢手,由前向后收,呈拱手形。

向前推,不躬身。

视距离远近,可高,不能低于胸。

日常相见礼,送别礼。

2、揖礼
在胸前抱手,轻于抱拳,重于拱手。

略躬身或不躬身。

用于日常行礼,敬长上,同学朋友互敬。

3、一拜礼(拜礼)
展臂,至胸前合,拢手。

男左手前,女右手前。

躬身(30度)。

手臂随腰部动,头不动。

用于初相见,敬长上,行家礼。

只行一个。

常规大礼。

4、两拜礼(再拜礼)
展臂,至面部前,拢手。

躬身(45度)。

手臂随腰部动,头不动。

用于向长上行大礼。

一般行一个,叫“拜”。

最多行两个,叫“再拜”。

5、三拜礼(再拜额手礼)
立定,挺身,庄重。

“双手附心。

”双手附在胸腹之间,男生左手在前,女生右手在前。

叠并,两肘与手成直线。

双手表示“与天地合其德”。

天德大刚健,大恒久,大信用,大起始。

地德大承载,大包容,大丰富,大付出。

两德兼备而各有显。

显德可以因时因境而变化。

“高揖。

”双手向前上方推出,推至额头前方,两臂伸直。

“行礼(拜)。

”头、颈、手臂皆不动,腰部下躬,深躬(90度)。

“兴。

”起身,双手升至额前。

“再行礼(再拜)。


“兴。


“额手。

”双手贴向额头,再推出。

“三行礼(三拜)。


“兴。


“礼成。

”双手复位,至胸腹间。

用于敬天地祖先先师,特定场合敬父母,行人生大礼。

用于集体行大礼。

大礼站着行要行三个,叫“再拜额手”,相当于古代的“再拜稽首”。

6、叩首礼
古人因为席地坐在小腿和脚后跟上,叫“踞”、“正坐”,行这个大礼很方便。

古人行的最大礼是“再拜叩首礼”。

先踞坐下去,挺直身,臀部不要离开小腿,也就是不要跪起来。

先行拜礼,行两个。

拜礼的动作是,双手在额前揖起,下落,手拜至前面地面,身子随手臂前倾。

行第三个礼时,两手下行,分开,手心向上。

躬身,手背贴在侧前方地面上,额头叩至地面。

第三个礼仪动作也可以双手不分开,额头叩至手心。

这三个礼仪动作表示越来越敬。

今人可以再拜叩首,也可以只行一个叩首礼。

站着行就是“再拜额手礼”和“额手礼”。

三,表示多,再多也还是三。

只用于特定大礼,如敬天敬地敬祖先,特定场合敬先师,特定场合敬亲生父母辈祖辈,结婚那一天夫妻对拜。

不可以随便行。

随便行是亵渎礼仪,亵渎对方。

7、执手礼
双手平伸并出,晚辈手心向下,长辈手心向上,长辈握住晚辈的手。

长辈可以坐着,执晚辈之手。

家庭礼仪。

结婚时夫妻礼仪。

8、交手礼
仅用于生向孔夫子行拜师礼时,师代孔夫子还礼。

孔子像上,孔夫子用的是这个还礼动作。

双手在胸前交叉叠并,推出,平示。

师不能随便还这个礼。

9、鞠躬礼
垂手,躬身。

鞠躬幅度可大可小,越下越敬。

颔首、躬身,长者用于还礼。

10、附手礼
双手附胸腹间,上手男左女右。

行大礼前站姿,升国旗站姿。

表示诚意正心。

握手、挥手、摆手、招手、拥抱、起身、鼓掌、点头、躬身、应答、微笑、示请、示让,也是礼仪,属于“仪”、“貌”的范畴。

以上礼仪动作看似复杂,而平常只用朋友间平等对等的拱手礼和敬长的一拜礼。

对方怎么行,自己怎么还,很简单。

礼的规则是有来有往,双向对等、有序有位。

对方行礼,必须还礼。

无论地位多高,辈份多长,都要还礼,否则就是失礼和无礼。

应答、点头、躬身,都是还礼。

给天地祖先先师行礼,天地祖先先师不还礼。

因为他们一直在对我们“施礼”,我们只是在还礼,报答。

礼仪动作根据礼仪的两个基本价值规则和礼义而生而定。

以上只是基本规范。

礼仪动作可以有变化。

各地文化、风俗、习惯不同,礼仪动作也有差异。

有基本定式,又有不同,才能区别,才能适宜。

日本、韩国、其它儒教文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保留有儒教文化传统,都是儒教文化的支脉。

按自己的传统行礼,这样就有别有位了,适宜了。

中国大陆地区,礼仪被君权弄到极端,如今业已中断,要回到周礼的本原,结合西方文化的成果,制定礼仪,接通古今中外。

各地实行起来还可以有差别。

新礼继承古礼,礼仪动作拉开人的距离,使互敬。

同时发展变化,顺应人心,拉近人的距离,增加“执手”礼,使互爱。

通两得中合宜。

礼仪动作一改卑下之相,乾德刚毅正大,坤德典雅尊贵。

行礼人乾坤合德。

总结
礼的内在规则:施报双向,平等对等,有序有位。

礼的功用是:礼生敬,敬生情,敬情生神圣。

礼生之敬,可移于工作、学习、待人,敬业、敬事、敬人、受敬,人是一流人。

人失去了礼仪、仪式,也就没有了敬,凡事皆不敬,成了二流三流人。

祖先的礼仪动作,先使人生敬。

握手只能生情,不能生敬。

升人品,提国格,非礼不能。

礼以直道为中,兼行重道,兼行恕道。

施(始)的规则:卑己尊人,行敬让之道。

报的规则:以直道相报,来而有往,投桃报李。

可以重报,投我木桃,报以琼瑶。

不可以反报,不可以轻报,不可以不报。

知礼者知理,有礼者有理,合礼就是合理。

礼自心生,礼由己发。

“克己”与“由己”相结合。

“复礼”与“为仁”相结合。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子曰:“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