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学院临床生理学重点
医学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医学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医学生理学是医学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主要研究人体各个器官和系统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掌握医学生理学的重点知识对于医学专业的学习和临床实践都具有指导意义。
下面将对医学生理学的重点知识进行归纳,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1. 细胞生理学: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了解细胞的组成和功能对于理解人体生理过程至关重要。
其中包括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内信号传导、细胞代谢等内容。
2. 神经生理学:神经系统是人体调节和控制各种生理功能的关键系统。
重点了解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神经信号传递的原理和神经递质的作用等内容。
3. 肌肉生理学:肌肉是人体运动的基础,了解肌肉的结构与功能、肌肉收缩的机制、神经与肌肉的相互作用等内容对于理解运动生理学至关重要。
4. 循环生理学:循环系统能够将血液输送到全身,维持人体的供氧和营养。
重点了解心脏的结构与功能、血管的构成与调节、心血管循环的机制等内容。
5. 呼吸生理学:呼吸系统负责人体的气体交换,维持酸碱平衡。
重点了解肺的结构与功能、呼吸运动的机制、氧合作用与呼吸调节等内容。
6. 消化生理学:消化系统负责摄取、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
重点了解消化道的结构与功能、食物消化与吸收的过程、消化液的分泌与调节等内容。
7. 泌尿生理学:泌尿系统负责排除废物和维持体液平衡。
重点了解肾脏的结构与功能、尿液的生成与调节、水盐平衡和酸碱平衡的调节等内容。
8. 内分泌生理学: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的释放调节体内各种生理过程。
重点了解主要内分泌器官的分泌物及其作用、基本的激素调节机制等内容。
9. 免疫生理学: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清除体内的病原微生物,维护身体的免疫平衡。
重点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免疫应答的机制、免疫系统的调节等内容。
10. 生殖生理学:生殖系统负责生殖细胞的产生和繁殖。
重点了解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殖周期和激素调节等内容。
以上是医学生理学的重点知识归纳,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和理解,可以加深对人体生理过程的认识,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医学生理学知识点总结

医学生理学知识点总结1. 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神经元或肌肉细胞中发生的电信号。
它是通过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离子泵以及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异引起的。
动作电位具有三个主要阶段:极化、去极化和复极化。
极化阶段是指细胞内外存在电位差,而在去极化阶段,细胞内外的电位差会迅速反转。
最后,在复极化阶段,细胞膜电位会恢复到静息状态。
2. 突触传递突触传递是指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
当一个动作电位到达神经元的末梢时,会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
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并结合适当的受体,以产生新的动作电位。
突触传递是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基础,它可以调节信息的传递和加工。
3. 肌肉收缩肌肉收缩是由神经冲动引起的肌肉纤维的收缩过程。
当神经冲动到达肌肉纤维时,钙离子会从肌浆网释放出来,并结合肌动蛋白形成肌球蛋白复合物。
这个复合物经历一系列的构象变化,导致肌肉纤维的收缩。
肌肉收缩可以分为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分别对应于肌肉纤维长度的变化。
4. 呼吸调节呼吸调节是指维持正常呼吸过程的机制。
呼吸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包括呼吸中枢、呼吸肌和呼吸道的协调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调节呼吸中枢的兴奋性来控制呼吸频率和深度。
呼吸肌主要包括膈肌和肋间肌,它们通过收缩和放松来引起胸腔容积的变化,进而影响呼吸气流的流动。
5.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是指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的系统。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驱动器,通过收缩和放松来泵血。
血液通过血管传输氧气、营养物质和废物。
循环系统还包括免疫系统,它通过循环系统中的白细胞来保护身体免受感染和疾病。
6.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是维持身体内稳定环境的重要机制。
水平衡是指维持体液量适当的过程,它受到饮水和尿液排出的调节。
电解质平衡是指维持体液中电解质浓度适当的过程,其中钠、钾、钙和氯离子是最重要的电解质。
酸碱平衡是指维持体液中酸碱度适当的过程,主要通过呼吸和肾脏调节。
7. 神经内科学神经内科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学科,包括脑、脊髓、外周神经和肌肉的功能和结构异常。
临床医学五年制生理学重点

生理学重点1.体液、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出现机会少)2.生理功能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每年必有一题)3.体内的反馈控制系统。
(关键是负反馈,自己总结下有哪几个)(二)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单纯扩散、经载体和经通道易化扩散、原发性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考到烂的题目)2.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由G蛋白偶联受体、离子通道受体和酶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第二信使的种类,必须结合内分泌部分内容)3.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简要的产生机制。
(每年都不考的内容,太容易了,人人都会)4.刺激和阈刺激,可兴奋细胞(或组织),组织的兴奋,兴奋性及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
(考到烂的题目,关键是记住几个阈值的数字是多少~!骨胳肌和心肌的数据都要)5.动作电位(或兴奋)的引起和它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6.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机会非常少,属于常识,无考的必要)7.骨骼肌的收缩、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要考就是直接考你等长还是等张,更过分就考你肌梭内外肌哪个向外收缩哪个向内收缩)(三)血液1.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2.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
(数据,何时为多,何时为少)3.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4.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与止血栓的溶解。
(关键是内外源的关键因子,肝素抗融的原理~!)5.ABO和Rh血型系统及其临床意义。
(病理才重要,生理过下目就可以)(四)血液循环(重点考点,没说的,必须全看,怎么考都有可能)1. 心肌细胞(主要是心室肌和窦房结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简要的形成机制。
2. 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
3. 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肌收缩的特点,心动周期,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心音,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射血与容量的关系是重点之重)4. 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医药生理知识点总结

医药生理知识点总结医药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内部生理过程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疾病发生的生理基础。
医药生理学知识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关乎我们对于人体功能的理解,也为临床医学的实践提供了基础。
本文将对医药生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介绍。
一、细胞生理学1.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包括细胞膜、胞质、细胞核、细胞器等组成。
细胞的功能主要包括新陈代谢、分泌、运动、传导等。
2.细胞的膜电位细胞膜对离子的选择性通透性导致了膜电位的存在,膜电位对于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的正常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3.细胞内外环境的调节细胞内外环境的离子浓度、pH值、渗透压等指标的平衡对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至关重要。
二、神经生理学1.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包括细胞体、轴突和树突。
神经元的功能主要是传递和处理信息。
2.神经冲动的传导神经冲动是神经元内外的电化学信号,它通过神经元的轴突进行传导,是神经元信息传递的基础。
3.神经递质的作用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包括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它们对于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三、心血管生理学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心脏是泵血器官,它由心房、心室和心瓣组成,主要功能是将血液泵送到全身。
2.心脏的兴奋传导心脏内有特殊的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结和His束,它们调控了心脏的节律和传导。
3.心血管调节心血管系统通过神经和体液的调节来保持血压、心率等指标的平衡,维持机体的稳态。
四、呼吸生理学1.呼吸道的结构和功能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肺泡等,它们对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起着重要作用。
2.呼吸中枢控制呼吸中枢位于延髓和脑干,它通过调节呼吸肌的运动来控制呼吸。
3.肺的通气与气体交换肺的通气通过呼吸肌的协调运动来实现,气体交换则通过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的扩散实现。
五、消化生理学1.消化道的结构和功能消化道包括口腔、食管、胃、肠等器官,它们通过机械和化学的方式完成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临床医学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临床医学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临床医学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在临床医学中,生理学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它涉及到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正常功能和调节机制。
医学生在学习生理学时,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和进行临床诊断、治疗都至关重要。
下面对一些临床医学生理学的重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1. 细胞膜的特点: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所构成的,它具有选择性通透性和半透性的特点,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此外,细胞膜上还有许多受体和离子通道,参与调节细胞的功能。
2. 神经传导: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导是通过神经递质释放和神经元膜的电位变化来完成的。
在临床医学中,了解神经传导的原理对于理解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和进行相应的治疗非常重要。
3. 血液循环: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三个部分,它能够将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中,同时还参与体温调节和免疫反应。
对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了解血液循环的原理至关重要。
4.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包括呼吸肌、肺和气道,通过呼吸作用将氧气输送到体内,并排出二氧化碳。
了解呼吸系统的功能和调节机制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5.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肠道和消化器官等,它能够将食物分解为营养物质并吸收到体内,帮助维持机体的生理功能。
了解消化系统的功能和消化过程对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总的来说,临床医学生理学的重点知识主要包括细胞生理、神经传导、血液循环、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内容。
医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要结合临床病例,深入理解这些知识点,从而为未来的临床实践奠定扎实的基础。
临床执业医师《生理学》要点

临床执业医师《生理学》要点临床,医学分工的.一种。
如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属于临床医学。
店铺为大家编辑整理了临床执业医师《生理学》精华要点,希望对大家备考冲刺有所帮助。
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第一节消化性溃疡1.肉眼观察:多位于胃窦小弯侧。
2.光镜下:渗出层、坏死层、肉芽组织层和瘢痕组织四层结构。
3、并发症:1).出血最常见2).穿孔3).幽门梗阻4).癌变胃溃疡癌变率不超过l%----最少见第二节病毒性肝炎1、基本病理变化:1).变质:气球样变---水嗜酸性变,嗜酸性小体形成---凋亡2.渗出:以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为主。
3.增生2、临床病理类型和病变特点1).急性普通型肝炎:点状坏死2).慢性普通型肝炎:(1)轻度慢性肝炎:点灶状坏死(2)中度慢性肝炎:桥接坏死(3)重度慢性肝炎:大范围桥接坏死3).重型肝炎: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大片状坏死第三节胃癌、食管癌和大肠癌1、组织学类型:鳞状细胞癌2.胃癌:我国最常见恶性肿瘤(1)早期胃癌----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的胃癌。
(2)进展期胃癌的病理变化:溃疡型---盘状,周围隆起,中心坏死形成溃疡3.食管癌:中段最多见,下段次之,上段最少。
进展期食管癌的肉眼类型:溃疡型、蕈伞型、髓质型、缩窄型。
组织学类型:鳞状细胞癌、腺癌、小细胞癌。
第八章泌尿系统疾病第一节肾小球肾炎1.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①急性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内。
②肉眼:大红肾,蚤咬肾③镜下:内皮细胞增生为主,④电镜下:驼峰状或小丘状致密物质沉积⑤IgG和C3沉积2.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或环形体形成,细胞性新月体,纤维性新月体。
免疫荧光:连续的线性荧光3.弥漫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增生+基质增生4.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增生,车轨状5、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上皮细胞足突消失6、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晚期7、弥漫性膜性肾小球肾炎:虫蚀样,钉状突起,梳齿,大白肾8、临床病理联系:肾病综合征:“三高一低”,即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
临床专业必考知识点总结

临床专业必考知识点总结作为临床专业的学生,必须熟悉和掌握一系列的知识,以便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能够胜任和取得成功。
以下是一些临床专业必考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一、解剖学1. 人体各个系统的构成、结构、功能与分布。
2. 器官的形态、结构、功能及相互关系。
3. 体表解剖、全身解剖、神经系统解剖等。
二、生理学1. 细胞的结构、功能、代谢等。
2. 各个器官的生理功能、调节和协调机制。
3. 生理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实验技术。
三、病理学1. 炎症、免疫、感染等基本病理反应。
2. 各种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病理生理过程。
3. 病理诊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四、药理学1. 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剂量、给药途径等。
2. 药物代谢、排泄、药物相互作用等。
3. 药物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药物安全等。
五、临床诊断学1. 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的意义和临床诊断的方法和技巧。
2. 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3. 临床医学的综合诊断与鉴别诊断。
六、内科学1. 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2. 内科急症、疾病的转归和预后等。
七、外科学1. 一般外科、脑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等常见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2. 外科手术的指征、术前准备、手术操作、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等。
八、妇产科学1. 妇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2. 孕产妇的管理、产科手术、新生儿护理等。
九、儿科学1. 儿童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2. 生长发育、儿科营养、儿童行为心理等。
十、神经精神科学1. 精神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康复。
2.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及护理。
十一、皮肤性病学1. 皮肤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及护理。
2. 皮肤外科手术、美容整形、激光治疗等。
以上是临床专业必考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未来的考试和临床实践。
当然,临床医学是一个综合性强的学科,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
温州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生理神经生理-16h

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
Na+(主) K+通透性↑来自Cl-(主) K+
通透性↑
EPSP
IPSP
突触递质释放过程的分子机制
钙离子浓度升高——动员、摆渡、着位、融合——递质释放
3.影响突触传递的因素
影响递质释放——决定于钙内流量
梭状芽孢菌毒素
影响递质消除
三环类抗抑郁药、利舍平、有机磷农药
影响受体功能
概述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 NS)是进化 的产物。 神经元→大脑NS是机体最重要的 调节系统。
反射是NS的基本活动方式。 脑的工作原理是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 神经网络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原理
一、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
(一)神经元 1.1基本结构: ⑴胞体:接受、整合信息部位 ⑵树突:接受、传导信息部位 ⑶轴突始段:产生可传导信息(AP)部位 ⑷神经纤维:传导信息(AP)部位 ⑸突触小体:递质释放部位
按照传递媒介分类: 化学性突触
电突触
按照解剖结构分类: 定向突触
非定向突触
(一)电突触传递
结构基础:是缝隙连接。 缝隙连接是二个N元紧密接 触的部位上有沟通两细胞浆的 水通道蛋白,允许带电离子通 过,且电阻低。 传递过程:电-电(AP以局 部电流方式)。 传递特征:双向性,低电阻, 速度快,几乎无潜伏期。
(二)化学突触传递 1.突触的结构:
功能结构: ①突触前膜:
递质、受体
②突触间隙:
水解酶
③突触后膜:
受体、离子通道
分类:
轴-胞突触、轴-树突触、 轴-轴突触、树-树突触。
2.化学突触传递过程 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页
温州医学院生理学要点 | 2013-4-14
1. 画图说明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2. 心室肌细胞在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发生了哪些变化?简述其特点及其生理意义。 3.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哪些?
教学目的、要求 二、心脏的生物电现象及节律性兴奋的产生和传导 1.心室肌细胞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及其特点和意义。掌握期前收缩和代偿间隙的概念、 产生机制。 2.掌握自动节律性的概念。掌握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跨膜 电位、膜离子通道的特点、4 期自动去极化的形成机制) 。掌握正常起搏点、窦性心律、异位心律的概念, 了解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的控制方式。掌握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3.了解心脏内兴奋传导的过程。掌握兴奋在心脏内传导的特点、意义和影响传导性的因素。 4.了解心电图各波的生理意义和产生原理。 三、血管生理 1.了解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阻力血管、交换血管和容量血管的概念。 教学重点 1.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2.影响自律性、传导性的因素 教学难点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隙的产生机制。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 跨膜电位、膜离子通道的特点、4 期自动去极化的形成机制) 。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自学内容 复习题 1. 画图说明心室肌细胞、窦房结细胞、浦肯野细胞的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2. 心室肌细胞在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发生了哪些变化?简述其特点及其生理意义。 3.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隙是如何产生的? 4. 试述心脏内兴奋的传播途径、特点及其生理意义。 教学目的、要求 三、血管生理 2.了解血流量、血流阻力的概念。了解血液粘滞度对血流阻力的影响,掌握血管口径对血流阻力的 影响。掌握血压的概念。 3.掌握动脉血压的形成条件。掌握外周阻力、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的概念。掌握影 响动脉血压的因素。了解动脉脉搏波形与传播。 4.掌握中心静脉压的概念、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了解静脉对血流的阻力。掌握影响静脉回心血量 的因素。 心电图
2.简答题 1) 2) 何谓血浆晶体、胶体渗透压?其生理意义是什么? 红细胞生成需要哪些条件?
第5页
温州医学院生理学要点 | 2013-4-14
3)
RBC 有哪些生理特性?RBC 生成是如何调节?
教学目的、要求 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 一、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1.掌握生理止血的概念和过程。 2.了解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及其在生理止血中的作用。 二、血液凝固 1.掌握血液凝固的概念。 2.掌握凝血因子的概念,了解其种类与生化特性。 3.掌握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的概念。了解血液凝固的过程。掌握体内的 抗凝系统中的主要抗凝物质及其抗凝机制。 三、止血栓的溶解 1.了解纤维蛋白溶解、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概念。 2.了解纤维蛋白溶解的基本过程和激活物、抑制物的作用。 第四节、血型与输血原则 一、血型与红细胞凝集 掌握血型的概念。 二、红细胞血型 1.掌握 ABO 血型系统的分型、检测,了解 ABO 血型的发生与分布。 2.掌握 Rh 血型的分型与临床意义。 三、输血的原则 掌握输血的原则与交叉配血试验。 教学重点 1.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以及影响因素 2.血型、输血的原则与交叉配血试验 教学难点 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以及影响因素 自学内容 复习题 1. 名词解释: 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内源性凝血、凝集反应、血清(serum) 2.简答题 1) 2) 3) 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 临床输血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简述 Rh 血型的特点和临床意义。 无
第3页
温州医学院生理学要点 | 2013-4-14
1. 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过程 2. 肌丝的分子组成、肌丝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调控, 教学难点 肌丝间的相互作用引起肌肉收缩过程 自学内容 药物或病理变化对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兴奋传递过程的各环节的影响 复习题 简答题 用肌丝滑行学说,简述肌肉收缩和舒张的基本过程? 教学目的、要求 (四)横纹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掌握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和钙离子在收缩舒张过程中的作用。 (五)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 1.掌握前负荷、后负荷和肌肉收缩能力对肌肉收缩时作功能力或其力学表现的影响。 2.了解骨骼肌的收缩形式: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掌握单收缩和复合收缩。 3.了解平滑肌的结构和生理特性。 教学重点 1.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和钙离子在收缩舒张过程中的作用。 2.前负荷、后负荷和肌肉收缩能力对肌肉收缩时作功能力或其力学表现的影响 教学难点 前、后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自学内容 平滑肌的结构和生理特性 复习题 1.名词解释:完全强直收缩(Complete tetanus) 、前负荷(Preload) 、后负荷(Afterload) 2.简答题 1)试述兴奋-收缩耦联过程 2)前负荷、后负荷和肌肉收缩能力对肌肉收缩时力学表现的影响? 第三章 血液
一、了解造血过程及其部位。 二、红细胞生理 1.掌握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正常值和功能。 2.掌握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及其临床意义。 3.了解红细胞膜的通透性。 4.掌握红细胞生成的条件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红细胞生成的调节。了解红细胞的破坏场所。了解造 血过程及其调节。 三、 白细胞生理 1.掌握白细胞的分类和正常值。 2.了解各类白细胞的生理功能。 3.了解白细胞的生成、调节和破坏。 四、血小板生理 1.掌握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 2.了解血小板的生成、调节和破坏。 教学重点 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及其生理意义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教学难点 自学内容 复习题 1. 名词解释: 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晶体渗透压(cr ystal osmotic pressure) 、胶体渗透压(colloid osmotic pressure)、等张溶液(isotonic solution)、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suspension stability) 、 红细胞沉降率 (er 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 、红细胞叠连(rouleaux formation)。 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及其生理意义 各种血细胞的生成调节和破坏。
教学目的、要求 第三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三、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一)细胞的动作电位 掌握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动作电位的概念
第2页
温州医学院生理学要点 | 2013-4-14
(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1. 掌握平衡电位,掌握钠通道和钾通道的特性及其在生物电产生中所起的作用。 2. 掌握平衡电位和“全或无”现象的概念,掌握阈电位的概念及其与动作电位产生的关系。 3. 掌握局部兴奋及其特性。 (三)动作电位的传导 了解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局部电流、跳跃式传导) 。 四、组织的兴奋和兴奋性 1. 掌握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阈强度、阈刺激、阈上刺激和阈下刺激的概念) 。 2.了解组织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 教学重点 1.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和特点 2.动作电位与局部电位的区别 3.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 教学难点 自学内容 1. 膜电导测定的电学中的欧姆定律 2. 缝隙连接 复习题 1.名词解释: 全或无(All or none)、 阈电位 (Threshold potential) 局部反应(Local response)、 、 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 2.简答题 1)局部电位和动作电位有何区别(列表归纳)? 2)解释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传导的原理?无髓神经和有髓神经在传导速度上有何区别? 3)刺激引起组织兴奋的条件包括哪些? 教学目的、要求 一、横纹肌 (一)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 1.掌握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2.了解药物或病理变化对其影响 (二)横纹肌的微细结构 了解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 (三)横纹肌的收缩机制 掌握肌丝的分子组成、肌丝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调控。 教学重点 膜电导变化
温州医学院生理学要点 | 2013-4-14
教学目的、要求 一、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一章 绪论
了解生理学内容、任务、研究的三个水平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二、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掌握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 三、生理功能的调节 掌握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掌握反射弧、旁分泌和神经分泌的概念。 四、体内的控制系统 了解非自动控制系统和前馈控制系统,掌握正反馈控制系统、负反馈控制系统的概念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 1.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2.人体功能的调节 教学难点 复习题 1.名词解释: 稳态(Homeostasis)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反射弧(Reflex arc) 2.简答题 1)机体功能调节方式有哪几种?各举一例予以说明。 2)何谓正反馈与负反馈?试各举一例说明。 前馈控制系统
教学目的、要求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组成 1.了解血液的功能和基本组成。
第4页
温州医学院生理学要点 | 2013-4-14
3. 掌握血细胞比容的概念。 二、掌握血量的概念。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1.了解血液的比重和粘度。
2.了解血浆蛋白的分类、功能及其正常值。
2. 掌握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及其生理意义。 3.掌握血液的 pH。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教学目的、要求 第二节 细胞膜的跨膜信号转导
1.掌握跨膜信号转导的概念。 2.掌握主要的跨膜信号转导方式。了解由酪氨酸激酶受体完成的跨膜信号转导。 第三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细胞膜的被动电学特性 了解被动电学特性 二、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1. 掌握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跨膜静息电位的概念、特征和产生原理 2. 掌握极化、去极化、超极化、复极化的概念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自学内容 1. 细胞膜的被动电学特性 2. Cl-平衡电位 复习题 1.名词解释: 去极化(Depolarization )、 复极化(Repolarization)、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2.简答题 根据离子学说,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静息电位 平衡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