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任务型阅读及对策(安徽)

合集下载

2020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试题及解答(Word格式)

2020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试题及解答(Word格式)

2020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试题及解答
(Word格式)
试题部分
1. 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乌鸦在秋天飞过,把一粒小小的种子从树上的枝条上叼下来,又飞到别的地方去了。

它把种子埋在地里,然后又飞回了树上。

(材料二)
种子顺利发芽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它成为一棵小树。

小树在风雨中成长,变得越来越高大。

问题: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这个故事中的乌鸦起到了什么作用?
解答:乌鸦起到了传播种子的作用。

它将种子从树上叼下来,埋在地里,使得种子得以发芽生长。

2. 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你是一位年轻的画家,你希望用自己的作品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美好祝愿。

(材料二)
你选择了用丰富多彩的颜色描绘家乡的美景,用抽象的形式表达出内心的感受。

问题:请回答,这位画家选择的表达方式有什么特点?
解答:这位画家选择了用丰富多彩的颜色描绘家乡的美景,并用抽象的形式表达出内心的感受。

这种表达方式特点是色彩丰富、形式抽象。

解答部分
1. 乌鸦在这个故事中起到了传播种子的作用。

它将种子从树上叼下来,埋在地里,使得种子得以发芽生长。

2. 这位画家选择了用丰富多彩的颜色描绘家乡的美景,并用抽象的形式表达出内心的感受。

这种表达方式特点是色彩丰富、形式抽象。

以上为2020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试题及解答(Word格式)的内容。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安徽卷,解析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安徽卷,解析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安徽卷,解析版)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 、答选择题(第Ⅰ卷1~6题,第Ⅱ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 、答非选择题(第Ⅰ卷7~14,第Ⅱ卷18~21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有的艺术创作,开拓的都是一个艺术的空间;而艺术的空间说到底是一个想象的空间。

想象空间不同于现实空间,但又是以现实空间为基础的。

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说,艺术家若没有对现实空间的感受,就不可能产生艺术的想象,就不可能开拓出想象空间来。

一个自幼目盲的人,是不可能创作出游戏的绘画作品的;一个自幼耳聋的人,也是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的。

二是说,想象空间之所以是想象空间,归根到底是以现实空间为依据的。

我们说一个艺术家的想象力十分丰富。

是说他主观想象的世界与直感到的现实空间,有着极大的差别。

没有现实空间的参照,是无所谓想象力丰富还是不丰富的。

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也自然就有了彼此的关系问题。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安徽卷,解析版,含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安徽卷,解析版,含答案)
今年的作文题选择了萧伯纳的一句名言,有较好的区分度,可以拉开考生间作文得分的差距。这段材料可以理解为人们对现实的世界存在探索精神,但年轻人更应该要有梦想和希望,生活的意义实际在于为目标而奋斗、为梦想全力以赴的过程。关键在于选好角度。在当下社会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年轻人比较容易迷茫和困惑,这个作文题的现实意义非常好。
【答案】D
【解析】A项“不充分表达”应为“不表达”;B项“绝不会碰到”绝对化;C项“科学家”应加上“追求真理的”这一定语。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②段首先明确科学研究的内容以及科学研究所创造的概念,然后从科学陈述和科学定律“真的或假的”这一特征推导出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另外一个特征。
综观今年高考语文安徽卷,试题保持相对稳定,难度适中,区分度较好,设题更加成熟、规范,极具安徽特色。稳中有变,贴近时代,注重应用,强调思辨也成为其最突出的亮点。
绝密★启用前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语文
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②科学的思维方式还有另一个特征。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所用到的概念用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对于科学家,只有“存在”,而没有什么愿望,没有什么价值,没有善,没有恶;也没什么目标。只要我们逗留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我们就绝不会碰到想“你不可以说谎”这样的事。附带地说,这个特点是慢慢发展起来的,而且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遣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味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2020年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及其答案(word版)

2020年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及其答案(word版)

2020年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及其答案(word版)2020年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及其答案(Word 版)一、选择题1.1 单选题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效率,公司将部分业务外包给其他公司,这不仅节省了成本,还拓展了业务范围。

B. 这次会议的召开,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C. 他的作品多次被入选各类文学选本,赢得了广泛的好评。

D. 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已经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答案:B1.2 多选题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在实验室里日以继夜地工作,为的就是早日解决这个科学难题。

B. 这部电影的剧情荒诞不经,让人难以置信。

C. 她的作品风格独特,自成一家,深受读者青睐。

D. 他在比赛中一帆风顺,轻松取得了冠军。

答案:ABC二、填空题2.1 词语填空题请在下列句子中,选出最恰当的词语填入空格处。

1. 这次会议的召开,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具有______的意义。

A. 深远B. 广泛C. 重大D. 长久答案:A2. 他的作品多次被入选各类文学选本,赢得了广泛的好评。

______A. 因此B. 从而C. 所以D. 因而答案:B三、阅读理解题3.1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人工智能:未来世界的变革者》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人工智能,顾名思义,是指由人制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智能的系统。

近年来,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不仅在一些基础技术上取得了突破,还在应用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

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经济发展方面,人工智能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推动产业升级。

例如,一些企业已经开始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其次,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人工智能在医疗、交通、金融等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新高考题型,含解析—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上册

新高考题型,含解析—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上册

2020年新教材安徽高一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复习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1月15日,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宣布自2020年起,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启动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简称“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着眼于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时代要求,充分发挥高考这个指挥棒的正向作用。

实施“强基计划”的高校,要加强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统筹。

在具体资源配备上,强调3个“一流”和1个“优先”,即“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和“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对学业优秀的学生,高校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

在培养模式上,《意见》既出了可单独编班、小班化、导师制等横向上的具体方案,又提出了探索纵向上“本硕博衔接”培养,要求本科阶段培养要夯实基础学科能力素养,允许硕博阶段既可在本学科深造,也可探索学科交叉培养。

在科教协同育人方面,鼓励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集成公关大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等吸纳这些学生参与项目研究,探索建立综合重大科研任务进行人才培养的机制。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2020年1月15日)材料二: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

自主招生让一部分有专长的学生获得深造的机会,成为优秀人才,但自主招生也出现诸如“掐尖”大战,招生学科重点不集中、招生与培养衔接不够、有些考生提供不真实的学科特长材料等问题,受到诟病。

对高校来说,解决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高水平人才紧缺问题,需要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进行人才选拔和培养的一体化、创新性设计。

实施“强基计划”,正是立基于此。

与以往自主招生选拔的定位不同,“强基计划”展现了新时代高校人才选拔与培养的“精”与“准”,更精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正是力求从综合实力和基础学科相对较强的高水平大学人才选拔入手,采取系统化培养方式,破解长远发展的瓶颈问题,体现高校人才选拔培养与国家发展战略的同心同向。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安徽卷,解析版)(2)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安徽卷,解析版)(2)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

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 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

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②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

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

《史记》、《窦娥冤》、《红楼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

然而,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

换言之,这时的技术无形中晋升为领跑者,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

③中国艺术的“简约”传统隐含了对于“炫技”的不屑。

古代思想家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目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注视。

他们众口一词地告诫“文胜质”可能导致的危险,这是古代思想家的人文情怀。

当然,这并非号召艺术拒绝技术,而是敦促文化生产审慎地考虑技术的意义:如果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繁杂的技术只能沦为虚有其表的形式。

④这种虚有其表的形式在当下并不少见,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

譬如众多文艺晚会和其他娱乐节目。

大额资金慷慨赞助,大牌演员频频现身,大众传媒提供各种空间……形形色色的文艺晚会如此密集,以至于人们不得不怀疑:这个社会真的需要那么多奢华呈现吗?除了晚会还是晚会,如此贫乏的文化想象通常预示了主题的贫乏——这种贫乏多半与技术制造的华丽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安徽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版)

安徽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版)

安徽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版)安徽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版)一、选择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恬静(tián jìng)B. 解剖(pōu)C. 按图索骥(suǒ jì)D. 强聒不舍(guō)(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各行其道B. 欣喜若狂C. 顶天立地D. 暴跳如雷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对文中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孔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B. 孔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矣C. 孔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矣D. 孔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已(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好:喜欢B. 饱:吃饱C. 安:安逸D. 道:道德二、填空题1. 《沁园春·长沙》中,“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中的“方遒”意思是_____。

2. 《荆轲刺秦王》中,“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中的“遂”意思是_____。

三、解答题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请解释“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萧萧”和“滚滚”。

(2)请简述诗人的思想感情。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鱼鳖,曰:“鸿雁能飞,鱼鳖能游,夫子能何?”孟子曰:“臣闻王若有一夫,一日不见,则思之如饭不饱、寝不安席,王若见之,则何如?”王曰:“吾不知也。

”孟子曰:“王之知也,与民同之,则王之知也。

”(1)请解释“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鱼鳖,曰:‘鸿雁能飞,鱼鳖能游,夫子能何?’”中的“顾”。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安徽卷,含答案)(1)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安徽卷,含答案)(1)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安徽卷,含答案)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国家一体,即由国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

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系。

因为家族宗法血缘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伦关系,这种关系的扩展就形成了社会伦理关系。

家族本位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在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中,整个社会的组织系统是家族——村落——国家,文化精神的生长路向是家族——宗族——民族。

家族的中心地位使得伦理在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活是严格按照伦理的秩序进行的,服式举止,洒扫应对,人际交往,都限制在“礼”的范围内,否则便是对“伦理”的僭越。

这种伦理秩序的扩充,便上升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础——家长制。

家长制的实质就是用家族伦理的机制来进行政治统治,是一种伦理政治。

与此相适应,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便处于中心地位。

中国哲学是伦理型的,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宇宙的本体是伦理道德的形而上的实体,哲学的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

因此人们才说,西方哲学家具有哲人的风度,中国哲学家则具有贤人的风度。

中国的文学艺术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

“文以载道”,美善合一,是中国文化审美性格的特征。

即使在科学技术中,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

中国传统科技的价值观是以“正德”即有利于德性的提升为第一目标,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

因此,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特点是强调真、善、美统一,而以善为核心。

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

而人之所以能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有道德,因而中国文化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道”,以及遵循这种“道”而形成的“德”。

老子曾从本体论的高度说明“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的道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任务型阅读及对策
安徽省2020年高考最新颖的变化是:取消了原来的短文改错,新增了任务型阅读。

词汇要求提高至3000个左右等。

其中“任务型读写”是一个新题型,其题型结构为短文(300字左右)和表格。

2020年安徽高考考试说明中把这一题型列为写作内容,这体现出了新课改增加客观表达题的努力。

笔者在平时教学中发现,学生一开始普遍感觉较难。

首先要了解表格的设置。

据考试说明中的范例,表格一般是文章的整体行文结构,包括标题、段落大意、文章细节,结论等部分。

其次要领悟空缺的类型。

在笔者看来这一新题型其实应该也属于阅读题型。

对高考阅读理解能力要求中的理解主旨和要义;理解文中具体信息;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作出判断的推理;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等六大能力的要求同样重要。

内容要求考生根据短文提供的信息用适当的词语完成与短文相关的图表。

目的在于考查考生对文中有效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和综合概括的能力。

考生要在了解图表特征的基础上,能够迅速掠读文章,得出大意及每段的中心意义,再认真对照图表上所要完成的填写任务,逐一对照原文进行信息的筛选,对阅读信息进行二次加工、归纳要点整合零散信息,并根据表格的形式把加工后的信息准确、有序地表达同出来。

因此我们学生要对此题型在准确的理解考试要求和答题规范性方面加强训练。

一、解读任务型阅读
从2020年安徽高考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中所给的题例来看,本类型特点是答案是一个词,没有其它附加条件。

我们从信息所在的位置都能一目了然地看清文章的脉络结构。

考生只要以文脉为导引,关注细节,理解段意,适当概括,对号入座即可。

这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理解词句、抓住文章大意,然后根据每小题特定的上下文逻辑及意义作答。

其填空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类:
1.关键词直选类
通过定位题目在文章中的位置即可找到答案,一般为原词。

Their father’s word is the law.
-They have to listen to their father.
2.单词转换类
根据句型结构变化和语法要求提炼出的新词。

1)同义词转换
More and more people came to be concerned about children’s education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people came to be worried about children’s education in recent years.
2)同根派生词转换
To achieve success, you need to have a clear aim and strong determination.
If you are to succeed, you should be determined. (Indirect method)
3.句型转化类
Children have always been taught adult secrets, but slowly and in stages.
-Children get knowledge in a gradual and guided process.
Children speak more like adults, dress more like adults and behave more like adults than they used to.
-Children today act as if they were adults.
People who don’t get enough vitamin A can’t see well in the dark.
-Lacking (Lack of) vitamin A causes people unable to see well at night.
4.段落主旨概括类
根据不同文体的段落结构特点来分析文章的基本结构,概括出文章的标题、段落大意、
文章目的、结论等,要求较高。

如report:
●What is the problem? (introduction)
●What cause the problem?
●What is the effect?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Conclusion
如Story:
●Beginning
●Developing
●The end
二、做题思路
1.解题前(Before Filling)
1)审题,仔细研究图表,弄清任务,注意其横向、纵向的类别规律和表达方式。

根据空格找线索。

A close study of the diagram to know what the task is and to look for hints from the blanks;
2)分析材料,弄清话题及各段的中心意义。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material, including the topic, the main ideas of different parts;
3)研究材料的结构A careful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material;
2.解题中(While Filling)
1)要有综合分析和概括的能力Ability to summarize is important;
2)要依据图表在文中寻找根据Looking around for hints is necessary;
3)要认真阅读表格及其中的内容,注意其横向、纵向的类别规律和表达方式
4)要学会转述Learning to infer and expressing in another way is a skill.
3.解题后(After Filling)
认真校对,纠正错误Check closely and correct the mistakes if any .
1)字迹清晰Clear handwriting is the first step;
2)注意拼写及语法知识Correct spelling and good grammatical knowledge is the basic step
a)拼写Spelling
b)动词的适当形式Verb form
c)名词的单复数Single or plural noun
d)用名词所有格“s’”代替of;
e) 冠词问题Zero, definite or indefinite article
f)字母的大小写Capital letter
三、做题技巧(The basic skills needed for task-based reading)
1.浏览---把握主旨大意(Read the passage in the paper quickly and summarize the main idea.)1)找出主题句(Find the topic sentence).
2)概述大意(Summarize the main idea. )
2.细读---找准特定信息Scan for particular information through fast reading.
1)明确要求(Make sure of the requirement).
2)根据短文找出相关信息(Find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from the passage).
3)把握最合适的信息(Choose what is suitable)
3.联想---运用构词法、近义词及相关短语(Have a knowledge of word formation and similar
expressions) .
A)怎样运用适当的词表达相近意义?(How to use a proper word to express a similar
meaning?)
1)利用文中的单词的适当形式(Use the correct form of the word from the passage).
2)联想相关近义词表达相似意义(Sometimes we need to use another word to express the similar meaning).
B)怎样选用其它的词表达相近意义(How to use another word to express the same meaning as
the one in the passage)
1) 使用同义词(Use a synonym: a word with the same meaning as another word)
2) 进行释义转述(paraphrase: to express something in another way)
4.归纳---根据文章内容及结构提炼主题(Conclude from the context).
领会要求,用语精练(To conclude from the contex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