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动情朗读 出彩的古诗教学

合集下载

小学生古诗词朗读案例与经验分享

小学生古诗词朗读案例与经验分享

小学生古诗词朗读案例与经验分享小学生古诗词朗读案例与经验分享1. 引言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而朗读古诗词则是传承和弘扬这种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朗读古诗词,既可以培养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又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本文将分享一些小学生古诗词朗读的案例和经验,希望能对广大家长和教师有所启发和指导。

2. 案例一:《静夜思》在一次小学生朗读古诗词比赛中,一位五年级的小学生选择了李白的《静夜思》进行朗读。

他通过细腻的语调和准确的节奏,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在深夜思乡的情感。

他通过观察到窗外明月的启示,将自己的思念与月亮进行了巧妙的对应,使整篇朗诵充满了浓厚的情感。

经验分享:- 高效准备:小学生在朗读前应对诗词进行足够的理解和熟悉,了解诗词的作者、背景和主题。

也可以通过拓展阅读相关的故事、历史背景等来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 情感表达:小学生在朗读时,应该注重情感的传达。

可以通过感受诗词的内涵,思考自己与诗词之间的共鸣,并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

这样一来,朗读更容易让听众产生共鸣和共同体验。

- 意境再现:通过语调、节奏和停顿等手法,小学生可以尝试将诗词的意境或场景再现出来。

《静夜思》中的明月和窗前的胡麻,可以通过发声的方式将其形象化,使得朗读更富有感染力。

3. 案例二:《将进酒》在另一次班级文艺汇演中,一位四年级的小学生选择了白居易的《将进酒》进行朗读。

他以洪亮的嗓音和饱满的情感,引发了全场观众的共鸣。

他通过自信的表达和艺术的动作,将诗词中的豪迈和豪情完美地表现了出来。

经验分享:- 艺术表演:小学生在朗读时可以尝试加入一些有节奏感的动作,例如手势、站姿的调整、眼神的交流等,使得整个朗读过程更具演绎性和艺术感。

- 声音的运用:小学生应该学会合理运用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力度,表现出诗词中不同情感的转折和层次。

在《将进酒》中,小学生可以通过声音的上升和放松,来展现诗词中的豪情壮志。

五年级语文古诗文朗诵技巧

五年级语文古诗文朗诵技巧

五年级语文古诗文朗诵技巧古诗文朗诵是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五年级的语文学习中,学生要开始接触一些经典的古诗文,因此,掌握一些古诗文朗诵技巧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用于五年级学生的古诗文朗诵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和理解古诗文。

一、提前准备在朗诵古诗文之前,学生应该提前准备好要朗诵的古诗文内容。

可以通过背诵、理解诗句含义以及想象诗句所描绘的场景等方式,来更好地把握古诗文的情感和意境。

这样可以在朗诵时更加流利地表达,并且能够更好地传递出古诗文所传达的情感。

二、注意语调和语速在朗诵古诗文时,学生应该注意语调和语速的掌控。

通过准确地把握诗句的语调,学生可以更好地传递出古诗文中的情感和意境。

在语速方面,可以根据古诗文的内容和节奏来调整,适当地快速或者放慢语速,以便更好地表达出古诗文的韵律感。

三、注意停顿和抑扬顿挫在朗诵古诗文时,学生还应该注意停顿和抑扬顿挫。

通过对句子的停顿和词语的抑扬顿挫的处理,可以更好地表达古诗文的感情和语气。

适当的停顿可以使古诗文的意境更加鲜明,而正确的抑扬顿挫则能够更好地表达出古诗文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四、运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在朗诵古诗文时,学生可以通过运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增强表达效果。

通过手势和动作的合理运用,可以更好地表达出古诗文中的动态和情感。

面部表情也可以传递出古诗文中的情感,使朗诵更加生动有趣,引起听众的共鸣。

五、注重声音的变化在朗诵古诗文时,学生应该注重声音的变化,通过声音的高低、轻重、快慢等变化,来表达出古诗文的情感和意境。

适当地提高音调可以使句子更加抑扬顿挫,降低音调则可以更好地表达出古诗文中的沉静和庄重。

六、注意整体效果在朗诵古诗文时,学生要注意整体效果的把握。

要将语调、语速、停顿、抑扬顿挫、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声音的变化等因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表达效果。

这样可以更好地给听众带来良好的音感和视觉效果,让古诗文的美妙传达给大家。

古诗词诵读方法与技巧

古诗词诵读方法与技巧

古诗词诵读方法与技巧
哎呀,朋友,你可知道诵读古诗词那可是一门大学问!就好比攀登
一座神秘的山峰,每一步都藏着惊喜和挑战。

咱先来说说诵读的节奏吧。

古诗词就像一首优美的曲子,有快有慢,有轻有重。

比如说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节
奏就得快一些,才能体现出那种急切欢快的心情。

你想想,要是读得
慢吞吞的,哪还有那种一日千里的感觉呀?
再讲讲语调。

这语调就像是给诗词穿上了不同颜色的衣服。

像王维
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语调就得沉稳、辽阔,才能展现出那
大漠的雄浑景象。

难道你不想通过语调,把自己带入那壮丽的画面中吗?
还有啊,要读出感情。

古诗词都是诗人情感的结晶。

就像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得多哀怨、多凄凉,才能跟
她感同身受呢?
诵读的时候,也得注意理解诗词的意思。

这就好比你要去一个陌生
的地方,得先知道路线不是?像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不理解意思,怎么能读出那种悲愤和对社会不公的控诉?
我觉得啊,诵读古诗词,就是跟古人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

只要用
心去感受,去体会,就能走进他们的世界,领略那些美妙的诗意。

朋友,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古诗词朗诵方法

古诗词朗诵方法

古诗词朗诵方法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意境。

朗诵古诗词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好地领略其魅力,还能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古诗词朗诵的方法。

首先,要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在朗诵之前,必须对诗词的作者、创作背景、主题思想、情感表达等方面有清晰的认识。

比如,李白的《将进酒》,是他在怀才不遇、愤懑不平之时所作,全诗充满了豪迈奔放、洒脱不羁的情感。

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在朗诵中准确地传达出诗人的心境。

认真分析诗词的语言特点也是关键。

古诗词的语言精炼、含蓄,往往一个字、一个词就蕴含着丰富的意义。

要注意诗词中的押韵、平仄、对仗等格律要求,这些元素不仅增添了诗词的音乐美,也影响着朗诵的节奏和韵律。

例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对仗工整,在朗诵时要体现出这种整齐和谐的美感。

把握好朗诵的节奏。

节奏是朗诵的灵魂,太快或太慢都会影响朗诵的效果。

一般来说,根据诗词的情感起伏和句式长短来确定节奏。

情感激昂时,节奏可以加快;情感深沉时,节奏则要放缓。

比如,岳飞的《满江红》,节奏应明快有力,以展现其壮志豪情;而李煜的《虞美人》,节奏则应较为舒缓,体现出他的哀怨忧愁。

注重语调的变化。

语调的高低、轻重、升降能更好地表现诗词的情感。

高音通常用于强调重点、表达激昂的情感;低音则用于表现深沉、凝重的情绪。

比如,在朗诵“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时,“凌绝顶”和“众山小”可以用高音,突出诗人的豪迈气概。

合理运用停顿。

适当的停顿可以给听众留下思考和回味的空间,增强朗诵的感染力。

停顿的位置和时间要根据诗词的意思和节奏来确定。

比如,在“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床前”“明月光”之间,“疑是”“地上霜”之间都可以有短暂的停顿。

注意声音的控制。

要根据诗词的风格和情感,调整声音的音量、音色和音质。

可以用柔和的声音表现温馨、宁静的氛围,用洪亮的声音展现豪迈、壮阔的场景。

此外,朗诵时要投入真情实感。

教你如何朗读古诗词的七年级语文教案二

教你如何朗读古诗词的七年级语文教案二

教你如何朗读古诗词一、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情感,并能朗读。

2、掌握形声、声调、韵律等基本的朗读技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古诗词是文化遗产:培养爱好文化、尊重文化的态度。

2、朗读古诗词的技巧:形声、声调、韵律。

三、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情感,感受文化魅力。

2、认真分析并掌握形声、声调、韵律等基本的朗读技巧。

四、教学难点:1、感受古诗词的内涵和情感。

2、掌握朗读技巧,并能熟练地应用技巧。

五、教学方式:1、讲授方式。

2、朗读实践操作。

六、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对学生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朗读古诗词。

古诗词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和文化魅力。

学好古诗词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情感生活,更能够提高我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探究古诗词的内涵、感受文化的魅力,并学习朗读古诗词的技巧,使我们更能深入地理解古诗词,更能感受文化的魅力。

2.分析古诗词的内涵和情感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起学习古诗词,分析诗歌中的形象、寓意以及情感。

这些形象、寓意和情感能够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诗歌,感受文化的魅力,从而更能热爱古代文化。

3.学习朗读古诗词的技巧在学习朗读技巧的时候,老师可以结合具体的古诗词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朗读。

教师可以教学生多角度去领悟古诗词的意境,学会运用嗓音表达。

(1) 识字发音及字义:对于古汉字,我们要学会认识、理解、吐字,还要注意正确的朗读重音。

例如,在《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在朗诵中,要注意这些字的重音,将有重音的字母,快速响起,将没有重音的字母,缓慢响起。

(2) 体会或领会古诗词的意境:朗读古诗词时,必须掌握其意境,因为只有领悟了古诗词的意境,才能更好地呈现出它的感染力和美感。

例如,在朗诵《登高》时,应注意将描绘壮美的山势作为它的主题,并需要在回味高山的同时,将沿途的花草、流云、飞鸟等一一描绘出来。

古诗词教学中的朗读吟诵方法:培养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古诗词教学中的朗读吟诵方法:培养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古诗词教学中的朗读吟诵方法:培养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通过朗读和吟诵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是古诗词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法:首先,选择适合朗读和吟诵的古诗词。

选择适合的古诗词是朗读和吟诵的前提,可以选择一些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作品,例如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登高》等。

这些作品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

其次,教师进行正确的朗读示范。

教师的示范朗读可以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速等方面的指导。

在示范朗读中,教师可以特别注意情感的处理和表达,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情感美。

第三,引导学生进行个人朗读和集体朗读。

个人朗读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培养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集体朗读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和古诗词的韵律美。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指导和点评,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朗读技巧。

第四,通过吟诵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吟诵是古诗词学习中的一种传统方式,通过吟诵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词的韵律和美感。

教师可以教学生一些基本的吟诵方法,例如平仄、韵律等,让学生自己尝试吟诵,从而深入感受古诗词的情感和意境。

最后,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吟诵活动。

除了课堂上的朗读和吟诵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课外的朗读和吟诵活动,例如古诗词朗诵比赛、吟诵表演等。

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让他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古诗词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综上所述,通过选择适合的古诗词、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个人朗读和集体朗读、教授吟诵方法以及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吟诵活动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和人文素养。

七年级语文古诗的朗诵之如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七年级语文古诗的朗诵之如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七年级语文古诗的朗诵之如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朗诵古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千年以来的文化积淀和情感表达。

然而,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本文将从正确的发音、把握节奏和理解情感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朗诵古诗。

一、正确的发音朗诵古诗的第一步是要确保发音正确。

古诗的发音既包括声母、韵母的准确发音,也包括声调的把握。

在朗诵古诗之前,我们可以通过反复听范读、查阅字典等方式,熟悉和掌握每个字的正确发音。

另外,要注意把握好字间的连读和停顿。

在朗诵古诗时,要避免字与字之间的断裂感,可以适当运用连读,使整首诗的语流更加自然。

同时,要根据古诗的句意和韵律,适时停顿,让每个词句更加有层次感。

二、把握节奏朗诵古诗的节奏感是非常重要的。

要正确流利地朗诵古诗,我们需要把握好诗的韵律和句子的脉络。

可以通过平时的练习和反复朗读,来培养和感受古诗的节奏感。

古诗的韵律多样,有顺口溜般的押韵,也有缀韵交错的对仗。

我们可以对照古诗的韵律,用声音的高低、音量的轻重来演绎诗中的韵律感。

同时,在朗诵中可以适当运用停顿和变调,增加整首诗的变化和层次感。

另外,要注意掌握古诗的整体结构和句子的脉络。

在朗诵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语速和停顿的位置,突出每个句子的重点和表达效果。

三、理解情感古诗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朗诵古诗时,不仅要正确地表达句子的意思,还要理解并传递诗人的情感。

在朗诵古诗之前,可以通过仔细阅读和思考,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通过将自己融入诗歌的世界,感受其中的喜怒哀乐,并将这种情感融入到朗诵中,使整个朗诵更加生动有感情。

在朗诵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情感的起伏和变化,通过声音的表达和语气的转换,传递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

要注意掌握好语音的变化,既要有愉悦、悲伤等情感在朗诵中的体现,也要避免过度夸张和不真实的情感表达。

综上所述,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我们应该从正确的发音、把握节奏和理解情感三个方面入手。

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夜雨寄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流利、准确地朗读《夜雨寄北》,并理解诗中的生字生词及主要句子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和师生互动,感悟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激发他们对诗歌创作的兴趣,同时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与背诵,以及诗中生字生词的掌握。

2. 诗中主要句子的理解和鉴赏,以及诗的整体意境的感悟。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情感的体会和表达,以及如何通过朗读传达出诗中的情感。

2. 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的理解,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意象和象征理解诗人的情感。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1. 回顾旧知:首先,我将带领学生们回顾一下之前学过的几首古诗,如《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等,唤醒他们对古诗的记忆和兴趣。

(1)互动提问:我会提问学生:“你们还记得这些古诗中的哪些句子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感受和记忆,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温故知新:接着,我会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古诗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夜雨寄北》有什么相似之处?”通过比较和联想,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2. 引入新课:当学生们对古诗的热情被激发后,我将正式介绍《夜雨寄北》这首诗歌,并简要介绍诗人李商隐和诗歌的创作背景。

(1)激发兴趣:我会说:“《夜雨寄北》是一首充满思念之情的诗歌,诗人在雨夜中写下这首诗,寄托了对远方亲友的深深思念。

你们想知道这首诗中有哪些动人的句子吗?"(2)设置期待:接着,我会展示诗歌的部分内容,并故意留下悬念:“这首诗中有很多美丽的意象和深情的句子,让我们一起探索其中的奥秘吧!”3. 过渡引导:在学生们对新课充满好奇和期待时,我将过渡到正式的教学内容:“接下来,我们将一起学习《夜雨寄北》,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彩的动情朗读出彩的古诗教学
上海市新中初级中学姚婧媛
古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

然而现在很多学生因为“害怕背诵”,在唐诗单元容易出现厌学情绪,有时老师也会因为“诗歌难教”而草草了事。

作为职初教师,我在古诗教学中更是注重积累、不断探索。

初备《登幽州台歌》时,我曾一度无从下手。

全诗仅22个字,表面也没有太多难解的字词,如何上满一节课?如何带领学生通过已定形的寥寥数语来走进千年之前的世界?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向导师王以新老师请教。

王老师告诉我,古诗一定离不开朗读。

在听了她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之后,我加深了对诗歌朗读的理解:每次朗读不是机械重复,而是要有所进,一堂出彩的古诗教学课是离不开精彩的动情朗读的。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动情朗读”呢?在上《登幽州台歌》这首诗时,我略有心得。

上课伊始,我首先请学生齐读诗歌,做到读音正确、朗读流利。

可是,我发现有少数学生在读到“怆然涕下”时挤眉弄眼,窃窃私语。

我就问其中一个,他支支吾吾地回答:“陈子昂怎么……还流鼻涕……”班上一阵哄笑。

我立刻抓住机会讲起了陈子昂的背景,从他少怀壮志,关心国计民生,讲到他入仕伊始,屡陈已见,却屡受打击,乃至入狱。

后任随军参谋,力图冲锋陷阵,报国立功,但得到的却是降职处分。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这时,我简单点明“涕”是眼泪的意思,刚才还在嘲笑陈子昂“流鼻涕”的学生顿时领悟了“怆然”的含义。

实际上,学生一旦了解了诗歌的创作背景,对诗歌就会有更深的理解。

我再次要求全班齐读诗歌,学生们都不自觉地收起了笑容,一脸悲戚地齐声为诗人哀叹。

紧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运用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描绘陈子昂此刻登上幽州台的情景。

行间巡视时,我不时启发学生:你觉得陈子昂头发是什么颜色的?(你为什么认为他鬓角有银丝?)他会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你为什么认为他会穿一袭白衣?)他当时的神态是怎样的?(你为什么认为他眉头紧锁、忧郁沧桑?)动作是怎样的?(你为什么认为他步履沉重、忧心忡忡?)你感觉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你为什么感觉秋风萧瑟、草木无声?)孩子们有的闭眼沉思,有的奋笔疾书,不知不觉间,一个生不逢时、报国无门、凭栏拍杆的诗人形象跃然眼前。

我请几位同学分享了他们想象的场景后,全班的情绪已经积聚到
了高潮。

此时,我再次请全班齐读这首诗。

然而大多数学生已经放下了书本,紧锁眉头、叹息连连,似乎感同身受,恨不能声泪俱下。

动情的朗读使得这首诗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大诗人白居易曾有言:“感人心者,莫乎先情。

”诗人创作诗歌时,往往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通过这节课,我总结了几点体会。

首先,文史相通是动情朗读的重要基础。

古诗三五十字,看似简单,但课前教师必须查阅大量的资料,上课时才能化身为一个历史的叙述者,用或优美、或凄恻的语言将世事变化、风云沧桑、人海沉浮娓娓道来。

其次,创设情境是动情朗读重要条件。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入境入情,才会带来学生的心动情发,见作者所见,思作者所思,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心灵共鸣。

第三,贯通文气,动情朗读。

我们现在学习的古诗,大都是文质俱佳的精品,它们不仅思想内蕴丰富,而且气韵生动,没有动情朗读,是难以领悟其妙所在的。

对于初中学生理解距今千年之久的古诗,十分需要语文老师打通文史、创设情境、贯通文气、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用动情朗读带领学生领略中华古诗的精妙,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