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单元古诗初秋行圃

合集下载

初秋最惊艳十首诗

初秋最惊艳十首诗

初秋最惊艳十首诗1.《初秋行圃》--宋·杨万里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2.《初秋夜坐》--唐·孟浩然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3.《秋思》--唐·温庭筠闲梦正悠悠,凉风生竹楼。

夜琴知欲雨,晓簟觉新秋。

独鸟楚山远,一蝉关树愁。

凭将离别恨,江外问同游。

4.《初秋》--宋·陆游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

朱颜易消歇,白日无穷已。

人寿不如山,年光急于水。

青芜与红蓼,岁岁秋相似。

去岁此悲秋,今秋复来此。

5.《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节选)--南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7.《水仙子·夜雨》(节选)--元·徐再思“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8.《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节选,与初秋意境相符)--唐·刘长卿“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9.《渔家傲·秋思》(节选,与初秋边塞景象相符)--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0.《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古诗《初_秋_行_圃》

古诗《初_秋_行_圃》

无 万 咫 旁
情 树 尺 边
最 暮 无 不
有 蝉 寻 作
情, 鸣。 处, 声。
句 解
落 日 无 情 最 有 情
(落日:指即将下山的太阳。) 理解: 诗人眼前看到是即将下山的 太 阳,诗人觉得此时的太阳, 真是又有情,又无情。
句 解
偏 催 万 树 暮 蝉 鸣
(蝉鸣:蝉的叫声 )
理解: 花园里树上的鸣蝉,正在趁着 太阳落下山的时间,拼命地在 园子里唱歌,园子里一片蝉鸣 声。

已学过的杨万里的诗句: 《宿新市徐公店》、《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先学到这里,
大家应该理解了吧?
中 心 思 想
《初秋行圃》是即景写景具有别 致情趣的田园诗。诗人以清新、平实 的言初秋的傍晚园子里蝉鸣的景象, 表达了人对自然景物由衷的热爱。
品 读 感
这是以儿童的生活为题材的 古诗。它以描写蝉为目的,诗人杨 万里写落日催暮蝉,蝉鸣声此起彼 伏的情景,也写了闻蝉寻声,蝉儿 闭口的情形,整首诗通俗易懂、真 切传神、趣味横生。虽是即景写 景,却亦具有一番清新别致的情趣。
理解:当你找到它(指:蝉)跟前的 时候,它好像知道你来了,鸣 叫声立即停止了。
段析
听 来 咫 尺 无 寻 处, 寻 到 旁 边 不 作 声。
以上两句古诗写了诗人闻蝉声 寻找蝉,蝉儿闭口不鸣叫的情 景。写得生动真实,具有童心 童趣。
诗 篇 总 结
落日,蝉鸣——声色俱全 初秋行圃 寻蝉,蝉闭——童心童趣 宁静田园 充满生机
品 读 提 示:
秋天的一个傍晚,夕阳西下。诗人在花园中
散步,见到了一番别有风味的景致。是什么样的 景致令诗人有感而发,作出此诗呢? 同学们: 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起愉悦地学习 这首诗歌吧!

古诗二_初秋行圃

古诗二_初秋行圃


杨万里
诗人在园圃中干什么? 他此时的心情怎样?
蝉的鸣叫声,好像就在身边,可 是却无法找到它们,当你找到它跟前 的时候,好像知道你来了蝉鸣声立即 停止了。
落日无情最有情,偏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不作声。
《初秋行圃》这首诗是—代诗人——写的, 诗中描绘了——————的景象,表现了诗人
对初秋自然景物赞美 —————— 的思想感情。 初秋的傍晚园子里蝉鸣
初 秋 行 圃
我会认,我会读



咫尺
•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 (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绍兴二十 四年(1154)进士。官至秘书监。一生力主抗金 ,,收复失地。他以正直敢言,累遭贬抑,晚年 闲居乡里长达15年之久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 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初秋行圃
(宋)杨万里
落日无情最有情,
偏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无寻处, 寻到旁边不作声。
落日无情最有情, 偏催万树暮蝉鸣。
诗人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根据诗 句想象出这幅图画。
即将落下的太阳,真是又有情又无情;园里树 上的蝉,正拼作声。

初秋行圃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

初秋行圃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

初秋行圃原文翻译及赏析初秋行圃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初秋行圃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译文(题目)初秋在园子里散步夕阳看似无情,其实最有情,园里树上的蝉,正趁着太阳落下的短暂时间,拼命的高声歌唱,园子里一片蝉叫声。

蝉的叫声好像就在身边,可是你却无法找到他们,因为,当你找到它跟前的时候,它好像知道你来了,鸣叫声立即停止了。

注释圃:种植菜蔬、花草、瓜果的园子。

行圃,即指在园子里散步。

咫尺:周制八寸为咫,十寸为尺。

形容距离很近。

赏析:这是以田园生活为题材的古诗。

它以描写蝉为目的,诗人杨万里写落日催暮蝉,蝉鸣声此起彼伏的情景,也写了闻蝉寻声,蝉儿闭口的情形,整首诗通俗易懂、真切传神、趣味横生。

虽是即景写景,却亦具有一番清新别致的情趣。

初秋行圃原文翻译及赏析2原文:初秋行圃宋代:杨万里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译文: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落日看来好像无情却最有情,催促千树万树上的蝉在傍晚时一齐鸣唱。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听着声音近在咫尺,却无法找到它们,一旦寻到它的`近旁,却又没有了声响。

注释: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zhǐ)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咫尺:周制八寸为咫,十寸为尺。

形容距离很近。

赏析:这是以田园生活为题材的古诗。

它以描写蝉为目的,诗人杨万里写落日催暮蝉,蝉鸣声此起彼伏的情景,也写了闻蝉寻声,蝉儿闭口的情形,整首诗通俗易懂、真切传神、趣味横生。

虽是即景写景,却亦具有一番清新别致的情趣。

古诗《初秋行圃》

古诗《初秋行圃》
诗人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又听到 了什么了?根据诗句想象出这幅图画。
即将落下的太阳,真是又有情又 无情;园里树上的蝉,正趁着太阳 落下去的短暂时间,拼命地在园中 歌唱,园中一片蝉鸣声。
听来咫尺无寻处, 寻到旁边不作声。
诗人在园圃中干 什么?他此时的心 情怎样?
落日无情最有情,偏催万树

这是以儿童的生活为题材的 古诗。它以描写蝉为目的,诗 人杨万里写落日催暮蝉,蝉鸣 声此起彼伏的情景,也写了闻 蝉寻声,蝉儿闭口的情形,整 首诗通俗易懂、真切传神、趣 味横生。虽是即景写景,却亦 具有一番清新别致的情趣。
品 读 提 示:
秋天的一个傍晚,夕阳西下。诗人在花园中
散步,见到了一番别有风味的景致。是什么样的 景致令诗人有感而发,作出此诗呢? 同学们: 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起愉悦地学习 这首诗歌吧!

初 秋 行 圃 宋(杨万里)
落日无情最有情, 偏催万树暮蝉鸣。
偏催 万树暮蝉鸣。 落日无情最有情,
古 诗 诵 读
《初 秋 行 圃》
(宋)杨万里
(圃:指种蔬菜、花草的园子或园地)
杨万里(1127——1206)出生于 现江西省吉水县,是南宋杰出的诗 人。他的诗在当时与尤袤、范成大、 陆游齐名,4人并称“南宋四大 家”。杨万里一身写了两万多首诗, 是历史上写诗最多的诗人之一,流 传至今约有4200多首,《小池》 《宿新市徐公店》《晓出静寺送林 子方》等诗篇深得后人喜爱。
宋 代诗 《初秋行圃》这首诗是— 初秋的傍晚园子里蝉鸣 杨万里 人——写的,诗中描了——————
的景象,表现了诗人——————的 思想感情。
对初秋自然景物赞美
诗 篇 总 结
初秋行圃
宁静田园 充满生机
中 心 思 想

初秋行圃诗歌鉴赏题目

初秋行圃诗歌鉴赏题目

初秋行圃诗歌鉴赏题目一、基础理解类题目(5题)- 答案:杨万里。

2. 诗题“初秋行圃”中“行圃”的意思是什么?- 答案:在园子里散步。

- 解析:“行”有行走、漫步的意思,“圃”指园子,所以“行圃”就是在园子里散步。

A. 五言律诗。

B. 七言绝句。

C. 五言绝句。

D. 七言律诗。

- 答案:B。

4. 诗中的“圃”可能种植了哪些植物?(至少列举两种)- 答案:可能种植了菊花、向日葵、豆角等。

- 解析:从“初秋”这个季节来看,菊花开始生长,向日葵可能还在花期,豆角等一些秋季作物也可能在园子里种植,这是根据常见的秋季园圃植物进行推测的。

5. 请找出诗中表明季节为初秋的一个词语。

- 答案:“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中的“暮蝉”。

- 解析:暮蝉一般是指秋后的蝉,蝉到了秋天接近生命的尾声,叫声也带有一种秋意,所以“暮蝉”能表明季节是初秋。

二、诗句内容理解类题目(8题)6.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这句诗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无情最有情”将落日拟人化,说它看似无情却最有情,形象地写出了落日催促暮蝉鸣叫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初秋傍晚的独特氛围。

- 解析:把落日当作人来写,赋予它“无情”又“有情”的情感,这种拟人手法能够让读者更生动地感受到自然景象之间的联系,使诗句富有情趣。

7.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中“遍催”二字有何妙处?- 答案:“遍催”二字生动地写出了落日的影响力之大。

它不是只催促一两棵树上的蝉鸣,而是遍及万树,强调了这种催促的广泛性,也从侧面烘托出初秋傍晚那种热闹又带有一丝寂寥的氛围。

- 解析:“遍”体现范围之广,“催”是一种动态描写,二者结合准确地描绘出落日下万树蝉鸣的景象被触发的状态。

8.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描写的是什么事物?- 答案:暮蝉。

- 解析:前两句写了暮蝉在落日催促下鸣叫,这两句则是写听到蝉声就在附近却找不到,等寻到旁边它又不叫了,所以描写的是暮蝉。

古诗《初秋行圃》-2022年学习资料

古诗《初秋行圃》-2022年学习资料

句解-听来咫尺无寻处-咫尺:距离很近。-理解:蝉的鸣叫声,听起来好像就在-身边,离我们很近,可是你却无法找到它们的踪迹。-8
包解-寻到旁边不作声-理解:当你找到它(指:蝉)跟前的时-候,它好像知道你来了,鸣-叫声立即停止了。-9
段析-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不作声。-以上两行古诗写了诗人闻蝉声-寻找蝉,蝉儿却闭口不鸣叫的情-景。写得 动真实,具有童心-童趣。-10
品读提示:-秋天的一个傍晚,夕阳西下。诗人在花园中-散步,见到了一番别有风味的景致。是什么样的-景致令诗人 感而发,作出此诗呢?-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起偷悦地学习这首-诗歌吧!-3
诵读-pǔ-《初秋行圃》-篇-宋(杨万里-圃:指种蔬菜、花草的园子或园地-落日无情最有情-偏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不作声。-4
诗机-寻蝉,蝉闭一童心童趣-11
诗情-《初秋行圃》是一首具有别致-情趣的田园诗。诗人以清新、平-实的语言描写了初秋傍晚园子里-蝉鸣的景象, 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的热爱及充满童心的生-活情趣。-12
品-读-这是以儿童的生活为题材的-感-古诗。它以描写蝉为目的,诗人杨-万里写落日催暮蝉,蝉鸣声此起彼-伏的 景,也写了闻蝉寻声,蝉儿-悟-闭口的情形,整首诗通俗易懂、真-切传神、趣味横生。虽是即景写景-却亦具有一番 新别致的情趣。-13
句解-落日无情最有情-落日指即将下山的太阳。-理解:-诗人看到是即将下山的太阳,觉得它真-是又有情,又无情 -5
包解-偏催万树暮蝉鸣-蝉鸣:蝉的叫声-理解:-花园里树上的鸣蝉,正在趁着太阳落-下山的短暂时间,拼命地地高 歌-唱,园子里一片蝉鸣声。-6
段析-落日无情最有情-偏催万树暮蝉鸣。-以上两行,作者抓住了夕阳、-蝉作为描写对象。描绘了夕阳渐-新落下, 树上的蝉正趁着西斜-的太阳高声歌唱的热闹景象。-7

《初秋行圃》

《初秋行圃》
《初秋行圃》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主题简介 • 主题分析 • 主题表现手法 • 主题展望 • 结论与展望
01
主一位南宋文学家,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初秋行圃》是 他的代表作之一。
时代背景
南宋时期,社会矛盾尖锐,国家内忧外患。杨万里在官场中主张抗 金,收复失地,同时注重人民疾苦,体恤百姓。
情。
02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诗中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呼吁人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
护自然环境。
03
对人生的思考和启示
通过对初秋景色的描写和对人生与时间的思考,诗人启示人们要珍惜每
一个时刻,过好每一天。
03
主题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的选择
象征手法
作者在诗中运用了许多具体的象征物,如“桂子”、“莲池”、“燕子”等,来表达对初 秋的感受和热爱。这些象征物的选择与“初秋行圃”的主题紧密相连,使读者能够更深刻 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艺术形式的创新
在保留《初秋行圃》原有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可以尝试运用现代艺术形式和手法 进行创新,如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将作品的主题和现代艺术相结合,展现出 全新的视觉效果和艺术价值。
主题的社会价值与意义
生态意识
《初秋行圃》通过对秋天园林景色的描绘,传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生态保护的意识。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日益 严重,这种生态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不足与展望
• 总结词: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研究范围不够广泛、实验设计不够严谨等,未来需要进一步完 善研究方法和扩大研究范围。
• 详细描述:虽然已经对《初秋行圃》中提到的园艺管理措施进行了一些研究和分析,但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 不足之处。例如,研究范围相对较小,仅针对一些常见的果树品种进行了研究,而没有涉及到更多的果树品种 。此外,实验设计也存在一些不严谨之处,如样本数量较少、实验时间较短等。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结论的科 学性和可靠性,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法和扩大研究范围,包括增加样本数量、扩大实验范围、严格控制 实验条件等。同时,也需要加强实践应用方面的研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为果园的可持续发展 和提高经济效益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落的太阳,看来好像无情却最 有情;催促着千树万树的蝉在傍晚时 一起鸣叫。
段析
落 日 无 情 最 有 情, 偏 催 万 树 暮 蝉 鸣。
以上两句,作者抓住了夕阳、 蝉作为描写对象。描绘了夕阳渐 渐落下,但树上的蝉正趁着西斜 的太阳高声歌唱的热闹景象。
句 解
听 来 咫 尺 无 寻 处
(咫尺:距离很近。) 理解:蝉的叫声,好像就在身边, 可是你却无法寻找到它们。
段析
听 来 咫 尺 无 寻 处, 寻 到 旁 边 不 作 声。
以上两句古诗写了诗人闻蝉声 寻找蝉,蝉儿闭口不鸣叫的情 景。写得生动真实,具有童心 童趣。
落日无情最有情,偏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无处寻,寻到旁边不 寻蝉,蝉闭——童心童趣 宁静田园 充满生机
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象园 子中的情景是怎样的?
句 解
落 日 无 情 最 有 情
(落日:指即将下山的太阳。) 理解: 诗人眼前看到是即将下山的 太 阳,诗人觉得此时的太阳, 真是又有情,又无情。
句 解
偏 催 万 树 暮 蝉 鸣
(蝉鸣:蝉的叫声 )
理解: 花园里树上的鸣蝉,正在趁着 太阳落下山的时间,拼命地在 园子里唱歌,园子里一片蝉鸣 声。


(唐)虞世南 ruí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jiè 非是藉秋风。

作 者 简 介
杨万里(1127——1206) 出生于现江西省吉水县,是南 宋杰出的诗人。他的诗在当时 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 4人并称“南宋四大家”。杨 万里一身写了两万多首诗,是 历史上写诗最多的诗人之一, 流传至今约有4200多首,《小 池》《宿新市徐公店》《晓出 静寺送林子方》等诗篇深得后 人喜爱。
品 读 提 示:
秋天的一个傍晚,夕阳西下。诗人在花园中
散步,见到了一番别有风味的景致。是什么样的 景致令诗人有感而发,作出此诗呢? 同学们: 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起愉悦地学习这 首诗歌吧!
初秋行圃
(宋)杨万里
落日无情最有情,
偏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无处寻, 寻到旁边不作声。


落日无情最有情, 偏催万树暮蝉鸣。
句 解
寻 到 旁 边 不 作 声
理解:当你找到它(指:蝉)跟前的 时候,它好像知道你来了,鸣 叫声立即停止了。
听来咫尺无处寻,
寻到旁边不作声。
诗人在园圃 中干什么?他此 时的心情怎么样?
蝉的鸣叫声,好像就在身边,可 是却无法找到它们。当你找到它跟前 的时候,它好像知道你来了,鸣叫声 立即停止了。
《初秋行圃》是____朝诗人____写 初秋的傍晚园子里蝉鸣 的,诗中描绘了 ____________的景 对初秋自然景物赞美 的思 象,变现了诗人____________ 想感情。
品 读 感
这是以儿童的生活为题材的 古诗。它以描写蝉为目的,诗人杨 万里写落日催暮蝉,蝉鸣声此起彼 伏的情景,也写了闻蝉寻声,蝉儿 闭口的情形,整首诗通俗易懂、真 切传神、趣味横生。虽是即景写 景,却亦具有一番清新别致的情趣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