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农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浅谈吉林农村集体经济落后状况及整改措施

浅谈吉林农村集体经济落后状况及整改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吉林省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农业产区,农村集体经济在当地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于历史原因、资源禀赋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吉林农村集体经济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其发展相对落后。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吉林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的问题变得愈发突出,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整改和改进。
我们有必要对吉林农村集体经济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和政府支持措施,同时探讨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前景,以期为吉林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200字】1.2 问题意识农村集体经济在吉林省的发展中一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落后状况,这主要体现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规模小、经营项目单一、管理水平低等方面。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集体所有制下的农村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农民收入水平偏低,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身管理能力不足等。
这些问题影响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制约了农民收入的提升和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亟需加强对吉林农村集体经济落后现状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2000字】2. 正文2.1 吉林农村集体经济现状分析吉林省农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农村集体经济规模较小,生产力水平低,技术装备陈旧,产品陈旧,生产方式落后,管理水平低下,经营效益不稳定。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均衡,一些地区发展迅速,而另一些地区发展缓慢,农村贫困问题严重。
农村集体经济缺乏资金,资金链条短,财务制约大,缺乏发展动力。
为了解决吉林农村集体经济落后的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整改措施。
加大技术装备的更新和维护力度,提高生产力水平。
加强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提高经营效益。
采取合理的经营模式,吸引更多的投资,拓宽资金来源,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建立健全的农民合作社组织,加强农民的组织和协作,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
吉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吉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和优质农产品基地之一,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吉林省农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针对当前的形势和任务,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吉林省农业的现状、问题和展望,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现状分析1.农业总体发展趋势向好。
近年来,吉林省农业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粮食、油茶、蔬菜、水果等优质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2.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
吉林省实施了粮食增产、科技助农、品牌培育等一系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为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粮食供给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优质农产品消费市场需求稳步增长。
3.农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粮食生产压力仍然较大;一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需要进一步改善,电商等新型经营模式落地仍有难度;农业供给侧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同时,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问题。
二、问题分析1.缺乏全局性的农业战略规划。
当前,吉林省农业发展规划分散、缺乏协同,缺乏整体、系统性的农业发展战略和目标,导致资金投入不足、政策配套不完善、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
2.农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足。
目前,吉林省农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薄弱,部分地区存在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缺失,农村金融等农业公共服务不够完善,导致农产品运输、销售、贮藏等环节效率低下,限制了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步伐。
3.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
尽管近年来吉林省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显著,但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效果有待提升,制约了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三、展望与建议1.加强农业电商和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
吉林省应当加大对农业电商平台和物流网络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农产品销售效率和出口能力,支持农民增收。
2.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环保、资源节约和绿色发展等问题,促进改革与发展的协同。
当前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报告

当前我省经济发展形势和重点工作很高兴有机会向-------------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汇报一下当前我省经济发展形势和重点工作,下面准备从三方面介绍一些情况,谈一点初步认识和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以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为标志,我们大体可以把改革开放后的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分成两个阶段。
振兴战略实施前,我省经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与发达地区尤其是沿海省份相比,发展速度不够快,一段时期甚至出现了主要指标的位次后移。
从2003年开始启动实施振兴战略后,我省经济社会进入了加速发展的崭新时期,一系列制约吉林改革发展的难题逐步得以破解,老工业基地举步维艰的困难局面得以扭转,很多指标位次开始前移。
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省经济是东北三省中发展变化最大的,也是全国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
2008年全省GDP实现6424亿元(人均GDP跨越3000美元大关),是2003年的2.4倍,连续四年跃上了3000亿元、4000亿元、5000亿元、6000亿元四个新台阶,五年年均增长14.2%,增速居全国前三位。
GDP总量已超过了多年排在我省前面的天津,位居全国第21位。
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有望不长时间超过挨排在我省前面的“四西”(分列第17-20位的广西、山西、陕西、江西四省)。
2008年全省地方级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分别达到422.8亿元和45.2亿元,是2003年的2.7倍和2.9倍,年均增长20%以上,明显高于GDP的增长速度,说明我们的发展质量在不断提高,增长是有效益的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08亿元,是2003年的5.8倍,年均增幅连续四年居全国前列,人均投资突破2万元,达到发达省份水平。
经过几年的调整,我省的经济结构逐步趋于优化,三次产业比重为14.3:47.7:38,二产比重不断上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0%以上。
农业生产在全国具有突出优势,2008年全省粮食产量达到568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粮食商品化率始终居全国首位。
吉林省农村人口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吉林省农村人口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我国农村人口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省份,吉林省农村人口的发展情况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吉林省农村人口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一、发展现状1.人口分布:吉林省农村人口主要分布于农村地区,尤其是东北地区的农村地带。
农村人口占比较高,呈现明显的农业人口占比高于非农业人口的特点。
2.人口结构:吉林省农村人口主要以劳动力人口为主,这也是农业生产力的基础。
随着国家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村老龄人口也在增加,年轻人口相对减少。
这对吉林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3.人口素质:吉林省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相对较低。
由于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农村人口的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社会保障等方面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4.人口迁徙: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部分农村人口选择向城市迁徙。
这导致了农村人口数量的减少,同时也为农村地区带来了一些机遇与挑战。
二、未来趋势1.人口规模:随着国家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吉林省农村人口数量将会逐渐减少。
同时,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城市人口将会相应增加。
2.人口结构: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吉林省农村人口将呈现出逐渐老龄化的趋势。
青壮年人口相对减少,老年人口数量增加,这对农村地区的劳动力供给带来一定的挑战。
3.人口素质:吉林省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
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民的受教育水平,将有助于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
4.人口迁徙: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徙将会增加。
这将对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同时,农村地区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发展吸引力,吸引农村人口回流。
三、发展对策1.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农村人口的受教育水平。
同时,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推动农业经济结构升级。
2.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建设,建立健全的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等制度。
吉林省水稻育插秧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 文章绷号] 1009-2846 (2007) 02-0019-02
吉
林
水
利
2007 年 2 月
吉林省水稻育插秧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张生武 ,翟天放
( 吉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吉林
长春
130 0 2 2 )
〔 摘要〕 本丈对国内外水稻育擂袂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机械化种植模式将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而我省现有 的育擂袂技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问,尤其走开展适应水粕机械化擂袂的工厂化育苗技术是当务之急。 〔 关镇词〕 水箱; 育摘袂,机械化 [ 中圈分类号] S511. 048 [ 文献标识码〕 B
2
国内水稻育擂秧现状
我国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开始钵盘育苗抛植 技术试 验、推广 与新 型钵 盘 的研 制工作,于 1984 年研制出注塑方格硬质钵体盘,但 由于一 次性投资大 ,农民难以接受而未能推广。
此后,我国围绕选择钵盘材料,降低制造成
本 ,改进钵盘规格形状 ,提高加工技术等进行了 大量的研究工作。直到 1986 年,成功地研制出 并大量地生产聚乙烯薄软塑料钵盘,降低 了成 本 ,使该项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推广,并且 自
地在中等肥力土壤上, 行穴距为30cmX1 3cm 3.
( 9 寸X 4 寸) ; 在高肥力土壤上,行穴距为 30cm X 1 5cm ( 9 寸X5 寸) ,每穴 2 一 3 棵基本苗 。 6. 近年来,在部分地区开展了机械化抛秧与插秧技
术示范。
插秧作业中唱主角,年产量已由过去的 3 000 余 台发展到近 8 000 台。东北三省特别是黑龙江, 水稻种植面积扩大迅速,1995 一 1998 年 3 年间
亚洲国家以育苗移栽为主,以日 本为代表[ 0 3 1
吉林省农业基本情况

吉林省农业基本情况吉林省是全国商品粮大省。
盛产玉米、水稻、大豆和杂粮杂豆等优质农产品。
多年来,粮食人均占有量、粮食商品率、粮食调出量和玉米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一位。
目前,全省粮食总产已经达到550亿斤阶段性水平,最高年份达到568亿斤,是全国唯一人均占有吨粮省份。
在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中,吉林省有11个县入选,其中排名在前10位的有6个县。
依次为榆树市,公主岭市,农安县,梨树县,扶余县,德惠市,长岭县,前郭尔罗斯县,九台市,伊通县,舒兰市,吉林省仅2012年秸秆产出量就约4000万吨,可收集资源量约3600万吨以上,玉米秸秆占84%。
而且资源密度高、分布集中,在中部单位耕地面积产出量达10.87吨/公顷,排名全国第一。
按照秸秆可能源化利用量占可收集资源量的1/3计算,全省每年可能源化利用秸秆总量约1200万吨,相当于600万吨标准煤。
但目前秸秆的有效利用率仅为20%左右,其余均被用作烧柴和在田间地头焚烧。
随着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工程的全面实施和土地开发整理、中低产田改造,全省粮食产量和农作物秸秆将稳步增长,省能源局和有关科研单位预测,到2015年和2020年,全省可收集秸秆资源量约达到3900万吨和4400万吨。
吉林省一次性能源短缺,尤其是煤炭。
数据显示,2012年,吉林省煤炭储量26.24亿吨,仅占全国总量的0.3%,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超70%,自给率不足43%。
预计到2015年,全省一次能源需求量将达到12283万吨标准煤,自给率仅为48.5%,一次性能源短缺和供给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另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吉林省共有近百家成型燃料加工企业,但年加工转化秸秆仅有50万吨。
用生物质成型燃料替代煤,对于调整吉林省能源结构、减少化石能源消耗、促进节能减排,延长产业链条,培育新兴产业,加快绿色低碳和农村清洁能源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都具有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及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及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及种业发展现状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吉林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0%左右,具有较强的粮食生产实力。
在种植业方面,吉林省也拥有着雄厚的种植业基础,拥有多个国家级种子繁育基地和重点实验室,种植业科研机构和企业发展迅速,为粮食作物的生产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吉林省粮食作物生产面临着一些问题。
粮食作物重复种植导致土壤疲劳,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农业生产环节中存在浪费现象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种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如科技创新不足、人才短缺、品种更新速度缓慢等问题,制约了种业的发展和进步。
对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及种业发展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寻找有效的对策,对吉林省粮食生产和种业发展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存在的问题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
在粮食作物生产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土壤退化严重是吉林省粮食生产面临的障碍之一。
由于长期的不合理耕作和过度施肥,导致土壤中养分严重流失,土壤质量下降,影响了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自然灾害频发也是吉林省粮食生产的困扰。
干旱、水灾、虫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种植者带来了不小的损失,影响了粮食的产量和质量。
农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也是吉林省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之一。
缺乏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导致作物产量低下,品质不佳,限制了粮食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吉林省粮食作物生产存在土壤退化、自然灾害和技术水平落后等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2.2 吉林省种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吉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种业发展一直是其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吉林省种业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种业科技水平相对滞后。
农业技术推广对提升农业种植业的作用

农业生产期间,技术推广工作对于种植行业良性发展有重要影响。
因为吉林省农业属于支柱产业,传统农业种植技术的应用可能受到地理环境、气候因素、技术因素等方面的影响,不利于作物产量的提升和种植业的发展。
因此,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受到高度重视,为了保证本省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相关人员探索农业技术的推广路径,因地制宜,指导农民选择、应用先进的技术,参与农业生产提高生产效益。
1.农业技术推广路径1.1政府主导给予政策支持吉林省农业技术的推广在政府指导下,根据本省农业发展现状,结合现代化农业实际生产需求,建立从上到下完善的技术推广体系,突出公益性推广内容,依托任务性推广作为支持。
具体的推广方式有如下几种:第一,利用现场示范,由农技推广中心出资,组建推广工作小组,加大力度培养技术推广人才,打造示范田或者样板地块,并且组织技术推广观摩活动,要求农民参与现场观摩,学习先进生产技术,由技术人员为其解答疑惑,真实体会技术应用成果。
第二,通过培训指导,由技术人员利用大数据技术,搭建技术推广平台,邀请农技专家或者技术员组成指导小组,利用推广平台“在线咨询”“云上智农”“网络书屋”等形式向农民发放农业技术宣传信息,为其提供技术指导服务,重点根据跟耕种季节介绍新技术。
如果个别农民还存在对于技术理解不到位的情况,推广人员可以及时获知农民需求,深入田间,为其讲解新技术的应用途径。
比如:针对病虫害的绿色防控,可以通过线上交流的方式向农民集中讲解新型材料“黄色粘虫板”的使用优势,还可以深入田间为农民讲解具体用法,推广绿色防控方式,控制农业生产农药使用量让生产过程对环境更友好。
第三,政策补贴,为了降低农业新技术在宣传和推广阶段为农民带来的各项压力,包括种肥的购置和农机的购买等,政府部门可以根据国家政策和惠农精神,根据本省实际情况,为购买新品种、新农机的农户提供对应减免和补贴政策,激励农民参与新技术的应用。
除此之外,还可以和农用物资进行配套销售,在农民购置生产物资以后,可以为其提供对应技术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2009年耕地及基本农田面积未对外公布。粮食流通情况由省粮食局提供。
继续教育管理人员知识更新高级研修班
吉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水 稻 年份 总产量 (亿斤) 2003 63.6 生产效益 (元/亩) 138.7 总产量 (亿斤) 323.1 生产效益 (元/亩) 87.1 总产量 (亿斤) 30.6 生产效益 (元/亩) 171.6 玉 米
吉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年末耕 地面积 (万亩) 8311.5 8306.7 8305.2 8303.5 年末基 本农田 (万亩) 7273.4 7273.4 7273.4 7273.4
粮 食
播种 面积 (万亩) 6020.7 6468.1 6441.8 6488.3
年份
总产量 (亿斤)
451.9 502.0 516.2 544.0
农产品加工业成为全省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2009年底 全省有一定规模的 农产品加工企业达8500多户 是2000年的2.9倍
已培育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800多户 其中国家级34户 省级381户
继续教育管理人员知识更新高级研修班
农产品加工业成为全省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2005年以来 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
产量(万吨)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500 0
粮食总量 玉米产量 水稻产量 大豆产量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6502.1
6586.8 6641.6 45149.4
490.8
568.0 492.0 3564.9
5661.0
6467.5 5556.0 ----
400
477 450 2964
81.5%
84.0% 91.5% ----
7年平均
8305.2
7273.4
6449.9
509.3
5919.2
423.4
83.0%
大 豆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合计 7年平均
87.5
95.6 98.6 100.0 115.8 101.0 662.1 94.6
438.9
555.4 605.6 447.3 377.7 438.6 ---428.9
362.0
363.0 396.0 360.0 416.0 362.0 2582.1 368.9
继续教育管理人员知识更新高级研修班
吉林省农民多元增收格局已经形成
农民纯收入(元/年)
6000.00 5000.00 4000.00 3000.00 2000.00 1000.00 0.0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吉林省 全国 吉林省 全国 20.00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00
使我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由500亿斤提高到 600亿斤阶段性水平
继续教育管理人员知识更新高级研修班
农业基础建设明显加强
目前《规划》中的10大工程 29个项目全面启动 其中水利工程建设
包括引嫩入白 哈达山水利枢纽 等大型骨干工程 大安灌区 老龙口水利枢纽
总投资171亿元 目前已全部开工 相继进入建设高峰
特产品加工业(含中药材加工)销售收入达420亿元 成为山区、半山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继续教育管理人员知识更新高级研修班
吉林省农民多元增收格局已经形成
2003年以来 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增幅 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年均增长12.4%。
构成已由过去粮食一支独秀 呈现出多渠道多元增收的格局
吉林省农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LOGO
主要内容
1
2 3 4 5 吉林省农业概况
省委、省政府目前对我省农业的要求 我省重点农业的发展态势 我省农业方面专业技术人员构成情况 结合我省“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培养的农业人才
继续教育管理人员知识更新高级研修班
一 吉林省农业概况
肉类总 产量 247.9 258.2 263.5 275.0 288.0 310.0 315.0 347.8 384.5 421.0
猪肉 产量 127.1 134.0 134.9 135.1 143.0 158.0 159.0 177.9 200.0 223.2
百分比 51.3 51.9 51.2 49.1 49.7 51.0 50.5 51.2 52.0 53.0
吉林省农业取得癿成就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2008年 568亿斤 创历史最高水平 全国人均吨粮唯一省份 全省有13个县入选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 排名在前10位癿有6个县
全省粮食商品率 人均占有量 人均调出量 玉米出口
多年位居全国首位
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由“十五”时期的450亿斤提高到500亿斤以上阶段性水平 继续教育管理人员知识更新高级研修班
农业银行
亲友
邻居
高利贷
调查农户的贷款途径
继续教育管理人员知识更新高级研修班
农村劳劢力综合素质和结构 与现代农业建设要求形成强烈反差
主要问题有两个 一是文化科技素质低已成为普及和推广农业技术的主要障碍 据调查 目前全省685万农村劳动力中
高中文化 7.90%
继续教育管理人员知识更新高级研修班
吉林省农业面临的问题
基础设施落后,雨养农业局面没有改变
我省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比较薄弱 干旱威胁越来越大 西部地区十年十旱 中部地区十年九旱 每年受旱面积都在3000-4000万亩
空间跨度由西向东逐年扩展 时间跨度由春旱为主向伏旱和秋吊发展 丰欠年间产量波劢较大
以玉米为例: 产量波动较频繁 是由气象灾害导致 研究表明我省玉米生产灾害风险 具有2年1次的高频度 从相对气象灾害产量影响因素计量分析结果表明 我省玉米生产受旱灾的影响最大
吉林省玉米产量波劢指数 继续教育管理人员知识更新高级研修班
农村金融市场发育不足 资金紧缺制约农村发展
一个是县域资金外流现象比较突出 据省金融办统计 去年全省县域信贷资金流出1622.28亿元 其中净流出983.68亿元 另一个是农村信贷服务与金融需求不适应 据省金融办对我省吉林、四平地区的调查 农村养殖业大户 个体工商户 贷款需求满足率 涉农小企业 产业化龙头企业
发现农户主要向亲友邻居借款 占调查农户的55.78% 其次才是信用社27.94% 在农业银行贷款的情况还较少 这反映出在吉林省 正规金融对农民服务能力还较弱 远远不能满足农户需要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
信用社(农商行)
单产 (公斤/公顷)
5630.0 5821.0 6011.0 6288.0
商品量
340 410 432 455
商品率
75.2% 81.7% 83.7% 83.6%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合计
8302.5
8302.0 ---49831.4
7273.4
7273.4 ---43640.4
94.7
98.5 235.1 101.4 113.2 113.1 ---120.5
30.5
25.4 26.0 15.6 20.2 16.4 164.7 23.5
281.5
224.3 218.4 288.2 286.9 194.1 ---237.8
注:效益情况由省农委提供
继续教育管理人员知识更新高级研修班
牛肉 产量 33.5 35.2 37.0 46.2 49.0 51.0 55.0 59.3 64.5 69.0
百分比 13.5 13.6 14.0 16.8 17.0 16.5 17.5 17.1 16.8 16.4
肉类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猪肉是我省肉类生产的主体 在畜牧业生产 和人民生活中 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继续教育管理人员知识更新高级研修班
2000 609.37 268.72
2009 1734.26 825.51
继续教育管理人员知识更新高级研修班
畜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
2000-2009年吉林省肉类产量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单位:万吨
羊肉 产量 3.2 3.4 3.5 3.8 4.0 4.2 4.3 4.6 5.0 5.4 百分比 1.3 1.3 1.3 1.4 1.4 1.4 1.4 1.3 1.3 1.3 其他肉 类产量 84.1 85.6 88.1 89.9 92.0 96.8 96.7 106.0 115.0 123.4 百分比 33.9 33.2 33.4 32.7 31.9 31.2 30.7 30.5 29.9 29.4
继续教育管理人员知识更新高级研修班
基础设施落后 雨养农业局面没有改变
0.40 波动指数 0.30 0.20 0.10 0.00 -0.10 -0.20 -0.30 -0.40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142.73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