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曾子
《孟子》简介 (2)

《孟子》简介阅读《孟子》,首先要了解孟子其人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特点。
孟子,名轲,是战国时期影响甚大的儒者。
《孟子》一书虽然并非全由孟子所作,却也能够代表孟子本人的思想和风格。
孟子的生平事迹,见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这篇列传,包括十几个人,始于孟子,终于墨子,是一篇战国学者的合传。
重点是孟子和荀卿二人。
司马迁对孟子尤其尊重,开头便说:“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
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在这篇包括十几个人的列传中,司马迁独对孟子如此赞叹,可见他对孟子的重视,不同一般。
据这篇列传,孟子的生平事迹大致是:孟子,鲁国邹(现在山东省邹县)人,为子思(孔子孙孔)的弟子(一说是再传弟子)。
他曾经去游说齐宣王、梁惠王,都没有成功。
晚年回家和他的弟子万章等著《孟子》七篇,记录他的思想和政治言论。
不管孟子是受业于子思,还是受业于子思的门人,他都算是孔子学说的嫡传,是继孔子之后最大的儒学大师。
朱熹《中庸章句序》称孟子受学于子思,而子思受学于曾子。
曾子是孔门之学的重要继承者,《孟子》一书称述曾子之处也较多,说孟子之学源于曾子,也未尝不可。
孟子继承了孔门这一派的学术,到了战国时期,就不太符合社会实际了。
当时最合时宜的,是兵家、法家和纵横家。
孟子对这几家是深恶痛绝的。
尽管如此,孟子却无法转移当时的社会风气。
退而著书,实不得已。
《孟子》一书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基本上是继承孔子的仁政思想。
为行仁政,他首先提出了人性本善的主张。
《孟子·滕文公上》说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这话既包括了他的哲学思想,又包括了他的政治思想。
孟子的哲学思想是他的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他讲人性本善,是为他的仁政理论提供哲学上的依据。
这是对孔子仁政学说的一个重大发展。
孟子讲人性本善,是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说起的。
文言文曾子翻译

一、《曾子十篇·修身》原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道一也。
译文:修养自身、管理家庭、治理国家、平定天下,其道理是相同的。
二、《曾子十篇·孝经》原文:孝者,所以事亲也。
亲者,所以事上也。
译文:孝道,是用来侍奉父母的。
父母,是用来侍奉君主的。
三、《曾子十篇·大学》原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之谓“大人之学”。
译文:修养自身、管理家庭、治理国家、平定天下,这就是所谓“大人之学”。
四、《曾子十篇·中庸》原文: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译文:中正之道,是天下的根本;和谐之道,是天下的通行之道。
五、《曾子十篇·论语》原文:君子不器。
译文:君子不拘泥于某一器物。
六、《曾子十篇·孟子》原文: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译文:人与禽兽的区别微乎其微。
七、《曾子十篇·荀子》原文: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译文:人的本性相近,但习惯却会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大。
八、《曾子十篇·庄子》原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译文:我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识却是无穷的。
九、《曾子十篇·墨子》原文:兼相爱,交相利。
译文:相互关爱,相互利益。
十、《曾子十篇·韩非子》原文: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立民之正也。
译文:法律,是用来禁止民众做坏事并树立民众的正道。
《曾子十篇》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其内容丰富,涉及修身、孝道、治国、哲学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篇章的翻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曾子的思想,从而对我们的道德修养、家庭管理、国家治理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孟子曾引曾子闻诸孔子的一段话

孟子曾引曾子闻诸孔子的一段话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解释,我闻之于夫子,夫子就是指孔子,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他说他听孔子说过,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这是讲人的常情,就是在父母之丧的时候,这个情感会流露到极致,发挥到极致,叫自致,至极了。
那这个话因为是倒过来讲。
如果顺着讲,就是说平常的时候人不可能自动的去发挥感情到极致,如果是有,那一定是在父母死亡的时候,这样讲大家就明了了。
这是讲孝心的流露,哀戚之情的流露。
《孟子》全文及翻译〖六〗

《孟子》全文及翻译〖六〗展开全文《孟子》全文及翻译〖六〗滕文公章句下【原文】陈代曰:“不见诸侯,宜若小然;今一见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
且志曰:‘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
”孟子曰:“昔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如不待其招而往,何哉?且夫枉尺而直寻者,以利言也。
如以利,则枉寻直尺而利,亦可为与?昔者赵简子使王良与嬖奚乘,终日而不获一禽。
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贱工也。
’或以告王良。
良曰:‘请复之。
’强而后可,一朝而获十禽。
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良工也。
’简子曰:‘我使掌与女乘。
’谓王良。
良不可,曰:‘吾为之范我驰驱,终日不获一;为之诡遇,一朝而获十。
诗云:“不失其驰,舍矢如破。
”我不贯与小人乘,请辞。
’御者且羞与射者比。
比而得禽兽,虽若丘陵,弗为也。
如枉道而从彼,何也?且子过矣,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译文】陈代说:“没有见诸侯以前,好象觉得我很渺小,现在一看见他们,就觉得我们做大可以做到王者,做小则可以称霸一方。
何况《志》上说:‘屈曲一尺而伸展八尺。
’这事好象是可以做的。
”孟子说:“从前齐景公田猎时,用旌旗召唤管理园林的官吏而召唤不来,就想杀掉他。
‘有志之士不会忘记自己身处沟壑的处境,有勇之士不会忘记抛头颅洒热血。
’孔子会取哪一种呢?取不召唤就不去的那种。
如果不待其召唤就前往,那算什么呢?况且那个屈曲一尺而伸展八尺的说法是从利上来说的,如果要说利,那么屈曲八尺而伸展一尺有利,是否也能做呢?从前赵简子派王良为他宠幸的小臣奚驾车田猎,一整天捕不到一只鸟。
宠臣奚回去汇报说:‘王良是天下最差的车手。
’有人把这话告诉了王良,王良说:‘请让我们再去一次。
’奚勉强同意后又去,一早上就捕获到十只鸟。
宠臣奚回去汇报说:‘王良是天下最优秀的驾车手。
’赵简子说:‘我派他专门为你驾车。
’便告诉了王良。
王良不同意,说:‘我按照规矩赶车奔驰,终日捕不到一只鸟;不依法驾驭,一早晨却捕获十只鸟。
济宁五大圣人

五大圣人: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孔子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
他提出了“仁”的学说,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渡压迫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其次他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弄杀。
他的学说成为我国二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
他兴办私学,突破官府垄断,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学生达三千人,贤良72人。
他主张“因材施教”,教育学生要“温故而知新”,把学和思结合起来。
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都曾是孔子讲学的材料。
他使得这些濒临灭绝的官学通过私家讲学流传发扬光大,从而哺育战国百家诸子,形成中华民族文化的光辉开端,这是孔子重大的历史功绩。
孟子简介: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汉族,名轲,字子舆。
鲁国邹(今山东省邹城市)人,中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政治上,他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
父名激,母仉(zhǎng)氏。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对儒术的理解,有些思想也较为偏激。
加封为“亚圣公”,被后世尊称为亚圣。
其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
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希望追随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
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
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
颜子简介:颜子(前521~前481年)春秋末鲁国人。
名回,字子渊,亦颜洲,孔子最得意弟子。
《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孟子·公孙丑上》原文及翻译

《孟子·公孙丑上》原文及翻译孟子公孙丑上·第一章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蹴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
』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曰:「以齐王由反手也。
」曰:「若是,则弟子之感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
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
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
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
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
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
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
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基,不如待时。
』今时则易然也。
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者也。
而齐有其地矣。
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
而齐有其民矣。
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
』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故事半古之倍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公孙丑上·第二章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
如此,则动心否乎?」孟子曰:「否。
我四十不动心。
」曰:「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曰:「是不难,告子先我不动心。
」曰:「不动心有道乎?」曰:「有。
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桡,不目逃;思以一毫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宽博,亦不受于万乘之君;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
儒家有四圣

儒家有四圣儒家有四圣,分别是至圣孔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和亚圣孟子。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颜子(前521~前481年)名回,字子渊。
曾子(前505~前435)名参,字子舆。
颜子、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他们都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是战国时期的鲁国人。
孟子是孔子之孙孔伋门人的学生,孔伋则是曾子的学生。
儒家四圣的封号基本上是元、明两朝追封的:至圣孔子: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宋真宗封至圣文宣王;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成宗封大成至圣文宣王;明嘉靖九年(1530年),明世宗封至圣先师。
复圣颜子:元至顺元年(1330年),元文宗封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明世宗封复圣。
宗圣曾子:元至顺元年(1330年),元文宗封郕国宗圣公。
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明世宗封宗圣公。
亚圣孟子:元至顺元年(1330年),元文宗封邹国亚圣公。
明嘉靖九年(1530年),明世宗封亚圣。
字辈,是中国汉族取名的一种形式,字辈跟在姓的后面,用来区分辈分。
辈分,是表示家族中的世系次第关系。
字辈通常用吉祥和兴旺的字眼,呈四言或五言诗句。
孔、颜、曾、孟四姓自清朝起经皇帝御批使用相同的字辈,这些字辈源自孔氏。
孔氏的字辈是从明朝开始使用的,经过历朝历代皇帝的赐赠,到了清末民初字辈共达60个之多,但实际使用并为后人熟悉的是下面30个字辈: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以上字辈,有一些因避讳而作了改动,如“弘” 改为“宏”,“胤”改为“衍”,曾氏还把“继”改为“纪”。
在孔、颜、曾、孟四姓中,孔姓从第61代、颜姓从第62代、曾姓从第63代、孟姓从第64代开始启用“宏”字辈的。
但由于孔、颜是表亲(孔子母亲姓颜),所以颜姓一直没有使用这个字辈。
目前在网上看到的孔、曾、孟三姓名人,其字辈大都以宪、庆、繁、祥居多,如:孔繁森(繁字辈,知道电影《孔繁森》吧),孔祥熙(祥字辈,前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孔令辉(令字辈,前世乒赛冠军),曾宪梓(宪字辈,香港名商),曾荫权(宪字辈,现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庆红(庆字辈,前国家副主席)、孟建柱(祥字辈,现公安部部长)。
四子

四子·五子·六子·十二子
四子——孔子、孟子、曾子、子思子(宋淳熙之后始有四子之称)。
五子——老子、庄子、荀子、扬子(扬雄)、文中子(王通)(见宋王应麟撰《三字经》)。
六子——五子加列子(明嘉靖苏州顾氏世经堂刊有《六子全书》)。
十二子——墨翟、宋钘、慎到、惠施、它嚣、魏牟、陈仲、史.p、田骈、邓析、子思、孟子(《荀子》中有《非十二子篇》)。
说明:
1.“四子”是儒家的几个最早有著述的圣哲,是《四书》的作者,所以《四书》又称《四子书》。
2.“五子”的提法见于《三字经》:“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三字经》为宋人所编的童蒙读物,宋王应麟编,一说宋末区适子编,元明间人有所补充(见《广东新语》、《订讹类编》及《邵晋涵诗注》)。
宋以前已有“五子”的提法,是用纯哲理的观点为标准选标的人物,配得较杂,时代也贯通周、汉、隋,为什么不选孟子,因为孟子入经;为什么不选管、商、申、韩及杨、墨,因为管、商、申、韩依附政法,而杨、墨偏颇;其中加上扬雄,因为扬雄用深玄的哲论辅赞经义;选入王通,因为王通以纯学者的姿态讲学河汾,为一代师。
其实这些标准都不很明确,王通便曾以《太平十二策》干隋文帝,不用而去,何尝不想依附政法?(按“文中子”是王通私谥,撰有《中说》十卷,聚徒讲学,颇为朝野所宗仰,唐太宗身边的兵法家李卫公靖,便是他的弟子,王通固是一代才人,他的影响是深远的,享年只33岁。
)“五子”加列子为“六子”,列子为庄周所崇奉的人物,《庄子》中对列子加以神化,当然也属于哲学上的著名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后世对孟子、曾子、墨子的尊称。 3.孟子、曾子、墨子的思想主张。
孟子
(前372年-前289 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 字子车或子居)(按:车,古文; 舆,今字。车又音居,是故,子舆、 子车、子居,皆孟子之字也)。汉 族,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 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及其 门人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 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 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 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有 “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 “孔孟”。孟子认为人性是善
思母吐鱼 春天来到了,树木青枝绿叶,曾参庭院锦团花簇。 曾妻从门外提来了两条鲜鱼。因为曾参最爱吃生鱼。妻子精心泡制,放进大 碗里,摆在桌子正当中,并在周围放好了佐料。 曾参的大儿子曾元,二儿子曾申叭到桌旁,馋涎欲滴。 曾妻斥责说:“孩子们可不能乱动,等你爹爹回来一齐吃鱼。” 曾元、曾申拍手叫喊:“爹爹回来吃生鱼,爹爹回来吃生鱼!” 说话间,曾参从学堂里教学回到家里。曾元、曾申都迎上前去施礼。 曾参一手抱着书简,一手提着长袍走进屋来。 妻子高高兴兴地介绍说:“夫子,今天吃生鱼,不知你满意不满意?” 曾参回答:“满意!满意!”说罢,便居中坐下,两个儿子坐在两边,曾妻来回 端菜盛饭,一 家人欢欢乐乐吃起饭来。 曾参首先用筷子夹了一块生鱼,在热汤里一涮,又沾了沾佐料放进嘴里,味 美可口。接着他的脸上从喜悦又变得腊黄腊黄,随之,“哇”的一块全吐了出来。 曾妻大为吃惊,惶恐不安地问道:“夫子,生鱼不好吃吗?” 曾参眼含热泪说:“我的老母生前不知生鱼美味,今天生鱼虽然美味,我却 独自品尝,真是 不孝啊!”此后,终生不再食生鱼。
孟子的名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敬重自己的长辈,推己及人也尊重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家的孩子,推己及人也爱护 别人的孩子 .)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没有“规”和“矩”是画不成方形和圆形的。引申意义是: 做任何事都应有一定的准则约束,否则是做不成事的)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兴盛对社会有好处的风俗习惯,去除对社会有坏处的风俗习惯
又能则举止,无能则下之。
有能力就启用它,没能力就使他离开位置。
孟子的故事:
孟母三迁
断机教子
曾子的故事:
杀猪教子伏案苦读
曾参自幼参加劳动,12岁起在父亲曾皙培养下,潜心向学。他留着长发, 穿着掩衿短褂,系着腰带,少年志成。他白天下地劳动,晚间则在油灯 下翻阅竹简,攻读诗书,直到深夜。 在隔壁草房里,曾母正在织布,木梭来往飞驰,忙忙碌碌。夜深了, 星斗满天,玉盘西斜,已是三更时辰。曾母离开布机,走进书房,轻声 喊道:“参儿,天色不早了,还不休息!” 曾参很有礼貌地站起身来:“母亲,儿就去睡觉。母亲织布太劳苦, 请母亲早早安歇!。曾母答应,转身又回到织布机上继续织布。曾参悄悄 把门闭上,往油灯里添了些棉籽油,又翻阅起书简。 过了一个时辰,曾母又去催促儿子休息,推门一看,曾参已经扒在 书台上睡了。于是十分疼 爱地喊道:“参儿!参儿!快去睡觉,明日爹爹 还带你下地耘瓜!”曾参猛醒,起身致歉:“母亲,让你挂心,这就去休 息!” 母亲走后,他就用尖刀在竹简上刻了四个大字:志从孝道。”立志 终身从孝。
良的。
曾子(前505~前432),姓
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 武城(今山东嘉祥县)人。生于公元前 505年(周敬王十五年,鲁定公五年), 死于公元前435年(周考王五年,鲁悼 公三十二年),生于东鲁,移居武城, 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 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 播儒家思想。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 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
(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 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墨子的名言:
兼相爱,交相利。
既爱自己也爱别人,与人交往要彼此有利。
节俭则昌,淫佚则亡。
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
好事。 2.为父母做一件事,表达自己 的孝心。
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
具有及其宝贵的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 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丰富的 思想道德营养。曾参是孔子学说的主 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居 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他著述有 《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 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墨子,约在公元前468年~前
376年,名翟(dí ),鲁人。墨子是 山东滕州人。是我国战国时期著 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 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 的创始人。创立墨家学说,并有 《墨子》一书传世。 名翟,汉族, 是道家之人。中国先秦墨家学派 创始人。他曾提出“兼爱”“非 攻”等观点。墨学在当时影响很 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子 还是伟大的科学家,被称为“科说他用木头削成的车轴,能
承受六百斤重的物体;用木料拼成的木鸟,能在 天上飞三天;还比当时的巧匠公输盘更早的发 明了云梯等等。在墨子的著作中,还有一部分 学说涉及自然科学,如力学、光学、声学等。 小孔成像原理还是墨子最早发现的。
实践作业
1.每天为班级或为同学做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