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孟子,列子

合集下载

诸子百家有哪些

诸子百家有哪些

诸子百家有哪些诸子百家有哪些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动荡、大变革、风云变幻的时期。

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都在激烈而又复杂的阶级斗争中发生很大的变化。

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各诸侯国的阶级关系不断出现新变化,不同的阶级与阶层的代表人物,对社会变革发表不同主张,于是“诸子百家”便应运而生。

正如《汉书·艺文志》中所说”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

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当时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学者们便周游列国,为诸侯出谋划策,到战国时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诸子”,是指这一时期思想领域内反映各阶层、阶层利益的思想家及著作,也是先秦至汉各种政治学派的总称,属春秋后才产生的私学。

”百家”表明当时思想家较多,但也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主要人物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商鞅、申不害、许行、告子、杨子、公孙龙子、惠子、孙武、孙膑、张仪、苏秦、田骈、慎子、尹文、邹衍、吕不韦等。

关于对诸子百家的派别归类,司马谈列举了六家,“乃论六家之要指曰: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汉书·艺文志》中的刘歆《七略》的诸子略分为十家: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

除去小说家不谈,所以称”九流十家”。

由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各个学派在建立时大都有一定的地域性,如邹鲁(山东曲阜)是儒、墨的发祥地;三晋(山西翼城)是法家的温床;南方是道家的摇蓝;而燕、齐(河北北部、山东临淄)是阴阳家的诞生地。

诸子所以说是政治学派的总称,是因为其各家的基本宗旨大都是为国君提供政治方略。

儒家主张以德化民;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主张信赏必罚;墨家主张兼爱尚同;名家主张去尊偃兵。

汉代以后,墨家和名家成为绝学,农家独立成一门技术性学科,阴阳家演化为神秘的方术。

列子的文学常识

列子的文学常识

列子的文学常识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郑国莆田(今河南郑州)人,与郑缪公同时。

今郑州市东30里圃田乡圃田村北有列子祠。

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

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

《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重要典籍。

列子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

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

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

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共成《列子》一书,均以失传。

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

列子心胸豁达,贫富不移,荣辱不惊。

因家中贫穷,常常吃不饱肚子,以致面黄肌瘦。

有人劝郑国执政子阳资助列子,以博个好士之各,于是子阳就派人送他十车粮食,他再三致谢,却不肯收受实物。

妻子埋怨说:我听说有道的人,妻子孩子都能快乐地生活,现在我却常常挨饿。

宰相送粮食给你你却不接受,我真是命苦啊。

列子笑着对妻子说:子阳并不真的了解我,听了别人的话才送粮给我。

以后也可能听别人的话怪罪我,所以我不能接受。

一年后郑国发生变乱,子阳被杀,其党众多被株连致死,御寇得以安然无恙。

这样的列子遗事至今郑州民间还在流传,康熙三十二年《郑州志》也记载了这个故事。

列子贵虚尚玄,修道炼成御风之术,能够御风而行,常在春天乘风而游八荒。

庄子《追遥游》中描述列子乘风而行的情景“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返。

”他驾风行到哪里,哪里就枯木逢春,重现生机。

飘然飞行,追遥自在,其轻松自得,令人羡慕。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隆基封其为冲虚真人,其书为冲虚真经。

《列子》里面的先秦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中不乏有教益的作品。

如《列子学射》(《列子·说符》)、《纪昌学射》(《列子·汤问》)和《薛谭学讴》(《列子·汤问》)三个故事分别告诉我们:在学习上,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真正的本领是从勤学苦练中得来的;知识技能是没有尽头的,不能只学到一点就满足了。

诸子百家思想主张及代表人物

诸子百家思想主张及代表人物

中国古典文化——先秦诸子百家一览表令狐采学创作诸子百家令狐采学创作其他事情通过《孙子兵法》来处理属于“折射”。

如果不了解道,即使用《孙子兵法》处理兵事也属于“折射”。

《鬼谷子》、《孙子兵法》可以(也应该)混用。

本站整理的道家、纵横家、兵家的典籍,其中有些原文带颜色的词句,是我第二次看的时候感觉不错标记的,不要在意。

注释、译文皆摘自网上,原文也可能会有出入。

古书无标点。

道家老子《道德经》《庄子》(南华经)《列子》(冲虚经)《黄帝阴符经》纵横家王诩《鬼谷子》刘向《战国策》兵家令狐采学创作孙武《孙子兵法》吴起《吴子兵法》孙膑《孙膑兵法》司马穰苴《司马法》尉缭《尉缭子》《三十六计》医家方技家《黄帝内经》名家邓析《邓子》公孙龙《公孙龙子》儒家孔伋《中庸》曾子《大学》墨家令狐采学创作墨翟《墨子》法家韩非《韩非子》商鞅《商君书》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引自百科: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

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

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

归纳而言只有10家被发展成学派。

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

汉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

汉族有五千多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文化典籍极其丰富。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至汉武帝令狐采学创作时,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于是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正统,统治汉族思想与文化两千余年;同时,程度不同地影响其他少数民族,甚至影响到与中国相邻的国家。

西周灭亡,促使人们更多地转向对天下兴亡的思考,打破了ˇ庶人不议ˇ的观念,取而代之的是ˇ处士横议ˇ的活跃风气。

中国古代思想流派 百家争鸣 对比

中国古代思想流派 百家争鸣 对比

《公孙龙子》 子》
尸子》
韬》、《尉缭子

利、全
阴阳说,五行相 以辩论名实问题 合纵连横
采儒墨之善,撮
生相克
为中心
名法之要
以利动,以利静 “五行说”“五 1、合同异:2、 知大局,善揣 兼儒墨,合名法
。兵权谋家、兵 行相生相克,对 离坚白3、白马 摩,通辩辞,会 以道为本,博采
形势家、兵阴阳 立,互根,消 非马
孙武、吴起、孙 邹衍、董仲舒、 邓析、公孙龙 苏秦、张仪、司 吕不韦、刘安、
膑、尉缭,韩信 诸葛亮
惠施
马错、乐毅、范 尸佼
雎、毛遂、孙膑
《孙子兵法》、 《吕氏春秋》、 《邓析子》《尹 《鬼谷子》、《 《吕氏春秋》、
《孙膑兵法》、 《尚书·洪范》 文子》《惠子》 战国策》、《苏 《淮南子》、《
《吴子》、《六
温故而知新、可 和,前后相随 俭节则昌,淫佚 矛,攻子之盾。4
以为师矣。
则亡。
此外还有医家、农家、小说家共12家。
、千里之堤,溃
9 备注
三教:佛教、道教、儒教。 九流: 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 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想流派(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兵家
阴阳家
名家
纵横家
杂家
功利主义
编制自然规律 苛刻烦琐,难以 诡辩、奸诈、阴 无专攻
捉摸,诡辩

1、兵者,国之 1、大道阴阳,无 1、白马非马。2 1、小人谋身, 1、欲胜人者必
大事,死生之 极太一。2、天 、物莫非指,而 君子谋国,大丈 先自胜;欲论人
地,存亡之道, 地阴阳,相克相 指非指。2、不 夫谋天下。2、 者必先自论;欲
不可不察也。2 生。3、人法地, 治其本,而务其 有心无相,相随 知人者必先自知

九流指的是哪九流

九流指的是哪九流

九流指的是哪九流
宗教和学术意义上的“九流”是对中国古代九个学术流派的统称:
1、儒家:仁义礼智信,提倡仁政,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
2、道家:大道无为,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列子
3、墨家:兼爱和非攻,代表人物是墨子、孟胜
4、法家:倡法制,代表人物是管仲、韩非子、李斯、李悝、商鞅、申不害
5、名家:擅长论辩,代表人物是邓析、宋钘、惠施
6、杂家:顾名思义,取诸子百家,多有涉猎。

代表人物是吕不韦、淮南王刘安
7、农家:以神农为祖师,劝耕桑,足衣食,代表人物是许行
8、纵横家:或连横或合纵,纵横捭阖,代表人物是张仪、公孙衍、苏秦
9、阴阳家:阴阳五行,代表人物是邹衍。

诸子百家-最终整理版

诸子百家-最终整理版

为人君者若不行仁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荀 子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赵国人, 生卒年不详,他的学术活动年代约在 公元前298年至公元前238年。著作保 存在《荀子》中。
• 齐湣王:处胜人之势,行胜人之道 • 秦,赵,楚春申兰陵令 • 儒法: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 唯物主义: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前372年-前289年 前369年-前286年 前313年-前238年
孟子 庄子 荀子
尔斯说:公元前600-公 元前300年是文化的轴心 时代。
前259年-前210年 秦始皇嬴政
前281?-前233年
韩非
战国(前475-前221)
前6年/4年-约29年/30年 耶稣
孔子
儒家
孟子
荀子
道家
老子 庄子
墨家
Page 11
教育
Page 12
仁,基本涵义有二: 1.“克己复礼曰仁” 2.“仁者爱人”
礼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属于根本政治制度方面的规 定 。礼是治理和安定国家,巩固 国家的制度和维护社会所需要的秩 序。二是礼仪上的规定,就是有关 朝廷的祭祀、出征;日常的婚丧喜 庆,待人接物,等方面都有不同的 礼仪规定,这叫“仪”。这里的 “仪”实际是“社会秩序和社会制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春秋时楚国苦县 (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生卒年不详,大约与孔 子同时代,孔子曾问礼于老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曾任东周王室管理藏书的官吏。
Page 20
老子的重要思想:“无
为”
“我无为而民自
化,我好静而民
“无为”思想是由老子在《道 德经》中提出的。老子所处的 春秋时代,诸侯混乱,统治者 强作妄为,贪求无厌,肆意放 纵,造成民不聊生。在这种情 形下,老子提出了无为思想, 呼吁统治者要“无为而治”。 他说:

诸子百家生平

诸子百家生平

前571———老子551————479孔子73岁535——?孙子505————432曾子483————402子思469—————381墨子93岁440————381吴子60岁390—————338商鞅52岁385——————304孟子84岁369—————286庄子84岁313————238荀子76岁280———233韩非子47岁280————208李斯73岁老子:传说前571年左右—前470年左右),中国古代思想家。

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东,一说安徽涡阳)厉乡曲仁里人,有人说又称老聃。

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

关尹:“关尹子”只是以官代名而已。

关是指老子出函关的关,守关的人叫做关令尹,名字叫做喜,所以称为关令尹喜,后人尊称为关尹子。

相传老子看透了当时的形势,知道周天子王治不久,所以离开周西出函关。

函关守令尹喜久仰老子大名,所以盛情款留,希求指教。

老子为留《道德经》五千言,骑牛西去。

关令尹喜研读老予之学,多有心得体会,发而为文,成《关尹予》一书。

然而,兵燹灾难,其书佚失。

称之为《文始真经》,乃是道教兴起之后的事情,仿佛《庄子》被称做《南华经》一样。

因为庄子被封做南华真人,所以他的著作应该称做《南华经》。

而关尹子被封做了文始真人,所以其书也该称做《文始真经》。

所谓“文始”,我们姑且可以理解为文明之始。

因为他接受了老子的教诲,从而开发智慧,修证大道,得到成就,正是人类文明的最高境界。

今见之《关尹子》,乃是唐宋间人托名之作,系伪书。

他的思想片断,保留在《吕氏春秋》、《庄子》中,其主要思想:提出了“常无,常有”,将“太一”(就是老子所说的道)作为万物的根本;以濡弱谦下作为外在的行为准则,内心空灵虚静,与万物和谐相处;顺应自然,因势利导,静处平静不杂;不为人先,与老子“不敢为天下先”相似。

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年9月28日,庚子,八月二十七日------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4月11日,夏历二月十一日,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先秦两汉 古典文献学 书目

先秦两汉  古典文献学 书目

主要书目二十种序录(提要)总论:因为主修专业为先秦两汉文学,而先秦两汉文学中又主攻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

诸子指孔子、老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等人物,百家指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学术流派。

“百家”表明当时思想家较多,但也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主要人物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商鞅、申不害、许行、告子、杨子、公孙龙子、惠子、孙武、孙膑、张仪、苏秦、田骈、慎子、尹文、邹衍、晏子、吕不韦、管子等。

所以在我所列的书目中,主要的书籍都是有关于诸子百家的书籍,而诸子百家中,尤以儒道墨法以及兵家为重。

一是因为这几大学派影响众大,二是因为许富宏导师所列书目均有关于这几大学派,本人在这一学期之中所读书籍皆是后世对于作品的校勘增补。

先秦诸子作品与后世学术作品有所不同,后世作者所为作品因为雕版印刷术或者造纸术的发明,成书相对而言,比较完整,刊刻作品也相对较多,版本也众多。

而先秦诸子百家的创作作品,版本亟待考证,书籍内容亦是有增有减有疏,需要后世学者辩伪存真。

譬如我在列举这些书目的时候,就在想寻找孔子《论语》一书最早的版本,现今我们所接触的《论语》,已是经过后人整理而成,而所出现的刻本或者手抄本也是后人整理而成,所以我在选举《论语》作为一书目的时候,并没有具体选举哪一刻本,而是笼统介绍下该书的成书过程,作者,后世的影响以及评价等。

而后世学者的考证校勘书目,则选取了具体的版本,然后再简介其具体。

所列书目只是简单明确一下自己研究生涯中的侧重点,相当于一段时期的计划,而将这些书目大致过目,或者精读一二,则需我们过后的努力。

1、《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共二十篇,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和许多先秦古籍一样,《论语》经过秦火和战乱曾一度失传,至汉代复出现若干个传本,最著名的就是《故论语》,《齐论语》,《鲁论语》三大流派,它们在文字,篇名及篇数上互相都有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孟子、列子资料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汉族,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省曲
阜市南辛镇)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的创始
人。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
“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
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
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


籍河南商丘,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
相传孔子曾修《诗》《书》《礼》《乐》,序《周易》,撰
写《春秋》。

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
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死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
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著名的儒家学派经
典的《论语》。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1],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

孔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和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被后世称为“孔孟”。

孔孟两者思想的结合,形成了儒家思想中的“孔孟之道”。

教学特点
①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②“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③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

④他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⑤要求学生对新知识引申拓宽、深入,“举一而反三”。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知难而退,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安贫乐道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

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思想体系特点
①他提出“仁义礼智”的学说,“仁”包含了对社会、政治的最高期待。

②他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

③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④提出儒家学派的核心思维方法,行中庸之道。

教育思想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

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他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

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

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

“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有了“仁”的精神,“礼”才真正充实。

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一说字子车
或子居)(按:车,古文;舆,今字。

车又音居,是故,子舆、
子车、子居,皆孟子之字也)。

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
子》一书。

孟子的出生之时距孔子之死(公元前479年)大约百年左
右。

孟子的生平和孔子很相似,都是贵族的后裔,平民出身,幼
年丧父,孟子一生所走的道路都是求学、教书、周游列国。

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
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

他说:“诚者,天之道也。

”孟子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的本质属性,认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本原。

孟子的思想体系,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都是以天这个范畴为基石的。

孟子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他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属孔子第四代弟子,是曾子的再传弟子。

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

孔子是大成至圣,孟子被称为亚圣。

孟子与孔子合称孔孟其道,多数人称为“孔孟之道”。

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随后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

孟子与其弟子的言论汇编于《孟子》一书,是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之一。

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最高峰。

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即“人之初,性本善。


相关故事:孟母三迁、孟子受教、断织喻学、杀豚不欺子。

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与郑缪公同时。

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

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

《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

道家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

对后代的哲学、文学、科技、宗教都有深远的影响。

著有《列子》。

那时,由于人们习惯在有学问的人姓氏后面加一个“子”字,表示尊敬,所以列御寇又称为“列子”。

《列子》中的“天体运动说”、“地动说”、“宇宙无限说”,而这些学说都远远早于西方的同类学说·唐玄宗于天宝年间诏封列子为“冲虚真人”。

列子一生安于贫寒,不求名利,不进官场,隐居郑地40年,潜心著述20篇,约十万多字。

现在流传有的《列子》一书,其作品在汉代以后已有所散失,现存八篇《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

其中《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纪昌学射》、《汤问》等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广为流传。

其中《两小儿辩日》被纳入小学语文人教版6年级下册第1篇课文。

列子一向低调,有所谓“子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可见真正做到了老子所说的“和光同尘”的境界,故而列子在历史上的事迹也很少。

这样解释某些人认为列子是后人假托的也不过分。

列子不仅学问渊博,而且是非标准、生活准则也十分明确,其人品道德修养更是高尚。

一次,一位列国使者入郑拜访列子时,发现这位自己仰慕的有道之士,竟然经常在饿肚皮的情况下,埋头搞学问。

郑国宰相子阳听说此事,随即派遣官吏给列御寇送粮食。

列子不为所动,拜谢说:无功不受禄。

使者只得带上粮食返回复命。

列子之妻对此困惑不解,列子解释到:子阳并不了解我的“道”的伟大,只不过想沽名钓誉罢了。

后事实正如列子所料,不久人民作乱杀了这个叫子阳的高官。

列子如果当时接受了馈赠,为其所用,肯定也会不免于祸。

他的学说主张贵虚。

成名于《列子》一书,有章以其名为章名,主旨在于宣扬不可炫智于外而应养神于心,达到“天而不入”的顺其自然,达到“无用之用”的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