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八年级地理上册2.4自然灾害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四节 自然灾害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节自然灾害【学习目标】1.知道自然灾害的定义和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3.了解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4.举例说明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取得的成就,了解避灾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难点:了解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如果居住在楼上,应怎样避灾?。
3.当发生泥石流时,应怎样避灾?。
【合作探究】1、下列现象或事件,哪些属于自然灾害,为什么?A.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八田地里很多西瓜砸烂了。
B.化工厂废水泄漏,水田被污染,有刺鼻的臭味。
C.一游客违反规定在林区吸烟,乱扔烟头,引发森林火灾。
D.楼上一块广告牌被一阵瞬时大风刮落,正好砸在楼下的两辆汽车上。
【优化训练】1.有关我国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A.台风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B.洪涝和干旱分布区域不会重叠C.西北地区是旱灾最严重的地区D.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2.灾害来临是,个人采取的防灾措施中正确的是()A.泥石流来临时,向地势低处跑B.地震来临时,迅速跳楼逃生C.台风来临时,关闭门窗D.干旱灾害时,减少饮水量3.夏、秋季节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影响最大的灾害性天气是()A.寒潮B.梅雨C.台风D.沙尘暴4.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每年冬季风的强弱程度不同B.各地的地势高低不同C.海陆位置的影响D.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学后反思】附:参考答案【自主学习】一、常见的自然灾害1. 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期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自然灾害2. 气象灾害地震灾害3. 干旱洪涝台风寒潮4. 地震滑坡泥石流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1. 多广频繁严重。
2.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三、防灾减灾1. 运用遥感卫星等技术进行精确的预报、我国修建了大量的防灾工程、我国建设一大批救灾物资储备中心、政府能及时调动救灾人员等。
2.应及时有序撤离到安全的空旷地带。
八年级地理上册2.4《自然灾害》教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第四节八年级地理上册2.4《自然灾害》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第五节第六节第七节编辑整理:第八节第九节第十节第十一节第十二节尊敬的读者朋友们:第十三节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地理上册2.4《自然灾害》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第十四节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地理上册2.4《自然灾害》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十五节第十六节自然灾害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灾害的内涵.2、了解我国几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分布和成因。
3、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4、举例说出我国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的成就。
5、了解一些避灾常识.(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展示图片和资料,观看视频,了解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及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2、通过收集、加工整理各种地理信息资料,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情况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培养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灾害自救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难点: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和成因.三、教具准备:我国自然灾害图片、视频等相关资料的收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播放最近的关于寒潮南袭的新闻报道。
就这个视频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学生观看视频。
从常见的关于自然灾害的新闻报道入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观看自然灾害视频。
提出问题:什么是自然灾害?必须同时满足哪两个条件?有哪些种类?学生看书回答,找到自然灾害的内涵,满足自然灾害的两个条件。
精选八年级地理上册2-4自然灾害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生阅读教材p54-55页内容,分析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分类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并形成知识体系。
学生阅读教材p56页图2.48和图2.49小组合作探讨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最后各小组派出代表汇报学习成果。
学生阅读教材p58-60页内容,说出我国主要防灾措施及小组交流避灾方法。
这节内容属于新增内容,学生在分析自然灾害分布及成因上比较困难,教师要进行引导并详细讲解。
精习
知识梳理:(见黑板)
知识运用:1、知识应用(见课件)
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落实知识,总结提升
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结对互考,进一步落实知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研习
一、自然灾害
二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分布
三、防灾减灾
自然灾害的概念
、
自然灾害的类型
气象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地质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我国主要防灾措施
避灾方法
明确学习目标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54-55页内容,分析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分类。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56页图2.48,分析气象灾害的分布及原因;图2.49分析地质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自然灾害
课题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四节自然灾害
课型பைடு நூலகம்
主导型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课标解读
1、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2、了解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导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类型。2、使学生认识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3、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4、培养学生防灾意识和灾害自救能力。
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 2.4自然灾害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4自然灾害【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灾害的概念。
2、运用地图说出各种自然灾害的分布,并结合降水图、地形图分析原因。
3、结合情景,说出减灾防灾措施,初步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检查预习】预习相应课本,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准备上课回答.【自主学习】1、什么是自然灾害?2、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类型?3、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在哪里?4、我国主要地质灾害分布在哪里?5、国家采取哪些措施进行防灾减灾?6、在灾害来临时如何进行自救与互救?【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结合板块构造学说,试着解释我国西南多地震的原因。
探究点二、结合我国的地形分布特点和降水的分布特点,解释我国滑坡和泥石流在灾害集中分布区的形成原因。
探究点三、人们常说“祸不单行”,想想看,台风、洪水会引发什么地质灾害?在山区的河谷地带,地震会引发什么灾害?【学生展示】探究点一【教师点评】探究点二及【学生展示】出现的问题【当堂检测】1.下列现象或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某儿童春节放鞭炮,引起了火灾B.一场大暴雨冲毁了桥梁,淹没了农田C.高速路上多辆汽车追尾,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D.某火电厂排放大量的浓烟,污染了周围的空气2.下列自然灾害中,不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A.泥石流B.台风C.干旱D.洪涝如图为我国一种灾害性天气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这种灾害性天气主要出现在(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4.这种灾害性天气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高温、干燥B.暴雨、洪涝C.严寒、大风、霜冻D.狂风、巨浪(2016·青岛学业考)读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完成5、6题。
5.图中所示的某气象灾害是 ( )A.寒潮B.沙尘暴C.春旱D.洪涝 6.该气象灾害最易发生的地区是 ( )A.四川盆地B.东北平原C.长江三角洲D.华北平原7.当自然灾害来临时,个人采取适当的方法,可以有效避灾。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当地震发生时,乘电梯迅速离开B.台风来临,渔船进港避风C.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D.寒潮入侵,气温骤降,及时增添衣服作业:本节限时练附自主学习答案:1、什么是自然灾害?答案: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做自然灾害。
八年级地理上册 2.4 自然灾害参考教案1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地理上册2.4 自然灾害参考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地理上册2.4 自然灾害参考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地理上册2.4 自然灾害参考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自然灾害》参考教案1《自然灾害》参考教案1课型新授本课题教时数:1 本教时为第 1教时备课日期月日教学目标:1. 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灾害的内涵,了解常见的自然灾害.2。
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3。
能够举例说出我国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的成就及常见灾害的避险方法.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地理的课堂应该是多维、互动、活动性的课堂,以问题为载体,以情景为主线,以“互动"为手段,以“探究”为主要形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利用各种地理材料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和一定协作意识、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我国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的成就及常见灾害的避险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激活课堂播放图片:印尼海啸、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南方冰冻灾害等自然灾害场景图片。
教师:同学们看过这些新闻图片么?当我们的脑海再次重现这一时刻的时候,有何感受?教师: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学生:谈感受.(略)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选择热点案例入手,了解自然灾害,感悟自然灾害的巨大破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走近“不敢走近”的自然灾害。
板书:自然灾害(二)自主学习、解惑质疑一、常见的自然灾害教师:当我们看见刚才的这些自然灾害图片的时候,你们想过什么是自然灾害这个问题么?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并总结作为自然灾害的两个基本特征:自然异常变化的客观性和作用于人类的危害性。
八年级地理上册 2.4 自然灾害(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第1课时)学习目标:(1)观察自然图片,自主思考,辨析什么是自然灾害。
(2)利用教材自主学习,通过观察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了解各种自然灾害。
(3)阅读我国各种灾害地图,提炼重点灾区,得出中国重点灾害叠加图,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4)带着问题分组讨论,结合自身经验,探讨防灾减灾的措施。
(5)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及灾害防治的学习,培养学生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讨论自学,了解各种自然灾害。
利用灾害图片叠加,讲解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教学难点:将课本中的孤立的案例转化成与前后知识相联系的知识。
通过图片叠加了解中国自然灾害频发。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提问讲解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自然灾害课堂导入:大家好,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自然灾害。
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地形地势、中国的气候以及河流。
在开始新课程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些知识。
找同学来说下中国的地形地势的特点。
再找同学来说说中国气候的特点。
再来说下中国的主要的河流。
承转过渡:好的,同学们还都记忆得很清楚,说明大家对于我国的自然环境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然而,自然环境并非一成不变的,长远来说,所有的自然环境,包括我们了解的地形地势、气候河流,在几亿年前还都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它们慢慢地发展,一点点变化成为了今天的样子,而未来,它们还将继续改变。
不过这种变化是十分缓慢的,缓慢到我们几乎感觉不出来。
然而自然的变化也并非都是缓慢的,有一种自然变化会比较激烈,有时是大地的震颤,比如火山喷发、地震海啸等,有时是天气的突变,来一场暴雨台风,或者突然的一场干旱,这些都是自然的激烈的变化。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关注这种自然的变化,看看自然的激变给我们带来的破坏,也就是自然灾害。
看图感受:我们先来看两组图,回顾一下那些曾经发生在我们国家的自然灾害。
【人教版】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2.4自然灾害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人教版】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2.4自然灾害教案新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自然灾害,这是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和危害,以及如何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地理的基本知识和一些自然灾害的常识。
但他们对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和危害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对如何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更是知之甚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逐步掌握这些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和危害,学会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和危害,以及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总结出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图表,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析。
2.准备一些关于自然灾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准备投影仪和白板,以便进行多媒体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自然灾害的图片,如地震、洪水、台风等,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灾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关于自然灾害的案例和图表,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和危害。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出问题。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教材中的案例,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危害,并讨论如何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八年级地理上册 2.4 自然灾害学案1(无答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山东省广饶县八年级地理上册2.4 自然灾害学案1(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山东省广饶县八年级地理上册2.4 自然灾害学案1(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山东省广饶县八年级地理上册2.4 自然灾害学案1(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自然灾害1课题自然灾害1课型新授执笔人教研组长审核签字校区审核时间第周第导学稿教师寄语认真做事把事做对,用心做事把事做好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曾强防灾减灾的意识。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各种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3、知识目标 : 认识各种自然灾害的分布及特点教学重点各种自然灾害的分布与成因教学难点各种自然灾害的分布与成因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自学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独立完成下列各题。
1、自然灾害的定义。
危害分类。
2、气象灾害主要有、、、。
地质灾害有、、。
3、列举两条避灾方法、。
二、合作学习4、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地区,形成原因5、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地区,形成原因6、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地区,形成原因7、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在地区,形成原因。
8、解释我国西南多地震的原因。
9、台风、洪水会引发地质灾害,在山区的河谷地带,地震会引发自然灾害。
三、问题探究,能力提升10、发生旱涝灾害的原因?11、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12、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的措施有哪些?四、精讲点拨五、课堂训练1、台风在我国登陆的时间多出现在A、秋冬季节B、冬春季节C、春夏季节D、夏秋季节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堂处处蛙”描绘的景象出现在( )A、长江中上游地区B、黄河中下游地区C、南海沿海D、长江中下游地区3、我国水旱灾害比较频繁的主要原因是()A.夏季风强弱不同 B.地势高低不同C.纬度位置不同 D.冬季风强弱不同4.造成我国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水灾的主要原因是()A.冬季风势力过强,降水过多 B.冬季风势力过弱,降水过少C.夏季风势力过强,北方旱、南方涝 D.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5.每年的7、8月份,台风在我国登陆,对农业生产有利的一面是( )A.带来狂风 B.带来大量的降水C.形成闷热天气 D.给沿海地区带来渔汛6.夏季风强、向北方推进较快的年份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洪涝现象 B.华北平原出现干旱现象C.东北地区出现严重的干旱现象 D.北方地区出现洪涝现象7、伏旱是指( )A.春季到初夏北方的干旱 B.春季到初夏南方的干旱C.盛夏7月份下旬到8月份北方的干旱 D.盛夏7月份下旬到8月份长江中下游的干旱8.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都集中在()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9.下列地区最易受到寒潮影响的是()A.内蒙古高原 B.四川盆地 C.青藏高原 D.海南岛10.寒潮给北京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A.暴雨增加大气的湿度 B.大风冲释大气污染C.寒潮减少沙尘暴 D.严寒减少交通拥堵现象15.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是( )A.台风灾害 B.寒潮灾害C.干旱灾害 D.洪涝灾害六、课堂小结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八年级地理上册2.4自然灾害学案
1(新版新人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自然灾害1
课
题
自然灾害1
课型
新授
执笔人
教研组长审核签字
校区审核
时间
第
周第
导学稿
教师寄语
认真做事把事做对,用心做事把事做好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曾强防灾减灾的意识。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各种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3、知识目标:认识各种自然灾害的分布及特点
教学重点
各种自然灾害的分布与成因
教学难点
各种自然灾害的分布与成因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
学
过
程
一、自学指导
学生阅读课文,独立完成下列各题。
、自然灾害的定义。
危害
分类。
2、气象灾害主要有
、
、
、。
地质灾害有
、
、。
3、列举两条避灾方法
、。
二、合作学习
4、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地区,形成原因
5、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地区,形成原因
6、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地区,形成原因
7、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在
地区,形成原因。
8、解释我国西南多地震的原因。
9、台风、洪水会引发
地质灾害,在山区的河谷地带,地震会引发自然灾害。
三、问题探究,能力提升
0、发生旱涝灾害的原因?
1、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
12、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的措施有哪些?
四、精讲点拨
五、课堂训练
、台风在我国登陆的时间多出现在
A、秋冬季节
B、冬春季节
c、春夏季节
D、夏秋季节
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堂处处蛙”描绘的景象出现在(
)
A、长江中上游地区
B、黄河中下游地区
c、南海沿海
D、长江中下游地区
3、我国水旱灾害比较频繁的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风强弱不同
B.地势高低不同
c.纬度位置不同
D.冬季风强弱不同
4.造成我国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水灾的主要原因是()
A.冬季风势力过强,降水过多
B.冬季风势力过弱,降水过少
c.夏季风势力过强,北方旱、南方涝
D.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
5.每年的7、8月份,台风在我国登陆,对农业生产有利的一面是(
)
A.带来狂风
B.带来大量的降水
c.形成闷热天气
D.给沿海地区带来渔汛
6.夏季风强、向北方推进较快的年份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洪涝现象
B.华北平原出现干旱现象
c.东北地区出现严重的干旱现象
D.北方地区出现洪涝现象
7、伏旱是指(
)
A.春季到初夏北方的干旱
B.春季到初夏南方的干旱
c.盛夏7月份下旬到8月份北方的干旱
D.盛夏7月份下旬到8月份长江中下游的干旱
8.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都集中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9.下列地区最易受到寒潮影响的是(
)
A.内蒙古高原
B.四川盆地
c.青藏高原
D.海南岛
0.寒潮给北京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
A.暴雨增加大气的湿度
B.大风冲释大气污染
c.寒潮减少沙尘暴
D.严寒减少交通拥堵现象
5.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是(
)
A.台风灾害B.寒潮灾害c.干旱灾害D.洪涝灾害六、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