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复习 课件(共52张PPT)
合集下载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实词PPT课件

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贾谊《过秦论》“河”
古代专指黄河,现在泛指河流。
2、“秦以虎狼之势,与中国抗衡”贾谊《过秦论》古义:中
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2、“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白居易《琵琶行
“阿姨”:古义:母亲.今义:晚辈对任何女性长辈的亲切称呼
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当时已经和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 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9
(一)、词义的扩大 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意义小,
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如:“江”、“河”二字,古代 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好”,古代指 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 例如: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让……称王
生死而肉骨(使死人复生,白骨长肉 )
使……复活、长肉
齐威王欲将孙膑
任命……为将
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 使……为臣
舍相如广成传舍
. 让……住在…… 34
四、词类活用 (五)意动用法
.
35
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指主语主观上认为(或以为)宾语 具有谓语所表示的内容。
主要有形容词和名词的意动。
.
32
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使……变弱/削弱) ②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③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使……变愚蠢) ④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使……变高/提高) ⑤昂其直,居为奇货。 (使……变高/提高) ⑥今媪尊长安君之位。(使……变尊贵/抬高)
.
33
3.名词的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 语怎么样或成为什么的意思。
高考复习文言词语总复习PPT (共46张PPT)

3、词义转移
即一词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
事物。如“涕”,古代指眼泪, 现在指鼻涕。“穷”古代表示 “困窘”义,现在指贫穷。
4、感情色彩 变化
“爪牙之士”中的“爪牙”古代是褒
义词,是“得力助手”之义,现在 则比喻坏人的党羽,变为贬义词。 “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卑”,是 指地位低下,“鄙”是指见识浅陋, 是表谦虚的中性词,今天的“卑鄙” 则指品质恶劣,是贬义词。
眄庭柯以怡颜
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 不同的一项( C)
A.完璧归赵 B.宁许以负秦曲 C.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D.毕礼而归之
下列句子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 项是( D)
A.园日涉以成趣。
B.
C.臣具以表闻。 D.临帝子之长洲 。
.对下面加点词的活用现象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D)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沛公军霸上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范增数目项王
二月草已芽
(2)名词作状语
吾得兄事之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天下云集响应 卒庭见相如 常以身翼蔽沛公
(3)名词的使动用法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4)名词的意动用法
吾从而师之
越国以鄙远
1、词义扩大
如“江”,古代专指长江,
“河”,古代专指黄河,现在泛 指一切大的河流。
2、词义缩小
如“让”在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
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 后一个意思不用了。 “臭”字,古代泛指各种气味, 《易经》上说“同心之言,其臭如 兰”,这个“臭”就是指香味。现 在“臭“只指臭味了。
文言词语总复习
一、怎样推断实词在句中的 正确含义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复习 课件(共52张PPT)

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意动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① 越国以鄙远 ② 鱼肉缙绅
鄙:把……当作边鄙 鱼肉:以……为鱼肉
③ 孟尝君客我 客:把……当作门客
④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37
名词活用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并说明其用法。
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⑵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⑶˙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⑸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 (6)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绝境:古代表示与外界隔绝之地,现在表示走投无路之时。
23
偏义复词
所谓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 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 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 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 义,只作陪衬。
24
◆ 1. 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
①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异同:偏义复词,不同。 ② 昼夜勤作息
古义:容颜、脸色。今义:色彩 3.秋天漠漠向昏黑
古义:秋日的天空。今义:秋季。
15
5.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古义:攻克。今义:抬起。
6.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古义:跑。今义:行走。
16
4.词义弱化:
所谓“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 时所表示的语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 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 怨、责备。
7
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1.赢粮而景从 [景]同[影],像影子一样。 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坐]同[座],座位。 3.乃善刀而藏之 [善]通[缮],修治。 4离骚者,犹离忧也 [离]通[罹],遭受。
8
(三)古今异义
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 ppt课件

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
考点精讲
一、词的古今异义
2.词义的缩小
所谓“词义缩小”,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 宽,而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窄了。
例1:金就砺则利 金 古义:金属
今义:金子,黄金 例2:其臭如兰
“臭”古代指各种气味,今天专指与“香”相 反的气味。
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
考点精讲
一、词的古今异义
例1: 窃计欲亡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
走:古义为“跑、逃跑” 今义是“步行”的意思。
例2: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烈士
古义: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 今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
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
考点精讲
一、词的古今异义
3.词义的转移
闻 古义:耳朵听见
今义:鼻子闻到
穷
古义:处境困难(穷且益坚)
今义:经济贫穷
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
考点精讲
一、词的古今异义
5.名称说法的演变
有些时候古文中用一个词表示某一意思,而现 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该词语表示,而是换用别的词 语表示了。
如: “目”现已换成“眼睛” “寡”现已换用“少” “足”现已换用“脚”了
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
考点精讲
一、词的古今异义
【对点训练】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
从而 (跟从、来;因果连词) 小学 (小的方面学习;学校教育的初级阶段) 不必 (不一定;不需要) 经营 (搜集、保存;筹划、组织) 智力 (智谋和力量;理解事物的能力) 于是 (由这种情况;连词) 空中 (中间是空的;天空)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
教材中古今义的整理
行为 (品行是、品行作为;举动) 私人 (心腹之人;非公家的) 痛心 (痛恨;极端伤心) 首领 (头颅、生命;某些集团的领导人) 颜色 (脸色、容颜;颜料或色彩) 浩荡 (荒唐;水势浩大) 可怜 (可爱、可惜;值得怜惜)
考点精讲
一、词的古今异义
2.词义的缩小
所谓“词义缩小”,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 宽,而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窄了。
例1:金就砺则利 金 古义:金属
今义:金子,黄金 例2:其臭如兰
“臭”古代指各种气味,今天专指与“香”相 反的气味。
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
考点精讲
一、词的古今异义
例1: 窃计欲亡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
走:古义为“跑、逃跑” 今义是“步行”的意思。
例2: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烈士
古义: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 今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
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
考点精讲
一、词的古今异义
3.词义的转移
闻 古义:耳朵听见
今义:鼻子闻到
穷
古义:处境困难(穷且益坚)
今义:经济贫穷
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
考点精讲
一、词的古今异义
5.名称说法的演变
有些时候古文中用一个词表示某一意思,而现 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该词语表示,而是换用别的词 语表示了。
如: “目”现已换成“眼睛” “寡”现已换用“少” “足”现已换用“脚”了
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
考点精讲
一、词的古今异义
【对点训练】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
从而 (跟从、来;因果连词) 小学 (小的方面学习;学校教育的初级阶段) 不必 (不一定;不需要) 经营 (搜集、保存;筹划、组织) 智力 (智谋和力量;理解事物的能力) 于是 (由这种情况;连词) 空中 (中间是空的;天空)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
教材中古今义的整理
行为 (品行是、品行作为;举动) 私人 (心腹之人;非公家的) 痛心 (痛恨;极端伤心) 首领 (头颅、生命;某些集团的领导人) 颜色 (脸色、容颜;颜料或色彩) 浩荡 (荒唐;水势浩大) 可怜 (可爱、可惜;值得怜惜)
高三一轮复习文言实词精品PPT课件

责— 要求 对人或对人做的事情
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殷—富裕
造—登上,到达
文—掩饰 用漂亮的言词掩饰 济—扶助 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比—紧接着,紧挨着
惜—爱惜、爱
往— 向往
明规律以求词义
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 余遂脱巾褫衣,导诸公行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诋:骂,谴责 褫chǐ :脱去 奔:奔马
规律1
对文:一组结构相似的句子,等同位置上的词 意义相近、相同或相反。
比喻细小的东西
译文:他杜绝交游,对各种馈赠, 一点也不收受。
2、素与郭善,登门造访。(广东 卷) 素善留侯张良 《鸿门宴》
友好、与… …交好。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B.齐人未附
拔: 攻取《廉颇蔺相如列传》
附:归附。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附:归附《赤壁之战》
买千里马,三年没有买到。一个近臣对君主说:“ 请让我去买千里马。”君主派他出去了三个月,买 到了千里马,可马已经死了,他用五百两金子买 了那马头,返回向君主报告。君主大怒道:“要你 买活马,为什么用五百两金子买死马?”近臣回答 说:“死马都用五百两金子买,何况活马呢?天下 的人必然知道君主您会买马的,千里马很快就会 来的。”于是不过一年,有多匹千里马来了。
文言实词 推断
方法一:据形索义法
汉字是表意文字,其中80% 以上是形声字,这些字中的形旁 往往是表意的,我们可以通过这 个表意的形旁来推测这个词的本 义和引申义。
据形索义
迨诸父异爨, 内外多置小门墙, 往往而是。
各自起灶烧柴 做饭,指分家
爨
光虽窃托迹于侍从之臣, 月俸不及数万,爨桂炊玉, 晦朔不相续。(司马光《答刘蒙书》)
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课件张PPT

3、地方文职。太守、刺史、长史、别驾、黜陡 使、知州、知府、令等。
此外,还有一个常见词: 掾(yuàn):古代官署 属员的通称。如: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为临淄市 掾。
高考第一轮复习— — 文言文专题 课件 ( 共1 5 1 张)
高考第一轮复习— — 文言文专题 课件 ( 共1 5 1 张)
除以上有关官职常识外,阅读文言文 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1、文言实词推断(共120个) 2、部分文言虚词(18个,近年高考已取消, 但翻译中还应该注意) 3、文言句式 4、文言断句 5、文言翻译
“焉”用在陈述的语境里,是语气助词。
课堂演练:
1、解释下列句中“于”字的意义
(1)乃设九宾礼于廷 ( 在)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被) (3)况于将相乎 ( 对于) (4)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 向) (5)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 从) (6)赵尝五战于秦(同, 跟) (7)长于臣(比 )
• ⑼贬(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 贬连州刺史。(《旧唐书 刘禹锡传》)
• ⑽黜(罢免官职) 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 ⑾夺(削去、罢免)
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高启《书博鸡者事》)
高考第一轮复习— — 文言文专题 课件 ( 共1 5 1 张)
高考第一轮复习— — 文言文专题 课件 ( 共1 5 1 张)
判断句,“也”表示判
五、看代入检验 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 课件 (共151张)
1、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线的字的意思,判断正
确的一项是( B ) “因”“乃”:“于是”
飞骑因番请见
“止”“仅”:“只”
仁杰乃引张释之高庙
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止免官
法是陛下法,臣仅守之
此外,还有一个常见词: 掾(yuàn):古代官署 属员的通称。如: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为临淄市 掾。
高考第一轮复习— — 文言文专题 课件 ( 共1 5 1 张)
高考第一轮复习— — 文言文专题 课件 ( 共1 5 1 张)
除以上有关官职常识外,阅读文言文 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1、文言实词推断(共120个) 2、部分文言虚词(18个,近年高考已取消, 但翻译中还应该注意) 3、文言句式 4、文言断句 5、文言翻译
“焉”用在陈述的语境里,是语气助词。
课堂演练:
1、解释下列句中“于”字的意义
(1)乃设九宾礼于廷 ( 在)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被) (3)况于将相乎 ( 对于) (4)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 向) (5)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 从) (6)赵尝五战于秦(同, 跟) (7)长于臣(比 )
• ⑼贬(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 贬连州刺史。(《旧唐书 刘禹锡传》)
• ⑽黜(罢免官职) 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 ⑾夺(削去、罢免)
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高启《书博鸡者事》)
高考第一轮复习— — 文言文专题 课件 ( 共1 5 1 张)
高考第一轮复习— — 文言文专题 课件 ( 共1 5 1 张)
判断句,“也”表示判
五、看代入检验 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 课件 (共151张)
1、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线的字的意思,判断正
确的一项是( B ) “因”“乃”:“于是”
飞骑因番请见
“止”“仅”:“只”
仁杰乃引张释之高庙
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止免官
法是陛下法,臣仅守之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教学课件语文课件PPT

上帝给我以双脚, 于是我奔跑;
上帝给我以大脑, 于是我思考 。
推推断断
窦绾墓
刘胜墓
元芳,你 怎么看?
文言文实词词义
推断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探究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几 种推断方法。
重难点:
能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 下文准确推测实词词义。
借助字形推断
不即不离 (接近,靠近)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拿,持)
(09年海南、宁夏卷)对下列句中加点 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 摄:代理
B.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婴:环绕 C.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 薄:削弱 D.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 乘:追逐
(2012年新课标)翻译下面的文段,
重点解释加点的字 。
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
4.畜妻而育子,同也 。养活
5.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粗疏
到
不周密
6.生而眇者不识日 失明,盲
7.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
8.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太平
9.畏其敏,而服其工也。(07浙江)
10.周穷振乏,家无余(08广东)
赈济
敬畏,佩服 治玉,琢磨
11.天保中,郡县大水、人灾,绝食者千 余家。 断绝粮食
12.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 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
13. 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
14.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15. 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 欺骗
绳子
财物 宽恕
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 ) 2012重庆高考题
A. 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 部:部署 B. 与王素党结避祸 党:勾结 C. 商稔公,知贼不敌 稔:熟悉 D. 王命秣者加莝豆,不为止 为:因为
上帝给我以大脑, 于是我思考 。
推推断断
窦绾墓
刘胜墓
元芳,你 怎么看?
文言文实词词义
推断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探究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几 种推断方法。
重难点:
能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 下文准确推测实词词义。
借助字形推断
不即不离 (接近,靠近)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拿,持)
(09年海南、宁夏卷)对下列句中加点 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 摄:代理
B.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婴:环绕 C.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 薄:削弱 D.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 乘:追逐
(2012年新课标)翻译下面的文段,
重点解释加点的字 。
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
4.畜妻而育子,同也 。养活
5.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粗疏
到
不周密
6.生而眇者不识日 失明,盲
7.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
8.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太平
9.畏其敏,而服其工也。(07浙江)
10.周穷振乏,家无余(08广东)
赈济
敬畏,佩服 治玉,琢磨
11.天保中,郡县大水、人灾,绝食者千 余家。 断绝粮食
12.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 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
13. 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
14.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15. 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 欺骗
绳子
财物 宽恕
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 ) 2012重庆高考题
A. 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 部:部署 B. 与王素党结避祸 党:勾结 C. 商稔公,知贼不敌 稔:熟悉 D. 王命秣者加莝豆,不为止 为:因为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 课件(共54张PPT)

考点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与用法
文言实词考查点主要包含以下知识点:(1)词类活用(2)古今异义(3)一词多义(4)通假字(5)偏义复词
高考真题 翻译下列句子(1)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周书.贺兰祥传》)[安徽卷]当时已经和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2)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陈亮《诸葛孔明》)[湖南卷] 寄身在偏远的地方,只是称霸的人的臣子罢了。
穿衣戴帽
嫁给
像鸟的翅膀一样
向东
在风里、在露天
收藏的珍宝;聚敛的珍宝
坚硬的铠甲;锐利的兵器
与...交好
名词作动词
名词作状语
动词作名词
形容词作动词
使...为将
把...当成伴侣,把...看作朋友
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的意动用法
统一
数词作动词
总结1: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改变原来的词性和意义,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的现象。
【积累】高考常见常考的文言通假字1. “案”通“按”,审察,察看。例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2.“倍”通”背”,背叛。例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3.“屏”通“摒”,摒弃。例 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4.“辟”通“避”,躲避。例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殽之战》)5.“知”通“智”,明智,聪明,智慧。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十则》)
考点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与用法
文言实词考查点主要包含以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识点:(1)词类活用(2)古今异义(3)一词多义(4)通假字(5)偏义复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1.赢粮而景从 [景]同[影],像影子一样。 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坐]同[座],座位。 3.乃善刀而藏之 [善]通[缮],修治。 4离骚者,犹离忧也 [离]通[罹],遭受。
8
(三)古今异义
1. 词义的扩大。 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 意义小,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
又如 “币”古代指礼物,现代指“钱”; “假”古代是“借”的意思,今义与“真” 相对;“慢”古代是“怠慢”之义,今义与 “快”相对。
这些例子涉及事物的转移、动作的转 移、范围的转移和词性的变化等。
14
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外交使者。今义:出门时带的包裹。 2.颜色不少变
古义:容颜、脸色。今义:色彩 3.秋天漠漠向昏黑
古义:秋日的天空。今义:秋季。
15
5.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古义:攻克。今义:抬起。
6.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古义:跑。今义:行走。
16
4.词义弱化:
所谓“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 时所表示的语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 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 怨、责备。
文 言 文 实 词
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一考 点包含三层意思: 第一,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 含义的理解能力; 第二,考查范围是“常见文 言实词”。所谓“常见”,是指在文言文中出 现的频率较高,使用比较普遍,绝大部分在中 学教材中出现过; 第三,考查的目标是理解文 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所谓理解“在文中 的含义”,一方面要把握文言实词本身所具有 的意义;另一方面要把握语境对其含义的“影 响”,也就是说要结合语境来判定文言实词的 含义,考生要重点考虑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
“读书人”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士兵”
3. 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
本义是“察看、仔细看”,引申义是“辅助、辅佐” ( 无物以相之)
( 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选择”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辅佐帝王的人”
5
词的比喻义:所谓词的比喻义,就是词的建立在比喻基 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如:手足情深,焉能或忘 。本义 “手和脚”,喻指“兄弟”“党羽”
3
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 1.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本义“身体”,引申义“亲自”( 禹之王 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
(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自己”“自身”
(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 “性命”
4
2. 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
本义“对男子的美称”,引申义“做官的人”(士大夫 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
2
(一)一词多义
词的本义: 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 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如“本”的本义就是 树木的根。“道”的本义就是指路途、道路。
词的引申义:
所谓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 其它意义。如“道”的本义为“道路”,“方向、方法、 道理”为其引申义。“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根本、 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
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本义和比喻意义。 1.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 皆得以隶使之 本义指“头和颈”,喻指“某个集团的领导人”。
2. 草菅人命,纵横乡里 本义“野草”,比喻义“不值得珍惜的事物”。
6
(二)通假字
1.通假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 字,在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如:失 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天生我材必有 用(通“才”,才干) 2. 假借字, 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毫不相干 的字,古代有时可以借代。假借字中“本有其字” 而古人不用的情况比较突出。如:旦日不可不蚤 自来谢项王(通“早”,早一些)愿伯具言臣之不 敢倍德也(通“背”,违背)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古义:盟约。今义:限制。 ②吾羞,不忍为之下 。
古义:羞愧、感到耻辱。今义:害羞、不好意思。
17
5.词义强化:
所谓“词义强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 在古代表示的意义较弱,而今天所表示的 语义增强了。如:“恨”,古代表示遗憾、 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 “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 “杀戮”的意思。
如:“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现 在泛 指一切较大的河流。
“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泛 指一切美好的性质。
9
• 词义扩大的方法和种类: ①利用通感方法扩大。 例:
②由只表示事物的一部分扩大到表示事物的整体。 例:
③专有名称扩大到通用名称。 例:
10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1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妻子儿女。今义:妻,与“丈夫”相对
③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ຫໍສະໝຸດ 人133.词义转移:
所谓“词义转移”,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 代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别的 一个方面的意思了。如:“涕”,古代指眼 泪,现在指鼻涕;“偷”,古代指苟且、马 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
18
6.感情色彩变化
有些词语在应用的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发 生了变化,这往往与它们意思的改变分不开。 如:“卑鄙”原指地位低,见识浅,中性词, 现在表示品德低,含贬义。“锻炼”,古代除 有冶炼之意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 意,属贬义词,现在是褒义词。“谤”古义为 议论、批评别人的过错,中性词,现在表示诽 谤,贬义词。
1.秦以虎狼之势,与中国抗衡。
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古义:父母兄弟等亲属。今义:有婚姻 关系的成员。
11
2. 词义的缩小
所谓“词义缩小”,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 代词义大,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 有的表示范围缩小了,如“丈夫”,古代指 “男子”,现在专指“妻子的配偶”。 有的词语义项减少了,如“劝”,古代有“鼓 励”、“劝说”之义,如今只有“劝说”之义。 “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 示责备之意,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
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1.赢粮而景从 [景]同[影],像影子一样。 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坐]同[座],座位。 3.乃善刀而藏之 [善]通[缮],修治。 4离骚者,犹离忧也 [离]通[罹],遭受。
8
(三)古今异义
1. 词义的扩大。 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 意义小,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
又如 “币”古代指礼物,现代指“钱”; “假”古代是“借”的意思,今义与“真” 相对;“慢”古代是“怠慢”之义,今义与 “快”相对。
这些例子涉及事物的转移、动作的转 移、范围的转移和词性的变化等。
14
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外交使者。今义:出门时带的包裹。 2.颜色不少变
古义:容颜、脸色。今义:色彩 3.秋天漠漠向昏黑
古义:秋日的天空。今义:秋季。
15
5.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古义:攻克。今义:抬起。
6.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古义:跑。今义:行走。
16
4.词义弱化:
所谓“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 时所表示的语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 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 怨、责备。
文 言 文 实 词
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一考 点包含三层意思: 第一,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 含义的理解能力; 第二,考查范围是“常见文 言实词”。所谓“常见”,是指在文言文中出 现的频率较高,使用比较普遍,绝大部分在中 学教材中出现过; 第三,考查的目标是理解文 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所谓理解“在文中 的含义”,一方面要把握文言实词本身所具有 的意义;另一方面要把握语境对其含义的“影 响”,也就是说要结合语境来判定文言实词的 含义,考生要重点考虑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
“读书人”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士兵”
3. 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
本义是“察看、仔细看”,引申义是“辅助、辅佐” ( 无物以相之)
( 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选择”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辅佐帝王的人”
5
词的比喻义:所谓词的比喻义,就是词的建立在比喻基 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如:手足情深,焉能或忘 。本义 “手和脚”,喻指“兄弟”“党羽”
3
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 1.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本义“身体”,引申义“亲自”( 禹之王 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
(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自己”“自身”
(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 “性命”
4
2. 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
本义“对男子的美称”,引申义“做官的人”(士大夫 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
2
(一)一词多义
词的本义: 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 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如“本”的本义就是 树木的根。“道”的本义就是指路途、道路。
词的引申义:
所谓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 其它意义。如“道”的本义为“道路”,“方向、方法、 道理”为其引申义。“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根本、 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
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本义和比喻意义。 1.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 皆得以隶使之 本义指“头和颈”,喻指“某个集团的领导人”。
2. 草菅人命,纵横乡里 本义“野草”,比喻义“不值得珍惜的事物”。
6
(二)通假字
1.通假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 字,在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如:失 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天生我材必有 用(通“才”,才干) 2. 假借字, 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毫不相干 的字,古代有时可以借代。假借字中“本有其字” 而古人不用的情况比较突出。如:旦日不可不蚤 自来谢项王(通“早”,早一些)愿伯具言臣之不 敢倍德也(通“背”,违背)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古义:盟约。今义:限制。 ②吾羞,不忍为之下 。
古义:羞愧、感到耻辱。今义:害羞、不好意思。
17
5.词义强化:
所谓“词义强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 在古代表示的意义较弱,而今天所表示的 语义增强了。如:“恨”,古代表示遗憾、 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 “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 “杀戮”的意思。
如:“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现 在泛 指一切较大的河流。
“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泛 指一切美好的性质。
9
• 词义扩大的方法和种类: ①利用通感方法扩大。 例:
②由只表示事物的一部分扩大到表示事物的整体。 例:
③专有名称扩大到通用名称。 例:
10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1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妻子儿女。今义:妻,与“丈夫”相对
③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ຫໍສະໝຸດ 人133.词义转移:
所谓“词义转移”,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 代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别的 一个方面的意思了。如:“涕”,古代指眼 泪,现在指鼻涕;“偷”,古代指苟且、马 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
18
6.感情色彩变化
有些词语在应用的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发 生了变化,这往往与它们意思的改变分不开。 如:“卑鄙”原指地位低,见识浅,中性词, 现在表示品德低,含贬义。“锻炼”,古代除 有冶炼之意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 意,属贬义词,现在是褒义词。“谤”古义为 议论、批评别人的过错,中性词,现在表示诽 谤,贬义词。
1.秦以虎狼之势,与中国抗衡。
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古义:父母兄弟等亲属。今义:有婚姻 关系的成员。
11
2. 词义的缩小
所谓“词义缩小”,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 代词义大,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 有的表示范围缩小了,如“丈夫”,古代指 “男子”,现在专指“妻子的配偶”。 有的词语义项减少了,如“劝”,古代有“鼓 励”、“劝说”之义,如今只有“劝说”之义。 “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 示责备之意,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