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优秀PPT (26页)

合集下载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课件(共26张PPT)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课件(共26张PPT)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二)政治领域:整顿吏制、迁都洛阳 2、迁都洛阳 (1)原因: 平城 洛阳 地理 地理位置偏僻,水 地处中原,交通便 位置 旱易发,交通不便 利 经济 产粮有限,不足以 地处黄河之南,农业发 承受生活供应 达 政治 保守势力强大, 中原的政治文化中心, 阻挠改革 利于争取汉族地主支持 军事 受北方少数民族威 利于控制中 胁 100 原 北魏定都近 众多汉族王朝先后建 历史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一)经济领域:均田制(土地制)、租调制(赋税制) 1、均田制(土地制度) (6)评价: <1>性质: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2>积极作用: <3>局限性: ①国家控制的土地有限,土地分配不均依然存在。 ②随着人口的增多,人地矛盾突出。 ③政府剥削、掠夺农民的劳动力。 ④没有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不可能抑制土地兼并。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课标:了解北 魏初期的社会 面貌;孝文帝 改革的主要内 容。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魏晋南北朝:大分裂、大动荡、大融合
25 东 汉 220 220 魏 蜀吴 280
北 朝
265 西 晋 317
十六国 386北魏分裂581 581 前秦一度统一 隋 朝 317东晋420 420宋齐梁陈589 618 东魏534-550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一)经济领域:均田制(土地制)、租调制(赋税制) 2、租调制(赋税制度) (1)目的:与均田制相适应,保证国家税收; (2)内容:向政府交纳一定数量的租调; (3)影响:改变了赋税征收混乱的现象,减轻农民负担; 农民成为政府直接控制的编户齐民; (二)政治领域:整顿吏制、迁都洛阳 1、整顿吏制 (1)原因:吏治混乱,影响经济收入,激化阶级矛盾; (2)措施:①任期考核制;②严惩贪污;③俸禄制度; (3)影响:①相对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②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掠夺,对巩 固北魏政权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优质课件(共19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优质课件(共19张PPT)
---使吏治有所好转,但不能根本抑制腐败
B.实行汉化措施
孝〞推行均田制,规定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
A、
C.颁布均田令 D.采纳汉族统治制度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课件 (共19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使吏治有所好转,但不能根本抑制腐败
中;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精 编 优 质 课 PPT人教 版高中 历史选 修一第 3单元 第 2课 北 魏孝 文帝的 改革措 施 课 件 ( 共 19张PP T)(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
北魏平城遗址
平城 洛阳
精 编 优 质 课 PPT人教 版高中 历史选 修一第 3单元 第 2课 北 魏孝 文帝的 改革措 施 课 件 ( 共 19张PP T)(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
汉化 特征 (服 饰、 仪仗、 器物)
北魏孝文帝
从北魏孝文帝的出行图中,你了解了什么历史信息?
第5课
自主学习
1.孝文帝改革的前后两个阶段明显以 什么为分界?其改革的各自重点是什么? 具体措施有哪些?
2.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为什么将迁 都作为其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前期改革的主要措施 (迁都洛阳前)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课件 (共19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的是 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
③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
A、迁都洛阳 内容:租(缴纳粮食)调(缴纳绢帛)
重点是创建 新制
实行三长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课件(共26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课件(共26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课件(共26张PPT)
【探究】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何在?由此推断改革 应该主要解决一些什么问题?
必要性:北魏政权制度建设的欠缺造成阶级 矛盾尖锐;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导致民族矛 盾激化;人民起义,社会动荡,直接威胁北魏的 统治。
解决的问题:完善制度;减轻农民的负担; 增加政府的收入;稳定兵役和徭役的来源;缓和 民族矛盾。
【探究】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土地 制度的之不同
1.背景: 商〞是战国时,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显 著提高,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孝〞由于中原地区长期战乱,百姓流亡,存在大量荒地, 同时内迁的少数民族也逐渐学会汉族的农耕生活。
2.内容: 商〞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买卖; 孝〞推行均田制,规定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 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
②三长制(基层统治机构)
在推行均田制的同时,北魏废除了宗主督护制, 改行三长制。三长制以五家为一邻,设邻长;五邻为 一里,设里长;五里为一党,设党长。邻长、里长、 党长合称三长。三长直属于州郡,负责清理户口和田 亩、征发徭役和兵役。三长制的实行,使许多农户成 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指编入户籍的平民),它改 变了以往豪强地主隐瞒户籍的状况,使北魏的地方政 权真正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课件(共26张PPT)
(1)均田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课件(共26张PPT)
①内容:政府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 向政府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
②前提: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 ③性质: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④目的:保证政府收入,缓和社会矛盾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第三单元第2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教学课件 (共2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第三单元第2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教学课件 (共22张PPT)
三.奴婢受田数量和办法与农民相同。他们可得壮牛一 头,田三十亩,但不再给桑田。
四.地方官吏各随在职地区给予公田,刺史十五顷,太 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新旧任相 交接,不许出卖。 后代谓此“公田”为“职分田”或“职 公田”。
3.性质: 封建土地国有制
4.影响:
恢复经济:农民得到了土地,提高了生产积极 性,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巩固政权:有利于赋役征收,促进北魏政权封 建化,从根本上巩固了统治; 民族融合:推动了内迁各族由游牧转向农耕, 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高潮到来; 历史影响:影响深远,为隋唐封建鼎盛局面奠 定了物质基础。
移风易俗
一.设巧计迁都洛阳
1.原因:
A 都城平城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B 新都洛阳适应统治需要
根本原因: 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
从平城方面看 从洛阳方面看
平城保守势力强大, 有利于争取汉
不利于改革
族地主的合作
气候恶劣,交 通不便,生产 不能满足需要
易受强敌“柔然” 威胁,不利于控 制中原
四.推行租调制---赋税制度
1.目的:解决赋税混乱问题,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2.内容:
每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 租(田租):农民向政府交纳一定的粮食 调(户税):向政府交纳一定的绢帛
3.作用:
①改变了赋税混乱的现象,减轻了农民负担, 推动农业生产发展 ②编户齐民增多,增加了国家的租调收入
三.设立三长制---基层行政体制
1.目的: ①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②配合均田制的推行
2.内容:
组织:邻长---里长---党长 职能:检查户口,征收租赋,征发 徭役和兵役,推行均田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PPT课件 (共21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PPT课件 (共21张PPT)
第3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少数民族内迁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北方民族大融合 课堂小结
一 少数民族内迁
2
一、少数民族的内迁
3
从东汉末年以来,有哪些少数民族纷纷内迁?
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 匈奴、鲜卑、氐、羯、羌。
影响最大的是:鲜卑族拓跋部
4
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比较表
民 族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政治制度 文 化
②黄河流域民族融合成为趋势。
①把都城从平城迁至 洛阳 。



文 帝
改革措施


②在朝廷中必须使用 汉语 ,禁用 鲜卑语 北:
③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 汉族 服饰;
魏 孝
④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 姓氏;
文 帝
⑤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 联姻; ⑥采用汉族 的官制、律令;
改 革
⑦学习汉族 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
2、迁都洛阳 措施: 迁都过程
迁都影响 易衣服
讲汉话、
3、移风易俗 措施 改汉姓,
实行汉化
通婚姻
改革学校教育制度
10
迁都洛阳 ----推动改革的深化
1 原因
从平城方面看
从洛阳方面看
经济 军事
气候恶劣,生产条件差, 地处黄河之南,农业生
不能满足需要
产发达
易受强敌“柔然”威胁, 利于控制中原,并举兵南下
汉 族 以农耕 为主
定居 比较完备 先进
北 方 以游牧 少数民族 为主
逐水草 相对落后 相对落后
而居
5
课堂小结
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北魏统一了北方,社会相对安定、民族融 合加强。 2.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各地人民起义 不断,出现统治危机。 3.前期统治者及冯太后积极推动北魏学习汉 族先进文化。 5.孝文帝良好的汉族文化教育,对汉族的先 进和鲜卑的落后有深刻认识。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课件 (共2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课件 (共26张PPT)

问题2: 冯太后的改革有何历史意义? ①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 意义 ②政权的巩固
③奠定后期改革的基础
后期:孝文帝主持,迁都洛阳、移风易俗
问题: 后期改革的特点是什么?采取了哪些主 要措施?
1 特点:孝文帝亲自主持,以学习汉文化为主要目的
2 主要措施 ①迁都洛阳 ②移风易俗
迁都洛阳
1.迁都原因:
⑴政治: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旧都保守势力强 大,阻挠改革
北魏基层行政组织:三长制
改革前 北魏政权
宗主
农民
改革内容:设邻、里、党三长,直属县郡。
改革后 北魏政权
农民
影响:①健全了基层政权,完善了行政体制,有利于中央集权;
②有利于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 ③有利于推行均田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
改革前
租调制
赋税征收混乱,农民负担重;
内容:租(缴纳粮食)调(缴纳绢帛)
出谋划策
面对众多的守旧反 迁都势力,请你设计一下 孝文帝会用什么更高明的 手段达到其迁都的目的?
迁都洛阳
2 过程:493-495年由平城迁到洛阳
移风易俗
问题:孝文帝采取了哪些移风易俗的措施?
1 主要措施: 易服装:下令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装; 讲汉话:要求朝臣讲汉话,30岁以下严格执行; 改汉姓: 将鲜卑姓改为汉姓, 仿汉制: 按门第高低选拔人才(九品中正制); 通婚姻: 提倡鲜卑人同汉人通婚; 改籍贯: 凡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阳为原籍。
阶段 易俗
改汉姓,定门第等级;通婚姻;
改籍贯
九品中正制
三国到西晋时期形成,东晋和南北朝时期得到充分发展,南朝末年渐趋 衰落。其主要内容为:
① 先在各郡设置中正,稍后又在各州设置大中正。州郡中正只能由本 地人充当,且多由现任中央官员兼任。州郡中正都设有属员,称为“访问”。 一般人物可由属员评议,重要人物则由中正亲自评议。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件第3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课件(共27张PPT)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件第3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课件(共27张PPT)

3.北魏实施的均田令,农民并未从中得到实际好处。( × )
提示:国家将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一定程度上使无地 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从而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 生产的发展。 4.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变法阻力。( × ) 提示:为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北魏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
请分析:
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北魏均田制的实质。 提示:北魏均田制是在不触动地主阶级土地占有的前提下,政 府把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要交纳赋税和服徭役,所以其 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 2.北魏均田制能抑制“富强者并兼山泽”吗?为什么? 提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因为均田制没有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而且官僚地主占有大量
2.北魏的门阀制度起了什么作用?
提示:(1)取得了汉族世家大族的支持,树立了北魏王朝的 正统地位。 (2)推动了改革的进行,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 (3)建立了稳固的地主阶级统治秩序,巩固了政权。 (4)但世家大族掌握大权,为北魏分裂埋下祸根。
3.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移风易俗的政策?
提示:孝文帝崇尚汉族文化,实行一系列的汉化政策,提高了 鲜卑族的文化水准,是北方各民族陆续进入中原后民族融合的 一次总汇,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顿吏治的主要措施。( √ )
提示:孝文帝推行俸禄制,中央和地方官吏的俸禄都由国家统 一筹集,按级别高低发放,不许官吏自筹,否则要重刑重责。
2.促使北魏实施均田制的直接原因是汉族地主阶级的要求。
( × ) 提示:促使北魏实施均田制的直接原因应该是政府与宗主争夺 农户,因为当时的宗主(豪强地主)大量兼并土地,隐瞒人口, 直接影响了北魏政府的赋税收入。为了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 北魏实施了均田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优秀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优秀ppt

二、设巧计迁都洛阳
1.迁都原因:
⑴政治: 旧都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 ⑵经济: 旧都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 ⑶军事: 旧都受北方柔然的骚扰和威胁 ⑷地理: 旧都偏居塞上,经略中原困难
(5)洛阳的优势:
⑴曾是东周、东汉、曹魏、西晋的都城,自古就是黄河流域政治 文化中心。⑵周围地区农业发达,能给大都市提供充足粮食。
俸禄制—整顿吏治
改革前
官吏……
改革后
官吏……
吏治好转,矛盾缓和,政局安定,为各项改革 创造了有利的政治局面。
人 教 版 高 中 历史选 修一第 北 魏3单孝元文第帝2的课改北革魏措施孝 优文秀帝的pp 改t 革措 施 课 件 ( 共 1 5张PP T)
人 教 版 高 中 历史选 修一第 3单元 第 2 课 北 魏 孝 文帝的 改革措 施 课 件 ( 共 1 5张PP T)
北方 南方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

---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元 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构 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
---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回顾旧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与有利条件
必要性:宗主督护制和赋税制度导致阶级矛盾加剧。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 各地人民起义不断危及北魏统治。
2.迁都目的: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减少改革阻力;
人 教 版 高 中 历史选 修一第 北 魏3单孝元文第帝2的课改北革魏措施孝 优文秀帝的pp 改t 革措 施 课 件 ( 共 1 5张PP T)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人 教 版 高 中 历史选 修一第 北 魏3单孝元文第帝2的课改北革魏措施孝 优文秀帝的pp 改t 革措 施 课 件 ( 共 1 5张PP 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均田制的局限性
A、抑制了土地兼并,但土地不均依 然存在。(国家控制的土地有限)
B、随着人口的增多,人地矛盾突出。
C、政府剥削、掠夺农民。
战国以来,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类型
土地所有制类别
特点
备注
土地国有制
(官田)
君主土地 土地 私有制 私有 地主土地 制 私有制
所有权属于国家; 不是主要类型,但 北魏隋唐均田制 一直存在;
——《资治通鉴》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 帝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拓跋氏。夫土者,黄中 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谓功臣旧族代(代
郡)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优秀PPT (26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优秀PPT (26页)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一.改革前期:推行新制
1.特点: 在冯太后的主持下进行,建 立新制度取代旧制度
2.措施
(1)俸禄制 (2)均田制 (3)三长制 (4)租调制
(1)俸禄制 484年实行
①原因:吏治黑暗,贪污成风,影响财政收
入,加深矛盾。
②目的:整顿吏治,巩固统治.
③内容:由国家征收统一租调,筹集禄银,
按级别高低发放,不许官吏自筹。
④影响:吏治好转,农民安心从事生产,
北方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俸禄制能否达到防止贪污的目的?
一定程度上有,但不可能从根本上 防止贪污现象。
对于今天如何防止腐败的问题, 有人提出了“高薪养廉”的主张。 你认为这一主张怎么样?
(2)均田制 485年实行
①前提:政府掌握大量无主荒地

6.太阳和其他恒星绕着银河系的运动 ,以及 银河系 绕着其 局部星 系团的 运动也 是混沌 的。我 们观测 到,其 他星系 正离开 我们运 动而去 ,而且 它们离 开我们 越远, 就离开 得越快 。这意 味着我 们周围 的宇宙 正在膨 胀:不 同星系 间的距 离随时 间而增 加。

7.中国这块大地上,存在过许多民族 。这许 多民族 ,不管 是共时 态存在 还是历 时态存 在,均 可以寻 到某种 内在的 关系。 族与族 之间的 关系有 两种: 一为血 缘性; 另为社 会性。 民族之 间不只 是存在 着血缘 性的关 系,也 还存在 社会性 的关系 ,其中 最主要 是文化 关系。
根本原因: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 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
从平城方面看 从洛阳方面看
平城保守势力强大, 有利于争取汉
不利于改革
族地主的合作
气候恶劣,交 通不便,生产 不能满足需要
易受强敌“柔然” 威胁,不利于控 制中原
落后的少数民 族文化
地处黄河之 南,农业生 产发达
利于控制中原,并 举兵南下征服较弱 的“南齐”
先进的汉族文化, 数个朝代之都
1.平城草木丰盛,牛羊成群,气候不冷不热,而洛 阳夏季酷热难耐,为什么要迁到洛阳去呢?
2.我是个大奴隶主,在平城有豪华的宅院,大量的 地产,还有众多的奴隶,生活的很好,不能迁都。
3.我们平城周围多数是鲜卑人,而洛阳周围多数 是汉人,语言不统一,多别扭。
4.平城是祖宗定下来的都城,已近百年了,我们 世世代代都住在这里,不能迁。
发展了生产,缓和了矛盾,形成了以均田制 为中心的一套政治经济制度,巩固了北魏 的政权,为后期改革奠定了基础。
二.改革后期: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背景: 鲜卑族的落后
特点: 孝文帝亲自主持
迁都洛阳
措施
移风易俗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467-499)
1、设巧计迁都洛阳
原因:
A 都城平城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B 新都洛阳适应统治需要
②内容: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
向政府交租,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 役,土地不得买卖。
③性质:封建土地国有制
④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土地兼并,提高
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国家征 收赋税和徭役,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均田制的主要内容有如下四点:
一、男子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 妇人受露田二十亩,分露田时会加倍或加两倍授给,以备 休耕;身死或年满七十岁,须还露田于官,桑田则为世业 田,不须还官;按照规定,桑田内要种植一定数量的桑、 榆、枣树等,至于不宜蚕桑的地区,则改受麻田,当中男 子十亩,妇人五亩。
人才;
通婚姻:提倡鲜卑人同汉人通婚;
改籍贯:凡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阳为原籍。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优秀PPT (26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优秀PPT (26页)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
免所居官。
——《魏书》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 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 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优秀PPT (26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优秀PPT (26页)
(1) 促进鲜卑族和汉族文化的融合
意义 (2) 得到了汉族地主的支持
(3)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 的转化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优秀PPT (26页)
汉化政策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优秀PPT (26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优秀PPT (26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优秀PPT (26页)

1.即便我们知道了制约宇宙的有关定 律,我 们仍然 不能利 用它们 去预言 遥远的 未来。 这是因 为物理 方程的 解会呈 现出一 种称作 混沌的 性质。 这表明 方程可 能是不 稳定的 :在某 一时刻 对系统 作非常 微小的 改变, 系统的 未来行 为很快 会变得 完全不 同.
5.洛阳是汉人居住区,如果把都城迁到那里,会威 胁我们的统治。
面对众多的守旧反迁都势力,请你设 计一下孝文帝会用什么更高明的手段 达到其迁都的目的?
迁都过程:
以“南伐”为借口,493年~495 年由平城迁到洛阳。
意义:
对洛阳发展:使洛阳成为政治、经济中心 对改革进行:打击了保守势力,保证了改革的深入 对民族关系:有利于巩固对中原的统治,促进民族 融合
北魏政权
宗主
农民
(3)设立三长制---基层行政体制
目的:①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②配合均田制的推行
内容: 邻长---里长---党长 职能:检查户口,征收租赋,征发徭役和
兵役,推行均田制
认识由“宗主督护制”到“三长制”的 变化
北魏政府
北魏政府
宗主
州郡
农民
农民
影响:
邻长里长党长
①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
他真的愿意葬入陪陵吗?真的愿意不论是生前、还是死后都要 笼罩在母权的阴影中吗?特别是平城是鲜卑贵族的老窝,长期以 来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母权政治势力,这对孝文帝掌握权力构成极 大威胁。北魏的建立者拓跋硅、还有第三代皇帝拓跋焘都是在这 种内乱中被杀的。孝文帝为摆脱母权的阴影,把皇权真正掌握在 自己手中,它选择了“走为上”,于是便有了太和十八年的迁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优秀PPT (26页)
2、移风易俗
特点: 孝文帝亲自主持,改变鲜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进一步
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促进鲜卑族积极接 受汉文化。
易服装:0岁以下严格执行;
改汉姓:将鲜卑姓改为汉姓,按门第高低选拔

2.在不稳定或混沌的系统中,一般地 存在一 个时间 尺度, 初始状 态下的 小改变 在这个 时间尺 度将增 长到两 倍。在 地球大 气的情 形下, 这个时 间尺度 是五天 的数量 级,大 约为空 气绕地 球吹一 圈的时 间。

3.人们可以在五天之内作相当准确的 天气预 报,但 是要做 更长远 得多的 天气预 报,就 既需要 大气现 状的准 确知识 ,又需 要一种 不可逾 越的复 杂计算 。我们 除了给 出季度 平均值 以外, 没有办 法对六 个月以 后做具 体的天 气预报 。
认识:
改革不但要顺应历史潮流,还要讲究斗争策略, 以减轻改革的阻力; 孝文帝是古代杰出地主阶级改革家和政治家
摆脱母权阴影说
孝文帝的父亲献文帝14岁继位,冯太后临朝称制,孝文帝自 幼由冯太后抚养,继位时仅5岁,冯太后再次执掌朝政,冯太后 聪明贤达,富有才干,孝文帝对其非常尊敬崇拜,在冯太后死后, 孝文帝在平城为其营造了一座规模巨大的陵墓,并在太后陵东侧 为自己修建了一座规模相对小的陵墓,表示要永远高山仰止般的 陪伴太后、忠于太后。
二、露田、桑田均不得买卖,但“盈者得卖其盈,不 足者得买所不足。”
三、奴婢受田数量和办法与农民相同。他们可得壮牛一 头,田三十亩,但不再给桑田。
四、地方官吏各随在职地区给予公田,刺史十五顷, 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新旧任 相交接,不许出卖。 后代谓此“公田”为“职分田”或 “职公田”。

4.我们还知道制约化学和生物的基本 定律, 这样在 原则上 ,我们 应能确 定大脑 如何工 作。但 是制约 大脑的 方程几 乎肯定 具有混 沌行为 ,初始 态的非 常小的 改变会 导致非 常不同 的结果 。这样 ,尽管 我们知 道制约 人类行 为的方 程,但 在实际 上我们 不能预 言它。

5.宇宙的其他地方对于地球上发生的 任何事 物根本 不在乎 。绕着 太阳公 转的行 星的运 动似乎 最终会 变成混 沌,尽 管其时 间尺度 很长。 这表明 随着时 间流逝 ,任何 预言的 误差将 越来越 大。在 一段时 间之后 ,就不 可能预 言运动 的细节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