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农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合集下载

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

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

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作者:孙杰光来源:《新长征》2024年第06期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提出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并强调东北在振兴过程中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

2024年4月9日,省委书记景俊海到省农业科学院、吉林农业大学调研时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培育大农业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突破,助力产业质效提升,为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过程中,维护粮食安全是吉林省的首要责任,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的“压舱石”是吉林省的首要担当。

一、粮食安全视角下从新质生产力到农业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详细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核心标志、基本特点和先进本质。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首先表现在粮食生产上。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位于“五大安全”之首。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开篇从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等方面强调“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中提出持续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

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提高农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在夯实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同时,增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能力,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近年来,吉林省粮食单产呈现增加趋势,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高,随着高产超高产作物品种的应用和多种创新性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单位面积产量达到7186.4公斤/公顷,居粮食主产省第一位,农业新质生产力正在加速形成。

吉林省经济转型的路径选择

吉林省经济转型的路径选择

吉林省经济转型的路径选择第一部分吉林省经济现状分析 (2)第二部分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5)第三部分转型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8)第四部分产业升级与创新驱动 (11)第五部分区域协调发展策略 (15)第六部分绿色低碳发展路径 (18)第七部分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21)第八部分政策支持与保障措施 (24)第一部分吉林省经济现状分析吉林省经济现状分析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近年来,吉林省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吉林省的经济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转型的路径选择。

一、经济总量与增速截至 2020 年,吉林省的 GDP 总量为 1.5 万亿元,在全国各省份中排名第 16 位。

虽然吉林省的经济总量较大,但其增速相对较慢。

2019年,吉林省的 GDP 增速仅为 3.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主要是由于吉林省的传统产业比重较大,而新兴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二、产业结构吉林省的经济结构以工业为主,农业和服务业也占有一定比重。

其中,工业是吉林省经济的支柱产业,占据了 GDP 的比重超过 40%。

汽车制造业、石化工业和食品加工业是吉林省的重点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此外,吉林省还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开采和加工也是其重要的产业之一。

农业方面,吉林省的农业产值占 GDP 的比重约为 7%。

吉林省的农业以粮食种植为主,主要作物包括水稻、玉米和大豆等。

然而,由于农业生产方式相对传统,农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农业发展面临一定的压力。

服务业方面,吉林省的服务业占 GDP 的比重约为 53%。

其中,金融、房地产和批发零售业是吉林省的主要服务业领域。

然而,与其他地区相比,吉林省的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如金融、信息和科技等领域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三、投资与消费投资是推动吉林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近年来,吉林省政府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在交通、能源和环保等领域。

吉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吉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吉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和优质农产品基地之一,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吉林省农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针对当前的形势和任务,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吉林省农业的现状、问题和展望,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现状分析1.农业总体发展趋势向好。

近年来,吉林省农业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粮食、油茶、蔬菜、水果等优质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2.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

吉林省实施了粮食增产、科技助农、品牌培育等一系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为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粮食供给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优质农产品消费市场需求稳步增长。

3.农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粮食生产压力仍然较大;一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需要进一步改善,电商等新型经营模式落地仍有难度;农业供给侧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同时,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问题。

二、问题分析1.缺乏全局性的农业战略规划。

当前,吉林省农业发展规划分散、缺乏协同,缺乏整体、系统性的农业发展战略和目标,导致资金投入不足、政策配套不完善、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

2.农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足。

目前,吉林省农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薄弱,部分地区存在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缺失,农村金融等农业公共服务不够完善,导致农产品运输、销售、贮藏等环节效率低下,限制了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步伐。

3.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

尽管近年来吉林省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显著,但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效果有待提升,制约了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三、展望与建议1.加强农业电商和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

吉林省应当加大对农业电商平台和物流网络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农产品销售效率和出口能力,支持农民增收。

2.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环保、资源节约和绿色发展等问题,促进改革与发展的协同。

当前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报告

当前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报告

当前我省经济发展形势和重点工作很高兴有机会向-------------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汇报一下当前我省经济发展形势和重点工作,下面准备从三方面介绍一些情况,谈一点初步认识和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以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为标志,我们大体可以把改革开放后的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分成两个阶段。

振兴战略实施前,我省经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与发达地区尤其是沿海省份相比,发展速度不够快,一段时期甚至出现了主要指标的位次后移。

从2003年开始启动实施振兴战略后,我省经济社会进入了加速发展的崭新时期,一系列制约吉林改革发展的难题逐步得以破解,老工业基地举步维艰的困难局面得以扭转,很多指标位次开始前移。

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省经济是东北三省中发展变化最大的,也是全国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

2008年全省GDP实现6424亿元(人均GDP跨越3000美元大关),是2003年的2.4倍,连续四年跃上了3000亿元、4000亿元、5000亿元、6000亿元四个新台阶,五年年均增长14.2%,增速居全国前三位。

GDP总量已超过了多年排在我省前面的天津,位居全国第21位。

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有望不长时间超过挨排在我省前面的“四西”(分列第17-20位的广西、山西、陕西、江西四省)。

2008年全省地方级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分别达到422.8亿元和45.2亿元,是2003年的2.7倍和2.9倍,年均增长20%以上,明显高于GDP的增长速度,说明我们的发展质量在不断提高,增长是有效益的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08亿元,是2003年的5.8倍,年均增幅连续四年居全国前列,人均投资突破2万元,达到发达省份水平。

经过几年的调整,我省的经济结构逐步趋于优化,三次产业比重为14.3:47.7:38,二产比重不断上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0%以上。

农业生产在全国具有突出优势,2008年全省粮食产量达到568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粮食商品化率始终居全国首位。

吉林省绿色农业发展现状和前景

吉林省绿色农业发展现状和前景

吉林省绿色农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吉林省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农业大省,农业对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农业发展中,绿色农业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绿色农业不仅可以提高产品质量,还能够保持土地、水资源的可持续性。

吉林省在不断推进绿色农业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吉林省绿色农业的现状吉林省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拥有丰富的农作物、蔬菜、水果和畜牧资源。

过去,吉林省的农业开发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使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来保证高产高效。

但是,这种模式也会对土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使得农产品的品质大幅下降。

目前,吉林省正在逐渐推进绿色农业的发展,通过应用有机农业、休耕制度、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放牧种植、农村生态保护等措施,保护土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以此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吉林省还加大农村环境卫生和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处理力度,确保人民健康与环境卫生。

二、吉林省绿色农业发展的机遇在当前新的时期下,吉林省绿色农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

首先,中国政府对绿色农业的投入大幅增加。

根据《中国绿色发展纲要》的要求,到2020年,我国绿色农业面积将达到1.2亿亩。

针对这个目标,财政部门提供了大量资金,以支持绿色农业的发展。

其次,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在城市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趋势下,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安全和健康性的要求也更高。

这为吉林省农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并提供了一种机会,让农业从简单的劳动力密集型向专注于绿色产品生产和质量管理方向发展。

三、吉林省绿色农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相对应的,吉林省绿色农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挑战。

首先,绿色农业的技术难度较大。

由于有机农业、种植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技术的需要,导致绿色农业的生产成本相对传统农业更高,绿色农业的初始投资在短期内不易回收。

其次,吉林省的农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

贫困化程度较高,针对提高农村居民的素质和资本保障并不充分,这使得农村居民面对高额种植成本和绿色农业的推进时往往难以配合。

吉林省生猪生产波动及发展趋势分析

吉林省生猪生产波动及发展趋势分析

当代生态农业
2 1年第 3 期 0 、4
所 增加 ,只是增加 幅度 较小 。2 0 年 ,吉林省生 负 增长 ,其 他 年 份 的波 动 幅度 没 有存 栏 头数 明 08 99 06 08 猪年底存 栏头 数为 9 65 头 ,比1 9 年增 长 了 显 ,19 年 和2 0 年 出现波峰 ;2 0 年猪 肉产量 7 .万 96 1 .%,年平 均增长率 为 1 %,1 9 年 、2 0 年 为 1 46 吨 ,比1 9 年 增长 了2 52 . 2 97 00 0 .万 96 %,年平 均增长 和2 0 年呈现 比较 明显 的负增 长 ,2 0 — 0 6 02 0 2 2 0 年 率为02 . %,猪 肉产 量波动相对平缓 ,其 中19 年 99 06 97 01 存栏头数呈 现 比较平缓 的上升趋势 ;2 0 年 出栏 和2 0 年呈 现波峰 ,19 年和2 0 年呈现波谷 , 08
关键词 :生猪生产 、影 响 因素 、资源禀赋 、 吉林 省
T e An lzn fHo o u tFu t a in a d De eo igTr n i o ic h ay ig o g Pr d c lc u t n v lpn e d i Jl Pr vn e o n i n
近十 年来 ,吉林 省 生 猪生 产 总体 呈上 升 趋
势 ,无论是存栏 头数 、出栏头数及猪 肉产量都 有
基金项 目:吉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 目,新农 村建设 中吉林 省现代 畜牧业发 展研 究;吉林省教 育厅 项 目,吉林省 肉类产
业发展研 究。 王桂霞为本文通讯作者 。

8 ・ 6
食主产 区转移或扩散的趋势 。吉林省是我 国重要 过生产和价格等 方面表现 出来 ,吉林 省生猪生产

吉林省水稻育插秧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吉林省水稻育插秧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第 2 期 (第 296 期)
[ 文章绷号] 1009-2846 (2007) 02-0019-02




2007 年 2 月
吉林省水稻育插秧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张生武 ,翟天放
( 吉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吉林
长春
130 0 2 2 )
〔 摘要〕 本丈对国内外水稻育擂袂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机械化种植模式将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而我省现有 的育擂袂技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问,尤其走开展适应水粕机械化擂袂的工厂化育苗技术是当务之急。 〔 关镇词〕 水箱; 育摘袂,机械化 [ 中圈分类号] S511. 048 [ 文献标识码〕 B
2
国内水稻育擂秧现状
我国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开始钵盘育苗抛植 技术试 验、推广 与新 型钵 盘 的研 制工作,于 1984 年研制出注塑方格硬质钵体盘,但 由于一 次性投资大 ,农民难以接受而未能推广。
此后,我国围绕选择钵盘材料,降低制造成
本 ,改进钵盘规格形状 ,提高加工技术等进行了 大量的研究工作。直到 1986 年,成功地研制出 并大量地生产聚乙烯薄软塑料钵盘,降低 了成 本 ,使该项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推广,并且 自
地在中等肥力土壤上, 行穴距为30cmX1 3cm 3.
( 9 寸X 4 寸) ; 在高肥力土壤上,行穴距为 30cm X 1 5cm ( 9 寸X5 寸) ,每穴 2 一 3 棵基本苗 。 6. 近年来,在部分地区开展了机械化抛秧与插秧技
术示范。
插秧作业中唱主角,年产量已由过去的 3 000 余 台发展到近 8 000 台。东北三省特别是黑龙江, 水稻种植面积扩大迅速,1995 一 1998 年 3 年间
亚洲国家以育苗移栽为主,以日 本为代表[ 0 3 1

吉林省农业基本情况

吉林省农业基本情况

吉林省农业基本情况吉林省是全国商品粮大省。

盛产玉米、水稻、大豆和杂粮杂豆等优质农产品。

多年来,粮食人均占有量、粮食商品率、粮食调出量和玉米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一位。

目前,全省粮食总产已经达到550亿斤阶段性水平,最高年份达到568亿斤,是全国唯一人均占有吨粮省份。

在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中,吉林省有11个县入选,其中排名在前10位的有6个县。

依次为榆树市,公主岭市,农安县,梨树县,扶余县,德惠市,长岭县,前郭尔罗斯县,九台市,伊通县,舒兰市,吉林省仅2012年秸秆产出量就约4000万吨,可收集资源量约3600万吨以上,玉米秸秆占84%。

而且资源密度高、分布集中,在中部单位耕地面积产出量达10.87吨/公顷,排名全国第一。

按照秸秆可能源化利用量占可收集资源量的1/3计算,全省每年可能源化利用秸秆总量约1200万吨,相当于600万吨标准煤。

但目前秸秆的有效利用率仅为20%左右,其余均被用作烧柴和在田间地头焚烧。

随着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工程的全面实施和土地开发整理、中低产田改造,全省粮食产量和农作物秸秆将稳步增长,省能源局和有关科研单位预测,到2015年和2020年,全省可收集秸秆资源量约达到3900万吨和4400万吨。

吉林省一次性能源短缺,尤其是煤炭。

数据显示,2012年,吉林省煤炭储量26.24亿吨,仅占全国总量的0.3%,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超70%,自给率不足43%。

预计到2015年,全省一次能源需求量将达到12283万吨标准煤,自给率仅为48.5%,一次性能源短缺和供给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另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吉林省共有近百家成型燃料加工企业,但年加工转化秸秆仅有50万吨。

用生物质成型燃料替代煤,对于调整吉林省能源结构、减少化石能源消耗、促进节能减排,延长产业链条,培育新兴产业,加快绿色低碳和农村清洁能源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都具有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继续教育管理人员知识更新高级研修班
吉林省农民多元增收格局已经形成
2003年以来 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增幅 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年均增长12.4%。
构成已由过去粮食一支独秀 呈现出多渠道多元增收的格局
继续教育管理人员知识更新高级研修班
吉林省农民多元增收格局已经形成
吉林省农民收入增长趋势图
占调查农户的55.78%
30.00%
其次才是信用社27.94%
25.00%
在农业银行贷款的情况还较少 20.00%
15.00%
这反映出在吉林省
5.88%
10.00%
正规金融对农民服务能力还较弱 5.00%
20.59%
远远不能满足农户需要
0.00% 信用社(农商行) 农业银行
亲友
邻居
调查农户的贷款途径
继续教育管理人员知识更新高级研修班
二 省委、省政府目前对我省农业的要求
一 把建设“五大一强”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主攻方 向
粮食大省 牧业大省 林业大省 北方特产业大省
进而实现农村经济强省
农产品加工业大省
二 走出一条具有吉林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增加农民收入 实现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水稻
总产量 (亿斤)
63.6 87.5 95.6 98.6 100.0 115.8 101.0 662.1 94.6
生产效益 (元/亩)
138.7 438.9 555.4 605.6 447.3 377.7 438.6
---428.9
注:效益情况由省农委提供
玉米
大豆
总产量 (亿斤)
323.1 362.0 363.0 396.0 360.0 416.0 362.0 2582.1 368.9
已培育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800多户 其中国家级34户 省级381户
继续教育管理人员知识更新高级研修班
农产品加工业成为全省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2005年以来 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
年均增速20%
2009年 顶住金融危机影响
实现2150亿元 同比增长15.6% 是2000年5.7倍
5.0
1.3
115.0
29.9
2009 421.0 223.2 53.0 69.0
16.4
5.4
1.3
123.4
29.4
肉类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猪肉是我省肉类生产的主体 在畜牧业生产 和人民生活中 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继续教育管理人员知识更新高级研修班
农产品加工业成为全省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2009年底 全省有一定规模的 农产品加工企业达8500多户 是2000年的2.9倍
10.29%
高利贷
继续教育管理人员知识更新高级研修班
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和结构 与现代农业建设要求形成强烈反差
主要问题有两个
一是文化科技素质低已成为普及和推广农业技术的主要障碍 据调查 目前全省685万农村劳动力中
高中文化 7.90%
不识字 中专以上 3.60%
2.20%
小学文化
给转移就业带来 很大影响
商品量
商品率
2003 8311.5 7273.4 6020.7 451.9
5630.0
340 75.2%
2004 8306.7 7273.4 6468.1 502.0
5821.0
410 81.7%
2005 8305.2 7273.4 6441.8 516.2
6011.0
432 83.7%
2006 8303.5 7273.4 6488.3 544.0
农村养殖业大户
个体工商户 涉农小企业
贷款需求满足率
产业化龙头企业
分别只有7.3%、9.3%、 5.5%和15.1%
说明 服务农村的金融机构少 贷款的期限又很短
继续教育管理人员知识更新高级研修班
农村金融市场发育不足 资金紧缺制约农村发展
在实地调查中
40.00%
35.29%
发现农户主要向亲友邻居借款 35.00% 27.94%
421.8万吨
142.73万吨
90万吨
继续教育管理人员知识更新高级研修班
畜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
畜牧业产值实现825.51亿元 占农业总产值的47.6% 全省人均肉类占有量达到154公斤 连续12年位居全国第一
亿元
44.1%
47.6%
继续教育管理人员知识更新高级研修班
畜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
-0.20
-0.30
吉林省玉米产量波动指数
-0.40
继续教育管理人员知识更新高级研修班
农村金融市场发育不足 资金紧缺制约农村发展
一个是县域资金外流现象比较突出 据省金融办统计 去年全省县域信贷资金流出1622.28亿元 其中净流出983.68亿元
另一个是农村信贷服务与金融需求不适应 据省金融办对我省吉林、四平地区的调查
生产效益 (元/亩)
87.1 94.7 98.5 235.1 101.4 113.2 113.1 ---120.5
总产量 (亿斤)
30.6 30.5 25.4 26.0 15.6 20.2 16.4 164.7 23.5
生产效益 (元/亩)
171.6 281.5 224.3 218.4 288.2 286.9 194.1
继续教育管理人员知识更新高级研修班
农业基础建设明显加强
2008年7月 国务院通过了《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规划》 《规划》利用5年或稍长一点时间 通过:
水利工程
土地整理复垦
建设高标准良田 推进农机化
品种
使我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由500亿斤提高到 600亿斤阶段性水平
全省粮食商品率 人均占有量 人均调出量 玉米出口
多年位居全国首位
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由“十五”时期的450亿斤提高到500亿斤以上阶段性水平
继续教育管理人员知识更新高级研修班
吉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年份
年末耕 地面积 (万亩)
年末基 本农田 (万亩)
播种 面积 (万亩)
总产量 (亿斤)
粮食
单产 (公斤/公顷)
6288.0
455 83.6%
2007 8302.5 7273.4 6502.1 490.8
5661.0
400 81.5%
2008 8302.0 7273.4 6586.8 568.0
6467.5
477 84.0%
2009
----
----
6641.6 492.0
5556.0
450 91.5%
合计 49831.4 43640.4 45149.4 3564.9
31.30%
初中文化
55.20% 吉林省农村劳动力学历构成
不少农民以体力 型输出为主
继续教育管理人员知识更新高级研修班
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和结构 与现代农业建设要求形成强烈反差
二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比较缺乏
一些地方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 留下来的多是年岁比较大和家庭妇女 学习掌握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比较困难
基础设施落后,雨养农业局面没有改变
我省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比较薄弱 干旱威胁越来越大 西部地区十年十旱 中部地区十年九旱 每年受旱面积都在3000-4000万亩
空间跨度由西向东逐年扩展 时间跨度由春旱为主向伏旱和秋吊发展 丰欠年间产量波动较大
继续教育管理人员知识更新高级研修班
基础设施落后 雨养农业局面没有改变
吉林省农业面临的问题
基础设施落后,雨养农业局面没有改变* 农村金融市场发育不足,资金紧缺制约农村发展*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扩大 农业科技服务水平严重滞后 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与现代农业建设任务要求形成强烈反差*
下面重点就带星号的讲解
继续教育管理人员知识更新高级研修班
吉林省农业取得的成就
吉林省是 农业大省 粮食大省 畜牧业大省 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
1000
畜产品商品率达到90%以上
500
肉类人均占有量保持全国第一
0
2010年
2020年
继续教育管理人员知识更新高级研修班
把建设“五大一强” 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主攻方向
继续教育管理人员知识更新高级研修班
把建设“五大一强” 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主攻方向
粮食大省建设
到2012年
600亿斤
2020年力争再上一个新台阶
粮食商品率 人均占有量
保持全国第一
牧业大省建设
到2012年肉类总产 100亿斤 2000
牧业产值实现1000亿元
1500
到2020年力争再翻一番
牛肉 产量 33.5 35.2 37.0 46.2 49.0 51.0
百分比
13.5 13.6 14.0 16.8 17.0 16.5
羊肉 产量 3.2 3.4 3.5 3.8 4.0 4.2
百分比
1.3 1.3 1.3 1.4 1.4 1.4
其他肉 类产量
84.1 85.6 88.1 89.9 92.0 96.8
以玉米为例: 产量波动较频繁 是由气象灾害导致 研究表明我省玉米生产灾害风险 具有2年1次的高频度 从相对气象灾害产量影响因素计量分析结果表明 我省玉米生产受旱灾的影响最大
0.40 波动指数
0.30
0.20
0.10
0.00 -0.10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吉林省农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LOGO
主要内容
1 吉林省农业概况 2 省委、省政府目前对我省农业的要求 3 我省重点农业的发展态势 4 我省农业方面专业技术人员构成情况 5 结合我省“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培养的农业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