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1CH2 原理与原则

合集下载

第二章烷烃

第二章烷烃

当二个氢原子的间距少于240pm(即二个氢原子的半径和)时,氢原 子之间会产生排斥力,从而使分子内能增高,所以重叠式比交叉式 内能高。
原子间排斥力产生的条件:
二个非键合的原子或原子团的空间距离小于两个 氢原子的范德华半径(0.12nm)时产生排斥力,也叫 范德华张力或空间张力)。
乙烷交叉式构象与重叠式构象的表示方法
错误 正确
② 对主链碳原子进行编号
I. 从最接近取代基的一端开始,将主链碳原子用 1、2、 3……编号;
II. 若第一个支链的位置相同,则依次比较第二、第三 个支链的位置,以取代基的系列编号最小(最低系列 原则)为原则。
最低系列原则
逐个比较两种编号法中表示取代基位置的数字,最先遇 到位次较小者,则为最低系列。
乙烷的C- C 键
σ键的特点
A.电子云可以达到最大程度的重叠,所以比较牢固。 B.σ键旋转时不会破坏电子云的重叠,所以σ键可以 自由旋转。
sp3—s σ 键
p—s σ 键
p—p σ 键
其他烷烃的键及分子形状
据测定:除乙烷外,烷烃分子的碳链并不排 布在一条直线上,而是曲折地排布在空间, 这是烷烃碳原子的四面体结沟所决定的。
通常符号
Me Et n-Pr i -Pr n-Bu s-Bu
叔丁基
t -Bu
① 选择主链(母体),称为“某烷”
选择含碳原子数目最多的碳链作为主链,支 链作为取代基。若分子中有两条以上等长碳 链时,则选择支链多的一条为主链。
CH 3
CH2
CH CH 2 CH 3
CH CH CH 3
CH2 CH 3
CH3
1 2 3 4 5 6
次序规则
I.将各取代基中与母体相连的原子按原子序数大小排 列,原子序数大的为较优基团,命名时靠后;为同 位素时,则质量高的为较优基团; II.若各取代基中与母体相连的第一个原子相同时, 则比较第二个相连的原子,若第二个也相同,则 比较第三个,以此类推。

烷烃的命名

烷烃的命名

烷烃的命名第一篇:烷烃的命名烷烃的命名1.习惯命名法(普通命名法)碳原子总数小于或等于10时,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碳原子总数大于10时,用中文数字——十一、十二等表示;同时为了区分同分异构体,在名称前加一些词头表示,如“正”、“异”、“新”。

2.系统命名法(1)命名方法:①选主链,称某烷;②编号位,定支链;③取代基,写在前,标位置,短线连;④不同基,简到繁,相同基,合并算。

(2)五个原则:①最长原则:应选最长的碳链做主链;②最近原则:应从离支链最近一端对主链碳原子编号;③最多原则:若存在多条等长主链时,应选择含支链较多的碳链做主链;④最小原则:若相同的支链距主链两端等长时,应以支链位号之和为最小原则,对主链碳原子编号;⑤最简原则:若不同的支链距主链两端等长时,应以靠近简单支链的一端对主链碳原子编号。

(3)五个必须:①取代基的位号必须用阿拉伯数字“2,3,4…”表示;②相同取代基的个数,必须用中文数字“二,三,四…”表示;③位号2,3,4等相邻时,必须用逗号“,”表示(不能用顿号“、”);④名称中凡阿拉伯数字与汉字相邻时,必须用短线“-”隔开;⑤若有多种取代基,不管其位号大小如何,都必须把简单的写在前面,复杂的写在后面。

第二篇:《烷烃的命名》说课教案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一章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中的内容本堂课的内容为人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一章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第一课时,本课时具体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有机化合物的习惯命名法与系统命名法,重点介绍烷烃的系统命名法。

2、分析该内容的重要性该部分内容是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是进行其它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础,很多有机知识点都必须以此为基础。

文献检索原理及方法(ch2)

文献检索原理及方法(ch2)



科技文献检索步骤 1)分析研究课题,确定检索语言 (学科、性质、现有水平状况、目的)
2)确定检索途径 外部特征途径:
事先知道文献名称—文献名途径 事先知道文献著作者姓名—著者途径 事先知道文献序号—序号途径 事先知道出版日期、类型、文种—其他途径




内部特征途径:
3、代(序)号途径---指通过号码(包括报告号、合同号、专利号、标准号、
馆藏号、索取号、排架号等)查找文献的途径,这种途径主要是利用各种 号码索引来组织检索,号码索引 一般是按照字母顺序和号码顺序编排。
二、按文献的内容特征的检索途径 以文献的内容特征作为检索途径。即按照课题要求来查找文献的方法,更 宜于用来检索未知线索的文献。 1、分类途径—按学科体系查找文献的途径 ,主要利用分类目录或分类 索 引的方法,通过利用专业知识确定所研究的课题所需文献属于什么类别, 它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再进行现期检索的方法, 2、主题途径----通过文献资料的内容主题进行检索的途径,即利用从文献 资料中抽出来的或经过人工规范化的能代表文献资料内容实质的标引词来 检索,检索词可分为关键词、标题词、元词、叙词等几种类型,它能进行 回溯检索。 综合来说,分类途径和主题途径是文献检索的常用途径,但一些检索工具 还提供了分子式索引、环系索引、化学物质索引、会议索引、图书索引等, 作为某些专业与学科检索用的辅导性检索途径。


【论文题名】 网络环境下信息检索与报道服务浅析 【英文题名】 Information Retrieval and Report Service in Network Environment 【作 者】 丁彩云 DING Cai-yun 【作者单位】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湖南,株 洲,412004 【刊 名】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ZHUZHOU TEACHERS COLLEGE 【年 卷 期】 2005 Vol.10 No.2 【关 键 词】 图书馆;网络环境;信息搜集;信息检索; 信息报道 。

4第四章 二烯烃

4第四章 二烯烃

共振论是在价键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以多个经典 结构式来表达电子的离域。 共振论认为,具有电子离域的化合物用一个经典结构式无法 清楚表述,可以用两个或多个可能的经典结构式表示,真实的 结构是这些可能的经典结构式的共振杂化体。 这些可能的经典结构式叫作极限结构式或共振结构式。任 何一个极限结构都不是真实的分子结构,只有共振杂化体才 能确切地代表化合物的真实结构。
π电子的离域作用不仅导致了分子内的电子云密度发生变 化,也会使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发生变化。
共轭体系中任何一个原子上电子云密度的变化,都会通过共轭体 系影响到其余的原子,这种在共轭体系传递的电子效应的叫做共 轭效应。
根据参与共轭的轨道不同,共轭效应分为π-π共轭、p-π共轭 和p-p共轭。 π-π共轭: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双键(或叁键)之间相隔一 个单键时,π轨道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π电子的离域。ππ共轭体系的特征是单键、重键交替出现。
例如1,3-丁二烯可以用下列共振结构式表示:
H2C CH CH CH2 + CH2 CH CH CH2 CH2 CH CH CH2
CH2 CH CH CH2 CH CH CH2
CH2 CH CH CH2 CH CH CH2
在烯胺、氯乙烯、乙烯基醚等分子中,杂原子的一对p电子 向双键方向偏移,使得2位碳原子周围的电子云密度增加,如 烯胺化合物的2位碳原子有明显的亲核性。
2
C
1
C N
δC C
δ+
N
烯胺中电子的离域
在烯丙型(苄基型)碳正离子的结构中,是一个缺电子的p 轨道和π轨道之间的共轭作用,正电荷可以通过共轭体系离域 而得到分散,所以这种碳正离子的稳定性比较高。
H H H C C H C C H H

烷烃

烷烃

一.定义,通式和同系列定义: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饱和烃称为烷烃.通式: CnH2n+2同系列: 相邻的两种烷烃分子组成相差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氢原子,像这样结构相似,而在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几个CH2的一系列化合物称为同系列.二.同分异构体甲烷,乙烷和丙烷没有同分异构体,从丁烷开始产生同分异构体.碳链异构体:因为碳原子的连接顺序不同而产生的同分异构体.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增加,碳链异构体的数目迅速增多.三.烷烃的结构碳原子的最外层上有4个电子,电子排布为1S22S22P2,碳原子通过SP3杂化形成四个完全相同的SP3杂化轨道,所谓杂化就是由若干个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混合起来,重新组合成数目相等的.能量相同的新轨道的过程.由1个S轨道与3个P轨道通过杂化后形成的4个能量相等的新轨道叫做SP3杂化轨道,这种杂化方式叫做SP3杂化.在形成甲烷分子时,4个氢原子的S轨道分别沿着碳原子的SP3杂化轨道的对称轴靠近,当它们之间的吸引力与斥力达到平衡时,形成了4个等同的碳氢σ键.实验证明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型的.4个氢原子占据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碳原子核处在正四面体的中心,四个碳氢键的键长完全相等,所有键角均为109.5.σ 键的特点:(1)重叠程度大,不容易断裂,性质不活泼.(2)能围绕其对称轴进行自由旋转.四.烷烃的命名碳原子的类型:伯碳原子:(一级)跟另外一个碳原子相连接的碳原子.仲碳原子:(二级)跟另外二个碳原子相连接的碳原子.叔碳原子:(三级)跟另外三个碳原子相连接的碳原子.季碳原子:(四级)跟另外四个碳原子相连接的碳原子.普通命名法其基本原则是:(1)含有10个或10个以下碳原子的直链烷烃,用天干顺序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10个字分别表示碳原子的数目,后面加烷字.例如: CH3CH2CH2CH3 命名为正丁烷.(2)含有10个以上碳原子的直链烷烃,用小写中文数字表示碳原子的数目.如CH3(CH2)10CH3命名为正十二烷.(3)对于含有支链的烷烃,则必须在某烷前面加上一个汉字来区别.在链端第2位碳原子上连有1个甲基时,称为异某烷,在链端第二位碳原子上连有2个甲基时,称为新某烷.如: 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系统命名法系统命名法是我国根据1892年曰内瓦国际化学会议首次拟定的系统命名原则.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简称IUPAC法)几次修改补充后的命名原则,结合我国文字特点而制定的命名方法,又称曰内瓦命名法或国际命名法.烷基:烷烃分子去掉一个氢原子后余下的部分.其通式为CnH2n+1-,常用R-表示.常见的烷基有:甲基CH3— (Me)乙基CH3CH2— (Et)正丙基CH3CH2CH2— (n-Pr)异丙基(CH3)2CH— (iso-Pr)正丁基CH3CH2CH2CH2— (n-Bu)异丁基(CH3)2CHCH2— (iso-Bu)仲丁基(sec-Bu)叔丁基(CH3)3C— (ter-Bu)在系统命名法中,对于无支链的烷烃,省去正字.对于结构复杂的烷烃,则按以下步骤命名:选择分子中最长的碳链作为主链,若有几条等长碳链时,选择支链较多的一条为主链.根据主链所含碳原子的数目定为某烷,再将支链作为取代基.此处的取代基都是烷基.从距支链较近的一端开始,给主链上的碳原子编号.若主链上有2个或者个以上的取代基时,则主链的编号顺序应使支链位次尽可能低.将支链的位次及名称加在主链名称之前.若主链上连有多个相同的支链时,用小写中文数字表示支链的个数,再在前面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各个支链的位次,每个位次之间用逗号隔开,最后一个阿拉伯数字与汉字之间用半字线隔开.若主链上连有不同的几个支链时,则按由小到大的顺序将每个支链的位次和名称加在主链名称之前.如果支链上还有取代基时,则必须从与主链相连接的碳原子开始,给支链上的碳原子编号.然后补充支链上烷基的位次.名称及数目.五.物理性质1.状态:在常温常压下,1至4个碳原子的直链烷烃是气体,5至16个碳原子的是液体,17个以上的是固体.2.沸点:直链烷烃的沸点随分子量的增加而有规律地升高.而低级烷烃的沸点相差较大,随着碳原子的增加,沸点升高的幅度逐渐变小.沸点的高低取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烷烃是非极性分子,分子间的作用力(即范德华力)主要是色散力,这种力是很微弱的.色散力与分子中原子数目及分子的大小成正比,这是由于分子量大的分子运动需要的能量也大.多一个亚甲基时,原子数目和分子体积都增大了,色散力也增大,沸点即随之升高.色散力是一种近程力,它只有在近距离内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迅速减弱.带着支链的烷烃分子,由于支链的阻碍,分子间不能像直链烷烃那样紧密地靠在一起,分子间距离增大了,分子间的色散力减弱,所以支链烷烃的沸点比直链烷烃要低.支链越多,沸点越低.3.熔点:直链烷烃的熔点,其本上也是随分子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但偶数碳原子的烷烃熔点增高的幅度比奇数碳原子的要大一些.形成一条锯齿形的曲线.烷烃的熔点也主要是由分子间的色散力所决定的.固体分子的排列很有秩序,分子排列紧密,色散力强.固体分子间的色散力,不仅取决于分子中原子的数目和大小,而且也取决于它们在晶体中的排列状况.X-光结构分析证明:固体直链烷烃的晶体中,碳链为锯齿形的,由奇数碳原子组成的锯齿状链中,两端的甲基处在一边,由偶数碳原子组成的锯齿状链中,两端的甲基处在相反的位置.即偶数碳原子的烷烃有较大的对称性,因而使偶数碳原子链比奇数碳原子更为紧密,链间的作用力增大,所以偶数碳原子的直链烷烃的熔点要高一些.4.溶解度:烷烃是非极性分子,又不具备形成氢键的结构条件,所以不溶于水,而易溶于非极性的或弱极性的有机溶剂中.5.密度:烷烃是在所有有机化合物中密度最小的一类化合物.无论是液体还是固体,烷烃的密度均比水小.随着分子量的增大,烷烃的密度也逐渐增大.六.化学性质烷烃是非极性分子,分子中的碳碳键或碳氢键是非极性或弱极性的σ键,因此在常温下烷烃是不活泼的,它们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及活泼金属都不发生反应.氧化反应:烷烃很容易燃烧,燃烧时发出光并放出大量的热,生成CO2和H2O.CH4 + 2O2 CO2 + 2H2O + 热量在控制条件时,烷烃可以部分氧化,生成烃的含氧衍生物.例如石蜡(含20—40个碳原子的高级烷烃的混合物)在特定条件下氧化得到高级脂肪酸.RCH2CH2R + O2 RCOOH + RCOOH2,裂化:烷烃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热,分子中的碳碳键或碳氢键发生断裂,生成较小的分子,这种反应叫做热裂化.如:CH3CH2CH2CH3 CH4 + CH2=CHCH3CH3CH3 + CH2=CH2CH2=CHCH2CH3 + H2取代反应:卤代反应是烷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将甲烷与氯气混合,在漫射光或适当加热的条件下,甲烷分子中的氢原子能逐个被氯原子取代,得到多种氯代甲烷和氯化氢的混合物.CH4 +Cl2 CH3Cl + HClCH3Cl + Cl2 CH2Cl2 + HClCH2Cl2 + Cl2 CHCl3 + HClCHCl3 + Cl2 CCl4 + HCl卤素反应的活性次序为:F2 >Cl2 > Br2 > I2对于同一烷烃,不同级别的氢原子被取代的难易程度也不是相同的.大量的实验证明叔氢原子最容易被取代,伯氢原子最难被取代.卤代反应机理:实验证明,甲烷的卤代反应机理为游离基链反应,这种反应的特点是反应过程中形成一个活泼的原子或游离基.其反应过程如下:(1)链引发: 在光照或加热至250—400度时,氯分子吸收光能而发生共价键的均裂,产生两个氯原子游离基,使反应引发.Cl2 2Cl(2)链增长:氯原子游离基能量高,反应性能活泼.当它与体系中浓度很高的甲烷分子碰撞时,从甲烷分子中夺取一个氢原子,结果生成了氯化氢分子和一个新的游离基——甲基游离基.Cl + CH4 HCl + CH3甲基游离基与体系中的氯分子碰撞,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原子游离基.CH3 + Cl2 CH3Cl + Cl反应一步又一步地传递下去,所以称为链反应.CH3Cl + Cl CH2Cl + HCl3CH2Cl + Cl2 CH2Cl2 + Cl(3)链终止: 随着反应的进行,甲烷迅速消耗,游离基的浓度不断增加,游离基与游离基之间发生碰撞结合生成分子的机会就会增加. Cl + Cl Cl2CH3 + CH3 CH3CH3CH3 + Cl CH3Cl七.重要的烷烃。

烷烃 知识点

烷烃  知识点
方法一:①先求实验式(最简式);②再求相对分子质量(摩尔质量);③最后求分子式。
方法二:求出0.1mol该气态烃中含C、H的物质的量,进而求出1mol该气态烃中C、H的物质的量,从而求出分子式。
②同一个碳原子上连相同的烃基时,烃基等效,只需观察其中一个即可。例如:
—中的3个氢原子等效,只算其中一个即可;
中的三个甲基等效,只算其中一个即可;
中两个乙基等效,只算其中一个即可。
③处于镜面对称位置(相当于镜面成像时,物与像的关系)的氢原子等效。例如:
一氯取代物有4种,一氯取代物只有1种。
(2)二元取代物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
(1)同系物的结构相似,主要指化学键类型相似,分子中各原子的结合方式相似。对烷烃而言,就是指碳原子间通过共价单键相连,其余价键全部结合氢原子。同系物结构相似,并不是相同。例如:和,前者有支链,而后者无支链,结构不相同,
但两者的碳原子均以单键结合成链状,结构相似,故互称为同系物。
(2)同系物的组成元素必相同。
例如:,属于环烷烃,通式为CnH2n,化学性质与烷烃相似。
2、烷烃的物理性质
烷烃的物理性质一般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而呈现规律性的变化。
(1)溶解性:烷烃均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液态烷烃本身也可以作为有机溶剂。
(2)状态:常温常压下,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的烷烃一般呈气态,碳原子在5~16之间的烷烃常温下为液态,碳原子数大于16的烷烃常温下为固态(但新戊烷在常温下为气体)。
(3)同系物必符合同一通式。但符合同一通式且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多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不一定是同系物,例如: (乙烯)和(环丙烷)。
(4)同系物一定具有不同的分子式。
六、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1、定义: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现象的广泛存在是造成有机物种类繁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章烷烃环烷烃自由基反应历程解析

第二章烷烃环烷烃自由基反应历程解析

烷烃名称的写出
(1)将支链(取代基)写在主链名称的前面。 (2)取代基按“次序规则”小的基团优先列出。 烷基的大小次序: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 <己基<异戊基<异丁基<异丙基。 (3)相同基团合并写出,位置用2,3……标出, 取代基数目用二,三……标出。 (4)表示位置的数字间要用逗号隔开,位次和 取代基名称之间要用“半字线”隔开。 例如: 可将烷烃的命名归纳为十六个字:最长碳链, 最小定位,同基合并,由简到繁。
(1)称为环某烯。 (2)以双键的位次和取代基的位置最 小为原则。 例如:
CH 3
环戊烯 1-甲基环戊烯
环烯烃的命名
CH 3 CH 3
3,4-=甲基 环己烯 1,3-环戊烯 2-甲基-1,3环己二烯
多环脂肪烃的命名
(1) 桥环烃(二环、三 环等) 分子中含有两个或 多个碳环的多环化合物中, 其中两个环共用两个或多 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称为桥 环化合物。
选择主链 :a 最长碳链b取支链多的
CH 3-CH2 CH CH CH 2-CH3 CH 2 CH CH 3 选择错误 CH 3 CH 3 选择正确 CH 3-CH2-CH CH 3 CH 3 CH CH CH-CH 3 CH 2 CH 3 选择正确 CH 2 CH 3 选择错误
碳原子的编号
(1) 从最接近取代基的一端开始,将主链碳原子用1、2、 3……编号
三、烷烃的结构
CnH2n+2
109°28′
C H H
sp3
?
H C H
CH4
+ 4
H
甲烷分子的形成
为什么烷烃分子中碳原子为四价, 且四个价键是完全相同的呢?

次序规则

次序规则
(2)编号 从羧基一端开始编号。
(3)书写名称 化合物被命名为:4-甲基-5-羰基己酸。
5.杂环化合物的命名 由于大部分杂环母核是由外文名称音译而来,所以,一般采用音译法。要注意取代基的编号,一般从杂原子开始沿着环编号,要使带有取代基的碳原子编号最小;也可将杂原子两边的杂原子依次编为a、b。
步骤及原则:
(1)确定母体 化合物以吡咯为母体,羰基作为取代基。
(2)编号 从氮原子开始编号。
(3)书写名称 化合物被命名为:2-硝基吡咯或a-硝基吡咯。
★NMET圆梦★ 18:48:50 田慧齐 18:50:01 ★NMET圆梦★ 18:50:09 田慧齐 18:50:48 那个、那天不好意思啊、情绪有点激动、可能有些话说的重了、你别在意 ★NMET圆梦★ 18:51:24 对不起,那天是我不对,请你别放在心上 田慧齐 18:51:30 哈哈 ★NMET圆梦★ 18:51:36 ★NMET圆梦★ 18:52:15 一直想向你道歉可是没有说出口 田慧齐 18:52:24 不会吧 田慧齐 18:52:36 是你让我道歉的啊 ★NMET圆梦★ 18:53:16 我说着玩的,错在我,怎么能让你道歉呢 ★NMET圆梦★ 18:53:29 你能原谅我吗 田慧齐 18:53:39 哈哈、你态度变得也太快了吧 ★NMET圆梦★ 18:54:19 做错事心灵上受到谴责 田慧齐 18:54:32 呦呦呦 ★NMET圆梦★ 18:55:23 真的 田慧齐 18:56:21 其实咱两都有错 田慧齐 18:56:46 无所谓的事、一点小烂事 ★NMET圆梦★ 18:57:04 我们继续做朋友好吗 田慧齐 18:57:12 哈哈 田慧齐 18:57:14 行 ★NMET圆梦★ 18:57:21 吃饭了吗 田慧齐 18:57:28 吃完了 ★NMET圆梦★ 18:58:21 我妈叫我去吃饭了,我先去了,再聊了,拜拜 田慧齐 18:58:2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效益原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护理管理学
38
管理基本原理与原则
三、效益原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贯彻效益原理,把握好两个方面 高素质 高质量
应用: 1、要提高效率,讲求效益,做到低投入,高产出;要 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坚持社会效益 优先的原则。 2、要以最小的投入(含人力、物力、财力等)获取最大 的效益。医疗护理的经济效益应是以追求最大的社 会经济效果和最高经济效率为目的。
运用动力原则 应该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选择或综合应用物
质动力、精神动力、信息动力来达到管理目的。
在护理管理中 管理者正确认识上述三种动力的性质、特点和作 用。把握各类动力的“刺激量”,刺激量过少,难以起到调 动积极性的作用;刺激量过大,往往会适得其反。 护理管理学
护理系 朱春梅 26
管理基本原理与原则
护理管理学
护理系 朱春梅
24
管理基本原理与原则




护理部主任 科护士长 护士长
护理管理学
护理系 朱春梅
25
管理基本原理与原则
第二节
人本原理
二、与人本原理相对应的管理原则
(二)动力原则:管理者必须正确运用激励手段,充分调动组织
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以产生最大的动力,使管理活动得以持 续有效地进行。
护理管理学
23
管理基本原理与原则
第二节
人本原理
二、与人本原理相对应的管理原则
(一)能级原则:在任何一个组织中,个人或群体因 自身能量的不同而处于不同的地位,从而保证系统 结构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运用能级原则 明确各级护理人员的职权和责任。 从最高管理层贯穿到组织最底层,做到责权分明, 分级管理。稳定的管理结构应当是三角形,上小下 大,有宽厚的基础。
护理管理学
16
管理基本原理与原则
第一节 系统原理
三、与系统管理相对应的管统的整体性出发 分:科学分解(分工)„„从管理系统的层次性出发 合:组织综合(协作)„„从管理系统的目的性出发
运用
坚持整体观点→抓住“关键”:分工→分工与协作有机结合 护理管理学
15
管理基本原理与原则
第一节 系统原理
二、系统的基本特征
整体性:系统的功效>各要素的功效之和。
(核心,指导思想。最基本的性质)
层次性:任何系统都有一定的层次结构
目的性:系统有非常明确的目的性 环境适应性:任何有生命力的系统都是开放的, 保持与外部环境的最佳适应状态 动态平衡性:不断运动、发展、变化,通过反馈 来控制动态平衡
护理系 朱春梅
护理管理学
30
管理基本原理与原则
二、与动态原理相对应的管理原则
(二)随机制宜原则: 1、随机制宜原则的概念:从具体实际情况出发,因时、因地、
因人、因事不同而采取最适宜、最有效的处理方法。
2、应用:①处理组织结构、工作计划、医患关系; ②根据工 作量大小,及时增减人员;③应付突发事件,调整工作计划 或排班计划;④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相关业务指标或分配办 法;⑤护理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要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
5
§1
系统理论
系统论创始人: 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 贝塔朗菲 (Bertalanffy) 1937年提出
6
简化的系统模型
反馈
输入
转换 技术 管理
输出
人 材料 资金 信息
产品/服务 利润/损失 雇员成长 顾客满意
7
管理基本原理与原则
第一节 系统原理
系统原理
系统论 解决 处理
护理管理学
基本思想 基本方法 实际问题
护理系 朱春梅 21
管理基本原理与原则
第二节 人本原理
管理的核心是人。 人这一要素对其他各 种要素起着决定性的 作用。人才资源是各 种生产要素或管理要 素中最积极、最活跃 的主要要素,是经济 增长的最主要的资源
护理管理学

管理系统要以人为本
22
管理基本原理与原则
第二节 人本原理
一、人本原理的基本内容 (一)人本原理概念 任何组织和系统的管理,必 须以人为中心,注重人的思想、感情和需求, 以激发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根本,以调动人 的积极性为主要目的。 (二)人本原理的含义 1.人是组织管理的核心 2.人力资源的开发是无限的 3.管理的手段是通过对人的思想,感 情和需求的了解,做好人的思想工作
14
第一节 系统原理
一、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2. 系统的类型
(4)按系统的运动状态分
动态系统 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如 人体系统、生物系统
静态系统 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实绝 对不变的系统也是不存在的。静态系统只是动态系统的一 种暂时的状态。如建筑群的日晒雨淋风化。
护理管理系统是一个开放、人造、动态的 系统。
40

人员培训和整体素质提高、岗 位职责的落实、规章制度的有 效执行、工作行为规范、资源 节约等。
护理系 朱春梅 17
管理基本原理与原则
第一节 系统原理
三、与系统管理相对应的管理原则 (一)整分合原则
整分合原则:是指在整体规划下,对管理对象分工,再在 分工的基础上进行合作。
运用此原则,整体观点是前提,分工合作是关键。
护理管理学
护理系 朱春梅
18
管理基本原理与原则
第一节 系统原理
三、与系统管理相对应的管理原则
指导
实践活动
8
管理基本原理与原则
第一节 系统原理
一、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1、系统的概念: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 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具有一定结构 与功能的有机整体。(要素→整体)
护理管理学
9
管理基本原理与原则
第一节 系统原理
系统的特点 – 有一定的功能
子系统 系统 超系统
– 相关元素组成
– 总体大于元素之和
一、动态原理的基本内容
管理过程是形成周期性的循环上升的动态 活动过程。(职能) 管理系统中“人”这一要素,就使管理具 有显著的动态性。 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其管理水平更多地表 现在复杂变化过程中的机智应变或非程 序性的决策能力方面。形成了管理的动 态原理。
护理管理学
27
管理基本原理与原则
一、动态原理的基本内容
护理管理学
33
管理基本原理与原则
一、效益原则的基本内容
效益: “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质: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经济效益是基础,社会效益是目的 效益原理的内涵: 以尽可能小的投入或资源消耗,创造 出尽可能大的价值,获取尽可能高的效益
护理管理学
34
管理基本原理与原则
一、效益原则的基本内容
护理管理学
39
(二)效益原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1. 2. 3.
区别效益和效率概念:效益=正确的目标×效率 加强护理活动的科学管理: 遵循效益管理原则:遵循效益管理原则,从管 理者、管理对象、环境三个主要方面分析影响 组织效益的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组织效益。
组织政策和制度、组织支 持系统、工作流程、技术 开发、组织文化等。
效益原理定义:是指组织的各项管理活动都要 以实现有效性、追求高效益作为目标的一项 管理原理。
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创造出更好的效益
护理管理学
35
管理基本原理与原则
二、与效益原理相对应的管理原则
价值原则:“价值”-是指衡量事物有益程度的尺 度,是功能和费用的综合反映。应以最少的耗费达 到最高的效用,以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
本 章 内 容
第二节 人本原理
3
第三节 动态原理
4
第四节 效益原理
3

管理原理,是对管理工作的本 质及其基本规律的科学分析和 概括。
管理原则,是根据对管理原理的 认识和理解而引申出的管理活动 中所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
4
第一节 系统原理
一、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二、系统的基本特征
三、与系统管理相对应的管理原则 四、系统原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11
第一节 系统原理
一、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2、系统的类型
(1)按组成系统的要素性质分
自然系统 人造系统 如 生态系统、人体系统 如 机械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
12
第一节 系统原理
一、系统的概念和类型-系统的类型 (2)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 开放系统 如:人体系统、医院系统
封闭系统 绝对封闭系统是不存在的。可理解 为在一定时间内可不依赖于任何外界影响而 具有稳定运行能力的系统。
护理系 朱春梅
护理管理学
20
管理基本原理与原则
第一节 系统原理
四、系统原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县和县以上及300张床位以上医 院设护理部,三级管理。 (一)具有全局观念 拥有全局观念是充分发挥护理管理系 300张床位以下,总护士长、护 统整体功能、实现整体效应的前提条件。 士长二级管理。
(二)关注护理系统结构的状况 系统的结构在护理管理系 统的整体性能发挥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处理好管理宽度和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 由于管理者 本身能力限制,当他直接领导的下属人员超过一定数量时, 就不能对其有效管理,所以必须划分管理层次,逐层进行 管理。护理管理需要合理、适度的管理层次和宽度 护理管理学
动态原理的概念 管理系统总是处在不断的运动之 中,静止只是相对的特殊运动形式。
管理的动态原理 体现在管理的主体、管理的对象、 管理手段和方法上的动态变化上,同时,组织 的目标以至管理的目标也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因此有效的管理是一种随机制宜,因情况而调 整的管理。
护理管理学
28
管理基本原理与原则
动态原理的内涵
超系统
– 系统可有子系统
– 求系统最优
护理管理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