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宁夏中南部移民搬迁区生态修复的思考

合集下载

扶贫攻坚背景下试析宁夏生态移民社会治理特征及问题

扶贫攻坚背景下试析宁夏生态移民社会治理特征及问题

扶贫攻坚背景下试析宁夏生态移民社会治理特征及问题1. 引言1.1 背景扶贫攻坚是中国长期以来的重要工作之一,旨在帮助贫困地区的群众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

宁夏作为我国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长期以来也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和贫困现象。

为了改善宁夏的生态环境和减轻贫困压力,政府实施了生态移民政策,将一部分贫困人口迁入生态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帮助他们发展产业、改善生活。

在扶贫攻坚的背景下,宁夏的生态移民社会治理也成为一个重要议题。

如何有效管理生态移民社区,协调好移民群体与原居民的关系,解决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都是当前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通过深入分析宁夏生态移民社会治理的特征和问题,可以为政府决策和社会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推动宁夏的生态移民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1.2 研究意义宁夏是我国扶贫攻坚的重点地区之一,生态移民是宁夏脱贫攻坚的重要措施之一。

对于宁夏生态移民社会治理特征及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宁夏生态移民社会治理特征的探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宁夏生态移民政策的实施情况,为今后政策的调整和优化提供参考。

分析宁夏生态移民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帮助相关部门找出问题所在,及时解决,使生态移民政策更加有效地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可以促进宁夏生态移民政策的落实和完善,推动宁夏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深入研究宁夏生态移民社会治理特征及问题,对于加快宁夏脱贫攻坚进程,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2. 正文2.1 宁夏生态移民的概念和特点宁夏生态移民是指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根据国家政策和规划,将居住在生态环境脆弱区的居民搬迁至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人居环境改善的行动。

宁夏生态移民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政策驱动。

宁夏生态移民是在国家扶贫攻坚政策的推动下进行的,政府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减轻生态环境负担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采取了积极的政策措施,推动生态移民工作的开展。

宁夏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宁夏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8 7 . 7 %, 文化程度低 , 只能从事传统 的农业生产 , 收入
基金项 目: 2 0 1 4 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西北少数 民族地区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研究》 ( 课题号: 1 4 B M Z 0 9 9 o 收稿 日期 : 2 0 1 6 — 1 2 — 2 2 作者简介 : 王平 , 男, 陕西绥德人 , 编辑 , 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 向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 温丽 , 女, 宁夏吴忠人 , 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 院教授 , 硕士生导师 , 从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

县、 西吉县 、 隆德县 、 泾源县 、 海原县五大方面指数差 异大 , “ 民主法制 ” 方面指数分别高达9 7 . 3 3 %、 9 8 . 3 4 %、
1 0 0 . 0 0 %、 9 3 . 1 1 %、 9 7 . 3 5 %, 而“ 经济发展” 方面指数最
低, 仅 为4 6 . 5 7 %、 4 0 . 7 0 %、 4 4 . 2 4 %、 4 5 . 7 7 %、 3 9 . 4 7 %, 二 者相差5 0 . 7 6 个、 5 7 . 6 4 个、 5 5 . 7 6 个、 4 7 . 3 4 个、 5 7 . 8 8 个 百
分点。嘲 ( 二) 基础设施薄弱 , 致贫原 因复杂 对外交通联系尚不便捷 ,铁路运输能力不足 , 区
域 内公路等级低 、 抗灾保通能力弱 , 特别是村组道路 建设严重滞后 , 有1 / 4 的行政村和超过一半 的自然村不 通公路 。 能源 、 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目 前仍 有6 O 余万贫困群众存在饮水 困难 , 城镇 、 工业及移 民 安置用水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 中, 无 安全 饮用 水 的 占建 档 立 卡总 户数 的 1 5 . 1 %,居 住危 房

对宁夏中南部移民搬迁区生态修复的思考

对宁夏中南部移民搬迁区生态修复的思考
中整治 、 综 合 治理 、 全 面 恢 复 。 三 是 在 生 态移 民 搬迁 时边 搬迁 边 拆除 , 对搬迂 户的 院落进 行 全面 彻底 的拆除 , 共 拆除
水 平 带 上属 于 温 带 草 原带 , 具 有 由森 林 草 原 向 干旱 草 原 过
渡 的特 点 【 。 现 有林 业 用 地 面积 1 1 . 5 5万 h m ( 占 土地 总 面
人, 其 中农 业 人 口 3 3 . 3 2万 人 , 占7 2 . 4 %。 地 势呈两南高 , 北
有林地 6 6 . 6 7 h m , 未 成林地 1 6 6 . 6 7 h m , 封山育林 2 6 6 . 6 7
h m , 荒山 1 8 0 . O 0 h m , 耕地 2 1 3 . 3 3 h m 。 区 域 内 沟 壑纵 横 , 地
积的 3 2 . 9 %) , 其 中 有林 地 1 . 3 6万 h m ( 公 益林 0 . 8 3万 h m ,
商 品林 0 . 5 3万 h m ) , 占林 业 用地 面 积 的 1 1 . 9 %; 疏林地 0 . 1 万h m , 占0 . 9 %; 灌 木林 地 3 . 1 9万 h m , 占2 7 . 6 %; 未 成 林 造 林地 2 . 6 4万 h m , 占 2 2 . 9 %; 无林地 4 . 2 5万 h m , 占3 6 . 8 %; 森 林 覆盖 率 为 l 2 . 7 %。
部低 , 海拔 1 4 7 0 ~ 2 1 0 0 m。 地 形复 杂 、 地貌多样 、 梁 峁 交错 、
沟 壑 纵横 , 山地 面 积 占总面 积 的 7 9 . 5 %。 境 内 全年 日照 时数 、 年均 气 温 、 年积温 、 无霜 期 分 别 为 2 5 2 7 h、 6 . 5℃ 、 2 2 6 3 o C、 1 0 3 ~ 1 4 8 d, 年 均降 雨 量 4 0 0 mm( 多 集 中在 6 — 9月 ) , 植被 在

对生态移民迁出区修复建设暨天然林资源管护的思考

对生态移民迁出区修复建设暨天然林资源管护的思考

近年来,彭阳县委、政府抢抓自治区实施生态移民攻坚工程的历史机遇,立足于全县生态建设的实际,加大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和天然林资源管护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1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措施立足于迁出区立地条件较差,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实际,彭阳县将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全面恢复作为改善地方生态环境,发展经济,巩固提升“生态彭阳”建设水平的主要抓手,统筹规划,创新机制,综合治理。

采取封、造、育、管4项措施,移民迁出区生态恢复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截至目前,建成白阳镇姬山、小岔乡卷槽、冯庄乡茨湾、孟塬乡高岔4个生态恢复示范区,完成造林整地工程4025.7hm 2,点播柠条4025.7hm 2,绿化道路50km ,栽植针叶树和绿化大苗15万株,发展优质经果林366.7hm 2,种草1800hm 2。

1.1加强领导,科学规划移民迁出区的生态治理恢复是生态移民工程的重要内容,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组织专家经过反复调研论证,编制完成了《宁夏彭阳县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工程规划》和《彭阳县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恢复实施方案》,对辖区荒山、荒沟、退耕地、耕地、河道、废弃宅院、村部等闲置资源统一规划,统筹安排,集中整治,全面恢复[1]。

1.2因势利导,综合治理根据《宁夏“十二五”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规划》,彭阳县共搬迁安置移民3.6万余人,移民迁出区将有35333.33hm 2土地用于生态修复。

根据搬迁进度和生态修复规划,对移民迁出区分年度进行造林绿化,实行山水田林路草综合治理,宜林则林,宜草则草。

对红河、茹河和安家川流域的川台地用于林木育苗,山坡地因地制宜、宜树则树、宜草则草;北部乡镇生态脆弱区域的耕地,主要采取林草间作、种草为主的模式进行治理。

保留移民迁出区原有的学校房屋及配套的供电线路、水井、水窖等基础设施,为后续林业建设提供保障。

1.3创新机制,加快发展把移民迁出区就近纳入国有林场管理,迁出区的退耕农户继续享受退耕还林草优惠政策;计划组建王洼中心林场,设立小园子和范新庄分场,争取成立茹河林场。

宁夏自发移民探析: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宁夏自发移民探析: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宁夏自发移民探析: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随着自发移民的规模日益扩大和周围社会的不断发展,自发移民自身存在的问题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

其中既有自发移民者自身造成的问题,也有因当地政府管理缺失或不到位所造成的问题;既受到了经济方面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了社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的问题甚至受到了民族宗教因素的影响。

由于自发移民作为一种对国家、对个人均有益的社会现象,已经存在并将长期存在下去,因而在解决自发移民存在和引发的一些问题时,不仅要解决现有的自发移民的问题,而且要从长远出发,引导自发移民合理有序地进行发展。

自发移民存在问题一、自发移民自身存在的问题1.户口落实问题。

在中国现行的户口制度下,户口状况不同,意味着其享受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是不同的。

户口在农村与土地问题联系密切,在城市则与就业和上学机会紧紧挂钩。

就笔者调研和访谈的结果来看,户口问题被自发移民列为第一大难题,同时也是自发移民认为政府解决得最不力的一个难题。

对于自发移民来说,由于户口的非本地化,导致他们附着在户口上的经济权利和社会权利尽失。

宁夏绝大多数自发移民都是通过租赁土地进行发展的。

土地的出租者因为具有当地的户口因而获得了更多的收益:一方面是国家赋予的一切惠农政策,如种子、化肥、农药等方面的补贴;另一方面是收取租赁者的租金。

而自发移民租用或借用当地人的土地,不仅要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而且不能享受国家对于土地和农村、农民的各项优惠政策。

此外,没有本地户口还引发出各种权利丧失的局面,如有些地区自发移民的孩子入学要交金额较高的择校费,大部分移民难以享受当地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等等。

可以说,户口问题已经成为自发移民日常生产生活和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的根源所在。

然而,由于地方行政管理部门权力有限,致使这一问题难以有所突破。

2.前期发展困难问题。

自发移民从宁夏南部山区搬迁到北部川区,搬迁、购地、购房、购置生活用品、开展生产等各项开支几乎耗尽了他们所有的积蓄,相当一部分家庭甚至需要依靠亲友的借款才能支撑前期的搬迁成本。

对移民搬迁出村庄生态环境治理的意见和建议——以宁夏西吉县生态

对移民搬迁出村庄生态环境治理的意见和建议——以宁夏西吉县生态
前, 迁 出区生 态恢 复 4 . 2 1 万h m , 新村 绿 化 和农 田防 护林 建
设2 1 3 3 . 3 3 h r n 2 。尽管 宁夏 中南 部在生态 移 民搬 迁 中取 得 了
户如今依然还在居住 。 而 由于迁出村庄实行断电断水 , 遗留
农 户生 活相 当 困难 , 加之 农地 未 能全部 纳 入集 体管 理 , 给 迁
关键词 : 移 民搬 迁 出村 庄 ;生 态环境 治 理 ; 建 议
中图分类号 : X1 7 1 , 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2 - 2 0 4 X( 2 0 1 4 ) 1 1 — 0 0 6 0 — 0 2
Su g g e s t i o n s f o r E c o l o g i c a l En v i r on me n t I mp ov r e me n t o f E mi g r a t i o n Vi l l a g e s - -wi t h Ec o l o g i c a l Em i g r a t i on Vi l l a g e s
A b s t r a c t Wi t h t h e e c o l o g i c a l e m i g r a i o n v i l l a g e s o f X i j i C o u n t y i n N i n g x i a a B h t e e x a m p l e s ,t h e e x i s t i n g p r o b l e ms i n he t e —
c o l o g i e l a e n v i r o n me n t i m p r o v e me n t f o he t e m i g r a t i o n v i l l a g e s a l e a n a l y z e d m a d s o m e s u g g e s t i o n s f o r t h e e c o l o i g c a l e n v i r o n -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的若干政策意见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的若干政策意见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的若干政策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2.09•【字号】宁政发[2012]29号•【施行日期】2012.02.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的若干政策意见(宁政发〔2012〕29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生态移民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区中南部地区贫困问题的战略决策,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切实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促进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工程顺利实施,确保实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现提出如下政策意见:一、严格执行规划批复确定的生态移民每户54平方米的住房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规模及投资标准,各地不得随意扩规超标。

对于擅自扩大工程建设规模,超规划、超标准建设形成的资金缺口,各地自行承担,自治区不予补助。

各地要在不增加住房面积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移民住房结构,以满足两代人合理居住或三代人过渡性居住需求。

二、严格执行规划确定的生态移民自筹资金标准,建房自筹资金每户一律按1.28万元标准由迁出县(区)负责收缴,不得减免和加收。

产业发展资金不足部分,可通过整合国家及自治区相关项目资金、以奖代补资金和市、县(区)扶持生态移民的专项资金解决。

三、适当放宽劳务移民县对县限制,凡属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规划区内,没有享受生态移民政策,已在城镇、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稳定就业的务工家庭,可以作为迁入和迁出县(区)的劳务移民任务,由相关县(区)做好对接确认工作。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移民局依据自治区扶贫办核准的结果,对原规划作相应调整。

各迁出地政府要从确定搬迁移民中认真筛选务工能力较强的家庭作为劳务移民对象,与迁入地政府共同做好就业安置工作。

宁夏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恢复与保护刍议

宁夏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恢复与保护刍议
迁 出区退 出土 地 1 2 7 2 . 1 万 亩 。中南部 地 区生态 移 民迁 出 区基本 现状 如下 :
题 。生态移 民迁 出区生态恢 复保护作为一项 系统工 程, 不仅涉及 自然恢 复 , 还涉及多方面人为因素和社 会因素 , 诸如人的生态意识 、 生活与生产方式 、 贫困 、 经 济 目标 追 求 以及 一 系 列 和生 态 恢 复 保 护相 关 的政 治、 经济制度。因此 , 未来的生态恢复保护将更加强调 自然恢复与社会 、 人文的耦合 。宁夏多年来 的生态移

原有坡耕地若不及时采取植被恢复措施 , 也面临着大 面积 、 高 强度 的水 土 流 失 和 土地 退 化 威 胁 , 生 态 移 民
迁 出区原 有林 草植 被 养 护和监 管 不及 时 , 也 有再 度 荒 漠化 的可 能 。 ( 二) 社 会经 济发 展落 后 区域 内国土 面 积 占全 区6 5 %, 人 口 占全 区3 9 . 5 %,
县等8 个国家扶贫重点县( 区) , 以及红寺堡区和沙坡头 区 、 中宁县 的 山区部 分实 施 了异 地扶 贫 搬迁 移 民 、 中
部 干 旱 带 县 内生 态移 民和 “ 十二 五 ” 中南部 地 区生 态
基金项 目: 宁夏社科基金重点项 目” 宁夏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 恢复与保护研究 ” ( 项 目编号 : 1 5 N X A Y J 0 2 )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 日期 : 2 0 1 6 - 0 9 — 1 8 作者简介 : 马秀霞, 女, 宁夏中卫人 , 宁夏党校科研处研究馆员 , 主要从事社会学及信息经济问题研究 ; 桑果果 , 女, 宁夏党校科研处馆 员.
2 0 1 6 年 1 2 月
中共银 川 市委党 校学 报
J o u m ̄ o f t h e Yi n c h u a n Mu n i c i p a l P a r t y C o H e g e o f C. P . 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宁夏中南部移民搬迁区生态修复的思考
摘要简述了宁夏中南部移民区的概况,以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刘家沟移民迁出区为例,介绍了移民搬迁区生态修复措施,并简要总结了鱼鳞坑整地和反坡带子田整地的技术措施,以为生态移民建设能够更加顺利地实施和全面恢复移民迁出区的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关键词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宁夏中南部
固原市原州区位于宁夏南部山区,六盘山东麓,地跨东经105°58′~106°57′,北纬35°34′~36°38′。

全区总面积2 756 km2,辖7镇4乡5个办事处,153个行政村,总人口4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3.32万人,占72.4%。

地势呈西南高,北部低,海拔1 470~2 100 m。

地形复杂、地貌多样、梁峁交错、沟壑纵横,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9.5%。

境内全年日照时数、年均气温、年积温、无霜期分别为2 527 h、6.5 ℃、2 263 ℃、103~148 d,年均降雨量400 mm(多集中在6—9月),植被在水平带上属于温带草原带,具有由森林草原向干旱草原过渡的特点[1-4]。

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1.55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32.9%),其中有林地1.36万hm2(公益林0.83万hm2,商品林0.53万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11.9%;疏林地0.1万hm2,占0.9%;灌木林地3.19万hm2,占27.6%;未成林造林地2.64万hm2,占22.9%;无林地4.25万hm2,占36.8%;森林覆盖率为12.7%。

1 宁夏中南部生态移民概况
生态移民是一条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山川互济、具有宁夏特色的扶贫开发之路,可以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恶化。

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用5年时间将生存条件极差地区的35万贫困群众搬迁安置到近水、沿路、靠城的区域;再用5年时间把宁夏建成为国家生态移民扶贫开发示范区,确保2020年与全国同步小康[1-4]。

原州区计划对中南部7.88万户34.6万人实施生态移民搬迁,涉及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等9个县区91个乡镇684个行政村1 655个自然村,规划县内、县外分别安置2.84万、5.04万户,安置人数分别为12.11万、22.49万人。

规划移民安置区274个,其中分别设生态移民安置区、劳务移民安置区234、40个,分别安置移民5.87万户25.95万人、2.01万户8.65万人[1-4]。

“十二五”期间,财政部将每年补助3亿元,5年累计补助资金15亿元,用于宁夏中南部地区345万生态移民搬迁工作,大大地支持了该区生态移民工作,使生态移民建设能够更加顺利的实施。

2 移民搬迁区生态修复措施
以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刘家沟移民迁出为例进行阐述。

刘家沟位于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黑刺沟村,与六盘山自然保护区天然次生林区相接,距固原市区30 km,与滴水崖、黑刺沟、凤凰蛋相连,原有住户62户228人,于2012年已全
部搬迁至宁夏引黄灌区红寺堡区弘德一村。

该区共有土地面积901.33 hm2,其中耕地面积213.33 hm2,退耕还林8.00 hm2,有林地66.67 hm2,未成林地166.67 hm2,封山育林266.67 hm2,荒山180.00 hm2,耕地213.33 hm2。

区域内沟壑纵横,地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土壤退化,生态系统功能严重失调。

为尽快恢复区域内生态环境,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大力宣传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移民群众参与生态恢复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是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行集中整治、综合治理、全面恢复[5-7]。

三是在生态移民搬迁时边搬迁边拆除,对搬迁户的院落进行全面彻底的拆除,共拆除房屋62户190间,恢复土地6.33 hm2,并断水断电,收回移民承包土地,切断了移民两头跑的后路,为生态恢复奠定了基础。

四是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推进,部门联动,乡镇负责具体实施,林业部门负责规划设计、苗木供应和技术指导,采取“封、造、育、管”4项措施,对生态移民迁出区进行大搬迁、大绿化,做到全面治理[8-9],采用鱼鳞坑、反坡带子田共整地399.67 hm2,栽植樟子松、油松、山桃、刺槐等各种苗木超过100万株,使移民迁出区生态得到全面恢复。

3 整地技术措施
3.1 鱼鳞坑整地
要求口径为100 cm×80 cm,在鱼鳞坑中间50 cm处挖宽、深分别为30、40 cm 的坑,将挖出的死土进行培埂,活土回填入沟内。

深翻30 cm,反坡15°,坑间密度2 m×2 m[1-4],栽培密度为2 505株/hm2,沿水平线呈“品”字形排列(图1)。

鱼磷坑整地方式适宜六盘山外围土石质山区造林整地及东北部干旱黄土丘陵区25°以上的坡地、地形破碎地段造林整地。

3.2 反坡带子田整地
要求沿水平线挖宽1.2 m反坡带子田,里低外高呈反坡状,带间距为4 m(图2)。

此整地方式适宜东北部干旱黄土丘陵区地形整齐地段及25°以下的坡地地块整地。

目前,成活率达到90%以上,耕地内苗木生长量达25 cm,由于进行了彻底搬迁,没有人为破坏,植被覆盖度达95%以上,水土流失基本得到遏制,在2013年遇到30年来未遇的特大降水量情况下,没有发生洪水和泥石流灾害,并且是当年治理当年见效。

4 参考文献
[1] 坚决打赢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攻坚战[N].宁夏日报,2011-04-12(8).
[2] 陶文科.固原市原州区退耕还林主要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与营林优化配置效应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3] 韩天芳.固原市原州区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分析[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4] 张久园.固原市原州区林业建设规划及预期效益评价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5] 薛新乐,柳智平,田国江.宁夏隆德县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恢复及管理问题探讨[J].甘肃林业科技,2011,36(4):53-54.
[6] 马旭霞.固原市生态移民现状及建议[J].科技资讯,2011(34):220.
[7] 余会军,陆小明,岳晓霞.固原市原州区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分析与评价[J].现代农业科技,2009(14):181-183.
[8] 余会军,陆小明,岳晓霞,等.固原市原州区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分析与评价[J].现代农业科技,2009(14):181-183.
[9] 自治区移民局.实施生态移民保障改善民生[N].宁夏日报,2012-10-12(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