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出口贸易论文.doc
浅析湖南茶叶出口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

摘要湖南是我国的茶叶生产大省,更是我国的茶叶出口大省,无论是茶叶出口量还是出口额,湖南茶叶出口都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茶叶逐渐走向世界的同时,作为茶叶大省的湖南省如何提高竞争力打破层出不穷的国际贸易壁垒,逐渐提高湖南省茶叶的出口竞争力,逐渐成为湖南茶企业在出口贸易中面临的挑战,应重视对湖南茶叶出口贸易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寻找相应的对策进行优化。
通过分析湖南省茶叶出口贸易的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湖南茶叶出口存在的问题,包括缺乏品牌效应、质量标准和环境认证制度落后,茶品企业管理能力不足,国际贸易壁垒层出不穷等。
最后针对以上问题从品牌建设、技术完善等方面提出促进茶叶市场开发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湖南茶叶出口贸易贸易壁垒ABSTRACTHunan is our country's tea production province, is our country's tea export province, whether it is tea export volume or export volume, Hunan tea exports account for more than half of the country. However,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Chinese tea gradually towards the world at the same time, as a big province of tea how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Hunan province to break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barriers emerge in endlessly, gradually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export of Hunan tea, gradually become Hunan tea enterprises in export trade challeng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the export of Hunan tea, and look for countermeasures to optimize.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ea export trade in Hunan province, the problems of tea export in Hunan province are analyzed, including the lack of brand effect, the backward quality standard and environmental certification system, the insufficient management ability of tea enterprises, and the endless international trade barriers. Finally, 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ea market are put forward from the aspects of brand building and technology improvement.Key words: Hunan Tea Export trade Trade barriers目录一、引言 (1)(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1)(二)文献综述 (2)二、湖南茶叶出口贸易的基本情况分析 (3)(一)湖南茶叶出口贸易国内外环境分析 (3)(二)湖南茶叶出口贸易的发展现状 (5)三、湖南茶叶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 (10)(一)缺乏国际品牌效应 (10)(二)质量标准和环境认证制度落后 (11)(三)茶叶企业管理能力不足 (12)(四)国际贸易壁垒层出不穷 (12)四、促进湖南茶叶出口的对策与建议 (13)(一)加大研发和品牌建设力度 (13)(二)引用国际先进质量标准和环境认证制度 (14)(三)企业自身完善技术建设和管理经营 (14)(四)强化贸易壁垒应对意识 (15)参考文献 (15)致谢 (17)浅析湖南茶叶出口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陈伟乐一、引言(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近年来宏观经济的下行,导致整体的市场情况都不佳,从而引发了消费升级的比对局面。
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研究

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研究茶,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关注。
中国茶历史源远流长,和亚洲其他国家的茶文化一样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而且在经济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茶叶是中国的传统农业,其产业规模非常庞大。
在过去十年里,中国茶叶出口行业发展迅速,每年的销售额都在稳步上升,茶叶的世界市场也在不断增长。
茶叶业的出口贸易是中国农业外贸出口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尤其是对于中西合璧的文化交流,商务合作,大力推动了四海之内共享茶文化,让茶叶文化得以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中国茶叶的出口贸易不仅增加了中国出口的范畴,同时也使国外顾客了解了中国文化和中国茶叶。
目前,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要保持自己市场分享的地位,企业必须确立高品质、低成本的出口贸易战略,提升企业的国际化水平,以服务和质量竞争为切入点,利用各种渠道和手段拓展海外市场。
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市场井喷,主要得益于中国茶叶本身的卓越品质,加上一些其他因素,比如投资等,可以加速其向国际市场的进军。
中国茶叶的成功,一方面源自于国际市场对中国茶叶的需求量,另一方面源自于中国茶叶出口企业对于国际市场趋势和需求的了解和把握。
为了更好地推广中国茶文化,中国茶叶出口企业也需要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注重茶叶设计、品类创新等方面的投资,并且加强与企业、国际组织的合作,不断积极推进文化交流,让全球的茶客更好地品味到中国茶叶的魅力。
总之,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对于推动中国茶叶文化的传播、促进茶叶产业内的协调发展、合作共赢,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为了保持和增强竞争优势,中国茶叶企业还需要在产品质量、技术研发和服务等方面持续投入和创新,才能确保自身在国际市场充分展示中华民族茶文化的光彩和魅力。
中国茶叶出口贸易问题研究

中国茶叶出口贸易问题研究中国茶叶出口贸易问题研究中国·珠海二○二○年五月本人签名:日期:中国茶叶出口贸易问题研究摘要我国是世界产茶大国,也是绿茶出口的主要出口国,面对世界目前主流偏向红茶的饮茶习惯与其他红茶出口国的兴起,我国茶叶面临茶叶出口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出口竞争力也有所减弱。
根据我国目前茶叶出口的现状,本文将分析影响我国茶叶出口的因素,找出差距与提出相关建议。
本文通过CMS模型分析,利用联合国数据对我国茶叶出口影响因素,分析得出市场需求效应与地区机构效应对我国茶叶出口呈现积极促进作用,而出口竞争力效应根据不同地区显示出两种相反的作用力。
根据测算结果分析我国茶叶出口的优势与劣势,发现我国对茶叶出口贸易有不断跟进出台利好政策但是目前我国茶叶出口面对的技术壁垒与绿色壁垒大大限制了我国的茶叶出口,对品牌的建立与茶园的管理方面也有待改善。
本文通过以上分析提出了四项促进我国茶叶出口发展的建议,其中包括茶叶品牌的细分定位、茶产业的转型升级、出口产品多元化等。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我国传统的出口农产品也有茶叶的一席之地,其出口量、生产量在世界舞台上占据较大份额,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统计,中国茶园的面积分布广泛,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分别涵盖台湾省、西藏自治区、海南岛和山东省,一共囊括了21个省967个县[1]。
茶叶产量也不断增加,2022年生产了279.34万吨,比去年多了17.74万吨。
同年,中国的茶叶总出口量达到36.7万吨,位列世界第二茶叶出口大国。
此外,中国茶叶出口国家及地区的数量高达128个,每年进口中国茶叶过万吨的国家多达12个。
近年来我国的茶叶产业正处于一个转型升级的时期,然而由于茶叶产业的兴起,世界各国对茶叶需求量的增加带动了世界茶叶出口贸易的发展,随着各国茶叶出口贸易数量增多,国际上绿色壁垒越来越严格,中国茶叶最大的进口国摩洛哥近年也加强了对中国茶叶进口的质量把控,导致中国茶叶出口的竞争优势逐渐在减弱。
学位论文-—浅析我国茶叶出口贸易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前言随着国际农产品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以及国际茶叶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国经济实力和生产能力的不断增强。
对外贸易大幅度的增加,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加深,中国正成为最大的茶叶贸易出口国。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有着自身的经济优势和良好的竞争力。
如今,我国的茶叶出口贸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因此,与国际贸易形式接轨、迅速提高中国茶叶的国际竞争力、合理规避贸易壁垒是必然的抉择。
本文针对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发展的情况,探寻中国茶叶出口贸易面临的制约因素,为更好地推进中国茶叶贸易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Abstract (2)Keywords (2)1 国内外茶叶产业发展现状 (3)1.1国外茶叶产业发展状况 (3)1.2我国茶叶产业发展状况 (3)2 我国茶叶贸易中所面临的问题 (4)2.1市场过于集中,遭遇绿色贸易壁垒 (4)2.2我国茶叶出口与国际市场茶叶的需求并不完全一致 (5)2.3出口中存在信息不对称 (7)2.4企业的结构、战略、竞争制约着使茶叶出口企业整体发展 (8)2.5政府管理效率较低,宏观调控较差 (11)3 促进我国茶叶贸易发展的对策 (11)3.1削弱绿色贸易壁垒的阻碍 (11)3.2以需求为导向,促进我国茶叶出口贸易多样化发展 (12)3.3缓解我国茶叶出口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13)3.4提升我国茶叶出口企业内力,促进我国茶叶出口贸易快速发展 (14)3.5发挥政府作用,促进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 (15)4 未来展望 (17)参考文献 (18)致谢 (20)浅析我国茶叶出口贸易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本文通过对世界茶叶贸易历史和现状进行简单的分析,了解了当前全球茶叶主要生产国分别是中国,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
主要消费区集中在中国,日本,英国,俄罗斯及部分中东地区。
同时,在对中国茶叶市场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的回顾和分析中发现,我国茶叶曾在世界上占统治地位达200多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茶叶贸易进程更是不断加快,成果喜人,然而近几年来,随着印度,斯里兰卡等新兴产茶国的兴起,我国的优势地位逐渐丧失,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茶叶出口流程毕业论文

茶叶出口流程毕业论文茶叶出口流程摘要:本文通过对茶叶出口流程进行研究和分析,总结出茶叶出口的主要步骤和关键因素。
茶叶出口流程主要包括茶叶生产、质量检测、加工包装、出口合同、海关手续以及运输等环节。
在茶叶出口过程中,质量控制、营销策略和合规要求等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加强营销宣传以及合规操作,将有助于企业在茶叶出口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
关键词:茶叶出口、流程、质量控制、营销、合规要求引言:茶叶作为一种受到广泛欢迎的饮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口感,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全球茶叶市场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进口茶叶。
茶叶出口成为许多茶企的重要经济支柱。
因此,研究和了解茶叶出口流程,对于茶叶企业提高出口质量和拓展海外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一、茶叶生产茶叶生产是茶叶出口流程的第一步,也是决定出口茶叶质量的关键环节。
种植、采摘和加工是茶叶生产的主要环节。
种植方面,选择适宜的种植环境和品种是确保茶叶质量的基础。
采摘时,应注意采摘茶叶的时间、茶叶的成熟度和采摘技术等因素。
加工环节是保证茶叶色香味好的关键,应采用科学的加工方法和设备,确保茶叶的品质符合出口标准。
二、质量检测质量检测是确保出口茶叶符合标准和客户要求的重要环节。
茶叶的质量检测主要包括外观检查、化学成分分析以及风味品评等。
外观检查主要是检查茶叶的色泽、形态和大小等特征,化学成分分析则是通过检测茶叶中的有效成分来评估茶叶的品质,风味品评,则是通过专业人员的品评来评判茶叶的口感和香气等特征。
通过质量检测,可以对茶叶进行分类和评估,并确保出口茶叶的质量稳定和可靠。
三、加工包装茶叶的加工和包装环节对茶叶出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加工环节包括杀青、揉捻、烘干等步骤,通过科学的加工流程和方法,可以保持茶叶的色泽和香气。
包装环节包括茶叶的包装材料选择、包装方式和标签等,通过精美的包装和标识,可以增加茶叶的附加值,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安徽省茶叶出口贸易研究

序068号本科生毕业论文(申请学士学位)论文题目安徽省茶叶出口贸易研究作者姓名于秀娟所学专业名称国际经济与贸易指导教师朱晓俊2013年 6 月15 日学生:于秀娟(签字)学号:2009211504论文答辩日期:2013年06月15日指导教师:朱晓俊(签字)目录摘要 (2)前言 (3)一、安徽省茶文化及茶产业状况 (3)(一)安徽省源远流长的茶叶文化 (3)(二)安徽省茶叶生产现状及特点 (3)二、安徽省茶叶出口现状分析 (5)(一)安徽省茶叶出口结构 (5)(二)茶叶出口市场结构 (5)(三)安徽省茶叶出口贸易竞争力 (5)三、影响安徽省茶叶出口贸易的因素分析 (6)(一)绿色贸易壁垒对安徽省茶叶出口贸易的影响 (7)1.安徽省茶叶出口贸易中遭遇的主要绿色壁垒 (7)2.安徽省茶叶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原因分析 (7)3.绿色壁垒对安徽省茶叶出口的双重影响 (7)(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安徽省茶叶出口贸易的影响 (8)1.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影响 (8)2.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安徽省茶叶出口贸易影响的分析, (9)(三)安徽省茶叶产业化经营方面的问题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9)(四)安徽省茶叶产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9)四、应对国际市场安徽省茶叶出口应采取的措施 (10)(一)应对绿色壁垒 (10)1.改变生产方式,提高茶叶品质。
(10)2.整合茶叶企业,打造知名品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应对人民币汇率变动 (10)(三)应对安徽省产业化经营方面的问题 (10)(四)加快发展安徽省茶叶产业化的对策 (11)小结 (11)主要参考文献: (12)安徽省茶叶出口贸易研究摘要:安徽省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它跨长江以及淮河流域, 紧靠上海、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位于中国的东南部, 生态条件非常优越、茶叶产区遍布全省各地。
福建茶叶出口现状及对策的论文正文

引言在我国加入WTO后,国际间竞争日益激烈,发展外向型农业是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茶叶作为我国的特色农产品,凭借着它的健康,环保,纯天然,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我国茶叶出口量居世界前列,在我国农产品出口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茶叶已经成为中国1000多个产茶县市的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福建省是我国传统的产茶大省,其地理位置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紧邻海洋,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适宜茶树生长,茶叶的生产、出口历史悠久,早在17世纪,红茶鼻祖——正山小种就以其独特的味道远销欧洲,成为当时皇族们的专用茶叶。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和茶叶流通体制发生改变,福建省茶叶生产、出口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福建茶叶取得了更加迅猛的发展,现已在安溪、福安、福鼎、建瓯和建阳建立了五大产茶基地县,除个别偏远地区外,全省几乎县县产茶。
茶叶已经成为福建省分布面积最广的农产品,并且在我国茶叶产业中占有着产量第一、出口第二、面积第三的重要地位。
福建茶叶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悠久的历史文化,远销五大洲。
伴随着茶叶出口,福建茶叶文化也随之远播与弘扬,茶叶已经成为福建走向世界的重要媒介。
福建茶叶凭借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发展势头一直不错,但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健康意识的加强,各进口国对茶叶品质标准的日益严格,这已经不能保证福建茶叶的可持续国际竞争优势。
1福建省茶叶出口现状1.1福建省茶叶出口概况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福建人民通过自己的努力开拓,积极进取,为福建茶叶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福建省茶叶种植面积从2001年的130.65千公顷增加到2010年的201.2千公顷,十年间种植面积增长达到54%;福建省茶叶产量从2001年的13.39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27.26万吨,十年间福建省茶叶产量增加了一倍。
1但从表1中不难看出,与福建省茶叶的产量、种植面积的快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福建省茶叶出口量的上下波动。
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研究

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研究近年来,中国茶叶出口量不断增加,并在世界茶叶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将对中国茶叶出口贸易进行研究,分析其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
近年来,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呈现出以下特点。
中国茶叶的品质和口感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特别是一些有机茶和特色茶种。
这些茶叶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健康功效受到了国外消费者的青睐。
中国茶叶出口市场多元化,不仅涉及传统的茶叶出口市场,如东南亚和北美地区,还拓展了新兴市场,如欧洲和澳大利亚。
中国茶叶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和合作加工进行出口,提高了出口效率和盈利能力。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茶叶出口贸易,通过减免关税和提供财政补贴等方式,为中国茶叶企业提供了有利的市场环境和政策支持。
中国茶叶出口贸易面临着一些挑战。
国际茶叶市场竞争激烈,中国面临来自其他茶叶生产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压力。
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茶叶不仅品种丰富,品质也很高,价格也较为竞争力。
茶叶质量和安全问题是中国茶叶出口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虽然中国茶叶的品质已经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但仍然有一些问题,如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等。
这些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以提高国外消费者对中国茶叶的信任。
国际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增加了中国茶叶出口的复杂性。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茶叶的需求有所不同,包括茶叶品种、加工方式和包装形式等。
中国茶叶出口企业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需求进行定制化生产,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对于中国茶叶出口贸易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望。
加强茶叶品质和安全监管。
中国茶叶出口企业应继续提高茶叶品质,并加强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等方面的监管,以提高国外消费者对中国茶叶的信任。
拓展茶叶出口市场。
中国茶叶企业应积极拓展新的出口市场,如中东和非洲地区,以及一些高增长的市场,如中国大陆以外的华人市场和养生茶市场。
可以通过参加国际茶叶展览会等方式,提高茶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加强茶叶品牌的建设。
中国茶叶企业应加强品牌建设,以提高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
可以通过授予农民合作社和茶叶企业知识产权认证等方式,提高茶叶的品牌价值和市场影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叶出口贸易论文一、后危机时期中国茶叶出口现状(一)茶叶出口总体增速放缓中国茶叶出口量,2008-2011年平均年增长率为2.8%左右。
2012年,因受绿色壁垒限制,欧盟与日本市场份额萎缩,导致茶叶出口总量下降,打破了历年来递增的趋势。
2013年1-11月,茶叶出口量29.4万吨,同比有所回升,增长率3.0%。
中国茶叶出口额一直逐年增长,2008年6.8亿美元,2012年10.4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11.3%。
其间,受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是2008-2009年,茶叶出口额仅增长3.3%,增长率为近几年的最低。
危机过后茶叶出口额增长放缓,2013年1-11月,茶叶出口额11.1亿美元,同比仅增长6.1%,低于历史平均水平。
总之,后危机时期中国茶叶出口呈现总量回落,而总额依旧缓升的态势。
这与国际市场上茶叶单价震荡上涨的背景不无关系,2013年1-11月,中国茶叶出口平均单价涨幅14.8%。
(二)茶叶出口结构不合理1.国别结构从商务部统计报告来看,中国茶叶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非洲、亚洲和欧洲,其中非洲是中国最主要的茶叶出口市场,出口额占比一直维持在45%以上。
2013年1-11月,中国出口非洲的茶叶15.4万吨,5.39亿美元,占中国茶叶出口总额的48.6%。
中国茶叶出口国家或地区的数量达120个以上,在所有出口国家或地区中,摩洛哥、日本、中国香港、美国和阿尔及利亚近年来基本占据出口额的前五名,其中摩洛哥是中国茶叶最大出口国。
2013年1-11月,共进口中国茶叶19160.7万美元,占中国茶叶出口17.3%的比例。
中东国家占中国茶叶出口比例较小,这跟这些国家大多信仰伊斯兰教、习惯消费红茶有关。
后危机时期,中国茶叶出口到发达国家的增量减小,这主要体现在出口到欧洲、北美洲等地区的比重降低。
中国茶叶出口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占比有限,主要源于欧盟对中国茶叶出口设置高标准,形成中国茶叶出口的最厚壁垒,2005年8月1日起,欧盟将硫丹在茶叶中的残留限量从30mg/kg调整为0.01mg/kg,检测标准严格了3000倍;另外,发达国家有着较高的生活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更倾向于名牌茶叶且顾客忠诚度较高,而中国茶叶产品整体上较为低端,因此中国并未占据发达国家的广大市场。
相反是一些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对农药残余等技术标准不那么严苛的国家,如东盟、非洲的一些国家对中国茶叶有较大的进口需求,出口到这些国家的中国茶叶总额年年增长。
2.产品类型在中国出口的茶叶种类中,绿茶是最大出口茶类,占比遥遥领先。
2013年1-11月绿茶出口量占茶叶总出口的81%,出口额占茶叶出口总额的74.8%,近年来的趋势基本如此。
红茶和特种茶在茶叶出口中的比重紧随其后,不管是金额还是数量都占比相当。
国际市场中,中国当属第一大绿茶出口国。
但是由于东西方茶文化的差异,中国红茶在国际市场上并不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而相比于茶的种类,外国消费者更关注茶叶的质量是否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哪怕是乌龙茶、普洱等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中国茶叶品种,出口消费更多的仍为人数较少的海外华人群体,国际市场极为有限。
中国出口的茶叶大多属于初级产品,附加值低,多是充当外国品牌的原料形成外国的自有品牌。
因此茶叶出口单价总体水平较低,一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低于斯里兰卡、肯尼亚等比中国更不发达的国家。
二、绿色壁垒对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影响(一)绿色壁垒的内涵上世纪80年代,绿色壁垒被某些国家用于国际贸易政策中,到90年代开始在全世界兴起。
随着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各国更加关注进口产品的质量问题。
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制定严苛的技术标准,限制不符合技术标准的国外产品的进口。
这些国家一般具有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标志等非关税壁垒,对外国商品实行进口准入限制。
目前绿色壁垒已经成为发达国家运用最频繁的贸易壁垒,作为贸易竞争中有利的限制措施,绿色壁垒实际上已成为发达国家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的有利手段。
作为技术性贸易壁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壁垒是我国学者提出的概念,在国际中基本等同于“环境壁垒”。
在实践中,绿色壁垒主要包括绿色包装与标签要求、国别环保法规和标准、国际或区域性的环保公约、生产和加工方法或环境成本内在化要求等众多类型。
(二)绿色壁垒对中国茶叶出口的消极影响1.降低茶叶出口增长发达国家对外设置的绿色壁垒对中国茶叶出口最直接的负面影响为茶叶出口受阻,这不仅表现为中国茶叶出口增量下降,也表现为中国茶叶出口到高标准的发达国家的总量减少,这影响了中国茶叶对全球的出口总量,也影响了中国茶叶出口的国别结构,出口更集中于绿色壁垒不那么严苛的非洲等低端市场。
中国在日益严格的外国市场环境中,竞争力明显下降。
进入欧盟的中国茶叶可被任意抽检,只要超过限量标准都会被全部退回或者销毁。
澳大利亚、美国等发达国家近年来也纷纷效仿欧盟,提高了茶叶进口标准,中国面临的茶叶出口环境日益严峻。
2.增加贸易成本美国曾经对绿色壁垒的施行所造成的贸易成本进行测算,结果发现由于绿色壁垒在产品检验等方面的严苛要求,相关的贸易成本会增加15%左右。
为达到相关国家对中国茶叶所规定的卫生检验检疫标准或者其他环保标准,中国企业需探索改进生产方式或工艺的手段,创新更高效率的生产方法,这需要资金和人员的加大投入,进而增加了茶叶生产成本;另外,企业也要投入成本于茶叶产品的质量检验检测,这无疑提高了产品出口的价格,削弱茶叶的国际竞争力,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3.促使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设立绿色壁垒的发达国家都声称出自于保护自身国民健康和环境保护的目的,看似公平公正,但其实这种壁垒有着严重的歧视性。
发达国家往往具备更高的技术水平,更容易达到绿色壁垒的高要求,国家之间对绿色壁垒的要求有贸易利益的冲突,实践中容易发生贸易摩擦,不排除有些国家用这样的理由制定高标准,限制其他国家茶叶的出口,引发国际贸易保护。
在国际争端中,包括绿色壁垒在内的技术性壁垒时有发生,且呈现年年增加态势。
(三)绿色壁垒对中国茶叶出口的积极影响1.健全我国茶叶行业标准过去中国的茶叶标准与国际上其他进口国家有较大差距。
有些在欧盟或者日本禁用的农药而中国农业部并没有禁用,卫生部制定的部分茶叶卫生指标高于外国标准,这些随时都会成为外国实行贸易壁垒的借口。
这些年中国茶叶行业标准的制定尽量做到和国际接轨,消除二级市场对中国茶叶出口的不利影响;另外,面对国际上日益严峻的绿色壁垒的出口限制,为扩大中国茶叶的出口,实现出口创汇和保证社会就业水平,各级政府也正抓紧时间制定符合国外高技术标准的行业准则,以提高中国茶叶的产品质量。
各单位也在思考、探索和执行茶叶生产环节中的各项质量控制体系,在保证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的同时促进茶叶的出口和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提高我国茶叶产品出口质量随着各国纷纷加入WTO,国家贸易间的关税壁垒逐渐被消除,紧接着是诸如绿色壁垒之类的无形的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保护浪潮中不断涌现。
但不管进口国是为维护本国国民的生命健康还是环境保护,执行严格的绿色壁垒实际上也能使国际竞争中的中国企业加大对茶叶生产环节中茶叶质量的控制,提高出口茶叶的质量水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茶叶质量水平的提高刻不容缓,国人也更加青睐绿色茶叶、有机茶叶,壁垒的设置给了我国提高茶叶质量的压力和动力。
广泛成立的茶叶研发中心为有机茶的生产提供质量认证,尽量减少或防止人为大量使用人工合成农药、化肥等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为促进茶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3.促进科技进步,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绿色壁垒的设置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茶叶生产的技术要求,是全球技术进步所需的必然过程。
面对这些无形的贸易壁垒,我国除了引进外国先进的生产加工方式或设备外,更需要依靠自身力量加强自主研发,创造适合茶叶生产的更高技术,提高我国茶叶生产效率,实现茶叶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
精细化的技术标准的施行,对出口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压力,迫使企业加大资金和人员投入,对原有产品的生产流程进行改进,革新生产工艺和方法,促进茶叶产品的升级换代,优化产品出口结构。
三、面对绿色壁垒,应采取的主要措施面对后危机时期中国茶叶出口的现状和绿色壁垒对中国茶叶出口的影响,为促进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发展,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该齐力合作,探索并实施促进中国茶叶出口对策。
(一)政府方面1.构建我国绿色壁垒的法律体系中国是茶叶出口大国,特别是绿茶的出口,基本年年占据世界绿茶总出口额的首位,如此大的贸易量,行业标准却掌握在他人手里,着实吃亏。
中国在面对绿色壁垒时,不仅要设法规避,还需尽可能制定本国的环境与贸易准则,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保障我国的茶叶贸易。
即为尽量减少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绿色壁垒上的冲突,需要加快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以提高我国环保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同时,中国还应加强与发达国家在茶行业标准的制定上的交流合作,一方面可借鉴他们在立法方面的经验,另一方面可通过积极参与,影响其他国家制定出适合我国茶叶出口的标准。
2.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提高农药残留检测政府应该加大对茶叶农药残留检测的投入力度,保证从源头上减少茶叶中农药残留量。
加大对科研院所等的资金、设备和人才投入,大力研制生物农药。
为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保护环境以及促进出口,生物农药的研制十分关键。
但不管是生物农药的研发还是提高农药残留检测水平,资金、人力的投入都是相当大的,政府的扶持力度显得非常关键。
3.加强对茶叶产业的补贴和茶农的培训力度一方面,政府应该提高茶叶生产方面的农业补贴水平,包括“绿箱补贴”和“黄箱补贴”,以降低企业和农户生产成本。
“绿箱补贴”是不要求各成员方作削减承诺的补贴,而“黄箱补贴”则相反。
发达国家都充分利用世贸组织的规则对本国茶叶生产进行“绿箱补贴”,而中国的补贴则远远不够;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开通各种可能渠道对茶农进行免费培训,指导茶农科学用药,帮助企业从生产的第一步便控制农药残留。
4.建立绿色预警机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毒性大、农药残留程度高的茶叶必将被市场淘汰。
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也使得农残指标变化迅速,特别是欧盟等发达国家。
中国商务部在绿色预警机制的建立上日益完善,未来应更全面而及时地通报茶叶出口国家绿色壁垒的监控、评估信息,让出口企业在第一时间可进行生产和出口调整,以规避绿色壁垒。
(二)企业方面1.鼓励有机茶的开发和规模化生产有机茶的开发生产,是从根本上解决农药超标问题、突破绿色壁垒的良好途径。
每年的有机茶市场世界总销量达6000吨左右,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是主要市场。
由于其科技含量高,价格高,市场认同度高,目前其生产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市场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