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茶叶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绿色贸易壁垒下福建茶企业国际贸易竞争现状及对策

绿色贸易壁垒下福建茶企业国际贸易竞争现状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福建省是中国著名的茶叶产区之一,拥有悠久的茶叶种植和加工历史。
福建的茶叶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在国际市场上备受推崇,出口量也居全国领先地位。
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和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绿色贸易壁垒逐渐成为福建茶企业面临的新挑战。
绿色贸易壁垒包括了对环境友好、无公平贸易和无强迫劳动等方面的要求,对福建茶企业的出口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在国际贸易竞争中,福建茶企业需要面对来自其他茶叶产区的竞争压力,提高自身的绿色贸易认证水平,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为了更好地了解福建茶企业在绿色贸易壁垒下的国际贸易竞争现状和寻找有效的对策,本文将针对以上问题展开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通过案例分析和市场前景展望,提出具体建议,为福建茶企业的国际贸易发展指明方向。
2. 正文2.1 绿色贸易壁垒对福建茶企业的影响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为了保护环境和生态资源而设立的贸易障碍。
对于福建茶企业来说,绿色贸易壁垒的出现对其国际贸易造成了一定影响。
绿色贸易壁垒增加了福建茶企业的生产成本。
由于需要符合绿色贸易标准,企业需要进行环保投入和技术更新,这些都需要资金投入,增加了生产成本。
绿色贸易壁垒还要求企业符合严格的环保标准,如果企业不能达到这些标准,就会面临被淘汰出市场的风险。
绿色贸易壁垒也可能导致福建茶企业的出口受限。
一些国家对于进口产品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如果福建茶企业无法符合这些要求,就会面临出口受限或被迫调整生产方式的困境。
绿色贸易壁垒对福建茶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增加了生产成本和限制了出口市场。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福建茶企业需要加强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应对国际贸易竞争的压力。
政府也应该加大支持力度,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帮助企业顺利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带来的挑战。
2.2 国际贸易竞争现状分析在绿色贸易壁垒日益严格的背景下,福建茶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
福建茶叶产量及出口情况分析

福建茶叶产量及出口情况分析一、产量中国是世界级茶叶大国,茶叶是中国庞大农民群体赖以生存的支柱,是攻克“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产业之一。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茶叶产量不断增加,由2011年的160.8万吨增加至2020年的297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7.06%。
福建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有着茶叶种植,生产加工及贸易的优越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茶叶品质有口皆碑,武夷岩茶和安溪铁观音名列中国十大名茶,故福建有“世界乌龙茶故乡”美誉。
近年来,福建着力优化茶类和茶树品种结构,大力发展名优茶生产,建设生态茶园,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品牌,积极拓展国内外茶叶市场,使茶产业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2011-2020年福建省茶叶产量不断增加,2020年福建省茶叶产量为46.1万吨,较2019年同比增长15.5%。
《2021-2027年中国福建省茶叶行业产销情况分析及竞争战略分析报告》数据显示:福建省各地市都有茶叶生产,其中宁德产量最高,泉州、南平、漳州次之,2019年宁德市、泉州市、南平市茶叶产量分别为10.43万吨、8.71万吨、7.55万吨,分别占福建总产量的23.71%、19.81%、17.17%。
迄今福建省县市区中均有产茶,且形成了闽南乌龙茶区(安溪、永春、南安、华安、平和、南靖、诏安、长泰、漳平)、闽北乌龙茶区(武夷山、建瓯、建阳、邵武)、闽东红绿茶区(宁德市所属九个县市区和罗源、松溪及政和)、多茶类区(大田、永安、尤溪、沙县、明溪)和花(福州辖区、政和)白(福鼎、政和、建阳)茶区的优势区域格局,产有青、绿、红、白茶4个茶类和茉莉花茶,安溪铁观音、黄金桂,永春佛手,平和白芽奇兰,武夷大红袍、肉桂、水仙,建瓯矮脚乌龙,宁德天山绿茶、金闽红,福安坦洋工夫红茶和福鼎白茶等名优茶誉满海内外。
福建茶叶具有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茶文化底蕴深厚、名茶种类众多、品质优异、产业链长、涉茶人口多、品牌认知度高等特点。
福建省茶叶对外贸易SWOT分析及对策探讨

2018年第09期市场·贸易作者简介:傅雅凌(1991-),女,福建南安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国际市场营销。
戴斯玮(1984-),女,江西抚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茶叶是福建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之一。
2015年年底,福建省茶园面积已居全国第五,茶叶种植面积已发展至25.01万公顷,其中采摘面积约占91%,40.23万吨的干茶产量更是位居全国第一[1],福建茶叶无论是生产量、消费量还是出口量,都在国内位列前茅。
但福建茶叶的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相对比较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仍不具备足够发展优势。
随着国际市场开发程度的进一步扩大,国际茶叶市场的竞争关系也变得更加激烈,消费者无论是对茶叶品质还是茶叶卫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尽管福建是我国重要产茶省份之一,且茶叶在福建出口外汇中占据较大成交比例,但同国外一些茶叶技术水平较高的国家(地区)相比,福建省茶叶无论是在生产技术,还是贸易发展水平方面都仍有较大差距。
本文主要采用SWOT 分析,即通过对福建茶叶对外贸易的优势、劣势、机遇及威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若干解决办法。
1福建省茶叶对外贸易SWOT 分析1.1优势方面1.1.1历史条件优势福建不仅是我国茶文化发源地,同时也是乌龙茶的故乡,距今已有千年发展史。
据记载,早在公元376年,便已有与产茶相关的文字记载,即泉州南安丰州古镇莲花峰石上的摩崖古刻“莲花茶襟太元丙子”;汉朝时期,武夷山的茶树“墙内开花墙外香”,在省外闻名遐迩;宋代文学家苏东坡也曾对武夷岩茶赞不绝口,称“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元大德六年,武夷山创设了曾盛极一时的御茶园,武夷岩茶成为专供皇帝将相品饮的贡茶[2],奠定了其尊贵、优秀的地位,至今“贡茶”仍以其考究的制作工艺和香醇的口感,活跃于现代饮品市场。
如今,福建的茶叶工作者在继承先人传下来的茶叶制作工艺的同时,不忘与时俱进,不论在茶叶品质还是茶叶营销与贸易模式等方面,均不断迸发出创新的思想。
福建省茶叶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福建省茶叶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福建省作为中国茶叶的重要产区,茶叶出口贸易一直是该省的重要支柱产业。
福建的茶叶出口贸易现状虽然总体上良好,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福建省茶叶出口贸易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首先,福建省茶叶出口贸易的现状是积极向好的。
福建省以其优质的茶叶品种和丰富的资源,成为了中国茶叶出口的重要基地。
福建省茶叶的国际知名度较高,主要出口市场包括欧洲、美洲和东南亚等地区。
福建茶叶的出口总量和出口额都在逐年增长,对福建省茶叶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福建省茶叶出口贸易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市场竞争激烈。
全球茶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福建省茶叶在国际市场上需要面对来自其他产茶国家的竞争,如印度、斯里兰卡等。
其次,质量标准要求提高。
国际市场对茶叶的质量和安全要求越来越高,福建茶叶生产企业需要提升质量检测和控制能力,确保产品符合国际标准。
再次,品牌建设亟待加强。
福建茶叶品牌知名度相对较低,福建省应加强对茶叶品牌建设的投入,提高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福建省可以采取以下的发展对策。
首先,加强市场开拓和营销。
福建省应积极参与国际茶叶贸易展会和洽谈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规模。
同时,推动福建茶叶进一步走出国门,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其次,提升茶叶质量和安全标准。
加强对茶叶生产环节的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确保茶叶质量安全符合国际标准,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市场信誉度。
同时,推动福建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茶叶生态环境保护,确保茶叶品质和品牌的持续稳定提升。
再次,加强品牌建设和推广。
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打造福建茶叶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品牌,提高品牌附加值和市场认可度。
总之,福建省茶叶出口贸易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福建省应积极应对市场竞争,提升质量标准,加强品牌建设,推动福建茶叶出口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
上半年福州口岸出口茶叶现状和应对措施

另据 了解 ,此次欧盟抽样检测的农残项 目主要包括 硫丹在茶 叶基地 的使 用情况 ,做好应对准备 。
2 1 年 第 6期 5 01 1
25 . 据悉 ,欧盟将 于 2 1 年 1 月 1日起对 中国输欧茶叶 43 01 0 . 加强对上述几种农药 的 日常检测 和残 留监控 的工作 , 采取新 的进境检验措施 , 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一是所有从 从 而掌握 目前在 出 口茶 叶 中的残 留情况 ,以便有效应对 中国进 口的茶 叶必须通过欧盟指定 口岸进入 ( P ;二 国外不 断变化的贸易壁垒 ; D E)
( 每一个麻袋 l四是该法规 同样适用于没有重量 限制 的样 跟踪 、信息可查询 、产品可召 回。 品等 ;五是进 口商承 担所有相关检测 和入境文件准备 的 45 .积极跟踪收集国外相关信息 。据悉 C C A 、美 国 、欧盟
费用 。
都将逐渐取消硫丹 在茶 叶 中的使用登记 ,故要实 时监控
爱乌龙茶 的高潮。其茶饮料的销售量从 18 年至 2 1 年 91 00
序 号 1
农 名 药 称 苯 环 ( f o nz e 醚甲 唑 d e c a l ino o )
最 残 限 (/ ) 大 留 量 m k gg l O
均呈逐年上升的态势。 今年上半年从4 月开始 出口 日本的 乌龙茶呈现大幅增长的态势 , 主要原因是 , 三月份 日本大 地震对 日本国 内茶叶产业冲击较大 ,对进 口茶 叶需求量 进一步增加 。 建省作 为 日本进 口茶叶的主要地 区, 福 今年 上半年有 明显增长 ,预计下半年将会继续增长 。 1 输 欧茶叶数量锐减 。2 1 年上半年输欧茶 叶批次 、重 . 2 0 1
步建立完善可溯 源的质量安全控制体 系。
福建茶叶出口现状与发展对策

红 茶 40927 4100 1.00 40828 3900 0.96 37772 3600 0.95 39371 4100 1.04 35847 3990 1.11 31538 4245 1.35
乌龙茶 21671 4806 2.22 21200 4642 2.19 18972 4175 2.20 19459 4303 2.21 18814 4857 2.58 21027 5188 2.47
从2006年 全 国 各 茶 类 出 口 均 价 情 况 分 析 , 比2005年 均 有 不同程度上涨, 乌龙茶涨幅2.92%为最少, 而其它茶类涨幅均 在两位数以上, 尤以茉莉花茶和普洱茶为甚, 分别高达 47.15%和41.54%, 2006年 各 出 口 茶 叶 均 价 涨 幅 较 大 的 原 因 有 以下几方面: ( 1) 由于原材料、燃料、人工、检验费等成本 增加, 加上人民币持续升值, 各出口企业调高卖价; ( 2) 出 口的产品结构和等级结构发生变化; ( 3) 普洱茶价格上涨主 要是国内的普洱茶热带动所致; ( 4) 茉莉花茶均价大幅上涨 主要是名优高档茶比例增长, 但其中相当比例为非花茶产品; ( 5) 乌龙茶涨幅低, 主要为出口多为中低档产品, 竞争激烈, 且 日 本 乌 龙 茶 茶 水 销 售 呈 下 降 趋 势 。 我 省 各 出 口 茶 类 2005- 2006年 均 价 比 , 除 茉 莉 花 茶 下 跌5.83%外 , 其 它 茶 类 也 均 上 涨。茉莉花茶均价下跌主要有以下原因: ( 1) 低档茶比例增 大; ( 2) 由于新进入者加入出口竞争, 出口企业不得不降价 竞争, 以保持市场份额。 2 福建主要茶类生产及出口现状
福建茶叶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发展

福建茶叶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发展福建作为中国茶叶的主要产地之一,在茶叶出口贸易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福建茶叶出口贸易的现状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出口规模稳定增长。
福建茶叶的出口规模在过去的几年中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
根据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福建省茶叶的出口总量达到了9.64万吨,同比增长7.7%。
而2024年福建茶叶的出口总量为8.96万吨,增长率为10.8%。
福建茶叶的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充分说明福建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渐增强。
二、品质升级提升竞争力。
福建茶叶出口贸易中,以福建名茶为代表的高品质茶叶出口逐渐增加。
福建名茶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在国际市场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受到了海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例如福建的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武夷山大红袍等都以其独特的品质和文化内涵成为了茶叶市场的热门产品。
福建茶叶出口贸易中,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注重茶叶的品质和健康价值,高品质的福建名茶在国际市场上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多元化的出口渠道。
福建茶叶的出口贸易渠道不断拓宽,逐渐实现了多元化。
在传统的茶叶批发市场的基础上,福建茶叶的出口逐渐向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平台倾斜。
通过电商平台的运作,福建茶叶的出口贸易更便捷和高效。
同时,福建茶叶企业也积极寻求自有品牌的出口途径,通过品牌建设和形象宣传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一、地域优势明显。
福建作为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区之一,茶叶的种植和加工历史悠久,并且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
福建的茶园分布广泛,品种丰富多样,能够生产各类茶叶,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等。
这种丰富的茶叶资源为福建茶叶出口贸易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文化底蕴深厚。
福建茶文化深入人心,茶叶作为重要的饮品和文化传承载体,深受人们喜爱。
福建的茶艺文化和茶叶生产工艺在国际茶叶市场上有着独特的影响力,增强了福建茶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三、质量安全可控。
福建茶叶出口贸易的持续发展得益于其对质量安全的高要求。
福建茶叶进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发展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题目:福建茶叶进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发展一、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我国福建是茶叶原产地,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地区,已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现在世界各国引种的茶树,使用的栽培管理方法,加工工艺,乃至茶叶的品饮,应用等等,莫不源于中国。
我国福建茶叶以其源远流长的历史积蕴闻名于世界,长期以来,茶叶是福建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之一,其生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
并且,福建茶叶的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均较低,在国际市场上尚不具备竞争优势。
随着国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茶叶贸易的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者对茶叶产品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欧盟、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地区)相继采取各种技术性贸易措施,我国福建茶叶出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影响福建茶叶出口的主要因素,对福建茶叶产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重大影响。
另外,品牌的缺失使福建茶叶不能在世界市场占主导地位。
为此本文从行业、政府、企业三方面对福建茶叶的进出口状况进行分析,根据现有问题,作出一些推动发展的措施。
本文以福建往年进出口量及金额的列表比较福建茶叶贸易的位置以及现状。
并与外国其他国家的规章制度比较我国福建对茶叶的安全卫生检测,质量技术水平等,从不同角度,分析福建茶叶存在的问题,二、主要参考资料[1] 欣华.期待中国茶叶进入欧洲市场[J].中国贸易报2009(6).[2] 姜含春.中国茶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3):23-28.[3] 蔡知凌.福建乌龙茶出口现状及对策建议[J].思考-探讨,2011(7):45-47.[4] 李连清.十年来中国近代茶业研究综述[J].贵州茶叶,2009(5)112-115.[5] 张紫琴.福建安溪茶叶生产集聚现象的成因分析[J].茶世界,2011(2):33-36.[6] 蒋颖.福建茶叶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0(4):23-26.[7] 陈荣冰.加入WTO对福建茶业的影响及其对策[J].福建茶叶,2011(4):89-92.[8] 沈佐民.我国茶叶出口制约因素及其对策[J].池州师专学报,2010(1):78-80.[9] 王泽农.中国茶出口还要“补”哪几门课[J].中国经贸,2009(7):90-93.[10] 王志成.从茶业大国到强国[J].2010(6):156-158.[11] 郭建义.商标缺失中国产业之痛[J].2009(2):132-134.[12] 沈亚青,何承耕.安涣县茶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探讨[J].茶叶科学技术,2011(4):26-30.[13] 陈朝辉.福建茶叶日本市场4C营销策略[J].福建质量管理,2011(3):24-26.[14] 陈栋,卓敏.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红茶生产和贸易的演变以发展策略思考[J].中国茶叶,2009(6):56-59.[15] 庄鸿恩,黄光钦.福建茶叶企业突破绿色壁垒的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2): 67-69.三、进度要求2011年12月24-30 完成选题按照指导教师要求开始收集材料,寒假期间及开学第一周完成开题报告、开始毕业实习第二周进行并完成开题答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茶叶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文/谢雅玲陈永昌
引言: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茶叶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茶叶贸易发展迅速。
在激烈的贸易竞争中,福建省的茶叶贸易是一个怎样的发展现状,有哪些发展优势和发展的制约因素,进一步探索和发展福建茶叶贸易现状,对福建茶叶经济效益的提高、影响力的扩大、竞争力的提升和贸易量的增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福建茶叶的地位
福建省是我国茶叶的主产区,茶叶生产历史悠久。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茶叶流通体制改革,我省茶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我省农村经济中一个举足轻重的优势产业。
2009年,福建茶叶生产呈现乌龙茶质优价高、红茶产销两旺、白茶量稳价升的良好态势,全年茶叶生产总产量26万多吨,居全国第一位;茶叶出口创汇5734万美元,同比增长8.6%。
二、福建茶叶的出口现状
据统计2009年月,中国出口茶叶数量为302,949.3吨,同比增长2.0%,金额为70,495.4万美元,同比增长3.3%,平均单价为2,327.0美元/吨,同比增长1.3%。
而其中福建省出口茶叶数量为1,254.41吨,环比增长2.7%,金额1,221.7万美元,环比增长59.4%。
出口量在全国第五位。
三、福建茶业贸易发展的优势条件
福建茶叶贸易发展在多个方面占有主要优势。
主要有第一,自然条件优越,劳力资源丰富。
第二,福建茶叶茶类多、良种多、名优茶多,品种资源丰富、茶类品种齐全。
第三,政策支持力度大。
近年来国家加紧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各项措施上都有较大支持。
第四,福建港口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区域优势明显。
第五,科技不断进步。
科技利用率不断提高,在茶叶产品的深加工方面也取得进展,保健茶、速溶茶及茶食品的开发利用,茶叶中有效物质的提取应用等,足以表明福建茶叶在生产、加工方面都具备了较高的科技水平。
第六,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人
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日益增强,茶叶的保健和药用功能倍受关注。
近年开发出来的罐装茶汁、瓶装茶饮料,在市场上十分畅销,并成为饮料市场的主打产品.
四、福建茶叶贸易发展的制约因素
1、成本居高不下。
福建省茶叶生产科研成果整体水平不
高。
为科研而科研的传统研究模式与生产、市场不对接,导致许多研究项目的成果不能推广应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另一方面,成果转化率较低,一些先进实用的茶叶生产科技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推广应用。
2、经营模式粗放、加工和深加工环节薄弱。
福建省茶叶生
产经营模式简单粗放,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障茶叶生产主要以一家一户生产经营为主,生产分散且规模小,致使规模效益得不到体现,严重阻碍了整体竞争实力的增强。
3、品牌不响。
目前,福建茶叶在品牌建设较为不足,茶叶经营缺乏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
茶叶加工企业多,但规模小,品牌意识较为匮乏,不少沦为原料茶,作为全国产茶第一的福建茶叶已经开始陷入一流原料、二流技术、三流包装、四流价格的悲哀处境,福建茶叶品牌路在何方值得深思。
4、茶叶出口贸易问题。
福建省茶叶的主要出口国日本和欧盟,对从我国进口的茶叶制订了近乎苛刻的农残限量标准。
这两个市场相继对进口茶叶筑起了近乎苛刻的“绿色壁垒”,对福建茶叶出口影响很大。
五、改善茶叶贸易发展的对策
1、以茶农为中心,继承优良耕作传统。
要发展茶业贸易应该以茶农为中心,充分发挥茶农根据天时地利人和的等种茶必备条件,基于茶农丰富经验,准确把握从种茶到制茶的各个环节,保证茶业贸易中最基础的因素茶叶的质量。
同时应该促进茶农间耕作方式等的交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种植效率。
2、以制度为保障,加强后勤服务。
政府应该加强相关制度建设,以强化服务能力为突破口,加强管理和引导,为茶叶贸易的发展创造出更加优良的宏观环境,推进茶叶可持续发展,促进茶叶贸易健康稳定发展。
如对于质量安全问题,安全例行监测制度依法开展茶叶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加强有关茶叶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茶叶质量安全监测制度,准确、全面地掌握茶叶质量安全现状和动态。
3、以科技为依托,创新加工模式,降低成本。
发挥科技先导作用,以科技引领茶叶企业发展。
结合产业、科学和研究等多个方面,将科研成果迅速转化成生产力,并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研究,互通有无,迅速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同时,要加强对茶叶从事者多形式的科技培训,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优良模式的形成,降低生产成本。
4、加强品牌建设,促进茶叶贸易跨越发展。
要加强福建茶叶品牌建设,可采用“农农合作”的方式将许多规模较小的个体户组织起来,在保证茶叶质量和产品个性化的同时,扩大生产规模,打造品牌。
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引入竞争机制,提高经营效益好的企业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
引导休闲茶业发展,茶业配套措施建设,弘扬茶文化等,促进茶叶贸易跨越发展。
5、加强外引内联,改善贸易条件。
通过招商引资、创办“三资”企业,同外省(市)的大公司、大企业搞横向联合,鼓励和支持各种经济成分投资茶叶产业化项目建设。
通过茶叶竞价交易、体现茶叶市场价值,了解市场动向、交流市场信息。
要加强政府部门间、企业间、茶农与企业间的联系与合作,搞好联营联销,拓宽流通渠道。
积极应对国际反倾销,建立有效的反倾销
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和专业人才的培养。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建华.闽台茶业现状与发展策略[J].台湾农业探索2007,(3):19—23.
[2]杨江帆.茶叶经济管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128—130.
[3]张磊.福建省茶产业发展的优势问题及对策[J].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
所,2009,(3):23—24.
[4]朱文伟.走品牌之路促茶业发展[J].福建省安溪铁观音集团2008,(2):45—45.
[5]苏春森.加强福建茶叶质量安全评价与风险评估的建议[M].厦门市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2007,(2):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