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记忆

合集下载

普通心理学 第六章 记忆

普通心理学 第六章 记忆

第一节 记忆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记忆?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也就是
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编码:人体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存在不同的层次或水平。 存储:把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做过的动作等以
一定的形式保存在人脑中。是编码和提取的中间过程。
(精细复述)
因此需要记忆的参与; 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人的动作技能、语言和思维的发展
都必须依靠记忆,才会有经验的累计。 人的记忆联系着心理活动的过去和现在,是人学习、工作
和生活的基本机能。
三、记忆的分类
(一)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根据信息保持时间长短进行的划分。 信息进入感觉记忆,引起个体注意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经过
提取:从记忆中查找已有信息的过程。回忆和再认是其基 本形式。
记忆是一种积极能动的活动
①人对外界的信息能主动进行编码; ②人是有选择的接受外部信息; ③记忆依赖于人已有的知识结构。
个体保存经验的方式多种多样。只有在人脑中保存个体经 验的过程才叫记忆。(立传,写日记,写博客)
二、记忆的作用
记忆是和其他心理活动密切关联的: 在知觉、解决复杂问题中,个体的过去经验有重要作用,
语义记忆: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很少收外界因素干 扰,比较稳定。
(三)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内隐记忆:个体在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 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有时又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外显记忆: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 影响。
(四)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通常通过语言传 授而一次性获得,提取需要意识的参与。
复述和加工,存储到长时记忆中,以备在需要时被提取出来, 重新进入短时记忆中。

心理学 第六章 认知过程——记忆

心理学 第六章  认知过程——记忆

(二)遗忘
2、遗忘的原因
记忆消退痕迹说——巴甫洛夫 干扰抑制说——詹姆斯、达伦巴西 动机说——弗洛伊德 提取失败说——图尔文 同化说——奥苏贝尔
3、遗忘规律
遗忘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在 学习停止的短时期内,遗忘特别迅速,后来逐渐缓慢,到 了相当时间,几乎不再遗忘了。
补充: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1、及时复习,合理复习; 2、合理分配时间; 3、做到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5、复习方法多样化; 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补充:增进记忆的方法 ❖直观形象法 ❖图表法 ❖谐音记忆法 ❖归类比较法 ❖联想法 ❖歌诀法
练一练
➢识记和保持是回忆的前提,回忆则是识记、保持结 果的表现和加强。
二、记忆的分类
根据是否意识到
内隐记忆(无需意志控制) 外显记忆(需要意志控制)
根据记忆形式不同
程序性记忆(关于“如何做”) 陈述性记忆(关于“事实”)
根据记忆内容不同
形象记忆 运动记忆 情绪记忆 逻辑记忆
根据记忆内容保持时间的长短分
谢谢欣赏!
(一)识记
1.识记的概念:指个体获得知识经验的 过程。 2.识记的分类:按有无目的性是否需要 付出意志努力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 记。按照是否理解分类,分为机械识 记和意义识记。
(二)遗忘
1、遗忘概念
所谓遗忘就是对识记过的东西不能回 忆,或者上错误的回忆。遗忘是与保 持相反的过程。
遗忘种类: 暂时性遗忘 永久性遗忘
(1)先快后慢的遗忘进程
3、遗忘规律
(2)不重要的和未经复习的内容容易遗忘
(3)抽象的内容比形象的内容、无意义 材料要比有意义材料容易遗忘。 (4)பைடு நூலகம்摄抑制、倒摄抑制对遗忘有重 要影响。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06章记忆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06章记忆
➢ 习惯化和敏感化
习惯化
敏感化
坎德尔用海兔证明,短期记忆与长期记忆均发生在突触部位。
➢ 学习与连接感觉神经细胞和产生保护性反射肌群活化的神经细 胞之间的突触加强有关。较弱的刺激形成短期记忆,一般持续 数分钟到数小时。“短期记忆”的机制是由于离子通道受影响, 使更多的钙离子进入神经末梢。由此,导致神经突触释放更多 的神经递质,从而使反射加强。
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信息贮 存过程中突触效应增强的客观电生理指标
➢ 突触前神经元受到短时间的快速重复刺激后,在突触 后神经元快速形成的持续时间较长的突触后兴奋电位 的增强,表现为潜伏期缩短、幅度增高、斜率加大。
在海马的脑片上给Schaffer侧支单个的脉冲刺激,在 CA1神经元上可记录到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然后给 Schaffer侧支强直刺激(50-100个100HZ的电脉冲), 再用单个脉冲刺激时,引起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比强 直刺激前大的多。这种增强现象可持续数小时或几天。 这种增强的现象称为长时程增强。
➢ 按照内容和加工方式等又可以划分为多重记忆系 统。
➢ 二者如何整合?
Tulving(1995): SPI模型——将记忆过程和记忆系统两种分
类方法进行了整合。
➢ SPI分别指序列(serial)、平行(parallel)和独立(independent)。 ➢ 首先,信息的编码是序列进行的,一个系统的输出信息可以成为其
➢ 当外界刺激作用环路的某一部 分时,回路便产生神经冲动。 刺激停止后,这种冲动并不立 即停止,而是继续在回路中往 返传递并持续一段短暂的时间。
➢ 反响回路可能是短时记忆的生 理基础。
白鼠跳台实验 (Jarcik 等):反响 回路可能存在

普通心理学记忆

普通心理学记忆

case: H.M缺少将短时记忆转到长时记忆
的能力 2024/7/29
普通心理学
12
第六章第二节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三、记忆的生物化学机制
神经元的电活动不仅会引起神经元突触 结构的改变, 而且会导致神经细胞内部的生 物化学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核糖核酸及某些 特异性蛋白质分子结构的改变。
(一)核糖核酸
记忆是由神经元内部的核糖核酸的分子 结构来承担的, 海登等人把大分子看做是信 息的“存储所”, 认为RNA(核糖核酸)和 DNA(脱氧核糖核酸)是记所化学分子载体
2024/7/29
普通心理学
13
第六章第三节 三个记忆系统
一、什么是三个记忆系统 二、感觉记忆 三、短时记忆 四、长时记忆 五、遗忘
2024/7/29
第六章 记忆
第一节 记忆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第三节 三个记忆系统 第四节 内瘾记忆
2024/7/29
普通心理学
1
第一节 记忆的一般概念
1、什么是记忆 2、记忆的种类 3.记忆过程
第六章第一节 记忆的一般概念
1、记忆的定义: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存储、 提取)。
2.记忆的种类: 按其内容可分为:
传递并持续一段短暂的时间。人们认为反
响回路是短时记忆的生理基础。P213白鼠
2024/7/29
普通心理学
10
第六章第二节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二、记忆的脑细胞机制
突触结构:
作为人类长时记忆的神经基础包含着神 经元突触的持久性改变,这种变化往往是 由特异的神经冲动导致的。由于涉及到结 构的改变,因此其发生的过程较慢,并需 要不断的巩固。这种突触变化一旦发生, 记忆痕迹就会深刻地存储在大脑中。

(第六章)记忆分析

(第六章)记忆分析
止被试进行复述,呈现字母之后马上让被试对一个数字进行 连减3的计算,直到主试发出信号再回忆刚才呈现的三个字母。
( 2) 实验结 果: 当时间间隔为 3 秒时,回忆正确率为 80%,
当时间间隔延长到 6秒时,正确率迅速下降到 55%,而延长到 18秒时,正确率就只有10%了。
(3)结论:短时记忆存储的时间很短,如得不到复述将会迅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
1.保持时间:内隐记忆要明显的长于外显记忆。 2.干 扰 形式: 内隐记忆不容易受外在刺激的干扰,而外显记 忆容易在干扰后发生遗忘。 3.记忆负 荷: 外显记忆在记忆的项目增多的时候会导致记忆 数量和准确性的下降,而内隐记忆不受这种影响。 4.加工深度: 加工深度越深,外显记忆越好。内隐记忆不存 在这种情况。 5.呈 现 形式: 如果一个项目用听觉的形式呈现,再用视觉的 形式施测,被试的内隐记忆成绩会下降。但外显记忆不会出 现这种情况。

记忆的种类(按信息保持时间、数量)
感觉记忆( sensory
memory ) : 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
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 ( 0.25-0.5ms ) 保存下 来,这种记忆叫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
短 时记忆 ( short-term 长时记忆(long-term
记忆信息的三级加工模型
复述
注意
信 息
感觉记忆
未被注复述和加 工
长时记忆
提取
以信息意义归 类编码
消失
遗忘
可以遗忘
图1 记忆系统工作模型
记忆信息的三级加工模型
1.感觉记忆(sensory memory)
图像记忆iconic memory(斯帕林Sperling, 1960) 声像记忆echoic memory(莫里Moray ,1965) 感觉记忆的保持( Farwin,1972 )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六章 记忆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六章 记忆

第六章记忆一、记忆概述(选择、简答、论述)二、感觉记忆(选择)三、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选择、简答)四、长时记忆(选择、简答)五、遗忘(选择、简答)一、记忆概述(选择、简答、论述)1、记忆的含义记忆是在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也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2、记忆的过程(1)传统心理学观点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和回忆。

记忆从识记开始,识记是学习和取得知识经验的过程;知识经验在大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叫保持;从大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可以表现为回忆,也可以表现为再认。

(2)认知心理学观点记忆包括编码、储存和提取。

记忆过程的上述三个环节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3、记忆的种类(1)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①感觉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以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被保存下来的记忆。

储存时间大约为0.25秒~2秒。

②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1分钟,它的容量有限,大约为7±2个单位。

③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和有一定深度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存下来。

储存时间很长,从一分钟以上到甚至终生。

容量没有限制。

(2)图尔文按照长时记忆储存的内容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①情景记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有时间、地点和情节的事件的记忆。

受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容易受到干扰,记忆不够稳定。

②语义记忆又叫语词—逻辑记忆,是用语词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

不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比较稳定,提取也比较容易。

(3)按照提取时是否需要意识参与可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①内隐记忆内隐记忆是个体并没有意识到,过去的经验却对当前的活动产生了影响,又叫自动的、无意识的记忆。

②外显记忆外显记忆是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又称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表现有以下差别:①加工深度对刺激项目的加工深度并不影响内隐记忆,却对外显记忆有明显的影响。

普通心理学 第六章 记忆

普通心理学   第六章   记忆

(三)记忆的神经细胞化学假说 记忆的神经细胞化学假说把核糖核酸(RNA)看作是记忆 分子。已有大量的行为证据表明给这个假说以支持。例如,人脑 细胞中的RNA的浓度,跟人的学习能力一样,起先随着年龄而 增长,随后又随着年老而下降。当神经细胞受到反复刺激时, RNA在这些神经细胞中的浓度会增加。RNA的合成受阻,动物 的记忆就会遭到破坏。 (四)记忆的脑定位说 记忆是不同脑部位都参与的复杂的联合活动(信息多数存储 在大脑皮质,也有信息存储在边缘系统、丘脑、脑干网状结构等 部位)。但是不同的脑部位存储的信息功能是不同的。
主要类型:维持性复述,即从感觉记忆中抽取某些信息,并使该 信息适应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保持在短时记忆中。(2)精制 性复述。即将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精细结构的编码。所谓精细结构 编码,是指联想编码、组织编码、心象编码等等。这种编码能在 长时记忆中稳定的存储,并在日后被提取出来使用。
二、组织加工
将材料加以组织能使输入信息有效地储入长时记忆。把新材 料纳入已有的知识框架中或把材料作为合并单元而组合为某种新 的知识框架,这些过程称为组织加工。对识记材料可以用多种方 式组织加工,下面介绍六种加工方式。 (一)类别群集 我们在记一系列项目时总是倾向于将他们按一定的类别来记 忆的。按一定类别的存储更有助于信息的检索。 (二)联想群集 建立联想把孤立的识记材料构建为一个大的组块,有助于长 时记忆。所谓联想就是由一种经验想起另一种经验,或由想起的
容量为7±2个组块。 (三)短时记忆的加工 信息在短时记忆中的主要加工方式是组块化和复述。从而使 其有限的容量增加。保持时间延长,并使更多的信息转入长时记 忆。组块化(chunking),如上所述,组块是信息的一种意义单 位,一个组块可以是一个字母或数字,一组字母或其它材料,甚 至一组次或一个句子。组块化就是根据人的经验将孤立的项目连 接成更大的单元过程。 原始信息:129048282023847592823582 组块化后:1290 4828 2023 8475 9282 3582 复述就是出声或不出声的重复。对一个电话号码进行复述, 只要没有其他干扰,它就可以保持在短时记忆中。在无复述时, 信息在短时记忆中将迅速消失,复述使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 以防止被其他信息排挤掉。 (四)短时记忆的提取 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的提取是以系列全扫描的方式进行的。如

普通心理学-记忆(精品文档)

普通心理学-记忆(精品文档)
②语义记忆很少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因而比 较稳定。
③ 信息提取较快,常不需要进行搜索。
h
12
黄尧舜禹夏商周 春秋秦汉又三国 两晋南北隋唐起 五代十国宋辽金 元明清后皇朝止
h
13
(二)根据对记忆的意识
内隐记忆(无意识记忆)
含义:指自动的、不需要意识参加的记忆. 即过去经验 对当前活动的一种无意识的影响。如过去学过的知识、 现在想不起来的材料,但可用别的方法证明是有记忆的 (再学习时间的节省、词干补笔/刻板印象)。
h
3
记忆的作用
(1)记忆作为一种基本心理过程,是和其他心理活动密切 联系,协调人的大部分心理功能发挥作用。从简单的感知 觉到复杂的思维,都必须在记忆觉得基础上进行。
(2)记忆在个体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积累经 验和心理发展的前提。
(3)记忆联结着人的心理活动的过去与现在,是人 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机能。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的记忆是一个对信息 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信息处理系统。
h
2
对记忆的理解 记忆是一种积极能动的活动(主动编码)。 人对外界信息的接受是有选择的:只有那些对人 们生活具有意义的事物,才会有意识地进行记忆。 记忆还有赖于人们已有的知识结构。 信息的提取,与编码的程度、信息储存的组织结 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记忆是保存个体经验的重要形式。
特点: ①信息来源主要是对短时记忆内容的加工重复(也有些长时 记忆由于印象深刻而一次形成的). ②保持的时间是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 ③长时记忆的容量没有限度。
h
9
情景记忆
含义:以个人亲身经历,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 事件(情景)的记忆(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 记忆)。
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读物:人的记忆力有好坏之分吗?
人的记忆力并无好坏之分,能否记住,关 键在于你是否理解了学习材料。理解了, 就能记住;不理解就记不住。
科普:遗忘如何产生?新脑细胞产生会摧毁旧记忆
• 据11月13日出版的《细胞报》刊登的消息,根据日本研究人员一项对于臼齿 类动物的研究显示,新生成的脑细胞可能破坏在海马体(hippocampus)中存 在的细胞之间的联结,其中的一部分关乎大脑的学习和记忆功能。这表明, 清除旧时的记忆同时也有助于学习新的东西。
保持的内容减少
二、记忆的信息加工过程
(三)再认和回忆----信息的提取
再认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被识 别和确认的心理过程。
影响再认的因素:已有经验的巩固程度、原有事物 与当前呈现事物的相似程度、个性特征
再认障碍----信息的提取
(二)记忆的基本过程或环节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它包括识记、
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阶段。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是对输入信息的
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
一、什么是记忆
(三)记忆的分类(按内容) 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动作记忆:以做过的动作或运动为内容的记忆 情绪记忆:以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逻辑记忆:以语词、概念、公式、定理、原理等为内
点。 如图
58% 4-2
遗忘的规律
影像遗忘的因素
记忆材料的性质 记忆材料的数量 识记者的态度 个体的学习程度 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遗忘症
定义:不能学习新的信息或不能回忆以前学过的信息的 一种障碍
分类 顺行性遗忘 逆行性遗忘 心因性遗忘 界限性遗忘
第四节 记忆规律的应用
一.记忆与遗忘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记忆在教育中的应用
意义识记:在理解的基础上,依据材料的内在联系或与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所 进行的识记。
练习
在一般情况下,有意记忆的效果优于无意记忆,相 同的条件下,有意记忆的效果往往比无意记忆的效 果高出好几倍。许多事情虽然多次接触,但因没有 识记的意图,便没有留下清晰的印象或印象不深刻。 试验: 这有一张图,图中有5个数字,记住是哪5个数字并 相加得出和。时间2秒钟。
回忆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能够在头 脑中重现并加以确认的过程。
回忆的分类 回忆障碍:错构症、虚构症
回忆的分类
按回忆有无目的性
无意回忆:没有预定目的任务,不需意志努力(触景生情) 有意回忆:在明确目的作用下对过去经验的回忆
按有无中介参与回忆
直接回忆:由当前事物直接引起 间接回忆:借助于中介因素
追忆:通过思维活动和意志努力而进行的回忆。受是否有正
确的中介联想和是否有平静的情绪状态的影响。
记忆的意义
记忆在人的一切心理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个体知识经验的积累和行为 的复杂化就是借助记忆来实现的。 记忆不仅是心理活动的基础,也是人类知识的宝藏,是我们学习,工作 和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记忆,我们的任何学习都是不可能的,人 的心理活动就会永远停留在出生时的水平。记忆既可以使人积累个人实践 过的直接经验,又可以学习巩固前人的间接经验,可使先后的心理活动形 成一个不断发展的持续连贯的过程。 记忆是心理活动在时间上的延续。有了记忆,先后经验才能联系起来, 从而加深人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人的心理活动是人们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 是人实践活动的保证。
可见,意义记忆比机械记忆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意义记忆和机械记忆相比其效果有很大不同,意义记忆 不论从记忆的速度、保持的时间,还是再现的效果,都 比机械记忆优越。
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在学习中都不可缺少。所以,不能 将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对立起来,光有机械记忆,记得 东西不能持久、灵活,光有意义记忆,记得东西不很精 确完整。实际上意义记忆总是伴随着机械记忆,而机械 记忆又有利于意义记忆。良好的记忆是在机械记忆的配 合下高度发展的意义记忆。
二、记忆的信息加工过程
(二)保持----信息的编码与储存 保持是已经识记过的信息在头脑中储存和巩
固的过程。 保持是一个动态过程
保持是一个动态过程
质变
记忆的内容比原来的内容更简洁、更概括。
使原识记的内容中某些特点更加突出、夸张或歪曲。 量变
记忆的回涨现象:识记某种材料一段时间后测得的保持 量大于识记后即时测得的保持量。
一、什么是记忆
(三)记忆的分类 陈述性记忆(declarative memory):是涉及事实和时间
的记忆。 程序性记忆(procedural memory):关于做事的方法的
记忆、它被用于获得、保持和使用知觉的、认知的和 动作的技能。
一、什么是记忆
(三)记忆的分类 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用于暂时存储信
事物的过程。 识记的分类
识记的分类
根据事先有无目的
无意识记:没有预定目的,在识记过程中不需要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发生的识 记。
有意识记:事先有预定目的,采取了相应的方法和步骤,并经过一定意志努力 而进行的识记。
根据识记的材料有无意义联系和学习者是否理解其内容
机械识记:在材料本身无内在联系或不理解其意义的情况下,按照材料的外部 联系,以简单多次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
➢ 感觉记忆的种类:图像记忆和声像记忆
(二)短时记忆
➢ 短时记忆是指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之内加工编码的记忆。
➢ 短时记忆特点
信息保持时间不超过1分钟; 记忆容量有限,约为 7±2个单位(或组块); 短时记忆的信息可被意识到 可操作性强
➢ 短时记忆的编码
随记忆材料变化而变化
➢ 短时记忆的提取
Sternberg:顺序序列提取,而非平行同步检索 平行同步检索,系列全扫描、系列自中断扫描
息和操作加工信息,以便完成复杂的任务。 参考记忆(reference memory):是对整个训练过
程中一直不变的一般线索或规则的记忆。
二、记忆的信息加工过程
记忆的加工过程
识记
保持 再认/回忆
信息输入 初步编码
信息编码 储存
信息提取
二、记忆的信息加工过程
(一)识记----信息输入和初步编码过程 识记是通过反复感知从而识别和记住客观
记忆策略
再现的策略
防止或减少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 重视对材料的复述 善于运用回忆策略
1. 联想(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因果联想、对比联想) 2. 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3. 运用推理
课外训练
一、解释概念
• 记忆、无意记忆、有意记忆、机械记忆、意义记忆、 遗忘
二、问答题
• 1、简述记忆的基本过程。 • 2、什么是表象,表象有何特征? • 3、遗忘有何规律? • 4、影响遗忘的因素有哪些? • 5、如何提高记忆效果?
❖ 感觉记忆指刺激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后,刺激信息在感觉通道内的短暂保
留。 感觉记忆又称感觉登记或瞬时记忆,是感觉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直接印 象。感觉记忆只能将来自各个感官的信息保持几十到几百毫秒。
➢ 感觉记忆的特点
❖ 鲜明的形象性; ❖ 保持的时间短暂,0.25-1秒钟,稍不注意立即消失,若加注意即转入短时记忆; ❖ 记忆容量与感官有关。 ❖ 信息原始
其次,如果先学习的材料或后学习的材料难度较大,抑制也较大; 第三,先后两种学习的时间间隔越小,抑制就越大; 第四,学习的巩固程度越高,越能抵御干扰。
• 学习一篇课文,一般总是开头部分和结尾 部分记得多,中间部分则容易遗忘,其原 因是两头只受一种抑制的干扰,而中间部 分受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干扰。
4
7
5
8
6
呈现的图形都有哪些形状? 每种图形的颜色分别是什么? 图形的顺序是怎样的?
实验的结果充分说明:
明确的识记目的任务,积极的识记态度是 有意记忆的必要条件和前提,而确定识记 的目的任务,则决定着全部的识记活动。
艾宾浩斯实验
记忆12个无意义的音节,平均大约需要复习16.5次, 记忆36个无意义的音节,平均需要复习55次,而记忆 含有480个音节的六节诗,平均只需要复习大约8次就 能背诵。其原因,在于后者可以通过意义记忆,而前 者只能通过机械记忆。
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所识记的先后材料之间的相 互干扰(抑制)造成的。
➢ 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
料的干扰作用。
➢ 倒摄抑制是指后来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前学
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受前后两种材料的性质、难度、时 间的安排以及学习巩固程度等条件制约。
首先,前后两种学习所识记的材料相似性中等时,抑制作用最大, 而相似性较小或完全相同时,即是复习,不产生抑制;
(三)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加工,在人脑中长久
保持的记忆。
➢长时记忆的特点
❖容量无限; ❖信息保持时间长久,达数日、数月、数年。
➢长时记忆的编码:义码、表象编码
表象编码:利用视形象、声音、味觉和触觉形象组织材料来帮助记忆
➢长时记忆的提取过程:再认和回忆
图4-1 记忆的信息加工系统
第三节 遗忘
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使用记忆策略,提高记忆效率 记忆策略是指针对一定目的,对记忆方法的
选择、运用和调控。
记忆策略
识记的策略
有目的的识记 提高对基础材料的理解程度 重视识记方法在识记中的作用
记忆术
直接形象记忆法 歌诀记忆法 特征记忆法 归类比记忆法 重点记忆法
记忆策略
复习的策略
及时复习 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适当的过度学习 复习方法多样化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什么是遗忘 遗忘的理论 遗忘的规律 遗忘症
什么是遗忘
遗忘是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错 误地再认或回忆。
根据遗忘时间的长短,可把遗忘分为暂时性遗 忘和永久性遗忘。
根据遗忘的内容,可把遗忘分为部分遗忘和整 体遗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