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出口茶叶..

合集下载

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定价权问题探讨--以茶叶出口贸易为例

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定价权问题探讨--以茶叶出口贸易为例

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定价权问题探讨--以茶叶出口贸易为例许咏梅【摘要】China is a big trade country in term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In recent years,we have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 tra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and the trade scale has been expanded.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such as the decreased growth rate of export,the increased trade deficit,the reduced price and the passive pricing power. Taking Chinese tea as the example,the author explores the pricing power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product in export. It is found that,such problems as the imperfect competition in international market,the imperfect management system,information asymmetry,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defects with China’s exporting enterprises and inefficient publicity and marketing are the main causes for the lack of pricing power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product in export. To obtain the pricing power,we should establish the trade negotiation mechanism,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industrial association,improve the level of quality and sanitation,develop agricultural product trad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further perfect the related futures market,enhance the bargaining power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exporting enterprises and invest more in publicity and marketing.%我国是世界农产品贸易大国。

绿色贸易壁垒对福建省茶叶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绿色贸易壁垒对福建省茶叶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注:欧盟的农药残留限量是以欧盟指令的形式陆续发布,官方对茶叶中最大农药残留限量没有一个完整的清单。

因此,各组织和机构从不同渠道得到的欧盟茶叶农残限量表项目多少常常不一致。

日本在欧盟于2006年开始实行的新标准之后也于同年5月29日正式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将进口茶叶残留检测项目由71项增加到276项,并采用“干茶法”检测,还将设限以外的农残全部按“一律标准”即限量为0.01ppm,并明确设限以外农残超标将视为违法。

[3]而后还不断更新茶叶农残标准,进一步提高市场准入的门槛。

2012年以来,欧盟、日本相继修改可溶性农药检测及三唑磷、氟虫腈等具体农药检测标准,进一步加剧福建茶叶出口企业经营风险,严重影响了福建茶叶对欧盟和日本的出口。

另外,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家也纷纷提高茶叶农残控制标准。

面临如此纷繁多变的茶叶检验项目,福建茶叶出口贸易处于极其被动的局面。

二、福建茶叶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原因福建茶叶在国际贸易中遭遇绿色壁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国际上的贸易保护。

目前茶叶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是低成本产品,具有低成本价格优势,容易对进口国同类产品造成冲击。

由于传统的贸易壁垒的作用在当今贸易自由化环境中已逐渐被削弱,为了保护本国的市场及企业,进口国自然会设置绿色贸易壁垒,以阻碍茶叶进口,减少对本国企业和市场的冲击。

2.自主创新意识不足,缺乏国际品牌。

目前,福建茶叶生产茶园大多规模较小,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生产的产品很难达到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

另外,福建生产的茶叶仍然以散装茶叶为主,出口到国外充当原料,产品粗放,附加值低,基本无自有品牌,缺乏国际社会的认同感。

3.茶叶出口市场分布不合理。

虽然福建茶叶出口国别达60多个,但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主销日本、欧盟、美国等地。

2013年,福建对日本出口茶叶8802吨,占同期福建省茶叶出口总量的57.8%。

[4]但日本和欧盟接连实行并不断更新近乎苛刻的农残检测标准,使福建茶叶出口不断遭遇绿色贸易壁垒。

安徽茶叶生产现状、特点及发展建议

安徽茶叶生产现状、特点及发展建议

安徽茶叶生产现状、特点及发展建议我省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茶园面积仍居全国第二、三位,产量位居前五,产茶、制茶历史悠长,名茶众多,中国十大经典名茶安徽占有三四。

但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由于多方面因素,茶叶生产开始停滞不前,在全国的地位出现下滑,与周边省份出现差距并逐渐拉大,茶叶生产面临严峻局面。

一、安徽茶叶生产的现状和特点安徽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整体地貌基本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山地、皖南皖西山区三类。

全省国土面积中,山地占31.2%,丘陵占29.5%,平原占31.3%,山地及丘陵占全省超过60%,适宜茶叶种植,特别是南部黄山和西南大别山区,是我省茶叶的主要生产加工地。

(一)茶园面积虽居全国前列,但近年发展缓慢,产茶大省优势逐渐丧失。

上世纪70年代中期,我省茶园已经达到100多万亩,基本保持在全国前列。

1990年达到178万亩,占全国茶园面积的11.2%,仅次于浙江和云南,居全国第三位,而采摘面积超过云南,位居第二位。

但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种种原因,茶园面积增长缓慢,出现波动,占全国比重逐年下降,位次下滑,2010年虽突破200万亩,但占全国的比重下降为6.8%,2012年224.5万亩,占全国6.6%,茶叶大省的地位有所动摇。

全国茶叶生产前十位省份茶园面积单位:万亩(二)茶叶产量虽逐年有所增加,但增长比较缓慢,茶叶生产几近低谷。

1987年我省茶叶产量突破5万吨,达到5.1万吨,占全国产量超过10%。

经过近20年,2006年才突破6万吨,2012年9.5万吨,但占全国的比重下降为5.3%。

从发展看,1991年到2000年由于茶园面积下降8.7%,产量下降15.3%,占全国的比重下降为6.6%;2012年产量比2000年增长1.1倍,平均每年增长6.4%,慢于全国的8.4%,福建的8.1%、云南的10.8%,增长相对较慢。

全国茶叶生产前十位省份茶叶产量单位:吨(三)茶叶品质优异,口味风格俱佳,品牌优势突出。

出口茶叶检验大事年表

出口茶叶检验大事年表

o 13 年 90
国 民政 府 工 商 部 上 海 商 品 检 验 局 委 任 技 正 吴 觉 农 筹 办 出
口茶 叶 检 验 , 订 茶 叶 检 验 标 准 和 技 术 规 程 。 制
o 13 年 91
国 民政 府 实 业 部 于 6月 2 日宣 布 对 出 口茶 叶 实 行 检 验 , 0 并 发 布 《 口茶 叶检 验 规 程 》 规 定 出 口茶 叶必 须 按 商 品检 验 标 出 ,
7月 7日实 业 部 发 布 《 叶 检 验 实 施 细 则 》 茶 8条 , 一 法 规 这 发 布 后 , 海 、 口两 地 商 检 局 分 别 于 同 年 7月 和 l 上 汉 2月 开 始 正
长 。 上 海 商 品 检 验 局 在 主 要 茶 叶 集 散 地 设 茶 叶 产 地 检 验 办 事
处。
国 民政 府 实 业 部 于Fra bibliotek3月 1 日公 布 1 3 9 9 7年 度 出 口茶 叶 最 低
标 准 。 份 :. , 茶 及 砖 茶暂 以 1%为 合 格 , 他 茶 l% 。 水 85 红 % 0 其 l 灰 份 : 茶 、 茶 、 茶 7 , 他 茶 叶 95 红 绿 砖 % 其 . %。
人— — 上 海 仁 记 洋 行 拓 展 了 茶 叶 、 丝 等 商 品 的 检 验 、 定 业 生 鉴
务。
者。 l 第 O条 , 验 合 格 之 茶 叶 , 验 局 应 在 其 包 装 上 逐 件 加 盖 标 检 检 识 。 l 条 , 叶证 书 有 效 期 为 一 年 。 l 第 l 茶 第 3条 , 验 不 合 格 之 茶 检 叶 , 于 复 验 时 , 验 局 应 另 派员 扦 样 监 验 。第 l 准 检 8条 , 叶 检 验 茶

绿色贸易壁垒对福建省茶叶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绿色贸易壁垒对福建省茶叶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注:欧盟的农药残留限量是以欧盟指令的形式陆续发布,官方对茶叶中最大农药残留限量没有一个完整的清单。

因此,各组织和机构从不同渠道得到的欧盟茶叶农残限量表项目多少常常不一致。

日本在欧盟于2006年开始实行的新标准之后也于同年5月29日正式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将进口茶叶残留检测项目由71项增加到276项,并采用“干茶法”检测,还将设限以外的农残全部按“一律标准”即限量为0.01ppm,并明确设限以外农残超标将视为违法。

[3]而后还不断更新茶叶农残标准,进一步提高市场准入的门槛。

2012年以来,欧盟、日本相继修改可溶性农药检测及三唑磷、氟虫腈等具体农药检测标准,进一步加剧福建茶叶出口企业经营风险,严重影响了福建茶叶对欧盟和日本的出口。

另外,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家也纷纷提高茶叶农残控制标准。

面临如此纷繁多变的茶叶检验项目,福建茶叶出口贸易处于极其被动的局面。

二、福建茶叶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原因福建茶叶在国际贸易中遭遇绿色壁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国际上的贸易保护。

目前茶叶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是低成本产品,具有低成本价格优势,容易对进口国同类产品造成冲击。

由于传统的贸易壁垒的作用在当今贸易自由化环境中已逐渐被削弱,为了保护本国的市场及企业,进口国自然会设置绿色贸易壁垒,以阻碍茶叶进口,减少对本国企业和市场的冲击。

2.自主创新意识不足,缺乏国际品牌。

目前,福建茶叶生产茶园大多规模较小,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生产的产品很难达到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

另外,福建生产的茶叶仍然以散装茶叶为主,出口到国外充当原料,产品粗放,附加值低,基本无自有品牌,缺乏国际社会的认同感。

3.茶叶出口市场分布不合理。

虽然福建茶叶出口国别达60多个,但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主销日本、欧盟、美国等地。

2013年,福建对日本出口茶叶8802吨,占同期福建省茶叶出口总量的57.8%。

[4]但日本和欧盟接连实行并不断更新近乎苛刻的农残检测标准,使福建茶叶出口不断遭遇绿色贸易壁垒。

2012年全球茶叶贸易量略有下降 我国茶叶出口继续位居第二

2012年全球茶叶贸易量略有下降 我国茶叶出口继续位居第二

【 本剥讯 】
个 百 分 点 , 成 为 带 动 全 球 茶 叶 产 量 上 升 的 国 际 茶 叶 委 员 会 数据 统计 显 示 ,2 01 2年 , 全 增 加 2 球茶 叶产量4 5 2. 8万 吨 , 同 比上 升 1 . 77 %。 亚 洲 主 要 因 素 。 印度 、 肯 尼 亚 、 斯 里 兰 卡 和 越 南 位 列 11 年 均有所下降。 上述S 国 茶叶产量 占世界总产量8 4. 9 6 %,比2 01 1 年 增 加 世 界 前 五 , 产 量 比20 2 . 3 0 % 。列 在 第 2个 百 分 点 :非 洲 占 1 2 . 5 9 % , 比2O 1 1 年 略 有 增 茶 叶 产 量 之 和 占 全球 茶 叶 总 产 量 8 . 1 0 的 茶 叶 生 产 国分 别 是 :土 耳 其 、 印 尼 、 阿根 加 。 其 中, 我 国 茶 叶 产 量 1 7 6 . 1万 吨 , 同 比 上 升 6 8 . 4 9 %, 占全 球 茶 叶 总 产 量 3 8. 8 9 %, 比201 1 年 廷、 日本 和 盂加 拉 国。
口占世 界总 出 口量6 O . 4 2 %, 与2 0 1 1 年 持平 :非洲 占 2 . 2 7 %。其 中俄 罗斯 进 口1 8 . 2 万吨 ,是世 界最大茶 叶
3 4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8 %, b L 2 01 1 年略 有增 加。 肯尼亚 出 口4 3 万吨 ,
进 口国 ;巴基 斯坦进 口1 3 . 1 万 吨, 位居第 二 : 美国 进
进行 。第 一阶段 : 2 0 1 3 年6 月1 0日以前送 样,6 月底
联 系人 : 吴海燕、 梁超杰、 司智敏 、段文华 寄样地 址 :浙江省杭 州市 梅灵 南路9 号 中国茶叶

浙江省茶叶对外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

浙江省茶叶对外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

浙江省茶叶对外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浙江省在中国的茶叶出口市场上拥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在茶区面积、茶叶产量以及出口量等方面一直位于全国的前列。

随着茶叶市场的开放,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浙江茶叶出口呈现的是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

为了了解近年浙江茶叶贸易的状况和趋向,从浙江茶叶出口现状着手,并分析了2009年以后浙江茶叶的出口贸易量、出口额、出口品质、出口茶类结构和出口地区市场,同时分析了影响浙江茶叶出口的国内和国际因素。

经过对这些要素的判断和剖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要想提升浙江茶叶出口数量和浙江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力,质量因素是关键。

最后,从浙江茶叶出口现状提出了对策。

标签:浙江省;茶叶出口;现状;问题;对策1 引言中国有句古话,“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由此可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茶叶有着极高的地位。

浙江作为传统的茶叶生产和出口大省,从中国对茶叶的出口全面开放以来,浙江省茶叶出口态势良好,2015年前三季度,浙江茶叶出口数量和金额分别为11万吨和3.5亿美元,均排在全国第一位,所以不难得出结论,茶叶是浙江省最具代表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产品之一。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贸易的变化,浙江茶叶产业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压力。

在中国,首先,浙江省茶叶出口本身存在的质量问题是影响浙江茶叶对外出口贸易和浙江茶叶声誉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其次,浙江茶叶的地位面临着许多中西部茶叶大省的挑战,例如湖南、江西、安徽等省。

在国外,绿色贸易壁垒越来越高,非常注重对茶叶质量的要求,这无疑给浙江省内的企业带来不小压力。

因此,对浙江茶叶的出口现状,问题和对策的分析研究对浙江茶叶经济的产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浙江省茶叶的出口现状2.1 浙江茶叶出口概况据海关统计,2013年,浙江茶叶出口数量为17万吨,同比增长11.08%,金额为5.7亿美元。

同比增长20.77%,出口平均价格为3358美元/吨。

2014年的上半年,浙江省出口茶叶7.4万吨,出口值达2.39亿美元,分别上升了2.8%和6.2%,茶叶出口贸易保持着较好的势头。

福建省茶叶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福建省茶叶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福建省茶叶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摘要福建省茶叶发展历史悠久,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地。

福建省作为我国茶叶生产和出口大省,多年来其茶叶产量和出口量在全国都位居前列。

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茶叶产业已经成为福建省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茶叶出口也在福建省出口创汇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不断发展,茶叶市场的开放,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福建省茶叶出口贸易也面临着各种不同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阐述了福建省茶产业的发展概况和出口贸易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福建省茶叶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企业、政府、行业组织协会三个角度提出了促进福建省茶叶出口贸易的发展对策,从而使福建省茶叶出口贸易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福建省茶叶出口贸易存在问题发展对策AbstractTea has a long history of development in Fujian province,and it is China's important area where the tea is produced . As the major province of tea production and export in China, over the years, the tea production and export in the country are in the forefront. After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tea industry has become a pillar industry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Fujian Province,tea exports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Fujian .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rade liberalization, the tea market is ope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fierce, in this economic environment, Fujian tea exports are also facing variou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This paper expound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ea industry in Fujian province an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export trade,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ea export trade in the Fujian province , and from three angles ,the enterprise, government, industry association , it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ujian tea export trade, so that the tea export trade can realize better and faster development of Fujian province.Keywords:The tea of Fujian province Export trade Problems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目录1绪论…………………………………………………………………………………………1.1研究背景…………………………………………………………………………………1.2研究目的和意义…………………………………………………………………………1.2.1研究目的………………………………………………………………………………1.2.2研究意义………………………………………………………………………………2福建省茶产业发展概况…………………………………………………………………2.1福建省茶叶产量分析…………………………………………………………………2.2 福建省茶园面积分析…………………………………………………………………2.3 福建省茶产业地位分析…………………………………………………………………3 福建茶叶出口贸易发展现状………………………………………………………………3.1 福建茶叶出口概况………………………………………………………………………3.2 茶叶出口主要市场………………………………………………………………………3.3 主要出口茶叶种类………………………………………………………………………3.4 出口茶叶价格……………………………………………………………………………4 福建省茶叶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4.1生态环境污染,茶叶质量落后………………………………………………………4.2产业化水平落后………………………………………………………………………4.3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不足…………………………………………………………………4.4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5 促进福建省茶叶出口贸易的发展对策…………………………………………………5.1 企业对策…………………………………………………………………………………5.1.1 提高茶叶质量………………………………………………………………………5.1.2 打造福建茶叶品牌…………………………………………………………………5.1.3 拓展出口市场………………………………………………………………………5.2 政府对策…………………………………………………………………………………5.2.1 积极应对贸易壁垒…………………………………………………………………5.2.2 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茶叶质量意识…………………………………………………5.3 行业组织协会对策…………………………………………………………………5.3.1 稳定市场秩序………………………………………………………………………5.3.2 制定更加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结论………………………………………………………………………………………致谢………………………………………………………………………………………参考文献…………………………………………………………………………………1绪论1.1研究背景茶叶源于中国,饮茶也始于中国,据中国茶叶市场分析报告统计,截至2014年,中国茶园种植面积已达4112万亩,茶企业20万余个,茶农3000多万,茶业产值超过3500亿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出口茶叶风险分析报告本风险分析报告按照食品风险分析原理,通过对出口茶叶产品生产全过程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管理措施。

适用于出口茶叶,不包括茶饮料和花草茶。

一、风险评估(一)风险识别1.原料福建省茶叶属山区栽培,各地病虫害发生特征差异较大。

经调查,辖区茶树病虫害主要有16种,包括叶蝉类(小绿叶蝉等)、黑刺粉虱、茶蚜、蚧类、尺蠖类、毒蛾类、卷叶蛾类、刺蛾类、象甲类、茶叶螨类、茶饼病、茶白星病、茶云纹叶枯病、茶轮斑病、茶炭疽病、茶根腐病。

福建省各地区茶园常用农药调查情况如下。

目前所有出口茶叶原料均来自备案基地,主要的危害来源为茶农种植过程用药不当、周围农田使用农药带入、药物成分不明均导致产品中农药残留;环境大气污染及土壤本底会致使产品中重金属残留。

2.加工过程风险分析茶叶加工过程主要可能存在以下危害:混入备案基地外的原料或收购了农药残留超标的原料;加工机械可能导致重金属和润滑剂等的污染;来自生物的危害。

加工、储藏环境不好和茶叶的包装破损或茶叶本身的水分含量较高,会使茶叶受到微生物污染;拣杂环节控制不当,造成非茶类夹杂物含量过高;内外包装审核环节控制不严格,易造成标签错误,货证不符的情况。

3.相关标准要求(1)中国中国现关于茶叶明确限量标准包括17种农药。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05)对六六六、滴滴涕、乙酰甲胺磷、氯氰菊酯、溴氰菊酯、顺式氰戊菊酯、杀螟硫磷、氟氰戊菊酯(红、绿茶)、氯菊酯(红、绿茶)规定限量。

《食品中百草枯等54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6130—2010)对茶叶规定苯醚甲环唑、草甘膦、除虫脲、硫丹、灭多威、噻嗪酮和杀螟丹的限量。

食品中阿维菌素等85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8260—2011)草铵- 2 -膦、哒螨灵和丁醚脲限量。

因农业部等联合发布的第1586号公告撤销硫丹、灭多威在茶树上的登记。

中国现关于茶叶明确限量标准包括17种农药。

现有的产品国家标准主要包括《茶饮料》(GB/T 21733-2008)、《袋泡茶》(GB/T 24690-2009)、《白茶》(GB/T 22291-2008)、《红茶笫1部分:红碎茶》(GB/T 13738.1-2008)、《红茶第2部分:工夫红茶》(GB/T 13738.2-2008)、《绿茶》(GB/T 14456.1-2008)、《大叶种绿茶》(GB/T_14456.2-2008)、《黄茶》(GB/T 21726-2008)、《茉莉花茶》(GB/T 22292-2008)、《地理标志产品武夷岩茶》(GB/T 18745-2006)、《地理标志产品安溪铁观音铁观音》(GB/T 19598-2006)、《地理标志产品龙井茶》(GB/T 18650-2008)等茶叶产品标准,这些产品标准主要是对理化成分和产品感官品质的要求、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做了规定。

(2)日本日本确保进口食品安全的法规制度主要包括《食品安全基本法》(2003年度第48号法律)和《食品卫生法》等。

日本肯定列表中将茶叶分为茶(AFA01)、发酵茶(AFA02,Fermented tea)和非发酵茶(AFA03 ,Unfermented tea)三种,分别对茶(AFA01)、发酵茶(AFA02,)和非发酵茶(AFA03)分别了40项、225项和226项农业化学品限量,其中涉及我国茶园允许用药的有32项;一律标准中涉及我国茶园允许用药32项。

茶叶进口需提交- 3 -符合《食品卫生法》要求的进口申报单。

但如果是用非茶叶的植物叶片制成的干态草本茶,还要符合《植物保护法》的规定;如果茶中含有药物成份,还要符合《药事法》的规定。

日本厚生劳动省农残限量查询网址:http://www.ffcr.or.jp/zaidan/ffcrhome.nsf/TrueMainE?OpenFram eSet(3)欧盟欧盟指令EC149/2008法规中茶叶的定义为:“利用山茶科植物经发酵或其它方法制成的干茶叶或茶梗”,对茶叶产品采取统一的进口标准。

对于无具体限量标准且不属于豁免物质的农药残留限量实施0.01mg/kg的一律标准。

之后,欧盟发布的关于建立食品和饲料分类的EC 178/2005、EC149/2008和EC256/2009等指令,对396/2005号法规进一步补充完善,其中最主要的是EC149/2008指令,欧盟现对茶、咖啡、草药制剂和可可共制订410项农药项目,其中专门针对茶叶290项。

其中茶叶生产过程有关联的如氰戊菊酯、高氰戊菊酯、噻嗪酮、吡虫啉、哒螨酮、乐果,三唑磷等项目限量较严格。

2011年12月9日,欧盟发布(EU)No 1277/2011号法规,更新了(EC)No 669/2009号法规附件1的内容,但新法规中欧盟重点检查的我国非动物源性食品没有改变,与(EU)No 799/2011号法规相同,仍为干面条、新鲜柚子、茶叶(黑茶与绿茶)3种。

其中针对我国茶叶,重点检测噻嗪酮、吡虫啉、氰戊- 4 -菊酯和高氰戊菊酯(RS和SR异构体的总和)、丙溴磷、氟乐灵、三唑磷、三唑酮和三唑醇(三唑酮和三唑醇的总和)、氯氰菊酯(异构体总和)等农残限量,抽检比例为10%。

欧盟农残查询网址:http://ec.europa.eu/sanco_pesticides/public/index.cfm?event=commo dity.selection。

(4)美国美国1987年制定“茶叶进口法案”,规定进口茶叶必须符合其最低标准样茶,现有7种,分别包括中国红茶、乌龙茶、绿茶、中国包装茶、香料茶和加香茶。

美国环境保护署(EPA)负责农药安全性评估、登记注册、生产、销售、使用管理、残留限量的制定。

管理法规包括CFR 第40篇“环境保护”第180节“化学农药在食品中的容许量及其豁免”、《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FFDCA)、和FDA符合性政策指南(CPG Sec.575.100)等。

美国现仅对茶叶产品中三氯杀螨醇、硫丹、克螨特、草甘膦、蚊蝇醚(吡丙醚)、氟酮唑草、吡虫清等少量农药品种制订限量标准,对无限量标准的农药拟实施不得检出(ND)要求。

(5)韩国韩国允许进口茶叶产品包括茶叶和绿茶提取物。

茶叶分为未发酵茶(如绿茶)、半发酵茶(如乌龙茶)和发酵茶(如红茶);绿茶提取物是指用山茶科茶叶经水或酒精等提取、纯化和加工提取成分制成适合消费的粉末类产品。

2010年颁发的新标准中对茶叶中农残标准有24项,限量标准相对比较宽松。

(2012.2韩国食- 5 -品中的农药限量:http://www.kfda.go.kr/eng/index.do?searchKeyCode=138&nMe nuCode=48)(6)法规小结对无限量标准的农药拟实施不得检出(ND)要求包括美国和澳大利亚,实施“一律标准”包括日本、欧盟,实施0.1mg/kg的默认标准包括加拿大、新西兰;重金属限量较严格的是新加坡。

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和欧盟新法规等严格的限量标准,对我出口茶叶造成较大的挑战。

4、风险监控和出口检测情况分析(1)安全风险监控2010年,乌龙茶监测130个样品,共检出777项,不合格项目9项,不合格率为0.3%,包括哒螨酮3项和毒死蜱6项。

绿茶监测31个样品,花茶监测18个样品,检测结果全部合格。

2011年,乌龙茶检测120个样品,不合格项目5项,不合格率为0.18%,包括哒螨灵3项、甲氰菊酯1项和毒死蜱1项。

绿茶监测25个样品,花茶监测15个样品,检测结果全部合格。

(2)出口法检不合格2010年,福建局辖区共检出不合格7批、28.35吨、7.69万美元,不合格率分别为0.29%、0.20%、0.11%,其中检出甲氰菊酯3批、水胺硫磷、氟虫腈、啶虫脒、吡虫啉各1批检出不合格。

进口茶叶未检出不合格。

2011年,福建局出口茶叶检出13批不- 6 -合格,包括输澳大利亚、马来西亚茶叶各检出1批草甘膦不合格,根据GB26130-2010(限值1.0mg/kg)进行判定;检出输日茶叶氟虫腈5项次、水胺硫磷4项次不合格,根据日本限量进行判定;输荷兰、美国保健茶各检出2批次菌落总数不合格。

5.国外通报不合格情况2010年:日本通报2批乌龙茶、3批绿茶检出三唑磷超标。

欧盟通报6批,其中未经允许的辐照3批,普洱茶检出死昆虫1批,白茶1批检出含有沙门氏菌和链球菌,绿茶检出六氯苯(hexachlorobenzene)。

美国通报2批,1批标签不合格,1批检出腐烂物质。

2011年:日本通报3批三唑磷超标,其中2批为绿茶。

欧盟通报5批不合格,分别为:1批红茶标签不合格,1批绿茶检出溴螨酯0.258 mg/kg,1批普洱茶检出异物,1批花茶其认为是未经授权的新食品,1批茶叶检出顺式氰戊菊酯0.27 mg/kg和氰戊菊酯0.25 mg/kg。

美国检出3批茶叶标签不合格。

韩国检出3批不合格,1批白茶检出联苯菊酯0.8 mg/kg(标准:0.3 mg/kg),1批红茶检出联苯菊酯1.3 mg/kg和灭多威0.13 mg/kg ,1批茶叶检出焦油色素黄色5号、蓝色1号、红色102号不合格。

2012年1月1日至2月20日:欧盟共通报中国6批茶叶产品不合格,分别为3批绿茶检出吡虫清(别名:啶虫脒),1批珠茶检出噻嗪酮,1批茉莉花茶检出灭多威、吡虫清和吡虫啉,1批乌龙茶检出毒死蜱、灭多威、哒螨灵(别名:哒螨酮)、吡虫清- 7 -(别名:啶虫脒)、阿克泰(别名:噻虫嗪)、氟虫腈、丁嘧脲不合格。

国外通报涉及农药残留类别包括溴螨酯、毒死蜱、哒螨灵(别名:哒螨酮)、丁嘧脲、氰戊菊酯、高氰戊菊酯,噻嗪酮、噻虫嗪、灭多威、吡虫清和吡虫啉、毒死蜱、氟虫腈、三唑磷、联苯菊酯和六氯苯。

6、风险识别小结根据以上5方面风险识别,出口茶叶主要存在以下风险:- 8 -(二)风险评价按照《出口食品风险分析指南》确定的风险评价标准,对出口茶叶风险项目产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具体如下:- 9 -二、风险管理措施(一)原料环节1、示范区建设: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首责、行业自律”的工作机制和“1+4”建设模式,在出口茶叶主产地,推行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提升产品质量安全。

2、CIQ源头监管:检验检疫部门按照总局规范对茶叶种植场实施备案管理,要求出口茶叶原料来自备案基地。

对企业所使用的辅料、添加剂及使用量实施备案管理,分支机构在监管中实施验证。

分支机构按照规范要求,做好茶叶备案基地日常监督检查和年度审核工作,并对备案基地实施风险监控,风险监控计划每年调整一次。

3、企业源头管理:种植基地按照基地备案要求运行GAP或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基地应配备植保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