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的营养》教案及反思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5《食物中的营养》教案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5《食物中的营养》教案一. 教材分析《食物中的营养》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以及它们对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食物中的营养,并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食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对于食物中的营养,以及每种营养物质的作用,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生活化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食物中的营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知道每种营养物质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食物中的营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健康的情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每种营养物质的作用。
难点:每种营养物质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生活教学法、观察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食物样本,如水果、蔬菜、肉类、奶制品等。
2.准备实验材料,如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
3.准备PPT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课件,呈现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同时,简要介绍每种营养物质的作用。
3.操练(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些食物样本,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每种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
然后,让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食物样本,观察食物中的细胞结构,了解食物中的营养是如何被人体吸收的。
4.巩固(5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食物中的营养以及每种营养物质的作用。
《食物中的营养》教学设计与反思

《食物中的营养》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种类及其作用;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选择食物,合理搭配饮食,保持健康;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关注自己的健康。
二、教学重点: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种类和作用;2.如何正确选择食物,合理搭配饮食。
三、教学难点:1.食物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搭配;2.如何通过饮食来保持健康。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呈现真实的饮食场景,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了解营养物质的作用;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为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份饮食日记,通过对比分析,学习饮食搭配的原理。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食物图片,向学生询问“食物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作用?”“食物中有哪些营养物质?”引导学生思考。
第二步:讲解(20分钟)1.营养物质的种类和作用:教师简要讲解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物质的种类和作用,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并给予实例说明。
同时,教师可使用PPT、图片等辅助材料进行讲解。
2.饮食搭配的原则:根据“营养均衡”的原则,讲解如何通过合理搭配食物来保持健康。
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搭配比例,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等。
第三步:情境教学(20分钟)1.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饭店(如中餐、西餐、日餐等),并为一天的饮食计划制定餐单。
要求学生在餐单中考虑到各种营养物质的搭配,并合理安排食物的种类和数量。
2.合作学习:学生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协作,制定饮食计划,并记录下每顿饭的食物、食量、以及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
第四步:总结(15分钟)1.小组展示:让每个小组介绍他们设计的饮食计划,并解释他们的饮食搭配原则。
2.教师总结:对学生的饮食计划进行点评,总结出合理搭配的原则。
第五步:巩固(15分钟)1.学生个人饮食日记:要求学生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内,记录下每天的饮食情况,并分析其搭配是否合理。
《食物中的营养》教案及教学反思

《食物中的营养》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的作用及食物来源。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 学会使用食物营养成分表,进行合理的膳食搭配。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对健康饮食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2. 每一类营养物质的作用及食物来源。
3. 营养均衡的原则及如何做到合理膳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的作用及食物来源。
难点:如何做到营养均衡,选择合适的食物。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探究式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2. 使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食物营养成分。
3. 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营养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食物与营养的关系。
2. 讲解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分别讲解每一类营养物质的作用及食物来源。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探讨如何做到营养均衡,选择合适的食物。
4.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出现的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案例,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饮食与健康。
5. 实践活动:让学生设计一份营养均衡的午餐,并解释其合理性。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饮食习惯,做到合理膳食。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调查家庭成员的饮食习惯,并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列举出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2. 学生能理解营养均衡的原则,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做出合理膳食的选择。
3. 学生能通过实践活动,设计出一份营养均衡的午餐。
七、教学反馈1. 课堂提问:在讲解食物营养成分时,及时提问学生,了解他们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环节,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了解他们的思考过程。
四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教案-《食物中的营养》教科版

最后,今天的总结回顾环节,我感觉到学生们对所学知识有了较好的掌握,但仍有一些学生对某些知识点存在疑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解答他们的问题,确保每个人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新课讲授中,我注意到在讲解重点难点时,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比如在讲解营养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时,我用了学生们熟悉的食物作为例子,这样他们就能更直观地感受到这些营养素在日常饮食中的作用。在实践活动中,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动手动脑,积极性很高,这也让他们对食物营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熟悉或者是对自己的观点不够自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引导这些学生,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能量供应作用,以及各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作用。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食物营养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测定食物中的维生素C含量,这个操作将演示营养成分检测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实现日常饮食的营养均衡”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食物中的营养教案及反思

食物中的营养教案及反思一、教案内容: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培养学生养成健康饮食的习惯,知道如何选择营养丰富的食物。
提高学生对食物营养与健康之间关系的认识。
2. 教学重点: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素及其作用。
如何选择营养丰富的食物。
3. 教学难点:食物中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和食物来源。
学生如何在日常饮食中实现均衡营养。
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食物营养知识。
案例分析法:分析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案例。
小组讨论法:讨论如何制定健康的饮食计划。
5. 教学准备:食物营养知识PPT。
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案例资料。
健康饮食计划制定指导手册。
二、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食物与健康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素:讲解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生理功能和食物来源。
3. 分析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案例:让学生了解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对健康的危害,引出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如何选择营养丰富的食物: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经验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5. 总结和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饮食习惯,制定健康的饮食计划。
三、作业布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为期一周的健康饮食计划,并写下实施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四、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对健康饮食的认识和态度是否有所改变。
五、课后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来评价他们对食物营养知识的掌握程度。
了解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是否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
六、教案内容: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培养学生养成健康饮食的习惯,知道如何选择营养丰富的食物。
《食物中的营养》教案及教学反思

《食物中的营养》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以及它们的作用。
2. 培养学生养成健康饮食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对食物营养的认识。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掌握食物营养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内容1. 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2. 各营养物质的作用3. 健康饮食的原则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健康饮食的原则。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健康饮食的原则。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2. 新课导入:介绍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分别是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健康饮食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做到合理搭配食物。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制定一份健康的饮食计划。
5.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反思自己的饮食习惯,并提出改进措施。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制定一份属于自己的健康饮食计划,下节课分享。
7. 板书设计: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了解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学习了健康饮食的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但在知识点拓展方面,由于时间有限,未能深入讲解每一种营养物质的作用,这是今后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
学生对健康饮食的认识仍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引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收获颇丰。
六、教学拓展1. 食物中的营养与健康:引导学生了解营养过剩和不足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避免这些问题。
2. 食物标签解读:教授学生如何阅读食物标签,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食物中的营养教案及反思

食物中的营养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以及它们的作用。
2. 培养学生养成健康饮食的习惯,选择营养丰富的食物,均衡摄入各种营养物质。
3. 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2. 健康饮食的原则3. 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以及它们的作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营养均衡的重要性,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做到营养均衡,选择健康饮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2. 讲解:详细讲解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以及它们的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做到营养均衡,选择健康饮食。
6. 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健康饮食的实践作业,如设计一份营养均衡的午餐。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食物中营养物质及其作用的理解程度。
2. 通过作业和课后实践,评估学生对健康饮食原则的应用能力。
3. 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估他们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七、教学拓展:1. 邀请营养师或医生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营养学说的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食品加工厂或农田,增强他们对食物来源和加工过程的认识。
3. 开展“健康食谱设计大赛”,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食物与营养》2. 课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健康饮食原则等3. 案例资料: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案例4. 实物:各种食物样品5. 网络资源:关于营养学说的相关文章和视频九、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食物中的营养》教案及教学反思

《食物中的营养》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对象:一年级学生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2. 使学生知道每一类营养物质的作用及其食物来源。
教学重点: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
教学难点:每一类营养物质的作用及其食物来源。
教学准备:教具:挂图、食物模型;学具:记录卡、彩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各种食物(如苹果、大米、鸡蛋、肉类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食物有什么不同。
2.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这些食物虽然外形不同,但它们都能为我们提供营养。
二、探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食物中究竟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呢?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总结出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3. 各组向全班汇报,教师出示挂图和食物模型,讲解每一类营养物质的作用及其食物来源。
三、营养搭配(10分钟)1. 教师提出要求: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合理搭配食物,做到均衡营养。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份营养搭配餐。
3. 各组向全班展示自己的营养搭配餐,并说明设计依据。
四、营养食谱(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份营养食谱,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营养物质。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判断食谱中的食物是否合理搭配。
3. 教师总结,强调合理搭配食物的重要性。
五、饮食与健康(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导致什么后果?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展示、分析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并能认识到每一类营养物质的作用及其食物来源。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不良饮食习惯,以及如何改正。
可以适当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环节,如亲自制作营养搭配餐,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六、实践活动:营养DIY(10分钟)活动目的:1. 巩固学生对食物营养知识的掌握。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物中的营养》教案及反思
资溪实验小学:陈云山
一、教案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
知道食物为我们提供六种营养成分: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以及对身体的重要作用。
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了解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
⑵: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观看资料、交流等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类别等方面的认识。
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激发探究营养成分的浓厚兴趣。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关注健康、关爱生命和继续探究的兴趣。
二. 教案重点、难点
知道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及其作用。
用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
三. 教案准备
学生:花生、白纸;碘酒;淀粉;馒头;熟马铃薯;茄子;莴笋;卢柑。
(分别装在八个小塑料杯中)“多幅食物图片”。
(课前先让学生查找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
教师:多媒体教案课件等。
四.教案过程
(一)食物含有六种营养成分: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及其作用。
为什么我们每天要吃不同的食物?各种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食物中的营养》。
(板书课题)
食物为我们提供了几种营养素?它们的作用不同,在不同食物中的含量也不同。
()看完蛋白质录像后回答两个问题:蛋白质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哪些?(板书蛋白质)
课件出示几种富含蛋白质食物的图片。
讲解: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主要材料,分为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
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没有蛋白质就没有人的生命,就好像没有砖瓦、水泥、沙子就没有房屋一样,是构成人体的“建筑材料”。
蛋白质也能被分解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蛋白质不足时,消化吸收会出现障碍,如腹泻、肝功能下降和贫血。
营养学家告诉我们:体积越小、肉质颜色越浅的动物越有营养。
()播放录像:糖类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富含糖类的食物有哪些?
(板书糖类)
出示几种富含糖类食物的图片。
讲解:葡萄糖、蔗糖、淀粉都属于糖类。
淀粉为什么属于糖类呢?(唾液可以把淀粉变成糖。
)它是人体的能源材料。
马铃薯可做粮食和蔬菜。
甘薯可做粮食和制备淀粉。
()播放录像:脂肪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富含脂肪的食物有哪些?
(板书脂肪)
出示几种富含脂肪食物的图片。
讲解:脂肪也分为动物脂肪和植物脂肪。
它可以保护我们的身体,有保温、提供能量、润滑肠道的作用。
糖类、脂肪、蛋白质都能给人体提供能量。
人的一切生命活动像跑步、走路、写字、思考问题等都需要消耗能量,人如果缺少了它们,如同没有电,机器不能转动;就像汽车没有汽油不能行驶一样。
(板书能量)
()播放两段录像: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的食物有哪些?(板书维生素矿物质水)
出示矿物质的文字、图片资料。
补充讲解:莴苣分叶用和茎用的两种,叶用的叫生菜;茎用的叫莴笋。
虾的钙和镁的含量就很丰富,钙是骨的主要成分,镁保护心脏。
铁是血液的主要成分,缺铁会导致贫血、疲劳和食欲不振等问题,还会严重影响学习。
缺钠会头晕,缺锌长不高还影响脑的发育。
出示几种富含维生素、矿物质、水食物的图片。
讲解:维生素也称维他命,波兰科学家丰克经过千百次实验从糠中提取了一种能治疗脚气病的白色物质称为“维持生命的营养素”。
目前共有几十种。
矿物质占体重约为,各种维生素、矿物质需要的量不多,但是作用很大,可以调节身体机能,保持我们的健康。
例如低钠含碘的盐是一种矿物质及其丰富的食物。
水也是构成人体的主要成分,含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占体重,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离开水都无法进行。
人体内的营养物质以及尿素等废物,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
(板书健康)
()出示文字、图片资料并讲解:我们不要忽视被称为第七类的营养成分纤维。
防止便秘和一些肠道疾病,如苹果、香蕉含有丰富的食物纤维和钾。
番茄不仅含有食物纤维还含有丰富的维,多吃可以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
马铃薯含有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矿物质,钾的含量比香蕉还要高,也含有很丰富的膳食纤维。
豆类含丰富的膳食纤维。
精粮换成全谷可以增加纤维量。
(设计意图:通过网络、图书、音像等途径查找相关资料并整理制作演示文稿。
利用演示文稿介绍食物中营养成分的主要作用和研究方法。
将丰富的食物与丰富的营养之间的关系,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视觉之中。
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很感兴趣,成为更加主动,自主的学习者
(二)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怎样用实验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呢?
出示文字、图片:在白纸上挤压、滑动花生,观察现象?
碘酒是一种棕色的消毒液体。
淀粉有一个特性,遇到碘酒会变
成蓝色。
我们常用碘酒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把碘酒瓶倒过来在塑料杯里滴一滴,看看是什么颜色?再在食物上滴一滴碘酒。
(注意:瓶口不要接触到食物,要轻拿轻放,用后要把碘酒瓶及时加盖旋紧防止翻倒。
)
出示文字、图片:在淀粉、馒头、马铃薯等中分别滴一滴碘酒,观察现象?
我们还可以怎样知道食物中含有其他营养成分呢?(看食物包装上的标签)
动画演示:实验辨别小麦种子中的营养成分。
种子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蛋白质燃烧时还会产生难闻的像烧鸡毛一样的气味。
课后用蜡烛烧头发、指甲,闻闻发出的气味。
(注意安全、小心烫伤)(三)按照不同的营养成分将食物分类
将食物图片上的食物按照不同的营养成分进行分类。
能干的同学还可以补充其他食物名称。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瘦肉、奶、蛋、鱼、豆制品、坚果
富含糖类的食物:、麦、玉、高粱、甘薯、果汁
富含维生素、矿物质、水的食物:食盐、水、蔬菜、水果
富含脂肪的食物:植物油、动物油、肥肉、蛋黄、巧克力、花生思考:有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有没有一种食物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举例说明。
(四)拓展延伸
播放录像:当人体缺少维生素会怎样呢?我们的饮食要注意什么?教你们一个快速记忆的口诀:夜盲、脚气、坏血、软骨。
总结:请同学们课外继续查找关于食物的科学知识,还会获得更大的收获。
每年的月日是全国学生营养日。
营养学界有一句话:“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合理的膳食”。
希望大家了解了各类营养物质后,能自觉合理地饮食,健康快乐地成长。
营养学家研究指出爱吃蔬菜的孩子更聪明,改变性格从吃开始。
均衡营养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
力,合理膳食也能预防流感。
最后送同学们一句话:均衡营养,适量运动。
(设计意图: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以科学探究为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科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创造学习科学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科学的魅力和乐趣,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阔学生的视野。
加强科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与整合。
)教案反思
《食物中的营养》是让学生通过收集、观看资料、交流等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类别等方面的认识。
在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关注健康、关爱生命和继续探究的兴趣。
会通过实验等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激发探究营养成分的浓厚兴趣。
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
”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是用知识生活而不是用习惯生活,本课旨在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促进个体生命的和谐成长。
这节课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案法,准备对应的营养成分录像、图片或实际例子的方式,化抽象为具体,使“死”的知识活过来,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视觉之中。
让学生通过观看录像、阅读课本、收集资料、实验、交流等进行自主学习。
辅以必要的讲解,从而完成本课的学习。
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小组讨论、汇报都兴致勃勃,参与热情很高。
上完这节课,感想颇多。
饮食时注意均衡营养,学生在生活中并不太熟悉,学完了知识后,学生由衷地发出了感叹“原来食物营养也有那么多的科学知识呀!”课后,我除了对本课教案环节,学生活动安排进行反思之外,最多的还是对如何让生活走进科学课堂的反思。
科学教案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在传授科学知识和训练科学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
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