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滑带土流变特性的黄土坡滑坡长期变形及时变稳定性研究
三峡库区黄土坡滑坡滑带特性及变形演化研究

讨论与结论
本次研究对三峡库区黄土坡滑坡滑带的特性及变形演化进行了系统探讨。通 过实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我们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三峡库区黄土坡 滑坡具有较高的潜在危险性,其发生与黄土的堆积环境、地质构造和降雨等因素 密切相关;(2)滑带是黄土坡滑坡发生的关键部位,其形成和发展受内在因素 和外在因素的共同作方法:(1)现场调研与勘察,了解三峡库区黄土坡滑坡 的分布、类型及地质环境条件;(2)实验研究,包括室内土工试验和现场原位 试验,测定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分析滑带形成的物质基础;(3)数值模拟,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黄土坡滑坡的滑动过程,探讨滑带的位置、形状和演 化规律;(4)理论分析,结合实验结果和数值模拟,对滑带特性和变形演化进 行理论解析。
研究结果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三峡库区黄土坡滑坡主要发生在 库区南部的黄土高原区,与黄土的堆积环境、地质构造和降雨等因素有关;(2) 实验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黄土具有较高的天然含水量和孔隙比,其抗剪强度指标 较低,易发生滑动。此外,滑带主要由粘土和粉质粘土组成,具有明显的层状结 构和较高的贯通性;(3)
概念与定义
黄土坡滑坡是指发生在黄土斜坡上的滑坡现象,主要由黄土的力学性质和环 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滑带是指滑坡体滑动时形成的滑动带,是滑坡体与未滑动 土体之间的界面。在三峡库区,黄土坡滑坡的滑带通常是黄土与基岩的接触带或 黄土内部的软弱带。
研究现状
针对三峡库区黄土坡滑坡滑带特性和变形演化的研究,已有一定的成果。如 杨等人(2015)通过现场调查和数值模拟,对黄土坡滑坡的滑动带特征进行了研 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应力-位移关系的滑动带形成机制。另外,李等人(2017) 基于离心模型试验,对黄土坡滑坡的变形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三 峡库区的黄土坡滑坡预测模型。然而,对于滑带特性和变形演化的系统研究仍不 足。
三峡库区黄土坡滑坡变形监测分析与思考

三峡库区黄土坡滑坡变形监测分析与思考
钟少波
【期刊名称】《测绘科学技术》
【年(卷),期】2016(004)002
【摘要】滑坡变形监测位移直接反映滑坡的变形性状及稳定性状,通过
2004~2011年黄土坡滑坡变形的位移速率和累积位移量的关系,分析了滑坡变形监测位移特征及变形特征,根据监测结果,表明黄土坡包滑坡变形具典型的阶跃性特点,为滑坡监测预警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总页数】8页(P60-67)
【作者】钟少波
【作者单位】[1]湖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湖北荆州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2
【相关文献】
1.三峡库区黄土坡滑坡库水位与降雨联合作用渗流应力耦合的数值模拟 [J], 徐迟;简文星;梅新宇;蒋毅
2.三峡库区黄土坡滑坡滑带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J], 唐辉明;鲁莎
3.三峡库区黄土坡滑坡滑带土直剪应力松弛特征试验研究 [J], 陈琼; 杨林筱; 陶现雨
4.三峡库区黄土坡滑坡遗址生态景观重构策略探讨 [J], 曾征;廖启鹏;余洋
5.三峡库区黄土坡滑坡滑带土卸荷状态下的直剪蠕变特性研究 [J], 乔卓;崔德山;陈琼;魏亚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土坡滑坡滑带土的蠕变特性研究

元件来模拟该现象。当
剪应力较低(小于长期强 度)时,随着时间的增长, 应变速率逐渐降低,并以
图9博格斯元件模型 Fig.9 Burger’S component
modd
近似负指数的形式趋于某一渐近线,这种性质可以
采用Kelvin体来模拟。将弹性元件和Kelvin体串
联起来,可以反映蠕变变形的瞬时变形和减速变形
4结论
(1)黄土坡滑坡滑带土具有较强的流变特性。 滑带土的蠕变曲线具有很好的相似性,因此可以用相 同的函数形式来表示不同偏应力下的流变方程。在 一定程度上,利用Burger’S蠕变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出
黄土坡滑带土的蠕变性,且计算曲线与试验点能较好 地拟合出蠕变的衰减蠕变阶段和稳定流动阶段,说明 此次流变试验是可靠的。
como
万方数据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08生
利石、高岭石为主(见图2(b))。由于滑带的反复多 次滑动,颗粒具有一定的定向性,见图2(a)。粗颗粒 之间一般不直接接触,粘土矿物介于颗粒与颗粒之间 起“润滑”作用。
图2滑带土扫描电镜成果 Fig.2 Photographs for SEM of slip band soil
㈣2 耋| 8
耋| 4 耋| O
㈣6
0
2000
4 000
6000
t/min
8 000
10000
图11第二级剪应力下的试验点与计算曲线
Fig.1 1 Test points and fitting curve under the 2nd class shear strexs
O.09
O.08
∞0.07
0.06
阶段,也即著名的Buger’S模型,其元件组合形式见
考虑蠕变特性的滑坡稳定状态分析研究

考虑蠕变特性的滑坡稳定状态分析研究滑坡是由岩土体建造而成,滑坡的稳定性受岩土体蠕变特性的影响至深。
岩土体的稳定与否,决定着滑坡是否发生形变以及形变程度。
对滑坡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和对其依照位移监测材料进行预测,都需要考虑滑坡的蠕变特性,也就是岩土体的蠕变特性。
笔者将以三峡库区马家沟滑坡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的强度折减法进行分析,对比是否考虑蠕变特性的差异,分析蠕变特性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从而得出结论。
标签:蠕变强度折减法滑坡稳定1前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岩土体稳定性已成为常用的技术手段,其中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因其原理简单、参数较少、结果准确而被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和研究中。
传统的强度折减法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提出,后因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得以实现,其基本原理是在土体理想弹塑性本构模型下,逐渐降低减小强度参数,直到土体发生破坏,进而根据土体塑性区或位移得到实际滑动面及安全系数。
滑坡变形是一个累进、渐变的过程,岩土体的蠕变特性可以通过滑坡的变形程度来推测出来。
滑坡的变形与时间相关,主要受蠕变影响。
滑坡工程也是近几十年来岩土工程中一直关注的问题。
至今,研究者已对水利、建筑、桥梁及滑坡稳定性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而应用计算方法的研究中大获成功。
研究表明,考虑运用强度折减法分析蠕变特性在滑坡稳定性状态中影响是巨大的。
2现状分析蠕动滑坡是指为滑体持续、缓慢、长期变形的滑坡类型,此类滑坡不仅会对附近设施和建筑造成不同程度危害,而且对滑坡已有防治结构的支护效果同样产生不利影响。
蠕动滑坡的变形演化和稳定性受到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一方面滑坡物质特别是滑带土的变形和力学特性具有时间效应;另一方面降雨、库水升降和地面荷载等不断改变坡体的渗流场和应力场。
前者是滑坡变形的物质基础,后者则是滑坡滑动的诱发因素。
因此,蠕动型滑坡的变形机制和稳定性分析应以滑坡物质的蠕变特性研究为基础。
目前,滑带土蠕变特性研究通常采用室内试验方法,但试样主要为钻孔取样的小尺寸土样,且试验前剔除了试样中粗颗粒成分。
基于岩土体动态劣化的边坡时变稳定性研究

基于岩土体动态劣化的边坡时变稳定性研究边坡稳定性分析涉及水电、交通、采矿、工民建等诸多基础建设领域,是岩土工程和工程地质学科最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该课题的研究沿革已久,古老却又充满活力,纯粹而又复杂多变。
边坡作为自然界最为常见的岩土构筑形式,在地质历史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演化特点,其形成发展到失稳破坏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力学过程,而这个复杂的动态力学过程实质上是由边坡岩土体应力与其强度之间的矛盾关系所决定的。
在外部,边坡受到的环境外力(地震力、渗透力、人类活动等)通过改变坡体内的应力状态,从而影响边坡的演化进程;在内部,岩土体在环境因素作用下逐步劣化使其强度逐渐降低,从而影响边坡的演化进程。
强度和应力作为一对辩证统一的矛盾关系,无论是降低强度的因素还是增加应力的因素都将使边坡向着失稳的方向演化,强度和应力的比值决定着边坡的演化状态,该比值即是稳定性系数的原始定义。
边坡的稳定性系数在外部动态环境外力和内部时变强度参数的共同影响下,必将呈现出明显的动态变化特点,因此开展边坡稳定性研究需采用动态时变的观点和内外因辩证统一的方法,才能准确把握边坡稳定性的演化动态。
基于此,本文开展基于岩土体动态劣化的边坡时变稳定性研究,选取地震作用和库水作用作为典型外动力影响因素,通过试验研究获取这两种外动力作用对岩土体力学参数影响的数学表达式,进而开展内外因协同作用下边坡的时变稳定性研究。
本文研究将稳定性系数拓展为与时间相关的函数,将边坡稳定性评价从传统的非时变系统范畴全面推向时变系统范畴,使边坡稳定性研究具备了涵盖边坡全生命演化周期的能力。
其研究成果将为基础工程的顺利建设和安全运行提供理论保障,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工程使用价值。
基于岩土参数动态劣化的边坡时变稳定性研究是边坡工程的拓展性课题,涉及岩土体劣化环境模拟试验、动态劣化数学模型构建、地震及库水作用下边坡动态稳定性算法、时变稳定性可靠度研究等诸多内容。
本文遵循野外调研、室内试验、理论研究和数值分析的主线对该课题开展了系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1)根据边坡稳定性系数的不同定义,将其计算方法归纳为三种类型:基于传统极限平衡的稳定性算法、基于滑面应力场的稳定性算法和基于强度折减的稳定性算法;同时通过回顾边坡稳定性的研究历程,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工程地质定性分析阶段、力学机制定量计算阶段和演化机制动态研究阶段。
考虑滑带土膨胀力作用的某滑坡稳定性研究

饱和 J ve%
97.0 86.3 95.7
塑性指数
1
13.7 18.7 15.9
性指 1
0.23 0.20 0.37
1 图 试验装置_'图
Fig. 1 Schematic diagram of test device
螺丝,固定荷载板的位置 到试验恒体积的目的。
(3%由于 初始荷载 用,需通过数显仪 归零&
*
"( E +) P)s - n (
(2%
/ m(
(3%
:F-为稳定 ;E为条块自重;' 内摩擦角;C
聚力;@为土条 "(为土条底 ;匕为土条两
竖向
差;Pt为土条底边膨胀力的切向分
量;m(i 二 cos( + tan'sin(/F*
3. 2 稳定性计算过程
3.2.1计算模型
选 研究的滑坡纵向剖面图,通过合并物理力学
5
同
的膨胀 验&
滑 稳定
行计算
时,其膨胀力的大小 取膨胀 验中最大膨胀力&
此,
的也设计了 5种工况,不同工 的膨胀
2 1。
表2不同工况下膨胀力数值
Table 2 Numerical sioulation of expansion force under
dOferent workine condition*
静力平衡的边坡安全系数求解公式;郑长安通过室 内试验,将非饱和状态下的强度参数及膨胀力表示 为土体含水率的函数,提出考虑多种因素的膨胀土 稳定性分析方法[13]&
本文以宜昌市猊亭区某滑坡为例,在不同含水率 条件下进行滑带土的膨胀力试验,基于条分法推导出 考虑膨胀力作用的稳定系数表达式,对滑坡的稳定系 数进行计算,并与同种工况下不考虑膨胀力作用时计 算出的稳定系数进行比较,进而研究滑带土对滑坡稳 定性的影响。
滑坡稳定性评价及演变历史浅析

5 7
HP l 滑坡
图4 HP I 滑坡计算简 图
E1
E 2 E 3
1 、、
坠 堕 E 6 E7 髓
坠
H P 2 潜在滑面 /
图5 H P 2滑坡计算简图
—
表 2 滑带土抗剪参数取值表
指 标
抗剪强度指标 室 内试 验 基 覆界 面 滑体 土 剪 出
l 2 . 2 1 9 . 5 1 0 . 2
饱 和状 态 内聚力 C f l C P  ̄
5一 结 语
HP 2 滑坡
内摩擦 角 ( 。)
饱 和状 态 内聚力 c ( K P a )
9 . 6 o
1 3 . 7 0
7 . 7
1 3 . 0
7 . 9
/
1 ) 大型古滑坡在其发育演化历程 中,往 内摩 擦角 由( o 1 1 l - 4 5 1 0 . 9 , 往 发 生 一些 地 质 事件 ,留下一 些 地 质现 象 和 形迹。 通过 对这些 地 质事件 和地 质 现 表 3 滑坡 稳定 性系数计 算成 果统计表 象 的分 析 , 可掌握 滑 坡形成 演 变 的基 本 脉络 。 2 )按照现状滑坡参数计算来计 算反演地形滑坡稳定性 , 其稳定性结 论 、变形 破 坏 趋 势 与 实 际 情 况 较 吻 合 ,推 测 平 推 式 古 岩 质 滑 坡 基本 可 行。 3)通过 对西 兴 场镇 滑 坡进 行 的 工程地 质 调查 与历史 演变 分 析 , 揭示 该滑 坡 的历史 演化 和稳 定分 析 。 结 果 表明,目前西兴场镇滑坡整体趋于稳定状态,但局部发生垮塌 、滑移变形 ,为堆积体 中、小型滑坡 。 4)通过对 该 滑坡演 变历 史 的 了解 ,治 理此 类滑 坡 时 ,需 严谨 考虑 发生 深层 岩质 滑坡 的可 能性 。
关于黄土滑坡稳定性的实例分析

关于黄土滑坡稳定性的实例分析摘要: 本文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岩土工程方面的工作,主要结合实例进行分析了黄土滑坡的稳定性及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 滑坡变形;稳定性;评价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based on his years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main combined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loess slope stability and take countermeasures.Keywords: landslide deformation; Stability; evaluation1 滑坡形态滑坡整体上形态呈“簸箕”形,滑坡后缘高程为1099.71m,前缘高程为1073.32m,高差约27.0m。
某高速公路路基三级边坡切削滑坡前缘,边坡坡度约为45°。
滑坡前缘宽度约为76.0m,顺主滑方向长约50.0m,滑体最大厚度约为14.0m,体积约220m3,为一中型土质滑坡。
根据钻孔及探井所揭露的滑动面位置,可以推断出该滑坡的滑动面剖面形状为近似圆弧形,滑坡前缘大致与基岩面紧密接触。
2 滑坡变形破坏与成因分析根据野外调查和勘探,滑坡是在公路边坡重新刷坡完毕后,发生连续暴雨,雨水沿土体表面垂直裂隙及落水洞下渗而引发的。
滑坡产生后,边坡中上部出现错台裂缝,错台高度达2~3m,严重威胁到了路基安全; 坡体表层也出现了弧形的张力裂缝,裂缝宽度0.5~3. 0cm,深度1~6m,个别裂缝已深入至强风化基岩中。
从总体上来看,造成滑坡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坡体结构是形成滑坡的物质基础。
上覆黄土,下伏泥岩~砂岩是易滑坡地层,本边坡上部黄土易渗水,下部泥岩相对隔水,从而形成滑动带,使其具备了滑坡的条件。
2) 连续暴雨是滑坡产生的直接诱因。
3) 高边坡开挖过程中,由于爆破及土方开挖等工程因素,造成土体结构松动,边坡前缘形成高陡临空面,边坡土体发生应力重分布,是形成滑坡的另一重要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滑带土流变特性的黄土坡滑坡长期变形及时变稳定性研究滑坡是我国三峡库区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其演化过程受外部动力条件和内部岩土体力学性质的综合影响。
库水位波动和降雨入渗是库岸滑坡产生的主要外在动力因素,不仅会改变滑坡应力场,进而影响滑坡的变形和稳定性,还会造成岩土体力学强度的不断劣化。
在滑坡内部,岩土体自身的变形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呈现出显著的流变特性,在滑坡的整体变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考虑岩土体流变特性的滑坡长期变形和时变稳定性研究对水电工程的开发和运营极其重要。
滑带作为滑坡中力学性质最弱的部位,控制着滑坡的整体变形和演化过程,其流变效应在滑坡研究中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表明土体流变特性由其本身的矿物组成、孔隙水、有机质含量和颗粒排列等因素决定,因此微观层次上的滑带土研究是解释其流变行为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库岸滑坡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受库水位波动及降雨的影响,滑带土的力学强度在自身流变特性和外界干湿循环的影响下随时间逐渐衰减。
因此,有必要掌握滑坡变形不同阶段的滑带土强度参数及其劣化规律。
本文选取三峡库区典型库岸滑坡黄土坡滑坡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滑带土流变特性对滑坡的长期变形和时变稳定性进行了充分研究。
根据现场监测数据分析了该滑坡的变形特征;通过室内三轴蠕变试验探讨了原状滑带土的流变特性,提出了能描述应力应变时间三者关系的流变本构模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研究了库水位波动条件下的滑坡渗流场的动态变化;基于滑带土的流变特性,对库水位波动条件下的滑坡长期变形进行了研究,并在时变稳定性计算时考
虑了滑带土的强度劣化。
研究通过采用工程地质调查、现场监测、室内试验以及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为滑坡稳定性评价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1)根据现场监测的变形数据揭示,滑坡地表和滑带在滑动方向上具有相同的变形规律,滑坡前
缘的变形速率最大,中部次之,后缘最小。
变形速率在高水位时缓慢增长,在库水位下降时急速增大。
黄土坡滑坡目前处于蠕滑变形阶段,
库水位波动改变了滑坡的地下水渗流场,使得滑坡变形特征与库水位波动紧密相关。
在库水位上升期间,库水向内补给滑坡渗流场,浸润线呈内凹型倾向坡内。
反之,在库水位下降时,地下水向坡外渗流补给库水,浸润线呈外凸型指向长江。
与此同时,库水位下降造成内外水头差不断增加,由此产生的渗透力增大了滑体的下滑力,从而降低滑坡稳
定性。
(2)黄土坡滑坡滑带土为粉质粘土夹碎石,主要由方解石、绿泥石、伊利石、石英和长石组成。
通过对滑带土力学性质的试验研究发现,其峰值强度参数为c=12.0 kPa,φ=26.4°,残余强度参数为c=9.3 kPa,φ=23.23°。
根据三轴蠕变试验的位移-时间曲线发现,滑带土蠕变包括两个变形阶段,即初始蠕变阶段和衰减蠕变阶段。
试验过程并没有出现加速变形阶段,结合三轴压缩试验结果可知由土体结构变化引起的应变软化在蠕变变形中起主导作用。
蠕变变形量及变形速率受偏应力影响较大,并在高低应力下均呈相似变化特征。
由蠕变试验计算而得的滑带土长期强度为c=8.13 kPa,φ19.2°,相较于其峰值强度分别衰减了32.25%、27.3%,这是由蠕变过程中颗粒位置的重新排列造成,且时间效应在粘聚力衰减上体现的更为明显,内摩擦角值的
降低表明土体颗粒在剪应力作用下经历了明显的重新排列。
基于上述研究,提出用粘弹性元件模型作为滑带土流变本构模型,并根据蠕变
试验数据拟合出了模型参数。
(3)黄土坡滑坡呈牵引式滑坡特点,其变形机制与库水位波动紧密相关。
在库水位上升期间,滑坡前缘和中部的滑体变形均出现明显的回弹现象。
在库水位的整个波动过程中,塑性区主要集中在浅层滑带和深层滑带处,并由浅层滑带剪出口向滑坡后缘发展。
塑性区的演化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水位下降的初期在坡脚处产生了卸荷作用,使得滑坡剪出口附近产生瞬时的弹塑性变形;随后坡体内部应力开始重新调整,此阶段变形主要为滑体的变形;随着库水位的持续下降,滑坡的整体变形主要由滑带控制,且蠕变变
形从滑带中逐渐扩展至滑体;最终随着坡内应力调整的完成,滑坡变
形在滑带土流变效应的控制下以稳定的速率发展。
在实际工程中,滑坡变形总是滞后于库水位的变化,现场监测数据显示滞后时间约为30天,滞后原因是滑坡渗流场和应力场在库水位下降期间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进行调整。
(4)在滑坡时变稳定性评价中综合考虑了滑带土的流变特性和其强度劣化的影响,并选取变形-时间曲线上的位移突变点
作为滑坡失稳破坏的准则。
滑坡的加速变形阶段呈缓慢加速、快速加速、和急剧加速变形特点。
滑坡的整体稳定性与库水位的变化密切相关,稳定性系数随着库水位上升而逐渐增大,并在175 m水位时达到最大值;在库水位下降至145 m过程中,稳定性系数逐渐减小至最小值。
在只考虑滑带土强度劣化的条件下,滑坡稳定性系数随着时间呈指数型衰减,并在强度劣化17次后小于1;当考虑滑带土流变特性后,滑坡
稳定性系数在强度劣化11次小于1,由此可知滑带土流变特性加剧了滑坡的变形失稳。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如下:(1)依托黄土坡大型试验场,采取了滑带土原状试样,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系统的滑带土试验研究,
从微观层面上解释了其宏观性质。
通过三轴蠕变试验,对原状滑带土
的流变特性进行了研究,进而建立了流变本构方程。
研究成果充分考
虑了滑带土的原状结构及粗颗粒的影响,结论更为真实可靠。
(2)根据非饱和-饱和渗流理论,采用有限元法对库水位波动条件下的滑坡渗
流场变化进行了研究。
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实现了库水位和滑
带土流变特性对滑坡变形的综合影响分析,对滑坡长期变形特征和失
稳机制进行了讨论。
(3)研究在考虑库水位周期性波动条件下,对滑坡时变稳定性展开了研究。
将干湿循环引起的滑带土强度劣化纳入到了滑坡稳定性计算中,同时选取位移-时间曲线的变形突变点作为稳定
性分析中的失稳判据,对黄土坡滑坡的变形失稳特点进行了详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