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成绩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解析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解析

人 教 版 数 学 八 年 级 下 学 期期 中 测 试 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式子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4 B. 5 C. 0.2 D. 132. 使二次根式2x -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是( )A. x≠2B. x >2C. x≤2D. x≥2.3.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103=7-B. 23=5+C. 333=23-D. 22=22+ 4. 下列各组数中,以a 、b 、c 为边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 a =1,b =2,c =3B. a =32,b =2,c =52C. a =5,b =12,c =13D. a =7,b =24,c =255. 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 比∠B 大40°,那么∠C 的度数为( )A 60° B. 70° C. 80° D. 110°6. 在下列给出的条件中,能判定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的是()A. AB =BC ,CD =DAB. AB //CD ,AD =BCC. AB //CD ,∠A =∠CD. ∠A =∠B ,∠C =∠D7. 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2,B 为一条棱的中点.已知蚂蚁沿正方体的表面从A 点出发,到达B 点,则它运动的最短路程为( )A 13 B. 4 C. 17 D. 58. 菱形ABCD的边长为2,∠A=60°,点G为AB的中点,以BG为边作菱形BEFG,其中点E在CB的延长线上,点P为FD的中点,则PB=( )A72B. 3C.512D.539. 将一个边长为10的正方形铁片,过两个顶点剪掉一个三角形,以下四个剪法中,裁剪线的长度所标的数据不可能的是( )A. B.C. D.10. 将一张正方形纸片按如图的步骤,通过折叠得到④,再沿虚线剪去一个角,展开平铺后得到⑤,其中FM、GN为折痕,若正方形EFGH与五边形MCNGF的面积之比为4:5,则FMFG的值为( )A. 622-B. 22C. 255D. 522-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 化简:()()2255-+=_____. 12. 若a =2+3,b =2﹣3,则ab 的值为_____.13. 点D 、E 、F 分别是△ABC 三边的中点,若△ABC 的周长是16,则△DEF 的周长是_____.14. 如图,在3×3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边长为1,点A ,B ,C 均为格点,以点A 为圆心,AB 长为半径作弧,交格线于点D ,则CD 的长为_____.15. △ABC 中,AB =AC ,∠BAC =90°,AD ⊥BC 于D ,分别以AD 、BD 、CD 为长对角线作全等的三个菱形,如图所示,若菱形较短的对角线的长为2,点G 刚好在AE 的延长线上,则其中一个菱形AEDF 的面积为_____.16. △ABC 中,AD ⊥BC 于D ,AB =m ,AC =n ,∠ACB =2∠BAD ,用m 、n 表示AD 的长为_____.三、解答题(共72分)17. 计算:(1)1 27123-+=(2)(3622)2-÷=18. 已知:如图,点E,F分别在□ABCD的AB,DC边上,且AE=CF,联结DE,BF.求证:四边形DEBF是平行四边形.19. 已知=51-,求代数式256x x+-的值.20. 如图,在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的网格中,点A、B、C均在格点上.(1)直接写出AC的长为,△ABC的面积为;(2)请在如图所示网格中,用无刻度的直尺作出AC边上的高BD,并保留作图痕迹;(3)求BD的长.21. 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DE∥AC,CE∥BD,求证:四边形OCED是菱形.22. 在△ABC中,AB=AC=5.(1)若BC=6,点M、N在BC、AC上,将△ABC沿MN折叠,使得点C与点A重合,求折痕MN的长;(2)点D在BC的延长线上,且BC:CD=2:3,若AD=10,求证:△ABD是直角三角形.23. ▱ABCD中,点E、F分别在AB、AD上,∠EAF=∠B=60°,AD=nAB.(1)当n=1时,求证:△AEF为等边三角形;(2)当n=12时,求证:∠AFE=90°;(3)当CE=CF,DF=4,BE=3时,直接写出线段EF的长为.24. 书籍和纸张的长与宽比值都有固定的尺寸,如常用的A3、A4、A5的纸张长与宽的比值都相等.一长方形纸张对折后的小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值与原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值相等.(1)求满足这样条件的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值;(2)如图所示的长方形ABCD长与宽之比也满足以上条件,其中宽AB=2.①点P是AD上一点,将△BP A沿BP折叠得到△BPE,当BE垂直AC时,求AP的长;②若将长方形ABCD绕点B旋转得到长方形A1BC1D1,直线CC1交DD1于点M,N为BC的中点,直接写出MN的最大值:.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式子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B. C. D.A.[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最简二次根式是被开方数不含分母,被开方数不含开的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可得答案.[详解]解:A.=2,故不符合题意;B.C.,故不符合题意;5D. ,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最简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是被开方数不含分母,被开方数不含开的尽方的因数或因式.2. x的取值范围是( )A. x≠2B. x>2C. x≤2D. x≥2.[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列出不等式,解不等式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得,x-2≥0,解得x≥2,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掌握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是解题的关键.3.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C. D. 2[答案]C[解析][分析]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判断即可.[详解]解:A,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不能计算,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正确,符合题意;D,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二次根式的加减,关键是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解答.4. 下列各组数中,以a、b、c为边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 a=1,b,cB. a=32,b=2,c=52C. a b,cD. a=7,b=24,c=25[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有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是直角三角形判定则可.如果有这种关系,就是直角三角形,没有这种关系,就不是直角三角形.[详解]解:A、12+2=2,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B、22+(32)2=(52)2,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C、2+)2≠2,不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不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正确;D、72+242=252,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时,应先认真分析所给边的大小关系,确定最大边后,再验证两条较小边的平方和与最大边的平方之间的关系,进而作出判断.5.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比∠B大40°,那么∠C的度数为( )A. 60°B. 70°C. 80°D. 110°[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之和为180°,即可求出该平行四边形各个内角的度数.[详解]画出图形如下所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C,∠A+∠B=180°,又∵∠A﹣∠B=40°,∴∠A=110°,∠B=70°,∴∠C=110°.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是解题的关键.6. 在下列给出的条件中,能判定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的是()A. AB=BC,CD=DAB. AB//CD,AD=BCC. AB//CD,∠A=∠CD. ∠A=∠B,∠C=∠D[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分别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如图:A、根据AB=BC,AD=DC,不能推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故本选项错误;B、根据AB∥CD,AD=BC不能推出四边形ABCD平行四边形,故本选项错误;C、由AB∥CD,则∠A+∠D=180°,由∠A=∠C,则∠D+∠C=180°,则AD∥BC,可以推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故本选项正确;D、∵∠A=∠B,∠C=∠D,∠A+∠B+∠C+∠D=360°,∴2∠B+2∠C=360°,∴∠B+∠C=180°,∴AB∥CD,但不能推出其它条件,即不能推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对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和等腰梯形的判定的应用,注意: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有:①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②有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③有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④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⑤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的定义是两腰相等的梯形.7. 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2,B为一条棱的中点.已知蚂蚁沿正方体的表面从A点出发,到达B点,则它运动的最短路程为( )13 B. 417 D. 5[答案]A[解析][分析]正方体侧面展开为长方形,确定蚂蚁的起点和终点,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勾股定理即可求出最短路径长.[详解]一.如图,它运动的最短路程22(22)21721AB⎛⎫=++⨯=⎪⎝⎭二、如图,它运动的最短路程2222+21312AB⎛⎫=+⨯=⎪⎝⎭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勾股定理,掌握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是解题关键.8. 菱形ABCD的边长为2,∠A=60°,点G为AB的中点,以BG为边作菱形BEFG,其中点E在CB的延长线上,点P为FD的中点,则PB=( )A723 C.512D.53[答案]A [解析][分析]连接BF、BD,根据菱形ABCD的边长为2,可得AB=BC=CD=2,由∠A=60°,可得△BCD是等边三角形,进而可求∠DBF=90°,再根据勾股定理分别求出BF、DF的长,进而可得PB的长.[详解]解:如图,连接BF、BD,∵菱形ABCD的边长为2,∴AB=BC=CD=2,∵∠A=60°,∴△BCD是等边三角形,∴BD=BC=2,∠DBC=60°,∴∠DBA=60°,∵点G为AB的中点,∴菱形BEFG的边长为1,即BE=EF=BG=1,∵点E在CB的延长线上,∠GBE=60°,∴∠FBG=30°,连接EG,∴EG⊥FB于点O,3∴OB∴FB3∵∠DBF=∠DBA+∠FBG=90°,根据勾股定理,得DF227DB BF ,∵点P为FD的中点,∴PB =12DF =72.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勾股定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菱形的性质.9. 将一个边长为10的正方形铁片,过两个顶点剪掉一个三角形,以下四个剪法中,裁剪线的长度所标的数据不可能的是( )A. B.C. D.[答案]B[解析][分析]直接验证三角形三边的平方之间的关系即可作出判断.[详解]解:对于A 选项,((2255160100+=>,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合理;对于B 选项,102+42<112,说明边长为11的边所对的角是钝角,这个时候三角形不可能完全处在正方形内,故不合理;对于C 选项,(22210839+>,说明边长为239,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合理; 对于D 选项,62+72<102,说明边长为10的边所对的角为钝角,合理.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正确判断各三角形的形状是解答的关键.10. 将一张正方形纸片按如图的步骤,通过折叠得到④,再沿虚线剪去一个角,展开平铺后得到⑤,其中FM、GN为折痕,若正方形EFGH与五边形MCNGF的面积之比为4:5,则FMFG的值为( )A. 622-B.22C.255D.522-[答案]A[解析][分析]连接HF,直线HF与AD交于点P,根据正方形EFGH与五边形MCNGF的面积之比为4:5,设正方形EFGH 与五边形MCNGF的面积为4x2,5x2,可得GF=2x,根据折叠可得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24x2,进而求出FM,最后求得结果.[详解]如图,连接HF,直线HF与AD交于点P,∵正方形EFGH与五边形MCNGF的面积之比为4:5,设正方形EFGH与五边形MCNGF的面积为4x2,5x2,∴GF2=4x2,∴GF=2x,∴HF22GF=2,由折叠可知: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4x2+4×5x2=24x2,∴PM 2=24x 2,∴PM =x ,∴FM =PH =12(PM ﹣HF )=12(x ﹣x )=)x ,∴FM GF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剪纸问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对称的性质.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 2=_____. [答案]10[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计算.[详解]2 =5+5=10.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事半功倍.12. 若a =,b =2则ab 的值为_____.[答案]1[解析][分析]直接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得出答案.[详解]解:∵22a b ==∴ab =(22+=4﹣3=1.故答案为:1.[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正确运用乘法公式是解题关键.13. 点D、E、F分别是△ABC三边的中点,若△ABC的周长是16,则△DEF的周长是_____.[答案]8.[解析][分析]据D、E、F分别是AB、AC、BC的中点,可以判断DF、FE、DE为三角形中位线,利用中位线定理求出DF、FE、DE与AB、BC、CA的长度关系即可解答.[详解]如图,∵D、E、F分别是AB、BC、AC的中点,∴ED、FE、DF为△ABC中位线,∴DF12=BC,FE12=AB,DE12=AC,∴DF+FE+DE12=BC12+AB12+AC12=(AB+BC+CA)12=⨯16=8.故答案为8.[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根据中点判断出中位线,再利用中位线定理是解题的基本思路.14. 如图,在3×3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边长为1,点A,B,C均为格点,以点A为圆心,AB长为半径作弧,交格线于点D,则CD的长为_____.[答案]37[解析][分析]由勾股定理求出AB,再由勾股定理求出DE,即可得出CD 的长.[详解]解:连接AB ,AD ,如图所示:∵AD =AB =222222+=,∴DE =()222217-=,∴CD =37-.故答案为:37-.[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由勾股定理求出AB 、DE 是解题的关键.15. △ABC 中,AB =AC ,∠BAC =90°,AD ⊥BC 于D ,分别以AD 、BD 、CD 为长对角线作全等的三个菱形,如图所示,若菱形较短的对角线的长为2,点G 刚好在AE 的延长线上,则其中一个菱形AEDF 的面积为_____.[答案]222[解析][分析]如图所示,连接HG ,设EG 交DH 于点K ,先证明△GD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再证明∠GKD =90°,从而在Rt △GHK 中,由勾股定理得x 2+22)x x -=4,求得x 2的值,再根据菱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得出菱形BGDH 的面积,即菱形AEDF 的面积.[详解]如图所示,连接HG ,设EG 交DH 于点K ,则HG =2,∵三个菱形全等,∴GD =ED ,∠ADE =∠BDG ,∵AD ⊥BC 于D ,∴∠ADB =∠ADE+∠BDE =90°,∴∠GDE =∠BDG+∠BDE =90°,∴△GD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GD =∠GED =45°,∵四边形AEDF 为菱形,∴AE ∥DF ,∴∠EDF =∠GED =45°,∴∠GDK =45°,∴∠GKD =90°,设GK =DK =x ,则GD =DH 2x ,HK 2x ﹣x ,在Rt △GHK 中,由勾股定理得:x 2+2(2)x x =4,解得:x 2=2∴菱形BGDH 的面积为:DH•GK 2x•x 2x 2=2+2,∴菱形AEDF 的面积为:2+2.故答案为:2+2.[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菱形的面积计算、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及勾股定理在计算中的应用,明确菱形的性质及根据勾股定理构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6. △ABC 中,AD ⊥BC 于D ,AB =m ,AC =n ,∠ACB =2∠BAD ,用m 、n 表示AD 的长为_____.[答案]2242-m n m n[解析][分析]延长BC 至E ,使CE =AC ,连接AE ,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 =∠BAC ,得到BC =AC =n ,根据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详解]延长BC 至E ,使CE =AC ,连接AE ,则∠CAE =∠E ,∵∠ACB =∠CAE+∠E ,∴∠CAE =∠E =12∠ACB , ∵∠ACB =2∠BAD ,∴∠E =∠BAD ,∵AD ⊥BC ,∴∠B+∠BAD =90°,∴∠B+∠E =90°,即∠BAE =90°,∴∠BAC+∠CAE =90°,∵∠B+∠E =90°,∠CAE =∠E ,∴∠B =∠BAC ,∴BC =AC =n ,由勾股定理得,AE 22BE AB -224n m -S △BAE =12×AB×AE =12×BE×AD ,即m×224n m -=2n×AD ,解得:AD 224-m n m , 224-m n m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掌握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灵活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共72分)17. 计算:(1127123= (2)(3622)2÷=[答案](1)33;(2)332. [解析][分析](1)先化简二次根式,再计算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即可;(2)利用二次根式除法的分配律进行计算即可.[详解](1)原式323333= 433=; (2)原式362222=332=.[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加减法、除法运算,熟记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18. 已知:如图,点E ,F 分别在□ABCD 的AB ,DC 边上, 且AE=CF ,联结DE ,BF .求证:四边形DEBF 是平行四边形.[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由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可得AB =CD ,AB ∥CD ,再说明EB=DF ,从而根据一组对边既平行又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即可得证.[详解]∵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 =CD ,AB ∥CD ,即EB ∥DF.∵AE =CF ,∴AB -AE =CD -CF ,即EB =DF .∴四边形DEBF 是平行四边形.[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9. 已知51,求代数式256x x +-的值.[答案]535-+[解析][分析]把x 的值代入多项式进行计算即可.[详解]当51时,256x x +-=))2515516+-=6255556--=535-+[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掌握完全平方公式是解题的关键.20. 如图,在每个小正方形边长为1的网格中,点A 、B 、C 均在格点上.(1)直接写出AC 的长为 ,△ABC 的面积为 ;(2)请在如图所示的网格中,用无刻度的直尺作出AC 边上的高BD ,并保留作图痕迹;(3)求BD 的长.[答案](1)29,9;(2)见解析;(3)182929[解析][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题意画出线段BD即可;(3)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到结论.[详解](1)AC=2225+=29,S△ABC=4×5﹣12×2×4﹣12×2×5﹣12×1×4=9,故答案为:29,9;(2)如图所示,BD即为所求,(3)∵S△ABC=12AC•BD=1292BD=9,∴BD 1829.[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勾股定理,正确的作出图形是解题的关键.21. 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DE∥AC,CE∥BD,求证:四边形OCED 是菱形.[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首先根据两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证明四边形OCED 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OC=OD ,即可利用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判定出结论.[详解]证明:∵DE ∥AC ,CE ∥BD ,∴四边形OCED 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 是矩形,∴OC=OD=12AC=12BD ∴四边形OCED 是菱形.22. 在△ABC 中,AB =AC =5.(1)若BC =6,点M 、N 在BC 、AC 上,将△ABC 沿MN 折叠,使得点C 与点A 重合,求折痕MN 的长;(2)点D 在BC 的延长线上,且BC :CD =2:3,若AD =10,求证:△ABD 是直角三角形.[答案](1)103;(2)见解析 [解析][分析] (1)如图1,过作AD BC ⊥于,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3BD CD ==,求得4=AD ,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AM CM =,1522AN AC ==,设AM CM x ==,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论; (2)如图2,过作AE BC ⊥于,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12BE CE BC ==,设2BC t =,3CD t =,AE h =,得到BE CE t ==,根据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1)如图1,过作AD BC ⊥于,5AB AC ==,6BC =,3BD CD ∴==,4AD ∴=,将ABC ∆沿MN 折叠,使得点与点重合,AM CM ∴=,1522AN AC ==, 设AM CM x ==,3MD x ∴=-,222AD DM AM +=,2224(3)x x ∴+-=, 解得:256x , 222225510()()623MN AM AN ∴=-=-=; (2)如图2,过作AE BC ⊥于, AB AC =,12BE CE BC ∴==, :2:3BC CD =,设2BC t =,3CD t =,AE h =,BE CE t ∴==, 5AB =,10AD =,2225h t ∴+=,222(4)10h t +=,联立方程组解得,5t =(负值舍去),55BD ∴=222222510125(55)AB AD BD+=+===,ABD∴∆是直角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定理,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23. ▱ABCD中,点E、F分别在AB、AD上,∠EAF=∠B=60°,AD=nAB.(1)当n=1时,求证:△AEF为等边三角形;(2)当n=12时,求证:∠AFE=90°;(3)当CE=CF,DF=4,BE=3时,直接写出线段EF的长为.[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39[解析][分析](1)根据菱形的判定定理得到平行四边形ABCD为菱形,得到△ACD为等边三角形,证明△F AC≌△EAB,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F=AE,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证明结论;(2)延长AF至N,使DN=AD,延长AF至P,使FP=AF,延长BC、NP交于点H,根据菱形的判定定理得到四边形ABHN为平行四边形,根据(1)中结论解答;(3)延长EF交AD的延长线于G,延长FE交AB的延长线于H,作DM⊥FG于M,把△AFG绕点A顺时针旋转120°,得到△APH,求出PE的长,证明△F AE≌△P A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EF=PE,得到答案.[详解](1)证明:当n=1时,AD=AB,∴平行四边形ABCD 为菱形,∴∠ACD =12∠BCD =60°,∠CAB =60°, ∴△ACD 为等边三角形,∴AC =AD =AB ,∵∠EAF =60°,∴∠F AE =∠CAB ,∴∠F AC =∠EAB ,在△F AC 和△EAB 中,FAC EAB AC ABFCA EBA ∠=∠⎧⎪=⎨⎪∠=∠⎩∴△F AC ≌△EAB (ASA )∴AF =AE ,又∵∠EAF =60°,∴△AEF 为等边三角形;(2)证明:如图2,延长AF 至N ,使DN =AD ,延长AF 至P ,使FP =AF ,延长BC 、NP 交于点H ,∵DN =AD ,FP =AF ,∴DF 是△ANP 的中位线,∴NP ∥AB ,又AN ∥BH ,∴四边形ABHN 为平行四边形,∵AB =AN ,∴平行四边形ABHN 为菱形,由(1)可知,△APE 为等边三角形,∵AF =FP ,∴EF ⊥AP ,∴∠AFE =90°;(3)解:如图3,延长EF交AD的延长线于G,延长FE交AB的延长线于H,作DM⊥FG于M,把△AFG绕点A顺时针旋转120°,得到△APH,∵CF=CE,∴∠CFE=∠CEF=30°,∵AG∥BC,∴∠G=∠CEF=30°,∴∠G=∠DFG,∴DG=DF,又DM⊥FG,∴GM=MF,在Rt△DMF中,∠DFM=30°,∴DM=12DF=2,由勾股定理得,MF2223DF DM-=∴GF=3∴PH=GF=3,同理,∠BHE=30°,EH=3,∴∠PHN=60°,∴∠NPH=30°,∴NH=12PH=3∴EN=EH﹣NH3,由勾股定理得,PN22PH NH-6, ∴PE2239PN EN-=∵∠F AE =60°,∠BAD =120°,∴∠DAF +∠EAB =60°,∴∠HAP +∠EAB =60°,即∠EAP =60°,∴∠F AE =∠EAP ,在△F AE 和△P AE 中,AF AP FAE PAE AE AE =⎧⎪∠=∠⎨⎪=⎩,∴△F AE ≌△P AE (SAS )∴EF =PE =39, 故答案为:39.[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菱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旋转变换的应用,正确作出辅助线、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4. 书籍和纸张的长与宽比值都有固定的尺寸,如常用的A 3、A 4、A 5的纸张长与宽的比值都相等.一长方形纸张对折后的小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值与原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值相等.(1)求满足这样条件的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值;(2)如图所示的长方形ABCD 长与宽之比也满足以上条件,其中宽AB =2.①点P 是AD 上一点,将△BP A 沿BP 折叠得到△BPE ,当BE 垂直AC 时,求AP 的长; ②若将长方形ABCD 绕点B 旋转得到长方形A 1BC 1D 1,直线CC 1交DD 1于点M ,N 为BC 的中点,直接写出MN 的最大值: .[答案](1)2a b;(2)①232231 [解析][分析] (1)设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为a ,b .根据对折后的小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值与原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值相等,构建关系式解决问题即可;(2)①如图1中,延长PE 、BC 交于点G ,证明AC =PG ,PG =BG 即可解决问题;②如图2中,连接BM ,取BD的中点O ,连接OM ,ON ,延长CC 1到K ,使得C 1K =CC 1在MK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J ,使得D 1J =D 1K .想办法证明DM =MD 1,推出BM ⊥DD 1,求出OM ,ON 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设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为a ,b . 由题意:2a b a b =,∴a 2=2b 2,∴2a b=; (2)①如图1中,延长PE 、BC 交于点G ,∵∠PEB =90°,∴PE ⊥BE ,∵BE ⊥AC ,BE ⊥PE ,∴PG ∥AC ,∵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 =CD =2,AD =BC =2,AD ∥BG ,∠ABC =90°, ∴四边形APGC 是平行四边形,∴PG =AC 22AB BC +222(22)+23∵AD ∥BC , ∴∠APB =∠GBP ,∵∠APB =∠GPB ,∴∠GBP =∠GPB ,∴GP =GB =3,∴AP =CG =BG =BC =32;②如图2中,连接BM,取BD的中点O,连接OM,ON,延长CC1到K,使得C1K=CC1在MK的延长线上取一点J,使得D1J=D1K,连接BD1.∵BC=BC1,∴∠BCC1=∠BC1C,∵∠BC1D1=∠BCD=90°,∴∠D1C1K+∠BC1C=90°,∠BCC1+∠DCC1=90°,∴∠D1C2K=∠DCC1,∵CD=C1D1,CC1=C1K,∴△DCC1≌△D1C1K(SAS),∴DC1=KD1=JD1,∠CC1D=∠C1KD1,∵∠JKD1+∠C1JKD1=180°,∠CC1D+∠DC1M=180°,∴∠DC1M=∠D1KJ,∵D1J=D1K,∴∠J=∠D1KJ,∴∠J=∠DC1M,∵∠D1MJ=∠DMC1,∴△D1MJ≌△DMC1(AAS),∴D1M=DM′,∵BD=BD1,∴BM⊥DD1,取BD的中点O,连接OM,ON,∵∠BMD=90°,∴OM=12BD3∵BO=OD,BN=CN,∴ON=12CD=1,∵MN≤OM+ON,∴,∴MN+1..[点睛]本题属于几何变换综合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旋转变换,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

初二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初二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就在上上一周我们进行了使人忘不了的初二第一次的考试——
期中考试。

我对这次期中考试的成绩不是很满意。

虽然这次的题普遍偏难,特别是数学和物理,但是尽管题难,我们班还是有高分出现,这就代表我还是不够努力。

在考试结束之后,我考虑了以下2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别人能考那么高的分,而我却不能?有两个原因:一是老师上课讲的题,没有听懂,但是我下课也没有去把它搞懂。

二是没有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

所以在今后的课程中,一旦遇到没有听懂的题,一定一定要去问老师,不要觉得不好意思。

在这之后,在空余时间里,要多刷题,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

第二,如果我这次考试零失误的话,我能考多少?为什么我没有考到这个分数?我觉得,如果我这次考试零失误的话,分数应该在460左右,至于我为什么只考了439。

我认为其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知识点掌握不牢固,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有的题我本来是会的,但是在考试时就想不起来了,这就是知识点掌握不牢固。

以上就是我的期中考试成绩分析,希望我下次考试可以获得好成绩。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2)判断△PEC 形状;
(3)求△PEC 面积.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西柏坡是我国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如果用统计图表示2018年“十一”黄金周期间西柏坡地区的气温变化情况,应利用()
A.条形统计图B.扇形统计图C.折线统计图D.频数分布直方图
[答案]C
[解析]
[分析]
条形统计图很容易看出数据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据的多少还能反映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据此进一步判断得出答案即可.
C. 为了解你所在学校的学生每天的上网时间,对八年级的同学进行调查
D. 对某市的出租车司机进行体检,以此反映该市市民的健康状况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A.只在青少年中调查不具有代表性,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了解班上学生的睡眠时间.调查班上学号为双号的学生的睡眠时间,具有广泛性与代表性,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D.企业在给职工做工作服前进行的尺寸大小的调查.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判断即可.
[详解]A、环保部门对长江某段水域的水污染情况的调查不可能把全部的水收集起来,适合抽样调查.
B、电视台对正在播出的某电视节目收视率的调查,因为普查工作量大,适合抽样调查.
7.下列各曲线表示的y与x的关系中,y不是x的函数的是()
A. B. C. D.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若A点坐标为(﹣3,3),B点坐标为(2,0),则△ABO的面积为()
A. 15B. 7.5C. 6D. 3
9.嘉嘉将100个数据分成①~⑧组,如下表所示,则第⑤组的频率()

八年级下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八年级下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八年级下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试卷分析是八年级数学期中学考试管理中重要环节。

小编整理了关于八年级下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八年级下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范文一一、试卷分析本套试卷共6页,分值为100分。

主要考察了八年级数学第十六章分式和十七章反比例函数的内容。

其中包括:分式、分式的运算、分式的方程、反比例函数及其性质以及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试卷的总体难度适宜,能坚持“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原则”,注重考察基础知识的掌握,覆盖面较广,控制题目的烦琐程度,题目力求简洁明快,不在运算的复杂上做文章。

第一题为选择题共十个小题,学生出错率较高的题有2、3、6、8、10。

第2题涉及到分式的运算,题目难度适中,部分学生由于粗心马虎造成失分;第3题考查反比例函数性质的掌握,题目比较容易,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性质掌握不熟练导致出错;第6小题考查解分式方程中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本小题涉及到变号问题,学生做起来感觉吃力;第8和10小题涉及到实际问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所以出错率较高。

第二题为填空题共七个小题,学生出错率较高的题是12和16。

其中12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的形式及其性质,出错的原因还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16题涉及到“增根”,学生出错是由于对增根的理解不到位。

第三题为解答题共七个小题。

18题考查分式的混合运算,19题考查解分式方程,题目难度较低,属于简单题。

20题是先化简再求值。

实质也是考查分式的混合运算,只是难度较18题略有提高,学生多在化简过程中出现错误。

21题主要考查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题目简单,学生一般会拿到分数。

22题实质也是解分式方程,是对解分式方程能力的拓展和提高,有一定难度,学生出错率也较高。

23题是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难度适中,学生出错的原因与8和10相同。

24小题考查反比例函数与实际问题,难度不大,一般都能做对。

二、学生分析我所带班级是八年级一班,学生程度参差不齐,两级分化现象严重。

八年级下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八年级下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八年级下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一、成绩分析1、班级综合成绩:全班49人参加考试。

班级总平均分为208.93,全年级第八名。

在平均分以上有24人,25人总分在203以下,班级成绩很差。

2、学科成绩分析:语文:总平均分37.84,及格率为0,学生情况不容乐观。

数学:数学平均分31.14,属于偏低,全班不及格。

需要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强化运算能力,审题能力。

英语:平均分21.38,学生基础差成绩有待提高。

单词记不住,语法不熟悉。

物理:平均分35.63分,成绩有待提高。

历史:平均分36.67分,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

政治:平均分46.27,成绩有待提高。

地理:平均分28.33分,成绩有待提高。

生物:平均分34.29分,成绩有待提高。

二、原因分析1、学生本来基础就差,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到了初中,学习的快节奏,加上科目多,使得相当大部分学生感到很吃力。

再加上时间紧,复习不到位。

2、平时学生老师所讲的知识点掌握不牢固,不能及时进行复习巩固,缺乏学习主动性。

3、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审题不仔细,导致不该错的反而出错了。

4、在两个班的教学中,成绩差距较大,主要原因在于班主任工作繁忙,一些杂事往往会占用一些教学时间。

业务能力有待加强,对学生应督促到位。

三、考后措施1、抓好班级日常管理,确保班级稳定,召开班会,详细分析考试情况,明确以后的学习目标,并对考的不理想的学生加强信心教育和学习方法点拨。

2、在教学中,把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训练做为重点,多次严格训练以求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

作业设置符合教学,减缓坡度,面批辅导与集中讲评相结合,做到作业日日清,及时批改反馈矫正。

3、多与学生家长沟通达到学校与家长共同促进学生进步的目的。

4、在以后的教学中,备好课,教好课,批改好作业,加大对学生的检查力度。

2021年7月22日。

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成绩

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成绩
பைடு நூலகம்
名次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90 70 62 96 86 404 88 72 71 91 80 402 78 75 68 90 84 395 72 72 60 96 88 388 74 65 58 95 84 376 77 61 63 88 86 375 76 68 72 93 74 383 70 63 61 92 82 368 80 62 52 89 82 365 74 61 57 89 74 355 67 63 60 90 74 354 67 75 55 74 80 351 64 61 50 80 88 343 76 61 38 84 80 339 76 63 58 78 64 339 73 50 59 77 74 333 80 40 62 81 70 333 80 62 31 85 72 330 63 62 69 91 44 329 64 60 55 80 68 327 75 45 49 88 66 323 63 62 61 70 66 322 72 46 48 90 64 320 61 63 41 82 72 319 66 56 44 74 78 318 66 60 41 72 76 315 79 40 46 76 72 313 67 63 48 74 60 312 74 48 45 70 72 309 69 41 37 84 74 305 71 60 25 75 74 305 66 42 56 75 64 303 75 41 45 75 64 300 82 41 43 76 54 296 63 9 18 67 48 205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如下图是一次函数y=kx+b图象,当y<-2时,x的取值范围是( )A. x<3B. x>3C. x<-1D. x>-12. 正比例函数y=kx与一次函数y=x﹣k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大致应为( )A. B. C. D.3. 直线y=ax+b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直线y=bx﹣a的图象只能是图中的()A. B. C. D.4. 若点(x1,y1),(x2,y2),(x3,y3)都是一次函数y=﹣x﹣1图象上的点,并且y1<y2<y3,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x1<x2<x3B. x1<x3<x2C. x2<x1<x3D. x3<x2<x15. 某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2,且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这个函数的表达式可能是()A 24y x =+ B. 24y x =-+ C. 31y x D. 31y x -=-6. 一次函数y=(m ﹣2)x n ﹣1+3是关于x 的一次函数,则m,n 的值为( )A. m≠2,n=2B. m=2,n=2C. m≠2,n=1D. m=2,n=17. 一组数据:1,2,4,2,2,5,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A. 1B. 2C. 4D. 58. 某校在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知识竞赛中,通过激烈角逐,甲、乙、丙、丁四名同学胜出,他们的成绩如表:如果要选出一个成绩较好且状态稳定的同学去参加市级比赛,应选( )A. 丁B. 丙C. 乙D. 甲9. 一组数据:5,7,10,5,7,5,6,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 10和7B. 5和7C. 6和7D. 5和610. 在创建平安校园活动中,九年级一班举行了一次“安全知识竞赛”活动,第一小组6名同学的成绩(单位:分)分别是:87,91,93,87,97,96,下列关于这组数据说正确的是( )A. 中位数是90B. 平均数是90C. 众数是87D. 极差是911. 某车间20名工人每天加工零件数如下表所示:这些工人每天加工零件数的众数、中位数分别是( ).A. 5,5B. 5,6C. 6,6D. 6,512. 下面的统计图表示某体校射击队甲、乙两名队员射击比赛的成绩,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甲队员成绩平均数比乙队员的大B. 乙队员成绩的平均数比甲队员的大C. 甲队员成绩的中位数比乙队员的大D. 甲队员成绩的方差比乙队员的大二.填空题13. 对于正比例函数23m y mx -=,y 的值随x 的值减小而减小,则m 的值为_______.14. 甲、乙二人沿相同的路线由A 到B 匀速行进,A B ,两地间的路程为20km.他们行进的路程()s km 与甲出发后的时间()t h 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信息,填空()1乙的速度是______ km /h()2从A 地到达B 地,甲比乙多用了______ h .15. 如图,直线510y x =+与x 轴、y 轴交于点A ,B ,则AOB 的面积为___.16. 若二元一次方程组41,2x y y x m -=⎧⎨=-⎩的解是2,7,x y =⎧⎨=⎩则一次函数2y x m =-的图象与一次函数41y x =-的图象的交点坐标为________.17. 一组数据1,2,a 的平均数为2,另一组数据﹣1,a ,1,2,b 的唯一众数为﹣l ,则数据﹣1,a ,1,2,b 的中位数为___________.18. 某校组织学生参加植树活动,活动结束后,统计了九年级甲班50名学生每人植树的情况,绘制了如下的统计表:植树棵数 3 4 5 6人数20 15 10 5那么这50名学生平均每人植树__________棵.19. 一组数据:﹣1,3,2,x,5,它有唯一的众数是3,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20. 小明这学期第一次数学考试得了72分,第二次数学考试得了86分,为了达到三次考试的平均成绩不少于80分的目标,他第三次数学考试至少得____分.三.解答题21. 已知一次函数图象经过(-2,1)和(1,3)两点.(1)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x 时,求y的值.(2)当322. 如图,直线AB与x轴交于点A(1,0),与y轴交于点B(0,﹣2).(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若直线AB上的点C在第一象限,且S△BOC=2,求点C的坐标.23. 一次函数y1=kx+b和y2=﹣4x+a的图象如图所示,且A(0,4),C(﹣2,0).(1)由图可知,不等式kx+b>0的解集是;(2)若不等式kx+b>﹣4x+a的解集是x>1.①求点B的坐标;②求a的值.24. 某市射击队为从甲、乙两名运动员中选拔一人参加省比赛,对他们进行了六次测试,测试成绩如下表(单位:环):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第6次甲10 9 8 8 10 9乙10 10 8 10 7 9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计算出甲、乙两人的平均成绩都是9环.(1)分别计算甲、乙六次测试成绩的方差;(2)根据数据分析的知识,你认为选______名队员参赛.25. 朗读者自开播以来,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感人的人文情怀,感动了数以亿计的观众,岳池县某中学开展“朗读”比赛活动,九年级()1、()2班根据初赛成绩,各选出5名选手参加复赛,两个班各选出的5名选手的复赛成绩(满分为100分)如图所示.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九()1班85 85九()2班80()1根据图示填写表格;()2结合两班复赛成绩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析哪个班级的复赛成绩较好;()3如果规定成绩较稳定班级胜出,你认为哪个班级能胜出?说明理由.26. 某学校为改善办学条件,计划采购A、B两种型号的空调,已知采购3台A型空调和2台B型空调,需费用39000元;4台A型空调比5台B型空调的费用多6000元.(1)求A型空调和B型空调每台各需多少元;(2)若学校计划采购A、B两种型号空调共30台,且A型空调台数不少于B型空调的一半,两种型号空调的采购总费用不超过217000元,该校共有哪几种采购方案?(3)在(2)的条件下,采用哪一种采购方案可使总费用最低,最低费用是多少元?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 如下图是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当y<-2时,x的取值范围是( )A. x<3B. x>3C. x<-1D. x>-1[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利用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得出结论即可.解析:通过图像,可知函数经过( -1,-2 ),( 3,1),图像的性质可以看出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y<-2时,x<-1.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不等式(组)的关系及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解决此类问题关键是仔细观察图形,注意几个关键点(交点、原点等),做到数形结合.2. 正比例函数y=kx与一次函数y=x﹣k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大致应为( )A. B. C. D.[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图象分别确定的取值范围,若有公共部分,则有可能;否则不可能.[详解]根据图象知:A、k<0,﹣k<0.解集没有公共部分,所以不可能;B、k<0,﹣k>0.解集有公共部分,所以有可能;C、k>0,﹣k>0.解集没有公共部分,所以不可能;D、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不对,所以不可能.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熟练掌握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的四种情况是解题的关键.3. 直线y=ax+b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直线y=bx﹣a的图象只能是图中的()A. B. C. 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已知直线y=ax+b经过第一、二、四象限,所以a<0,b>0,即可得直线y=bx﹣a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故答案选B.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4. 若点(x1,y1),(x2,y2),(x3,y3)都是一次函数y=﹣x﹣1图象上的点,并且y1<y2<y3,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x1<x2<x3B. x1<x3<x2C. x2<x1<x3D. x3<x2<x1[答案]D[解析][分析]由k=-1<0,可得出y随x的增大而减小,再根据y1<y2<y3,即可得出x1>x2>x3.[详解]解:∵一次函数y=﹣x﹣1中k=﹣1<0,∴y随x的增大而减小,又∵y1<y2<y3,∴x1>x2>x3.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根据k <0找出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是解题的关键.5. 某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2,且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这个函数的表达式可能是( )A. 24y x =+B. 24y x =-+C. 31y xD. 31y x -=-[答案]B[解析][分析]设一次函数关系式为y kx b =+,把(1,2)代入可得k+b=2,根据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可得k <0,对各选项逐一判断即可得答案.[详解]设一次函数关系式为y kx b =+,∵图象经过点()1,2, 2k b ∴+=;∵y 随x 增大而减小,∴0k <,A.2>0,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2<0,-2+4=2,故该选项符合题意,C.3>0,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31y x -=-,∴y=-3x+1,-3+1=-2,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性质及一次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特征,对于一次函数y=kx+b(k≠0),当k >0时,图象经过一、三、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k <0时,图象经过二、四、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熟练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是解题关键.6. 一次函数y=(m ﹣2)x n ﹣1+3是关于x 一次函数,则m,n 的值为( )A. m≠2,n=2B. m=2,n=2C. m≠2,n=1D. m=2,n=1[答案]A[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一次函数的定义分析得出答案.[详解]解:∵一次函数y=(m-2)x n-1+3是关于x的一次函数,∴n-1=1,m-2≠0,解得:n=2,m≠2.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定义,正确把握系数和次数是解题关键.7. 一组数据:1,2,4,2,2,5,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A. 1B. 2C. 4D. 5[答案]B[解析][分析]此题涉及的知识点是众数,根据众数的定义就可以判断得出结果[详解]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值,就是众数,根据题意,数据中出现最多的是2,所以众数是2,故选B[点睛]此题重点考察学生对于众数的理解和应用,掌握众数就是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是解题的最佳方法.8. 某校在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知识竞赛中,通过激烈角逐,甲、乙、丙、丁四名同学胜出,他们的成绩如表:如果要选出一个成绩较好且状态稳定的同学去参加市级比赛,应选()A. 丁B. 丙C. 乙D. 甲[答案]B[解析][分析]先比较平均数得到甲和丙成绩较好,然后比较方差得到丙的状态稳定,即可决定选丙去参赛.[详解]∵甲、丙的平均数比乙、丁大,∴甲和丙成绩较好,∵丙的方差比甲的小,∴丙的成绩比较稳定,∴丙的成绩较好且状态稳定,应选的是丙,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差:一组数据中各数据与它们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则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也考查了平均数的意义.9. 一组数据:5,7,10,5,7,5,6,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 10和7B. 5和7C. 6和7D. 5和6[答案]D[解析]分析:将这组数据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出现次数最多的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详解:将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为:5,5,5,6, 7,7,10,∵数据5出现3次,次数最多,∴众数为:5;∵第四个数为6,∴中位数为6,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10. 在创建平安校园活动中,九年级一班举行了一次“安全知识竞赛”活动,第一小组6名同学的成绩(单位:分)分别是:87,91,93,87,97,96,下列关于这组数据说正确的是( )A. 中位数是90B. 平均数是90C. 众数是87D. 极差是9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中位数、平均数、众数、极差的概念求解.[详解]解:这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87,87,91,93,96,97,则中位数是(91+93)÷2=92,平均数是(87+87+91+93+96+97)÷6=915 6 ,众数是87,极差是97﹣87=1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平均数、众数、极差的知识,掌握各知识点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1. 某车间20名工人每天加工零件数如下表所示:这些工人每天加工零件数的众数、中位数分别是().A. 5,5B. 5,6C. 6,6D. 6,5[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众数、中位数的定义分别进行解答即可.[详解]解:由表知数据5出现次数最多,所以众数为5;因为共有20个数据,所以中位数为第10、11个数据的平均数,即中位数为662=6,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用到的知识点: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12. 下面的统计图表示某体校射击队甲、乙两名队员射击比赛的成绩,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甲队员成绩的平均数比乙队员的大B. 乙队员成绩的平均数比甲队员的大C. 甲队员成绩的中位数比乙队员的大D. 甲队员成绩的方差比乙队员的大[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平均数、中位数和方差的计算公式分别对每一项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详解]甲队员10次射击的成绩分别为6,7,7,7,8,8,9,9,9,10,则中位数882=8,甲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6+3×7+2×8+3×9+10)÷10=8(环),乙队员10次射击的成绩分别为6,7,7,8,8,8,8,9,9,10,则中位数是8, 乙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6+2×7+4×8+2×9+10)÷9=8(环),甲队员成绩的方差=110×[(6-8)2+3×(7-8)2+2×(8-8)3+3×(9-8)2+(10-8)2]=1.4;乙队员成绩的方差=110×[(6-8)2+2×(7-8)2+4×(8-8)3+2×(9-8)2+(10-8)2]=1.2,综上可知甲、乙的中位数相同,平均数相同,甲的方差大于乙的方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和方差的定义和公式,熟练掌握平均数、中位数、方差的计算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 对于正比例函数23my mx -=,y 的值随x 的值减小而减小,则m 的值为_______.[答案]-2[解析][分析] 根据正比例函数的意义,可得答案.[详解]解:∵y 的值随x 的值减小而减小,∴m <0,∵正比例函数23my mx -=,∴m 2-3=1,∴m=-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正比例函数的定义.14. 甲、乙二人沿相同的路线由A 到B 匀速行进,A B ,两地间的路程为20km.他们行进的路程()s km 与甲出发后的时间()t h 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信息,填空 ()1乙的速度是______ km /h()2从A 地到达B 地,甲比乙多用了______ h .[答案] (1). 20 (2). 3[解析][分析](1)根据图象确定出A 、B 两地间的距离以乙两人所用的时间,然后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求出两人的速度; (2)根据图象即可判断甲比乙晚到B 地的时间.[详解](1)由图可知,A. B 两地间的距离为20km ,从A 地到B ,乙用的时间为2−1=1小时,乙的速度是40÷1=40km/h ,故B 选项错误; (2)由图可知,甲4小时到达B 地,乙1小时到达B 地,所以,甲比乙晚到3小时.故答案为20,3.[点睛]本题考查函数的图像,解题的关键是清楚速度路程时间关系.15. 如图,直线510y x =+与x 轴、y 轴交于点A ,B ,则AOB 的面积为___.[答案]10[解析][分析]分别令x=0,y=0,可得A 、B 坐标,即可求出OA 、OB 的长,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得答案.[详解]∵直线510y x =+交x 轴于点A ,交y 轴于点B ,∴令0y =,则2x =-;令0x =,则10y =;∴()2,0A -,()0,10B ,∴2OA =,10OB =,∴AOB 的面积1210102=⨯⨯=. 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问题,分别令x=0,y=0即可求出一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也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16. 若二元一次方程组41,2x y y x m -=⎧⎨=-⎩的解是2,7,x y =⎧⎨=⎩则一次函数2y x m =-的图象与一次函数41y x =-的图象的交点坐标为________.[答案](2,7).[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图象交点坐标为两个一次函数解析式联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确定一次函数2y x m =-与41y x =-的图象的交点坐标.[详解]解:若二元一次方程组412x y y x m -=⎧⎨=-⎩的解是27x y =⎧⎨=⎩,则一次函数2y x m =-的图象与一次函数41y x =-的图象的交点坐标为(2,7).故答案为:(2,7).[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理解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17. 一组数据1,2,a 的平均数为2,另一组数据﹣1,a ,1,2,b 的唯一众数为﹣l ,则数据﹣1,a ,1,2,b 的中位数为___________.[答案]1[解析][分析]根据平均数求得a 的值,然后根据众数求得b 的值后再确定新数据的中位数.[详解]试题分析:∵一组数据1,2,a 的平均数为2,∴1+2+a=3×2解得a=3∴数据﹣l ,a ,1,2,b 的唯一众数为﹣l ,∴b=﹣1,∴数据﹣1,3,1,2,b 的中位数为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众数及中位数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的利用其定义求得未知数的值. 18. 某校组织学生参加植树活动,活动结束后,统计了九年级甲班50名学生每人植树的情况,绘制了如下的统计表:那么这50名学生平均每人植树__________棵.[答案]4[解析][分析]利用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平均每人植树(3×20+4×15+5×10+6×5)÷50=4棵,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牢记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属于基础题.19. 一组数据:﹣1,3,2,x,5,它有唯一的众数是3,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答案]3[解析][分析]先根据数据的众数确定出x的值,即可得出结论.[详解]∵一组数据:﹣1,3,2,x,5,它有唯一的众数是3,∴x=3,∴此组数据为﹣1,2,3,3,5,∴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数据的中位数,众数的确定,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确定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0. 小明这学期第一次数学考试得了72分,第二次数学考试得了86分,为了达到三次考试平均成绩不少于80分的目标,他第三次数学考试至少得____分.[答案]82[解析][分析]设第三次考试成绩为x,根据三次考试的平均成绩不少于80分列不等式,求出x的取值范围即可得答案.[详解]设第三次考试成绩为x,∵三次考试的平均成绩不少于80分, ∴7286803x ++≥, 解得:82x ≥,∴他第三次数学考试至少得82分,故答案为:82[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熟练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根据不等关系正确列出不等式是解题关键.三.解答题21. 已知一次函数图象经过(-2,1)和(1,3)两点.(1)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当3x =时,求y 的值.[答案](1)2733y x =+;(2)y 的值是133. [解析][分析](1)设该直线解析式为()0y kx b k =+≠,把(-2,1)和(1,3)代入可得关于k 、b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出k 、b 的值即可得答案;(2)把x=3代入(1)中所求的解析式,求出y 值即可得答案.[详解](1)设该直线解析式为()0y kx b k =+≠,∵一次函数图象经过(-2,1)和(1,3)两点,∴213k b k b -+=⎧⎨+=⎩, 解得2373k b ⎧=⎪⎪⎨⎪=⎪⎩. 故该一次函数解析式为:2733y x =+;(2)把3x =代入(1)中的函数解析2733y x =+得:27133333y =⨯+=, ∴3x =时,y 的值是133.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根据一次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特征列出方程组求解是解题关键.22. 如图,直线AB 与x 轴交于点A(1,0),与y 轴交于点B(0,﹣2).(1)求直线AB 的解析式;(2)若直线AB 上的点C 在第一象限,且S △BOC =2,求点C 的坐标.[答案](1)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2x ﹣2,(2)点C 的坐标是(2,2).[解析][分析]待定系数法,直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1)设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kx+b ,将点A (1,0)、点B (0,﹣2)分别代入解析式即可组成方程组,从而得到AB 的解析式.(2)设点C 的坐标为(x ,y ),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以及S △BOC =2求出C 的横坐标,再代入直线即可求出y 的值,从而得到其坐标.[详解]解:(1)设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kx+b ,∵直线AB 过点A (1,0)、点B (0,﹣2),∴k b 0{ b=2+=-,解得k 2{ b=2=-. ∴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2x ﹣2.(2)设点C 的坐标为(x ,y ),∵S △BOC =2,∴12•2•x=2,解得x=2. ∴y=2×2﹣2=2.∴点C的坐标是(2,2).23. 一次函数y1=kx+b和y2=﹣4x+a的图象如图所示,且A(0,4),C(﹣2,0).(1)由图可知,不等式kx+b>0的解集是;(2)若不等式kx+b>﹣4x+a的解集是x>1.①求点B的坐标;②求a的值.[答案](1)x>﹣2;(2)①(1,6);②10.[解析][分析](1)求不等式kx+b>0的解集,找到x轴上方的范围就可以了,比C点横坐标大就行了(2)①我们可以先根据B,C两点求出k值,因为不等式kx+b>﹣4x+a的解集是x>1所以B点横坐标为1,利用x=1代入y1=kx+b,即求出B点的坐标;②将B点代入y2=﹣4x+a中即可求出a值.[详解]解:(1)∵A(0,4),C(﹣2,0)在一次函数y1=kx+b上,∴不等式kx+b>0的解集是x>﹣2,故答案为x>﹣2;(2)①∵A(0,4),C(﹣2,0)在一次函数y1=kx+b上,∴b=4-2k+b=0⎧⎨⎩,得b=4k=2⎧⎨⎩,∴一次函数y1=2x+4,∵不等式kx+b>﹣4x+a的解集是x>1, ∴点B的横坐标是x=1,当x=1时,y1=2×1+4=6,∴点B 坐标为(1,6);②∵点B (1,6),∴6=﹣4×1+a ,得a =10, 即a 的值是1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一次函数图像性质的掌握程度24. 某市射击队为从甲、乙两名运动员中选拔一人参加省比赛,对他们进行了六次测试,测试成绩如下表(单位:环):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计算出甲、乙两人的平均成绩都是9环.(1)分别计算甲、乙六次测试成绩的方差;(2)根据数据分析的知识,你认为选______名队员参赛.[答案](1)甲、乙六次测试成绩的方差分别是223S =甲,243S =乙;(2)甲 [解析][分析](1)根据方差的定义,利用方差公式分别求出甲、乙的方差即可;(2)根据平均数相同,利用(1)所求方差比较,方差小的成绩稳定,即可得答案.[详解](1)甲、乙六次测试成绩的方差分别是: (222222212[(109)(99)(89)(89)(109)99)63S ⎤=⨯-+-+-+-+-+-=⎦甲, (222222214[(109)(109)(89)(109)(79)99)63S ⎤=⨯-+-+-+-+-+-=⎦乙, (2)推荐甲参加全国比赛更合适,理由如下:∵两人的平均成绩相等,∴两人实力相当;∵甲的六次测试成绩的方差比乙小,∴甲发挥较为稳定,∴推荐甲参加比赛更合适.故答案为:甲[点睛]本题考查方差的求法及利用方差做决策,方差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熟练掌握方差公式是解题关键.25. 朗读者自开播以来,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感人的人文情怀,感动了数以亿计的观众,岳池县某中学开展“朗读”比赛活动,九年级()1、()2班根据初赛成绩,各选出5名选手参加复赛,两个班各选出的5名选手的复赛成绩(满分为100分)如图所示.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九()1班85 85九()2班80()1根据图示填写表格;()2结合两班复赛成绩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析哪个班级的复赛成绩较好;()3如果规定成绩较稳定班级胜出,你认为哪个班级能胜出?说明理由.[答案](1)详见解析;(2)九()1班成绩好些;(3)九()1班的成绩更稳定,能胜出.[解析][分析]()1由条形图得出两班的成绩,根据中位数、平均数及众数分别求解可得;()2由平均数相等得前提下,中位数高的成绩好解答可得;()3分别计算两班成绩的方差,由方差小的成绩稳定解答.[详解]解:()1九()1班5位同学的成绩为:75、80、85、85、100,其中位数为85分;九()2班5位同学的成绩为:70、100、100、75、80,九()2班平均数为70100100758085(5++++=分),其众数为100分, 补全表格如下:()2九()1班成绩好些,两个班的平均数都相同,而九()1班的中位数高,在平均数相同的情况下,中位数高的九()1班成绩好些.()3九()1班的成绩更稳定,能胜出.()(22222211[(7585)(8085)(8585)(8585)10085)70(5S ⎤=⨯-+-+-+-+-=⎦九分2), ()(22222221[(7085)(10085)(10085)(7585)8085)160(5S 九⎤=⨯-+-+-+-+-=⎦分2), ()()2212S S 九九∴<,九()1班的成绩更稳定,能胜出.[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的意义即运用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26. 某学校为改善办学条件,计划采购A 、B 两种型号的空调,已知采购3台A 型空调和2台B 型空调,需费用39000元;4台A 型空调比5台B 型空调的费用多6000元.(1)求A 型空调和B 型空调每台各需多少元;(2)若学校计划采购A 、B 两种型号空调共30台,且A 型空调的台数不少于B 型空调的一半,两种型号空调的采购总费用不超过217000元,该校共有哪几种采购方案?(3)在(2)的条件下,采用哪一种采购方案可使总费用最低,最低费用是多少元?[答案](1)A 型空调和B 型空调每台各需9000元、6000元;(2)共有三种采购方案,方案一:采购A 型空调10台,B 型空调20台,方案二:采购A 型空调11台,B 型空调19台,案三:采购A 型空调12台,B 型空调18台;(3)采购A 型空调10台,B 型空调20台可使总费用最低,最低费用是210000元.[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可以列出相应的方程组,从而可以解答本题;(2)根据题意可以列出相应的不等式组,从而可以求得有几种采购方案;(3)根据题意和(2)中的结果,可以解答本题.详解:(1)设A 型空调和B 型空调每台各需x 元、y 元,3239000456000x y x y +⎧⎨-⎩==,解得,90006000x y ⎧⎨⎩==, 答:A 型空调和B 型空调每台各需9000元、6000元;(2)设购买A 型空调a 台,则购买B 型空调(30-a )台,()()13029000600030217000a a a a ⎧≥-⎪⎨⎪+-≤⎩, 解得,10≤a≤1213, ∴a=10、11、12,共有三种采购方案,方案一:采购A 型空调10台,B 型空调20台,方案二:采购A 型空调11台,B 型空调19台,方案三:采购A 型空调12台,B 型空调18台;(3)设总费用为w 元,w=9000a+6000(30-a)=3000a+180000,∴当a=10时,w 取得最小值,此时w=210000,即采购A 型空调10台,B 型空调20台可使总费用最低,最低费用是210000元.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函数和不等式的思想解答.。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五四制)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五四制)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八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五四学制)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的一项)1. 下列图形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C. D.2. 下列二次根式中,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 8B. 26C. 13D. 263. 下列分解因式正确的是( )A. a3―a=a(a2―1)B. x2+1x2+2=(x+1x)2C. ―x2+4xy―4y2=―(x+2y)2D. x3+4x2y+4xy2=x(x+2y)24. 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 当AB=BC时,它是矩形B. 当AC⊥BD时,它是菱形C. 当∠ABC=90°时,它是菱形D. 当AC=BD时,它是正方形5. 能使分式|x|―1x2―2x+1的值为零的所有x的值是( )A. x=1B. x=―1C. x=1或x=―1D. x=2或x=16. 如图,矩形ABCD为一个正在倒水的水杯的截面图,杯中水面与CD的交点为E,当水杯底面BC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7°时,∠AED的大小为( )A. 27°B. 53°C. 57°D. 63°7. 若(1―2a)2=2a―1则a的取值范围为( )A. a<12B. a>12C. a≤12D. a≥128.如图,已知点E、F分别是四边形ABCD的边AD、BC的中点,G、H分别是对角线BD、AC的中点,要使四边形EGFH是菱形,则四边形ABCD需满足的条件是( )A. AB=CDB. AC=BDC. AC⊥BDD. AD=BC9. 如图,已知在▱ABCD中,点E是边AD上一点,将△ABE沿BE翻折,点A正好落在CD边上的点F处,若△DEF的周长为10cm,△BCF的周长为24cm,则CF的长为( )A. 6cmB. 7cmC. 10cmD. 12cm10.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3,点E,F分别在边AB,CD上,∠EFD=60°,若将四边形EBCF沿EF折叠,点B′恰好落在AD边上,则B′E的长度为( )A. 1B. 2C. 3D.211. 如图,在菱形ABCD中,AB=8,∠BAD=120°,点P、M分别是BD和BC上的动点,且点M与点B、C不重合,则PM+PC的最小值( )A. 2B. 3C. 43D. 412. 在▱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BD=2AD,E、F、G分别是OC、OD、AB的中点,下列结论:①GN=NE;②AE⊥GF;③AC平分∠BCD;④AC⊥BD,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8.0分)13.实数a,b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代数式|a+b|―a2的结果是______ .14. 若关于x的分式方程3x―4+x+m4―x=1有增根,则m的值是______.15. 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在OB上,连接AE,点F为CD的中点,连接OF.若AE=BE,OE=3,OA=4,则线段OF的长为______.16.如图,点P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AC上一点,过点P作EF//BC,分别交AB、CD于E、F,连接PB、PD.若AE=3,PF=5.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 .17. 如图,在矩形ABCD中,E是边AD上一点,F,G分别是BE,CE的中点,连接AF,DG,FG,若AF=3,DG=4,FG=5,矩形ABCD的面积为______.18. 如图所示,长方形ABCD的两边BC、CD分别在x轴、y轴上,点C与原点重合,点A(―1,2),将长方形ABCD沿x轴无滑动向右翻滚,经过一次翻滚,点A的对应点记为A1;经过第二次翻滚,点A的对应点记为A2;…,依次类推,经过第2023次翻滚,点A的对应点A2023的坐标为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64.0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