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内部存储基础知识白皮书
华为3COM存储基础知识白皮书

华为3C O M存储基础知识白皮书(总82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华为3Com技术有限公司Huawei-3Com Technologies Co.Ltd.产品版本Product version密级Confidentiality level产品名称Product name:Total 85pages 共85页存储基础知识白皮书(仅供内部使用)For internal use only拟制: Prepared by 日期:Dateyyyy-mm-dd审核: Reviewed by 日期:Dateyyyy-mm-dd审核: Reviewed by 日期:Dateyyyy-mm-dd批准: Granted by日期:Dateyyyy-mm-dd华为3Com技术有限公司Huawei-3Com Technologies Co., Ltd.版权所有侵权必究All rights reserved修订记录Revision record目录第1章网络存储主要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DAS:直接附加存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SAN:存储区域网络......................................................................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华为存储设备基础运维培训

性能查看等
初始配置和基础 配置
设备硬件管理和 状态查询
存储资源配置和 管理
存储资源到主机 的映射配置和管
理
ISM功能模块介绍——配置助手
• ISM的配置助手提供常用操作的向导,引导您方便、快速地对存储设 备进行业务配置。 主要配置选项如下:
ISM功能模块介绍——系统配置
能再修改
日常维护
重要提示:
在部件更换、升级等操作前必须 将配置信息导出
在部件更换、升级等操作结束后, 确认业务正常后,必须将配置信 息导出
维护前准备 信息收集 设备硬件查看 ISM告警查看
部件更换 升级
Call home配置 维护结束后续工作
维护基本原则
按照正确的操
作流程进行操
作
严格遵守设备
部件更换注意事项(3)
• 下电前必须先按下接口模块把手上的指示灯 • 接口模块把手上的指示灯灭了之后方可拔出 • 插入新的接口模块,等待接口模块上电成功后(指示灯变为绿色) • 不可在3秒内互换同一接口模块两个端口的级联线,否则可能导致扫不到盘 • 级联口必须按上一级的下行口(EXP)接下一级的上行口(PRI)的连接方式进行,否则
BBU模块冗余 风扇模块冗余 电源模块冗余
存储阵列的多控技术
• 双控制器系统的工作模式:
– 主备模式
– 双活模式
应用
1
服务器
D200
2
硬盘框
D200
2
硬盘框
应用
1
服务器
电源—风扇模块A
控制器A BBU A
3
8
BBU B 控制器B
电源—风扇模块B
华为终端云服务(HMS)安全技术白皮书说明书

华为终端云服务(HMS )安全技术白皮书文档版本V1.0 发布日期 2020-05-19华为终端云服务(HMS),安全,值得信赖华为终端有限公司地址: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园区新城路2号网址:https:///cn/PSIRT邮箱:****************客户服务传真:*************目录1简介 (1)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是华为的最高纲领 (2)2基于芯片的硬件和操作系统安全 (4)麒麟处理器集成安全芯片 (4)敏感个人数据在安全加密区处理 (5)EMUI安全加固及安全强制管理 (6)3安全业务访问 (7)密码复杂度 (7)图形验证码 (7)帐号保护和多因子认证 (8)风险操作通知 (8)启发式安全认证 (8)儿童帐号 (8)帐号反欺诈 (8)保护帐号的隐私 (9)4加密和数据保护 (10)EMUI数据安全 (10)加密密钥管理和分发 (11)认证和数字签名 (12)可信身份认证和完整性保护 (13)信任环TCIS (13)5网络安全 (14)安全传输通道 (14)云网络边界防护 (14)安全细粒度VPN保护 (15)主机和虚拟化容器保护 (16)多层入侵防护 (16)零信任架构 (17)漏洞管理 (17)运营审计 (18)6业务安全 (19)云空间 (19)天际通 (20)查找我的手机 (21)浏览器 (21)钱包/支付 (22)业务反欺诈 (24)7应用市场和应用安全 (25)应用市场和应用安全概述 (25)开发者实名认证 (26)四重恶意应用检测系统 (26)下载安装保障 (27)运行防护机制 (28)应用分级 (29)快应用安全 (29)软件绿色联盟 (30)定期发布安全报告 (30)开放安全云测试 (30)8 HMS Core(开发者工具包) (32)HMS Core框架 (32)认证凭据 (33)业务容灾 (34)华为帐号服务(Account kit) (34)授权开发者登录 (34)反欺诈 (34)通知服务(Push Kit) (34)身份认证 (35)Push消息保护 (35)Push消息安全传输 (36)应用内支付服务(In-App Purchases) (36)商户和交易服务认证 (36)防截屏录屏 (36)防悬浮窗监听 (36)禁止口令密码输入控件提供拷出功能 (36)广告服务(Ads Kit) (37)高质量的广告选择 (37)反作弊系统 (37)数据安全 (37)云空间服务(Drive Kit) (38)认证授权 (38)数据完整性 (38)数据安全 (38)业务双活与数据容灾 (38)游戏服务(Game Kit) (39)数据保护 (39)用户授权 (39)用户身份服务(Identity Kit) (39)钱包服务(Wallet kit) (40)系统环境安全识别能力 (40)卡券数据安全(仅中国支持) (40)运动健康服务(Health Kit) (41)用户数据访问控制 (41)数据加密存储 (41)线上快速身份认证服务(FIDO) (41)本地认证(BioAuthn) (42)外部设备认证 (42)数字版权服务(DRM Kit) (43)硬件级安全运行环境 (43)安全视频路径 (43)安全时钟 (44)DRM证书认证 (44)安全传输 (44)机器学习服务(ML Kit) (44)ML算法包APK安全 (45)数据处理 (45)近距离通信服务(Nearby Service) (45)定位服务(Location Kit) (46)用户授权 (46)数据存储 (47)位置服务(Site Kit) (47)地图服务(Map Kit) (47)情景感知服务(Awareness Kit) (48)分析服务(Analytics Kit) (48)服务端防仿冒 (48)数据安全传输 (48)服务器数据隔离 (49)动态标签管理器服务(Dynamic Tag Manager) (49)防仿冒 (49)有限的API代码执行权限 (50)动态标签代码安全管理 (50)安全检测服务(Safety Detect) (50)系统完整性检测(SysIntegrity) (50)应用安全检测(AppsCheck) (51)恶意URL检测(URLCheck) (52)虚假用户检测(UserDetect) (52)9隐私控制 (53)本地化部署 (53)数据处理清晰透明 (54)最小化数据获取 (54)数据主体权利与隐私控制 (55)数据处理者义务 (56)数据隔离 (56)差分隐私 (56)联合学习 (57)保护未成年人个人信息 (57)10安全和隐私认证及合规 (58)ISO/IEC 27001/27018认证 (58)ISO/IEC 27701认证 (59)CSA STAR 认证 (59)CC认证 (59)PCI DSS认证 (60)华为帐号EuroPriSe认证 (60)11展望 (61)关注安全技术,保护用户并对用户赋能 (61)巩固防御机制,提升安全能力,共建安全生态 (62)做好准备,应对颠覆性技术带来的威胁 (62)A缩略语表 (64)注:由于不同型号或不同国家市场特性的差异,部分能力仅在部分市场可用,具体以产品说明为主,本文其他地方不再单独说明。
OceanStor9000存储系统技术白皮书

OceanStor 9000 V5华为OceanStor 9000 V5 横向扩展文件存储,采用全对称分布式架构,以其卓越性能、大规模横向扩展能力和超大单一文件系统为用户提供非结构化数据共享资源存储,能够应用于广电媒体、卫星测绘、基因测序、能源勘探、科研教育、视频监控、归档备份等多种业务应用及存储资源共享领域。
全对称分布式架构并行读写,性能领先⏹高性能的读写访问:单节点带宽最高可达2.8 GB/s,单盘性能业界领先⏹网络加速:支持10GE、25GE、40GE等多种组网形态,支持RDMA模式传输及TOE卸载,提高系统传输性能⏹线性增长:系统性能随节点增加线性增长,最高可达700GB/s带宽容量性能线性扩展,规模最大的单一文件系统⏹单一文件系统:140PB级存储容量,降低系统管理和维护的复杂度,并消除多个命名空间带来的数据孤岛⏹超强扩展:3节点到288节点的平滑扩展,容量、性能随节点增加而线性增长⏹数据均匀分布:Share-nothing全对称分布式架构,系统的数据和元数据均匀分布在各个节点上,消除单独的元数据节点访问瓶颈⏹超高利用率:高可靠性的同时,硬盘利用率最高可达95%开放融合,承载多种应用⏹多种接口:支持NFS,CIFS,NDMP,FTP,HDFS等多种接口,一个系统承载多业务应用,实现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多种节点类型:支持多种节点类型,支持不同应用承载⏹管理融合:实现对IT设备统一管理,提供分析报表,简化管理复杂度,提升运营效率全方位可视化,简化资源管理⏹可靠性灵活配置:支持基于目录的冗余配比策略,提供不同的数据保护级别⏹自动统计和分析:自动化的性能统计及分析,辅助合理利用资源⏹自动部署:软件平台自动化部署和配置,“一键式”快速扩容,单节点扩容60秒之内完成⏹权限管理:提供针对IP地址或用户/用户组的访问权限控制,创建安全、隔离的存储池Info系列软件,智能存储管理InfoEqualizer,客户端连接负载均衡⏹跨节点的客户端连接负载均衡,自动平衡容量和性能,优化集群资源⏹智能统一管理,支持节点故障切换(failover)和故障恢复(failback)⏹基于DNS域名的负载均衡技术,支持多种负载均衡策略配置InfoTier,动态分级存储⏹不同节点间动态分级存储,热点数据智能迁移,让不同性价比的存储发挥最大效益,降低TCO⏹支持多种数据迁移策略和优先级设置,无缝适应业务需求及变更InfoAllocator,空间配额管理⏹在目录、用户、用户组的级别对存储进行精简资源调配,满足不同客户所需⏹支持配额项的多层嵌套关系管理,为客户提供易用,弹性灵活的空间访问InfoProtector,高可靠数据保护⏹应用Erasure Code专利技术实现N+M数据保护–InfoProtector,业界最高水平的数据可靠性和可用性保护机制,可支持4个节点同时故障的数据保护⏹系统能够自动重构,多节点并行重构数据,重构速度高达2TB/小时InfoStamper,快照功能⏹目录级别快照,快速数据恢复⏹支持手动快照、定时快照(以天/周/月为粒度)InfoLocker,WORM功能⏹保护数据免遭意外、恶意更改和删除⏹支持设置WORM时钟,设置保护期InfoReplicator,异步远程复制⏹减少系统恢复时间,应用于灾难恢复,数据备份或远距离数据迁移⏹支持不同目录1:N复制,N:1复制InfoRevive视频监控图像修复功能硬盘故障损坏不影响视频流畅度,只对实际丢失数据进行空置处理技术规格。
华为OceanStor 2800 V3视频云融合存储技术白皮书

华为OceanStor 2800 V3视频云融合存储系统白皮书文档版本V1.0发布日期2015-12-14版权所有©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2015。
保留一切权利。
非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本文档内容的部分或全部,并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
商标声明和其他华为商标均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商标。
本文档提及的其他所有商标或注册商标,由各自的所有人拥有。
注意由于产品版本升级或其他原因,本文档内容会不定期进行更新。
除非另有约定,本文档仅作为使用指导,本文档中的所有陈述、信息和建议不构成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担保。
目录1 摘要 (4)2 概述 (5)2.1 视频监控系统概述 (5)2.2 视频监控系统发展趋势 (9)3 OceanStor 2800 V3 (11)3.1 OceanStor 2800 V3介绍 (11)3.2 华为视频监控存储技术方案 (14)4 推广 (21)4.1 华为方案优势 (21)5 SmartContainer特性介绍 (22)5.1 SmartContainer简介 (22)5.2 SmartContainer基本原理 (22)5.3 SmartContainer主要功能 (23)5.4 SmartContainer的特点 (25)6 结论 (27)7 缩略语表 (28)文档版本V1.0 版权所有©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第3 页,共30页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引发社会治安、交通、城市执法、环境等一系列问题,迫切需要相关部门加快反应速度,提高管理效率,为经济的高速发展保驾护航。
视频监控广泛应用于各行业,包括:道路交通监控城市安全监控无人值守区域监控移动监控随着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高清摄像机越来越多,画质也从CIF发展为720P,1080P,监控数据容量呈爆炸性增长,迫于容量和安全性的需求,专用的存储系统的得到青睐。
本文介绍了行业视频监控存储产品及华为视频监控存储产品的概况,以及华为视频监控存储产品相对于行业视频监控存储产品的优势。
华为存储双活解决方案技术白皮书V3.1

华为存储双活解决方案技术白皮书V3.1导读:华为存储双活解决方案结合Oracle RAC、VMware、FusionSphere等应用系统提供最高级别的业务连续性保障,确保业务系统发生设备故障、甚至单数据中心故障时,业务无感知并自动切换,实现RPO(Recovery Point Objective)=0,RTO(Recovery Time Objective)≈0(RTO视应用华为存储双活解决方案技术白皮书V3.1 目录前言华为存储双活解决方案技术白皮书V3.1技术白皮书主要描述华为存储双活解决方案在Oracle RAC、VMware和FusionSphere场景下的应用,提供经过验证的系统架构建议本白皮书针对以下读者:(本文版权内容为华为所有)•华为市场一线的销售人员、华为客户培训人员、华为售后服务人员•客户技术决策人员,企业架构师•客户系统管理员1 概述1.1 数据中心业务连续性的挑战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系统在各种行业的关键业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通讯、金融、医疗、电子商务、物流、政府等领域,信息系统业务中断会导致巨大经济损失、影响品牌形象并可能导致重要数据丢失。
因此,保证业务连续性是信息系统建设的关键。
当前各行业普遍通过建设灾备中心来保证关键应用的业务连续性。
传统灾备部署方式为一个生产中心、一个灾备中心,灾备中心平台处在不工作状态,只有当灾难发生时,生产数据中心瘫痪,灾备中心才启动。
这种灾备系统面临以下挑战:l 当生产中心遭遇供电故障、火灾、洪灾、地震等灾难时,需要手动将业务切换到灾备中心,业务中断时间长,无法保证业务连续运行。
l 灾备中心不能对外提供服务,常年处于闲置状态,资源利用率低。
针对传统灾备系统建设面临的挑战,基于华为存储的双活解决方案应运而生。
1.2 方案概述华为存储双活解决方案指两个数据中心都处于运行状态,可以同时承担相同业务,提高数据中心的整体服务能力和系统资源利用率。
华为存储专题介绍PPT课件

7
FC SAN起源(由DAS到FC SAN)
服务器 FC交换机
FC链路
FC SAN 控制器
• FC SAN(Fiber Channel Storage Area Network) • 时间:90年代中后期 • 背景:为解决DAS扩展性差的问题,将存储设备网络
化,可以同时连接上百台服务器 • 连接方式:FC光纤,使用专用的FC交换机 • 访问方式:后端一台存储设备的存储空间可以划分为
90年代之后
时间
4
存储主要协议
➢SCSI协议: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是一种为小型机研制的接口技术,用于主机与外 部设备之间的连接。SCSI-3是所有存储协议的基础,其它存储协议都用到SCSI的指令集。优点:与主机无关、多设备并行、 高带宽。缺点:允许连接设备数量少、连接距离非常有限。 ➢FC协议: FC是光纤通道(Fiber Channel)的简称,用于服务器与共享存储设备的连接,存储控制器和驱动器之间的内部 连接,是一种高性能的串行连接标准。其接口传输速率目前有4Gbps 、8Gbps几种标准。传输介质可以选择铜缆或光纤,传 输距离远,支持多种互联拓扑结构。光纤通道是构建FC SAN的基础,是FC SAN系统的硬件接口和通信接口。
➢SAS协议: (Serial Attached SCSI)即SCSI总线协议的串行标准,即串行连接SCSI;SAS采用串行技术以获得更高的扩 充性,并兼容SATA盘。目前SAS的最高传输速率高达3Gpbs、6Gbps,支持全双工模式。
5
DAS起源
服务器
SAS
控制器
FC
SCSI
控制器 控制器
磁盘阵列
华为FusionStorage技术白皮书

华为FusionStorage技术白皮书1 执行摘要/Executive Summary本文从存储技术的发展趋势为切入点,结合用户需求,从高性能、高可靠、高扩展、易管理、兼容性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华为公司FusionStorage产品的功能及特点,旨在突出FusionStorage 产品独有的亮点、应用场景以及为客户带来的价值。
2 简介/Introduction虚拟化与云计算技术正在引领IT技术的发展方向,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虚拟化与云计算技术来构建新一代IT系统,以提升IT系统的资源利用率,并在保证服务级别水平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同时帮助业务更加具有敏捷性,加速新业务的上线时间。
然而,虚拟化与云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也给后端的存储系统提出更加严峻的挑战。
如:需要存储系统能够承载更多的业务、更高的性能与可靠性、更好的扩展性、保证关键业务服务级别水平并降低成本等。
华为分布式存储软件FusionStorage采用创新的分布式软件架构,以高性能、高可靠、高扩展为其设计理念,充分满足企业未来业务需求,帮助其IT系统转型以更快更好地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实现与客户的共同成长。
3 解决方案/Solution随着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新业务上线时间要求越来越短,其IT系统需要从传统的成本中心转变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利器,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并实现商业成功。
作为存放企业数据资产的存储系统,不但要满足业务所需要的高性能、高可靠等基本诉求,更要满足未来业务的发展、提升业务的敏捷性,帮助业务更快更好地适应竞争环境的需要。
从IT业界发展来看,以下技术趋势正在影响存储行业的发展:l 虚拟化技术的广泛应用虚拟机技术给服务器带来更高的利用率、给业务带来更便捷的部署,降低了TCO,因而在众多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与此同时,虚拟机应用给存储带来以下挑战:第一,相比传统的物理服务器方式,单个存储系统承载了更多的业务,存储系统需要更强劲的性能来支撑;第二,采用共享存储方式部署虚拟机,单个卷上可能承载几十或上百的虚拟机,导致卷IO呈现更多的随机特征,这对传统的Cache技术提出挑战;第三,单个卷承载多个虚拟机业务,要求存储系统具备协调虚拟机访问竞争,保证对QoS要求高的虚拟机获取到资源实现性能目标;第四,单个卷上承载较多的虚拟机,需要卷具有很高的IO性能,这对传统受限于固定硬盘的RAID技术提出挑战;第五,虚拟机的广泛使用,需要更加高效的技术来提高虚拟机的部署效率,加快新业务的上线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为3Com技术有限公司Huawei-3Com Technologies Co.Ltd.产品版本Product version密级Confidentiality level产品名称Product name: Total 95pages 共95页存储基础知识白皮书(仅供内部使用)For internal use only拟制: Prepared by 日期:Dateyyyy-mm-dd审核: Reviewed by 日期:Dateyyyy-mm-dd审核: Reviewed by 日期:Dateyyyy-mm-dd批准: Granted by日期:Dateyyyy-mm-dd 华为3Com技术有限公司Huawei-3Com Technologies Co., Ltd.版权所有侵权必究All rights reserved修订记录Revision record日期Date 修订版本Revisionversion修改描述change Description作者Author2005-06-28 1.00 初稿完成initial transmittal 作者名name yyyy-mm-dd 1.01 修改XXX revised xxx 作者名name yyyy-mm-dd 1.02 修改XXX revised xxx 作者名name ……………………yyyy-mm-dd 2.00 修改XXX revised xxx 作者名name目录第1章网络存储主要技术 (7)1.1 概述 (7)1.2 DAS:直接附加存储 (7)1.3 SAN:存储区域网络 (8)1.3.1 什么是SAN? (8)1.3.2 SAN的误区 (9)1.3.3 SAN的组成 (9)1.3.4 FC SAN的问题 (9)1.3.5 IP SAN (10)1.4 NAS:网络附加存储 (12)1.5 SAN和NAS (13)第2章主要协议和相关技术 (14)2.1 SCSI (14)2.2 FC(光纤通道) (14)2.3 iSCSI (16)2.4 iSCSI与光纤通道的比较 (17)第3章文件系统相关知识 (19)3.1 什么是文件系统 (19)3.2 主流文件系统和特点 (20)3.3 NFS和CIFS网络文件系统工作原理和特点 (24)3.4 存储系统与文件系统的关系 (25)第4章RAID技术 (26)4.1 RAID概述 (26)4.2 RAID级别 (26)4.2.1 RAID0 (26)4.2.2 RAID1 (27)4.2.3 RAID2 (28)4.2.4 RAID3 (28)4.2.5 RAID4 (29)4.2.6 RAID5 (29)4.2.7 RAID6 (30)4.2.8 RAID10 (31)4.2.9 RAID01 (32)4.2.10 JBOD (32)4.3 不同RAID级别对比 (33)第5章主机系统高可用技术 (35)5.1 概述 (35)5.1.1 双机热备份方式 (36)5.1.2 双机互备份方式 (41)5.1.3 群集并发存取方式 (42)5.2 工作模式 (44)5.2.1 双机热备份方式 (44)5.2.2 双机互备方式 (44)5.2.3 群集并发存取方式 (44)5.3 适用场合 (45)5.4 对存储系统的要求 (45)第6章数据一致性 (47)6.1 数据一致性概述 (47)6.2 Cache引起的数据一致性问题 (47)6.3 时间不同步引起的数据一致性问题 (48)6.4 文件共享中的数据一致性问题 (49)第7章数据复制与容灾 (50)7.1 灾难恢复/业务连续性 (50)7.2 数据备份系统 (53)7.2.1 数据备份 (53)7.2.2 数据复制 (55)7.3 数据一致性 (58)7.4 总结 (59)第8章备份技术 (60)8.1 什么是备份 (60)8.2 备份与拷贝、归档的区别 (60)8.3 常规备份的实现方式 (61)8.4 LAN Free和Serverless备份 (62)8.5 主流备份软件和介质 (63)8.6 备份技术新趋势 (67)第9章存储连接设备 (70)9.1 HBA卡介绍 (70)9.1.1 FC HBA相关知识: (70)9.1.2 主要HBA卡厂商 (71)9.1.3 iSCSI HBA相关知识: (71)9.1.4 iSCSI HBA和TOE网卡主要厂商 (72)9.2 FC连接设备介绍 (72)9.2.1 FC HUB相关知识: (72)9.2.2 FC Switch相关知识: (72)9.2.3 FC Director相关知识: (72)9.2.4 iSCSI-FC存储路由器 (73)9.2.5 FC Switch和FC Director主要厂商 (73)第10章信息生命周期 (73)10.1 什么是信息生命周期 (73)10.2 信息生命周期的实现 (74)10.3 实现ILM的技术保障和面临的挑战 (74)10.4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现状 (75)10.5 法规遵从与信息生命周期管理 (75)10.6 与信息生命周期相关的存储技术 (76)10.6.1 固定内容管理: (76)10.6.2 WORM: (76)10.7 怎样看待信息生命周期管理 (76)第11章其他存储技术及标准 (77)11.1 SMI-S (77)11.2 CDP(持续数据保护) (78)11.3 虚拟存储 (78)11.4 网格计算 (79)11.5 高性能计算 (79)11.6 负载均衡 (79)第12章常见主机及操作系统 (80)12.1 主机架构及操作系统概述 (80)12.1.1主机架构 (80)12.1.2操作系统 (80)12.1.3操作系统比较 (81)12.2 常见主机厂商及常见产品介绍 (81)12.2.1 IBM: (81)12.2.2 SUN: (82)12.2.3 Fujitsu: (83)12.2.4 HP: (83)12.3 操作系统应用特点 (84)第13章常见数据库及应用系统 (85)13.1 数据库厂商介绍 (85)13.1.1 Oracle (85)13.1.2 DB2 (90)13.1.3 Sybase (93)13.1.4 MS SQL Server (94)第1章网络存储主要技术1.1 概述存储系统是整个IT系统的基石,是IT技术赖以存在和发挥效能的基础平台。
早先的存储形式是存储设备(通常是磁盘)与应用服务器其他硬件直接安装于同一个机箱之内,并且该存储设备是给本台应用服务器独占使用的。
随着服务器数量的增多,磁盘数量也在增加,且分散在不同的服务器上,查看每一个磁盘的运行状况都需要到不同的应用服务器上去查看。
更换磁盘也需要拆开服务器,中断应用。
于是,一种希望将磁盘从服务器中脱离出来,集中到一起管理的需求出现了。
不过,一个问题:如何将服务器和盘阵连接起来?面临这样的问题,有厂商提出了SCSI协议,通过专用的线缆将服务器的总线和存储设备连接起来,通过专门的SCSI指令来实现数据的存储。
后来发展到FC协议。
这样,多个服务器可以通过SCSI线缆或光纤建立与存储系统的连接。
这样的方式,我们称之为直接附加存储(DAS)。
1.2 DAS:直接附加存储DAS(Direct Attached Storage—直接附加存储)是指将存储设备通过SCSI线缆或光纤通道直接连接到服务器上。
一个SCSI环路或称为SCSI通道可以挂载最多16台设备;FC可以在仲裁环的方式下支持126个设备;DAS方式实现了机内存储到存储子系统的跨越,但是缺点依然有很多:◆扩展性差,服务器与存储设备直接连接的方式导致出现新的应用需求时,只能为新增的服务器单独配置存储设备,造成重复投资。
◆资源利用率低,DAS方式的存储长期来看存储空间无法充分利用,存在浪费。
不同的应用服务器面对的存储数据量是不一致的,同时业务发展的状况也决定这存储数据量的变化。
因此,出现了部分应用对应的存储空间不够用,另一些却有大量的存储空间闲置。
◆可管理性差,DAS方式数据依然是分散的,不同的应用各有一套存储设备。
管理分散,无法集中。
异构化严重,DAS方式使得企业在不同阶段采购了不同型号不同厂商的存储设备,设备之间异构化现象严重,导致维护成本据高不下。
1.3 SAN:存储区域网络1.3.1 什么是SAN?SAN(Storage Aera Network )存储区域网络,是一种通过网络方式连接存储设备和应用服务器的存储构架,这个网络专用于主机和存储设备之间的访问。
当有数据的存取需求时,数据可以通过存储区域网络在服务器和后台存储设备之间高速传输。
1.3.2 SAN的误区SAN的发展历程较短,从90年代后期兴起,由于当时以太网的带宽有限,而FC协议在当时就可以支持1Gb的带宽,因此早期的SAN存储系统多数由FC存储设备构成,导致很多用户误以为SAN就是光纤通道设备,其实SAN代表的是一种专用于存储的网络架构,与协议和设备类型无关,随着千兆以太网的普及和万兆以太网的实现,人们对于SAN的理解将更为全面。
1.3.3 SAN的组成SAN由服务器,后端存储系统,SAN连接设备组成;后端存储系统由SAN控制器和磁盘系统构成,控制器是后端存储系统的关键,它提供存储接入,数据操作及备份,数据共享、数据快照等数据安全管理,及系统管理等一系列功能。
后端存储系统为SAN解决方案提供了存储空间。
使用磁盘阵列和RAID策略为数据提供存储空间和安全保护措施。
连接设备包括交换机,HBA卡和各种介质的连接线。
SAN的优点:◆设备整合,多台服务器可以通过存储网络同时访问后端存储系统,不必为每台服务器单独购买存储设备,降低存储设备异构化程度,减轻维护工作量,降低维护费用;◆数据集中,不同应用和服务器的数据实现了物理上的集中,空间调整和数据复制等工作可以在一台设备上完成,大大提高了存储资源利用率;◆高扩展性,存储网络架构使得服务器可以方便的接入现有SAN环境,较好的适应应用变化的需求;总体拥有成本低,存储设备的整合和数据集中管理,大大降低了重复投资率和长期管理维护成本;1.3.4 FC SAN的问题◆兼容性差,FC协议发展时间短,开发和产品化的大厂商较少,而且厂商之间各自遵循内部标准,导致不同厂商的FC产品之间兼容性和互操作差,即使同一厂商的不同版本不同型号的FC产品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成本高昂,FC SAN的成本包括先期设备成本和长期维护成本,由于FC协议在成熟度和互联性上无法与以太网相比,导致FC协议只能局限于存储系统应用,无法实现大规模推广,这直接导致了FC产品价格的昂贵;同样与FC-SAN相关的所有产品都身价高昂,无论是备份软件的FC-SAN模块,甚至SCSI硬盘简单更换连接口成为FC硬盘,都要翻上几倍的价钱;另外兼容性差也导致了用户无法自己维护FC设备,必须购买昂贵的厂商服务,如果用户的环境中包括多种FC存储设备,用户每年花在FC-SAN的系统保修服务的费用占当年采购成本的1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