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中西部农田防护林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为什么要营造农田防护林营造农田防护林就是利用森林的生态防护功能

为什么要营造农田防护林营造农田防护林,就是利用森林的生态防护功能,改善农事活动的生态环境,以保证农业的稳产、高产。
30年来,东北西部防护林,已经充分地显示了它的巨大作用。
1.防止风沙灾害。
农田防护林的防护作用主要是通过林带的防风作用来改善农田小气候,所以防风沙的作用显著。
它通过降低风速和改变气流的涡动性质,从而改变了气流结构和降低了气流功能。
据观测,林带的有效防护距离通常只有15~30倍树高。
降低风速的范围,一般在林带的背风面最远可达树高50倍距离;在迎风面最远可达树高的10倍。
林带的防风作用大小决定于气流经过林带的方向和动力特征,不同结构的林带防风作用大小和防护性质是有差异的。
林带结构一般分为三种类型。
通风结构的林带,防风距离最远;疏透结构次之;最差的是紧密结构的林带。
2.改善生态环境,由于林带降低了风速,从而改善了林带间的农田小气候,调节了气温,增加了空气湿度、减少蒸发量。
这样便提高了水分在植物体内的有效生理作用和对于热灾害的抵抗力。
同时,由于林带背风面风速变小,随风飘来的有机质土粒降落下来,使林带庇护范围内耕作层土壤物理粘粒增多,改良了土壤质地作用。
据测定在树高5~20倍处,物理粘粒增加59~79%,有机质含量提高15~36%,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情况明显地好于空旷区。
3.保持水土,固定基本田块,扩大耕地面积。
由于采取营造农防林和水土保持林相结合的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以及乔灌木相结合的防治措施,产生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4.生产木材,增加了收入。
农田防护林的各种有益作用,综合反映在粮食增产上,它不仅能保证农业稳产丰产,还可以生产木材,增加收入。
各地还通过修枝、打杈,解决了部分烧柴,增加了收入。
由于东北西部的农田防护林所处地区位置重要,平时可起重大的防护作用,战时还是天然的掩体呢!为什么农业生产需要农田小气候农田小气候,就是指作物与靠近地面的空气层和土壤层之间,形成的一种局部气候。
它包括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的变化状况、农作物上方和农作物层中光照与辐射、气温与湿度、风速和风向、以及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状况,还有其他一些物理特征。
中低产田改造的现状分析与政策措施

中低产田改造的现状分析与政策措施李明秋吕学朋(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XX430070)摘要通过对我国中低产田现状分析,论述了改造中低产田的必要性与现实性,阐述了中低产田改造的基车内容及实施中低产田改造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中低产田;改造;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我国土地资源及目前利用形势十分严竣,土地与人口、环境及发展的矛盾异常突出,除了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外,造成这些矛盾的根本原因在于长期以来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如在土地开发中只注重外延开发而忽视内涵开发,片面追求耕地数量,忽视耕地质量的提高;在土地投入上重无机肥轻有机肥等。
这种土地利用方式是以牺牲土地资源的综合生产能力为代价,走的是掠夺开发、粗放经营、低效浪费和生态破坏的不可持续道路。
为此,在1999年5月召开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第二次联席会上,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强调,我国今后农业综合开发在指导思想上要实现两个转变,其中之一是由以改造中低产田和开垦宜农荒地相结合,转到以改造中低产田为主,尽量少开荒甚至不开荒。
这是我国政府根据我国耕地和后备土地资源现状及我国目前的粮食形势,在农业综合开发上所做出的重大转变。
它对于保护我国农业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确保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性,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我国中低产田的现状分析中低产田的划分通常是以粮食产量水平为依据。
在我国1990年开展的全国X围内“四荒”、“四低”资源调查中,中低产田主要以3a的粮食平均标准亩产(将不同作物产量折算为本地代表作物的产量)为计算指标来划分的。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影响作物产量的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存在着较大区域差异,因此,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划分标准。
如B方XX省以亩产在150kg以下为低产田,l51~3(?Okg为中产田:而南方XX省则以亩产在50Okg以下为低产田,501~600kg为中产田。
农田防护林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农田防护林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伴随农业的飞速发展,农田林业防护建设逐渐变成非常重要的工作。
在农田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防护林演绎着非常关键的角色。
防护林不仅是为农田生产保驾护航的天然防护带,还是农田的天然保护屏障,对于农业发展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防护林在进行农田建设时也有很大的问题,文章针对农田防护林建设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仅供参照。
关键词:农田防护林;提升质量;筹划工作现在处在农田建设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相关部门增大了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而且,每个区域都在对农田进行开发保护的过程里获得很好的发展。
在全体的防护林建设中,农田防护林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是保护农田的关键举措。
目前怎样在得到防护的前提下实施农田防护林建设,变成各个区域发展的首要问题。
在此基础上应该对农田防护林建设里的限制性因素进行认真地剖析,并且根据限制性因素提出解决的方案,借助这些来建立崭新的变革体系,从而促进地方农田防护林建设发展。
1、目前农田防护林遇到的实际困难1.1推广运用节水灌溉技术的效果差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防护中实现了大面积的运用,如此一来有效完善了以前农业灌溉模式的弊处。
但伴随新型灌溉技术的推广与实施,需要农田防护林做出改变。
以前路渠林计划在条田外面实施林带建设,借助支渠和农渠等有关措施实施灌溉工作,但是随着灌溉措施的逐渐升级,陈旧的防渗渠、土渠因为灌水利用率太低,目前已经变成林带灌溉的关键方式,但由于缺乏人员以及外力的管理,许多的农渠不能使用。
除此之外,因为部分护林员的收入很低,致使其参加工作的积极性降低,农田防护林中的林木无法健康成长,非常容易发生病虫害[1]。
在部分地域,甚至出现大规模林网枯竭而死,从这能够发现,没有注重农田防护林的管理工作,会给此地域的防护林建设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1.2防护带间的距离太宽自1990年至今,农田防护林建设大力推广与宣扬积水灌溉技术。
生态林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生态林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本文以区划结果为依托,综合分析、研究八大区域,系统研究总结了各大区域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林业生态建设面临的有利与不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各大区域林业生态建设与治理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区域;生态问题;治理思路1 黄河上中游区域该区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区域,由于历史上长时期对自然资源高强度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人口矛盾突出,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区域之一,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表现为:源头地区的草原草甸退化、沙化严重,植被的水源涵养能力降低;上游山地区林草植被退化加剧,水土流失、风沙危害严重,河川径流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河套平原地区风沙、干热风危害严重,农业灌溉用水浪费严重,土壤盐渍化程度高,农田防护林体系病虫害严重;蒙宁陕沙地(漠)区,农牧业及能源等开发建设项目对植被、地貌的扰动较大,土地沙化与水土流失均比较严重;黄土高原地区人口稠密,区域经济发展对土地的压力大,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生态环境呈整体恶化趋势;秦岭北坡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森林下缘分布线不断上升,荒山增多,岩石裸露,水土流失加剧;汾渭平原地区植被覆盖率低,农田防护林体系不完善,流水冲刷严重,河滩地风沙危害明显。
黄河下游地区的泥沙淤塞、洪水灾害、黄河断流、水资源短缺等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与上中游区域的生态恶化直接相关。
黄河中上游区域林业生态建设与治理的思路为:以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矛盾为基础,以调整产业结构为切入点,以防治水土流失为重点,周密规划,系统布局,突出重点,综合治理,在保护好现有植被的基础上,加大退耕还林还草的力度,加强开发建设过程中的生态保护,转变区域内传统农牧业经营的内容和方式,充分发挥土地、光热资源的优势,综合运用工程、生物、农业等技术措施,将生态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通过几十年长期不懈的努力,逐步恢复林草植被,遏制生态恶化的趋势,建立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生态格局。
吉林公务员综合知识之吉林省情

2011吉林公务员考试《综合知识》之吉林省情一、综述吉林省简称“吉”,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吉林省在全国的位置主要体现为三个大约2%:面积18.7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95%;人口2739.55万人,占全国的2.05%;2009年GDP达到7203亿元,占全国的2.14%。
现辖1个副省级市、7个地级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长白山管委会,60个县(市、区)。
省会长春市,是全省政治、经济、科教、文化和金融、交通的中心,中国特大城市之一,是著名的“汽车城”、“电影城”、“文化城”、“森林城”和“雕塑城”。
吉林省情的突出特点,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地”、“三个优势”。
“一个中心”——吉林省地处由中国东北地区、朝鲜、韩国、日本、蒙古和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构成的东北亚地理中心位置,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积极支持的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中居于重要地位,具有发展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优越区位条件。
“两个基地”——吉林省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商品粮生产基地。
吉林省加工制造业比较发达,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为三大支柱产业,医药、光电子信息为优势产业。
吉林省地处享誉世界的“黄金玉米带”,是著名的“黑土地之乡”,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
多年来,吉林省粮食商品率、人均粮食占有量以及人均肉类占有量居全国第1位。
“三个优势”——吉林省科技教育、生态环境和重要资源具有相对优势。
全省每万人中拥有科学家、工程师和在校大学生人数均居全国前列。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2.3%。
吉林省拥有自然保护区36个,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2.26%。
吉林省森林覆盖率达43.4%,东部地区达到70%以上,是国家生态建设试点省。
吉林省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油页岩、硅灰石、火山渣等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开发潜力巨大。
二、地理地貌吉林省地貌形态差异明显。
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呈现明显的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
以中部大黑山为界,可分为东部山地和中西部平原两大地貌区。
东部山地分为长白山中山低山区和低山丘陵区,中西部平原分为中部台地平原区和西部草甸、湖泊、湿地、沙地区。
农田林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田林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农田林网建设的重要性农田林网建设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农田林网建设对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水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农田林网建设可以有效规范农田规划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避免因为农田随意开垦而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
林网可以有效有效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免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保障农田作物的安全生长。
农田林网建设还可以提供多样化的生态服务,促进农村绿色发展,改善农民生活环境。
农田林网建设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建设质量,推动农田林网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2. 正文2.1 农田林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农田林网建设是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环节,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原因。
林网建设不够完善是一个主要问题。
很多地区的林网建设进度缓慢,甚至存在着乱搭乱建、破坏农田资源的情况。
这主要是因为相关部门管理不到位,监督不力,导致一些农田林网建设项目无法按时完工,影响到整体建设进度。
农田与林网布局不合理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一些地区,农田与林网之间的距离过大或者布局不合理,使得林网的保护作用无法发挥到最大程度。
这主要是由于规划设计不科学、考虑不周等原因所致。
农田林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林网建设不够完善和农田与林网布局不合理。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强规划管理,优化农田与林网布局,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参与度,以推动农田林网建设顺利进行,从而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平。
【以上内容约223字】2.2 问题一:林网建设不够完善农田林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林网建设不够完善。
在一些农村地区,由于资金限制、技术不足或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导致林网建设不够完善。
这种情况下,农田周围的林地难以形成有效的防护作用,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从而影响农田的产量和质量。
杨树伐根嫁接更新速生丰产林技术

36生物技术世界BIOTECHWORLD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以杨树为主体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在我省中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全省现有的防护林中,成过熟林面积达30多万公顷,这些防护林林种树种单一,受病虫害危害严重,林分系统呈逆向发展,生态效益明显下降,急需对其更新。
同时现有的固沙林、水保林有较大部分呈低质低产林状态,更新改造任务十分艰巨。
而现有的更新技术在应用中的制约条件较多,特别是固沙林、水保林大面积植苗更新清除伐根,破坏了土壤和林下植被,很容易造成风沙再起和水土流失,且植苗更新苗木成本过高。
为解决此种问题,变慢生低产为速生丰产,防止风沙再起和水土流失,我所开展了“杨树树种合作嫁接更新技术的研究”,经过12年的科研试验,项目获得了成功,并获得吉林省科教兴农贰等奖。
为巩固该项科研成果及加快农田防护林和低质低产林改造工程的速度,我所特申请立项“杨树伐根嫁接更新速生丰产林技术的推广示范”项目。
利用伐根资源,嫁接耐抗性速生的杨树新品种,做到投资少、效益大、当年嫁接一次成林的目的。
这不仅是一项多快好省的可行之术,而且对建立杨树速生丰产林、持续发展林业、增大杨树林木生态经济效益发生深远影响。
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目前,吉林省中西部林业建设正处在一个新的建设时期——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建设和低质低产林改造建设,为保障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可持续发展,抓好以“三北”防护林体系为重点的森林生态网络建设意义十分重大。
我所开展的“杨树树种合作嫁接更新技术的研究”项目,在梨树县嫁接造林1000亩,平均保存率81.3%,林木长势良好,与苗根造林同期相比,生长量是同期苗根造林的1.3~1.7倍,林木生长周期可缩短3~5年,目前嫁接毛白杨最大胸径35厘米,树高21米,而同期苗根造林林木最大胸径20厘米,树高17米。
该项目获吉林省科教兴农贰等奖。
今年初,河北林业大学阎俊杰教授来我实验地检查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林地清收还林工作的意见-吉政办明电[2014]99号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林地清收还林工作的意见-吉政办明电[2014]99号](https://img.taocdn.com/s3/m/fdb992e7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d1.png)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林地清收还林工作的意见正文:----------------------------------------------------------------------------------------------------------------------------------------------------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林地清收还林工作的意见(吉政办明电〔2014〕99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和单位:为落实林地用途管制制度,依法保护林地资源,有效遏制林地流失势头,守住生态保护红线,推进林地清收还林工作,经省政府同意,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明确林地清收还林的范围全省林地清收还林范围主要包括:毁林开垦和侵占蚕食的林地、采伐后未更新和种参后未还林被耕种的林地、承包用于耕种的林地、规划未造林的林地、林参间作和更新造林后未达标实行林粮间种的林地、林地范围内被开垦耕种的湿地和草地、国有林业企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田及其他毁林开垦和侵占蚕食的林地。
二、正确把握林地清收基本政策要对全省范围内被违法改变用途的林地进行彻底清理核查,摸清底数,区分不同情况,把握政策界限,有序清理收回。
(一)强化林地清收基础工作。
要根据林权证、地块认定书、第一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最初建立的森林资源档案、“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同期卫片(航片)以及国土、农业(农经)、水利、畜牧部门的土地台账、承包合同等相关资料,将被违法改变用途的林地落到林班、小班,用GPS定位,测量面积,建立台账,更新到电子版林相图上,以此作为清收林地的重要依据。
(二)依法清收违法改变用途林地。
凡被违法改变用途的林地,原则上都要由林权所有者依法收回。
对已经纳入二轮土地承包或享受粮食直补的林地,可以用适宜造林的不稳定耕地、预留的耕地或其他土地进行置换;不能置换或不具备置换条件的,林权所有者与林地使用者签订林地使用合同,待承包期结束后依法收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 造 防 风 固 沙 林 30 . Xl 7
,
治 理 大 小 流 动 沙 丘 130个 ,堵 住 风 口 2
56个 .使 西部 大 部 Fra bibliotek 风蚀 坑 和 流动 、半 流 动 7 沙丘 得 到 治 理 。森 林 覆 盖 率 由 17 9 8年 末 的
55 .%提高 到 目前 的 1%。 全 区 的 生 态 环 境 有 3 了明显 改善 .为 防风 固沙 、保 土保 肥 、减 灾 增
47 l .×
, 蓄 积 343× l6m , 分 别 占 .1 o 3
∞ .%和 l .% ;近 熟 林 80×llI ,蓄 积 9 78 . 0}
6 0 2× 1 6m3 .6 0
,
分 别 占 3 .% 和 3 .% ;成 熟 56 15
林 43×1 ̄ m ,蓄 积 522×16 3 . 0h2 .7 0 m ,分 别 占
1 .%和 2 .% ;过 熟 林 24× ll 91 75 . 0
3 5 1 0 m3 5 16 x
.
部 受现 实 利 益 驱 动 ,只 注 重 农 防 林 的 经 济 价 值 ,忽 视 其 生 态 价 值 ,千 方 百 计 要 求 批 准 采 伐 ,砍树 的劲头 大 于造 林 的积 极性 。有 的更 新 造 林 ,只是 为 了应付 检 查 ,苗 木 质 量不 高 ,造
维普资讯
第 3 卷 第 1期 1 拙 年 2月
J 心
吉
林
林
业
科
技
Y
Ⅵ
. 3 N . 1 1 o Fb e .础
阳 删 I RY 鲫 眦
AN Ⅱ } ( m D M
文章编 号 :10 —72 2∞) 1 02 05 19(0 0 —01 一∞
吉 林 省 中西 部是 “ 北 ” 防护 林 体 系工 程 三 建设 地 区 ,包 括 长 春 、四平 、松原 、 白城市 的 2 6个 县 ( 、 区 ) 总 土 地 面 积 8 18 x l 市 。 . 6
,
纪 7 代农 田基 本 建设 时期 营造 部 分 农 防林 , o年
特 别 是 自 17 实 施 “ 北 ” 防护 林 体 系 建 98年 三
设 工 程 以 来 .相 继 实 施 了农 田 防 护 林 建 设 工
占全省 总 面 积 的 4 .% 。全 区现 有 农 田 32
,
程 、治沙工 程 、平 原绿 化工 程 ,开展 了 十年 绿
化吉 林大地 活 动 和 “ 五” 绿化 工 程 建设 ,共 九 营造 保存农 田防护 林 24 . 5×1
2. 6x 0 41 16
.
3 1 1× ] 6 .5 0
林 业 用 地 1 6 . 4X 6
,有
林 地 10 2 6 . X1 0 0
,国 营林 场 个 ,苗 圃 硒
,庇 护 农 田
个 ,林 业 工 作 站 40个 该 区 属 半 干 旱 、半 湿 8 润 大陆性 气候 区 ,年平 均 气 温 4 3 _℃ ,年 . ~5 8 降水 量 4 ~6011 ∞ 0  ̄1 " ,最 少 只有 3 0Ⅲ ,蒸 发 1 0 量 为 1356一l6 8 111 3 . 6 . " 1 1 .为 降 水 量 的 23—  ̄ .
林 成活 率 ,保存 率 低 ,造 林不 见林 的 现 象依 然 存 在 。有 的地方 林 农争 地 矛盾 突 出 ,挤 占蚕 蚀
,蓄 积
分 别 占 1,%和 l .% 。 07 85
按 树种 分 ,扬 树 占 9% ,其 余 是 为 数 较 8 少 的樟 子 松 、柳 树 和 榆树 等 树 种 。按 权 属 分 ,
幼龄 林 31 .x
一
,蓄积 90 . 9Xl
,分 别
1 2 一
维普资讯
占 总 面 积 和 总 蓄 积 的 1 .% 和 47 ; 中 龄 林 37 .%
益 已经 开 始下 降的过 熟 林带 ,有 的 干部 存 在 畏 难 思想 ,怕 更 新后 新 的林 带长 不 起 来 ,前 几任 老 领导辛 勤 工作 ,群众 经 过二 三 十年 艰 苦 努 力 建 设起 来 的农 防林 ,毁 在 自己 手里 。也 有 的干
中图分 类号 :¥2 77
文献标识 码 :B
吉 林 省 中 西 部 农 田 防护 林 建 设 现 状 及 发 展 对 策
尚 静 敏 ,高 玉林 , 白景 旭
( 吉林 省 林 业 厅 , 吉林 长 春 1 姗 )
接要 :针对吉林 省中西部农 田防护林建设 中存 在的认识 滑坡 、投入不 足 、结构不台 理 、政策不配 套等 问题 .就 如 何加快 吉林 省中西 部农 田防护林发展提 出了建设性对策 。 关 键 词 :吉林 省 中西部 ;农 田防护林
,
立 术 蓄 积 1997x 17m 。按 林 龄 、树 .1 0 3
作者 简 介 :尚静敏 (92 .男 ,吉林 通化人 ,工程 15 一) 师 ,主要 事造林绿化 管理工作 .
种 、权 属和 防护 效 益划 分为 : 按 林 龄 分 ,未 成 林 造 林 地 27X]4 . o ;
国营 11×l m , 占 49 ;集 体 20 . Oh2 4 .% .4×1s o
,
占 9 .%; 私 人 个 体 0 11 .9×ll 0
, 占
林 地现 象 时有 发 生 ,严 重制 约 农 田防护 林 的营
造 和采 伐更 新 。
4 %。按 防 护效 益分 ,正 常 发 挥 效 益 的农 防 .O 林 19 × l 条 ,面 积 18 , 9× h , 占 8. 4
一12一万方数据纪70年代农田基本建设时期营造部分农防林特别是自1978年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以来相继实施了农田防护林建设工程治沙工程平原绿化工程开展了十年绿化吉林大地活动和九五绿化工程建设共营造保存农田防护林245酊雠庇护农田2416l驴hm2营造防风固沙林3cr7105h矗治理大小流动沙丘l320个堵住风口576个使西部大部分风蚀坑和流动半流动沙丘得到治理
产 、促 进农 业 生产 发展 和区域 经 济起 到 了重 要
1中西 部农 田防护 林 建设 现 状
吉林 省 中 西 部 农 田 防 护 林 建 设 始 于 2 0世 纪5 0年代 的西 满 防护 林建 设 时 期 ,后经 ∞ 世
收 稿 日期 :蛐 l 0—1 —1 5
的作用 。
吉林 省 中西 部 现 有 农 田防 护 林 22 . x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