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案

合集下载

教育学设计教案模板(共6篇)

教育学设计教案模板(共6篇)

教育学设计教案模板〔共6篇〕
第1篇:教育学教案
第一章教育的概念难以界定的教育学
不同时期不同阶层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教育价值、教育方法、教育本质等〕,对教育有不同的认识。

如: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认为教育是为美妙生活做准备,而20世纪初美国的大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本身就是生活。

一、教育是人类的社会活动
1、教育字解
中国“形象的甲骨文”
教育最早提法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国外词解英语educe education educe“引出,引发”的意思〔中西差异〕法语德语中教育一次还于“教仆”
中西共同特点:人类社会中抚育新生一代这种特殊活动的概括。

教育学原理
2、考虑:与动物的生存活动有何不同?动物界是否有教育,教育是植根于人的生物本性还是还是有意识的人类活动?
动物界的教育现象,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老猫教小猫捕鼠,老鸭子教小鸭子游泳,虎豹捕食技巧的
传授等。

所以有人认为,人的教育本质上和动物是一样的。

如19世纪末的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雷徒诺的观点:“教育超出人类范围,早在人类出现以前就已经存在。


沛·西能的教育起说,认为教育扎根于本能,于生物冲动。

教育学原理
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人类教育活动的意识性和社会性
动物: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传授内容限于生存需要
人类:个体在社会中的生存和开展需要。

动物:没有语言的类化功能人类:“类”经历教育结果迥异。

教育学健康教案

教育学健康教案

教育学健康教案《健康教育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健康教育学的概念、内容及意义;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健康素养,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3. 情感目标:加强学生的健康观念,使他们认识到健康是最宝贵的财富。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健康教育学的概念、内容和意义;2.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观念和自我保健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健康问题引入,引起学生对健康的关注;2. 学习:讲解健康教育学的概念、内容和意义,以及健康观念的重要性;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健康知识问答、健康宣传海报设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4. 反馈:让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健康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内容和意义,向学生传授健康知识;2. 互动法:通过健康知识问答、健康宣传海报设计等形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并在实践中加深学习;3. 体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际参与的方式,体验健康知识的乐趣和成就感,增强学习的印象并形成积极的健康观念。

五、教学评价1. 课前测评:通过调查问卷、小组讨论等形式,了解学生对健康问题的认识和健康观念;2. 课中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学习效果;3. 课后评价:布置作业或讨论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从而评价学生对健康教育学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健康教育学的讲解和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了健康教育学的内容和意义,培养了他们的健康观念和自我保健能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学中应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健康知识的理解和感受,从而真正落实健康教育学的目的。

《教育学》教育目的教案

《教育学》教育目的教案

《教育学》教育目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教育目的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掌握教育目的的分类和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3. 学会分析教育目的的实现情况,提高教育质量。

二、教学内容1. 教育目的的定义和重要性a. 教育目的的定义b. 教育目的的重要性2. 教育目的的分类a. 普遍教育目的b. 特殊教育目的c. 阶段教育目的3. 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a. 社会需求b. 个人发展需求c. 教育目标4. 教育目的的实现情况分析a. 教育目的实现的指标b. 教育目的实现的方法与途径c. 教育目的实现的评价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教育目的的定义、分类和制定依据。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教育目的实现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教育目的实现的方法与途径。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教育学》相关章节。

2. 课件:教育目的的定义、分类、制定依据等。

3. 案例材料:教育目的实现的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教育目的的话题,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教育目的的定义、分类和制定依据。

3. 案例分析:分析教育目的实现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教育目的实现的方法与途径。

5. 总结与评价:总结教育目的的重要性,评价教育目的实现的状况。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评估目的:了解学生对教育目的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2. 评估方法:a.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教育目的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b.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分析教育目的实现情况的能力。

c.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思考深度。

七、教学拓展1. 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的关系:区分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教育改革与教育目的:探讨教育改革对教育目的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教育目的进行教育改革。

八、教学案例1. 案例一:分析一个成功实现教育目的的案例,探讨其成功的原因和经验。

项贤明教育学原理教案

项贤明教育学原理教案

项贤明教育学原理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学原理分析教育现象和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态度,增强教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

2. 教学难点:运用教育学原理分析教育现象和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资料:相关教材、参考书籍等。

2. 教学工具:黑板、白板等。

3. 教学多媒体资源: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讨论法等。

2. 教学手段:PPT演示、视频资料、案例分析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案例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引出教育学原理的课题。

2. 新课讲解:通过讲解、演示、讨论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本内容和应用方法。

3. 巩固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4. 归纳小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回顾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或练习题,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提交。

3. 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

结论:本节课通过对教育学原理的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掌握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并培养了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教育现象和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引导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态度,增强了学生的教育责任感和使命感。

希望学生们能够继续深入学习和思考教育学原理的相关知识,为自己的未来教育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基本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需求,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具体反思如下:首先,课堂节奏把握不够准确,有时会出现拖堂或进程过快的情况;其次,对于某些难点的讲解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解释和演示;最后,在课堂练习和作业方面还需要更加注重实效性和针对性。

2024年《教育学》教案最新版

2024年《教育学》教案最新版

2024年《教育学》教案最新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育学》教材第三章“教育的基本原理”,详细内容包括教育的本质、目的、功能以及教育的基本原则。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掌握教育的基本功能。

2. 掌握教育的基本原则,能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3. 培养学生的教育观念,提高其教育教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教育的基本原则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教育的本质、目的、功能和基本原则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思考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教师展示一组图片,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不同场景下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2. 讲解:(2)教育的目的:教师讲解教育的目的,包括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

(3)教育的功能:教师讲解教育的功能,包括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4)教育的基本原则:教师讲解教育的基本原则,如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等。

3. 例题讲解:以一道实际教学案例为例,讲解如何运用教育的基本原则。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讨论如何运用教育的基本原则。

六、板书设计1. 教育的本质:有意识地培养人的活动2. 教育的目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3. 教育的功能:个体功能、社会功能4. 教育的基本原则: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分析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教育的基本原则。

答案:学生需从自身实际出发,分析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教育基本原则的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

2. 作业题目:谈谈你对教育本质、目的、功能的理解。

答案:学生需从理论角度阐述对教育本质、目的、功能的理解,并结合实际教育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相关教育名著,深入了解教育的本质、目的、功能及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学》教案版

《教育学》教案版

《教育学》教案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学原理分析教育现象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教育学的兴趣,提高教育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教育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教学难点:运用教育学原理分析教育现象。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教育学》。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思考过,教育是什么?教育学又研究什么呢?生1: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生2: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师:很好!让我们一起走进《教育学》的世界,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2.教学内容(1)教育学的概念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教育学。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的社会科学。

它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探讨教育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师:我们来探讨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教育现象、教育规律和教育实践。

教育现象是指教育活动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如教育制度、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

教育规律是指教育活动中存在的普遍性和必然性,如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等。

教育实践是指教育活动中的具体实践,如教育改革、教育创新等。

(3)教育学的研究方法3.案例分析师: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个教育案例。

请大家阅读案例,然后回答问题。

案例:小明是一名初中生,他的成绩一直很好,但最近由于家庭原因,他开始逃学、打架。

班主任发现这个问题后,积极与小明沟通,了解他的问题,并寻求家长的帮助。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逐渐改正了错误,重新投入到学习中。

问题:请运用教育学原理分析这个案例。

生1:这个案例体现了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班主任通过沟通、帮助,使小明重新投入到学习中,说明教育对个体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生2:这个案例还体现了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小明因为家庭原因出现问题,班主任寻求家长的帮助,说明教育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教育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专业课《教育学基础》教案(交)

专业课《教育学基础》教案(交)

专业课《教育学基础》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教育的基本概念、本质和功能。

2. 让学生掌握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3. 培养学生对教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育的基本概念1.1 教育的定义1.2 教育的分类1.3 教育的基本要素2. 教育的本质2.1 教育的本质特征2.2 教育的本质属性2.3 教育的本质功能3. 教育的功能3.1 教育的个体功能3.2 教育的社会功能3.3 教育的文化功能4.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4.1 教育原则4.2 教育规律4.3 教育观念5.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5.1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5.2 教育研究的具体方法5.3 教育研究的伦理原则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教育的基本概念、本质和功能,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2. 教学难点: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教育学基础》2. 课件:教育的基本概念、本质和功能,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3. 教学资源:教育案例、教育文章、教育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教育案例,引发学生对教育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讲解教育的基本概念、本质和功能,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教育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教育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

4. 小组分享: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作业和考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教育的基本概念、本质和功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教育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

专业课《教育学基础》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教育目标的确立原则和过程。

2. 让学生掌握教育目标的分类和表述方法。

3. 培养学生制定教育计划和评价教育目标的能力。

七、教学内容1. 教育目标的确立7.1 教育目标的概念和作用7.2 教育目标的确立原则7.3 教育目标的确立过程2. 教育目标的分类和表述7.4 教育目标的分类7.5 教育目标的表述方法3. 教育计划的制定与评价7.6 教育计划的概念和作用7.7 教育计划的制定原则和方法7.8 教育评价的概念和类型7.9 教育评价的方法和技术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教育目标的确立原则和过程,教育目标的分类和表述方法,教育计划的制定与评价。

《教育学》教案

《教育学》教案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完成课后作业和阅读任务,掌握教育 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课程安排及考核方式
课程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导论、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的目的与内容、教 育的过程与方法、教育的制度与管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等六 个部分,每个部分包含若干章节和知识点。
极面对挑战。
社会教育资源整合与利用
社会教育资源类型
包括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 以及各类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提供的公益服务。
资源整合方式
政府、学校和社会组织应加强合作,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方 式,推动社会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利用策略
学校应积极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拓 宽学生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互动教学
通过课堂互动、小组合作 等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度 和学习效果。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探索
翻转课堂
学生课前线上学习,课堂进行讨 论和深化,实现线上线下有机结
合。
混合式教学
结合线上资源和线Leabharlann 教学,发挥 各自优势,提高教学效果。
智慧课堂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 实现个性化教学和精准评价。
05
德育、智育、体育等全面发 展策略
THANKS
德育目标设定及实施途径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 为习惯。
实施途径
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 践等多种途径进行德育教育,注重学生 的主体性和实践性。
智育方法创新与实践活动设计
智育方法创新
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 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⑴用PPT以一张张图片的形式呈现post office, library, hotel, restaurant等,边出示边领读这些地点名词。⑵再随机抽取要求学生看PPT上的图片说出这些地点,最后让学生完成1A的单词和图片配对练习。⑶趁热打铁完成1B的听力练习,圈出1A中听到的地点,并且校对。⑷与一名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1Cpairwork的示范,然后给出2到3分钟时间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操练,再抽几组进行反馈。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我会在板书中呈现关键句型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Is there a…near here? Yes, there is. It’s o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bank, is, a, pay, there, the, park, between, phone, and, th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知识目标
使学生重点掌握表示建筑物种类的名词,如post office, hotel, bank, supermarket, street, pay phone, avenue,方位介词,如next to, near, across from, in front of, between, behind,on以及短语go along with, walk down, go straight, turn left, pass through。
使学生掌握重点句型:
Is there a/an…? Yes, there is. No, there isn’t.
Where is…? It’s on center/ across from/ between…and…/next to…
(2)能力目标:
使学生能够用正确的方位介词描述各建筑物之间的位置关系;
②Is _____ a bank near the library?
A. have B. There C. has D. there
③---Is there a bike in the supermarket? ---_______.
A. Yes, it isB. No, it isn’t C. Yes, there isn’t D. Yes, there is
使学生能够运用一般现在时询问街道上某一场所的位置以及能够运用所学语言为他人指明某一场所的路线;
3.情感目标:
1)通过运用简单的问路和引路的交际用语,学会相互合作,培养乐于助人的精神。
2)通过运用问路和引路的交际用语,帮助各个层次的同学树立自信心,敢于用英语进行交际。
3)创设情境导入法教学方法让学生角色扮演,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及个性。
3、教单词让学生听课文一到两遍有针对性的挑出一些句段进行口头的翻译练习,让学生相互之间交替进行,一同学读另一同学译。
4、)在进入2A前,请几位同学更换位置要求下面同学说出她们之间相互位置,通过这个环节,我自然引出了方位介词,以此为基础可以顺利过渡到2A的图片和句子配对练习以及2B的填入方位词的听力练习。为了更好地巩固这些方位介词,接下来我会让学生使用Where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及其回答进行pairwork,再抽几组相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操练反馈。
设计理念
体现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主张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教学过程中贯彻启发性原则,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追求教学方式多样,准备多种教学活动协助教学,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教学目标
本单元总体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问路指路常用表达知识。在《英语课程标准》指导下以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全方面发展为根本的教学目的。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能力,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为教学的一般任务。
学科
English
设计教师
周缘
课题
七年级下Unite2 Where is the post office
教学模式
任务型教学模式(Task-based approach)
年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Grade7
教学用具
电脑、幻灯片、录音机
教学用时
一个课时
设计模式
教师: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组织活动——制定目标
学生:交流探究——合作活动——锻炼能力——升华习惯
教学难点
设计一些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操练与扩展。
教学流程
1、小组竞赛详情:将本班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来抢答,抢答正确率最高的一组获胜。问题是关于地点名词的。①Where do we send letters?②where do we borrow books?③Where can we have a meal?④Where can we stay by paying for the rooms?⑤Where can we see many flower and grass?⑥Where can we ring up somebody?⑦Where we can buy many kinds of goods.⑧Where is the place we can walk.⑨Where can we deposit money(存钱)?。这部分导入的目的主要是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1A部分出现的地点新名词。
dirty(opposite) beginning (v) tour(job)
pass (past form) old(opposite) visit (noun form)
(3) Choose the best answer:
①My best friend sits next _____ me.
A. to B. on C. in D. beside
④Teaching note after class:
(5)Translation
a.图书馆在超市的对面。b.公园在银行的旁边。
c.超市在第五大街上。d.投币电话在电子游戏中心和超市之间
PS:家庭作业下节课统一进行讲解




Unit 2 Where is the post office
Words
Post office, library, hotel, restaurant, bank, pay phone, street, Park, supermarket, hospital, bookstore
学生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主要是七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知道像big, small, left, right等简单词汇以及像where is...? It is on/above/in…?的简单问句。这样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七年级下的学生大部分英语学习刚刚入门,处于为今后英语学习打基础的阶段,需要我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基础。因为这个学龄的学生乐于接受新事物,本单元学习的指路问路的常用表达方式很实用容易,能够激起他们的学习乐趣。同时因为他们尚小,自控能力较差,需要我们教学方法多样,设置多种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来提高学生积极性及课堂学习效率。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where’s the post office?”,主要围绕“问路指路”的常用表达方式展开各项教学活动。该话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容易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本单元的语法要点主要是一般现在时态和where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型,对此学生并不陌生。一般现在时是一个生活中离不开的时态,也是最基本的一个时态,因而我们继上个单元之后,对这个时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深化,为今后其他时态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7、(1)做3a3b部分,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加深学生印象。
8、最后,做个小结,再次重申本节课的重点,问路和指路的句型,以及涉及到一些地点名词和方位介词。
9、布置作业:
(1)根据Self check中的第三部分邮件内容,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所描述的路线图。
(2) Write the following forms
Grammar
Where is the…?
It’s ….
教学重点
词汇(post office/library/hotel/restaurant/bank/supermarket/street /pay phone/across from/next to/between/on/front of/behind)句型(Is there…? Yes, there is./ No, there isn’t.where is...? It is on/above/in…)。
5、请两名基础较差的学生读3A的对话,有读错的单词纠正发音,然后要求全体学生齐读这个对话,进一步理解对话的含义。根据对话的内容,要求学生用手指指出相应的路线,找出Paul和Nancy在图中的位置。
6、在完成这个环节后,有个要求学生角色扮演的活动。两人一组A和B,A同学扮演想找我们学校某一建筑的问路人,B同学扮演本校学生,两人进行对话。
Preposition(介词)
in, on, behind, between, under, next to, across from, in front of
Drills(练习)
Is there a…?
Are there any…?
Yes, there are. / No, there aren’t.
(4) Make a sentence.
①the, neighborhood, is, a, post, office, in, ther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