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时 习作指导课《那一刻,我长大了》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习作。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回顾自己成长过程中的那一刻,让他们学会表达内心的感受,提高写作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能够运用简单的句型和词汇表达自己的观点。
但部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仍存在表达不清、逻辑混乱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选取那一刻,进行习作。
2.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型表达自己的感受。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选取自己成长过程中的那一刻,进行习作。
2.难点:如何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型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选取那一刻。
2.示范法:教师示范写作,让学生跟随模仿。
3.讨论法: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写作水平。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成长经历相关的话题和问题。
2.学生准备写作素材和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你们觉得自己什么时候最长大学了?–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成长故事吗?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优秀范文,让学生了解那一刻的表达方式。
–那一刻,我学会了独立。
–那一刻,我明白了友谊的珍贵。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互相启发。
–请同学们分成小组,互相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讨论那一刻的感受。
4.巩固(10分钟)教师示范写作,让学生跟随模仿。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父母的辛勤付出,决定要更加努力学习,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5.拓展(10分钟)学生进行独立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选取自己成长过程中的那一刻,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型表达感受。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习作的基本要素和写作方法;2.理解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的主题和情感表达;3.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自觉地完成习作写作。
二、教学内容1.习作的基本要素和写作方法;2.《那一刻,我长大了》的主题和情感表达;3.习作的写作要点和技巧。
三、教学步骤1. 导入小故事小老鼠小时候喜欢吃点心,可是它太小了,够不着餐桌上的点心。
一天,它努力爬上餐椅,成功够到了点心,非常开心。
此时,小老鼠突然感觉自己变得更加强大,这就是他的“那一刻”。
问学生们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这就是我们要写的主题:那一刻,我长大了。
2. 讲解习作的基本要素和写作方法1.主题:写作的中心思想,比如“那一刻,我长大了”;2.情节:写作中的事件、情感;3.人物:习作中的主人公;4.描述: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人物、情节、场景的细节、动作、感觉等;5.结尾:松动故事情节的重心,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 分析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1.主题:那一刻,我长大了2.情节:我的那一刻发生在一次游泳比赛中,我顶住压力,克服恐惧,成功完成比赛;3.人物:小学五年级的我、我的爸爸和妈妈、其他比赛参与者、教练等;4.描述:我眼看着比赛开始了,许多人比我游得快,我开始感到紧张害怕,但是爸爸妈妈的加油声让我坚定了信心,我开始尽全力游泳,最后成功完成比赛,感觉自己长大了许多,对自己有更多的信心;5.结尾:对于这次比赛,我有了更好的体验和认识,同时也发现了越来越多的机会和挑战,我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希望能够在未来的路上成为更好的自己。
4. 练习写作和修改1.要求学生回忆自己的那一刻,长大的过程,将其进行描述;2.让学生交换文章,进行修改和完善。
5. 总结1.重点讲解习作的基本要素和写作方法;2.分析《那一刻,我长大了》的主题和情感表达;3.进行写作练习和修改;4.总结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习作的理解和掌握。
《那一刻,我长大了》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那一刻,我长大了》教学设计《那一刻,我长大了》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那一刻,我长大了》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本次习作教材由两部分组成:文字和插图。
文字部分引导学生围绕“那一刻,我长大了”进行思考和选择材料,对学生习作和修改提出了具体要求。
插图部分配合文字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寻找成长中让自己受到感触的那个时刻。
设计理念:“要求学生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时刻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因此本次设计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思想的实际,抒真情讲真话,自由表达,写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目标1.在习作中记录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感触、感到长大的那个时刻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2.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学会用恰当的方式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
3.体验“长大”的自豪,理解“长大”的内涵。
4.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
教学重点在习作中记录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感触、感到长大的那个时刻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教学难点在习作中把受到触动的那个时刻写具体。
一、交流激趣,导入课题。
1.引导回忆:同学们,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们都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你们都长大了。
谁能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自己长大了?2.学生自由发言,其他学生进行评议,也可以做补充发言。
3.教师小结:从交流中可以看出,同学们身体长高了,学会了很多知识,学会了关心别人,学会了体贴父母……所有的这一切都足以证明——你们长大了。
4.观看视频,引发交流:(1)我长大了,学会做许多的事情了,你们看,这些小朋友能做什么事呢?【出示课件3】播放录像视频(2)我们也长大了,又会做什么事情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的星星,你觉得你能得到哪颗呢?(设计表格)【出示课件4】(自信、环保、文明、爱心、体育、勤学、家务……)5.教师评议,导入课题:翻阅影集、日记、成长手册……回忆一下自己的成长历程,有没有某一个时刻、某一件事让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这节习作课我们就根据自己的体会,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成长中的自己。
习作 《那一刻,我长大了》教学设计

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记录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写清楚经过和感受,理解“长大”的内涵。
2.感恩父母、老师和社会,体验“长大”的自豪。
3.养成修改自己作的惯,并能与他人交换修改作。
教学重点:在作中记录自己成长过程中受到触动的那个瞬间,写出具体的经过和感受。
教学难点:在作中把受到触动的那个瞬间写得更具体。
教学过程:一、引入: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变化,谈谈自己觉得自己长大的表现。
2.学生自由发言,其他同学进行评议和补充。
3.教师总结:从交流中可以看出,同学们身体长高了,学会了很多知识,学会了关心别人,学会了体贴父母……所有的这一切都足以证明——你们长大了。
4.观看视频,讨论:小朋友们都学会了哪些事情?我们自己又学会了什么?5.教师引入课题: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有没有某一个瞬间、某一件事让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这节作课我们就根据自己的体会,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成长中的自己。
二、选材:1.教师出示三个选材,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有感触的一个。
2.学生小组讨论,从选材中找出“我”在那一刻长大的具体表现。
3.小组代表汇报,全班交流,教师分类总结。
三、写作:1.教师讲解写作要点:写清楚经过和感受,具体描述“我”在那一刻长大的表现。
2.学生开始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换作,互相修改。
4.学生重新修改自己的作,教师进行点评。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从各种人和事中获得启发和感悟。
在品德方面,我们可以从父母、老师、同学、老人等身边的人中学会关心、关爱、尊敬和助人。
在研究方面,我们可以从老师和同学中学会努力研究、独立思考和探索新知识。
在能力方面,我们可以从自己的成长中学会独立生活和处理问题。
在友情方面,我们可以从朋友中学会宽容和帮助别人。
这些都是让我们忽然长大的瞬间和事情。
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寻找让自己感觉忽然长大了的某一个瞬间或事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
在写作时,我们应该选择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把自己受到触动和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实验集体备课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指导课《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教学设计

实验集体备课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指导课《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的内容及要求,提高写作水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提高写作的组织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己成长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欲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难点: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用文字表达出来,提高写作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板书准备:板书标题《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以及写作要求和准备材料。
2.教具准备:学生笔、纸,教师准备范文和写作指导。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回忆一些自己长大的瞬间,引出本次写作主题。
第二步:教学展开1.教师展示范文,解读范文内容和结构,让学生了解写作要求和技巧。
2.分组讨论,让学生共同讨论自己的成长经历,为写作做准备。
3.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指导他们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4.学生相互交流及互相修改作文,并对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三步:总结1.教师对学生的作品做全班点评,肯定每位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指出需要改进之处。
2.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写作的重要性,并激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写作水平。
五、课堂延伸1.让学生用口头表达的方式复述自己的习作内容,锻炼表达能力。
2.鼓励学生将写作成果分享给家长和同学,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欲望。
六、课后作业1.对改进后的习作进行重新整理和润色。
2.阅读同学的习作,对其进行评价和提出建议。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的写作要求,提高写作能力,并对自己的成长有更深入的思考和感悟。
希望每位学生都可以在写作中发现自己成长的足迹,展现出自己的独特魅力。
第10课时:习作指导课《那一刻,我长大了》教案

第10课时习作指导课——那一刻,我长大了一、教学目标1. 分享成长中的故事,体验成长的酸甜苦辣。
2. 品读例文,与学生一起探讨将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的方法。
3. 将一件事的主要部分写具体。
4. 通过描写成长中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一)观看照片,分享故事设计一:同学们,不知不觉中,你们已经十岁了,还曾记得你刚刚上一年级的时候,那样的可爱,那样的活泼。
但转眼间你们已经成为翩翩少年。
我搜集了几位同学童年时的照片,你看看他们是谁?看到以前的照片,你们哄堂大笑,你们感觉很有意思。
这就是成长,这就是蜕变。
就让当事人讲一讲照片背后的故事吧。
设计二:同学们,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家以后,翻一翻过去的影集,看一看自己的日记,成长手册,想一想当时的情景。
在成长过程中,肯定有很多事情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让你终生难忘。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听听照片背后的故事。
1. 出示照片,讲述成长故事。
在学生讲的过程中,老师认真倾听,引导学生把故事讲具体,谈一谈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说了什么?表情怎样?做了什么动作?当时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2. 小组合作,分享故事。
①今年我过生日,妈妈给我切蛋糕的时候,我发现她的眼角出现了浅浅的皱纹。
②最近爸爸起早贪黑,忙着采、晒野菊去集市卖,原来是为了给我买双新球鞋。
接过爷爷递过来的球鞋,感觉沉甸甸的。
③上星期,第一次在班里当众发言,看到同学们鼓励的目光,我忽然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在成长过程中,肯定有许多事情,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你终生难忘,让你感觉到,那一刻,你一下子长大了。
下面就和你的同桌互相分享一下你的成长故事。
在讲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将感触最深的部分,讲具体,讲详细。
(二)解析题目,明确要求1. 怎样理解本次作文题目?同学们,本次的作文主题是:那一刻,我长大了。
你是怎样理解这个题目的?(1)小组讨论。
(2)全班汇报。
总结:必须是真实的经历,聚焦于某个时刻,写出自己的感悟。
2. 确定写作内容。
习作《那上刻,我长大了》教学设计

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单元习作话题是“那一刻,我长大了”,引导学生把在成长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事写下来。
教材第一部分,帮助学生回忆、选择习作素材。
第二部分用三个具体事例指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提示学生“成长”往往就在任意的瞬间,或是懂事了,或是会感恩了,或是进步了。
二、教学思路1.习作指导(1)指导选材:翻阅记忆成长册、影集……回忆自己成长的历程,抓住让自己突然觉得长大了的某一个时刻、一件事情来写。
并借助教材中的示例和插图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2)指导习作:①写印象最深的事情。
②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③把“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
④写出当时真实感受。
2.例作赏析:鼓励学生大胆赏析例句、例作,赏评亮点,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
同时要求,学生完成列提纲,并养成主动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三、教学目标1.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能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
2.敢于表达,能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3.写完后和同学交流,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能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难点:能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某一个时刻或某一件事情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五、教学策略教法:鼓励学生大胆展示习作,采用师评、生生互评等方式,赏评习作中的亮点,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
学法:借助影集和教材中插图打开思路。
六、课时安排两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打开成长记忆册,观看成长历程。
师谈话讲述同学们已进入花季少年,长大了。
(板书:那一刻,我长大了)【设计意图】:用学生婴幼儿、孩童、小学的照片导入新课,目的是创设情境,同时让学生感受成长变化,从而激起学生多彩的回忆,为下面讲述自己的创作做好铺垫。
(二)指导写作1.审清题。
交流思考“那一刻”,“我”,“长大了”,你是怎样分析的?指名回答。
再课件出示,“那一刻”是一瞬间,一件事,在过去。
“我”要用第一人称,指自己。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那一刻我长大了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那一刻我长大了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那一刻我长大了教学设计第【1】篇〗课题那一刻,我长大了教学目标1.在习作中记录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感触、感到长大的那个时刻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2.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学会用恰当的方式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
3.体验“长大”的自豪,理解“长大”的内涵。
4.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
教学重点在习作中记录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感触、感到长大的那个时刻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教学难点在习作中把受到触动的那个时刻写具体。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交流激趣,导入课题。
1.引导回忆:同学们,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们都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你们都长大了。
谁能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自己长大了?2.学生自由发言,其他学生进行评议,也可以做补充发言。
3.教师小结:从交流中可以看出,同学们身体长高了,学会了很多知识,学会了关心别人,学会了体贴父母……所有的这一切都足以证明——你们长大了。
4.观看视频,引发交流:(1)我长大了,学会做许多的事情了,你们看,这些小朋友能做什么事呢?【出示课件3】播放录像视频(2)我们也长大了,又会做什么事情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的星星,你觉得你能得到哪颗呢?(设计表格)【出示课件4】(自信、环保、文明、爱心、体育、勤学、家务……)5.教师评议,导入课题:翻阅影集、日记、成长手册……回忆一下自己的成长历程,有没有某一个时刻、某一件事让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这节习作课我们就根据自己的体会,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成长中的自己。
(板书:那一刻,我长大了)二、课件展示,引导选材。
1.【出示课件5】(1)今年我过生日,妈妈给我切蛋糕的时候,我发现她的眼角出现了浅浅的皱纹。
(2)今天爷爷走了很远的路,给我买了一双心爱的球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时习作指导课
——那一刻,我长大了
一、教学目标
1. 分享成长中的故事,体验成长的酸甜苦辣。
2. 品读例文,与学生一起探讨将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的方法。
3. 将一件事的主要部分写具体。
4. 通过描写成长中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观看照片,分享故事
设计一:同学们,不知不觉中,你们已经十岁了,还曾记得你刚刚上一年级的时候,那样的可爱,那样的活泼。
但转眼间你们已经成为翩翩少年。
我搜集了几位同学童年时的照片,你看看他们是谁?
看到以前的照片,你们哄堂大笑,你们感觉很有意思。
这就是成长,这就是蜕变。
就让当事人讲一讲照片背后的故事吧。
设计二:同学们,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家以后,翻一翻过去的影集,看一看自己的日记,成长手册,想一想当时的情景。
在成长过程中,肯定有很多事情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让你终生难忘。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听听照片背后的故事。
1. 出示照片,讲述成长故事。
在学生讲的过程中,老师认真倾听,引导学生把故事讲具体,谈一谈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说了什么?表情怎样?做了什么动作?当时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2. 小组合作,分享故事。
①今年我过生日,妈妈给我切蛋糕的时候,我发现她的眼角出现了浅浅的皱纹。
②最近爸爸起早贪黑,忙着采、晒野菊去集市卖,原来是为了给我买双新球鞋。
接过爷爷递过来的球鞋,感觉沉甸甸的。
③上星期,第一次在班里当众发言,看到同学们鼓励的目光,我忽然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在成长过程中,肯定有许多事情,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你终生难忘,让你感觉到,那一刻,你一下子长大了。
下面就和你的同桌互相分享一下你的成长故事。
在讲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将感触最深的部分,讲具体,讲详细。
(二)解析题目,明确要求
1. 怎样理解本次作文题目?
同学们,本次的作文主题是:那一刻,我长大了。
你是怎样理解这个题目的?
(1)小组讨论。
(2)全班汇报。
总结:必须是真实的经历,聚焦于某个时刻,写出自己的感悟。
2. 确定写作内容。
同学们,请仔细考虑,哪一件事情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中有什么启发?
(三)举例解析,方法指导
同学们,我们要聚焦于某个时刻,那个时刻时间很短,转瞬即逝,必须将这一时刻展开去写,写具体,写详细。
那么怎样写具体?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1. 回扣课文,复习方法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
”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祖父的园子》中的这个场景,祖父和“我”的形象跃然纸上,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写的?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
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有一天,妈妈忽然跟我说:“莺儿,我们要回中国去!”
“干吗要回去呢?”
“那儿才是我们的祖国呀!”
哦!祖国,就是那地图上像一只金鸡的地方吗?就是那拥有长江、黄河、万里长城的国土吗?我欢呼起来,小小的心充满了欢乐。
可是,我马上想起外祖父,我亲爱的外祖父。
我问妈妈:“外公走吗?”
“外公年纪太大了……”
我跑进外祖父的书房,老人正躺在藤沙发上。
我说:“外公,您也回祖国去吧!”
让我们再看《梅花魂》中的这个场景,看看作者又是怎样将这件事情写具体的?
2. 师生合作,总结方法。
具体:动作、语言、表情、心理活动。
(四)语言借鉴,自由表达
1. 出示关于成长的词语,关于成长的语句,让学生找一下感觉。
(1)词语
混沌未开潜滋暗长破土而出
呱呱坠地牙牙学语懵懂无知
天真无邪稚气未脱长大成人
(2)句段
①南宋词人辛弃疾说:“少年不识愁滋味。
”其实辛弃疾哪里知道现代的少年啊,“不识愁滋味”的时间似乎总是那么短暂,一眨眼,愉快的童年很快就过去了,剩下的则是升学带来的烦恼。
②我一直都以为,一个人从小长大是轻轻松松很容易的事,可是五一放假时看了小时候拍的录像带后,我才发现,原来在成长的道路上,有那么多人为我付出了关爱。
③不要抱怨苦难,因为那是成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郁闷的时候放开心胸想想吧,再大的困难都仅仅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终会过去,它们的名字,都叫作——成长。
④加了糖的柠檬汁,甜中带酸,酸中略甜,似乎也像是成长中的成功与失败。
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过程永远是艰辛的。
没有勤奋的学习和钻研,人的一生就不会有成功。
一张张奖状,便是我努力了,并成功了的最好证明。
我认为成功、失败,都是一样的,最后都是喜悦,都是甜。
2. 自由写作,畅快表达。
三、板书设计
那一刻我长大了
真实具体启迪
具体:语言、表情、动作、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