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生育期与气象

合集下载

天气与大豆玉米生长的微妙关系

天气与大豆玉米生长的微妙关系

天气与大豆玉米生长的微妙关系关于北半球来讲,第三季度是生长的一个重要时期,因此在那个时刻段,不论是期货炒作仍是现货行情,总会有明显波动,这正是炒作北半球天气和产量的结果,其实对天气的炒作从5月份便已经开始了。

由于大多数投资者对大豆、玉米由播种到收成对水分、气温、光照等条件的具体要求不了解,很多时刻事实上是在“跟风炒作”常常显现“炒作虚高”,下面益农网仅从天气对大豆与玉米的实际阻碍动身,对大豆玉米对生长环境、天气条件的要求做以下简要分析。

一、播种期——作物对天气无明显要求每一年的4月末5月初都是播种大豆和玉米的时刻,由于大豆和玉米本身特质的不同,大豆和玉米的播种时刻及其播种时对天气的要求也略有区别。

由于大豆种子富含脂肪、蛋白质,在大豆种子吸水量达到50%时才能萌芽,种子发芽后需吸收比本身重l~1.5倍的水分,才能使蛋白质、脂肪分解成可溶性养分供胚芽生长,能够说水分是大豆种子萌生生长的必要条件。

播种时土壤水分必需充分,田间持水量不能低于60%,而以75~90%时最适于萌芽出苗。

而相关于玉米而言,脂肪含量少,且玉米种子本身的水分含量要大于大豆所含的水分(玉米水分含量一样在15-18%,大豆一样在12%之内),因此在较为干燥的天气里播种玉米也是能够的。

在实际播种中,玉米应适时早播,如此能够延永生长时期,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幸免秋霜冷害,如此对玉米增产十分重要。

另外,在华北平原地域,夏玉米及早播种除可提高产量外,还可幸免因晚播遇雨季而发生芽涝。

可是要专门注意的是,假设在降水较多的环境下,过早播种了玉米那么易致使玉米种子霉烂。

播种大豆玉米时,除上述水分要求外,对气温等要求也略有不同。

由于大豆发芽时是子叶带着幼芽露出地表,因此土层不宜过厚,而由于种子脂肪含量高只要温度在6~7℃种子即能够萌生,温度在12℃以上时萌生正常,25~30℃时萌芽快且健壮。

在播种玉米的地域,土壤表层一样在5~10厘米,且地温稳固在10~12℃时即可播种,相较之下,玉米播种期间对温度和土壤厚度要求并非如大豆严格。

大豆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

大豆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

大豆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
大豆的生长发育对温度有一定的要求。

温度对大豆的萌发、生长、开花、结荚和成熟等阶段都有影响。

- 萌发阶段:大豆的种子在合适的温度下才能迅速萌发。

一般
要求土壤温度在10-12摄氏度以上,最适宜的温度为20-30摄
氏度,此时大豆的种子能够快速发芽。

- 生长阶段:大豆生长期间,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5-35摄氏度,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摄氏度。

在这个温度范围内,大豆的生
长速度最快,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效率最高。

- 开花和结荚阶段: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0-30摄氏度,最适宜
的温度为25摄氏度。

此时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花粉不活跃,授粉率下降,影响结荚数量和质量。

- 成熟阶段:大豆成熟期的温度要求较高,一般要求在25-30
摄氏度的温暖环境下,可以促进籽粒的充实和干燥。

总体而言,大豆的生长发育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强,但是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影响其正常生长。

同时,温度的变化也会影响大豆的生长节律和产量形成。

不同地域和生态条件下的大豆种植,温度适应要求会有所不同。

气象变化与农作物生产的关系

气象变化与农作物生产的关系

气象变化与农作物生产的关系气象变化对农作物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

农作物的生长与发育直接受到气温、降水和日照等气象因素的制约。

而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气象条件也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这对农作物的生产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首先,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生产造成了一些不利影响。

随着气温的上升,季节性的气候变化变得更为不稳定,旱灾和水灾等极端气候事件也更加频繁。

这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许多农作物对高温非常敏感,当气温过高时,作物的光合作用减弱,叶片蒸腾增加,导致植株生长不良。

此外,气温升高还会增加害虫和病菌的滋生速度,对作物产生更严重的病害威胁。

其次,降水变化也对农作物生产造成了重要影响。

降水量和分布的改变,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产量。

如果降水不足,作物缺水会导致植物生长停滞,产量大幅下降。

与此相反,如果降雨过多,就极易引发水淹和农作物失收的风险。

此外,降水的不正常分布也会引发作物的生理障碍,如花期和结实期遭遇降雨会造成掉粒、掉落等损失。

此外,日照时间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光合作用是植物进行养分合成的关键过程,影响着农作物的光、热合成以及碳水化合物的分配。

日照时间不足会降低作物的光合效率,进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尤其是长日照作物,如小麦、大豆等,对日照的需求更加显著,如果日照不足,它们的生长周期就会受到延长,产量也会受到影响。

面对气候变化给农作物生产带来的挑战,人们也在不断寻找解决办法。

一方面,科学家通过研究育种技术,努力培育适应气候变化的新品种。

这些新品种具有更强的抗旱、抗病虫害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变化的气候条件。

另一方面,众多农业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用于提高农作物的抗逆能力,例如节水灌溉技术、温室种植技术等,能够缓解气象变化对农作物的不利影响。

此外,农民们也需要加强气象观测和预测的运用,及时了解气象变化情况,科学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和种植技术,以适应当前的气候条件。

同时,政府部门也可以通过建立农作物保险制度和农业补贴政策,为农民提供适当的保障和支持。

我国大豆各主产区及其气象条件

我国大豆各主产区及其气象条件

大豆适宜生长在年积温(计算积温的起始温度为15℃)大于1000℃、持续天数在60天以上、较湿润的地区。

我国大豆产区可分为春大豆区、黄淮流域夏大豆区、长江流域夏大豆区、秋大豆区和四季大豆区五个栽培区。

1.春大豆区春大豆区包括东北春大豆亚区,黄土高原春大豆亚区和西北春大豆亚区。

本区共同特点是温度较低,无霜期短,为春种秋收一年一熟的春大豆。

(1)东北春大豆亚区。

本区是我国大豆第一大产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以及河北省北部和北京、天津两直辖市。

一般4月下旬、5月上旬播种,9月中下旬收获。

无霜期短,一般约为110~140天。

日照长,夏至日照约为15~16小时左右。

降雨量较多,主要产地年降雨量多在500~700毫米。

(2)黄土高原春大豆亚区。

本区地处黄土高原,包括山西省北半部、陕西省北部,以及内蒙古和宁夏,以山西省北半部和陕西栽培大豆较多。

一般4月下旬播种,9月中下旬收获。

本区海拔较高,日照较长,一般夏至日照在15小时以上。

降雨量少,大豆产区全年降水量多为300~400毫米,属干旱少雨地区。

(3)西北春大豆亚区。

本区位于西北高原,包括新疆,以及青海省东北角和甘肃省西部,大豆栽培很少。

本区地势高,日照较长,夏至日照多为15小时以上。

全年降水量极为稀少,多则250毫米左右,少则只几十毫米,属于灌溉农区,全靠灌溉。

一般4月下旬5月上句播种,9月中下旬收获。

2.黄淮流域夏大豆区黄淮流域夏大豆区包括黄淮平原夏大豆亚区和黄河中游夏大豆亚区。

本区温度高,无霜期较长,原为二年三熟的冬闲夏大豆,大部改为麦豆一年两熟的夏大豆。

(1)黄淮平原夏大豆亚区。

本区大豆仅次于东北春大豆亚区,为我国大豆第二大产区。

包括山东全省,河南省大部和河北省中南部,江苏和安徽两省的黄淮平原广大地区。

本区无霜期多为180~230天,光照较短,夏至光照约为14.5小时左右。

本区季节性强,大豆要抢种抢收,雨量较多。

全年降水量多为500~700毫米,但往往大豆前期多雨易涝,后期少雨,易遭干旱。

夏大豆的生长发育特点

夏大豆的生长发育特点

夏大豆的生长发育特点
夏大豆的生长发育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生育期短:与春大豆相比,夏大豆的生育期要短一些。

在北半球,春大豆通常在3月至6月种植,而夏大豆则在6月至9月种植。

因此,夏大豆的生长周期较短,一般在90-100天之间。

2. 营养生长期短:夏大豆的营养生长期也相对较短。

由于夏季气温较高,大豆的生长速度较快,营养生长期较短。

这使得夏大豆在较短时间内就能完成营养生长,进入生殖生长阶段。

3. 成熟时间短:由于夏大豆的生育期较短,因此其成熟时间也相对较短。

在正常生长条件下,夏大豆一般在种植后的70-80天内即可成熟。

4. 花期集中:夏大豆的花期也比较集中。

在适宜的条件下,夏大豆的植株会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开花。

这使得夏大豆的种植和收获相对容易,因为整个种植区域的作物生长比较一致。

5. 高光效:夏大豆具有高光效的特点,即在较短的时间内能积累较多的干物质。

这主要是因为夏大豆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夏季的光照资源,进行快速的光合作用。

6. 有限结荚习性:夏大豆一般为有限结荚习性品种,这意味着在适宜的条件下,夏大豆的植株会在生长过程中形成一个相对集中的结荚期。

在这个时期内,植株会集中开花、结荚和鼓粒,从而有利于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综上所述,夏大豆的生长发育特点主要表现在生育期短、营养生长期短、成熟时间短、花期集中、高光效和有限结荚习性等方面。

这些特点使得夏大豆成为
一种适应夏季生长环境的作物,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整个生长周期,并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质量。

不同年份气象因子对夏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年份气象因子对夏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年份气象因子对夏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任海红 郭丰辉 刘小荣 任小俊 赵晶云 吕新云 马俊奎(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太原030031)摘要:为了探究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对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2018-2022年以冀豆12为材料,在相同田间管理条件下,同一试验地轮换种植,调查大豆生长及产量表现,综合分析了不同年份生育期间气象因子对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研究表明: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对大豆生长的影响是明显的,尤其是从开花到成熟期间,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的影响更明显。

生育期与10月总日照时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开花后总降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百粒重与生育期、全生育期总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

开花后总平均气温与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重、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产量与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不同年份;冀豆12;生育期;气象因子;影响Effect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 in Different Years on theGrowth and Yield of Summer SoybeanREN Haihong,GUO Fenghui,LIU Xiaorong,REN Xiaojun,ZHAO Jingyun,LYU Xinyun,MA Junkui(Industrial Crops Institute of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yuan 030031)大豆起源于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作物和高蛋白粮饲兼用作物。

1996年我国成为大豆净进口国,之后进口数量持续增加,2020年大豆进口数量为1.0033亿t,进口大豆数量占总消费量的84%[1]。

面临人多地少的国情,只有提高单产才能提升我国大豆自给率,降低对进口大豆的依存度[2]。

大豆单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形成不仅取决于品种和栽培措施,而且受到光照时数、气温、降水量等气象因子的影响[3]。

主要农作物科普知识【粮网遥感】汇总.

主要农作物科普知识【粮网遥感】汇总.

主要农作物科普知识目录一、冬小麦 (2)(一)冬小麦物候期 (2)(二)小麦农业气象灾害 (2)(三)冬小麦病虫害 (3)二、水稻 (6)(一)水稻物候期 (6)(二)水稻农业气象灾害 (6)(三)水稻病虫害 (8)三、玉米 (11)(一)玉米物候期 (11)(二)玉米农业气象灾害 (11)(三)玉米病虫害 (13)四、大豆 (15)(一)大豆物候期 (15)(二)大豆农业气象灾害 (15)(三)大豆病虫害 (16)五、棉花 (19)(一)棉花物候期 (19)(二)棉花农业气象灾害 (19)(三)棉花病虫害 (20)六、油菜 (23)(一)油菜物候期 (23)(二)油菜农业气象灾害 (23)(三)油菜病虫害 (24)一、冬小麦(一)冬小麦物候期(旬/月)(二)小麦农业气象灾害1、小麦干热风害:小麦生育后期经常遇到的气象生理病害。

麦株的芒、穗、叶片和茎秆等部位均可受害。

在小麦灌浆至成熟阶段,遇有高温、干旱和强风力是发生干热风害的主要原因。

在此阶段,遇有2-5天的气温高于32℃,相对湿度低于30%,风速每秒大于2-3m 的天气时,小麦蒸发量大,体内水分失衡,籽粒灌浆受抑或不能灌浆,造成小麦提早枯熟。

2、小麦冻害:指越冬期间长时期的0℃以下的低温或剧烈变温所造成的伤害或死亡。

小麦受冻后由于机械损伤加上养分消耗,细胞脱水,从而使对生物具有毒性的无机或部分有机化合物浓度加大,积聚在生物膜附近,降低了生物膜的活性,发生不可逆变化,使细胞死亡。

3、小麦霜冻害:伴随日最低气温下降,植物茎、叶温度下降到0℃或0℃以下,致使正在生长发育的作物收到冻伤,从而导致减产、绝收或品质下降。

小麦霜冻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晚霜冻使小麦返青后发生霜冻,另一种是冬霜冻在冬季温暖时期江南小麦由于冷空气入侵而发生的霜冻。

4、小麦湿害:小麦湿害可发生在各个生育时期。

播种阶段湿害会导致烂种烂芽成苗率低;苗期湿害,使小麦苗僵苗瘦,茎部叶片黄化快;拔节开花期湿害,则植株矮小,叶片由下至上渐黄至全叶发黄,根呈水渍状,分蘖和颖花退化增加,成穗小花结实率低;灌浆至成熟期湿害,根系腐烂发黑早衰,叶片很快枯死,籽粒瘦瘪,千粒重降低;成熟期连阴雨易造成倒伏,穗发芽,千粒重降低,霉变加重,造成烂麦场。

谨防菠菜霜霉病

谨防菠菜霜霉病

西




1 . 7 生 育 期 气 象 条 件
量 3 1 0 . 6 mm , 比常 年 同期 2 9 7 . 7 mm 多 1 2 . 9
大豆 生育 期 ( 4 -1 0 ) 全 市月 平均气 温 1 8 . 1 ℃,
比常 年 同期 1 7 . 5 ℃, 高出 0 . 6 ℃, 降水 量 4 5 8 . 5 mm, 比常年 同期 4 6 8 . 4 mm 少 9 . 9 mm, 日照时数
6. 1 2















从产 量 结果 表 看 出 : 处理 3 、 处理 4 、 处理 2 、
7 6 4
5月 1 7日出苗 , 7月 1 3日开 花 , 1 0月 1日成 熟 ,
8 6 9 9 1 9 8 8 9 8 5 O
源扩散 。
6 .2 O 7. 16
6. 6 4
5 .8 6
6. 7 5
7. 0 0
2 5 2 6 2 7 2 7 2 6
3 8
9 1
6 3
2 O
6 2
6. 75 6. 28
6. 1 5
6 6 6 6 6

6 7
平 均

( kg)

6 67 m。 产
与 对 照
比±( )
面 积
( n l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豆生育期是指从播种出苗到成熟的日数,不同品种生育期有长有短,通常又将大豆一生分成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两者以始花期为分界。

生产上又进一步分为出苗、分枝、开花、结荚、鼓粒和成熟六个生育期,许多农业措施都是按照生育期去实施的。

1.出苗期
自播种萌发到苗出土,将子叶拱出地面达50%时定为出苗期。

栽培大豆种子在土壤中,水分和空气条件适宜,播种土层温度稳定在10摄氏度时种子即可发芽出苗。

栽培大豆发芽需吸收相当于本身重量58%的水分。

种子发芽时,白色胚根伸入土中,子叶拱出地面,子叶出土即为出苗。

2.分枝期
栽培大豆长出4片-5片复叶时开始分枝。

在叶腋内长出分枝幼芽长达2厘米左右时称为分枝期。

分枝期是生长发育旺盛时期。

这一时期植株生长的健壮与否,与产量有密切关系。

所以在苗全苗壮的基础上,分枝期应采取各种措施,促使分枝多、花芽多,保持植株健康成长。

例如中耕培土能保持土壤水分,还可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通气状况,有利于根系和分枝的生长。

3.开花期
栽培大豆的开花期从开放一二朵花到结荚,花期拖得很长,在物候期记录上可分为初花期、盛花期和终花期,栽培大豆一株开花时间约15天-40天。

栽培大豆品种花期越长,对环境的适应性越强,可以渡过短期干旱期而不致过分减产,花期短的品种遇上开花期干旱,则易受旱而减产。

4.结荚期
栽培大豆幼荚出现即为结荚期,由于开花和结荚是交错的,所以也将这两个时期统称为开花结荚期。

在这个时期,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之间对光合产物竞争比较强烈。

栽培大豆开花结荚期是一生中需要养份、水分最多的时期。

5.鼓粒期
栽培大豆结荚后,豆荚先增加长度和宽度,种子逐渐长大,当栽培大豆种子充满荚腔时称为鼓粒期,鼓粒期栽培大豆的生长占了主导地位,植株体内的营养物质开始再分配和再利用,养分向粒内转移。

此时根系活跃部位明显转向到深层土壤,根系吸收能力大大下降,深施茎肥和结荚鼓粒期的叶面肥是解决后期施肥的重要措施。

结荚鼓粒期间,保证使种子正常生长发育的条件有二:一是栽培大豆植株有足够的生长期,维持较强的光合效率,任何破坏叶片功能的条件都将成为减产的因素,二是水供应最重要。

6.成熟期
栽培大豆茎秆上任何部位出现交褐色的荚,就是栽培大豆进入生理成熟期。

栽培大豆从开花到成熟所需的日数因品种特性而不同。

栽培大豆成熟期间天气晴朗,光照充足,能促进植株正常成熟,成熟完好的种粒粒重及产量都高,而未成熟完好的种粒品质和产量都低,未完全成熟的种粒不能留作种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